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龍振亮)2013年2月2日,烏有之鄉舉行了城鎮化建設研討會,熱議近期有關城鎮化建設的話題。研討會由范景剛主持,知名學者、媒體人、熱心網友十余人到會。到會的有胡木英、張勤德、張宏良、蘇鐵山、高梁、劉海波、顧秀林、金微等。大家暢所欲言,就城鎮化建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會者對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表示“中國城鎮化建設走集體的道路才是正道,才是保證中國夢能夠實現的唯一正確途徑”。
范景剛介紹了研討會召開的背景。近一個時期以來,城鎮化建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基金會召開了城鎮化國際論壇,18大的政治報告也提到了這個關鍵詞,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一號文件)全文公布。城鎮化上升到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點的高度來提,并認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主要手段。就這個問題,我們該怎樣去認識,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去討論。
一、胡木英:城鎮化的口號不科學
1、單純依賴城鎮化建設非常危險
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城鎮化作為一個目標,今后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基本上就靠這個了。我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這是決定中國今后發展的最終目標的東西。就是說,你的經濟要達到什么程度,不管叫GDP是世界第一還是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好像都得靠這個東西了。這是很危險的。我到各地方調查時注意到,到處都在蓋樓房,所有的城市都在擴大,都把城市的擴大當成拉動經濟杠桿的主要動力,只能使城市病越來越重,但是國家并沒有什么解決辦法。
2、城市化對農民的剝奪制造不穩定因素
這些年,城市化操作的手段,就是剝奪農民。把農民分到的幾畝地,很便宜就政府剝奪走了,雖然農民得到了一點補償,但這個補償經過層層扣除,到了農民手里就沒有多少了。但像北京周邊的地補償很高,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了,但是拿了錢不知道該干什么。政府在這方面沒有給出指導性的意見。所以不論給農民多的補償還是少的補償,基本上都是剝奪了農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國家在剝奪的同時又沒有給農民一個保證——今后他的生存出路在那里!而是讓大批的農民自由流動,鄉里找不到工作到縣城,再找不到到省會到北上廣,從現在看這個數字只會越來越多了。大量農民涌入到大中城市,而這些城市又沒有準備怎么接納這些人。這種大量的無序的流動人口,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引導他,指揮他,這是相當嚴重的不穩定因素。這個問題不解決,矛盾只會越來越大。
3、城鎮化消滅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
現在官員政績考核的標準依然是GDP,這個數字要上去,就是要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我看地球都要被人類折騰死了,有這么多的鋼筋水泥把地球糊得嚴嚴實實,他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了。而在這個鋼筋水泥化的過程中,消滅了大量的村落。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村莊都有要保存,但這種不問好壞一掃光的辦法,我認為是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給毀滅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產生于農村,而保留最多的也是在農村。為了所謂城市建設,一風吹的毫不留情的拆光,不僅從物質上人們看得著的房屋沒有了,村莊不存在了;而精神上的家族維系的傳統也就打斷了。所以我認為從文化角度來說,這也是很危險的發展趨向。作為幾千年的農業國所造就的中國傳統文化,隨著農民的消失、農村的消失,也會消失。那么,將來你中國文化的特色在那里,怎么再傳承下去?傳統文化的基礎沒了,土壤沒了,你讓農民住在高樓大廈里,他搞不成那種剪紙,搞不出那種刺繡,那種民間工藝、民間傳說都會隨之消失。對這個問題,政府也沒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4、大規模集約式農業不適合中國國情
