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劉飚|《毛澤東時代研究》第三冊第五章 勇于實踐發掘精神動力

劉飚 · 2024-05-06 · 來源:烏有之鄉
《毛澤東時代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尤其在外有打壓 、內有困苦的條件下 ,非常需要發 掘自身的精神動力 。

  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尤其在外有打壓 、內有困苦的條件下 ,非常需要發

  掘自身的精神動力 。毛澤東曾說過 ,“管理也是社教 ”。“鞍鋼憲法 ”是新中國成立 后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大革命 ,運用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反 映 ,它是在反思和批判蘇聯“一長制 ”領導體制滋生的官僚主義與特權腐化的過程 中 ,在長期追求企業民主化管理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中國特點的企業管理理 念 ,是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建設中所總結出來的實踐成果 。公 有制企業是公有制經濟基礎的具體載體 ,公有制企業如何管理 ,如何正確處理生產 勞動中人與人的關系 ,才能有效防止以權謀私 、化公為私問題的產生 ,才能富有效 率和活力 ,這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 ,也關系到社會主義優越性能否發揮和 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關鍵問題。

  如果說 ,“鞍鋼憲法 ”只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管理思想的體現 ,那么毛澤 東于六十年代上半葉發出的“工業學大慶 、農業學大寨 、全國學習解放軍 ”的偉大 號召 ,則大大激發出了億萬群眾革命加拼命建設社會主義的沖天干勁 。這場運動持 續十余年 ,波及各行各業 ,涉及數億人口 ,對于全國的經濟 、政治 、文化影響至深 至廣 。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絕不亞于當時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 威力 。這些創造無窮力量的榜樣 ,早已化作中國人民弘揚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精神 的偉大旗幟 。它創造了繼克服“三年暫時困難時期 ”之后 ,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 局面 ,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第一節  大力推介“鞍鋼憲法”

  一九五六年四月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 中明確提出不要盲目照搬蘇聯的一 些做法 。 同年九月 , 中共八大提出在企業中實行黨委集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

  制 。一九五七年三月 ,黨中央又決定推行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 ,加強民主 管理 。接著 ,毛澤東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六。年二月有關《讀蘇聯〈政治經 濟學教科書〉 的談話》 中又明確指出“所有制問題解決以后 ,最重要的是管理問 題 , 即全民所有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 ,集體所有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 。這方面 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這個最重要的管理問題 ,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 ,這是毛 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特別是所有制理論的重要發展 。毛澤東總是把實現和捍衛 人民主權的思想同堅持中國的社會主義方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在他看來 ,人民群 眾如果不能參與管理上層建筑 ,而只是處在一種被領導被管理的狀態 ,就不但使官 僚主義得不到遏制 ,而且政治上的社會主義方向和經濟上的公有制基礎也難以得到 保證 。因此 ,毛澤東十分重視并強調在黨和政府代表人民管理國家的同時 ,還要積 極創造條件使人民群眾能夠參與管理國家事務。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 ,使干部和群眾之間建立了平等的 、互相合作的同志式  的關系 。但是 ,這種新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必須有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  管理制度作保證 ,否則 ,就有可能被損害和破壞 ,嚴重時甚至還有可能在一定范圍  內出現實際上的剝削和壓迫的關系 。毛澤東曾經指出 :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  題理解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勞動 、教育 、社會保險等等權利 ,勞動  者要有“管理國家 ,管理軍隊 、管理各種企業 、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 。實際上 ,這  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 ,最根本的權利 ”。“沒有這種權利 ,勞動者的  工作權 、休息權 、受教育權等等權利 ,就沒有保證 ”。這就表明 , 只有勞動者的管  理權得到保證 , 即能夠以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參與對國家事務的管理與監督 ,才  能使一切國家機關 、部隊 、企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充分體現人民主權的性質和要求。 無疑 ,毛澤東的上述思想 ,是從更加廣闊 、更加深刻的基礎上論述了社會主義民主  這一重大的課題。(參見《毛澤東年譜》第 4卷 266頁)

  毛澤東總是把實現與捍衛人民主權的思想同堅持中國的社會主義方向緊密聯系 在一起 ,在他看來 ,人民群眾如果不能參與管理上層建筑 ,而只是處在一種被領導 被管理的狀態 ,這就不但使官僚主義得不到遏制 ,而且政治上社會主義方向和經濟 上的公有制基礎也難以得到保證 。事實表明 ,社會主義事業是前所未有的偉大創新 的事業 ,是億萬勞動人民創造自己新生活的事業 。只有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

  力量 ,使群眾能夠通過一定的渠道和形式真正參與決策 ,才能使領導者的決策符合  客觀實際 ,也才能有利于集中群眾力量把正確的決策付諸實現 。正如列寧所說: “對我們來說 ,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勞動者來管理國家。”

  新中國成立伊始 ,毛澤東主持制定的具有國家大法作用的《共同綱領》 就明確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 ”。這個體現新中國的國家性質的根本  原則 ,為后來制定的國家憲法所確認 。我國現行憲法對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國家的權  利都作了明確規定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 ,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 ,管理國家事務, 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管理社會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  國家工作人員 ,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依據實現與捍衛人民主權的思想 ,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不斷探索研究國  營企業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 。不久 ,老人家就在“鞍鋼憲法 ”中真正看到了未  來的希望 。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二日 ,毛澤東在深入推進經濟大革命的關鍵時刻, 親自代中共中央擬定了一份發給“上海局協作區委員會 ,各省委 、市委 、 自治區黨  委 , 中央一級各部委 、各黨組 ”的批示 ,鄭重地向全國推介以鞍山鋼鐵公司經驗為  代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管理的根本大法—“鞍鋼憲法 ”。全文如下:

  鞍山市委這個報告很好 ,使人越看越高興 ,不覺得文字長 ,再長一點也愿意  看 , 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的問題有事實 ,有道理 ,很吸引人 。鞍鋼是全國第一個最  大的企業 ,職工二十多萬 ,過去他們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了的 ,用不著再有所謂  技術革命 ,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 ,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 ,反對政治掛帥 ,只  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干 。許多人主張一長制 ,反對黨委領導的廠長分工負責制。 認為“ 馬鋼憲法 ”(蘇聯一個大鋼廠的一套有權威性的辦法)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這是一九五八年的情形 ,這是第一階段。

  一九五九年為第二階段 ,人們開始想問題 ,開始相信群眾運動 ,開始懷疑一長  制 ,開始懷疑“ 馬鋼憲法 ”。一九五九年七月廬山會議期間 , 中央收到他們的一個  好報告 ,主張大躍進 ,主張反右傾 ,鼓干勁 ,并且提出了一個可以實行的高指標。 中央看了這個報告 ,極為高興 , 曾經將此報告批發給同志看 ,各同志立即用電話發  給各省 、市 、區 ,幫助了當時批判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 。現在(一九六〇年三月) 的這個報告 ,更加進步 ,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 ,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 ”,“鞍

  鋼憲法 ”在遠東 ,在中國出現了 。這是第二階段。

  現在把這個報告轉發給你們 ,并請你轉發所屬大企業和中等企業 ,轉發一切大中 城市的市委 , 當然也可以轉發地委和城市 ,并且當做一個學習文件 ,讓干部學習一 遍 ,啟發他們的腦筋 ,想一想自己的事情 ,在一九六〇年一個整年內 ,有領導地 ,一 環接一環、一浪接一浪地實行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我們認為 ,鞍鋼憲法包含密不可分的三方面內涵 :一是政治掛帥與群眾性技術 革命 ,這是企業的指導思想 ;二是與蘇聯“一長制 ”不同的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 制 ,這是企業的領導體制 ;三是“兩參一改三結合 ”,即干部參加勞動 ,工人參加 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在生產 、技術 、管理等改革和改進上實行領導干 部 、技術人員和工人相結合 ,這是企業的管理制度 。其中 ,鞍鋼憲法還包含了“五 項基本原則 ”,即堅持政治掛帥 、加強黨的領導 、大搞群眾運動 、兩參一改三結 合 、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 。后來 ,又發展出企業同大專院校 、科研部門 ;企業 同設計單位、使用部門等“三結合 ”的方式。(參見《毛澤東年譜》第 4卷 353頁)

  毛澤東針對蘇聯模式的相關弊病 ,提出了必須以最廣大的工人利益為本的思想 與堅持政治掛帥的觀點 ,強調政治是統帥 、是靈魂 ,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 的生命線 。要求推動企業的決策民主 、勞動民主 、技術民主 。社會主義企業的管理 干部 ,不是為自己獲取利潤而管理 ,管理的目的是為發展國家經濟 、改善勞動者生 活 。干部自己參加勞動 ,有利于了解實際 ,有利于聯系群眾 。工人直接參與對企業 人財物與產供銷的討論決策 ,有利于提升工人素質 ,增強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 于發現與培養工人出身的管理人才 。毛澤東認為 ,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群眾 ,依靠 群眾 ,發動群眾 ,走群眾路線 ,讓群眾出謀獻策 ,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這 些都是直接表現在生產力上的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的改進 ,是在公有制對私有制 的改造基本完成并形成新的生產關系之后 ,進一步在公有制企業中對人與人之間相 互關系方面的改進 , 即對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改進 。“鞍鋼憲法 ”在防止官僚主 義 ,實現民主管理等方面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值得總結與借鑒 。當時 ,不但在鞍 鋼 ,而且在全國各地 ,群眾起來之后(如大慶人創造的“ 三老四嚴 ”作風的大改 革), 不到三年時間就走出了我國經濟建設一度遭受挫折的陰影 ,創造了許多新的 偉大業績。

  新中國成立之初 ,在抓緊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 ,也開始著手推  進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在國營企業通過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 ,初步建立領導機構  和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的民主改革 ,主要包括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 ,實行工廠管理  民主化 ,實行廠長負責制等 。企業的生產改革 ,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企業管理機構, 實行科學的分工 ;建立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責任制 ;推行經濟核算 ;改革工資制  度 ,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開展生產勞動競賽等。

  當時 ,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 ,我國開始全面系統地引進前蘇聯的企業管 理制度和方法 ,主要是推行前蘇聯的“一長制 ”和“ 馬鋼憲法 ”。它包括實行計劃 管理 ,推行生產作業計劃 ,建立生產責任制度 ;實行技術管理 ,推行生產技術準備 工作 ,制定技術標準 、勞動定額 、質量檢查等制度 ;實行經濟管理 ,建立經濟核算 制度 ;進行干部 、工人培訓 ;實行各盡所能 、按勞分配 ;建立健全生產指揮系統和 管理機構等 。這些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引入 ,克服了企業管理工作中的無序狀 態 ,使我國企業管理進入科學管理的軌道 。但是 ,盲目照搬前蘇聯的管理經驗和方 法 ,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特別是單純用行政辦法管理經濟 ,強調行政命令 ,忽視 民主管理 ,造成了企業發展主要依靠少數專家干部 ,管理者與工人界限分明 , 出現 了不同程度的官僚主義 、命令主義和個人獨斷專行 , 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領導干部脫 離群眾 ,甚至腐化墮落等問題 。前蘇聯管理制度造成的官僚主義 、脫離群眾等弊 病 ,顯然與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民主化管理目標矛盾尖銳。

  到了五十年代后期 ,廣大工人群眾對于“馬鋼憲法 ”中推行的不尊重科學 、不 尊重群眾 、一味服從長官意志等官僚主義風氣十分反感 ,工人群眾要求破除蘇聯迷 信 、在企業當家做主的愿望變得非常強烈 。特別是在蘇聯撤走專家 、停止援助以 后 ,導致了我國大批企業停工 、許多工程癱瘓 。人們意識到需要對“馬鋼憲法 ”進 行改革 ,并開始了探索適合中國企業管理的道路

  一是根本轉變企業管理思想 , 由以資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 。社會主義公有制從  根本上否定了一部分人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權力 ,消滅了  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產生的物質基礎 ,為以資為本轉變為真正的以人為本 ,把人從  資本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人擺脫物的奴役 ,實現人的解放奠定了物質基礎和條件。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 ,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所有 ,工廠中的干部(管理者)

  和工人(被管理者) 的利益以及勞動的目的是一致的 ,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生產目 的 ,不再是追逐利潤最大化 ,而是轉變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滿足 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需要。

  西方管理思想經歷了工具人假設 、經濟人假設 、社會人假設 、 自我實現人假 設 、復雜人假設和自由發展人假設等不同階段 ,人本思想逐漸取代重物不重人的管 理思想 ,可持續發展目標逐漸代替單純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管理目標 。但無論西 方管理思想如何演變 ,更有效地為資本逐利服務的最終目的并沒有根本改變 ,資本 主義“ 以資為本 ”“物奴役人 ”的本性并沒有實質性改變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決定了西方管理方式的“技術性處理 ”,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企業內部勞資雙方利 益的對抗性 。私有制條件下 ,所謂“經濟民主 ”絲毫不能改變工人階級受雇傭 、受 剝削的地位 ,而“工人自主 ”也絕非工人當家做主 ,管理方式上采用各種“懷柔政 策 ”,不過是資本家們基于攫取最大利潤目的 ,迫不得已而進行的相機抉擇 。資本 主義制度下 ,西方管理學也被異化為向勞動者和自然索取盡可能多的資源 、能源和 財富的學問。

