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唱毛澤東之二
毛澤東的開放最成功
——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1周年而作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對外開放的大師。毛澤東的對外開放,有一套完整縝密的思想體系;堅實創新的理論基礎;堅定明確的原則底線。
不像我們現在,“呼隆”一聲“開放羅”! 門窗隨即大開,蒼蠅蚊子一齊擁進來。沒有思想基礎,沒有理論支持,更看不到原則底線。只好“摸著石頭過河”!
毛澤東名著《論十大關系》中的第十個關系,即“中國和外國的關系”,總共近2500個字,它實際是毛澤東的一部對外開放宣言書;是我國社會主義對外開放的指導方針;是我們今天如何與世界各國交往,如何保持國家獨立和尊嚴,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原則基礎;是毛澤東留給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下面我們探討一下毛澤東的對外開放,分三個問題:
1、毛澤東的開放思想
毛澤東是一位學貫中西,知識淵博,目光遠大,銳意進取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他的頭腦中,沒有哪怕一星半點的“閉關鎖國”思想。縱觀他的一生,他不但始終保持著向世界學習的強烈愿望,懷抱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偉大志向,一向地堅決“反對關門主義”,一再地宣稱“我們不要關門主義”,并且一直都在同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落后狹隘的封建思想作不懈的斗爭。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就是一位胸懷廣闊,放眼世界,思想開放的青年。在努力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的眼光不僅在浩瀚的中國歷史古籍以及現實狀況中探尋,也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探尋。他讀過許多西方國家的地理、歷史書籍和古典文藝作品。他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當.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論》、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民約論》等。
他曾組織三百多名湖南青年到法國勤工儉學,向章士釗籌借2萬銀元作為去法國留學及革命活動的經費,還介紹任弼時、肖勁光到蘇聯留學。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是德國人,列寧是俄國人。毛澤東經過苦苦探尋,經過反復研究比較,終于認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是拯救中華民族的真理,從而奠定了一生的最高信仰,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如果毛澤東的思想不開放,他會去崇拜一個滿臉胡子的德國人作自己的導師么?會去崇拜一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的俄國人作自己的導師么?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著名思想家和英雄豪杰有如天上燦爛的繁星,數不勝數。為什么毛澤東偏偏選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這些外國人做自己的導師呢?并把他們的主義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呢?
如果毛澤東思想不開放,它極有可能成為的是一位學術造詣頗深的國文教員,或者是一位筆鋒犀利的資深記者,不可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不可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家。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和《對外宣言》,一方面“宣布中國民族的完全自主與獨立,不承認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宣布一切與反革命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無效。”
同時,又明確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并不反對與世界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重新簽訂完全平等的條約。在蘇維埃區域內,這些國家的人民在不違反蘇維埃一切法令條件之下,可以有經營工商業的自由。”
這就表明了即使是在革命政權還極不穩定的情況下,毛澤東領導的蘇維埃政府仍然是對外開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閉的。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還和美國記者斯諾結成了終生的好朋友。不管是和斯諾的多次談話中,還是在接待美軍觀察組造訪延安的過程中,無論是共產黨這個組織,還是邊區政府這個機構,以及毛澤東這位領導人,留在來訪者腦海中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開放的共產黨,開放的邊區政府和開放的毛澤東。
到了五、六十年代,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共產黨中國采取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文化的全方位的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毛澤東仍然嚴密地關注著世界的大勢,謀求如何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謀求向包括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世界開放的路子。
1971年4月,用一枚小小的乒乓球,巧妙地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1972年2月在北京接見了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震動了整個世界。
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集大成者,當屬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即著名的《論十大關系》。毛澤東的這篇講話,通篇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光輝,同時也閃耀著毛澤東開放思想的光輝。
《論十大關系》中的第十個關系,就是“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毛澤東在開頭第一句就說:“我們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這個口號。這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就是要把戲臺上的那個架子放下來。”
“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不然它為什么能存在?為什么能發展?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有它的短處。有人以為社會主義就了不起。一點缺點也沒有了。那有這個事?”
