不斷高漲的物價、肉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大力推進的農民進城的城鎮化
逯元華
今天上街,見市場上缸豆四元一斤,其他的菜也是貴得出奇,絕大多數人,無法承受,心里不斷叫苦:這怎么得了,我們還活得活不出來?我當時就是這樣的感覺。而豬肉價格,凈瘦肉每斤20元,已是半個月事了。聯想到這兩天,陜西省西安市,為了平抑肉價,準備每天從儲備庫存里提出50噸,供給市場一事,頗有感觸。投放的首日,50噸的豬肉不到四十分鐘就被搶購一空。來晚的只好等第二天了。據記者調查,在交易市場、超市,發現只要有投放儲備肉的地方,周圍的豬肉基本無人問津。該市每天的實際的需求量是250噸,象這樣的平抑肉價,又能延續幾天?這是治本之法嗎?
筆者,也算是一個白領,面對這種高物價,還不至于一個月只吃一次肉。但聯想到那些困難的家庭,可能只有半個月或一個月沾一點肉腥味了。從今天的新聞知曉,重慶市政府決定,給城里低保戶,五保戶,還有大學生每月增加30元,農村則20元,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其實,單是肉價漲,倒也不要緊,然而舉目一望,又口、耳稍為打聽一下,現在幾樣商品沒有漲價?一件質量的女式衣服,就要上千元,可二年或三年前,可能只需要五百元左右。
一,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據有關專家分析 ,物價上漲,跟經濟的全球化,國際市場有關。目前國際糧食(期貨)價格對國內糧價有著重要影響。谷類價格上漲,方便面、牛奶、酒等產品價格上漲就是一種自然的市場反應了。食品類價格的示范效應,也會導致相關企業(即使能消解成本壓力)提高價格。
但本人認為,這是次要原因,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應從國內市場去找答案。如一專家分析:2006年以前肉價低而飼料價格高導致的市場風險;預防機制欠缺而豬藍耳病等疾病頻發導致的自然風險,農戶理性地選擇“用腳投票”(放棄養豬),加上豬肉生產具周期性,導致目前豬肉供應緊張,價格高。這是我國農業技術進步不足、風險化解機制薄弱的必然結果。
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筆者還認為,這跟一刀切,全力推進城鎮化有關,可以說是一個主要原因。
第一,急功近利的城鎮化: 每當周末這兩天,筆者朝街上一走,給自己一個深刻的印象:一個小小的縣城,到處都是人,特別是到了下午,更是有人山人海的感覺,而從穿著、神態和說話,就能明顯感受到其中不少的是農民。(注意:本人絕對沒有岐視農民的思想,這點可以人格保證。因為本人小時侯就生活在農村,也是一個農村人,因而對農民和農村還是有不少的了解,對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感情的。)他們 本來應從事農業生產,然而由于城鎮化,轉戶口,成為城里人。公園里到處都是閑坐的,或跳舞的人,或在大街邊打麻將的,其中不少是農村到進到城里來的人,不少人的年紀并不大,四五十左右,完全可以在農村從事生產,生產財富的。城里工作的男的,不是也要工作到六十歲人嗎?然而都進了城,大多數沒有事可做,其實就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不符合市場經濟資源要充分利用的要求。年青的好還一點,可以進城里的工廠。精神生活倒也不錯,但他們物質生活倒也難說了。同時不少的進城的農民,由于找不到工作,(本來城里就有大量的待業人員,其實質就是失業人員,有人還說人們懶,好吃懶做,真是沒有良心!)或即使打工,也收入少,上千元的不多,從而成為城市新的貧困人口、貧民窟。也增加了城市的負擔,增加了供應量。人畢竟每天要生存、要消費。
一個縣城則人滿為患,照官方的說法,這樣可以增加人口,為升級,縣升區作準備。相反,除了中心縣城外,那些鎮、鄉,小城鎮,則由于人口少,有工作單位的,都晚上進城了,則冷冷清清,蕭條,狗都咬人。這種情況,在全國是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其實就是一種虛假的繁榮、人不勞動,坐吃山空,在相當程度上是培養懶漢。如果他們在農村,大多可以進行生產,自給自足,多余的還可供應城鎮,且可繁榮農村,加強農業,且有利于新農村的建立和實現,使農村、農業成為城鎮、工業的堅實基礎。
我們不要忘記,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要正確處理農業和工業的關系。大多數農民,在農村,可以減小城鎮的消費量。更重要的是這么人多進城,不生產,只是消費,增加消費總量,自然物價上漲,因而筆者實在不能贊同、肯定這種作法,不少的人特別是年紀大一點的,都有此感嘆,包括我那七十多的老母親。而這一切,都是城鎮化過程中的表現。城鎮化該不該?答案是肯定的,但有一個時間進程問題。本人認為,應在未來二十年或三十年內完成,而不是靠幾年,不應一擁而上,不能搞一刀切,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畢竟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十幾億人天天要吃飯,這是基本的國情。
第二,急功近利的城鎮化,使農村蕭條,出現了新的“三農”問題,包括糧食問題,生豬供應問題。
筆者在去年春節前,回到了離縣城不遠的老家,給自己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跟改革開放前三十多前農村沒有什么兩樣。不,還不能完全這樣說,因為現在所看到的農村,是沒有人氣,荒涼和破敗。還是春節前,外出打工的不少的都回來了,都還是這樣。聯想到平時,農村的境況,那就可想而知了。這實際上就是三農問題,是三農問題的一個方面,一個縮影。多年前,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到現在更多的只是紙上的東西。當然,這不能代替全部農村,但大多數農村估計可能都是這樣。希望國家有關機關,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深入調查。
