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驢、馬、騾子,轉基因
劉仰
·
2011-05-31
·
來源:烏有之鄉
常有人問轉基因與雜交的關系。我不是專家,只能按自己的理解,簡單一說。
馬和驢子可以交配,也可以產子,叫做騾子。獅子和老虎也能交配,也能產子,叫做獅虎獸或虎獅獸,這就是雜交。按基因學的概念,馬和驢、獅和虎雜交產生的后代,就是兩種不同的基因被組合到了一起。因此,支持轉基因的人經常說,轉基因技術與雜交在原理上是一樣的。這個說法粗略地看,似乎有道理,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問題。
馬和驢都算是“馬科”動物,獅和虎都是“貓科”動物。從動物進化的角度說,它們在進化分支上,還是比較近的,因而,似乎不影響它們雜交而產子。但是,轉基因與之不同在于,轉入與被轉入的基因,如果按原生物的屬性分類,它們的進化關系往往非常遙遠。例如,我知道有一項轉基因技術是把魚的基因轉到樹的基因中。用通俗的例子來說,它就好比讓大象和老鼠交配(假設是人工交配)。實際上,很多時候,轉基因技術中,兩種不同基因的關系,可能比大象和老鼠的關系更遠。原理上它似乎與馬和驢、獅和虎一樣,但是,我認為,在本質上會有巨大的不同。
我們應該注意一個事實,馬和驢子的后代,騾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獅子和老虎雜交的后代,獅虎獸,也沒有生育能力。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每一個物種的基因都有保持自己原本屬性不被侵犯、不被改變的功能,這一功能如何發揮作用,科學也許還不能完整地說明,但它確實存在,我稱之為“基因穩定”。換句話說,進化關系較近的動物可以實現雜交并產子,即“基因變異”,但是,為了原物種基因的純潔,自然界有一種未知的力量,使得這一“非正常”的交配結果,不能產生后代。這是保持基因穩定的必然,也是保持物種多樣性、獨特性的必然。至于一些自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它能否被自然物種接受,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和復雜環境的考驗。
這里順便說一個其他問題。我有一位朋友,他們夫妻倆原先都是醫生,這位朋友告訴我說,現在天生殘疾或有遺傳疾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其中原因之一是,各種各樣保胎的技術很發達,懷孕以后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一般都能生產。他說,在自然狀態下,母體有一定的選擇功能和鑒別功能,對于不健康的胎兒,母體有時候會采取自然流產的方式。這一說法在醫學上的可靠性,本人難以完全判斷,但是,它的理念我認為是對的。即:自然界有一種能力,盡量把好的基因傳下去,把不好的基因淘汰。我認為,這一原理也適用于轉基因技術,但要多一點解釋。
物種多樣性的形成,的確與基因變異有關,但是,基因變異與基因穩定是一對辯證的關系。我認為,人類科學還沒有真正掌握兩者之間的關系。自然界里的基因在保持基因穩定的基調上,會對各種基因變異做出選擇,其選擇機理科學并不很清楚。從基因穩定的角度說,當基因變異超出了某個范圍,自然界會用自己的方式淘汰它。騾子、獅虎獸不能生育,就是淘汰方式之一。可生存但不能傳種,可以看成是比較溫和的淘汰方式。更為激烈的淘汰方式,可能就是沒有生存機會。
因此,當轉基因技術把跨度很大的基因混在一起的時候,對于轉基因作物自己來說,出于基因穩定的需要,對于過大的“人工基因變異”,自然界的淘汰方式往往像騾子、獅虎獸一樣,也是不能自然做種子,或種子能力降低。轉基因專家常說,轉基因技術能提高產量,在我看來,也就像是騾子、獅虎獸比馬和驢、獅和虎體型要大的道理一樣。不同在于,騾子和獅虎獸是未能傳種的雜交產物,轉基因的生物基因跨度比它們更大,其副作用到底有多大,不可一概而論。
人工轉基因可能的副作用在兩個方面,一是轉基因作物的內部:除了繁殖能力降低外,過大的人工基因跨度,是否會造成轉基因植物內部的其他變異?我稱之為“抗轉基因性”。二是對轉基因植物之外生物鏈上的其他生物,出于各自基因穩定的需要,它們對過大的人工基因跨度會有何反應?從現實來看,已經有證據表明,如果能有選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會拒絕,所謂蟲子不吃、老鼠不吃、動物不吃,就是自發的拒絕。如果沒有選擇,不得不吃人工基因跨度過大的轉基因食物,其他生物也有一系列反應。其中,最典型的也是生育障礙。在我看來,這還是自然界出于基因穩定的要求,對于基因跨度過大的人工轉基因實行淘汰。當此類轉基因數量較少、影響范圍不大時,這種淘汰是可承受的;但當影響范圍很大的時候,這種淘汰將威脅到其他物種的延續。
當然,我們還能有另一個設想:自然物種是否可能通過接受基因跨度過大的人工轉基因,在生物鏈上形成另一些能夠適應的新生物?類似于能夠正常繁殖的騾子或獅虎獸?或者把大象和老鼠的基因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新物種?對此我無法判斷。我只能說,如果出現那種狀態,它對于整個生物界乃至人類的影響,完全是未知的。我們有必要冒這個險嗎?因此,轉基因作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影響生育和繁殖,我認為是必然的。這是自然界出于基因穩定的要求,對超越自然“潛規則”的基因變異的淘汰。而人工制造的大跨度基因成果,正是自然界淘汰的首要對象。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