“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
“自然科學方面,我們比較落后,特別要向外國學習。但也要有批判地學,不可盲目地學。在技術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辦,因為那些我們現在還沒有,還不懂,學了比較有利。但是,已經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辦了。”
“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用人少,效率高,會做生意,這些都應當有原則地好好學過來,以利于改進我們的工作。”
“對外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說的對外國東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都對我們的事業不利。”
在最后,毛澤東又強調:“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一定還要堅持革命立場,還要謙虛謹慎,還要向人家學習,不要把尾巴翹起來。……在幾十個五年計劃之后,還應當向人家學習。一萬年都要學習嘛!這有什么不好呢?”
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也強調:“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有益的東西,我們都要學。找知識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個地方去找,就單調了。”
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文章的第十二節“中國工業化的道路”中,毛澤東又說:
“一切國家的好經驗我們都要學,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點是肯定的。”
“至于帝國主義國家,我們也要團結那里的人民,并且爭取同那些國家和平共處,做些生意,…..”
看了前面那么多的材料,還有誰認為毛澤東是“閉關鎖國”的人嗎?
2、 毛澤東的開放原則。
毛澤東對外交往的思想是開放的,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但毛澤東所倡導的對外開放,不是毫無節制的,而是有堅定原則的,是有明確底線的。
毛澤東所主張的對外開放,主要有如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原則。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但是毛澤東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也是整個毛澤東思想體系的一個基本觀點。毛澤東一向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見毛澤東《矛盾論》一文)
要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在1935年12月27日《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毛澤東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澤東接著又說:“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國際援助;不,國際援助對于現代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爭都是必要的。”
1958年6月,毛澤東在第二個五年計劃要點的報告上批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
還在1956年5月導彈研究院即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醞釀成立時,聶榮臻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中國的導彈研究應采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立即得到毛澤東的肯定和批準。因此,當1960年蘇聯撕毀合同并撤走全部專家以后,我國能夠完全依靠自主的力量,繼續完成和發展原子能事業。
二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的原則。
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國家的安全,這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毛澤東特別地看重這個問題。這里只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了。
1958年,當時中蘇關系還沒有破裂,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在同毛澤東的談話中,提出要在我國建立中蘇兩國共管的長波電臺和兩國的聯合艦隊。赫魯曉夫的這一提議,立即遭到了毛澤東的斷然拒絕。在毛澤東看來,外國的一兵一卒都不能留在中國。毛澤東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是不能有絲毫的讓步的。
堅決拒絕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是“一分為二”的辯證原則。
“一分為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對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進行觀察的。“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是毛澤東觀察世界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基本原則。
毛澤東認為,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社會主義國家也一樣。因此,在對待“外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毛澤東特別地反對那種不加分析的 “一概排斥”和“一概照搬”的態度,認為這兩種態度“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都對我們的事業不利”。
毛澤東一方面強調,對“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地批判。”一方面要求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
四是“學中有創”,“立足趕超”的原則。
毛澤東的大腦是絕對的發展型的、創新型的大腦。那種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不求進步、不求創新的思想觀念絕對地與他無緣。
1964年12月13日,毛澤東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指示: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文革版《毛主席語錄》第174—175頁)
1964年12月,毛澤東在審閱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加寫了一段話(下面引用的是其中一部分):
“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 (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文集》第八卷第341頁 )
五是平等互利的原則。
平等互利是新中國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之一。
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由于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人民當家作主以后,特別看重國與國交往中的平等互利原則。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一個胸懷廣闊而又善良的民族,中華民族即使在最強盛的時期,也同樣是以平等的姿態來看待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的,例如唐朝。
