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文化、藝術、體育、衛生等領域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些行業的學術話語也漸漸與國際接軌。但必須看到,不加辨別地盲目與西方接軌,不僅在其他領域為害不淺,在學術文化領域,其影響更是不可低估。目前,學術文化領域盲目與西方接軌,其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盲從因襲。翻看一些學術期刊,歐化蹩腳的翻譯語言撲面而來,用詞冗贅、句意晦澀。有的論文常常拿西方的公式、理論來硬套中國的現實;有的學者套用西方流行的話語,演繹后現代主義、新自由主義,拼湊出大而無當的學術成果。這種做學問的方法表面上看是遵循文本,尊重權威,實質是研究脫離實際,違背了認識論,害人害己。
二是盲人摸象。在與西方接軌中,學術研究的一大弊病就是碎片化嚴重。比如史學,有的學者用所謂真實的歷史細節來歪曲和篡改歷史;有的學者,躲進小樓成一統,一頭鉆進西方故紙堆,表面是探尋“普世真理”,實際得到的是片面正確;有的學者被西方的民主、科學概念所迷惑,忘記了概念的背景和階級本性,每每鬧著要接軌要全盤西化。盲人摸象的結果是造就了一批毛發哲學家、腳趾哲學家、糞便哲學家。
三是上下其手。有些“精致利己主義者”的高級知識分子拿著“國際接軌”噱頭上下其手。在毒奶粉、地溝油、環境污染、制假售假等良知失守的“壞事”中,經常有他們的辯解背書。有的學者不經分析便發驚人之語,什么自行車比汽車污染大,吸煙能防治肝癌等等。上下其手違背了學術的良知,無論其結論粉飾得如何之好,我們該批駁就要批駁,該反對就要反對。
盲目接軌不但極大浪費社會資源和學術生命,扼殺學術創新,破壞正常的學術秩序,而且敗壞社會風氣,最終摧毀國家的根基與發展能力。學術界某些人之所以陷入盲目接軌的迷思中,表面上看是西方話語的強勢使然,實際上是缺乏學術自信,不會講中國故事。要改變這種現狀,就應向實踐學習,做到真正為人民做學問。
一是對外接軌要接地氣。中國的豐富實踐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界盡快擺脫照搬西方概念和話語來解釋分析中國的現狀。我們應主動承擔起用中國話語講述中國故事和世界故事的重任。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學術研究的著眼點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創造新學術、鍛造新思想。對于西方學術界,我們要平起平坐地講道理。你說得對,我聽你的;你說得不對,你聽我的。
二是對外接軌要實行拿來主義。實踐證明,西方文化是人家幾千年發展的結果,一味地模仿只能是東施效顰。在發展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我們應該吸收,但我們的吸收應該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盲從因襲地隨大流,在危機到來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學術心靈空白而無力。
三是在對外接軌中實現為人民做學問。學術自信本質上是對學術生命力的信心和信仰。學術不自信,主要是沒有樹立起為人民做學問的信仰。我們做學問要以天下為己任。古人尚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今天的學者,更應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和智慧貢獻給祖國和人民。一般來說,學者在“讀萬卷書”方面差別并不大,差別大的就在于“行萬里路”、“拜萬人師”。對于做學問來說,信仰人民、為人民做學問才能避免盲目接軌,才能實現真正的學術自信。
對那些浸泡在西方話語中的學者,習慣了崇拜西方的學界同仁,真該猛擊一掌、斷喝一聲:醒醒,盲目接軌就是有鬼!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