  毛澤東認為 :“世間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 。在共產黨領導下 , 只  要有了人 ,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使命就是推翻資本  邏輯主導下的勞工被剝削 、被壓迫現象 ,勞動人民獲得解放的實質就是讓勞動擺脫  資本 、權力 , 以及其他各種有形無形的束縛和奴役 ,“鞍鋼憲法 ”就是這種政治解  放在經濟生活中的展現 。毛澤東推崇“鞍鋼憲法 ” 的基本初衷 ,就是要批判整個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及資本雇傭勞動的剝削邏輯 , 消除資本對勞動的奴役與剝削, 實行按勞分配 , 消滅階級與階級對立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  級舊社會的 ,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 ,在那里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發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對未來社會構建的核心指導思想 。保證廣大職工對企  業管理的主導地位 , 防止物質主義的異化 ,將職工從資本主導 、物奴役人的邏輯  中解放出來 , 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這是推廣 “ 鞍鋼憲法 ” 的根本目的。 “ 鞍鋼憲法 ”放手發動群眾 ,參與企業管理 , 開展群眾技術革新運動 ,激發了工  人創造發明 、改進技術 、參加管理的積極性 ,使人的因素和技術 、管理結合起  來 ,激發了工人的勞動熱情 ,肯定了勞動者的價值 ,體現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鞍鋼憲法 ”扭轉了資本主義管理中“見物不見人 ”,“物奴役人 ”的本性 ,管理理 念由以資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

  “鞍鋼憲法 ” 中的政治掛帥 、兩參一改三結合 、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職 工代表大會制度等 ,都是要落實廣大職工對于工廠的主人翁地位 ,其理論本質是職 工當家做主 ,這是“人民當家做主 ”的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在經濟生活中的體現 。在 企業管理中 , 由依靠少數領導專家辦企業轉變為依靠大多數人辦企業 , 由領導和少 數精英決定企業命運轉變為員工參與式管理 ,是推動精英民主向人民民主轉變的重 大探索 ,其實質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思想在企業管 理中的體現 ,是社會主義民主在經濟領域的進一步延伸。

  二是落實工人階級當家做主地位 , 防止領導干部特權化 、官僚化 、腐朽化 。如    何防止領導干部官僚化 、特權化 、腐朽化 , 防止黨和政權蛻化變質 ,解決“公仆 ” 變“ 老爺 ” 的問題 ,這是毛澤東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思考的大課題 。毛澤東提    出 ,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 ,最重要的是管理問題 , 即全民所有的企業如何管理    的問題 ,這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 。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要領導者采    取平等態度待人 ;一年 、兩年整一次風 ;進行大協作 ;對企業的管理 ,采取集中領    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 ,工人群眾 、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 ,干部參加勞動 ,工    人參加管理 ,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等等 。這些方面都是屬于勞動生產中人    與人的關系 。這種關系是改變還是不改變 ,對于推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都有    直接的影響。

  公有制應當是人民當家做主 ,它為消滅剝削奠定了物質基礎 ,但要真正確立人  民的主人翁地位 ,還需要相應的民主政治和文化保障 ,需要有相應的上層建筑的鞏  固和完善 。工廠管理委員會是“聯系群眾 ,發動和組織群眾參加企業管理 ,行使主  人翁權利的廣泛的群眾組織。”鞍鋼憲法的實施 ,不僅可以使工人參與企業管理, 而且 ,形成了工人當家做主的一系列制度 ,賦予了工人當家做主組織化的力量和渠  道 。其中 ,黨委是工人組織化力量的領導核心 ,工會是工人組織化力量的有效載  體 ,職工代表大會是工人組織化力量的權力機構 ,“兩參一改三結合 ”則提供了工  人組織化參與企業決策與管理 ,行使主人翁權力的制度化、規范化的途徑和渠道。

  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質是代議制民主在企業中的實施 ,工人通過自己的代表來

  對管理層施加影響 ,管理層在做出決策時要把工人代表的意見吸納進來 。廣大職工 群眾通過職工代表大會 ,通過參與班組層面上的日常核算與班組會議 ,在日常的工 作中可以就生產工藝 、操作技術提出建議 ,切實感覺到自己參與了企業的決策和管 理 ,增加了工人對生產過程的控制 ,提高了工人自治 、 自主的程度 ,增強了工人對 企業的參與及主人翁意識 。這里 ,勞動者不是一種被現代管理馴化為標準化的機器 式的“ 自然之力 ”,而是支配生產資料為自身利益服務的“ 自主性 ”的人 ,人在生 產與管理中控制物 ,而不是“役于物 ”,同時不受他者的外來壓迫 ,從而成為自身 的主人 。它有利于企業員工擺脫物的奴役和資本對人性的異化 , 回歸人的本質。

  社會主義國家里 ,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是領導一切事業的核心力量。 針對“ 馬鋼憲法 ”的“一長制 ”,鞍鋼憲法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把公有  制企業的核心領導權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中 。毛澤東指出 :“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  原則 ,應當同資本主義企業有根本的區別 。我們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就  使我們同資本主義企業的管理制度嚴格地區別開來了。”黨委集體領導 ,個人分工  負責 , 民主集中制 ,設立工廠管理委員會 ,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建立工會等措  施 ,都是為了限制領導特權 。毛澤東指出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存在著的  資產階級法權 ,必須破除 。例如 ,等級森嚴 、居高臨下 、脫離群眾 、不以平等態度  待人 ,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飯而是靠資格 、靠權力 ,干部之間 、上下級之間的貓鼠關  系和父子關系 ,這些東西都必須破除 ,徹底破除。”他又指出 :“我們的經驗 ,如果  干部不放下架子 ,不同工人打成一片 ,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廠看成自己的 ,而看成干  部的 。干部的老爺態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 ,而且破壞紀律的往往首  先是那些老爺們 。不能認為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 ,不做工作 ,就自然會出現勞動者  和企業領導人員的創造性合作。”

  “鞍鋼憲法 ”堅持“政治掛帥 ”,加強對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經常性開展批 評與自我批評以及整風運動等 ,使他們去掉特權思想 ,少犯官僚主義錯誤 , 防止公 仆變主人 。干部參加勞動 ,經常深入生產一線和廣大群眾中間 , 了解真實情況 , 同 職工平等 、互助 、合作 ,有利于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正確 ;干部與工人同吃同住同 勞動 ,與工人在一個大食堂吃飯 ,住同樣的宿舍 ,一般每周至少參加一天勞動 ,參 加工人班前或班后會議 ,把領導干部置于廣泛的群眾監督 、輿論監督 、道德監督之

  中 , 比僅僅依靠法律制度更加深入 ,更加實用 ,更加透明有力。

  三是解決制度僵化與技術革新 ,提高國營企業的效率效益 。規章制度具有相對 的穩定性 ,而技術 、市場 、環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包括生產狀況等 ,都是不斷 發展變化的 ,這就造成了制度與不斷變化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規章制度滯后于不斷 變化的客觀要求 ,原來合理的或比較合理的規章制度 ,在新的情況下成為不合理的 規章制度 。“鞍鋼憲法 ”強調通過三結合小組 、群眾性技術革新運動以及技術競 賽 , 由廣大職工自主自發地對許多操作規程 、技術動作進行再設計 ,依靠自身理性 的 、科學的或者是經驗的方法來研究操作流程 、操作技術的改進 ,而不是被動的按 照領導干部的要求機械工作 。工人直接參與一線生產 ,最了解實際情況 ,工人參加 管理 ,與領導干部 、技術人員三結合 ,參與制度改革和技術革新 ,使企業變革有了 源源不斷的活力源泉。

  “鞍鋼憲法 ”的實施 ,使得管理者 、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三結合 ,開展群眾性 的技術革新運動 ,并不斷根據具體和實際情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 ,增加了工人與 技術人員的決策自主權和技術自治權 , 內在地激發了廣大工人群眾和技術人員自 主進行創新和工作的積極性 。 同時 ,還解除了部門對立與責任分割的束縛 ,增加 了員工的自由空間與組織的整體行動能力 ,遏制了管理者的官僚特權和管理中的 等級秩序。

  技術表演賽 、技術競賽和勞動競賽 ,促進了組織內成員之間的互動 ,更加促進 了組織中知識的自由鏈接 、擴散及傳播 ,提升了工人 、技術人員和領導干部不斷研 究新技術和改進規章制度的積極性 、主動性 ,使技術更新 、制度改進成為了一個持 續不斷的過程 ,并且通過參觀 、訪問 、培訓等方式實現了人員之間 、部門之間的有 效溝通與學習 。這種方式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各個部門 、工序之間的協調不是來自 于上一級部門的行政命令 ,而是各個部門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來完成 ,這就具有了 自組織管理的萌芽 。這些做法還會進一步提升組織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增強組織 成員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

  “鞍鋼憲法 ”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主動性 、創造性和主人翁                                                                                      責任感 ,不斷涌現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制度創新 ,不斷產生新的技術創造和工作方                                                                                      法 ,如機械工業中的“ 高速快速切削與多刀多刃切削法 ”,楊守訓“ 翻砂造型法 ”

  等 ;煤礦工業中的崔國山掘井隊的經驗 , 馬文治鉆探經驗 ,西安“豎井平行作業 法 ”,施玉海安全生產經驗等 ;鋼鐵工業中“平爐快速煉鋼法 ”,以及電器工業中勞 動專業分工專業化做法等等 ,對改進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 ,提高勞動生產率 ,降低 生產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削弱等級差別 、分工差別 、腦體差別 ,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與合作團隊。 “鞍鋼憲法 ”的核心內容是“兩參一改三結合 ”,要求管理者除了掌握管理知識外應  具備基層技術人員的技術技能 ;基層被管理者除了掌握自己的本職工作所需要的技  術外也要掌握管理的技能 ,這就從根本上要求干部 、技術人員 、工人需要相互尊重  和彼此學習 ,在一定的作業生產區域內打破崗位限制 ,進行團隊合作 ,實行所謂的  “大工種 ”“區域工 ”。鞍鋼憲法使領導者 、技術人員與工人在結合中成為平衡和平  等的主體 ,打破了部門邊界的束縛 ,消解了科學管理中基于中心性主體的控制與反  控制的斗爭 ,從而使權力“擴散 ”到現代管理中弱勢群體的員工 ,有力地遏制了作  為特權階層的管理者對作為弱勢群體的員工的剝奪和壓制 ,有效削弱了管理者和被  管理者之間的對立情緒 ,使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權利有了具體內容 ,使得管理者、 技術人員、廣大職工之間合作代替了對抗。

  “鞍鋼憲法 ”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思想和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 ,打 破等級秩序和部門界限 ,為解決一些難題 ,經常召開諸如諸葛亮會等小型合作會 議 ,組建三結合小組和技術研究小組等各種團隊組織 ,管理人員 、技術人員和工人 打成一片 ,協同研究 ,取長補短 ,發揮集體智慧 ,攻克難關 ,推動企業發展 ,在實 踐中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逐步縮小 ,擴大了相互之間的溝通和學習 ,增強了 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 ,最終達成組織的共同愿景 ,形成和諧的組織文化和學習型團 隊文化 ,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合作團隊 ,成為充滿活力和朝氣的成長型組織 。正是在 這種意義上 ,美國學者羅伯特·詹姆斯(一九七四)認為全面質量管理和團隊合作 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產物。

  五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建設社會主義企業文化 。“鞍鋼憲法 ”在滿足個人基  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 ,更加注重精神激勵 。通過“政治掛帥 ,大搞群眾運動 ”,開  展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群眾 ,在政治上 、生活上、 經濟上注重關心工人 ,使優秀工人成長為企業的領導干部 、技術干部 、管理干部,

  加強對工人的教育 ,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 ,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企 業文化 ,建設新型的社會主義學習型組織 ,使社會主義企業變成了一個學政治 、學 文化 、學技術的大學校 ,既成為掌握先進科學技術 、能夠高效率地創造物質財富的 先進生產集體 ,又成為抵制腐朽思想侵襲、維護社會主義政權的精神堡壘。

  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在黨的領導下 ,開展群眾性的勞動競賽 ,堅持“政治掛帥、 思想領先 ”。工人勞動的動力 ,主要靠政治掛帥 ,靠工人階級當家做主 、建設社會  主義的自覺性 ,而不是主要靠物質刺激 。勞動競賽的群眾運動一浪高過一浪 ,涌現  了大量的勞動模范 、技術能手和先進工作者 ,帶動廣大職工群眾不斷前進 ,促進勞  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王進喜那種“寧肯少活二十年 ,也要拿下大油田 ”,“石油工人  一聲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的豪邁和英雄氣概 ,是金錢買不到的 ;廣大人民群眾無  私忘我 、艱苦勞動及對國家的忠誠 、奉獻精神 ,是金錢買不到的 。當這些技術能  手 、勞動模范 、先進工作者們披紅戴花地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 , 當一個又一個技術  難題和生產難關被克服的時候 ,人們感受到了自己對于企業 、社會 、國家 、民族的  意義和價值 ,感受到了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和滿足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幸福感躍  然而生。

  第二節  工業學大慶

  大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工業戰線上的先進典型 。 中央當時號召開展 “工業學大慶 ”運動 ,主要是要求學習大慶人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的精神 , 以推動 全國工礦企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向前發展 。學習與推廣大慶經驗 , 曾在相當長的一段 時期內對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一、茫茫荒原滾滾黑金沖擊“無油論”喧囂

