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經濟學的教育體系中占據了“主流”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經濟學的話語權,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被嚴重邊緣化,這種嚴重西化的傾向已經產生了各種嚴重的危害,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經濟學是當代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經濟學分為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其中,理論經濟學不僅是應用經濟學的基礎,而且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制定各種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因而,理論經濟學(以下簡稱經濟學)及其教育在經濟學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國經濟學教育的三個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學及教育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末為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與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我國經濟學及其教育基本上是前蘇聯經濟學的中國版。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90年代初為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相適應,我國經濟學及其教育基本上是以前蘇聯的經濟學為主,但開始介紹“西方經濟學”。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是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在我國市場經濟深化發展的客觀背景下,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同時并存,但“西方經濟學”逐步取得了“主流”和話語權地位。目前,中國經濟學及其教育仍然處于這種基本狀況。
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學理論作為“社會意識”的一部分,其性質和內容總是由一定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狀況決定的。我國經濟學及其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特點,正是由我國社會不同發展階段及其狀況決定的,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就目前來說,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存在,客觀需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學教育中的并存。
需要指出,在我國目前的學科分類目錄中,理論經濟學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6個二級學科,其中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主要的學科。在習慣上,我國學界所說的“西方經濟學”主要是指存在于西方發達國家的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外的所有經濟學理論。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理論流派繁多,其中新古典經濟學被稱之為“主流經濟學”。雖然西方經濟學各流派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但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根本差異和對立則是被普遍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要是一種批判資本主義的經濟學,而西方經濟學則主要是建設資本主義的經濟學。
按其事物的本來性質說,中國是一個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與此相適應,在我國的經濟學教育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所當然應該居于主流和支配的地位。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經濟學”在事實上逐漸占據了中國經濟學教育的“主流”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經濟學的話語權。這里所說的我國經濟學教育存在嚴重西化傾向,首先是指這樣一種現象。
中國經濟學教育的嚴重西化傾向
2008年西方發達國家爆發了嚴重的金融經濟危機,以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為核心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即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政策在全世界都備受質疑,甚至在發達國家出現了“重新發現馬克思”的社會思潮。然而,時至今日,中國高等院校經濟學教育存在的嚴重西化傾向,不僅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觀,甚至還有進一步加深的趨勢。
這種傾向表現在各個方面:
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面。許多重點綜合大學的經濟學專業教學中,圍繞“西方經濟學”開設的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等等,這些課程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同屬經濟學學科下的政治經濟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專業的課程數量總和。許多大學開設這些課程的教師都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英文版)或其中文譯本。受教材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是照本宣科,而較少甚至沒有分析與批判(科學的批判并不是簡單的全盤否定)。這種狀況實際上使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西方經濟學,在價值觀、社會觀和歷史觀上深受西方經濟學的影響。
在研究生的入學考試方面。絕大多數經濟學博士點和碩生點的招生考試中,“西方經濟學”所占考分比例超過一半以上,有的達到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這種情況同樣導致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和考試復習中把主要精力用于鉆研西方經濟學。
在科研考核和職稱評定方面。在有關“國際化”政策的導向下,許多大學所制訂的職稱晉升或科研獎勵標準中,都將教師在SSCI(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建立的綜合性社科文獻數據庫)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和評定依據。在許多高校制訂的核心期刊或重點期刊中,SSCI期刊都排在第一位,并且有重獎措施(有的學校對于在SSCI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所給予的獎金高達8萬元甚至更多)。這種政策導致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無法進行自由的科學研究,而是把更多的甚至主要精力用于撰寫符合SSCI標準的學術論文上。
在教師隊伍方面。近些年來,同樣在有關“國際化”政策的導向下,許多名牌重點大學競相花重金大批引進海外而且主要是英美國家畢業的經濟學博士和博士后,有些經濟學院的“海歸”人數已經占到全部教師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從專業特長方面來說,各學校主要引進的是擅長運用西方“主流經濟學”研究范式并有可能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專業人才。這種情況導致同一個學院內的“海歸”與“土鱉”在經濟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嚴重不公平,國內許多大學甚至是重點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生感到進入高校任教的前途緲茫,這嚴重挫傷了他們學術研究的積極性。
