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說,衛生部對媒體報道“我國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近六成無檢測方法”作出了回應。這讓公眾松了一口氣。因為此前衛生部官員曾放出狠話來,要把“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信息的”媒體記者列入黑名單。現在衛生部只是作出了“回應”,并沒有把媒體和記者列入黑名單。公眾繃緊的心稍得緩解。
可是我看了衛生部的“回應”之后,卻更加堅信“我國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近六成無檢測方法”的說法了。我甚至覺得衛生部在食品添加劑這個事上幾乎就是無能為力,或者,表面上無能為力,實際上是故意“放水”。我們一起來看看衛生部是怎樣“回應”的。
京華時報6月18日報道 昨天,衛生部召開食品安全工作進展情況通報會。針對此前媒體報道“我國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近六成無檢測方法”,衛生部回應說,食品添加劑從產品本身檢測來說,都是有檢測方法的,無法檢測是指在食品中的殘留檢測,此類標準目前確實需進一步完善,但部分添加劑無法也無必要檢測。
衛生部官員認為在添加劑這個問題上,公眾存在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認為沒法檢查。“實際上,2300多種添加劑從產品本身檢測來說,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對照來說,都是有檢測方法的。但對于添加劑殘留的檢測,包括微量添加劑的檢測,這個對于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確實還需要逐步完善。”“部分添加劑無法也無必要檢測”。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添加劑就是非法添加物,“但實際上添加劑是合法添加的,但非法添加物是我們要嚴厲打擊的”。
第三個誤區是認為添加劑沒有標準,是隨便加的,“但現在2300多個添加劑的品種,相關標準里都規定了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現在缺乏的是添加劑產品本身的質量標準”。
大家覺得這些解釋是否在強詞奪理呢?第一個解釋,他們說添加劑“都是有檢測方法的”,但是對添加劑殘留“確實還需要逐步完善”,等于是承認了對添加劑殘留無檢測辦法。對普通民眾來講,對廣大消費者來講,最關心的當然是添加劑殘留,因為添加劑殘留才是影響百姓身體健康的最后因素,百姓做為非專業人士不需要知道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添加劑品種和劑量以及檢測方法,但是百姓有權力要求食品衛生的管理部門告訴大家添加劑的殘留是怎樣一個狀態,對人體是否安全。衛生部連這個起碼的要求都辦不到,還說什么添加劑“都是有檢測方法的”,這不是騙人嗎?至于“部分添加劑無法也無必要檢測”更是強詞奪理達到“強勢”的程度。
第二個解釋“但實際上添加劑是合法添加的,非法添加物是我們要嚴厲打擊的”,問題是衛生部嚴厲打擊了哪些“非法添加劑”?食品危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衛生部做了哪些事情?我們只看到了衛生部表示要把媒體列入黑名單這種“嚴厲打擊”,卻很難看到他們真的“嚴厲打擊”那些黑心商人。
第三個解釋:“現在2300多個添加劑的品種,相關標準里都規定了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現在缺乏的是添加劑產品本身的質量標準”。我們不知道衛生部所說的“相關標準”共有多少項,食品添加劑多達2300余種,就算衛生部官員全都非常勤政,他們檢測得過來嗎?衛生部的主要精力都用在醫療產業化算計百姓的錢包了,哪里有時間和精力去管多達2300種的食品添加劑?何況,衛生部官員現在也承認“現在缺乏的是添加劑產品本身的質量標準”,這還說什么?我們甚至有理由認為食品添加劑根本就沒有檢測標準,因為連添加劑本身的質量標準都沒有,他們又憑什么去檢測別人?
算了吧,衛生部,說這些只會越描越黑,越說越令人生疑。普通公眾不是專業人員,有些涉及專業性的東西確實搞不太懂。但有一點大家是看得明白的,那就是衛生部的主要精力不在衛生事業,不在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而在于“經濟”和“創收”。從醫療衛生改革起,他們的心思就用在了收費、成本、利益分配這些事情上了。只要把幾次關于醫療衛生改革的文件拿出來看,就一目了然了。就是在衛生部表示要把媒體記者列入黑名單的時候,他們也是把“經濟發展”和“食品工業發展”放在高于人民生命和健康之上的。衛生部那位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是這樣說的:“我要提醒我們的記者、我們的媒體要注意,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要由于我們的疏忽,由于我們不夠嚴謹的工作態度,而給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給我們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 他怎么不說“不要由于我們的失職讓食品安全危及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及子孫萬代,那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呢?
請衛生部的官員記住:衛生部要姓衛。說別的都是空話。
新聞鏈接:http://news.163.com/11/0618/03/76Q4FA4000014AED.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