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人民日報》 和 《紅旗》 雜志共同發表題為 《把無產階 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的元旦社論 ,這是中央兩家主要報刊首次聯合發表社論 , 格外引人注目 。它反映了毛澤東的大決戰 戰略思想 ,標志著我國無產階級文化 大革命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 ,廣大的工人 、農民起來了 ,他們沖破各種阻力 ,建立 自己的革命組織 ,投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 。一九六七年 ,將是無產階級聯合 其他革命群眾 , 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展開總攻擊的一年 ,將是全 國全面展開階級斗爭的一年 ,將是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 。元旦社論 有三個要 點 :首先是文革出現新局面 ,工人起來了。在一九六六年里 ,學生(基本算是 知識分子) 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 ,而一九六七年工人將取代學生成為新的主力 軍 。其次是 向黨內走資派展開總攻擊的一年 。在一九六四年的 四清運動 中 ,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黨內走資派 的概念 ,并開始向走資派 發動攻擊 , 但這個攻擊是一步一步層層深入的 ,毛澤東下了決心 ,要在一九六七年來一次全面 大決戰 ,較為徹底地解決這一問題 。再次是展開全國全面的階級斗爭 ,一是在 全國范圍內奪權 ;二是在文化 、經濟 、軍事等各個領域同時展開奪權 。接著 ,毛澤 東又在中央會議上發出了一九六七年搞文化大革命的 四點指示 :第一是展開 全面的階級斗爭 。第二是把握四個奪權的重點地區 :北京 、上海 、天津 、東北 。 這四個地方 ,是當時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也是工人最多的地方 ,所以毛澤東把 奪權的重點放在這四個地方 。第三是要求造反派要團結多數人 ,這樣才能保證奪權 成功 。第四是說 上海很有希望 。毛澤東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九六七年一月四 日 ,上海 《文匯報》 發生奪權事件 ,造反派宣布接管報社 ,工總司 派大量工人 去支持 《文匯報》 奪權 ;一月五日 ,上海市委機關報 《解放日報》, 又發生造反派 接管報社的奪權事件 ,工總司 又派工人去支持 。一月六日 ,上海市以 工總 司 為首的三十二個造反派 組織按照毛澤東提出的造反派 組織實現革命大
聯合的主張 ,實現了聯合并奪取了上海市的黨政大權 ,刮起了一月風暴 。與此 同時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相繼奪權 。全國范圍內的奪權斗爭 ,實際上推動了無產階 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大聯合與一月風暴
毛澤東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就曾明確說過 :他是想要使國家安全 ,鑒 于斯大林一死 ,馬林科夫擋不住 ,發生了問題 , 出了修正主義 。(《毛澤東全集》 第 49卷 109頁)從這個意義上說 ,老人家發動文化大革命 的初衷 ,就是要鞏固 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 防止中國出現修正主義 。因此 ,動員億萬革命群眾從試圖走 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手中奪權 ,是其理所當然的預期目標 。隨著無產階級文化大 革命的深入發展 ,特別是一月風暴 的掀起 ,正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實質性步 伐 。正如毛澤東所說 ,八屆十一中全會后 ,重點是在十 、十一 、十二三個月對資 產階級反動路線進行了批判 ,這是公開挑開了黨內的矛盾 。這里順便提起一個問 題 ,就是廣大的工農 、黨團骨干在批判反動路線中 ,受了蒙蔽 ,我們研究對受蒙蔽 的同志怎樣看 ,我從來認為 ,廣大工農兵是好的 ,絕大部分黨團員是好的 ,無產階 級在各個時期的革命他們全是主力軍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更不能例外 ,廣大的工 農是具體的勞動者 , 自然了解上層的情況少 ,加上廣大黨團骨干在內心對黨 、對黨 的干部無限熱愛 ,而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又都是打著紅旗反紅旗 ,所以他們受了 蒙蔽 ,甚至較長一段時間內轉不過來 ,這是有歷史因素的 ,受了蒙蔽了就算了嘛! 隨著運動深入發展 ,他們又成了主力軍了 。一月風暴就是上海工人搞起來的 ,隨著 全國工農都起來了 ,這是革命發展的規律 , 民主革命如此 ,文化大革命也是如此 。 五四 運動是知識分子搞起來的 ,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先知先覺 ,但真正北伐 長征式的徹底革命 ,還是依靠時代的主人作主力軍去完成 ,靠工農兵去完成 。工農 兵實際上不過是工農 , 因為兵只不過是穿軍裝的工農 ,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是知 識分子 ,廣大青年學生先搞起來的 ,但一月風暴奪權徹底革命就要靠時代的主人, 廣大工農兵做主人去完成 ,知識分子從來就是轉變察覺問題快 ,但受到本能的限 制 ,缺乏徹底革命性 ,往往帶有投機性。(《毛澤東全集》 第 49卷 410 頁) 然而此
時此刻 ,毛澤東最關心的是 :不應該只是由某一個造反派組織單獨奪權 ,而應該是 各個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組織聯合起來從走資派 手中奪權 。無產階級革命派的 大聯合 ,應該是奪權的前提 。因此 ,毛澤東在一九六七年初 ,就提出了大聯合 一詞 ,他是針對上海發生的一月革命風暴 而提出大聯合的。
一九六七年一月 ,上海造反派奪了上海市委 、市政府的權力 。一月十六日 ,毛 澤東批準上海市的奪權 。但在批準奪權之前 ,他提出了一個要求: 即必須是無產階 級革命派大聯合前提下的奪權 。同時需要運用四個基本標準來加以衡量 :第一 ,造 反派要真正實現從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手中的全面奪權 ;第二 ,造反派必須能夠 聽從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指揮 ;第三 ,造反派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持掌權的 優勢地位 ;第四 ,造反派掌權后 ,能夠切實做到抓好生產 ,在確保城市物質生 產基本穩定的同時 ,保持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安定 。而最為難得的是 ,在天 下大亂 時期 ,上海的生產是搞得最好的 , 的確實現了毛澤東抓革命 、促生產 的理想 ,也就是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 的愿望 。一月十六日《人民日報》 轉登 了 《紅旗》 雜志評論員文章 《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起來》, 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 : 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起來 , 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奪權 。這是在無 產階級專政條件下 ,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革命 。二十二日,《人民日報》 也發 表社論《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 ,奪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權!》, 號召全國無產 階級革命派聯合起來 ,實行 自下而上的奪權 斗爭 。同時在 《關鍵在于大聯合》 的社論中 ,再次強調了大聯合的重要性。
毛澤東當時提出的大聯合 ,是指在沒有從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手中奪權之 前 ,無產階級革命派就實行大聯合 。當時 ,他提出大聯合的用意是很深遠的 ,既考 慮到了全國局勢穩定問題 ,又考慮到了從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手中奪權的問 題 。他設想 ,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 ,可以起到以下幾個作用 :一是可以形成 一股沖擊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 的強大力量 ,很快就把被他們篡奪的權力奪回 來 ;二是可以防止單獨一派奪權而使權力落入少數壞人手中 ;三是可以穩定局勢, 大聯合的無產階級革命派 , 自然會把參與造反奪權的群眾統一起來 ,形成一種權 威 。最后 , 由他們來成立臨時權力機關 ,局勢也就很快穩定下來 ,并順利進入斗 批改 階段 。因此 ,毛澤東在一九六七年一月提出的大聯合 ,還是指無產階級奪權
之前的大聯合 ,是毛澤東對造反派的一個要求 。這個要求 , 當時通過 《人民日報》 《紅旗》 雜志反復向全國人民宣傳。
在文化大革命奪權的初期 ,各地造反派對老干部基本上是采取一概打倒方針 的 。這種情況反映到毛澤東那里 ,他很不滿意 。他認為 ,否定一切 ,打倒一切 是錯誤的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七日 ,毛澤東在會見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時 說 :文化大革命絕不是打倒一切 ,對劉少奇 、鄧小平 ,我的意見 ,在召開下次黨 代表大會時 ,還是應該選舉為中央委員 。黨內總有左 、中 、右 ,那么干凈就不太 好 。但是很危險 ,可能紅衛兵不同意。(《毛澤東年譜》第 6卷 35頁)不久 ,毛澤 東在會見卡博 、巴盧庫時又說道 :現在流行著一種無政府主義思潮 , 口號是一切 懷疑 ,一切打倒 ,結果弄到自己身上 。你一切懷疑 ,你自己呢?你一切打倒 ,你自 己呢? 資產階級要打倒 ,無產階級呢?他那個理論就是不行。(《毛澤東全集》第 49卷 287 頁) 對于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倒的老干部 ,毛澤東認為大多數是好的 , 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只是一小撮 。 因此 ,不僅不能采取打倒一切的態度 , 而且大聯合必須吸收老干部參加 。毛澤東根據這個想法 ,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三十日 修改 《紅旗》 雜志第三期即將發表的社論 《論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奪權斗爭》 一稿 時 ,專門寫道 :認為只要是當權派 ,就一概不相信 ,這是不對的 。不分青紅皂 白 ,反對一切 ,排斥一切 ,打倒一切 ,是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的階級 觀點的。經毛澤東親筆修改并同意 ,于二月三日發表的這篇社論說 :必須足夠重 視革命干部在奪權斗爭中的作用 。堅持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領導干部 ,是黨的寶貴 財富 。他們可以成為奪權斗爭中的骨干 ,可以成為奪權斗爭中的領導。這篇社論 反映了毛澤東當時的思路 ,在奪權中 ,老干部也要成為動力之一 ,奪權后組成的臨 時領導機關中 ,要有老干部參加 ,讓他們也成為新的無產階級革命權力機關中的領 導干部 。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 ,毛澤東在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 ,先后三 次與張春橋 、姚文元談話 ,特別指出 :懷疑一切 , 打倒一切的人一定要走向反 面 ,一定被人家打到 ,干不了幾天 。應該相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眾 ,百分之 九十五以上的干部是會跟著我們的 。我們要相信大多數。(《毛澤東全集》第 49卷 297 頁) 毛澤東不讓造反派們打倒一切 ,就是想讓經受住文化大革命考 驗 的老干部重新站起來當領導干部 。他的目的是防止從走資派 手中奪回權力
