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球著名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聯合倫敦市政府,邀請各個行業領軍人物與世界級領袖,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包容性資本主義大會。據稱,與會的250名超級富豪代表來自37個國家、35個商業領域,管理著全球大概1/3的可投資金額(30萬億美元左右)——平均每人控制1200億的美元。
何謂包容性資本主義?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說法,包容性資本主義應使在市場經濟中的所有人都獲得信任、機會和回報——使每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她表示,現在資本主義的惡性發展已經嚴重動搖了人們對于政治領袖的信任、對機構的信任甚至對自由市場本身的信任,如果不實現包容性增長,資本主義就會在民眾普遍的失望和不信任情緒中失敗。
事實上,包容性資本主義只是近些年來西方世界對于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暴露的弊病和缺陷而進行的諸多反思之一,既不新鮮,也非靈丹妙藥,更不是為了達到“天下大同”的政治目的或賦予窮人“人人平等”的政治權利,而僅僅是要平衡人們的收入,增加窮人的滿足感。
現代資本主義的“過度”特征愈加明顯:過度追求利潤、過度杠桿化……諸如此類的“過度”既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思想源頭,也激發民粹主義抬頭乃至泛濫,就連西方國家一直自我標榜的“機會平等”也因收入差距的過度擴大而名存實亡。據統計,在美國,最富有1%人口的收入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升了一倍多,直抵“大蕭條”前夕水平。最近法國經濟學家皮克提在《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資本主義體制導致了不平等的持續擴大,資本主義越來越表現出“承襲制”的特點。
面對西方的現實,人們確有理由對包容性資本主義的效力提出疑問。當前西方社會呈現的制度弊端,是過于強調個人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核心理念所導致的,并非技術層面的方法足以簡單彌補。如此而言,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事實是,很多西方國家政府不愿也很難觸碰深層次制度性矛盾,問題即使看到了,也解決不了。
當然,資本主義的不斷自我審視與救贖,折射出人們對發展道路的深入思考。問題的關鍵是,要能夠看透治標和治本這二者的區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