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證實南京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被免職
2013-10-20 10:05:54 來源: 東方早報(上海)
早報訊 據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證實,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中央已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現正在按程序辦理。
季建業16日上午被中紀委人員帶走接受調查。據報道,中央和江蘇省兩級紀檢部門的消息源透露,季建業目前被調查的方向,除個人經濟貪腐問題、多個受到舉報的市政工程外,還直接與當地著名企業、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有關。(據東方早報)
附:百度百科:季建業履歷(部分):
2004.07——2005.01,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
2005.01——2009.08,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03.09—2006.06 蘇州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學習;2006.11—2006.12 新加坡參加江蘇省第九期城市規劃專題研討班學習;2008.03—2008.07 中央黨校第二十四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
2009.08——2010.01,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10.01——,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9年08月19日下午4時,南京舉行全市領導干部會議。江蘇省委決定,季建業同志任南京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經江蘇省委研究,并報中共中央同意,提名季建業為南京市市長候選人。
2009年08月26日,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經49名常委會組成人員無記名投票表決,全票決定季建業為南京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
2010年01月21日,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季建業為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
中共十七大代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十次、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十屆、十一屆省委委員;江蘇省九屆、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
2013年10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附:汪暉:《改制與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命運》一文附記
汪暉按語:2013年10月16日,南京市長季建業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這里重新刊發于2005年撰寫的長篇調查報告《改制與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命運》和2007年撰寫的補充調查。這兩個報告中涉及的通裕紡織集團公司的改制及其嚴重問題就是在季建業擔任揚州市長和市委書記期間發生的,他也是文章中涉及但在正式發表時隱去姓名的當時的揚州市領導人之一。現在,全國范圍內的反腐敗斗爭正在全面展開,這里重新發表這兩個調查報告,也是提醒一個事實:腐敗雖然直接體現為官員個人的品行和作風,但也離不開宏觀的背景、甚至政策條件。在我們調查通裕改制問題時,工人們對于季建業的工作作風有許多批評,干部中對其作為也有很多議論。然而,2009年,季建業還是被提拔為南京市代市長,繼而成為市委副書記、市長。這些問題說明:在反腐敗的同時,深入地反思改革過程中的一些政策導向和干部政策與腐敗現象的關系,對于當前和未來的改革都有重要的意義。
《改制與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命運-江蘇通裕集團公司改制的調查報告》寫于2005年11月間,后經當事人核對,再易其稿,于2005年12月定稿,發表于次年1月出版的《天涯》雜志2006年第1期。文章發表之時,全國范圍內有關國有企業改制的討論正在熱潮之中,這份報告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案例分析。2006年2月,《南風窗》發表了該刊記者采寫的有關江蘇通裕集團公司改制的報道,通裕改制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此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與《讀書》雜志編輯部就這一案例組織了專門的案例分析討論會,北京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主任賀海仁律師、京都律師事務所陳煒律師從法律的角度研究這一案例,直接介入了通裕職工針對改制過程中的各項問題而展開的法律訴訟。從2006年1月調查報告發表至今,改制后的江蘇通裕集團公司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主要包括該公司員工先后向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于2007年9月17日舉行全面罷工和勞資談判。在重新發表這份調查報告之時,有必要將該報告發表后出現的新變化向讀者做一個概要的介紹。