后成立的臨時權力機關再落入壞人手中。
繼一九六七年上海一月風暴 奪權之后 ,一月十二日 , 山西省各造反派聯合 行動 , 占領了省 、市領導機關 。一月十四日 ,山西革命造反總指揮部 發布 《第 一號通告》, 宣布接管省 、市委的領導權 。在一月二十三日以前 ,造反派奪權后成 立的領導機構 , 主要是由群眾組織代表和少量的革命干部代表兩部分人組成 。此 后 ,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小組發出《關于人民解放軍堅決支持 左派群眾的決定》, 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 積極支持廣大革命左派群眾的奪權斗 爭 。解放軍到地方支左 ,成為革命委員會 內部三結合的構成要素之一 。一 月二十五日,《人民日報》 就山西省奪權發表題為 《山西省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 勝利》 的社論指出 :山西省的革命造反派 ,為全國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奪權斗 爭創造了新的經驗 。山西省委內革命的領導干部 ,為全國革命的領導干部作出了良 好的榜樣 。山西省軍區的人民解放軍部隊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樹立了鮮紅的 旗幟。顯然 ,社論已經突出了這三方面力量的作用 ,說明這三方面的代表將在新 的政權機構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月三十一日,《人民日報》 轉載了發表在 《紅旗》 雜志一九六七年第三期上 題為 《論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奪權斗爭》 的社論指出 :毛主席把北京大學的全國第 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稱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北京人民公社宣言時 ,就已英明地 天才地預見到我們的國家機構 ,將出現嶄新的形式 。社論強調 ,在奪權斗爭的過 程中 ,要由革命群眾組織的負責人 、當地駐軍的負責人和黨政機關的革命領導干 部 ,經過醞釀和協商 ,建立臨時的權力機構 ,負責領導奪權斗爭 。在這里首次提出 了新建立的政權機構要由上述三部分人組成 。毛澤東在這篇社論的批語和修改中曾 明確提出 ,認為是當權派 ,就一概不信任 ,這是不對的 。不分青紅皂白 ,反對一 切 ,排斥一切 ,打到一切,是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的階級觀點的, 為奪權運動的正確發展指明了方向 。與此同時 ,老人家也一再告誡各級干部 ,都要 經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考驗 ,都應該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建立新的功勞, 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上自以為了不起 ,看輕新起來的革命小將 。對自己只看見過去 的功勞 ,而看不見今天的革命大方向 。對新的革命小將則只看見他們的某些缺點錯 誤 ,而看不見他們的革命大方向是正確的 。這樣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必須改過
來。(《毛澤東全集》第 49卷 266頁) 同日 ,黑龍江省成立了全省的臨時最高權力 機構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 。二月二日,《人民日報》 以 《東北的新曙光》 為題發表社論 ,指出黑龍江的經驗是 :革命群眾組織的負責人 ,人民解放軍當地的 負責人和黨政機關的革命領導干部 ,組成三結合 的臨時權力機構 。第一次明確 提出了 三結合 這一特定的術語 。二月七日,《黑龍江日報》 無署名的發表了 《黑龍江省紅色造反者奪權斗爭的基本經驗》 一文 ,文章在敘述了三結合 奪權 的經過后指出 ,黑龍江省的基本經驗是 :革命造反派 ,根據當地的斗爭具體情 況 ,鮮明地體現黨的方針政策 , 團結省委內執行毛主席正確路線的主要負責人 , 同 人民解放軍的負責人 ,三位一體 ,聯合奪權 。二月十日,《黑龍江日報》《人民日 報》《文匯報》 又將這篇文章加上此文系參加奪權斗爭的紅色造反者的領導同志 共同研究寫成 的署名 ,并稍加改動同時重新發表和轉載 。同日,《人民日報》 還 發表題為《無產階級革命派奪權斗爭的一個好范例》 的社論 ,贊揚黑龍江省革命委 員會實行三結合 的經驗好得很 。這樣 ,就把三結合 作為黑龍江省奪權的一 個基本經驗向全國推廣 。二月十七日和三月二十一日,《人民日報》 發表題為 《堅 決捍衛三結合 的正確方針》《革命的三結合 是奪權斗爭勝利的保證》 兩篇 社論 。其中心議題是 :革命領導干部代表 、革命造反派代表和人民解放軍當地駐軍 代表實行 三結合 ,這是奪權斗爭的基本保證 ,是實行奪權的正確方針 。三結 合 在全面奪權浪潮的推動下擴展很快 ,并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
一九六七年二月八日 ,毛澤東在與阿爾巴尼亞代表團卡博 、巴盧庫的談話中曾 頗為興奮地說 ,過去我們搞了農村的斗爭 ,工廠的斗爭 ,文化界的斗爭 ,進行了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但不能解決問題 , 因為沒有找到一種形式 ,一種方式 ,公開 地 、全面地 、由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揭發我們的黑暗面?,F在找到了 ,這就 是搞文化大革命 。同時 ,他也認為 ,既然是搞自下而上的群眾運動 ,很多事情就難 以預料 。出現全國性暫時混亂局面 ,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可以通過天下大亂 ,達 到天下大治 。(《毛澤東全集》第 49卷 281頁)
正如毛澤東預料的那樣 , 當大聯合的號召發出后 ,全國各地立即響應 ,什么樣 的大聯合都出現了 。例如有各紅衛兵組織之間的大聯合 ,有紅衛兵與社會上造反組 織之間的大聯合 ,有跨單位跨地區的大聯合等等 ,大聯合的形式也各式各樣 ???/p>
之 , 當時各地造反組織急于大聯合 ,通過大聯合所形成的組織規模越大 ,就越容易奪 權 ,也越容易使自己掌握領導權。毛澤東很快就發現了大聯合中存在的問題 ,也認識 到了讓這些問題發展下去的危害性。于是 ,老人家對大聯合規定了三個限制條件:
第一 ,不許搞全國性的大聯合組織 。毛澤東認為 ,大聯合是指一個單位里的革 命造反派的大聯合 ,不能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造反派的大聯合 。如果出現這樣的組 織 ,就會形成與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政權相抗衡的政治力量 ,會使全國陷入分裂和動 蕩之中 。因此 ,毛澤東堅決否定造反派組織搞跨地區跨行業的大聯合 。根據毛澤東 的這個意見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二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于取締全國性群眾 組織的通告 。通告指出 :中共中央 、國務院決定 :一 、所謂全國性組織 , 中央一 律不予承認 ,所有這些組織應當立即取消 。它們的成員應該立即從北京等地回去, 到原單位參加運動 。二 、這些組織以各種名義冒領的公款 ,應一律如數追回 。三、 這些組織 ,如發現有反革命活動 ,其成員必須向公安部門揭發報告 , 由公安部門負 責審查處理。
第二 ,大聯合成立的組織尤其是奪權后建立臨時領導機構的組織 ,必須經過上 級批準 。一個單位建立的大聯合組織 , 目的都是為了奪權 ,奪權后好由他們掌權。 對這一點 ,毛澤東看得很清楚 。根據他的指示 , 中央軍委在二月十六日發出的一個 規定指出 :奪權必須是在本單位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 、三結合 的基礎 上進行 ,必須經過上級批準 。中央軍委的這個指示 ,雖然是針對軍隊的工廠 、醫院 等單位的 ,但在當時也是針對全國的 。此前 ,毛澤東在同張春橋 、姚文元談話時告 訴他們 :你們不能隨便使用上海公社的名字 ,這涉及到國體問題 , 叫什么名字 ,要 由中央統一定 ,上海的造反派奪權 ,也要由中央批準。(參見《毛澤東全集第 49卷 300 頁》)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七日 ,根據毛澤東的這一思路 , 中共中央發出通知: 各省 、市 、 自治區一級的奪權 ,在采取行動之前 ,應先取得中央同意 ,派代表來京 同中央商量 。沒有經過中央同意 ,不要成立臨時權力機構(革命委員會), 不要在 地方報紙上報道和在廣播電臺上廣播奪權。
第三 ,大聯合組織奪權后建立的臨時權力機關 ,必須是三結合 的 。三結 合 的領導班子中 ,必須有軍隊干部參加 。毛澤東不太相信只靠紅衛兵和造反派組 織就能夠掌好權 。他在二月份同張春橋 、姚文元的談話中就說過 :青年人在文
化大革命 中做了貢獻 ,但是馬上讓他們接省市委書記的班還不行。(參見《毛澤 東全集》第 49卷 298頁) 毛澤東當時判斷 :在全國動蕩中 ,唯一可以起到穩定局勢 作用的是解放軍 。他在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二日同新西蘭共產黨總書記威爾科克斯談 話時滿懷信心地說 :我們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軍隊是可靠的 ,幾百萬人 ,我們軍 隊這些同志是比較好的 。(參見 《毛澤東年譜》 第 6卷 64 頁) 因此 ,毛澤東決定, 凡是奪權后要建立的臨時權力機關 ,必須有軍隊干部參加 ,實行無產階級革命派、 軍隊干部 、老干部三結合 ,在三結合 的領導班子中 ,軍隊干部要起主要作 用 。毛澤東專門對 三結合 加以強調和界定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八日 、二十二 日 ,毛澤東先后對待審批發表的《紅旗》 雜志社論稿《必須正確地對待干部》 寫過 兩次批語 。第一次寫的批語強調要把三結合 的思想寫進去 ,以后重要社論都 應這樣做。 同時 , 毛澤東還在社論中加寫了一些話 ,其中有一句話是對 三結 合 進行界定的 。他寫道 :經驗證明 ,在需要奪權的省 、市 ,必須建立 三結 合 的臨時權力機構 。這種 三結合 的臨時權力機構 , 由真正代表廣大群眾的 革命群眾組織的負責人 、人民解放軍當地駐軍的代表和革命領導干部組成 。這 樣 ,才能形成一個有代表性的 、有權威的領導班子 ,率領廣大革命群眾 ,勝利地 完成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奪權的戰斗任務。他明確指出 :建立 三結合 的臨時權力機構 ,在當前必須著重解決正確對待干部的問題。(參見 《毛澤東年譜》 第 6 卷 55 頁) 但他更重視的是在 三結合 的領導班子中必須有 軍隊干部參加 。一九六七年三月七日 ,毛澤東在修改 《紅旗》 雜志社論稿 《論革 命的 三結合 》 時寫道 :從上至下 ,凡要奪權的單位 ,都要有軍隊或民兵參 加 ,組成 三結合 。社論同時傳達了毛澤東的最新指示 :在需要奪權的那些 地方和單位 ,必須實行革命的三結合的方針 ,建立一個革命的 、有代表性的 、有 無產階級權威的臨時權力機構 。這個權力機構的名稱叫革命委員會好。(參見《毛 澤東年譜》第 6卷 61頁)