  當時之所以要選擇大慶作為工業戰線學習的榜樣 ,首先得從我國的石油工業說  起 。中國石油資源較為豐富 ,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 。但舊中國  在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下 ,石油工業基礎極其薄弱 ,原油產量極低 。一九四九年, 全國原油產量僅十二噸 ,總共只有八臺淺井鉆機 、四十多名石油技術人員 。外國石  油公司壟斷了中國的石油市場 ,從中國人民身上榨取了大量的高額利潤 。同時 , 由

  于歷史上中國最早的石油開發與利用都是在西部 ,加上新中國成立初期各方面條件 的限制 ,在國民經濟恢復及“一五 ”時期 ,我國石油勘探 、開發的重點仍集中在西 部地區 。這種狀況雖事出必然 ,但由此產生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西部地處偏 遠 ,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交通運輸很不便利 。而國家經濟建設的用油大頭 ,都集中 在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建設的需要 ,石油工業必須 實行戰略東移 , 即把勘探 、開發的重點由西部偏遠地區轉移到沿海和重工業重地的 東部地區 。這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現實向石油工業提出的歷史性要求。

  毛澤東一直十分重視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一九五二年二月 ,他親自發布  命令 ,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軍五十七師轉為石油工程第一師 ,支援石油工業建  設 。一九五三年 ,毛澤東對地質部長李四光說 ,要進行建設 ,石油是不可缺少的。 我國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 ,就把勘察石油資源 、發展石油工業作為一項重要內  容 。當時中國的地質學家和一些蘇聯專家 , 曾對我國東部地區的沉積盆地作過不少  研究 ,也主張盡快展開石油勘探工作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毛澤東在聽取石  油部工作匯報時 ,對石油生成 、儲油構造 、如何找油 、石油煉制等作了詳細了解。 當毛澤東得知西北地區 、東北松遼平原 、華北平原的廣大地區都是很有希望找到石  油的地區時 ,他說 ,美國人(指有些美國地質學家)講中國地質老 ,沒有石油 ,看  起來是有的 。怎么樣 ,石油部也給我們樹立點希望 。這段話語重心長 ,既是鼓勵、 期望 ,又是極大的鞭策 。當老人家得知一九五五年我國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五十萬  噸 ,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還沒有掌  握 ;用于天然石油勘探的資金很緊張 ,在戈壁 、荒灘 、沙漠野外勘探開發工作十分  辛苦時 ,很有感慨地說 :“搞石油艱苦啦!看來發展石油工業還得革命加拼命。”毛  澤東這些意見 ,成為我國發展石油工業的重要指導思想 ,它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 要盡快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要打開石油工業的新局面 ,必須自力更生 、艱苦奮  斗 ,這為以后大慶油田的發現和石油會戰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一九五八年 ,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 ,把石油勘探重點轉  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無原油 ”的東部地區 ,在東北 、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  區域勘探 。一九五九年九月六日 ,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巖中發現工業性油流。 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 ,時值國慶十周年 ,這塊油田因此命名

  為 “ 大慶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三日 ,石油部根據松遼盆地探井接連出油的新發 現 ,在《石油工業部黨組關于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后工作部署問題的報 告》 中 , 向中央提出集中石油系統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 ,用打殲滅戰的辦法 ,來一 個聲勢浩大的大會戰 ,一鼓作氣 , 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大慶油田 。黨中央 、毛澤東熱 情地支持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這一創舉。

  二、石油開發大會戰造就“大慶精神”

  一九六〇年二月二十日 , 中央下發文件 ,迅速批準關于大慶油田勘探開發大會  戰的報告 ,指出這次大會戰“對于迅速改變我國石油工業的落后狀況 ,有著重大的  作用 ”,要求各地區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大慶石油會戰的進行 ,是中國石油發  展史上一次偉大的轉折 ,從這一年起 , 中國原油產量急劇增長 。大慶石油會戰開始  之時 ,正值我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 ,蘇聯赫魯曉夫集團一九六〇年突然背信棄義, 撤退專家 ,撕毀協定 、合同 ,停止供應重要設備 ,卡我們的脖子 ,又大大加重了國  家的經濟困難 。一九六〇年五月 ,在余秋里 、康世恩等的領導下 ,石油工業部集中  全國三十多個石油廠礦 、院校的四萬名職工 ,調集七萬多噸器材設備 ,來到了茫茫  的大草原 。當時的艱苦狀況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幾萬人包括幾千名工程技術人員, 其中有大學教授 、博士 ,一無房屋 ,二無床鋪 ,連鍋灶等生活用具也很不夠 。人們  支起帳篷 、搭起活動板房 ,有的在不知道什么時候被廢棄的牛棚 、馬廄里辦公 、住  宿 。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 ,勞動了一天 ,夜晚干脆往野外一躺 ,幾十個人扯一張篷  布蓋在身上 。雨季 ,在帳篷 、活動板房 、牛棚馬廄里 ,外面大下 ,里面小下 ,外面  雨住了 ,里面還在滴答 。夜里 ,有些人索性擠成一堆 ,合頂一塊雨布 ,坐著挨過一  宿 ,第二天照樣干 。在東北地區 ,冬天來得早 , 國慶節前后就下雪沒有房子 ,露營  是待不下去的 。怎么辦? 出路只有一條 ,就是發動群眾 ,在搞勘探 、搞建設 、搞生  產的同時 ,擠出時間自己動手修土房子 。大家不分地位高低 、職務大小 ,男女老少  一起上陣 ,挖土打夯 ,沒有工具的用腳踩 ,建成三十多萬平方米的“干打壘 ”,就  這樣度過了嚴寒的冬天 。吃得也很困難 。糧食蔬菜供應不上 ,就打草籽 、挖野菜充  饑 。后來又發動職工 、家屬集體開荒種地 、養豬等 ,解決生活困難 。不但生活方面  艱苦 ,生產方面同樣困難重重 。幾十臺大鉆機在草原上一下子擺開 ,設備不齊全、 不配套 ,汽車 、吊車數量不足 ,沒有公路 ,道路泥濘 ,供水供電設備缺乏 ,工作條

  件很差 。在這種情況下 ,大慶人硬是團結一致 。鼓足干勁 、知難而上 ,苦干硬干, 千方百計打上去 、啃下來 。他們采用人拉肩扛加滾杠的辦法 ,把幾萬噸的設備器材  從火車上卸下來 ,連五六十噸重的大鉆機也是用這種方法 ,拖到幾公里之外的井場  上安裝起來 。鉆機安裝好以后 ,水供不上來 ,大家就排成長隊 ,用水桶臉盆從幾百  米以外的水池打水傳遞過來 ,一打就是幾十噸 ,保證了鉆井需要 。到一九六三年  底 ,大慶經歷三年多的艱苦會戰 ,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一是拿下了一個大油田 。大慶油田是世界上特大油田之一 ,探明儲量為二十六 億七千萬噸 。從見油到探明油田面積、大體算出儲量僅花了一年多時間 。而蘇聯最 大 、勘探速度最快的羅馬什金油田 ,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才大致了解了油田的面 積。除了勘探速度 ,大慶油田的打井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蘇聯部長會議正式命名的 格林尼亞功勛鉆井隊一九六〇年用十一個半月時間打井三萬一千三百米 ,而大慶油 田的一二零二鉆井隊一九六一年只用九個半月時間就打井三萬一千七百四十六米。

  二是建成了年產原油幾百萬噸的生產規模和大型煉油廠的第一期工程 。達到年 產原油幾百萬噸這樣的生產規模 ,大慶油田比蘇聯第二大油田——杜依瑪茲油田速 度要快一倍 。 自己設計 、 自己施工建成的大型煉油廠一期工程 , 同蘇聯設計 、供應 設備和幫助施工的蘭州煉油廠同類工程相比 ,提前完工一年多 ,而且布局合理 、用 料少、質量好。

  三是三年多累計生產原油一千多萬噸 ,油田生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大慶在勘 探 、鉆井 、采油 、運輸 、供水 、倉庫和生活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建立了基層崗位責任 制 ,形成了嚴格的正常的生產秩序 。所有生產井全部做到井場無油污 、井下無落 物 ,這是許多國家在油田生產管理上也沒有做到的。

  四是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 ,解決了世界油田開發上的幾大技術難題 。大 慶油田在對八十五口探井資料 、兩千八百多塊巖心樣品分析數據進行大量科學研究 的基礎上 ,還解決了對多油層油田分層開采 、對含蠟多 、凝固點高 、黏度大的原油 的集中和輸送等世界油田開發上的幾大技術難題。

  五是經濟效益好 。一九六〇年至一九六三年共用國家投資七點一億元 ,除全部 投資收回外 ,還為國家積累資金三點五億元。

  六是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鍛煉培養出一支有階級覺悟 、有技術素養 、干勁大作

  風好 、有組織有紀律 、能吃苦耐勞 、能打硬仗的石油工業隊伍 。鐵人王進喜等英雄 人物便是這支隊伍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代表。

  大慶石油會戰的勝利意義是重大的 :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  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 ,它的全部開發過程是在困難的時候 、困難的地方 、困  難的條件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進行的 ,沒有任何外國人插手 ,而且水平  達到一流 。大慶石油會戰的勝利使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封鎖我們的企圖遭到了失敗, 中國依賴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 因此 ,大慶石油會戰同時打了一個漂亮的政治  仗、志氣仗、經濟仗和科學技術仗。

  毛澤東對石油部學習解放軍的經驗和作風 ,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把全國石油廠  礦力量組織起來打殲滅戰 ,多次給予贊揚 。當石油會戰取得初步成果 ,作為特大油  田的大慶油田已經勝利在握的時候 ,毛澤東又熱情給予鼓勵 。一九六四年一月七  日 ,毛澤東在聽取全國工業交通情況匯報時 ,指示報紙要寫點新鮮事物 ,報道學習  解放軍 、學習石油部 ,并在會上表揚了石油部經驗和大慶鐵人王進喜 。二月九日, 毛澤東在接見外賓講到大慶石油會戰取得的進展時 , 自豪感溢于言表 :“他們用比  較少的投資 、比較短的時間 ,全部自己制造的設備 ,在三年中找到了一個大油田, 建成了年產六百萬噸的油田和建設了一個大的煉油廠 ,而且比蘇聯先進。”

  同日 ,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傳達石油工業部關于大慶石油會戰情況的報告的通 知》, 總結了大慶會戰的九條經驗 , 即 :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必須革命化 ;高度的 革命精神與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 ;現代化企業要認真搞群眾運動 ;認真做好基礎 工作 ,狠抓基層建設 ;領導干部親臨前線 ,一切為了生產 ;積極培養和大膽提拔年 輕干部 ;培養一個好作風 ;全面關心職工生活 ;認真地學習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 經驗 。同時 ,把它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把毛澤東思想與具體實踐相結合 。大慶人通過學習毛澤東的《實踐論》 和  《矛盾論》, 靠“兩論起家 ”,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 、研究 、解決工作中的  一系列問題 。技術干部搞不清油田的情況 ,在科技上遇到難題就深入實際 ,大搞調  查研究 ,狠抓第一手材料 ,反復實踐 ,勇于創造 。生產管理千頭萬緒 、問題繁多, 大慶人懂得通過分析矛盾去抓住主要矛盾 ,狠抓崗位責任制 ,把生產上千千萬萬件  具體工作落實到成千上萬人身上 ,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

  二是自始至終地堅持集中領導同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高度革命精神和  嚴格科學態度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技術革命和勤儉建國的原則 。大慶油田任務重、 時間緊 ,人力 、物力 、財力不足 ,集中領導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是勝利完成一  次又一次任務的主要經驗之一 。在集中領導的同時大搞群眾運動 ,使先進的更先  進 ,后進的趕先進 。大慶人天不怕 、地不怕 ,不信鬼 、不信邪 ,真正是革命加拼  命 。在吸取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 ,大慶人也深刻認識到光有干勁不講科學就會好心  辦壞事 ,產生嚴重的后果 。大慶人在生產建設中創造的種種奇跡正是高度革命精神  和嚴格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結果 。大慶油田進行技術攻關 ,創造了許多科學 、簡單、 經濟 、安全的辦法 , 比國外通常采用的一些技術方法節省很多物資和資金 。整個油  田建設真正做到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三是認真學習解放軍的政治工作經驗 ,培養“三老 ”“四嚴 ”“四個一樣 ”的良  好作風 。這就是: 當老實人 、說老實話 、做老實事 ;嚴格的要求 、嚴密的組織 、嚴  肅的態度 、嚴明的紀律 ;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個樣 、壞天氣和好天氣干工作一個  樣 、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干工作一個樣 、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干工作一個樣。 所以 ,大慶石油隊伍一呼百應 ,指向哪里打向哪里 ,干的事情靠得住 ,遇到困難頂  得住。