在專業學術媒體方面。國內一些經濟學專業“核心期刊”以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范式作為主要選文標準,少數期刊甚至規定無模型或計量分析的論文不予刊登;等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政治經濟學(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經濟學教育中被嚴重邊緣化。這主要表現在:除經濟學專業外,許多大學甚至是重點大學的經濟學相關專業(如財政學、金融學等)不再開設政治經濟學課程或者學分極少(絕大多數不超過4學分);即使是經濟學專業,政治經濟學及相關課程的數量和學分也大大少于“西方經濟學”的相關課程;在碩士生或博士生的入學考試中,政治經濟學及相關課程所占考分比例嚴重下降,有的只占到四分之一及以下;在一些重點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期刊或刊載政治經濟學論文較多的綜合學術期刊不被認定為核心期刊或重點期刊;一些大學的經濟學院在引進人才時基本不接納國內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優秀博士生或博士后;一些國內經濟學專業的學術期刊基本不刊登政治經濟學研究方面的論文;等等。所有這些情況,不僅導致政治經濟學教師隊伍的急劇萎縮,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從事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積極性。
把握中國經濟學教育的正確導向
我國經濟學教育的嚴重西化甚至“英美化”傾向已經是一個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并且已經產生了各種嚴重危害。對此,我們必須進行認真分析和嚴肅對待。
我們應該看到,形成中國經濟學教育這種格局的原因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政策導向的作用,又有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之間的競爭所產生的后果;既有整個世界形勢和中國社會環境變化所產生的客觀影響,又有西方國家長期采取的對華戰略所產生的重大作用,等等。現有的中國經濟學教育格局正是以上所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次,中國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無疑是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黨的幾乎所有重大文件也在不斷重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然而,當前的經濟學教育中卻是“西方經濟學”、尤其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占據了“主流”地位和話語權地位,這正是中國經濟學教育導向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和弊端。
我們必須看到,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學教育中,也并不是“主流經濟學”一統天下。例如在日本的一些大學,馬克思經濟學與“主流經濟學”(即西方經濟學)在教學中甚至享有同等的地位。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的眾多經濟學家(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都發表了大量質疑和批判“主流經濟學”的著作和論文。
從總體上來說,西方“主流經濟學”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為既定前提,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問題,是以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制度,能夠自動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因而,“主流經濟學”不僅反對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甚至反對任何政府干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主流經濟學”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其在本質上是一種傳統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和意識形態。由于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高度數學化,并且利用數理方法來證明,通過計量方法而被廣泛運用,從而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年學生誤以為這樣的經濟學才是真正“科學的”經濟學,一些人甚至認為它是惟一科學的“現代經濟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主流經濟學”的科學性在世界范圍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然而,在社會主義的中國,西方“主流經濟學”仍然繼續大行其道,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中國經濟學教育不僅存在嚴重西化的傾向,而且即使在“西方經濟學”本身的教學中,又存在偏重于宣揚和傳播西方“主流經濟學”并排斥其他各種經濟學理論、特別是政治經濟學的傾向。這種過度西化甚至“英美化”的結果,不僅產生了大量充滿形式主義、工具主義卻無真正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而且導致大量青年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盲目迷信和對資本主義的崇拜。
我們應該看到,在近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不是別的什么理論的指導下,中華民族才找到并邁入復興的偉大之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堅持正確的改革原則與方向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與指導,需要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育和教學,對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目前中國經濟學教育的過度西化,以及政治經濟學(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嚴重邊緣化的現象和事實,與這一要求格格不入。
再次,從中國經濟學教育以及經濟學本身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來看,這種傾向貽害無窮。現代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和塑造人的獨立人格與思想行為能力。受教育者的獨立人格與思想行為能力的形成,需要教育者提供科學的、開放地認識世界和事物的方法和知識。而中國經濟學教育的現有格局與這一要求相距甚遠。在本來存在多種和多元經濟學理論和知識的背景下,過度偏重于給學生灌輸其中一個流派的理論和知識,同時有意排斥、否定和邊緣化其他各種流派的理論和知識,顯然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和不負責任。在這方面,前幾年在法國興起的高校經濟學專業學生聯合反對“主流經濟學”一統天下的運動,以及美國哈佛大學曼昆教授被學生罷課等案例,都值得我們引以為鑒。另外,從中國經濟學自身健康發展的需要來看,我們必須以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為對象,在廣泛吸收一切優秀的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融會貫通和創新,創造出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的中國經濟學或中國經濟學流派。惟其如此,中國經濟學才能適應中國發展的現實需要。然而,中國經濟學教育的嚴重西化,顯然與中國經濟學創新和發展的內在要求相沖突。
黨和政府的有關部門以及各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和糾正這種不健康不正常的格局,通過改革與調整,使我國經濟學教育的生態環境回歸正常健康狀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導地位的前提下,正確地開展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使我國經濟學教育真正實現其本質和根本目的,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與思想行為能力,有利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有利于中國經濟學的創新和創建,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
《經濟導刊》2014年10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