毛澤東采取上述三個限制措施 , 目的就是防止領導權落入壞人手中 。歷史事實 證明 ,毛澤東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如果在當時亂哄哄奪權和各種組織都在搞大聯 合的情況下 ,沒有這幾條限制措施 ,我們國家就有可能會很快出現全國性的分裂和 大動蕩 ,其后果不堪設想。
第二節 推進以工農兵與革命干部為主導的三結合
一旦國家進入治理階段 ,造反起來的青年人就顯出經驗不足的缺點 ,作為補救 措施 ,毛澤東開始考慮恢復老干部領導工作問題 。當時毛澤東就曾說過 ,廣大工 農兵一起來 ,才較徹底地沖垮了資產階級那一套 ,革命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不得不 退居到從屬地位 ,不是嗎?工人一起來 ,就沖垮了反革命經濟主義 ,奪了走資本主 義道路當權派的權 ,促進了革命大聯合、三結合。(《毛澤東年譜》第 6卷 88頁)
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周恩來在同上海干部群眾代表座談時 ,特意向他們 轉述了毛澤東的話 :省 、市一級還是要干部掛帥 ,紅衛兵小將往往是今天上臺, 明天被打倒 ,政治上不成熟 ,還不能當省 、市的革委會主任。(《毛澤東年譜》第 6卷 94頁)
七月十四日 ,毛澤東在聽取河北情況匯報時說干部多數是好的 ,河北的干部 將來要來個大翻案。(《毛澤東年譜》第 6卷 99頁)七月十八日 ,毛澤東在武昌召 集周恩來等開會 ,在周恩來準備返京時對他說 :明年春天文化大革命結束后 ,接 著召開九大 ,把老同志都解脫出來 ,許多老同志都要當代表 , 當中央委員。毛澤 東列舉了鄧小平 、烏蘭夫 、賀龍等人的名字。(《毛澤東年譜》第 6卷 103頁)盡管 中央文革小組曾為推進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做了大量的正面工作 ,但毛澤東在原則 問題上 ,從來是堅持政治底線的 ,對其中某些人的錯誤言行的批判同樣毫不留情, 老人家曾斥責中央文革小組成員王力等人 以革命造反派為主 建立三結合 領 導班子的言論 ,強調堅持確立解放軍在三結合 領導班子中的主要領導地位。
毛澤東的限制措施 , 曾引起了一些造反派的不滿 。他們一方面提出了揪軍內 一小撮 的口號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三結合 應以造反派為主的要求 。他們的期 待主要是通過其利益代表者康生 、王力等反映出來的 。七月二十五日 ,康生在新華 社電訊稿中加上了一句話 :要揪軍內一小撮。八月一日,《紅旗》 雜志發表由關 鋒主持起草的紀念建軍四十周年社論 《無產階級必須牢牢掌握槍桿子》 中公開提 出 :要把軍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揭露出來。這篇社論一發表 ,北京 一些大專院校的造反派奔赴南京等地 , 串聯當地的造反派 ,沖擊軍事機關 ,搶奪槍
支彈藥 ,制造事端 。毛澤東要依靠解放軍穩定局勢 ,并且確定了大聯合 后三 結合 的領導班子要以解放軍干部為主的原則 ,而某些造反派卻要揪軍內一小 撮 。對此 , 毛澤東很生氣 。他在上??吹搅诉@期社論后 ,立即批道 :還我長 城!毛澤東對揪軍內一小撮 的堅決反對態度 ,使那些所謂代表造反派利益的 人碰了一鼻子灰 ,也使各地造反派開始有所收斂 。他們馬上從南京撤回派出串聯的 人員 ,并且把搶奪的槍支乖乖地交還給部隊。
但是 ,有的造反派仍不甘心在大聯合后的 三結合 領導班子中居于次要地 位 。他們的這種思想情緒集中地反映在王力八月七日在外交部發表的講話里 。王力 說 :部黨委班子沒有動吧? 這么大的革命 ,班子不動還行?,現在外交部還是原 班子人馬 ,原封未動 。還是三結合班子好 , 以革命造反派為主體。王力這個 講話馬上在紅衛兵的傳單上公開 ,并傳向了全國 。在全國各地造反派中立即掀起了 一個要 以造反派為主 組建三結合 領導班子的聲浪 。周恩來很快就發現了這 一問題 。他把王力的講話稿送給在外地視察的毛澤東做出裁決 。老人家提筆在王力 講話稿上批道 :大 、大 、大毒草。八月中旬 ,造反派沖擊外交部 ,奪取黨委大 權 。八月十六日 ,毛澤東在會見阿爾巴尼亞朋友在談到這件事時說 :打倒陳毅、 姬鵬飛 、喬冠華 ,誰當部長 、副部長呀? 他們(指外交部造反派) 能當領導干部 嗎?(《毛澤東年譜》第 6卷 111頁)
九月十六日 ,毛澤東在去往杭州的專列上同楊成武等同志談話說 :有人提出 打倒徐向前 ,徐向前我是一定要保的 。不管誰要打倒 ,我是一定要保的 。賀龍這個 人 ,將來恐怕還是要當中央委員 。鄧小平同劉少奇還是有區別的 。在瑞金時 ,張聞 天和王稼祥是受排擠的 ,遵義會議沒有他們不行 。紅衛兵要把他們兩個搞出去斗, 我不同意。(《毛澤東年譜》 第 6卷 121 頁) 在造反派們的喧鬧聲中 ,毛澤東更加 清醒地認識到依靠解放軍并且讓解放軍在 三結合 班子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必要 性 。老人家在批判了王力的講話稿后 ,多次談到 ,在三結合 領導班子中 ,必須 以解放軍為主 。為了宣傳毛澤東的這一觀點 ,林彪也在八月九日接見曾思玉 、劉豐 時強調 :我們發動文化大革命靠兩個條件 :一是靠毛澤東思想和毛主席的崇高威 望 ;再是靠解放軍的力量。
為了確立解放軍在三結合 領導班子中的地位 ,毛澤東指示 :八月十一日、
十二日 , 由中央文革小組出面 ,召集北京大專院校紅代會 、中學紅代會各群眾組織 的代表開會 。會上 , 中央文革小組傳達了毛澤東的明確要求 :無產階級革命派要 相信和依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時會議還代表中央指出 :揪軍內一小撮 的提法 是完全錯誤的 。二十日,《紅旗》 雜志發表社論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我國無 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可靠支柱》。二十五日 ,毛澤東親自批發中共 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小組 《關于展開擁軍愛民運動的號召》; 二十 七日 ,毛澤東明確提出 ,不要把黨內一小撮走資派和軍內一小撮走資派并提 , 只 提黨內一小撮 ,把解放軍搞垮了還要不要政府 ;九月五日 ,毛澤東還批發中共中 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小組《關于不準搶奪人民解放軍武器 、裝備和各 種軍用物資的命令》。 毛澤東采取的這些措施 ,很快就把某些造反派們要在大聯合 后的三結合 中當頭的聲勢打了下去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文化大革命 的作用 被突出出來 。事實證明 ,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 出現全國動亂局面情況下 ,運用 解放軍的力量穩定局勢 ,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與此同時 ,老人家還作出了派工人進 駐學校管理學生以促進大聯合、實行三結合 的戰略決策。
一九六七年 ,雖然毛澤東一再講要實行大聯合 ,但不少紅衛兵與造反派們 出于各派利益 ,還在大打派仗 。面對這種情況 ,毛澤東仍希望說服他們要搞大聯 合 。 同時 , 毛澤東反復強調: 在大聯合 、三結合 時 ,一定要把老干部結合進 去 。盡管毛澤東一再號召搞大聯合 ,有的人卻還是派仗照打 ,全國各地的武斗事件 仍經常發生 。即使是搞大聯合時 ,各造反派和紅衛兵組織 ,也都強調以我為核心, 搞形式上的大聯合 ,實際上的派性斗爭 。同時 ,許多造反派組織都不愿把老干部結 合進去 ,有的仍按照打倒一切 的思路 ,拒不解放老干部 ,更不起用老干部 ,或 者一派起用老干部 ,另一派就起來又把這個老干部打倒 。對此 ,毛澤東感到很惱 火 。他決定 ,要對紅衛兵再做一些說服工作 , 同時對不聽話的紅衛兵組織 ,要以適 當方式告誡一下 。一九六七年七月至九月 ,毛澤東在視察華北 、中南和華東地區時 發表重要談話 。在談話中 , 毛澤東一再號召實行大聯合 。他說 :在工人階級內 部 ,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 。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工人階級內部 ,更沒有理由一定要 分裂成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組織。針對紅衛兵組織和造反組織在搞大聯合時都強 調 以我為核心 ,毛澤東說 :什么 以我為核心 ,這個問題要解決 。核心是在
斗爭中實踐中群眾公認的 ,不是自封的 。 自己提 以我為核心 是最蠢的 。王明、 博古 、張聞天 ,他要做核心 ,要人家承認他是核心 ,結果垮臺了。毛澤東還強 調 :正確地對待干部 ,是實行革命三結合 , 鞏固革命大聯合 ,搞好本單位斗 、 批 、改的關鍵問題 ,一定要解決好。毛澤東在這次談話中還說 :對紅衛兵要進行 教育 ,加強學習 。要告訴革命造反派的頭頭和紅衛兵小將們 ,現在正是他們有可能 犯錯誤的時候。(參見《毛澤東全集第 50卷 13頁》)
這是毛澤東自發動文化大革命 以來 ,第一次告誡紅衛兵和造反派頭頭們, 第一次對他們提出批評 。毛澤東的這些指示 ,通過中央辦的報紙陸續透露給全國。 特別是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人民日報》《紅旗》 雜志、《解放軍報》 發表的編輯 部文章 《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 中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 :革命 的紅衛兵和革命的學生組織要實現革命的大聯合 。只要兩派都是革命的群眾組織, 就要在革命的原則下實現革命的大聯合。根據毛澤東這次談話 , 中共中央 、國務 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小組還于一九六七年十月十七日發出《關于按照系統實行 革命大聯合的通知》, 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 :各工廠 、各學校 、各部門 、各企業單 位 ,都必須在革命的原則下 ,按系統 、行業 、班級實行革命大聯合 。上述文章文件 大段大段地引用毛澤東的話 ,對紅衛兵和各造反組織無疑起著震懾作用 ,他們不得 不表示擁護革命的大聯合 。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 ,毛澤東設想一九六八年應該是實行大聯合的一年 。按照老 人家的意見 ,一九六八年一月一日《人民日報》《紅旗》 雜志、《解放軍報》 的元 旦社論 提出 ,一九六八年的戰略目標之一 ,是促進與鞏固革命的大聯合和革命的 三結合 。但是 ,毛澤東內心十分清楚: 約束紅衛兵是實現革命大聯合的先決條件。 因此 ,他在一九六八年初把約束紅衛兵作為很重要的任務來抓 。毛澤東在一九六七 年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傳達 ,確實對一般的紅衛兵和各種造反組織起到了一定的約束 作用 。但是 ,對于一些造反比較早 ,建立紅衛兵組織比較長 ,特別是已經形成了一 些核心小團體的紅衛兵和造反派們來說 ,并不大管用 。因為他們已經不再只是運動 初期那種單純為了造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反 而結成的小團體了 ,而是有了 一定的政治目的的組織 。這些政治目的 ,往最小處說 ,也是為了掌握本單位的領導 權 ;往大處說 ,是為了掌握一個地區甚至全國的領導權 。這樣一來 ,毛澤東的話,
他們也不大能聽得進去了 。他們依然在打派仗 , 即使是搞大聯合 ,也是都強調 以 我為核心 ,互不相讓 。其中 , 鬧得最兇的 ,還是一些高校 。那里的一些紅衛兵組 織甚至武裝起來 ,為了爭奪領導權而互相對立 。在這種情況下 ,毛澤東決定要批評 一下造反學生們的無政府主義問題 。根據毛澤東的這一想法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 五日《人民日報》 發表署名任立新的《無政府主義是通向反革命的政治橋梁》 一文 說 :無政府主義已經成為當前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進行瘋狂反撲的主要手段 。如 果不堅決打倒無政府主義 ,就必然會干擾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