  四是大搞技術練兵 ;大搞增產節約 ;充分發揚政治 、生產技術和經濟民主 ;領 導干部親臨生產前線 ;積極培養和大膽提拔年輕干部 ,等等。

  《通知》 明確指出 :“它是一個多快好省的典型 。它的一些主要經驗不僅在工業  部門中適用 ,在交通 、財貿 、文教各部門 ,在黨 、政 、軍 、群眾團體的各級機關中  也都適用 ,或者可做參考。”并要求把文件一直傳達到基層 , 同時布置要播放石油  部報告的錄音 。二月十三日 ,在人民大會堂的春節座談會上 , 毛澤東發出號召: “要鼓起勁來 ,所以 ,要學解放軍 、學大慶 ”。“要學習解放軍 、學習石油部大慶油  田的經驗 ,學習城市 、鄉村 、工廠 、學校 、機關的好典型。”此后 ,全國工業交通  戰線掀起了學習大慶經驗的運動。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日,《人民日報》 發表了記者袁木 、范榮康合寫的通訊 《大慶精神大慶人》, 報道了大慶人吃大苦 、耐大勞 ,為讓祖國拋掉貧油帽子而忘我 拼搏的感人事跡 。同時 ,在“編后話 ” 中指出 :“大慶精神 ,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

  精神 。大慶人 ,是特種材料制成的人 ,就是用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人 。這 種精神 、這種人 ,正是我們學習的崇高榜樣。”此后,《人民日報》 又陸續發表了不 少有關大慶油田的報道。

  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 會議在北京舉行 。在周恩來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中 ,也總結了大慶油田的 典型經驗 ,指出他們的成績是突出的 ,他們的主要經驗是值得學習的 ,并向全國人 民發出了“工業學大慶 、農業學大寨 、全國學解放軍 ” 的號召 。一大批文化藝術 界 、新聞界的知名人士在周恩來的鼓勵下 ,陸續來到大慶 ,深入生活進行創作 ,謳 歌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創造性勞動 。電影 《大慶戰歌》、話劇 《初升 的太陽》、歌曲 《大慶家屬鬧革命》 以及后來創作的電影 《創業》 等便是其中的代 表作 。隨著中央文件的傳達和新聞媒體 、文藝作品的廣泛宣傳 ,工業學大慶運動在 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三、大慶精神永放光芒

  大慶 ,是偉大領袖毛澤東親手在工業戰線上樹立的一面大紅旗 。“工業學大 慶 ”是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的偉大號召 ,它極大地鼓舞了我國工人階級自力更 生 、艱苦奮斗 ,越來越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的工業面貌 。大慶 ,是活學活用毛澤東思 想的榜樣 。大慶的道路 ,是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發展工業的道路 。馬克 思主義者堅持列寧的觀點: 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 的 ,一切機會主義者都拜倒在資產階級腳下 ,否定人民群眾的偉大革命作用。

  毛澤東總結了國內外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 ,在 《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和著名“鞍鋼憲法 ”的批示等 光輝著作與言論中 , 系統地提出了發展工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 、路線 、方 針 、政策 。毛澤東提出了“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 線 ”和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號召我們“ 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 ”,“打破洋框 框 ,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 ”。大慶油田會戰 ,就是在一九六〇年我國經濟遇到暫時 困難的時候 ,迎著帝修反掀起的反華惡浪打上去的 。英雄的大慶人 ,高舉毛澤東思 想偉大紅旗 ,頭頂藍天 ,腳踩荒原 ,不顧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諷刺打擊 ,蔑視資產 階級技術權威的條條框框 ,發揚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不到三年的時

  間里 ,建起了我國第一流的大油田 ,甩掉了西方資產階級強加在我們頭上的“貧油 國家 ”的帽子 。大慶油田的開發和建設 ,充分體現了“鞍鋼憲法 ”的精神 ,是我國 工業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實踐。

  學大慶 ,就要像大慶那樣 ,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 ,“兩論 ”起家 , 以毛澤東  的光輝哲學思想為指針 ,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 ,反對唯心論和形而上學, 自覺地改造世界觀 ,解決階級斗爭 、生產斗爭 、科學實驗中的各種問題 。學大慶, 就要像大慶那樣 ,堅持集中領導同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高度革命精神同嚴  格科學態度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技術革新和勤儉建國的原則 ,全面體現社會主義建  設總路線多快好省的要求。

  在掀起工業學大慶運動前后 ,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 、朱德 、董必武 、賀龍、 陳毅等先后多次到大慶視察工作 ,或贊揚 、或肯定 、或指示 、或題詞 ,對大慶油田  生產和工業學大慶運動都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工業學大慶運動的廣泛開展 ,極大  地鼓舞了我國工業戰線上廣大職工的革命精神 。當時廣州重型機器廠的工人就說: “要制出醋化機高級精密設備 , 困難的確很多 ,但是想起大慶人在極端困難的條件  下開發油田的情況 ,覺得渾身是勁 ,帝國主義反動派欺侮我們 ,我們就要爭這口  氣 ,外國能做的東西 ,我們一定也要做出來 ,而且還要比他們做得好。”

  在工業學大慶運動過程中 ,全國到處以大慶為榜樣 ,開展比學趕幫 、實行增產  節約 ;像大慶人那樣吃大苦 、耐大勞 ,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學習大慶人 、爭當  五好職工 ,掀起生產建設新高潮 。經過努力 ,各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涌現出了很  多學大慶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典型 ,也產生了一些大慶式的企業 。如當時的上海市學  大慶見行動 ,全市三分之一的企業和車間干部一半時間搞管理 ,抽出一半時間參加  生產勞動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日 ,在上海工交會上談到學大慶的問題時 ,周恩來  說 ,要把沖天的革命干勁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大搞技術革新 、技術革命, 多快好省地完成生產任務 。學習大慶把革命干勁和科學實驗結合起來的經驗 ,這一  條基本精神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到處有大慶……大慶是全國的標兵 ,每個城市、 每個縣 、每個廠礦還要樹立自己的‘大慶 ’”。“每個工廠 、車間 、班 、小組都要有  自己的標兵 ”。“處處有大慶 ,就可以有秩序地學 ,持久地學 ,不是學一陣就停下來  了 。過去就有這種毛病 ,今后就可以克服 ,把學先進持久地進行下去。”這些話道

  出了對工業學大慶運動應持的正確態度 ,那就是 :學大慶要實事求是 。黨中央 、毛 主席熱情地支持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這一創舉 。有干勁 、講科學 。在學習大慶精神和 主要經驗的同時 ,樹立本地區 、本單位自己的先進典型 ,把學大慶運動普遍 、深 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大慶精神是石油戰線廣大職工在困難的時候 、困難的地方 、困難的條件下 ,學  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 ,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 、 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  的優良傳統 ,在開發建設大慶油田的實踐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 ,是戰爭年代革命  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過去 、現在 ,還是將  來 ,大慶精神都是激勵人們不斷奮進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慶石油會戰 ,不僅為國  家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 ,而且培育鍛煉了一支鐵人式的石油職工隊伍 ,產生了  影響深遠的 、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和中國工人階級優良傳統與優秀品質的大慶精神。 主要體現在:

  第一 ,為國爭光 、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的一種 深厚的情感 ,是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大慶石油會 戰所洋溢的那種知難而進 ,不甘落后 ,決心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面貌的群體意 識 , 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英雄模范所表現出來的革命加拼命的英雄主義氣概 ,集 中展現了石油職工為國爭光 ,為民族爭氣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懷 。這種強烈的愛國主 義精神 ,始終鼓舞著石油人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埋頭苦干 ,銳意進取。

  第二 ,獨立自主 、 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創業是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 、一 個企業實現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意志體現 。大慶石油職工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條 件下 ,頑強拼搏 ,干出了前人沒有干出的業績 ,創造出了我國石油發展史上的高 速度 、高水平 。大慶石油會戰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 ,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也是一 部艱難的創業史 。廣大石油職工戰天斗地 ,轉戰南北 , 以苦為樂 , 四海為家 。從 荒原到戈壁 ,從松遼盆地到渤海灣地區 ,從號稱“死亡之海 ”的塔克拉瑪干 ,到 “生命禁區 ”的藏北高原 ,石油工人正是憑著那種艱苦創業精神 ,不斷拓展石油工 業發展新領域。

  第三 ,講究科學 、“三老四嚴 ”的求實精神 。科學求實就是尊重實踐 ,遵循事 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大慶石油會戰 ,把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緊密結合起來 , 以《實

  踐論》 和《矛盾論》 為指導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探索和 掌握油田開發的客觀規律 ,大搞科學試驗和技術攻關以科學求實的精神和嚴細認真 的作風攻直下一道道難題 ,創造了世界石油發展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第四 ,胸懷全局 、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是中國人傳統 的精神瑰寶 。無論是會戰時期 ,還是在后來的油田建設開發中 ,大慶人始終不渝地 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識大體 ,顧大局 ,積極為國家做貢獻 。他們把所創造出 來的物質財富絕大部分無私地奉獻給了國家 。在特定的時期內 ,為新中國的經濟發 展能夠沖破帝國主義、修正主義集團的封鎖禁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因此 ,大慶精神具有十分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 。它是為國爭光 、為民族爭氣的 愛國主義精神 ;獨立自主 、 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講究科學 、“三老四嚴 ”的 求實精神與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的有機統一。

  第三節  農業學大寨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 中國大地上還產生了一個農業戰線的突出典型——大 寨 。這個典型一經發現就受到了山西省委的重視 ,后來由山西省委主要負責人向毛 澤東推薦 ,又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 。不久 ,毛澤東即發出了“農業學大寨 ”的偉大 號召 。此后 ,大寨同樣以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為引領的先進工作經驗 ,對中國當代 農業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從窮鄉僻壤走向全國的突出典型

  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一個山村 ,距縣城幾里路 ,新中國成立前只有幾十戶人  家 , 以種地為生 。歷史上綠色植被就很少 , 四周都是荒山 ,土地條件也很差 , 當地  農民僅僅靠各家各戶在山溝里整修少量分散的梯田為生 , 舊社會常年吃不飽肚子, 歷史上就以貧困著稱 。新中國成立后 ,大寨由于自然條件比較差 ,群眾生活仍然貧  苦 。一九五二年 ,大寨建立了合作社 , 當年就取得了豐收 。最早入社的農民嘗到了  依靠集體力量戰勝惡劣自然條件獲得豐收的甜頭 。在單家獨戶很難對付惡劣自然條  件的情況下 ,走集體化道路 ,是農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 。因此 ,一九五二年底 ,整  個大寨的農戶都入了初級社 。一九五六年 , 中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高潮 。在全國普

  遍試辦高級社的時候 ,大寨成立了高級社 ,集體經濟較之從前更強大了 。作為高級 社的大寨 ,依靠集體化后形成的經濟力量和農民的生產熱情 ,對大寨的農田進行了 初步改造 ,連年取得豐收 ,生產的糧食自給有余 ,還上交給國家 。一九五八年 ,在 全國大辦人民公社的熱潮下 ,大寨成為一個生產大隊 ,隸屬于大寨公社。

  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永貴 , 出身貧苦 ,對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 是一個有一定政治頭腦 、有較高的組織領導能力 、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的人。 他在生產勞動中處處帶頭苦干 ,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在大寨大隊的黨  員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他的領導下 , 大寨大隊的生產每年都有新的發  展 ,集體經濟越來越鞏固 ,群眾的生活水平也穩步提高 。但陳永貴并不滿足于這  些 。他在帶領大寨農民整修土地 、建設穩產高產梯田的過程中 ,摸索出一套農業  生產管理制度 ; 同時 ,也總結出一套通過做思想工作 ,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 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黨支部工作經驗 。這些 ,在當時的中國農村來說 ,確實是鳳  毛麟角 ,也是走在前列的。

  山西省晉中地委早就注意到了大寨這個典型 ,把它作為全地區農業戰線的模 范 , 陳永貴也連續多年當選為勞動模范和模范黨支部書記,《山西日報》 曾發表過 關于大寨人事跡的通訊報道 。但當時大寨僅在晉中地區知名度較高 ,在山西全省還 不算很高 。到一九五九年 ,全國出現持續“躍進高潮 ”,但生產管理普遍較差 , 出 現了許多浪費人力和物力的現象 。面對這種狀況 , 中共晉中地委決定于一九五九年 十二月在大寨召開學習大寨農業生產管理經驗現場會 , 山西省委也派人參加 。現場 會上 ,晉中地委對大寨黨支部工作經驗和大寨農業生產管理經驗進行了概括 ,并在 全地區加以推廣 。山西省委認為 ,陳永貴的事跡和大寨黨支部總結的農業生產管理 經驗 ,不僅對晉中一個地區有指導作用 ,對全省也有指導作用 ,于是決定在全省宣 傳陳永貴這個典型的同時 ,推廣大寨的生產管理經驗 。一九六〇年二月 , 山西省委 批轉了晉中地委關于學習陳永貴的事跡和大寨的生產管理經驗的決定 ,號召全省農 村干部學習陳永貴 、學習大寨的經驗 。為此,《山西日報》 還發表了社論 《陳永貴 ——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這樣 ,在六十年代初 , 山西全省掀起了一個學習陳永 貴、學習大寨大隊經驗的高潮 ,起到了帶動全省農業生產發展的作用。