首先是法律維權。2006年春節前夕,江蘇通裕集團公司員工代表再度前往揚州市人民政府和揚州市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府官員對話,但完全沒有結果,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成為唯一的選擇。同年七月,通裕職工代表殷子宏、徐志鳴、崔小華正式向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訴狀,法院于7月24日下發受理通知書。《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唐建光在相關報道《揚州國企職工因改制爭議狀告政府事件調查》中說,"此前尚未見職工就國企改制而被受理行政訴訟的先例。而到2004年底,中國已有逾十萬家國企進行轉制,涉及逾3500萬人,其中一些改制引發的糾紛不斷。但這些職工即使持有異議,也很難通過訴訟方式表達自己主張。"(見《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10月27日)2007年10月18日,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江蘇通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職工狀告政府的行政訴訟進行開庭審理。殷子宏、徐志鳴、崔小華三位職工代表以原告身份出庭,揚州市人民政府聘請了律師代理出庭,此外另有第三人揚州紡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兩名干部出庭,第三人揚州潤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缺席。大批通裕集團的職工在旁聽席旁聽或在庭外等候消息。法庭陳述和辯論順利進行,但并未進入有關改制過程的各項細節的辯論。
法庭辯論集中在一個前提性問題上,即在國企改制中,職工是否有權狀告政府?政府是否應該作為被告?由于問題集中在這一前提性問題上,法庭辯論與其說是討論通裕改制的具體過程的公正、合法與否,毋寧是討論國有資產的性質問題,即國有資產屬于全民所有,還是政府資產?如果是前者,政府只是受托管理和監督全民資產的運行,政府處理國有資產的行為不能等同于一般人處理自己財產的行為,從而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對象;如果是后者,政府作為出資人批復股權轉讓,不是具體行政行為,而是處理自身資產的民事法律行為,因此不能作為行政訴訟的對象。10月24日下午,法官宣讀了裁定,駁回了原告要求法院判決政府撤銷其統一改制方案的批復,理由是:政府主導的改制屬于不可訴的行政行為。通裕職工不服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于2006年11月1日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上訴,要求撤銷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揚行初字第0014號行政裁定書的裁定事項,確認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屬于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且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2007年2月26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書面終審裁定維持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確認"一審裁定以被訴的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為由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應予維持。"高級法院的裁定為終審判決,通裕職工雖然已經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改制過程中的不公顯然已經沒有可能。
因此,自發性罷工成為捍衛工人權利的自然選擇。2007年9月17日,深圳瀅水集團、揚州潤揚投資集團董事長劉俊濤在未與各方商討的情況下主持召開了中層干部會,接著召開中層加全體科室人員會議,對通裕集團的機構、人事作出了一系列改變的新決定,其中包括撤銷制線廠、免去制線廠廠長和付廠長職務;免去第二棉紡廠廠長職務,將該廠并入第一棉紡廠;免去第三棉紡廠廠長職務,將該廠與第四棉紡廠合并;免去現裕華分廠總經理職務,聘用已離廠的葉翔任總經理;撤銷總廠所有科室,免去科室所有中層干部;科室中層干部和所有人員自找崗位,找不到崗位走人;撤銷集團公司改為各分廠自主經營。這一決定當場遭到參與法律訴訟的職工代表殷子宏的質疑,他思考并提出了如下各項問題:
一、受讓協議第八條第五款承諾半年內投入六千萬,用于通裕的再發展和技術改造,但資方沒有遵守承諾;
二、受讓協議第七條第三款承諾繼續聘用通裕原領導班子的主要成員,聘用期為三年,但職代會召開后48天就將江蘇省中青年紡織行業的專家陳忠免職;
三、改制以來,通裕的大批領導骨干,管理骨干、技術骨干有些被迫出走,有些被強行擱置,致使生產下滑;
四、受讓協議第六條第五款承諾乙方將繼續保持通裕集團職工已享有的揚州市政府規定的各項福利待遇,但改制后資方撤銷了廠里的醫務室、浴室,高溫費也未按規定足額發放;
五、過去按照管理規定進行生產設備維護保養,但改制后資方大幅減少保養費用,加之技術工人大量流失,導致產品質量、價格和利潤不斷下降;
六、受讓協議第三條第三款規定乙方將部份股權轉由通裕集團經營層持有,并確定一定比例的股權收益作為對不持有股權的其它管理層和生產技術骨干的獎勵基金,但改制后資方并未兌現;