毛澤東考慮到 ,光是批判無政府主義 ,還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他決定派一些優 秀的產業工人 ,組成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進駐這些動蕩的高校 ,讓工人們管一 管造反的學生 。他的基本想法是 :動用軍隊去解除學生的武裝 ,雖然可以 ,但會造 成學生和解放軍的對立情緒 ,甚至會發生流血沖突 。而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 ,造反 的學生們是承認的 ,讓產業工人們去說服學生 ,學生們是會聽話的 。工人毛澤東思 想宣傳隊是非武裝團體 , 由他們動手去收繳學生們手中的武器 ,學生們也會聽話, 少數頑固的學生頭頭也沒有辦法 。他決定先在北京一些高校試驗。
按照毛澤東的部署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北京六十多個工廠的三萬多工 人組成的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簡稱工宣隊 )進駐北京的大專院校,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宣傳毛澤東的指示 ,制止武斗 ,促進大聯合 。工宣隊 進駐 北京的一些大專院校后 ,通過工人們的宣傳和做工作 ,大多數大專院校的武斗被制 止 ,大聯合和三結合 也開始進入醞釀階段 ,清華大學卻表現的例外 。原來 ,就 在七月二十七日 ,工宣隊 進駐清華大學時 ,清華大學的紅衛兵組織頭頭蒯大富就 下令手下的紅衛兵骨干阻止工人進駐 。工宣隊員們對紅衛兵們進行了耐心地說服工 作 ,并按上級指示勸造反學生們交出手中的武器 。蒯大富卻發話 :不能交出武器。 這樣 ,無論工宣隊員們怎樣苦口婆心地說服 ,清華大學的紅衛兵就是不交出武器, 還動手打工宣隊員 。在這種情況下 ,進駐清華大學的工宣隊員也失去了耐心 ,便動 手強行收繳紅衛兵手中的武器 。蒯大富見狀 ,便下令開槍 。結果 ,在二十七日這一 天 ,清華大學紅衛兵開槍打死了五名工宣隊員 ,打傷多人 。情況急報毛澤東處 ,毛 澤東非常氣憤 。他認為 ,這個清華大學的問題 ,反映了目前全國紅衛兵隊伍的狀 況 ,必須對全國的紅衛兵進行一次嚴厲的告誡 ,盡管當初紅衛兵運動曾經推動了無
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開展 。于是 ,七月二十八日 ,他約林彪 、周恩來以及中央文革 小組全體成員一起接見聶元梓 、蒯大富 、譚厚蘭 、韓愛晶 、王大賓等 。毛澤東接見 他們時 ,一改過去的親切態度 ,顯得極為嚴肅 ,語氣也十分嚴厲 。毛澤東批評他 們 ,一不斗 、二不批 、三不改 ,頭腦膨脹 ,并嚴厲告誡他們要聽從指揮 。老人家 說 ,今天是找你們來商量制止大學的武斗問題 ,怎么辦?文化大革命搞了二年 ,你 們現在是一不斗 、二不批 、三不改 。斗是斗 ,你們少數大專院校是在搞武斗 ?,F在 的工人、農民、戰士、居民都不高興 ,大多數的學生都不高興。就連擁護你那一派的 人也不高興 。你們脫離了工人 、農民 、戰士 、學生的大多數 。有些學校搞了些斗黑 幫 ,但是很不夠 ,就是因為分了兩派 ,忙于武斗 ,現在逍遙派那么多 ,不搞斗批改, 而要斗批走、斗批散。我說大學還要辦,講了理工科 ,但沒有講文科都不辦 ,但舊的 制度、舊的辦法不行了 ,學制要縮短 ,教育要革命 ,就是要文斗不要武斗。(《毛澤 東年譜》第6卷175頁)這次談話持續了五個多小時,林彪、周恩來也先后講了話,對 紅衛兵進行了嚴厲批評 ,在場的中央文革小組成員也紛紛講話 ,批評紅衛兵。
毛澤東 、林彪 、周恩來和中央文革小組成員都發話嚴厲批評紅衛兵 ,這對紅衛 兵來說 ,是當頭棒喝 ,他們不得不收斂了 。各紅衛兵組織頭目回去后 ,紛紛約束手 下的紅衛兵隊伍 ,乖乖地交出了武器 ,停止了武斗 , 同時也開始搞大聯合了 。工宣 隊順利地進駐了北京各大專院校 。接著 ,毛澤東又接連采取了如下幾個行動 :為了 表示對工宣隊在宣傳毛澤東的指示 、制止武斗 、促進大聯合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一 九六八年八月五日 ,毛澤東把外國朋友贈送給他的芒果轉送給清華大學的工宣隊。 這一消息在全國廣泛報道 ,工宣隊的威望一時大增 ,而全國各地紅衛兵組織的威信 在全國人民心目中卻急劇下降 。八月十三日 ,毛澤東 、林彪接見了首都工宣隊隊 員: 十五日 ,他們又接見了清華大學的工宣隊代表 ,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贊 揚 , 同時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工作 ,制止武斗 ,促進大聯合 。當天的《人民日報》 還 公布了毛澤東的最新指示 :我國有七億人口 ,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 ,要充分發揮 工人階級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領導作用。八月二十五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小組在下發《關于派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的通知》 中 提出 :各地應該仿照北京的辦法 ,把大 、中 、小學逐步管起來。要 以優秀的產 業工人為主體 ,配合人民解放軍戰士 ,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分批分期進入各學
校 。中央這個通知一發出 ,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向各大 、中 、小學校派駐工宣隊。 就在中央文件下發的同一天,《紅旗》 雜志發表了姚文元的文章 《工人階級必須領 導一切》。這篇文章是毛澤東讓姚文元寫的 ,寫完經過毛澤東的審閱后發表的 。文 中公布了毛澤東的最新指示 :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 ,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 ,必 須有工人群眾參加 ,配合解放軍戰士 , 同學校的學生 、教員 、工人中決心把無產階 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積極分子實行革命的三結合。文章還公布了毛澤東關于要 在實行革命的大聯合的基礎上建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 的意見。(參見 《毛澤 東年譜》 第 6卷 188 頁) 接著 , 中共中央做出決定 ,對教育部進行軍管 ,成立軍事 管制領導小組 。一九六九年四月 ,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也進駐教育部 ,會同 軍事管制領導小組搞教育戰線的斗 、批 、改 。毛澤東接連采取的這幾個措施 ,把全 國亂得最厲害的大 、中專學校穩定住了 ,各大中專學校的武斗現象基本消除了 ,在 大聯合基礎上形成的三結合 的領導班子陸續建立起來。
第三節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與實踐
一九六七年八月 ,毛澤東曾就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的革命對象問題明確提 出 :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革命的主要對象 ,是暗藏在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資產 階級司令部 ,我們就是對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這一部分進行革命 。從我們黨和 我們國家的整體來說 ,它們是不占統治地位的 ,但是必須打倒他們 ,才能鞏固好強 化無產階級專政 , 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毛澤東全集》 第 50卷 34 頁) 按照這一 精神,《人民日報》《紅旗》 雜志、《解放軍報》 編輯部在十一月六日聯名發表的社 論《沿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的道路前進紀念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五十周 年》 中 ,強調指出 :毛澤東同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最偉大的貢獻 ,在于他系統地 總結了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系統地總結了十月革命以來國際無產階級專 政的歷史經驗 ,不但總結了正面的經驗 ,而且總結了反面的經驗 ,特別是總結了蘇 聯資本主義全面復辟的嚴重教訓 ,完整地 、徹底地解決了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進 行革命 、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一個當代最重大的課題 。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 繼續革命理論的六大要點是:
一 、必須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 。毛澤東 指出 :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事物內部的這 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 ,有兩類社會矛盾 ,這就是 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 。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 。人民內部 的矛盾 ,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 ,是非對抗性的 。毛澤東告訴我們 :必須劃分敵 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線 ,只有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才能使無產階級 專政日益鞏固和加強 ,使社會主義制度日益發展。
二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 還存在著階級 、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 爭 ,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以后 ,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 ,各派政治力 量之間的階級斗爭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斗爭 ,還是長 時期的 , 曲折的 ,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為了防止 和 平演變 ,必須把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
三 、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階級斗爭在本質上依然是政權問題 。就是資產階級要推 翻無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則要大力鞏團無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 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 。我們對他們的關系絕對不 是什么平等的關系 ,而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關系 , 即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 實行獨裁或專政的關系 ,而不能是什么別的關系 ,例如所謂平等關系 、被剝削階級 同剝削階級的和平共處關系、仁義道德關系等等。