  一九六三年夏 ,大寨大隊遭遇特大洪水 ,嚴重的自然災害給了大寨大隊幾乎是

  毀滅性的打擊 ,大批社員房屋被沖毀 ,百分之七十的農民無家可歸 。尤其嚴重的  是 ,陳永貴帶領大寨農民辛辛苦苦干了十幾年才修好的梯田 ,全部被洪水沖垮 ,莊  稼和土壤全部被大水沖走 。關鍵時刻 ,陳永貴和大寨黨支部作出了“三不要 、三不  少 ”的決定 , 即 :不要國家救濟糧 ,不要國家救濟款 ,不要國家救濟物資 ; 當年社  員口糧不少 ,社員收入不少 ,上交國家的統購糧不少 。當年 ,大寨大隊的社員在陳  永貴的帶領下 ,經過幾個月的苦干 ,在大災之年奪得了大豐收 。當年糧食產量反而  比上年增產 ,不僅社員的口糧充足 ,還上交給國家商品糧十二萬斤 。被大水沖毀的  房屋重建后 , 比原來的更好 。這確實是創造了人間的一個奇跡 。山西省委對大寨的  經驗高度重視 ,派干部到大寨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總結 ,大寨被樹為先進典型 。一  九六三年十一月 , 山西省委發出通知 ,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 要向大寨黨支部學習 ,黨員要向陳永貴學習 。很快 , 山西就在全省開展起了學大  寨、學陳永貴的高潮。

  八屆十中全會后 ,毛澤東特別注意抓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一九六三年五 月中央發出《關于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 認為 :“當前中國社 會中出現了嚴重的尖銳的階級斗爭情況 ”,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正在對我們 猖狂進攻。”要求全黨要“重新組織革命的階級隊伍 ”,各地要重新訓練干部 ,為大 規模地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做準備 。同時規定 ,搞農村社會主義教育 ,要依 靠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 。毛澤東正是根據這些思想來指導農村工作的。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毛澤東南下了解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情況 。二  十八日到達河北省邯鄲市 ,在那里停留了兩天 ,專門把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笳、 河北省委第一書記林鐵請到專列上 , 聽取他們的匯報 。陶魯笳在向毛澤東匯報時  說: 目前 , 山西省正在公社一級搞“ 四清 ”的試點 。毛澤東問 :你們搞社會主義教  育 ,影響生產沒有? 現在生產情況如何? 陶魯笳說 :沒有 ,反而促進了生產 。毛澤  東指示說 :搞社會主義教育 ,每一步驟都要緊密結合生產進行 。毛澤東特別關心農  村“五反 ”情況 ,關心農村干部不參加勞動反而拿高工分 ,從而和社員收入出現較  大差別的問題 。陶魯笳在回答毛澤東這方面提問時 ,專門談到了大寨和陳永貴的經  驗 ,說大寨的干部在陳永貴帶領下 ,堅持政治掛帥 ,始終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參加勞  動 ,管理上也有一套辦法 ,有制度 ,不繁瑣 ,干部工分與社員工分有差別但不懸

  殊 , 防止了高工分現象 。陶魯笳還特別提到 :關于陳永貴和大寨的事跡 ,前一段時 間 《人民日報》 發表了長篇通訊 《大寨之路》, 還配發了社論 《用革命精神建設山 區的好榜樣》, 陳永貴也被北京市委請到人民大會堂向一萬多名干部介紹了大寨的 經驗 。陶魯笳的匯報 ,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 。他說:《人民日報》 那篇文章我 沒有看 ,北京市委請陳永貴來講 ,我也不知道 。你們現在有沒有關于陳永貴的材 料? 陶魯笳回答說 :有 , 回頭送給主席 。毛澤東問: 陳永貴是哪幾個字?他識字不 識字? 陶魯笳告訴毛澤東 ,陳永貴不太識字 。毛澤東叮囑 ,一定要把陳永貴的材料 送給我。(參見《毛澤東年譜》第 5卷 332頁)

  毛澤東聽完山西 、河北兩省匯報后 ,繼續南下 。在途中 ,他給周恩來打電話, 請他注意一下陳永貴和大寨的經驗材料 。五月十日 ,毛澤東在南京聽取國家計委領  導小組關于第三個五年計劃初步設想的匯報時 ,第一次公開肯定陳永貴和大寨 。他  說到搞好社會主義教育的四條標準時 ,專門談到 :其中的一條是看增產還是減產。 他專門舉了陳永貴和大寨“三不要 、三不少 ”的例子 。他說 :“要自力更生 ,要像  大寨那樣 ,他也不要借國家的錢 ,也不向國家要東西。”(1964年 5月 11— 13 日毛澤  東在聽取國家計委領導小組關于第三個五年計劃初步設想匯報時的談話記錄)周恩  來在接到毛澤東的電話后 ,調來了關于陳永貴和大寨大隊的材料 ,仔細閱讀后 ,深  為大寨人的艱苦奮斗精神所感動 ,認為這是一個好典型 。但為了慎重起見 ,周恩來  并沒有急于表態 ,而是打電話給陶魯笳 ,讓陶親自到大寨去搞長時間調查 。陶魯笳  按周恩來的指示到大寨蹲點二十天 ,寫成了《大寨大隊調查報告》。

  一九六四年五月中旬 ,毛澤東回到北京 , 中共山西省委也把陳永貴和大寨的材  料送到了中南海 。毛澤東此時正在籌備召開中央工作會議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把  陳永貴和大寨的事跡材料全部仔細看完了 。五月二十五日,《大寨大隊調查報告》 專門送給了毛澤東和周恩來 。正好 ,農業部長廖魯言也親赴大寨考察 ,寫成報告, 從農田改造 、農業技術方面肯定了大寨經驗和陳永貴的事跡 。毛澤東又仔細看了陶  魯笳的報告和廖魯言的報告 ,對陳永貴的事跡予以贊賞 ,對大寨的經驗予以肯定 。 六月初 ,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上 ,毛澤東和周恩來向政治局常  委們談了大寨的經驗和陳永貴的事跡。

  十二月 ,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 ,介紹了陳永貴的事

  跡和大寨的經驗 ,還離稿講了不少話 ,與會者深為大寨人和陳永貴的事跡所感動。 在周恩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行文中 ,肯定大寨“是一個依靠人民公社集體力  量 , 自力更生進行農村建設 、發展農業生產的先進典型 ”。年底 , 毛澤東發出號  召 :“農業學大寨 ”,大寨由此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第一面大旗幟。

  二、提出“農業學大寨”的背景

  一九六四年毛澤東提出“農業學大寨 ”不是偶然的 。從當時全國的形勢看 , 由 于一九五八年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運動黨內某些人犯了瞎指揮 、浮夸風 、“共產 風 ”等錯誤 ,再加上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廢止合同 、撤退專家 ,我國農業在五十年 代末六十年代初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毛澤東非常關心農業的恢復與發展 ,但國家又 不能以更多資金支持農業 。正在這時 ,他了解到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以自力更生 精神將“七溝八梁一面坡 ”的窮山溝 ,改造成為“層層梯田米糧川 ”的事跡 。一貫 認為自力更生是立國之本的毛澤東 ,很自然地認為大寨的事跡符合他的思想 ,符合 黨的優良傳統 ,真實地反映了廣大農民要求擺脫貧困的強烈愿望 , 以及由此而產生 的巨大力量 。因此 ,他決定在全國農村大力提倡大寨精神。

  一九六四年六月 ,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關于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講話中再次 強調 :“農業主要靠大寨精神 , 自力更生。”后來 ,周恩來也對“農業學大寨 ”學什 么的問題作了精辟的概括 ,提出要學習大寨大隊“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 、毛澤東 思想領先的原則 , 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的精神 , 愛國家 、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 格 ”。一九六五年六月十六日 ,毛澤東在聽取第三個五年計劃問題的匯報時明確提 出 :“農業投資不要那么多 。農業要靠大寨精神 。你給他錢 ,他搞得不好 ;你不給 他錢 ,反而搞得好一些 。農業靠大寨 ,工業靠大慶 ”。一九六五年十月十日 ,毛澤 東在一次講話中又說 :“農業還是靠大寨精神。”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 ,經毛澤東 同意的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提出 :“工業學大慶 ,農業學大寨 ,全國學人民解 放軍 ,加強政治思想工作 ”。以上事實清楚地說明 ,毛澤東提出“農業學大寨 ”,是 經過深思熟慮 ,并經中央同意的 ,其原意是要在農村開展一場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的 教育運動 。毛澤東很重視精神與物質的辯證關系 ,認為在一定條件下 ,精神可以變 物質 ,物質可以變精神 。農民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 ,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力。

  回顧毛澤東為建設我國社會主義農業提出的基本思路 ,一是建立人民公社的體

  制 ,并親自主持制定了有關人民公社的政策 《六十條》; 二是分析了農作物增產的 八個基本因素后提出了 “農業八字憲法 ”,為促進農業技術改造指出了科學的途 徑 ;三是認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指出了方向 ; 四是 提倡干部參加生產勞動 ,密切聯系群眾 ,這是使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得以全面貫徹執 行的保證 ;五是學習大寨大隊自力更生的精神 ,奮力開展改造自然界的斗爭 。我們 認為 ,這些內容反映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 ,毛澤東對發展我國農業的問題比較全 面的構想。

  一九六五年初 ,全國農村普遍掀起了學大寨的運動 。當時 ,正是社會主義教育 運動處于高潮階段 ,推出大寨的經驗主要是政治掛帥 、思想領先 ;學習大寨自力更 生 、艱苦奮斗 ,不向國家伸手 ,依靠集體力量 , 戰勝困難 ,奪得豐收 ;在農業技 術改造與農田基本建設方面 ,學習大寨興修水利 、改造農田 、建設高產穩產農田 的經驗 。毫無疑問 , 當時大寨人的事跡的確對中國幾億農民起到了榜樣作用 。它 使農民們認識到 ,五十年代后期那種靠吹牛說謊搞“窮過渡 ”、刮“共產風 ”,不 是他們要學習的榜樣 ,而靠苦干 、實干 ,改造農業生產條件 ,奪取好收成 ,才是 他們真正應該學習的 。所以 ,學大寨運動很快就在全國鋪開了 ,并且產生了許多 學大寨的典型 。那時 ,全國幾乎每個省都出現了學大寨的先進典型 。其中比較突 出的有山東黃縣的下丁家大隊 、湖南岳陽縣的毛田區 、河南的林縣等等 。其中 ,尤 以河南省林縣的事跡最為感人 。林縣人民通過自力更生 ,硬是在險峻的山上開鑿出 了一條人工天河——紅旗渠 ,改變了當地農田缺水的面貌 ,創造出了高產穩產農 田 ,還改善了當地的生活條件 ,農民的精神面貌也大為改觀 ,至今仍為人們所稱 道 ,為黨中央所肯定。

  三、科學評價農業學大寨運動

  在毛主席 、共產黨領導下 , 中國先后勝利完成了土地改革 、農業合作化運動, 使中國農業走向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在此基礎上 ,如何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力 ,大  量增加糧食和農產品產量 、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就成為當時中國農業發展 、并向現代  農業進軍的所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在新中國成立前及建國初 , 中國農業的落后局面 ,是未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 很難想象的 :各地江河水患頻發 ,旱 、澇 、蝗災害每年不斷 ;農業生產主要靠的是

  人力(肩挑手扛) 和少量的畜力 ,全國百分之九十的耕地不能灌溉 ,鹽堿 、澇洼地 和荒坡成片 。農民完全是 “靠天吃飯 ”;農業產量極低 , 畝產一般只有二 、三百 斤 。農民吃糠咽菜和逃荒要飯 、賣兒鬻女的現象相當普遍 。中國農業發展和解決吃 飯問題 ,絕不是一蹴而就 、單憑主觀意志就能輕易解決的 ,其基本原因在于農業生 產條件和綜合生產力水平落后 ,為此 ,必須下更大的功夫 ,進行長期艱巨的創業工 程 ,在根本改變農業生產條件和全面提高生產能力方面大打一場翻身仗 。為此 ,黨 中央對農村和農業問題更加重視、更加務實。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陳永貴和大寨農民所創造的治山改土 ,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的經驗報道出來 ,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為當時中國農業發展樹立了典范 。大    寨是中國北方農村的一個縮影 。在互助合作化之后 ,大寨人直接面臨的是惡劣的自    然環境 。全村七百多畝土地分布在“七溝八梁一面坡 ”上 ,七零八散 、高低不平共    四千八百多塊 。土地十年九旱 ,一下大雨就澇 ,畝產只有一 、二百斤 。但是大寨人    的骨頭是硬的 ,他們不向貧窮低頭 ,而是認準了向窮山惡水開戰 、治山造田的一條    道 。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帶領下 ,大寨人開始了在荒山野嶺上打石筑壩 、填土造    田 、整平土地的壯舉 。修筑的梯田一次次被洪水沖垮 ,但是大寨人毫不灰心 、屈    服 ,又一次次地重新修起來 。不分冬寒夏暑 ,全村男女勞力齊上陣 ,硬是靠人力把    荒山改造成了旱澇保收的“大寨田 ”。先治坡 、又治窩 ,經過了幾年的奮斗 ,終于    使大寨發生了變化 。一九六二年糧食畝產就由一九五二年二百三十七斤增加到七百    七十四斤 。大寨在解決本大隊吃糧問題的同時 ,從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十一年    間共向國家交售了一百七十五點八萬斤糧食 ,平均每年每戶交售七千斤 。為國家做    出了巨大的奉獻! 正如一九六三年十一月 《人民日報》 在刊登的長篇通訊中所說 :  “奮發圖強 , 自力更生 , 以國為懷 ,顧全大局——大寨大隊受災嚴重但紅旗不倒。” 到六十年代末 ,大寨共整修良田八百多畝 ,植樹造林一千多畝 ,筑盤山公路十二華    里 ,建蓄水池六個 ,修盤山水渠二十八華里 。這樣不僅擴大了地塊面積、整平了土    地 ,而且能夠保持水土 ,能灌能排 ,旱澇保收 ,灌溉面積達四百多畝 。畝產在當時    就翻了兩番 ,基本上擺脫了貧困 。看那長城般的石壩 、天梯式的農田 ,誰能相信它    完全是靠全村六十個勞動力手鑿肩抬式勞動方式建成的!其中每個勞動力土石方作    業量達一千多立方米 ,擔土八十多萬擔 。每人每年擔石頭八百八十多擔 ,擔糞 、擔