中國是個農業國,中國的人口這么多,能夠維系五千年,中國人能夠繁衍下來,跟我們這個農業基礎是非常有關系的。城鎮化要消滅農村或者叫消滅農民,只搞這種大規模的集約式的農業來解決我們的糧食問題、農產品問題,我覺得不現實。中國的國情是只有幾塊東邊的平原,是適合農業生產的,而這些好的地方都建設了大城市,人口也聚居在這個地方,西部雖然面積很大人口就少多了,東邊雖然面積有限,卻維系了中國十來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現在你要在東邊把這些大城市再擴大,比如北京以前的菜籃子四季青就沒了。我們絕不能走西方的路,西方國家的國情與我們太不相同,美國的面積雖然和中國差不多,但他的自然條件比我們好得多,他大部分是平原只有一少部分是山區,而我們中國有三分之二不是高山就是丘陵,然后北邊還有很多沙漠,這些地方是不適宜農業發展的,當然隨著科技發展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現實來說十幾億人要靠山區、丘陵、沙漠的改造來解決吃飯問題,那是癡人說夢。如果我們就是城鎮化,但從解決吃飯問題來說,就是一個方向性的錯誤。就說農產品的工業化、產業化,到底能夠發展到什么地步,這是值得懷疑的。吃飯問題,不論誰來當政,都是首先解決的問題,而這么重要的問題,我覺得怎么這么輕易一個十二五規劃就一筆帶過,沒有經過充分的認真的討論,制定出一個比較清晰的步驟。到底城鎮化要搞成什么樣子,第一步第二步怎么走,好像都沒有,只有這么一個粗線條的口號出來,而且個地方的官員們也已經動起來了。
5、誰來種地是一個關系中國人吃飯的嚴重問題
如果十八大之后我們真的加快速度搞城鎮化,因為現在進城的人口已經超過一半了,那么下面就會更快。問題是現在這批農民工,他們還能干那些苦活臟活累活,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但是農民工的下一代呢?他已經進到城里來了,他們沒有進過農村,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耕種,那么農村的后續勞動力在那里?我也看了個蔣高明老師調查的資料,現在農村種地的平均年齡是57歲,我在農村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殘,青壯力都到城市打工去了。問題是現在還有五十多歲的人在地里耕種,再過十年呢,誰來耕種,誰來接這個班呢?在這種情況下糧食只能靠進口,大家都注意到這些年我們的糧食進口一年比一年多了,比例是越來越高了。任何一個國家,你要是用作調劑,進口少量的國外主糧那可以,如果你的糧食就靠美國還是靠其他的哪個農業大國能夠維持你。有人說,有錢就能買,別人如果不賣給你呢?最現實的,聯合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非洲的饑民問題解決了嗎,他們的吃飯問題解決了嗎?那才一二百萬人口,中國可是十幾億人口,你就算有一億的饑民,全世界得拿出多少糧食來支援你?不說支援,就是賣給你,你有多少錢滿足這一億人的糧食?
6、城鎮化的口號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重大誤區
我認為應該向中央反映這個問題,這是決定中國未來發展能不能實現習總書記說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因為你要是真正以民為本的話,為人民來考慮城市發展也不會用現在的辦法。所以,城鎮化本身就不是一個以民為本的口號,如果你以民為本馬上就會想到我把農民剝奪了,農民以后怎么辦,你就會馬上想出幾條路子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這一代還要想到下一代??涩F在什么多沒有,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這個經濟問題馬上就能影響到政治上的很多不安定不穩定的因素。
二、金微:城鎮化建設走上了歧途
1、警惕城鎮化建設拆遷中的虛假和諧
我調查了三萬字,最后報紙給上了三個版。這個調查反映的問題很多,第一個是他們拆遷的速度是非??斓?,三天抹平一個村子。在中央提出城鎮化這個口號之后,市政府馬上召開了動員大會,主題就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升對新興城鎮化認識”。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所以他們市政府也就確立一個目標,我們的城鎮化要加快,到2015年他們的城鎮化率要達到60%,城市人口達到50萬。這是在河南濟源的調查。他們的城鎮化在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明顯加快,我當時說:“城鎮化成為熱詞之后,無疑給濟源市的城鎮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劑!”10年的時候,他們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小組,把城市的村莊和周圍的村莊全部要改造,每個街道辦成立一個指揮部。為什么他們的拆遷速度這么快,我后來了解到,他們是有個競賽機制。誰先拆完,誰有獎勵,當地的黨報日報刊出文章說,七天完成土地流轉,十天完成房屋登記丈量,十天再完成拆遷協議搬遷,三天完成房屋拆遷。濟源創造了三天夷平一個村子的和諧拆遷的王莊模式。