七、受讓協議第八條第三款承諾,乙方在今后3-5年內,將不斷擴大對通裕集團的投入,積極進行技術改造,使通裕集團在2005年完成銷售10個億,2008年完成銷售15個億以上,并爭取在揚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將通裕集團發展為上市企業,但該計劃沒有一條兌現。
八、受讓一年左右,資方將集團的裕祥分廠關閉,并將設備變賣;現在又將制線分廠關閉,將第二棉紡廠、第三棉紡廠萎縮,其目的是全面搞垮通裕集團、變賣資產,轉搞房地產開發。
殷子宏講完前三條,劉俊濤無言以對。在會議過程中,各分廠工人聞訊趕來,一些憤激的女工沖上主席臺與劉俊濤發生沖突,第一、二、三棉紡廠和制線廠全面停產,自發罷工實際形成。17日中午公安干警介入,控制事態擴張。在工人斗爭和停產壓力之下,劉俊濤提出"愿意轉讓股權",并當場寫了愿意轉讓的字據,全文如下:"鑒于通裕集團目前的情況,如果揚州市政府和通裕集團員工,有意購買通裕集團股份,本人同意雙方友好協商,達成轉讓協議。"職工隨即提出揚州市政府回購的要求。
但回購工廠等于承認整個改制的失敗,揚州市政府不可能同意這一請求。在事先得到通報的情況下,政府并未派人在第一時間到現場協調處理勞資矛盾,而只是緊急調度、設定方案來平息事態,讓幾百名警察到現場和主要路段控制局面。2007年9月17日晚11時,揚州市工業資產管理控股公司和揚州市原紡織工業局相關人員來到工廠,召開了揚州市潤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揚州紡織工業局雙方股東緊急會議,達成了如下決議:
1、鑒于潤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未征求另一方股東的意見,單方面召開江蘇通裕集團中層以上干部會宣布改變集團公司的組織結構,造成了企業的不穩定,會議決定撤銷潤揚投資公司單方面作出的相關決定,決定通裕集團組織結構,運行體制保持現狀不變,經營層、中層干部原職務不變。
2、針對公司現狀,經協商,潤揚股東方與通裕集團經營層實行利潤定額回報承包,潤揚股東方表示在承包期間,由經營者全權行使生產、經營、人事、用工、分配等權力,具體協議另定。
3、鑒于深圳瀅水集團2006年7月在深圳有關銀行貸款1.65億元,在未經另一方股東同意的情況下就用通裕名義為其提供擔保,給企業貸款造成困難;又因為瀅水集團目前借款5500萬給通裕集團使用,會議要求雙方盡快處理好還款和解除擔保事宜。對職工反映瀅水集團在通裕集團占用資金一事,由雙方財務進一步查核,該歸還通裕集團的立即歸還,今后要規范股東與關聯企業的資金往來。
4、為了進一步調動通裕集團經營骨干和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潤揚股東方提出,可轉讓一部份股份,由經營骨干和職工購買,具體數額和方法由經營層拿具體方案,報股東會批準。
5、通裕集團職工身份置換金以資產的形式保全在企業,職工提出要求給付。會議要求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從維護職工利益角度,授權經營層拿出處理方案,逐步實施。
由于政府的正式參與和相關緩沖措施的出臺,職工情緒稍有緩和;在罷工停產4天后,于9月21日,生產秩序逐步恢復。圍繞著內退職工和改制后退休職工的身份置換金發放問題,勞資雙方仍然在進行協調和談判。
通裕集團改制過程是在勞動者、管理層與資方、工人與原管理層、企業職工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斗爭和對話中展開的。根據我們先前的調查,企業改制后出現的管理混亂、生產下降、投資不足、工人離崗和政府失責等現象完全可以預見,因為從一開始,企業受讓過程就是和政府擺脫責任、資方蓄意萎縮生產以加速向其他行業(房地產開發)轉化聯系在一起的。關于國有企業改制的全面檢討有待歷史的裁決,就通裕集團改制問題而言,下述五個問題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第一,中國的國有企業到底是全民所有還是政府所有?不澄清這一基本的企業屬性問題,其他問題均難以解決;
第二,改制完全是由政府主導的行為,但政府對于改制后的企業完全采取放任態度;伴隨著企業職工身份屬性的變化,工人的基本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第三,由于企業屬性不清,改制過程缺乏相應的法律規章為據,導致工人依循法律途徑尋求社會公正、捍衛合法權益的途徑受阻;
第四,在法律途徑失效的背景下,工人的自發斗爭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工會制度不健全,工人斗爭缺乏有力的組織支持;
第五,政府將私有化作為改制的唯一目標,政府協調至多做局部的修補;在危機條件下,政府扮演了勞資雙方的調停人和扼制事態擴大的控制者的角色,由于缺乏廣泛的和制度化的工人參與,協調的結果至多局部保障部分管理層權益,普通員工的利益最終仍然無法保障。政府既是改制的推動者,又是秩序的維護人,勞資矛盾最終轉化為工人與政府的矛盾也就勢所必然。
盡管工人要求改善自己的命運的斗爭不會停止,但圍繞通裕集團改制而展開的案例調查、新聞報道、法律訴訟、自發罷工、政府協調等等過程均已告一段落。新聞監督不力、法律途徑不暢、工會組織渙散、政府推卸責任、政策規章含混不但導致企業職工在改制過程中利益受損,企業本身的前景也日益黯淡。如果不對改制的目標和方式進行認真反思,工人階級的命運就無法保障,國有資產就必定會大批流失。企業職工如果不能形成自身的有組織力量,并在公共領域中展示自身,也就不可能有效地保障自己利益。通過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中國國有企業改制面臨的普遍困境和危機,而且也可以看到探討中國的民主道路的真正起點--民主必須從普通勞動者維護自己的利益、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斗爭開始。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凌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