  莊稼十萬斤 。他們打出和搬運的石方如果壘起一米高二米寬的大壩 ,能夠從大寨鋪 到北京一個來回! 大寨的創業道路充分體現了當時中國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正因 為如此 ,才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在毛澤東的極力倡導下 ,黨和政府于一九六 四年作出了“農業學大寨 ”的決議 ,把大寨的經驗推向全國。

  “農業學大寨 ”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堅持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精神 ,大搞農田基  本建設 ,按照水利化 、機械化要求 ,對土地進行升級改造 。在各地人民公社的統一  領導與規劃下 ,廣大干部群眾齊上陣 ,迅速掀起了一場持久的 、大規模的以治山、 治水 、改土 、修“大寨田 ”為主 、全面加強農業基本建設 、改造落后的生產條件、 大打農業翻身仗的群眾戰爭 。過來的人們都知道 :過去農村的土地大多是荒涼瘠薄  的 ,不要說山區丘陵地區 ,就是平原也是坡洼起伏 、高低不平的 ,很不規整 。這就  造成絕大部分耕地不能灌溉 , 當然也不能使用機械耕作 。下雨時 ,水往低處流 , 出  現高處旱 、洼地澇 ,這就造成在正常雨量下也有旱 、澇災害發生的原因 ,好年景產  量不過三百斤。

  在毛澤東推進經濟大革命那樣一個艱苦卓絕 、驚天動地的年代!人民公社社員  響應“農業學大寨 ”的偉大號召千軍萬馬齊上陣 ,縣 、社干部和群眾一起奮戰在田  野 ,他們吃的是窩窩頭 、玉米粥 ,使用的是镢 、銑 、獨輪車 ,硬是以手掘 、肩抬、 愚公移山的方式將土地搬了家 ,削高填洼 ,將每一片土地整平 、把原來坡洼起伏、 高低不平的耕地全部改造成了規則 、水平 、整齊劃一的畦田 。并結合修水庫 、建揚  水站 、修灌溉渠 、打機井 、治理鹽堿 、翻淤壓沙等 ,健全了水利排灌系統等農田基  本建設設施 。這樣不僅使耕地能夠水澆 ,而且使雨水能夠均勻地滲入地下 、不能流  失 ,大大避免了旱災和澇災 。在此基礎上 ,才能夠實現水利化 、機械化 、電氣化、 化肥化和良種化 ,否則都是不可能的 。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 ,使大地變了模樣 ,許  多地方變成了畦田縱橫、灌溉成網、綠樹成行的圖畫!

  一九七八年,《人民畫報》 曾以連載的形式攝影報道過“毛田 ”這樣一個人民  公社集合體 ,它是岳陽市岳陽縣的一個區 ,下轄四個公社 ,如今是岳陽縣毛田鎮。 “毛田 ”在毛澤東時代的確是一個學大寨“大典型 ”,對照真實的毛田歷史場景是那  樣令人震撼 。毛田過去叫 “ 茅田 ”,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 。 當初的毛田區包括相  思 、毛田 、南沖和云山等四個人民公社 ,共有六萬多人口 , 自然條件極差 ,到處是

  荒山禿嶺 ,水土流失嚴重 。全區 50000 多畝耕地 ,分布在 8000 多座山頭和 5000 多 條溝壑中 ,而且都是冷浸田 、重沙田 ,糧食產量很低 。毛田本地人稱之為“ 山是剝 皮山、水是禍它水 ,土是黃泥土 ”。

  三年困難時期 ,單干風也吹到了毛田 ,但嘗到農業集體化甜頭的毛田區普通社  員和基層干部堅決不走回頭路——因為那是一條死路 、絕路 。他們狠批 “ 單干  風 ”,在岳陽縣委的正確領導下 ,毛田區委堅持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 。上半年帶領  群眾狠抓生產 ,保證社隊增產 、社員增收 ;下半年治山 、治水 、改土 、修公路 ,搞  勞動積累 ,開展農田基本建設 。在三年困難時期 ,天大旱 、人大干 ,大干大豐收, 豐收促大干 。在抗大旱時 ,迎著困難上 ,發揚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 ,做到了地面  無水地下找 ,高處無水低處挑 ,有水車到無水止 ,無水再挖三丈深 ,抗旱保苗創豐  收 。通過三年的艱苦奮戰 ,毛田終于摘掉了“吃返銷糧 ”的帽子。

  一九六三年 ,聽到匯報并對毛田產生濃厚興趣的華國鋒等人赴毛田作深入農村  調查 ,實地看了之后 ,認為匯報的情況和實地看到的情況是一致的 。華國鋒對毛田  贊不絕口 ,要求把毛田經驗總結好 ,在全地區樹立起這個典型 。并臨時改變行程, 原計劃只到毛田看半天 ,改為在毛田住下來 ,總結毛田經驗 ,并決定在毛田召開全  地區縣、區、社書記會。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下旬 , 中共湘潭地委在毛田召開全區縣 、區 、社書記現場  會 。這次會議打破了常規開法 ,不是由領導作報告 ,而是以縣編為學習小組 ,縣委  書記為組長 ,帶領區 、社書記到毛田自選一個大隊一個生產隊 ,用四天時間同該隊  社員同吃 、同住 、同勞動 ,進一步了解毛田在三年困難時期治山 、治水 、改土 、修  建公路等情況以及社員每人每年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情況 , 以實地察看為  主 。大家經過四天“三同 ”,一致認為毛田所干的事是扎實的 ,反映的情況是真實  的 。學習組下去的時候正是毛田人民鬧“過年 ”的時候 ,大家看到社員殺豬宰羊、 打豆腐 、燙粉皮的情景都感到羨慕 ,覺得自己的工作還有些差距 。各縣學習組在向  華國鋒匯報時 ,一致認為毛田所干的事是實實在在的 ,下邊還有不少的經驗毛田區  委沒有掌握 、匯報上來 。大家認為這種開會的方法很好 ,既進一步檢驗了毛田向上  匯報的情況有無 “ 浮夸風 ”,又解決了少數到會人員對毛田變化抱懷疑態度 。從  此 ,毛田堅持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的事跡在整個湘潭地區傳開了 。一九六三年九

  月 , 中共湖南省委作出 《向毛田區學習的決議》, 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 、省委副書                                                                                      記王延春等領導多次去毛田做調查 。在毛主席于一九六四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 ” 的號召以后 ,湖南再次掀起了“學大寨、趕毛田 ”的熱潮。

  一九六四年 , 中央考慮要在農村樹立一個先進典型 ,成為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 幟 ,開展比 、學 、趕 、幫 、超的活動 。毛主席剛開始其實想要樹毛田 , 中央其他領 導認為毛田是好 ,但它是一個區 ,下屬四個人民公社 ,全區有六萬多人口 ,社與社 隊與隊之間不平衡的問題會存在 ,如農田基本建設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一時難 以解決 , 因此主張樹大寨大隊 。因為大寨是一個村子 ,全村只有二百來人口 ,面積 小 ,有問題好解決 。經過大家充分討論 ,反復比較 ,大家認為樹大寨好 ,于是毛主 席再三權衡 ,提出了“農業學大寨 ”。毛主席又告誡華國鋒 ,要戒驕戒躁 ,典型之 間也要相互學習 。于是在一九六五年華國鋒要求毛田派出一部分大隊黨支部書記去 大寨跟班學習 。后經陳永貴同志同意 ,毛田派出二十名大隊黨支部書記在大寨跟班 學習 ,既學大寨治山 、治水 、改土經驗 ,又向大寨傳授南方種水稻技術 。從此 ,大 寨與毛田成了一對競爭好友。

  通過對大寨經驗的學習借鑒 ,毛田區的干部和社員繼續開展治山 、治水 、治 土 ,從根本上改變了毛田面貌 ,毛田的山間田野沸騰起來了 。更為可喜的是 ,毛主 席關于興辦社隊企業 ,農村辦工業的設想 ,在七十年代的毛田也逐步實現了 。毛田 區 、公社和社隊企業蓬勃興起 ,茶園 、桑園隨處可見 ,絲綢廠 、茶廠 、扇廠 、農機 制造廠 、礦石加工廠 、農副產品加工廠等已初具規模 。農村基層的科教文衛公共事 業發展更是如星星之火 :南沖公福鼎市的魚苗場 、育種溫室 、土壤分析室 、科研站 良種陳列室等 ;公社有小水電站 、每個公社都一至二所完全中學和多個小學 、每個 大隊都建了免費的幼兒園 、云山中學的師生在田間上農牧物課并配備了物理化學實 驗室 ;他們還定期舉辦公社農機手培訓班 、毛田四個公社還聯合建設了一所“五 . 七 ”大學 ,培養高層次人才 ;公社 、大隊的業余文藝宣傳隊經常為社員演出 ;召開 社員大會研究年終分配 、組織農民代表同會計核對賬目 、運用大字報交流等 ,參與 民主政治形式也屢見不鮮 ;每個公社都有生活用品門市部 、多數大隊都設有代購代 銷店 、供銷社扶持各生產隊發展藥材 、桑樹等各種經濟作物的生產 ;改善社員居住 條件的自來水設施與公社社員新村建設等新生事物也層出不窮。

  當時的岳陽縣委書記兼毛田區委書記許志龍出席了全國農業學大寨表彰大會, 相思公社劉家大隊黨支部書記劉永初還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們都受到了  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人民畫報》 連續十三期以 《從毛  田看人民公社》 為題 ,報道了毛田的光輝業跡 ,為我們留下了那些真實還原人民公  社的珍貴畫面。

  就全國來看 ,到一九七八年我國灌溉面積達八億畝 ,與一九六五年相比增長了 百分之七十 。農業達到每人有一畝以上穩產高產田 。同時還完成了二點六億畝的除 澇和六千二百萬畝的治鹽堿任務 。全國修建水庫達到八萬多座 ,人工河渠增加了三 百多萬公里 ,修配套機井二百二十萬眼 ,數量增長了百分之九百三十五點八九 。又 由于支農工業的發展 ,到七十年代末農村機械化程度開始提高 ,農村用電開始普 及 ,拖拉機 、電動機 、柴油機 、脫粒機 、粉碎機等機械和動力設備都進入廣大農 村 ,化肥也開始大量使用 ,一些科技良種普遍推廣 。使農業基礎設施 、生產條件大 大改變 。“農業學大寨 ”運動帶來的顯著成果 ,就是糧食乃至農產品產量的增長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統計 ,從一九六三年到七十年代末 ,十 六七年的時間內全國糧食產量都是持續增長 ,再無出現過減產、滑坡狀況。

  從整個農業學大寨運動看來 ,應當充分肯定它的三個方面 :一是發揚自力更生  精神 ,不隨便向國家伸手 。當時有許多地方不立足于發揮當地群眾的力量 ,而偏重  于依賴國家的支援 。在學大寨的運動中 ,各地糾正了“等 、靠 、要 ”的思想 ,干部  群眾的精神面貌大變 ,農業生產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二是大搞農業基本建設 ,改變  生產條件 。全國各級黨委加強領導 ,幾億農民上陣 ,干部帶頭 ,櫛風沐雨 ,披星戴  月 ,戰天斗地 ,成績是巨大的 。運動中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后來多年的農業增  產都起了保證作用 。三是基層干部參加生產勞動 ,聯系群眾 ,不搞特殊化 ,這種作  風值得永遠保持發揚 。 因此說 ,“農業學大寨 ”運動給中國農業生產帶來的變化, 完全稱得上是一場革命!沒有那場農業升級改造的運動 ,就沒有中國的現代農業!

