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兩個二貨的置評,真的是哭笑不得。
事情源于有網友發了條動態,感嘆62年前毛主席在北戴河工作會議上對一些人主張試行包產到戶怒批”包產到戶搞了幾千年,還要試驗嗎?如果實行包產到戶,兩年不到,就會兩極分化,就會有人雇工、討小老婆。”的那番話,并陳述了農業集體化不可忽視的歷史貢獻,表示農村要振興、農業要發展、農民要共同富裕,就必須走集體經濟的道路。
對此,有倆二貨置評稱,包產到戶搞了幾千年,證明是農村農業生產的最優模式。
其中一二貨認為,集體生產之所以搞不下去,是因為這是一種低水平、低效率的生產模式。
而另一二貨認為,即便是兄弟姐妹也不能搞集體化,長大了都要分開生產,分開經營。
對這樣的邏輯,大家是該哭呢?還是該笑呢?
筆者在哭笑不得的同時,看到的是他們裝瘋賣傻背后借尸還魂的丑惡嘴臉。
之所以說裝瘋賣傻,是因為按照他們的邏輯,新中國成立后,農村不應該向集體經濟模式發展,而應該沿襲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模式。
難道他們不知道發展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直到1949年糧食畝產還才68.6公斤嗎?難道他們不知道現在的糧食畝產超1000斤是前三十年集體經濟下水利建設、農田改造、土壤改良、品種優化、化肥生產貢獻的成果嗎?難道他們不知道不是集體經濟搞不下去而是有人要搞小農經濟嗎?
之所以說借尸還魂,是因為兩極分化是小農經濟的必然結果,地主、雇農是小農經濟的必須趨勢。
明知小農經濟是資本主義乃至封建主義的特產,還將小農經濟奉為圭臬,居心何在?
實際上,幾千年來奉行的小農經濟,并不是什么農村農業生產的最優模式,而是封建主義的禁錮,或者說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需要。由于小農經濟個體化經營、生產工具簡陋、抵御災害能力弱、產業結構單一、封建剝削嚴重等劣勢,導致生產力提升十分困難。
相反,農業集體化,是轟轟烈烈的農業革命,是史無前例的歷史性突破,為農業、農村和農民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
它不僅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更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規模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新路徑。通過資源的集中和統一的管理,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得以加速。
對于農村來說,集體化對整體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集體化的模式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以統一規劃和推進,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對于農民而言,集體化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福利。集體化組織為農民提供了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機會以及醫療福利,幫助農民極大提升了職業技能和整體素質。
此外,集體化還在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加強了農民之間的互助合作,促進了農村社隊的凝聚力和認同感,為農村的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小農經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也不是什么最優模式,而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滑向兩極分化的火箭筒。而集體經濟是偉大的農業革命,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顯著特征,是使廣大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