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擴招”的思考
在一次李培根校長報告會的結尾,一個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您作為華中科技大的校長,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大學擴招’現象?”李培根校長的回答如下:
現在中國的教育雖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但在這十多年里還是取得了不少成果。對于大學擴招現象,它增加了同學們上大學的機會,使得更多農村的孩子有機會能在大學深造,應該說還是起了不少積極的意義。教育部還決定到2010年(“根叔”所說的具體時間我記得不清楚了)使上大學的人達到40%。
李培根校長,作為一位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管是在知識水平還是在教育工作經驗上還是值得大家認可的。他為人和藹可親,廣大同學都尊稱他為“根叔”。我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對“大學擴招”現象有一點其他的看法。
在百度百科上,大學,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分為綜合大學、專科大學或學院;它選拔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者進行教育和培訓,并以考試考核的方式檢驗其所學知識和技能。現代中華字典上,大學,實施高等教育學校的一種。
對于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存在如下問題:教育經費緊缺、教師資源緊缺、教學設施不齊全。總之,現在中國本科生的教育資源緊缺而且偏少,同時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偏大。不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而盲目擴招,只能使得人均資源將更少更加緊缺。
大學,是一個實施高等教育的地方,是一個為社會培養高技術人才和科研工作者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大家一起學習的地方。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主干力量就是大學生這個群體。一個國家的大學教育質量,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和發展速度。
“熟能生巧”,沒有經過實際鍛煉的技術工人是一個失敗的技術工人。無論他的理論知識掌握的多么牢固、扎實,只要沒有經過實際操作,就無法熟練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發現理論與實際的不同。理論與實際之間始終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實驗設備偏少,學生沒有親手參與實驗的機會,使得實驗偏向于形式化。“實驗重在于寫實驗報告,而不在于實際操作”,這種思想在大學廣泛流傳,使得許多本來可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沒能達到其原來預期的結果。對于本科生,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跟著老師參加一些實際項目,一此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好像現在很多學校都不給學生提供具體正規的實習機會了,“實習”好像變成了傳說。
教師資源明顯偏少,90%以上的課都是一百多人一起上。這樣看來,其實大學的教師資源比初高中還緊缺。我認為每一個能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而且其中還有很多都是當時的佼佼者。大學應該是一個能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點,激發自己的潛力的地方。而面對如此稀缺資源的環境,只能讓更多的人埋沒自己。
從高中教育到大學教育,很明顯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了我們還十分缺少自制力,還需要旁邊有人來監督,讓我們慢慢改變。我們需要關心、關注、提醒,我們更需要機會,需要大量的機會,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實踐鍛煉中。
老師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又怎能關注到所有的或大部分人,使得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平庸、沉默。
大部分人都認為,“擴招”在、擴大了讀書率,使得更多的農村孩子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殊不知,一個農村家庭,要擔負起一個大學生,父母需要常年的省吃儉用和辛勤勞作才能勉強擔負起。父母以為孩子讀完大學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讓自己享享清福,到最后才知道孩子在大學并沒學到十分強大的本領,與其他人相比差別并不是十分大。這時才知,自己的孩子還只能勉強養活自己,自己還需不停地辛勤勞作。
對于那些真正追求知識的人,這時才知自己還在該學科的外面,還學要很長時間的學習。
“擴招”實際加大了廣大人民的負擔,延長了精英教育的年限,加大了教育的成本,降低了本科教育的質量。雖然現代教育也教育出來了不少人才,但與接受教育的全部人相比,所占比例實在太少。所以說現在的本科教育效率是相當低的,同時也埋沒了不少人才。
教育的擴大面應于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大學本科教育不可盲目擴招。教育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促進的,兩者應當逐步發展。
辦好技術學校,加大對高中教育質量的提高,不但可縮短教育年限,提高教育效率,而且可以減少教育經費,加快人才的社會反饋。
培養一位合格的高技術人才和科研工作者,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實所太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