  一九七五年九月 ,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 ,召開了全國農業學大寨會 議 。會上宣布 ,全國已有學大寨先進縣(市) 三百一十六個 , 占全國縣(市) 總數 的百分之一十三點四 ; 已有糧食平均畝產上 《綱要》(四百斤) 的縣(市) 七百二 十五個 , 占縣(市) 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二 。會后 ,全國各地組織了一百六十萬

  干部深入農村進行工作 ,對全面推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再次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四節  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正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刻 , 由毛澤東  等親手締造的人民解放軍再次進入老人家的視野 。作為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 ,他  對軍事工作的思考更多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 ,而不僅僅是從軍隊的局部  出發 。這種思想從他領導秋收起義開始就發揮著作用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 ,毛澤東  在總結紅軍攻打茶陵縣城戰斗的經驗教訓時 ,為軍隊制定了三大任務 :第一 ,打仗  消滅敵人 ;第二 ,打土豪籌款子 ;第三 ,做群眾工作 。在建立井岡山根據地過程  中 ,他明確提出“軍隊的黨要幫助地方黨的發展 ”,“軍隊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  展 ”。毛澤東在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更是明確紅軍的性質 :“中國的  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 。特別是現在 ,紅軍絕不是單純地打仗  的 ,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以外 ,還要負擔宣傳群眾 、組織群眾 、武裝群  眾 、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新中國成  立后 ,毛澤東始終很注意用軍隊或者說軍隊的組織方法來推動全局的工作 。可能由  于長期的軍事生活和指揮作戰 ,他在指導社會改造和經濟建設的時候 ,常常采用類  似用兵作戰的方法 ,使用一些軍事術語 。同時 ,在指導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時, 毛澤東也很注意發揮“軍隊 ”的作用。

  一、全國學解放軍的由來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針對國內外一些共產黨領導人出現脫離群眾的情況 ,毛澤  東巧妙地用“軍隊 ”將“地方 ”的軍 。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 ,毛澤東說 :鑒于國  際教訓 ,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人有很多特殊權利 ,可能形成特殊階層而脫離群眾。 在我國也有可能出現新貴族 。所以要警惕干部生活上的特殊化 、貴族化 。縣委以上  機關干部全國有幾十萬人 ,一定要防止特殊化 、貴族化 。當與會的有的解放軍干部  提出在和平時期逐漸縮小軍隊內部上下級之間的待遇差別和軍隊干部與地方干部之  間的待遇差別的建議時 ,毛澤東說 :我贊成這樣做 ,但不要搞絕對平均主義 。他還  用強調的語氣說 :“我是歷來主張軍隊要艱苦奮斗 ,要成為模范的 。一九四九年在

  這個地方開會的時候 ,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 ,有許多同志贊成 ,我  就反對 。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 ,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 ,他說這  不行 。我說這恰恰是好事 。你是五個碗 ,我們吃酸菜 。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 ,就  出模范 。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 , 當然 ,還有別的 。現在部隊的伙食改善了, 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 。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  政治本色 。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 ,遼西戰役的時候 ,正是秋天 ,老百姓家里很多蘋  果 ,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 。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 。在這個問題上 ,戰士們自覺  地認為 :不吃是很高尚的 ,而吃了是很卑鄙的 , 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 。我們的紀律  就建筑在這個自覺性上邊 。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  的 ,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 。一個蘋果不吃 ,餓死人沒有呢? 沒  有餓死 ,還有小米加酸菜 。在必要的時候 ,在座的同志們要住棚子 。在過草地的時  候 ,沒有棚子都可以住 ,現在有棚子為什么不可以住? 軍隊這幾天開會 ,他們慷慨  激昂 ,愿意克己節省 。軍隊這樣 ,其他的人更要艱苦奮斗 。不然 ,軍隊就將你的軍  了 。在座的有文有武 ,我們拿武來將文 。解放軍是一個好軍隊 ,我是很喜歡這個軍  隊的。”(參見《毛澤東年譜》第 3卷 34頁) 當時 ,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神面貌的確  令毛澤東眼前一亮。

  一九五九年 ,林彪出任國防部長并主持軍隊工作后 ,我軍在戰爭年代形成的 革命傳統在部隊中更加發揚光大 。林彪高度重視政治建軍 ,重視軍隊的思想革命 化建設 。他在一九六〇年二月全軍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我們革命的軍 隊 ,要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要活潑 。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因素說 :“軍隊 建設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進行物質上的建設 ,一方面要進行精神上的建設 。精 神的東西可以轉化為物質的東西 ,精神的東西和群眾結合起來就會更成強大的物 質力量 。搞軍事訓練 、政治訓練 、文化訓練 ,都不是物質的東西 ,但是它能夠使 物質發揮作用 。作風也不是物質的東西 ,它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 ,假如人人都養 成了好作風 ,不僅平時 ,特別是戰時 ,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林彪還兩 次向毛澤東請示 ,將毛澤東在一九三九年提出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艱苦樸 素的工作作風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三句話 , 加上 “ 團結 、緊張 、嚴肅 、活 潑 ”八個字作為軍隊的“三八作風 ”,毛澤東對此表示非常贊同。

  一九六〇年九月十四日至十月二十四日 , 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擴大會議 。會議 作出了 《關于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這個決議 ,從內容到表達方式都盡 量參照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林彪稱自己是在“復古 ”。總參謀長羅瑞卿將 決議呈送毛澤東后 ,并把此點(指林彪“復古 ”的提法)報告了毛澤東 ,毛澤東十 分高興 。他親自動手進行修改并指示印發黨 、政 、軍 、民各系統 。十二月二十四 日 , 中共中央批準這個決議時指出 :“這個決議不僅是軍隊建設和軍隊政治思想工 作的指針 ,而且它的基本精神 ,對于各級黨組織 、政府機關以及學校 、企業部門等 都是有用的。”此外 ,林彪指示部隊大力加強學習毛澤東思想 、學習毛澤東同志著 作 ,大力提倡“ 四個第一 ”“三八作風 ”,并在基層連隊廣泛開展“ 四好連隊 ,五好 戰士 ”的活動和群眾性練兵活動 。林彪在軍隊的這些做法很受毛澤東賞識 ,毛澤東 開始思考怎樣用軍隊推動地方的工作。

  在這一時期 ,人民解放軍在保衛國家安全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績 ,不僅粉碎了  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的圖謀 ,而且在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中取得重  大勝利 。毛澤東對人民解放軍的表現十分高興 。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五日 ,總參謀長  羅瑞卿在陪同毛澤東會見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時當面向毛澤東匯報 ,西藏軍區司令  員張國華總結經驗時提到這次邊境作戰部隊表現得很好 , 是因為做到了 “ 兩不  怕 ”:一不怕苦 ,從上到下沒有叫苦的 ;二不怕死 ,前仆后繼 ,倒下一個馬上有人  頂上去 。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 ,說 :“過去岳飛講文官不要錢 ,武將不怕死 ,天下  太平矣!這句話有片面性 , 因為它缺了一面 ,好像文官不要錢 ,但是可以怕死 ,武  將不怕死 ,卻可以要錢 。我們解放軍則是文官既不要錢 ,也不怕死 ,武官既不怕  死 ,也不要錢 ,這樣豈不更好 ,天下豈不更太平!”他還把解放軍與岳家軍對比, 借用金兀術的話說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誰要撼我們解放軍 ,那就更加困難  了 。撼山易 ,撼解放軍難。”(參見《毛澤東年譜》第 5卷 192頁)

  一九六三年是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的一年 ,各行各業重現生機 。工農業各條戰線    開展的比學趕幫運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 ,毛澤東也在思考著如何推動城    鄉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特別注意軍隊方面的動向 。這年二月解放軍總政治部召開    全軍政治工作會議 ,總參謀長羅瑞卿在講話中提出了宣傳典型 、運用典型的問題 ,  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 。總政治部隨即向全軍發出學習雷鋒和“南京路上好八連 ”

  的通知 ,在全軍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 。雷鋒和“南京路上好八連 ”兩個典型同時進 入毛澤東的視野 。在學習雷鋒的熱潮中 ,毛澤東還應《中國青年》 雜志的邀請題寫 了“ 向雷鋒同志學習 ” 的題詞 。 同時 ,他也十分關注“南京路上好八連 ”這個典 型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六周年之際 ,毛澤東揮筆為 “南京路上好八連 ”題寫了雜言詩 《八連頌》:“好八連 , 天下傳 。為什么? 意志 堅 。為人民 ,幾十年 。拒腐蝕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連 。解放軍 ,要學習 。全軍 民 ,要自立 。不怕壓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 賊 。奇兒女 ,如松柏 。上參天 ,傲霜雪 。紀律好 ,如堅壁 。軍事好 ,如霹靂 。政治 好 ,稱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團結力 。軍民團結如一 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毛澤東年譜》 第 5卷 244 頁) 該詩熱情贊揚了八連“拒 腐蝕 ,永不沾 ”的優秀品質 。從某種意義上講 ,這首詩是毛澤東號召人民在新的歷 史條件下 ,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的宣言書。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六四年一月七日 ,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在北 京召開 。會議召開之前 ,毛澤東收到冶金工業部部長王鶴壽上報的《為了加強思想 政治工作 ,提議在企業里學習解放軍的報告》。 王鶴壽在報告中說 ,今年我們在企 業里 , 除了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和開展增產節約 、“五反 ”運動以外 ,主要抓了兩件 事 ,其中之一是學習解放軍的政治工作 。學習解放軍的政治工作 ,就是用解放軍的 政治工作的方法 ,發揚主席過去所批示的《鞍鋼憲法》 精神 。這不僅使我們找到了 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范例 ,而且解決了許多過去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 ,效果是 顯著的 。工業部門學習解放軍 ,這正是毛澤東幾年來考慮的一個問題 。這個報告來 得適逢其時 。報告是十二月九日寫的 ,毛澤東十一日就批給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經 濟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工業交通辦公室主任薄一波 :“此件請你看一下 。別的工業 部是否也抓起了思想政治工作 ,請你查后告我 。看來學解放軍 ,并且調一些解放軍 好干部到工業部門工作 ,是一個好辦法 。請你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毛澤東年 譜》第 5卷 287頁)

  事也湊巧 ,十二月十四日 ,毛澤東又看到了中共黑龍江省北安縣黨委宣傳部符 金聲寫給中共中央的信 。信是十一月寫的 ,十二月十三日 ,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 將其編入《群眾反映》第八十三期 ,并冠以《農村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加強》 的題

  目。(《毛澤東年譜》第 5卷 293頁)來信說 , 目前農村的政治思想工作 ,雖然上面  一般都有布置 ,但往往落實不到基層 。農村政治思想工作不能落實到生產隊的原因  是:(一 )認識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二 )上面有的機構設置不當 ,使一些職能部  門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卻把下面黨組織的主要負責同志牽扯在行政事務圈子里拔  不出來。(三) 生產隊沒有政治思想工作隊伍 。因此建議 :一是撤銷類似生產辦公  室那些黨政不分的重疊機構 。二是每個生產隊應像軍隊的連隊那樣 ,配上一個政治  委員 ,專門負責生產隊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黨的工作 。毛澤東看到后 ,立即將其批  轉給負責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劉少奇(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國家主席)、鄧小平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務院副總理) 和彭真(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央  書記處書記 、北京市委書記 、市長), 提出是否可以在生產隊設一專職人員專門抓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 ,在城市工業 、商業和居民區也仿照解放軍從上到下設政治部、 政治處和指導員的建議 ,并請中共中央書記處商議后提請常委討論。

  十二月十三日 ,薄一波收到毛澤東關于王鶴壽報告的批示后 ,立即著手進行調 查工作 。十二月十五日 ,薄一波即致信毛澤東 ,信中說 :您十二月十一日關于王 鶴壽同志的報告給我的批示 , 已于十三日收讀 。我正遵照您的指示 , 召集工業各 部的同志 ,查詢各部學習解放軍和石油部抓政治思想工作的情況 ,并討論怎樣加 強工業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問題 。學習解放軍 ,調一批解放軍的好干部到工業部 門工作 , 確是加強工業企業政治工作的好辦法 。幾年以來 , 石油部就是這樣做 的 , 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并且創造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企業中進行思想政 治工作的經驗 。其他工業部門如水利電力部 、冶金工業部 、化學工業部也正在開 始學習石油部的經驗。

  十二月十六日毛澤東收到薄一波的信 , 立即致信軍隊的幾位主要負責人林  彪 、賀龍 、聶榮臻 、羅瑞卿 、 肖華 , 向他們正式提出工業部門學解放軍的問題。 信中說: 國家工業各個部門現在有人提議從上至下(即從部到廠礦) 都學解放  軍 ,都設政治部 、政治處和政治指導員 ,實行四個第一和三八作風 。我并建議從  解放軍調幾批好的干部去工業部門那里去做政治工作(分幾年完成 ,一年調一批  人), 如同石油部那樣 。據薄一波同志說: 現在已有水利電力部 、冶金工業部 、 化學工業部正在學習石油部學解放軍的辦法在做 。我已收到冶金部學解放軍的詳

  細報告 ,他們主張從上到下設政治部 、處和指導員 。看來不這樣做是不行的 ,是 不能振起整個工業部門(還有商業部門 ,還有農業部門) 成百萬成千萬的干部和 工人的革命精神的 。……請你們考慮一下是否可行 ,然后我和中央常委同志同你 們談一下(有個別管工業的同志參加 ,林有病可不出席), 把方針確定下來 。這 個問題我考慮了幾年了 ,現在因為工業部門主動提出學解放軍 ,并有石油部的偉 大成績可以說服人 ,這就到了普遍實行的時候了 。解放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軍事 工作 , 經林彪同志提出四個第一 、三八作風之后 , 比較過去有了一個很大的發 展 ,更具體化又更理論化了 , 因而更便于工業部門采用和學習了。(《毛澤東年 譜》 第 5卷 293 頁)