我們以事實切入調查,有沒有那么和諧?現在拆遷定是一定要要簽訂協議的,但他們就通過幾種不健康的手段來實施:一是給老百姓造成心理威懾,比如黨員要帶頭拆,你不拆你的黨員就保不住,就是叫黨員帶頭;第二是傳銷辦法,黨員拆了之后給親兄弟說你要拆,然后給一定的提成;第三個是利益辦法,就是形成利益鏈,指揮部有一定的資金,你動員一戶給你多少錢,一個熟人社會就通過這種方式產生裂變;第四個是通過信息不對稱,他們叫廣播洗腦,他們那兒每個村莊有廣播,第一天說有一百戶同意拆遷了,你趕快過來吧,第二天又說有一百五十戶,老百姓因為信息不對稱,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第五個就叫威脅法,他們會說誰不拆誰就是這個村的罪人,就是王莊的罪人,這個廣播我們都聽了;第六是拆遷珠簾,因為拆遷是個整個系統的過程,涉及總共20多個部門,包括民政、財政、人防、媒體都動員起來了,如果說你有孩子在外邊工作,你不拆的話,那你孩子就沒辦法工作,紀委就此事會專門下函。
2、土地流轉成了新的圈地運動
農村幾項措施是同步進行的,一個是拆房子一個是土地流轉,他們打著土地流轉的民意進行征地和各種圈地運動。他們現在有個做法,就是把土地蓋圍墻后囤積起來,因為土地要升值,他們先低買再高賣。他們先以流轉的名義,補償大概是1200元一季,按照一畝小麥1000斤的標準來,但到下一個季度后農民的錢就要不回來了,土地圈起來之后也荒著了。失地農民因為這些事上訪的很多,造成很多群體性事件,有的還打死了人。
在城鎮化過程中,資金比較欠缺,安置房又缺錢了?,F在他們兩邊都有矛盾,開發商建好了安置房,但是資金不到位,開發商也在上訪;這邊他們把農民的房子拆掉了找政府要房子,最后他們只能得罪開發商,把安置房的鎖給偷偷換掉了,讓農民先住進去,但又沒法安撫開發商了。
三、張勤德:搞城鎮化改革要堅持三個前提和三個防止。
一是要以改革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為前提。習總書記最近強調,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這是給改革定性,指明只有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才是社會主義改革,否則便是資改。這就決定在處理城鎮化改革和社會主義事業整體的關系時,必須把改革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整體事業作為前提。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是綱,城鎮化改革是目。如果在城鎮化改革中“不問姓資姓社”,不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即搞西方國家那種城鎮化,那么這個方向就錯了。
二是要把共富改革作為擴大內需的前提。有人把城鎮化改革作為經濟增長點,強調得很過分,這不對。通過共富改革,恢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使農民工及其他職工的實際收入在幾年內大幅增加,使幾千萬下崗職工這些建設共和國的功臣每人每月增加千元左右的補貼,使物價保持基本穩定,最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最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能提高購買力擴大內需,因而才會給發展帶來最大的紅利。在這個意義上說,它也是最大的經濟增長點。看不到這一點,片面強調城鎮化,就會把路子走偏。
三是要把農業集體化作為農村城鎮化的前提。城鎮化是現代化的一種形式,它和集體化并不矛盾。中國現在有八千個村子搞集體化,它們本身就是城鎮化。比如南街村、華西村,是不是個小城鎮,是不是基本實現了現代化?河北省的周村人民公社更是這樣。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的光輝燦爛的前景在于農村的社隊企業。這是因為它既搞工業又搞農業還搞農產品深加工,形成了產業化,使城鎮化有了經濟支柱。“三農”問題的核心是集體化,有了這個,才能真正解決好有人辦事、有錢辦事的問題。有人辦事,是指有一個好支部、好帶頭人為老百姓辦事;有錢辦事,是指一個村子有自己的企業,就有錢更好地解決村里的福利、教育、醫療等問題。所以,應當根據毛主席當年強調的先集體化后機械化,把集體化放在城鎮化前面。實踐證明,這才是真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鎮化道路。
與此相聯系,要反對三種傾向:
在城鎮化改革中“不問姓社姓資、不問姓公姓私”的傾向。一些人實質上不是堅持以社會主義為綱,而是以GDP為綱。這就會導致為了把GDP搞上去,什么招都使,結果把城鎮化變成了一場新的“圈地運動”,把國有土地這一塊最大的公有資產財產進一步私有化。這樣盡管從表面、局部看經濟會上去,但從本質、整體上看,則不利于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甚至是一種破壞。
把城鎮化改革搞成一次新的大折騰的傾向。胡木英、金微同志剛才所說的濟源市實行的黨員不帶頭拆遷就開除黨籍;把土地流轉搞成新“圈地運動”;主張“吃糧靠進口”;主要依靠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即實質上主要依靠私人資本而把許多農民變成失地流民,就會變成亂折騰。
利用城鎮化改革擴大干部腐敗隊伍的傾向。國企改革中不少地方就有這種情況。讓國企的廠長變成老板即最大的股東,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贖買,自然會對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起助長作用。大量事實證明,不少地方一個工程上去了,一批干部倒下了。所以,我們要注意防止有些人利用承包工程來腐蝕干部。
四、張文茂:資本主導的城鎮化毀滅中國的未來
1、中國的城鎮化是資本主導的
我將近二十年一直在研究城鎮化城市化問題,但主要對象是北京郊區這一塊。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在理論界基本上被右派所掌控,左翼在這一塊恰恰沒有嶄新的東西在里頭。從目前的形勢看,城鎮化肯定要推下去,這是個大趨勢,不論你愿不愿意。假如我們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上來分析這個問題,中國在下一輪發展當中幾乎沒有別的出路可找了,包括房地產、汽車產業都已經過了,唯一能夠帶動中國經濟那怕在資本主義這個道上走下去的,就是把農民趕出土地而后建設城鎮,這在中國國內資本擴張的出路。厲以寧給他們出主意,點題就是城鎮化,就是我們完完全全站在自由化的立場上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是唯一出路,以前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已經走到頭了。如果還想保留十幾二十幾年資本擴張的話,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城鎮化,這是不可逆轉的。按照現在下面各省市的操作來看,基本上都是資本主動的城鎮化進程。
我曾經說過,按照資本主義的經濟改革的趨勢,中國還有兩個骨頭沒有啃完,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就是農村,包括土地的集體所有。國有這一塊,想進一步私有化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所以只能推農村的私有化,方式就是資本圈地。這種城鎮化的發展,完全是資本主導的,這種情況導致的農業肯定是資本主義式的,不論是家庭農場也好還是種糧大戶也好,還是資本家公司經營的,最終必將變成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農業。據我了解,目前阻止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力量還相當相當微弱,包括政治層面和理論層面。因為中央承受不了經濟迅速放緩,如果放緩,社會矛盾會進一步的加深,他必須保持經濟總量一定的發展速度,才能逐漸消化一些矛盾,他沒有別的出路。但城鎮化這條路又是相當相當危險的,這條路再走十年二十年,我們回頭的路可能都沒有了。
2、不可一般性的反對城鎮化
一般性的抵制和反對城鎮化,把左翼放在了非常不利的地位,因為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客觀趨勢,工業化是生產方式的轉變,城鎮化是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兩者都是現代化當中最主要的東西。而真正的要害在于誰主導城鎮化,是資本主導還是農民主導?城鎮化的根本問題是解決農民問題,必須以農民為主體,我們恰恰要反對的是以資本為主導的城鎮化。否則我們左翼很難爭取到群眾,包括理論界和學界,很難有市場。
3、中國城鎮化的正確道路是人民公社“鳳凰涅槃”
中國的社會主義城鎮化問題,按照我們正確地解決方法,我認為到解散人民公社體制這一舉措把農村的城鎮化和工業化的路子給截斷了,決策者必然要轉到私有化和資本主導下的城鎮化這條路。毛主席包括劉少奇在內最初認為人民公社就是要農工商學兵一體的,后來主席更是明確提出來公社工業化,如果我們按照主席的人民公社體制通過改革延續下來,最后導致的結果是公社里二三產業的快速集聚發展,這將必然導致公社要變成為小城鎮,外圍的農村人口向中心區集中。農業剩余勞動力人口向公社集中,公社所在地就是小城鎮!我們恰恰把這個東西給改革掉了,人民公社解散以后,隊的集體企業完全消失了,所以必然走向農民打出打工,農村本土的經濟集聚和集中已經完全失去了體制的支撐和內生的動力。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會愈來愈多,這種大量的社會勞動力,如果沒有集體經濟的體制的支撐和社隊一級二三產業的發展來承載的話,他只能進入大中城市。
