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剛剛將6處史跡列入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其中就包括了南海神廟。(沈澤瑋攝)
胡春華出席“中國(廣東)-馬來西亞經貿合作交流會”
大公網4月21日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將自身定位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廣東省,近日為推廣“海絲”的建設與宣傳而動起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率中共代表團訪問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時候,在經貿合作交流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都貫穿同一主題: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據中國媒體報道,胡春華還強調,廣東和馬來西亞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很深的淵源。自漢朝以來,廣東湛江徐聞古港、廣州港相繼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海運主港,而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海峽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連接著太平洋與印度洋。
胡春華此次訪問東南亞是他在2012年12月接替汪洋出任廣東省“一把手”之后,第二次出國訪問。他去年到德國、瑞士和意大利訪問,當時他最關心的議題就是如何通過加強與歐盟發達國家合作,打造廣東經濟和對外開放“升級版”。這一回,他將東南亞之行與“海上絲綢之路”緊緊掛鉤,意義何在?
為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遺
廣州市政府上周組織媒體參觀采訪“海上絲綢之路”位于廣州的部分申遺點,并邀請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向媒體講解“海上絲綢之路”的現代演繹與胡春華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國的標志性意義。
黃偉宗說,胡春華順序到訪越馬新,有重走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廣東省領導人是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前站,向東道國傳遞友好信號。
他說:“為什么優先訪問這三個國家?因為我們歷史上第一站去的就是越南,當時叫日南,然后馬來西亞跟我們貿易額是東盟(亞細安)國家最大的,新加坡貿易也大。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是經濟,它以貿易為媒介,實現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及外交全方位的合作,這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內容。”
黃偉宗還提到,鄭和不帶一兵一卒下西洋是中國古時候海上絲綢之路的高潮,那是一種和平的、貿易的文化,在東南亞國家留下了一系列的遺跡,“這些歷史關系證實了我們過去都是和平友好的”,新海上絲綢之路的具體精神同樣是和平友好、擱置爭議,“跟老絲綢之路的國家繼續保持海上絲綢之路的友好關系,同時又開始新的歷史篇章”。
新海上絲綢之路超越經濟范疇
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以東海絲路和南海絲路兩條線為主,前者是東海起航線至朝鮮日本,后者是從東南沿海出發,以東南亞地區為中樞,連接馬六甲海峽以外印度洋沿岸各國,在秦漢時期形成。據記載,漢武帝派船隊攜帶黃金、絲織品等,從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今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出發,沿北部灣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南部,再轉斯里蘭卡,然后將沿岸交換的物品載回中國。
與亞細安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于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說時首次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也被明確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
在海南的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近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分析指出,“海上絲綢之路”雖然指的是貿易通道,但21世紀的貿易通道將超出經濟范疇,涉及政治、安全、人文、文化的領域,打造海上互聯互通,讓中國能夠和周邊國家融為一體。
吳士存認為,中國現在面臨的困境是,經濟發展起來但區域政治安全領域的合作滯后,“海上絲綢之路真正的內涵,就是解決一個政治互信不足問題”。
他說,古時候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和平的貿易通道”,中國沒有通過開辟貿易航線去征服另一個國家,站在歷史的高度著眼當下的局勢,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要傳遞的信息是,中國的發展不會威脅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政治與安全。
(原文鏈接: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4-04/2434121.html)
附文:胡春華:廣東可借鑒新加坡平衡發展經驗
馮嘉年
2014年04月22日
新加坡在促進經濟轉型與維持社會凝聚力之間取得平衡的經驗,可為廣東省提供有利的借鑒。
昨天在新加坡與中國廣東省經貿合作交流會上,到訪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表示,廣東在經濟高速增長之際,出現了經濟結構不夠合理、企業自主創新力不強、能源資源緊張、環保壓力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挑戰。
胡春華說:“新加坡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平衡發展與資源節約,以及發展與環境友好的關系等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廣東省學習和借鑒。”
以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新方主席身份接待中方代表團的我國交通部長呂德耀則在會上表示,我國有專業的能力協助廣東省打造世界級的宜居城市。
凱德參與重新發展大坦沙島
呂德耀說:“廣東省打造宜居城市的挑戰,并不只是建造基礎設施,同時須建立有凝聚力的社區,而新加坡經歷了同樣的發展過程,同樣得為老舊社區注入新生氣,重新安置居民,在維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正視社會需求和環保課題。”
凱德集團(Capitaland)將在廣州大坦沙島參與的都市更新計劃,就是其中一個本地企業協助廣東省重新規劃及發展老區的大型項目。
大坦沙島位于廣州市中心西區,鄰近荔灣老城,是珠江航道上的第一大島,島上現有的村莊將重新規劃和發展,村民也將被重新安置,整個計劃發展面積604萬平方公尺,總投資額估計達300億人民幣(約60億新元)。
凱德在大坦沙島發展計劃中,除了將負責統籌公共設施、安置居民的住屋和新住宅項目的建設,也會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合作,連同其他政府機構和私人企業,將我國先進的城鎮發展和管理方案引進當地,包括城市綠化、環保、社區發展、醫療保健和教育等。
包括凱德集團參與的大坦沙島計劃,新中兩國企業昨天在交流會后簽署了18項合作備忘錄,投資總值37億4900萬美元(約47億新元)。
其中一個項目是中新廣州知識城將與新加坡公共事務對外合作局(SCE)和包括本地三所大學在內的人才發展戰略聯盟合作,在知識城啟動一個人才培育計劃。
呂德耀指出,我國另一個可協助廣東省之處,就是通過提升知識產權、人才與社會管理能力等軟體建設,幫廣東轉型成知識型經濟體。他有信心知識城可發展成中國維護和發展知識產權的模范中心。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裁陳培進表示,發展期20年、總面積120平方公里的知識城最終會有50萬居民,而總面積6平方公里的起步區估計可在2016年底完成第一個發展里程碑,開始迎來顯著數量的企業。
昨天在交流會上,胡春華也表示,此次前來本地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進一步落實新中領導人達成的共識,推進“海上絲路”,加強廣東和我國的經貿交流。
呂德耀則歡迎中國企業到新落戶,和本地企業合作,以新加坡為跳板開拓亞細安市場。
新加坡和廣東省的貿易額在去年達到178億6000萬美元,占新中貿易總額的23.5%。我國也是廣東省第四大外資來源國,實際投資總額累計達90億美元。
(原文鏈接:http://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140422-33490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