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他已經對他的第一代轉基因技術開始檢討,并承認其第一代的技術已經失敗。且就目前社會上的轉基因品種而言,第二代是否失敗或許已經在不言之中了。也就是說,轉基因技術是否存在合理性都應該開始需要質疑了。那么,讓一個小學生學習是否妥當呢?
再此,我強烈要求教育部對此文是否編入課文進行認真思考,以免誤了我國后一代的成長。
《種瓜得豆》課文原文
原文網址: http://www.jiaoba.net/yuwen/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669
此文乃語文(S)版 六年級下冊的課文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確,瓜是瓜,豆是豆,種瓜怎么可能收獲豆子呢?然而,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卻能做到“種瓜得豆”。
什么是轉基因技術呢?
人們發現,在生物的每一個細胞里都有許多基因。這些基因是每種植物或動物的“大管家”,有的管葉子長得圓還是扁,有的管腳長得長還是短……當然,植物結瓜還是結豆,也是由基因來“發號施令”的。
科學家已經摸清了一些生物體內的基因的本領,他們把一種生物里的某種基因“搬”到另一種生物里。這樣,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慣”,發揮自己的本領,就會創造出某種前所未有的新生物。這種讓基因“搬家”的技術,就叫轉基因技術。當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慣”,或者原有“住戶”不認它,把它“趕”出去,那么,這項轉基因技術就算失敗了。
如果把豆子里管結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完全可能做到“種瓜得豆”。不過,也許讓瓜結出豆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因此,恐怕也不會有科學家做這件事。
但是,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卻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種叫棉鈴蟲的昆蟲,它是棉花的頭號“災星”。而有一種細菌可以分泌(mì)一種殺死棉鈴蟲的物質,是棉鈴蟲的“克星”。我國科學家把這種細菌里管生產這種物質的基因“搬”到棉花里,這樣棉花也會產生可以殺死棉鈴蟲的物質。棉鈴蟲吃了棉花的葉子,自然也就沒命了。這種不怕棉鈴蟲的轉基因棉花受到了農民的歡迎。
美國科學家把牽牛花里的藍色基因“搬”到玫瑰(méigui)花中,結果培育出了開藍色花的玫瑰。這種玫瑰使愛花的人們樂不可支。
此外,科學家還培育出了可殺死雜草的轉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爛的轉基因西紅柿,等等。
轉基因技術在醫學上也派上了大用場。有的小朋友可能聽說過,心臟移植是一種治療疑難心臟病的有效方法。要做這種手術,首先要有心臟,但是目前心臟“供[gōnɡ]不應[yìnɡ]求”,許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療的機會。科學家發現豬的心臟跟人的心臟比較相似,可豬的心臟與人體“不和”。于是,科學家把人的某一種基因導入到豬體內,這樣轉基因豬的心臟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氣”,移植到人體后,可以與人體“和平共處”。目前,這項轉基因技術,科學家正在研究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