這就導致我們現在面臨的局面,我曾畫了個圖。5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的城市人口百分之十幾,絕大部分都是農民,這是個二元結構,我們到現在按照官方公布的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已經成為市民的,大體上不超過36% ,官方公布的城鎮化率的指標是51%了。但是,如果我們將現在沒有進城的,仍然留在農村或在本土進入二三產業的農民工,實際上非農產業的勞動力現在已經到百分之七八十了,而北京真正經營農業的已經10%一下了。現在我們大量的農民已經從農業上轉移出來了,但沒有被市民化而是大量的處于農民工狀態。在老齡化的還在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已經市民化的市民之間,我們發現了一個巨大夾角,我定義為農民工夾角,這是我們現在社會的三元結構,這是中國人口結構的現實。農民工的身份是農民,但的生產方式和收入方式已經非農化。
5、要培育經濟經濟和加強鄉鎮的統籌功能
我認為:第一是一定規模的城市化或市民化;第二是更多的農民要通城鎮化解決。縣以下,包括小城鎮,發展本土性產業和鎮級縣級產業的發展,這些人不見得非得市民化,他和農業是連成一體的。實際上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已經又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了,回顧這個過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資本主導,再一個就是只講城市化不怎么講不講城鎮化,只重視大中城市,忽視了縣和鎮級的小城鎮的發展。這個是導致農民工夾角現象的根本原因。80年代但鄉鎮企業發展好的時候,包括費孝通他們都在研究小城鎮。所以我認為,中國要想真正恢復到科學的城鎮化發展路徑上來,我個人感覺要研究和培育集體經濟,特別是在鄉鎮這個層次。我現在給北京市的建議就是想辦法加強鄉鎮的統籌功能,絕不能像某些自由化的學者所說,鄉鎮功能還得進一步弱化,共產黨要從基層退出。加快發展鎮域經濟,包括在產業布局上,都不要集中到特大城市里來,要想縣城和重點鎮有計劃的布置產業,這樣才能更多的在本土吸納農業轉移的勞動力和人口,這是總的大的戰略問題。但這個問題就我接觸的理論界來講,是相當抵觸的。包括我認識的國家級的山東專家,給中央制定政策出大主意的,都是主張大城市集聚效應大,都是這樣的觀點。我們二十年的城市發展,實際上走到了難于持續的路上了。比如高房價,現在房地產價格那個是幾億農民工可以承受的,不要說農民工,市民都承受不起了。房地產硬是成為支柱產業,支撐了我們十幾年的經濟發展,這本身已經是跳到坑里的事。
6、要害是將農民組織起來
十八大對農業的提法是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有些學者解釋一號文件里面,特意點題還是組織化?,F在我們不論是三農問題也好,城鎮化問題也好,最核心、最要命的問題是用什么辦法把農民組織起來。并且這類組織在我看來都不能限與村內一級了,而是要提到鄉鎮級別,因為村一級在目前的現實當中基本上沒有任何動力。你不要說中西部地區,就北京郊區,我所實際掌握的情況,安村莊來說,你讓他再發展根本不可能。即使你的村干部想干點事吧,每條路都可以卡死你,土地規劃等等全部卡死了。村一級基本上已經喪失了發展的內生動力,基本上沒有了。你還想讓農村發展,唯一的出路你就引進資本下鄉吧,資本下鄉就是圈地。
所以我們必須強調以組織化、集體化為前提的城鎮化,否則不僅不能解決三農問題,而且會引導一條死路上最后跳崖。面對城鎮化問題,我們有大量正面的東西,一個是我們宣傳不夠,再一個就是不足以影響到大政方針的制定。像南街、華西這樣的村子以村為單位實際上已經完成城鎮化了。華西村的模式就是,六七十年代造田,七八十年代造廠,八九十年代造城,這說明我們有些村他已經完成了由傳統農村向現代城鎮化的轉型,但他們都是以村為單位,華西村兼并20幾個村了,10年我調查過山東的一個村他當時已經兼并了周圍36個村了,兼并之后他起得就是統籌的作用,這就是過去公社起的作用。這就是我認為的,毛主席偉大就在于他對人民公社的定位是相當準的,不論左的還是右的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隨隨便便就把人民公社給滅了。如果現在還有人民公社這個體制,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會有社隊企業,村一級是以農業為主的,完全可以不排斥承包制吸收它里面合理的東西。如果安這個路子發展下去,農村也實現城鎮化,農業也現代化,社隊企業他的功能除了吸收農業剩余勞動力以外,他還能裝備農業。這樣一些根本問題,在我們的高層沒有真正搞明白。這個事情太需要我們最更多的宣傳和理論的梳理。