四 、社會上兩個階級 、兩條道路的斗爭必然會反映到黨內來 。黨內一小撮走資 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就是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表人物 。他們是一批反革命的修 正主義分子 ,一旦時機成熟 ,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 , 由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 專政 。我們要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就必須充分注意識破 睡在我們的身旁 的 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 ,充分揭露他們 ,批判他們 ,整倒他們 ,使他們不能翻天, 把那些被他們篡奪了的權力堅決奪回到無產階級手中。
五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進行革命 ,最重要的是要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 只能是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要讓群眾在這個大革命運動
中 , 自己教育自己 。就是說 ,這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運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 大民主的方法 , 自下而上地放手發動群眾 。同時 ,實行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大聯臺, 實行革命群眾、人民解放軍和革命干部的革命三結合。
六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 。無產階級 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 , 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 因 此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 ,是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 要在政治上 、思想上 、理論上批判修正主義 ,用無產階級的思想去戰勝資產階級利 己主義和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 ,改革教育 ,改革文藝 ,改革一切不適應于社會主義 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 ,挖掉修正主義的棍子。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源自列寧的學說 。列寧早在《國家與革命》 中 就曾經強調指出 :只有承認階級斗爭 、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 ,才是馬克 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者同庸俗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這 里 。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測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今天 ,我們可以 說 , 只有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同時也承認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還要繼續進行革命的人, 才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這正是檢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 試金石。
歷史與實踐證明 ,毛澤東的偉大不僅在于建立了新中國 ,更為偉大的在于他敢 于發動億萬群眾通過文化大革命這一形式 ,來整頓自己親手創建的中國共產黨 ,實 現黨在自我否定基礎上的新生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昭示了毛澤東由社會主義革命 向無產階級革命的升華 ,他以工人階級領導一切 的熱忱期待 ,捧出了一顆忠誠 于人類解放事業的赤子之心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對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 派 的邏輯論證 ,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的正確性 。一九六六 年春 ,毛澤東在上海西郊的一次談話中曾反復提出 :要把十八層地獄統統打破, 孫悟空鬧天宮 ,你是站在孫悟空一邊 ,還是站在天兵天將 、玉皇大帝一邊?要支 持小將 ,保護孫悟空。(費振剛 、董學文主編:《毛澤東圈注史傳詩文集成》) 一 九六七年初 ,上海工人階級奪權 ,毛澤東又予以充分肯定 :這是一個大革命 ,是 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大革命 。這件大事對于整個華東 ,對于全國各省市的無 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的發展 ,必將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見何沁:《中華人民
共和國史》) 毛澤東高高擎起列寧主義之旗 。列寧說 :機會主義恰恰在最主要之 點不承認階級斗爭 , 即不承認在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期 ,在推翻資產階級 并完全消滅資產階級的時期有階級斗爭 。實際上 ,這個時期必然是階級斗爭空前殘 酷 、階級斗爭形勢空前尖銳的時期。(參見列寧 《國家與革命》) 事實告訴人們,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空前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
一九五六年 , 中共八大宣布公有制對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 。毛澤東也曾說 過 :現在階級斗爭這件工作基本結束了 。我們全黨要來搞建設。一九五七年 的反右斗爭 ,促使毛澤東否定了八大 某些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提法 ,設定了階級 斗爭對象 :地富反壞右和資產階級 。他說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社會主 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毫無疑問 ,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個 論斷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牽強 , 因為社會主義 已經不能把工廠 、機器 、土地等生產 資料攫為私有了。(列寧:《國家與革命》) 那么 ,沒有了私有制 ,沒有了生產資 料的私人占有 , 當然沒有以私人資本掠奪勞動者的剝削階級 ;又哪來的無產階級與 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一九五八年武昌會議 ,毛澤東為彌補理論的欠缺 , 曾試圖將 資產階級修正為政治思想上的階級 。他說 :作為政治上同思想上的地主階級跟 資產階級 ,這個東西還存在。(見席宣:《關于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 論 》) 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后 ,毛澤東提升政治思想上的階級斗爭到共產黨內: 社會經濟制度變了 , 舊時代遺留下來殘存于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們頭腦里的反動思 想 ,亦即資產階級思想和上層小資產階級思想 ,一下子變不過來 。要變需要時間, 并且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是社會上的階級斗爭 。黨內斗爭反映了社會上的階級斗 爭。(毛澤東《機關槍和迫擊炮的來歷及其他》) 毛澤東就是這樣將社會主義時期 階級斗爭的理論運用于實踐并不斷深化 ,逐步發展成為較為完整的無產階級專政下 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基礎在于 :文化大革命前夕 ,毛澤東的一系列 講話 , 已經從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上 ,論證了一大批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 、反革命 的修正主義分子 , 已經混進黨里 、政府里 、軍隊里和文化領域的各界里 ,相當大的 一個多數的單位的領導權已經不在馬克思主義者和人民群眾的手里 。黨內走資本主 義道路的當權派在中央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 ,它有一條修正主義的政治路線
和組織路線 ,在各省 、市 、 自治區和中央各部門都有代理人 。過去的各種斗爭都不 能解決問題 ,只有實行文化大革命 ,公開地 、全面地 、 自下而上地發動廣大群眾來 揭發上述的黑暗面 ,才能把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重新奪回來 。這實質上是一個階級 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那么 ,毛澤東的這一理論 有沒有經濟基礎和政 治基礎? 一九六二年 ,毛澤東開始尋覓這個基礎 :有沒有階級呢? 我看還有。 地主 、富農 、反革命殘余都還存在。一九六三年 ,毛澤東推進一步 :在黨員 、干 部隊伍中 , 不少黨員變成了資產階級分子 。(見邸延生 《 文革 前夜的毛澤 東》) 這是求索式的猜想 。然而 ,科學猜想常常是科學發現的前奏 。事實上 ,毛澤 東已經模糊地切到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資產階級 的脈搏 。一九六四年 ,毛澤 東開始捅破理論的堅壁 :大批官僚資產階級壞干部 的存在 ,造成了我們國內 嚴重尖銳的階級斗爭 。(見鄭謙:《毛澤東與鄧小平》) 一九六五年 ,毛澤東豁然 開朗 :運動的重點 ,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首見于毛澤東主 持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 即《二十 三條》) 階級斗爭的對象明朗化 :從被打倒的地富反壞右和民族資產階級 ,到意識 形態領域政治思想上的階級 ,進而逼近官僚主義者階級 ,毛澤東最后鎖定了 黨內資產階級 。十年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拼將生命的最后一搏 , 留下永駐史冊的 政治遺言 :搞社會主義革命 ,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 ,就在共產黨內 ,黨內走資 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走資派還在走。(《毛澤東文集》 第 52卷 69 頁) 無產階級 專政條件下階級斗爭的對象 ,至此 , 已經十分明確。
