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辛子陵的“1974年鄧小平出席聯大只給孫女買回來一塊巧克力”,說說我看到的問題
[ 紅色土地,青青草 ] 于2008-03-17
這句話放到現在說,一點問題都沒有,還能透出鄧小平對晚輩的“溫情”。
問題在哪里呢?還是對那時候國家財政、財會系統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是無知。如果去走訪一下我國的“老外交”們,我相信他們會毫無例外的告訴你:那時候即使是駐外使節的工作人員,也是沒有外匯花的,這是紀律,鐵的紀律。 外交部駐外人員可以有些許自由公開花外匯了是什么時候?應該是90年代以后。以前也可以花點,但那是違反紀律的。所以也造就了外交部這個“最清水”的衙門。
1974年鄧小平的外匯哪里來的?他自己的?公家的?沒有交待。跟他通行的其他工作人員,是不是也都給自己家兒孫買了“巧克力”? 不得而知。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這豈不是問題? 毛澤東時代出國訪問的國家領導人是不是都有給自己兒孫帶禮物的風氣? 我打個大大的問號。 我不是說鄧這樣做不對,放到現在看,很對。但他畢竟屬于那個年代,他要遵守那個年代的紀律、規章。 辛子陵可以輕輕巧巧一句話,意在渲染“悲情”:看,那個時候多么艱難,連鄧小平也只能給孫女買塊巧克力帶回來。 這種話騙騙現在的孩子沒有問題,我不知道辛子陵1974年是不是吃過巧克力? 我1980年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來的同學,連西安、石家莊這樣大省會的同學很多都沒有吃過巧克力,可見1974年能給孫女買塊巧克力是非常好的禮物了。按照辛子陵的設想,應該買什么回來才能證明那時候“經濟不崩潰”?
人要厚道。那時候物質生活貧乏,是事實。但那也是積累打底子的階段,發展的過程。不能用現在的物質標準來要求那個年代。煽動、渲染對毛澤東時代的不滿,為了什么?鼓干勁?爭成績?非要“否定毛澤東時代”才能證明自己正確? 這難道不是“窩里斗”的習慣?
最后補充下3萬8千元:我昨天的貼,是想讓辛子陵們認識到一個概念:財務上的“零用錢”(petty cash),和國家經濟沒有任何關系! 辛子陵的3萬8千元,如果只是搜集來的“零用錢”有可能,學財務的都知道。 但這和經濟有什么關系? 如果一個單位,或者財政部所屬銀行,有大量零用錢,這恐怕是嚴重問題吧?況且,1974年,能辦理外匯業務的銀行是不是只有一家? 就是中國銀行,何來“全國各大銀行”之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