  十二月十九日 ,薄一波又將工業 、交通部門學習解放軍政治工作經驗的情況 向毛澤東作了詳細的書面報告 。報告說 :根據毛澤東十二月十一日的批示 ,對國 務院工業交通各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進行了初步檢查 。情況基本上可以分為 兩類 :一類是認真抓了 ,確實抓起來了 。石油部就是這樣 。這個部比較全面地系 統地學習了解放軍政治工作經驗 , 找到了一套適合于工業情況的比較完整的方 法 ,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一類是抓了一些 ,如有些部 ,像鐵道部和交通部 ,從部 到企業設置了政治工作機構 ,建立了一些政治工作制度 ;煤炭部和一些部也設立 了政治部 ,一機部在其直屬的二十二個廠設立了政治工作機構 ; 郵電部在四個省 建立了政治工作機構 。但是它們抓得不夠經常 ,不夠系統 ,還沒有找到一套適合 于本部門情況的方法 , 因而成績不大 。薄一波認為 :石油工業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所以抓得比較好 ,就是由于他們能夠結合石油戰線的具體情況 ,成功地運用了解 放軍成套的政治工作經驗 。石油部為工業交通部門學習解放軍樹立了一個好的榜 樣 。大慶的經驗 ,貫穿著毛澤東所重視的群眾運動傳統方式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模 式 , 自然引起毛澤東的關注 。他對石油部學習解放軍的經驗和作風 ,在極其困難 的條件下把全國石油廠礦力量組織起來打殲滅戰 ,多次給予贊揚 。一九六四年一 月七日 ,毛澤東在聽取全國工業交通情況匯報時 ,指示報紙要寫點新鮮事物 ,報 道學習解放軍 、學習石油部。(參見 《毛澤東年譜》 第 5卷 302 頁) 于是 ,二月一 日的 《人民日報》 在頭版整版發表社論 《全國都要學習解放軍》, 同時還在第二 版開辟專欄 《學習解放軍無產階級化的革命精神》, 轟轟烈烈的全國學人民解放

  軍運動的序幕正式揭開。

  二、政治工作是解放軍的生命線

  解放軍的政治工作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為保證實現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絕對領  導而在軍內開展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 。其基本任務是以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  黨的綱領 、路線 、方針 、政策教育全軍指戰員 ,在政治 、思想和組織上保證黨對軍  隊的絕對領導 ,堅持人民軍隊的革命性質和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 ,貫徹執行黨的綱  領 、路線和國家的憲法 、法律 ,保證軍隊內部的團結和軍隊素質 、戰斗力的提高, 完成軍隊所確定的各項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軍隊的政治工作 ,是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 ,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  源泉 ,是團結自己 、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任務 ,是根  據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路線 ,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總目標、 總任務 , 以及由此規定的軍隊任務確定的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軍  隊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是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共產  黨的領導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服務于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 ;服務于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從政治上 、思想上 、組織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  導和人民軍隊的性質 ;保證軍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保證軍隊內部的團結和  軍政軍民團結 ;保證軍隊戰斗力的提高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 。政治機關是黨的工作機關 。黨對軍隊的政治 、思想 、組 織領導主要是通過政治工作實現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央軍事委員會通過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領導全軍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 、后勤工作以及 其他工作 ,在軍隊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結成軍隊工作的 整體 。政治工作主要由各級政治機關 、政治工作人員組織實施 。政治工作也是全軍 人員的共同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 ,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為一門具有鮮明 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科學 。它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 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軍隊建設的學 說為理論基礎 , 以研究和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規律及其應用為使命 。以 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提出和總結的軍隊政治工作基本的理論原則與

  方法 ,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是中國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 主要內容是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 以思想 政治教育為中心環節 ;實行官兵一致 、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 ;發揚政治 、經濟 、軍 事民主 ;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優良的工作作風 、科學的工作方法和 領導方法 。其中最根本的是 :堅持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 ,深入基層 ,調查研 究 ,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把黨的路線 、方針 、政策同部隊的具體情況結合起 來 ,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相信群 眾 ,依靠群眾 ,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 ,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 ,從群眾中 來 、到群眾中去 ,集中起來 、堅持下去 ;堅持政治工作為黨的總任務 、總目標服 務 ,為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服務 ,密切結合部隊作戰和各項任務 、各項工作的實際來 進行的指導方針 ;堅持發揮各級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人員的模范作用。

  政治工作總的可概括為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兩大方面 。按業務性質區分 ,主要  包括 :宣傳教育工作 ,黨和共青團的組織建設 ,干部工作 ,保衛工作 ,文化工作, 群眾工作 ,敵軍工作 ,兵役 、預備役和民兵政治工作等 。從工作對象 、范圍或部隊  擔負的任務區分 ,有戰時政治工作 ,軍事訓練 、國防科研 、施工 、生產 、執勤中政  治工作 ,后勤政治工作 , 院校教學中政治工作 ,等等。

  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 對  在部隊建立黨組織與政治工作組織機構作了明確規定 。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黨組織  是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于團以上單位的機關和直屬隊 ,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直屬黨  委員會或黨(總)支部委員會 。在營和相當于營的單位建立黨的基層委員會 。在連  和相當于連的單位建立黨的支部委員會 。連隊黨支部是黨在軍隊基層組織中的戰斗  堡壘 。政治工作組織機構主要是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于團以上的單位設立政治機  關 。各級政治機關在上一級政治機關 、同級黨委員會和政治委員的領導下 ,負責管  理本部隊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 ,履行國家機關賦予的有關職能 。全軍最高政治機關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此外 ,人民解放軍在團以下部隊還設有中國共產主義  青年團團工作委員會 、營總支委員會和連支部委員會 , 以及連隊革命軍人委員會。 這個條例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思想 ,總結了幾十年來軍隊政治工作的豐富經驗 , 闡

  明了軍隊政治工作的重大原則 ,繼承和發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 ,是中國 軍隊政治工作的法規和行動準則。

  三、學習解放軍發揮政治工作優勢

  在全國學習解放軍的熱潮中,《人民日報》 發表的社論充分肯定了中國人民解 放軍幾十年來不但繼承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 ,而且在新的時期有了新的 發展 。這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教導的結果 ,也是解放軍全體指揮員和戰斗員長期 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結果 ,是解放軍長期進行深入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的結果。

  社論強調指出 ,解放軍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 ,就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全體指揮  員和戰斗員的頭腦 ,堅持在一切工作中按照毛澤東思想辦事 。解放軍廣大戰士和各  級干部大學毛澤東同志的著作 ,用毛澤東思想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指導自己的行  動 ,改造自己的思想 。讓“讀毛主席的書 , 聽毛主席的話 ,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 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成為廣大干部和戰士自覺的行動 。我們學習解放軍 ,發揮政治  工作優勢 ,關鍵就在于大抓政治思想工作 ,堅持“ 四個第一 ”的原則 ;堅持我國革  命軍隊的優良傳統“三八作風 ”;注重創造四好連隊 、加強基層建設等等 。解放軍  這樣重視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 ,是值得全國學習的 。全國各個戰線上的同志學習  解放軍 ,就應當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紅旗 ,用毛澤東思想把自己武裝起來 ,堅持  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原則 ,經常檢查自己的思想 、工作和行動 ,研究和整理自己的  工作經驗 。就應當反復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 ,運用毛澤東同志的立場 、觀點和方  法來具體地分析、研究和處理實際問題。

  社論同時指出 ,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支革命化的軍隊 ,最根本的原因是: 解放軍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 ,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澤東思想掛帥 。而毛澤東思  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 ,是中國人民革命和  社會主義建設的指針 。這些都是解放軍無往而不勝的根本原因 。全國學習解放軍, 就是要把解放軍這些方面的寶貴經驗學到手。

  學習解放軍 ,就是要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 , 緊緊把 握“ 四個第一 ” 的原則 , 即 :一是在對待人和物的關系時 ,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 位 ; 因為人的因素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 主義建設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 ,物質條件是重要的因素 ,但決定的因素是我國人

  民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革命精神 ,是廣大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創  造性 。二是在處理各種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關系時 ,把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政治  是統帥 , 是靈魂 。政治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 。政治工作不只是解放軍的生命  線 , 而且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生命線 ,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 。政治工作做好了, 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發揮起來 。三是在處理事務性工作和思想工作關系  時 ,把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 。 因為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 ,人們的思想狀態如何就  決定工作的結果如何 。正確的思想 ,是工作成功的條件 。不正確的思想 ,是工作  失敗的根源 。要把各項工作做好 ,首先必須做好思想工作 。 四是在處理書本教育  和活的思想關系時 ,把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書本要讀 ,但重要的是掌握活的思  想 ,把書本教育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 。我們要像解放軍那樣認真抓活的思想 ,在  工作中帶著問題學習毛澤東的著作 ,學會用毛澤東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要學會  及時掌握群眾生活的脈搏 ,掌握群眾思想變化的規律 ,才能夠從實際出發來進行  思想工作。

  與此同時 ,要大力學習解放軍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 ,經由長期艱苦的革命  斗爭所培養成的優良作風 。解放軍的 “ 三八作風 ”,就是我國無產階級的革命作  風 ,是我國革命前輩優良傳統作風的發揚光大 ,是值得全國學習的 。首先 ,要像  解放軍那樣有一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就是在一切工作中都要以毛澤東思想為  明確的政治方向 。熱愛國家 、熱愛人民 、熱愛社會主義 ,對無產階級的事業無限  忠誠 。黨和國家哪里需要 ,就熱情地奔赴哪里 ;到哪里愛哪里 ,就全心全意地保  衛它 ,而且用自己的心血來建設它 。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把個人利益無條件  地服從革命利益 。堅決執行黨的路線 、方針和各項政策 ,并且向一切違背黨的路  線 、方針 、政策的傾向作不調和的斗爭 。其次 ,就是要學習解放軍艱苦樸素的工  作作風 。努力繼承發揚艱苦奮斗與勤儉建國 、勤儉辦一切事業的作風 ;堅持與人  民群眾同甘共苦的作風 ;反對鋪張浪費 、貪污腐化等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作風 。要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深入調查研究 ,從實際出發 ,按照  客觀規律辦事 ,把革命干勁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 。堅決反對脫離實際 、脫離群眾  的官僚主義作風 ;反對華而不實 、弄虛作假的浮夸作風 。再次 ,學習解放軍善于  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要在戰略上藐視困難 ,在戰術上重視任何具體困難,

  善于根據不同的時間 、地點和條件 ,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方法 ,來克服困難 ,做 好工作 。既要反對故步自封 、墨守成規的經驗主義 ,也要反對不問條件 、機械搬 運別人經驗的教條主義。

  社論最后強調 :各級黨政領導機關 ,各工礦企業單位 ,各項事業單位 ,各群 眾團體 ,各人民公社 ,都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 ,像解放軍那樣 ,把政治思想工作 真正落實到基層單位 ,進行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 ,把根基打得扎扎實實 ,牢牢靠 靠 。我們要把做好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把做好活的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 ,把六 億人的思想工作認認真真 、切切實實地抓起來 ,而且逐步建立起經常堅持的 、有 系統的政治工作制度 。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戰線上 ,逐漸 鍛煉成一支能打大仗 、能打硬仗 、能打惡仗的 ,真正又紅又專的英雄隊伍 。我們 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會飛躍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活在夢里:專家眼中的“俄烏沖突”
  2. 誰的問題?
  3. 美國人是不是人?
  4. 司馬南:影院之外
  5. 美國十年浩劫,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
  6. 昆侖戟:十二萬分地警惕“影響力間諜”
  7. 蔣進:問初心
  8. 中國學術江湖的等級化、碼頭化、格式化、名利化
  9. 斯大林逝世后,美國中情局曾計劃這樣搞垮蘇聯
  10. 郭松民 | 再與馮玉軍教授商榷:俄羅斯會投靠西方反殺中國嗎?
  1. 陳先義:要特別警惕實為內鬼的某些“經濟學家”
  2. 神秘而神奇的鄧發,被稱為“中共秘密警察的頭子”,李克農潘漢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3. 用毛主席的電報等史料一字一句的否定蘇聯某一大人物的錯誤觀點
  4.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朗誦張承志《哪怕一息尚存,讓我投身正義》,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滅絕(視頻+原文)
  5. 彭水周:莫言何以不可倒掉?
  6. 元龍:美國學潮熱,中國輿論涼;不敢追窮寇,沽名學霸王?
  7. 歐洲金靴:“新冠疫苗之父”楊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背后……
  8. 憑什么要讓中國人不敏感?憑什么?!
  9. 妖孽
  10. 郭松民 | 也來預測一下俄烏戰爭結局
  1. 尹國明:不用著急,這僅僅是更大場面的開始
  2. “和平演變”走高層路線,真相令人觸目驚心!
  3. 房地產,秘不發喪
  4. 彭勝玉:美國“穩中戰略”取得巨大成效
  5. 腐敗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沒一個行業是清白的
  6. 吳銘|葛教授,吃飽了撐的么
  7. 連反抗都不敢說的人,有什么資格說和平?!
  8. 張志坤|繼公知群體后,新興買辦集團在世人心中也發霉變臭了
  9. 階級斗爭的標志性事件出現了
  10. 毛主席機要秘書張玉鳳嚴正聲明
  1. 改造人的思想:陳永貴與趙小和的三次交鋒
  2. 幡然醒悟,他再也不想當舔狗了
  3. 元龍:美國學潮熱,中國輿論涼;不敢追窮寇,沽名學霸王?
  4. 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工業化新發展
  5. 神秘而神奇的鄧發,被稱為“中共秘密警察的頭子”,李克農潘漢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6. 就這么明目張膽的開車撞人,到底哪來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