城鎮人口增加,消費總量增加,而城鎮附近的農民,又多數由于城鎮開發,無地可種了。只有吃低保,或靠土地補貼生活。由于離城中心遠,賣菜不方便,城效的農民也不愿種糧、種菜。于是只好靠商販到到外地甚至外省,去長途販運,因為運費,成本增加,也必然抬高物價。這種種原因,這糧價、肉價又如何不漲呢?可見,糧食、豬肉和蔬菜,應主要是靠本地方解決,而外地的只能是補充、調節。
第三,糧食問題主要靠自己、靠本國解決。
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源泉是內因,內因是變化發展的根據。中國是人口大國,已達十四億了,是農業大國,糧食問題主要靠自己、靠本國解決。然而,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種糧食?已有不少糧食大量進口,如大豆,其中還有害人的要中國人命的轉基因大豆。據了解,還有現在的農民種糧種菜,其種子不能自留,也無法自留,都是上街到種子公司去買,其實較多的種子公司是被外資控制的。貪婪無比的外資,倒是要感謝我們的農民、感謝中國人!
隨著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的提高,糧食價格必然提高。養豬需要不少的糧食,如玉米,隨著糧食價格的不斷提高,豬肉價格也就跟著上去了。人們叫苦不迭,“幸福指數”不斷下降。同時,我國現在無論是糧食,還是菜,都沒有達到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因而解決糧食問題、人們的吃肉問題的根本辦法,是需要大量的農民種糧,還需要大量的農家去生產,去喂,發展生豬事業。
總之,不適合我國國情的,大規模的推進城鎮化,農村人口大量進城,其造成后果,已開始顯現出來。其中一個重要的負作用就是糧食價格飛漲,特別是肉價,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每天生活、飯桌,因而現在不少的人都在罵娘,一談到時事,都哀聲嘆氣,無奈,當然談得更多的是物價、肉價,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1989年的發生動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物價飛漲。我們必須引以為鑒。
二.解決肉價問題的主要方法:
第一,要控制城鎮化進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達不到。要一切實際出發,從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特別是從農村出發,城鎮化是要逐漸
推進,而急功近利的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民進城,轉戶口,有兩個主要的后果;其一是拆遷自焚,不時見諸報端,很可能成為社會大動亂的導火索。其二是大量的農村人口大量轉入城鎮,增加了城市的負擔,同時他們大部分沒有從事生產,特別是對物價推高起了重要作用。三是也不利于新農村的建立。由于農村人口,大量進城,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同時修的大量農村公路,實際上是白修了,浪費了錢財,土地。又造成了新的三農問題。因此,要控制農村人口,進城,讓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當然,為了讓農民較快的富裕起來,提高他們生產的積極性,政府應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并幫他們修農民新家、大力修農村公路。不一定都要進城,成為不生產的閑人。
第二,要保護耕地,擴大生產,鼓勵農民種糧、喂豬。
經濟學告訴我們,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是消費的基礎,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只有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生豬生產,增加物質財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們的吃穿問題,這是治本之策。為此,要堅決落實中央規定的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政策,保護耕地,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鼓勵農民擴大生產。同時,要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國家可對糧食生產戶進行按產量的財政補助,而不是按畝。據了解,有些地方,一些農民和地方政府虛報種糧畝數,而實際上是耕地荒蕪,騙取國家的糧食補貼。還要對養豬戶進行補助,且按豬的出欄頭數、母豬生仔頭數進行補助,國家最近就采取了一些這方面的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糧食、肉價飛漲的問題。
2011年7月1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