毛澤東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是古往今來炎黃子孫集中華民族卓越的智慧、優秀的品質、崇高的人格于一身之集大成者。毛澤東在強國面前從來不低頭、不示弱;在弱小國家面前也從來不歧視、不逞強。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提出了“我們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但是從來敵視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決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我們,只要一天他們不改變敵視的態度,我們就一天不給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以合法的地位。”
1949年9月制定的《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5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外國的政府和人民恢復并發展通商貿易關系。”
1950年6月在與印度客人的談話中說:“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或是國與國之間,都必須是互利的。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合作就不能維持下去。”
建國以后,毛澤東曾反復告誡中國同志,不要翹尾巴,要防止我們自己在國際交往中搞大國沙文主義。1956年11月12日,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寫道:“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1956年9月29日在會見南共聯盟代表團維塞林諾夫等人的談話中,1958年8月16日同西哈努克談話時,1963年3月18日同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談話中,1964年6月14日同坦桑尼亞客人的談話中,1964年8月29日同尼泊爾教育代表團的談話中,都強調了“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不能搞大國沙文主義,不能看不起小國”, “每個民族都有長處,都有缺點”的論點。(本節中,毛澤東相關講話的出處,見《外交戰略家毛澤東》一書第342頁、346頁、386頁和433頁)
3、 毛澤東的對外開放成果。
胸懷廣闊、目光遠大、思想開放的毛澤東,首先造就的是一位堅定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自己。如果毛澤東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思想僵化,他就不可能去學習和研究德國人馬克思的主義,不可能去學習俄國人列寧的主義,當然也不可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并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人民至今仍有可能還在漫漫的長夜中摸索。
自從1840年英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開始,受盡欺凌的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在經歷了43年的苦難之后,終于在1893年12月26日,迎接到了自己最偉大的兒子的降生。中國黑暗的天空上,現出了一絲曙光。又過了20多年,即1920年前后,毛澤東登上了中國革命的政治舞臺。從此,開放的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尋找到了一條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經過了28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最后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人民自己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幾千年來,一直在少數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下的勞苦大眾,第一次破天荒地登上了政治舞臺,成了國家的主人。這樣的成果,用“偉大”、“奇跡”等等字眼來形容都顯得太過于渺小,人類的語言在這里突然地變得貧乏起來,居然找不到任何的語匯來形容人民翻身做主人這個偉大事件的歷史意義。
如果要說開放的成果,建立人民當家作主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應當看作是毛澤東這位偉人一生中最偉大、最為耀眼的思想開放成果了。
從建國后到毛澤東去世的26年中,毛澤東領導新中國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開放成果呢?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項:
一是建國初期實行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開放方針,不但使我們新中國站穩了腳跟,還獲得了蘇聯老大哥提供的經濟援助,建設156個大中型工程項目。數千名蘇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我國幫助建設,這些工程項目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下面的數據并非十分精確)遼寧24項,吉林11項,黑龍江22項,內蒙古5項,北京市3項,河南10項,河北8項,湖南6項,四川11項,陜西24項,山西11項,云南5項,江西3項,安徽1項,新疆3項,寧夏1項。這些大中型工程項目的建成,為我國的工業布局和今后的工業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是在與蘇聯關系決裂之后,把對外交往的重點轉到了亞、非、拉三大洲。
中國堅決支持亞非拉各國人民進行的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每當一個新獨立國家出現時,中國政府馬上予以承認,并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在建交方式和程序上照顧對方的具體困難,采取靈活的態度。這一時期,我國出現了與亞非拉國家建交的高潮。
從1959年到1960年代末,中國先后同非洲和中東地區的一大批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而且與其中的不少國家簽訂了友好條約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加深了相互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1961年,當古巴人民面臨美國武裝干涉的嚴重威脅時,毛澤東親自出席古巴駐華大使為慶祝古巴革命勝利兩周年而舉行的招待會,并對古巴大使說:中國人民決心從各方面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支持古巴人民的愛國正義斗爭。
1964年1月,毛澤東對《人民日報》記者發表的談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堅決站在巴拿馬人民一邊,完全支持他們反對美國侵略者、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的正義行動。
1965年5月12日,毛澤東發表《關于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對美國武裝侵略的聲明》,嚴厲譴責美國的干涉是對多米尼加人民的嚴重挑釁,也是對拉丁美洲各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嚴重挑釁,中國人民堅決支持他們反美愛國的武裝斗爭。
1967年12月,正當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斗爭處在最為困難的時刻,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堅定地表示:“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后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斗爭。
