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自己以前在2008年寫的一句詩,用在今天的世界,倒是很貼切。
那首詩里的最后兩句是“閑時灑水劍蘭側,但求頑鹿不吃邊”。雖然J20和DF21D也招搖了一陣子,但是人家的航母老是想在邊上吃一口呢。
上面一個閑話,有讀者抱怨沒有讀懂,不要緊。讀懂就看,不懂就算。不用那么執著。
說到這次中國從利比亞撤僑,這之前有朋友問我對利比亞的局勢的看法。但是俺的大致意見是利比亞非常大的可能會陷入內戰。短了是幾個星期,長了是兩三年。
為啥中間的差距這么大?是因為參與其中的各派系的情況非常復雜,再加上外部勢力虎視眈眈,導致局面很容易變化。
首先是說為啥可能內戰,是因為這一次卡扎菲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地緣和文化上,都比較旗幟鮮明。
先說一下反對卡扎菲的主要力量,就是以第二大城市班加里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叫做Cyrenaica。
而卡扎菲的主要支持一方,是以利比亞首都為中心的Tripolitania,還有就是西南部撒哈拉沙漠里的Fezzan。
其實利比亞作為一個國家,是很近期的事情。早在羅馬帝國時代,這些地方,就是不同的省份。然后經過阿拉伯人、突厥人,最后到意大利人,城頭大王旗換了好幾輪,都是各行其是。
最后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于1943年從意大利手里拿下了這個地方,就在1952年決定,把它搞成一個國家。
當時樹立的國王,就是來自東部Cyrenaica的Senussi部落的酋長Idris,出來做利比亞王國的國王。
可是人家Idris說,什么屁利比亞國王,俺真不樂意干呢,就讓俺做Cyrenaica的酋長,就好了嘛。
不過當時主持的英國人,說啥也不干。帝國利益需要你,你就湊合著干吧。
在Senussia部落當道的時候,其他部落自然就只好歇菜了,被人家壓在頭上猛捶呢。
這個時候的利比亞,是英國和美國的優秀狗腿子。不光是美國和英國,在這里有基地,而且南部的沙漠,還是英軍和美軍在意大利的戰機,過來練習的投彈靶子。
然后就是1959年,美國的埃克森公司在利比亞發現大油田,于是在分蛋糕上面,就引發了其他部落的不滿。
當然,當時阿拉伯世界,正形成了納賽爾刮起的革命風潮,導致了利比亞這個部落聯邦,充滿了其他部落對統治部落的不滿,也洋溢著青年一代的人們,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和反西方國家的激情。
于是在1969年,終于在卡扎菲上校和一幫年輕軍官的策動下,主要來源于Tripolitania和Fezzan的三大部落, Qadhadhfa(卡扎菲的部落)、Maghraha和Warfalla的部落人士,搞了一次武裝政變,就把國王給廢了。
先知先覺的英國,早就看出情況不妙,已經在1966年,關閉基地走人了。而后知后覺的美國,就在卡扎菲上臺之后,于1970年,被人家一腳給踢走了。
今天看利比亞的內亂,你可以看到Cyrenaica的人們,舉起的旗幟,是當初的王國旗,舉出的畫像,也是老國王的畫像。
而這次卡扎菲的支持力量,有所減弱,是因為當初支持他的三大部落,其中的Warfalla開始動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這個部落的軍官們,在1993年想搞一次兵變,干掉卡扎菲。
結果這次兵變失敗,帶頭的主兒們被五花大綁,送回去給部落長老處理。那人家只好自我了斷,用家法給砍了。
因此這次東部造反之后,該部落的上層,已經表示和卡扎菲正式翻臉。但是中下層各級干部的思想并不統一,大家還有不少分歧。
而卡扎菲的其他兩大部落的支持比較穩定,算是和對手相比,稍微站優勢。至于其他的將近一百個中小部落,基本上都是在騎在墻上觀風景,目前表示鴨梨不大,繼續打醬油。
因此在這種局面下,如果你不是每天看老美的新聞,搞輿論戰爭的話,利比亞的局勢,如果在幾個星期中間,大家不能靠談判解決問題的話,就要看雙方,大挖戰壕,準備搞持久戰了。
這次反對勢力似乎突然成了氣候,就和1969年那次一樣,受到了埃及的東風吹。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利比亞的部落聯盟,靠的是石油分贓協議來維持。
而200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導致了利比亞石油收入減少了40%,導致了縮小的蛋糕,在承擔損失方面,各部落之間關系趨于緊張。
不過諷刺意味的是,這么一折騰,油價就搞上去了,蛋糕規模又回來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分起來有容易一些了。
當然,到底利比亞的亂局會持續多久,外部大國勢力,也起相當作用。這個時候,不光要注意高調搶進的美國和英國,也要注意在利比亞利益最大的意大利和法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