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給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機構資金提供獲得長期收益率的機會,又通過自我改革的方式規避了旗下管道資產被政府剝離。中石油出售管道資產這一步走得很高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評價道。
5月12日,中石油發布公告,將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出資設立東部管道公司。中石油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
韓曉平認為,上述資產長期收益穩定但資產收益率不高,并不適合民營企業,但非常適合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機構資金的進入。“預計下一步中石油還會繼續出售旗下管道資產,通過這種方式優化公司資產配置也規避了其管道資產遭到政府剝離。”韓曉平說。
意向客戶為機構資金
中石油在推進混合所有制、自我改革的道路上,率先對旗下最受爭議的管道資產動了手術刀。
根據中石油的公告,東部管道公司將主要由寧夏中衛以東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的相關資產及負債組成。2013年底凈資產290億元,經評估機構估算的凈資產約390億元。東部管道公司擬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擬為100億元。在東部管道公司成立之后,中石油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轉讓后中石油不再持有東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權。
“此次股權轉讓有利于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和融資結構,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的目的。”中石油有關人士表示。
根據中石油提供的資料,2004年12月30日,西氣東輸一線全線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西氣東輸一線管道首次在中國大規模采用X70級管線鋼,增壓后年輸氣能力為17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二線則于2012年12月全線建成投產,其主干線全線采用X80級管線鋼,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如今正在加快建設、計劃于2016年全線投產的西氣東輸三線,其年設計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根據國家發改委2006年制定的標準,長距離輸氣管道的稅前基準收益率為12%,而目前新建管道的基準收益率將為8%。
韓曉平告訴記者,以東部管道公司所包括的資產來看,8%的資產收益率并不算高,所以這一股權并不適合要求較高收益的民營資本,但是這一管道資產有比較穩定的長期收益率,預計在50年左右,所以非常適合社保基金、養老金以及企業年金等資金。
在韓曉平看來,目前社保基金、養老金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何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十分棘手,而投入到管道資產中去,既確保了安全,又能實現增值,無論是對中石油自身還是對社會,都是雙贏。
事實上,中石油此前已經從出售管道資產中嘗到了引入機構資金的甜頭。2013年,聯合民營資本泰康資產以及國聯基金,以5∶3∶2的出資比例組建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這意味著中石油當時出讓了其中50%的股權,也是中石油首次出售管道資產。
民資適合非常規油氣
盡管民營資本是否能從中石油管道資產中分得一杯羹還備受質疑,但是東部管道公司的成立以及股權將100%轉讓無疑是中石油國企改革實質性的進展。“此舉將有利于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大提高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市場化程度。”韓曉平認為。
據記者從中石油處了解到,目前中國天然氣干線和支干線管道總長度已超過6萬公里,形成了連通國內新疆、青海、陜甘寧、川渝四大氣區、連接中亞和中緬進口天然氣管線以及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氣源的資源多元、調度靈活的全國性天然氣供應保障體系,目前已覆蓋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平安證券最新研報顯示,長期以來,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的資源90%以上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手中,其中油氣管道全部控制在三桶油手中,導致民營企業在勘探開發領域無法與三桶油公平競爭;獨立管道公司成立后,西氣東輸管道一線、二線的運營管理有望實現部分市場化,三桶油以外的企業若開發油氣資源可能有機會實現長距離管道輸送。
韓曉平也指出,機構資金持股管道資產后,同樣有利于管道板塊的市場化,而且部分在油氣管道領域有運營經驗,又有資金實力的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股。
記者同時從中石油了解到,此次相關油氣管道資產的出售只是中石油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序幕。按照中石油此前公布的改革計劃,公司將搭建6個合作平臺,采用產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6大平臺包括未動用儲量、非常規油氣、管道、海外投資、煉化和金融板塊。
“民營資本非常適合投資中石油的非常規油氣板塊,比如頁巖氣,作為風險投資,雖然風險大,收益也高。”韓曉平認為。
化解管道收歸國有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在對自己拿起手術刀,開始剝離管道資產的同時,也將旗下管道資產被收歸國有的風險化解于無形。
“作為國內管道最大的運營者,近來將中石油管道收歸國有的聲音確實對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而且現在很多管道老化得厲害,隱患很多,管這一塊安全的負責人每天都提心吊膽,責任太大。”中石油管道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石油最先對管道資產進行改革并不奇怪,一方面這部分資產收益率并不高,但是責任重大;另一方面,分別打包出售后,就自動破解了那種將管道收歸國有的說法。
目前,中國的油氣管網以“三桶油”為主,其中,中石油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既是油氣生產者,又是管道的運營者,多年來管道這一領域被中石油牢牢控制,其壟斷程度遠甚于其油氣其他領域。
去年以來,一直傳聞發改委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開會,重點討論將中石油的管道業務收回的可能性,目的是進一步理順天然氣管輸價格。其中一種方案是要把中石油整個天然氣管道業務收歸國家管理;另一個可能的方案則是另外成立專門的國家天然氣管道公司來管理。
不過中石油并不認可管道資產收歸國有,中石油曾公開表示,公司還在規劃未來的西氣東輸四、五、六、七線。
“如果國家將中石油管道資產收歸國有,收購價格肯定很低,現在中石油通過打包在資本市場出售管道資產,自然也就規避了管道被收歸國有的可能。”韓曉平認為,中石油改革邁出的這一步,堪稱高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