1970年5月,美國把戰火燒到柬埔寨,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莊嚴的“五二〇”聲明,強烈譴責美國新的侵略行徑,表明了中國堅決支持印度支那三國人民打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嚴正立場。
正是由于中國政府旗幟鮮明地堅決支持亞非拉各國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正義斗爭,中國在國際交往中贏得了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廣泛支持和尊重。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對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表決,當阿爾巴尼亞等23國的提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以壓倒多數獲得通過時,整個大廳沸騰起來,經久不息的掌聲持續了幾分鐘,許多國家的代表高聲歡呼,熱烈擁抱。極度興奮的坦桑尼亞人甚至從座位上跳起來,跑到前排跳起了歡快舞。
當聯大通知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出席大會時,中國政府事先沒有估計到形勢發展得這么快,外交部更是一點準備也沒有。當時有不少人主張不去。
問題反映到毛澤東那里,毛澤東明確指示:要去。為什么不去?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不去就脫離群眾了。并親自點將喬冠華當代表團團長。
11月15日,當喬冠華為團長、黃鎮為副團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時,由于要求發言的代表不斷增加,原定上午結束的會,一直開到下午,歷時約6個小時,共有57個國家的代表登臺致歡迎詞,這在聯合國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見《外交戰略家毛澤東》519頁——521頁)
喬冠華團長在大會進行發言(經發言稿毛澤東逐字修改審閱),喬冠華團長在發言中凌然正氣,嚴厲地譴責和抨擊了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在世界上的霸權主義行徑。
敢于同時對兩個超級大國進行譴責和抨擊,這在世界上是沒有的先例。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回顧了中國代表團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空前盛況,并配發了喬冠華仰天大笑的一幅照片,解說詞中說:
“有人當時就評論說:‘中國好像回到了盛唐時代!’”(見央視中文國際頻道2014年10月21日晚10點39分電視節目)
三是運用嫻熟高超的外交藝術,成功地打開了緊閉的中美關系的大門,避免了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兩面同時作戰的巨大風險,有效地遏制了來自北邊強大的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開啟了中、美、蘇世界大三角的國際戰略新格局。
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只要看看當時世界的反應就知道了:
對于整個世界來講,尼克松總統和中國新華通訊社同時(1971年7月16日)宣布的這個公告 (尼克松即將訪問中國) ,就好像是在一個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了一顆炸彈,引起了震驚的反應。人們突然醒悟到:中美之間前一階段所進行的兵乓外交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這有如夢幻般的公告所表明的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接近,不僅將對中美兩國的關系,中國同聯合國以及同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而且對中美蘇三角關系的形成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宣布一位美國總統訪問中國,這在中美關系史上還是第一次。尤其是在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系之前,就將實現總統訪華,這在外交慣例上是極為罕見的。它標志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之間長期存在敵對關系即將出現根本性的改變。而這必然揭開遠東和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序幕。毫無疑問,中國將從這一事件中得到許多好處。
公告在美國“盟友”中間產生的沖擊也是非常強烈的。臺灣當局的駐美“大使”沈劍紅“感到相當震驚和無法相信”。……在日本,尼克松將要訪華的消息震動了朝野,…..使日本佐藤內閣陷入了“深刻的窘困之鏡”,感到極大的不安。《朝日新聞》說,這是對日本各界的一個“晴天霹靂”。各在野黨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追究佐藤內閣的責任,由此加速了佐藤內閣的下臺。 (見《外交戰略家毛澤東》484——485頁)
1972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啟程前往中國的首都北京,開始了他稱之為“謀求和平的旅行”,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隨著尼克松總統的成功訪華,英國以最快的速度于3月同中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系,荷蘭、聯邦德國、西班牙、盧森堡等西方國家也很快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2年12月22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一天與中國建交。至此,西方工業國家除個別外均與中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系。
日本佐藤內閣由于在中國問題上拿不出新方針而于7月黯然下臺,由田中角榮出任新首相。田中角榮于9月訪問北京,完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
自此之后,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要員以及經貿、文化、體育等代表團如同潮水般地涌向中國。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更是爭先恐后的加快了同中國建交的步伐,擴大經濟貿易的往來,北京一時間成了全世界最熱鬧的對外交往的城市,毛澤東的書房也成為全世界接待各國元首和政要最多、最著名的地方。
四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根據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科學地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將我國的對外關系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的劃分,一開始就得到了第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普遍贊同,同時也得到了第二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可。妄圖稱霸世界,在世界各地到處搞霸權主義的兩個超級大國的國際信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遇到了從未有過的信任危機。
中國高舉反對霸權主義的大旗,站在了世界道義的最高地,北京成為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向往之地,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與日俱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的朋友遍天下。
由此,我們得出了以下的結論:毛澤東的開放最成功!
2014年12月25日
參考閱讀:十唱毛澤東之一:毛澤東的改革最偉大——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1周年而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