然而 , 階級是一個經濟范疇 。這個對象 有沒有經濟基礎呢?進而言之 ,政 黨是階級的抽象 , 黨內可以有派 , 黨內如何有階級? 毛澤東如何突破理論瓶 頸?誰占有生產資料! 毛澤東拽出了黨內資產階級 的經濟尾巴 。他在沈陽 冶煉廠材料上批示 :我們的工業究竟有多少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資本主義化了, 是三分之一 ,二分之一 ,或者還要多些 列寧說過 :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 階段 ,資產階級法權 沒有完全取消 ,而只是部分地取消 , 只是在已經實現的經 濟變革的范圍內 ,也就是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上取消。(列寧 《國家與革命》) 其 實 , 即使在生產資料的關系上 ,也大體是形式上的取消 。生產關系 , 主要是所有 制 。新中國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嗎? 毛澤東不容分說 :我看所有制沒有解決 ,至少
是大部分 ,不講全部的話。(見葉永烈:《文化大革命 簡史》) 新中國到底是 什么所有制? 毛澤東道出兩個 差不多 :一個是 中國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 多 ,一個是新中國跟舊社會差不多 。他說 :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 級國家 ,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 ,我們自己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 ,跟舊社會差 不多 ,分等級 ,有八級工資 、按勞分配 、等價交換。(《毛澤東文集》 第 52卷 68 頁) 毛澤東打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虛幻 。他說 :文化大革命從中央一直搞到工 廠 、機關 、學校 。過去這些都不在我們手里 ,大都在國民黨手里 ,都在資產階級知 識分子手里 ,而且他們還有后臺??瞪庾x :資本主義復辟 ,在工廠方面 ,關系 很大 , 因為它是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工業向著資本主義發展的情況 ,它們形式 上是公 ,實際上是私 ;形式上是新 ,實際上是 舊 ;形式上是社會主 義 ,實際上是資本主義。(見王年一:《對上海一月革命 的幾點看法》) 毛澤 東時代的中國 ,難道是資本主義所有制? 在全民所有 的招牌下 ,資本主義經營 管理日益擴張壟斷特權對生產資料的攫奪 ;在社會主義 的名義下 ,黨內走資派 通過以官僚主義為表征而構建的特權階層 , 已日益發展為類似于資產階級剝削工人 階級的生產關系 。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為什么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因為 ,社 會主義生產關系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絕非簡單排斥 ,而是相反相成 ,共存共亡 ,對 立統一 。馬克思 、恩格斯曾論定了這種同一性 :在舊社會內部已經形成了新社會 的因素。(馬克思 、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余金成 、王蘭垣在《社會主義走向振 興的世紀》 中謹慎地說 :在資本主義的計劃發展和福利改革中 ,依稀可辨社會主 義生產方式的影子 ;而在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和法律規范中 ,也不難找到資本主義 生產方式的痕跡。其實 ,在資本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強勢存在 ,但它表 現為資本主義形態 ;在社會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強勢存在 ,但它表現為社 會主義形態 。在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斷經受資本社會化 、生產社會 化的蠶食 ,被迫向社會主義 和平演變 ;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居于矛盾的主要 方面 , 因此決定著國家的資本主義性質 。在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不斷 經受等級與特權的蠶食 ,被迫向資本主義 和平演變 ;只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居 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 因此決定著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資本主 義生產關系在對立中同一 。毛澤東厭惡的商品交換 、八級工資制 、按勞分配 ,
其為資產階級法權的組成部分 ,形成社會主義時期保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 溫床 ;其為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則成為利用資產階級法權向共產主義平等過渡的助 推器 。同一在對立中存在 ;對立變革同一 。毛澤東說: 同一不是矛盾雙方互相依 存就完了 ,更重要的 ,還在于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328 頁) 如何轉化 ?誰占據主導 ,誰就決定了所有制的屬性 ,決定了對另一方的 利用、限制和改造 ,決定了對被動方的轉化 。而矛盾非主導方化被動 為主 動 的強烈沖動 ,則以其顛覆矛盾主導方的現實作為 ,使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生 產關系變革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成為可能 ,也使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生產 關系的復辟成為可能 。這是兩種生產關系的斗爭 。這種斗爭貫穿于雙方的溫情 合作中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之時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呱呱墜地 ;社會主義生產 關系誕生之初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華麗轉身 。這個華麗轉身 就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立同一的物質載體 。革命 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 , 明確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主導地位 ;然而 ,社 會主義無非是從國家資本主義壟斷向前邁進的第一步 。換句話說 ,社會主義無非是 變得有利于全體人民的國家資本主義壟斷而已 。(列寧:《大難臨頭 , 出路何 在?》) 沒收官僚資本為國營資本 ,并不能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沒有高度提升 的生產力 、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綜合素質 ,全民所有 就不能不被虛擬化 。一百多 年前 ,恩格斯已經指明 國有化 的二重性 :只有在生產資料或交換手段真正發 展到不適于由股份公司來管理 , 因而國有化在經濟上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情況下 , 國 有化才意味著經濟上的進步 ,才意味著在由社會本身占有一切生產力方面達到了一 個新的準備階段。(《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注釋》) 盡管中國的國有經 濟當時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 ,但卻不能遮掩一個事實 :它不是股份經 濟發展成熟的產物 , 而是落后國家的強制行為 。全民所有 ,實際是 政府所 有 ;人民主權 ,實際是國家壟斷資本對勞動者的雇傭 。它通過管理者建立與被 管理者的生產關系 ,受制于資本主義經濟規律 ,不僅生產商品 ,不僅生產剩余價 值 , 而且還生產和再生產資本關系本身: 一方面是資本家 , 另一方面是雇傭工 人。(馬克思:《資本論》 第一卷) 商品交換無非是不同所有者之間的財產交換, 也就是對私有者與私有者之間經濟關系的事實確認 。那么 ,勞動力依然具有商品的
屬性 ,而企業管理者假公濟私 ,依仗 國家資本 的壟斷地位 ,成為私有經濟 的強勢群體 , 即官僚特權階層 ,也便成為難以遏制的趨向 ;它們對全民所有 的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行反噬 ,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從矛盾的次要方面向主要方面轉 化 ,推動社會主義所有制向資本主義所有制畸變 。毋庸置辯 , 國有企業保存并發展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形成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筑 ;而利益集團相互間的親密認同 ,則 聚起一個特權化的資產階級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毛澤東激烈定性:做了大 官了 ,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 。比資本家還厲害。(《毛澤東全集》 第 52卷 68 頁)從這個意義上講 ,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的政 治代言人與承載者。
實踐證明 :毛澤東關于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的科學論證 , 已經將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 ,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上 。事實 上 ,劉少奇也同樣論證過這一問題 。劉少奇曾在八大政治報告 中指出 :社會主 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分配問題上 ; 國家在按勞分配 上的失 誤 ,也就是少勞多得 ,或多勞少得 ,分配上的不公 ,阻礙生產力進步 。他其實也已 經看到 :在公有制的框架里 ,通過分配領域的利益轉移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形 成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侵蝕 。隨后 ,劉少奇發出警告 :剝削是歷史發展過程中 的必然產物 ,不是可有可無 ,隨人的意志就能鏟除的 。違背規律人為去消滅它 ,必 然還產生新的剝削 ,甚或自身也將變成新的剝削者。(見王光美:《與君同舟 ,風 雨無悔》) 這新的剝削者 ,與毛澤東定義的走資派 ,異曲同工 。中國共產黨 兩位卓越的領袖從對立的不同側面 , 向著同一聚焦 :資本主義被強制消滅 ,資 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國營企業重新萌發 ;私有制被強制消滅 ,特權私有 在 公有制名義下猖狂孳生 ;資本家剝削被強制 消滅 ,在共產黨內產生走資派 剝削 。這并非個人 、集團的品質優劣 ,而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 ,一句 話 ,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系的產物。(恩格斯:《反杜林論》) 這是經濟規律 。 劉少奇把握了剝削 的必然性 ,他容忍剝削 ,甚至一定程度上鼓勵剝削 , 以求助推經濟進步 ,最終消滅剝削 。毛澤東對 剝削 則如芒在背 ,忍無可忍 : 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 ,再出現資本家 、企業主 、雇 工 、妓女和吸食鴉片煙 ;如果那樣 ,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澤東擔心他在
北京的畢生事業可能最終不是為世界上最合理的社會 、反而為一個極度的剝削制度 奠立基礎。(肯·利伯塔爾:《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毛澤東堅信革命處在 嚴重的危急關頭 ,認為革命最終將像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那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被 斷送。(克·霍林沃思:《毛澤東和他的分歧者》) 毛澤東擔憂 :少則幾年 、十幾 年 ,多則幾十年 ,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 ,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 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 ,變成法西斯黨 ,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嚴峻的歷史課 題困擾著毛澤東和共產黨人 :資本主義復辟有沒有必然性? 走資派有沒有必然性? 在社會主義時期 ,既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伴生物不乏生 機 ,那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政治代表走資派也便活力依然 ;既然資本主義生產 關系長期存在和不斷產生 ,那么走資派也長期存在和不斷產生 。資本主義復辟的根 源在經濟土壤中 。馬克思說 :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 、從而也使資產階 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 、尚未在歷史的運動 中形 成以前 , 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 ,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只 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 。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 擺脫這個命運。(卡·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
社會主義政權的創立 ,能夠擺脫資本主義復辟的命運嗎? 毛澤東存疑 :如果 我們和我們的后代不能時刻提高警惕 ,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 ,社會主義教 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 ,各級領導權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 ,而被修正 主義者所篡奪 ,則我國還可能要走一段資本主義復辟的道路。(見邸延生:《文 革 前夜的毛澤東》) 毛澤東預感 :我擔心 ,我死以后 , 中國會出現資本主義復 辟。然而 ,資本主義復辟固然氣勢洶洶 ,社會主義革命同樣不可阻遏 。毛澤東高 瞻遠矚 :在中國一定不出修正主義? 這也難說 。兒子不出 ,孫子出 。不過不要 緊 ,孫子出了修正主義 ,孫子的孫子一定會出馬列主義。(見曹英:《紅色檔案系 列之二: 中共早期領導人活動紀實》) 毛澤東大氣磅礴 :反潮流是馬列主義的一 個原則。(見王洪文:《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既然所有制問題沒有解決 ,許多 單位的領導權實際上掌握在資產階級手里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存在資本主 義的關系 ,那么發動文化大革命 ,開展奪權斗爭 ,就成為十分必要的了。(石 仲泉:《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權利 和毛澤東對它的誤解》) 毛澤東定義文化
大革命 :從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手里奪權 ,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 下 ,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革命 , 即無產階級消滅資產階級的革命。(見王年
一:《對上海一月革命的幾點看法》) 毛澤東將他的畢生心血鑄成指引人民反抗 特權剝削的永恒航燈 ,訴諸歷史 ,訴諸人民:一百年后還要不革命?一千年后要不 要革命? 總還是要革命的 ??偸且徊糠秩擞X得受壓 ,小官 、學生 、工 、農 、兵 ,不 喜歡大人物壓他們 ,所以他們要革命呢。(《毛澤東全集》第52卷69頁)人民與走 資派的階級斗爭 ,是世紀性的持久戰 。這個持久戰以公有制顛覆私有制 、公有觀念 顛覆私有觀念的堅定指向 ,表明了階級斗爭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 同時也表明了毛澤 東所提出的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偉大理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
第四節 三結合的不斷創新發展
一九六八年九月 ,經過二十個月的社會動蕩與錯綜復雜的奪權斗爭 ,全國(除 臺灣省外)二十九個省 、市 、 自治區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員會 。全面奪權后新建立的 革命委員會 確立了由革命群眾代表 、人民解放軍代表和革命干部代表組成的 三結合 領導體制 ,被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肯定以后迅速地發展起來 。革命委員會 集黨 、政大權于一身 ,實行黨政合一 、高度集中的領導體制 。至此三結合 成為 文化大革命中對領導機構內部人員構成與運行方式進行概括而形成的特定術語。
所謂三結合 ,首先就是要有革命干部的代表 。把革命干部結合到革命委 員會 中 ,是基于當時對干部隊伍的認識 。在全面奪權剛開始的一九六七年二月二 十三日,《人民日報》 轉載的 《紅旗》 雜志 《必須正確對待干部》 的社論指出 :干 部大多數是好的 ,必須對干部隊伍有一個基本估計 。七月至九月 ,毛澤東在視察南 方時 ,一再強調要 團結干部的大多數 。毛澤東始終認為干部的絕大多數是好 的 ,主要是需要接受文化大革命的教育 ,實現思想與立場向為工農兵群眾服務的根 本轉變 ,開始強調發揮革命領導干部應有的作用 。因此 ,在新成立的政權機構中要 有革命干部的代表。
其次就是要有革命群眾的代表 , 又叫做左派或造反派的代表。《十六條》 規 定 :黨的領導要善于發現左派 ,發展和壯大左派隊伍 ,堅決依靠左派 。毛澤東之
所以要把革命造反派 的代表結合進革命委員會中 ,就在于毛澤東把他們看成是 打倒走資派 的可以依靠的力量 。在文化大革命中 ,毛澤東沒有對左派定出明確 的判別標準 。實際上人們往往是根據最先起來造反 ,敢于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作斗 爭來判別某些人是否是左派 。正像一九六八年十月十六日 《人民日報》 轉載 《紅 旗》 雜志第四期社論所指出的那樣 :革命委員會中的群眾代表不是選舉產生的 ,而 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群眾的行動產生的 。這比以前單純用選舉產生的更合于無產階 級的民主 ,更合于民主集中制。
再次就是要有人民解放軍當地負責人的代表 。從一九六七年一月人民解放軍 介入 地方的奪權斗爭以來 ,軍隊代表不但作為三結合 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參 加了革命委員會 ,而且還在革命委員會內部居于主導地位 。這從兩個方面表現出 來 :第一 ,先后成立的二十九個省、市、 自治區的革命委員會 ,有二分之一強的省 份由部隊代表擔任一把手 ;第二 ,各級革命委員會的成立 ,要由相當一級的軍隊 領導機關批準 。五月三十一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聯合發出 文件規定 :在尚未建立省市革命委員會的地區 ,成立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 ,地專級 由省軍區或軍審查 ,報大軍區批準 ;縣級由省軍區或軍批準 ,這種特殊的領導關 系 ,也直接決定了軍隊代表在地方的地位 。軍隊干部在當時極其復雜的情況下執行 三支兩軍 任務 ,做了大量的工作 ,對緩和緊張的局勢、維護社會秩序、減少動亂 造成的損失起了積極作用。當然也不可能不產生一些失誤 ,帶來某些消極的后果。
組成三結合 的領導機構后 ,三者之間怎樣進行有機地結合?《紅旗》 雜志 一九六七年第五期《論革命的三結合 》 社論中提到了這個問題 。社論指出 :三 結合中 ,三者缺一不可 ,忽視或者低估哪一方面的作用 ,都是錯誤的 ,必須充 分發揮革命群眾組織負責人的作用 ,革命干部應該在這個機構中起核心作用和 骨干作用 ,人民解放軍代表也要起重大作用 。社論要求革命干部起核心作用是較 為具體的 ,其他都是籠統的 。后來 , 中央決定三支兩軍 人員撤回部隊 ,要求地 方干部擔任主要領導職務 。此后 ,革命領導干部的作用才開始顯露出來。
革命的三結合 作為領導機構的組成形式越來越具有普遍意義 。從量的覆蓋 面上 ,這種三結合 不僅逐步擴展成為既是省以下各級政權的組成形式 ,而且又 是各企事業和農村基層單位領導機構的組成形式 。從質的內涵上 ,革命委員會內部
三結合 的組織機構 ,在不同部門具有不同的內容 ,而且越來越完善 。三結合 的革命委員會在當時的具體形式是 :在各級政府機構 ,是由革命群眾代表 、人民解 放軍代表和革命干部代表組成 ,農村人民公社以下由民兵代表代替解放軍代表 。在 工廠企業中 ,是由革命干部代表 、民兵代表和工人代表組成 ;在各大中專學校 ,是 由革命學生代表 、革命教職員代表 、革命領導干部代表組成 。后來 , 隨著軍隊支 左 范圍的擴大 ,革命干部 、革命群眾的代表 、軍隊代表的三結合 便具有了 普遍的意義。
當時 ,組建這種 三結合 強調的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增加群眾代表比例的途 徑 ,來密切同群眾的聯系 。就多數省 、市級革命委員會的委員構成來看 ,三方面的 比例大體如下 :各造反派組織代表(群眾代表)一般占百分之五十左右 ,軍隊代表 占百分之二十 ,革命領導干部代表占百分之二十 ,其他方面的革命群眾代表占百分 之十 。在群眾代表中 ,工人 、農民 、紅衛兵的代表也有一定比例 。一般的情況是, 工人代表比例較大 ,貧下中農代表次之 ,紅衛兵代表又次之 。例如江蘇省籌備成立 革命委員會時 ,革命委員會擬由一百六十五名委員組成 ,其中十名作為機動 。一百 五十五名委員的分配為 :革命群眾代表九十五名 , 占百分之五十七點五 ,其中工人 代表三十七名 , 占百分之二十二點五 ,貧下中農代表十八名 , 占百分之十一 ,紅衛 兵代表二十八名 , 占百分之十七 ,其他系統的革命群眾代表十二名 , 占百分之七, 軍隊代表三十名 , 占百分之十八點二 ,革命領導干部三十名 , 占百分之十八點二。 在省 、市革命委員會常委中 ,軍隊 、干部 、群眾三方面的比例與革命委員會委員的 比例大致相同。
后來 ,這種三結合 的形式在教育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 十七日 ,北京六十多所工廠的三萬人組成首都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進駐北京大專 院校 。八月二十五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 、中央文革發出《關于派工人 宣傳隊進學校的通知》, 決定在已經成立了革命委員會 ,在工人中已經實行革命 大聯合 ,清理階級隊伍工作已經有了顯著成效的大 、中城市 ,都要在革命委員會領 導下 , 以優秀產業工人為主體 ,配合人民解放軍戰士 ,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分 批分期 ,進入學校 。并且明文規定 :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 ,參加學 校中全部斗 、批 、改任務 ,并且永遠領導學校 。在農村 ,則應由工人階級的最可靠
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實際上 ,學校中的工人 、戰士 、革命的知識分 子的三結合 ,同一般意義上的革命干部 、群眾代表 、軍隊代表的三結合沒有什 么本質區別 ,只是增加了工人代表 。學校中的革命的知識分子 ,既包括了一些群眾 代表 ,也包括了一些革命干部代表。
此外 ,這種三結合 還發展成為領導機構運行過程中實行有效領導的一種組 織形式 。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 ,北京市北郊木材廠的題為《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是一場革命》 的調查報告 ,在總結斗批改的經驗時說道 :工人階級掌握技術大權 后 ,建立了新的技術管理制度 ,新產品試制 、設備維修 、新工藝的制定 ,都是工人 與技術人員、干部三結合進行 。各車間普遍建立了三結合的技術革新小組。
還有一種三結合 的側重點是強調領導機關的領導方式要同群眾 、同實際相 結合 。毛澤東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幾種三結合 ,其出發點也是要使領導機關更加 密切地聯系群眾和聯系實際 ,這同毛澤東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 。毛澤東政治哲學思 想的核心就是人民主權 思想 ,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國家權力的主體 。他指 出 ,人民 , 只有人民 ,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老百姓可以罵我們 ,我們卻 不能罵他們 , 因為他們是主人 。毛澤東強調 ,人民在爭得主人地位的過程中 , 只 有集中自身的精華 ,形成與統治者的各種錯誤思想相抗衡的先進思想 ,并成為階級 先鋒 ,構成強有力的凝聚優勢 , 以此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的必要核心 ,才能真正實現 由國家權力客體地位上升到國家權力主體地位的轉變。
毛澤東明確指出 ,這個精華 先鋒 和核心 ,就是中國共產黨 。正如他 所概括的那樣 :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 。沒有這樣一個核心 ,社會 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 。而當人民群眾掌握了政權并成為國家的主體以后 ,也不是 說社會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成為國家官員 ,都必須直接從事國家的政治管理 ,而是 指少數人的執政是在大多數人的真正同意和委托之下進行的 。這時 ,代表人民利益 的精華 ,主要表現為國家各級干部 。正因為社會成員還不能完全執行管理時, 大多數人才委托這些少數干部來進行管理 。為此 ,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監督就十分必 要了 。毛澤東建國以后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的 :其一是無產階 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其二是人民群眾與官僚主義作風之間的矛盾 。到了晚 年 ,他把這兩個矛盾合二為一 ,把人民群眾與官僚主義之間的矛盾也納入到無產階
08
級和資產階級這個矛盾體系中去了 ,認為官僚主義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個矛盾 在黨內和國家政權內的反映。
毛澤東之所以極力反對官僚主義 ,是因為他認為官僚主義的膨脹 ,會使人民群 眾爭得來的權力喪失掉 。毛澤東早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就明確 提出 : 民主革命解決了同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這一套矛盾 ?,F 在 ,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資本主義和小生產的矛盾也基本上解決了 ,別的方面的矛 盾又突出出來了 ,新的矛盾又發生了 。我們一定要警惕 ,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 風 ,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 。誰犯了官僚主義 ,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 罵群眾 ,壓群眾 ,總是不改 ,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毛澤東年譜》 第 3卷 34 頁)從某種意義上說 ,毛澤東畢生都在同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進行著斗爭 。從一九 四四年印發郭沫若的 《甲申三百年祭》, 要全黨學習 ,引以為戒 ,到一九四九年在 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警惕糖衣炮彈的攻擊 , 以至解放初期的三反五反 運動 ,都 是為了防止和反對黨內的官僚主義等腐敗現象 。六十年代初期 ,毛澤東所領導的農 村及少數城市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就是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 ,反對官僚主 義 ,重點解決干部的作風問題 ,它對于改善黨群關系發揮了一定作用 。文化大革命 中 ,毛澤東對各級領導機構進行改革 ,建立革命的三結合 領導班子 , 以促使各 級領導更加密切地聯系群眾。
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征詢對三支兩軍問題的意見的 通知》, 并附《關于三支兩軍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文件要求三支兩軍人員撤 回部隊 。此后 ,大部分參加到革命委員會 的軍隊代表陸續返回部隊 ,但也還有 一些軍隊代表留在地方 ,主要是在省市一級黨委和革命委員會 擔任主要負責人 的 。不久 ,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人民日報》《紅旗》 雜志、《解放軍報》 聯合發 表 《新年獻詞》, 指出各級領導機構要按照老中青三結合的原則逐步完善 。至此, 革命委員會 中原來意義上的革命干部 、解放軍代表 、群眾代表的三結合 政 權形式 ,便不再作為普遍原則存在 ,而代之以老中青三結合的新形式。
實際上 ,老中青三結合 形式 ,在此以前曾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過 。一九六七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中共中央在 《關于對征詢召開九大 的意見的通報》 中要 求 ,九大代表要體現三個三結合 ,即 :軍隊 、革命干部 、革命群眾組織代表三
08
結合 ;工 、農 、兵三結合 ;老 、中 、少三結合 。一九七〇年三月五日 ,經過北京市 革命委員會轉發的北京大學宣傳隊關于整黨建黨的情況報告 提出在基層建立的 黨支部 ,要實行老 、中 、青三結合 。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人民日報》 社論 《我們黨在朝氣蓬勃地前進》 指出 ,各級黨的領導班子 ,實行老 、中 、青三結合的 原則既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又有中年和青年一代的優秀黨員 ,還有來自工 農和基層干部中的新生力量。但是 ,這時的老 、中 、青三結合 ,主要是指黨的基 層組織的領導班子 , 同革命干部 、軍隊代表 、群眾代表 的三結合相比 ,還沒 有作為普遍原則提出來 。直到一九七三年 兩報一刊 元旦社論發表后 , 老 、 中 、青三結合的原則才正式被確定為各級領導班子組成的基本原則 。相對于原來 的革命干部 、革命群眾 、軍隊代表的 三結合 ,老 、 中 、青 三結合 是一個 歷史性的進步。
老中青三結合領導體制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 , 因為這種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領導機構正確的組成規律 。從其性質上說 ,屬于年齡結構范疇 ,是指一個領導集 體中不同年齡成員的比例構成及其相互關系 。一個科學的領導班子 ,可以從多種角 度來進行組合 。在不同角度中 ,年齡結構是最基本的 ,是領導群體結構中最重要的 結構 ,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群體效能的發揮 ,從一定意義上說是領導集體其他科 學結構形成的基礎 。因為年齡不僅是一個人生理功能的標志 ,也是一個人知識經驗 積累的多寡 、智力發揮程度的標志 。老中青三結合 的原則 ,可以為領導集體橫 向最佳結構的形成打下基礎 。此外 ,從領導集體縱向的發展上來看 ,老中青三結 合 還可以保證領導班子發展的連續性 ,不至于使領導集體在一定時期因為年齡原 因大起大落 。因此 ,從一定意義上講 ,三結合 的創新發展代表著不同資源的最 佳搭配與組合 。當然 ,按照當年毛澤東提出的更高要求 ,領導體制的改革應該是能 更好地聯系群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即 國家機關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聯 系群眾 ,機構改革要適合聯系群眾 ,不要搞官僚機構。(《毛澤東全集》 第 49卷 406頁)
相關文章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四冊第二章 發動與推進文化大革命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四冊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緣起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結束語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十一章 高擎反霸大旗推進國際大戰略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十章 加強民族團結與維護國家統一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九章 科教文衛領域里的革命與實踐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八章 樹立思想領先的光輝典范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七章 三線建設:經濟大革命的戰略決策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六章 抓社會主義教育與促經濟建設發展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五章 勇于實踐發掘精神動力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四章 關鍵時刻:黨內三次重要會議
-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三章 三面紅旗:經濟大革命的重要標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