我以北京為例,我列出了幾類。一是已經列入城市規劃范圍的村莊,就是我們所說的城中村,這樣的村莊很顯然就不用再建設新農村了,他肯定要城鎮化,他肯定要上樓了,這在北京幾千個農村里面至少占四分之一。這里面到底是讓農民主導,還是資本家主導,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這里面有很多村級的集體經濟組織,完全自己主導完成城鎮化轉型,按照你的城市規劃來,但我農民的問題解決得很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回龍觀一個叫北甸村,他在圈地的時候是中心地帶,一次性圈5000多畝地,一次性成功,全部轉非,五個多億元的征地款。當時就討論是不是分掉,分掉以后就買房子去了,這個村子就滅掉了,消失了。這種結果就是城鎮化劃到那里,集體經濟就滅了。征地款被來是土地集體資產的貨幣化,但你把他分了不就私有化了嗎?后來,討論半天就沒分,頂住了壓力,用征地款又買回了180多畝地,11萬元一畝,再多搭進去一萬元錢買地之后建設自己的社區小樓。又通過50多萬一畝的方式,買回來五六十畝產業用地,建成兩萬平米的大商廈,經營包括出租解決了收入問題。這個村仍然是城市化后的集體經濟組織,村里有股權,可以就業,有資產。北京有幾十個這種以集體為主的城鎮化轉型,被動動城市化進程中依然存在著是以農民為主體,還是以資本為主體。豐臺那邊的草橋,也是以村集體經濟為主體搞的,他們搞到你讓村民給城市社保對接他們不對接,他們資產的規模非常大。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城鎮化以農民為主體,不僅農民自己的權益能夠保證,而且又能夠保證集體經濟在城鎮化以后仍然能發展,怎么能說只能私有化呢?這里面有個土地開發權問題,我的調查經驗是,只要你給城鎮化的農村留下產業用地開發權的百分之十幾二十,所有問題全能解決,不管是就業還是住房,還是社會保障等等。
另一個極端是產生了一批裸村,地買沒了,錢花沒了,就剩下村莊了。再一類是沒有列入的城市規劃和我們一幫農村地區的。重點鎮或每個鄉鎮的重點規劃區被規劃完了,鎮區規劃都能以鄉鎮一級來組織改造開發,包括搞出產業園區來,而不能把這種開發權主導權完全讓給資本或者開發商。以后我們講城鎮化,它既有融入城市的一部分,又有在城市外圍、小城鎮甚至包括以新農村建設的名義搞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聽說,河南安陽的一個副市長,搞了一套東西,到北京來找一些專家給他們論證,說是李克強指示的。15萬畝一個單元,拆遷集中,人口規模大體5萬。我說你不是胡來嗎?以新農村建設的名義,這完全成為一個小城鎮了??隙▽磉€要保留一批傳統農業為主的我們的村莊,把他建設的很現代化,你將城鎮社區和保留的農村根本不區分,這個東西有非常嚴重盲目性。
7、確權政策危害很大
現在一個巨大的問題是農村土地的確權問題。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不應該假定自由化流轉,你要自己不承包應該回到集體。土地流轉他的本身含義應該是承包關系調整。
五、顧秀林:城鎮化絕對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法
1、中國經濟的前景被美國掌控
世界銀行的現任行長叫金墉,他幾個月前表態支持中國的城鎮化政策,還要幫助中國搞城鎮化。金墉是醫學專家,韓國人,世界銀行首次把行長的位置讓給了一個亞洲人,竟然還是個醫學專家。然后跑到中國來挺積極的給你說,我要幫助你搞城鎮化,只讓我很吃驚。然后我再去看講美國量化政策需要好資產來做對沖,這個目標就是中國。
我不同意城鎮化能解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不是這樣解決的。我個人基本上反對現在所謂的城鎮化,我們是需要理論上一個清醒的狀態來反對他。我好幾年前去云南邊境,他們就在搞拆村并鄉了,這個資本的力量是無孔不入的。一直到每一個鄉,見到誰的土地他都想要,見到誰的房子他都想拆。
中國的經濟能不能持續不是由我們說了算,恩道爾的新書,我參與了翻譯印象非常深,那就是美國人說了算。你中國不就是個加工廠嗎,把你的資本弄得過剩,這是美國太愿意看到的事了。等你不聽話的時候,把你的石油一掐,把訂單往別的地方一送,這貨就干完了。中國50%的人已經城市化了,其實這已經達到一個平衡點了。我前年去鄭州,朋友指著黃河邊上的一大片,說這就是一座空城,還沒有人住。黃河邊上,做什么都行,黃河誰拎上來養魚種水稻多好,現在卻變成一片空城,還在蓋。房地產上他們玩了一套大把戲,就像世界上的金融把戲一樣,我先把東西都給你拍在這兒,錢都欠著農民工的,欠著銀行的,最后讓你們收拾這個爛攤子,不是說你需要多少房子給你蓋多少房子,這個模式從金融到工業到農業到城市化都是這么干的。他們已經超出了人類理性的狀態,就是我們的需求我的供給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需求增加一些供給增加一些,然后刺激一下經濟發展,這是馬克思描述的那種狀態?,F在不是了,人家都安排好了,我想讓你變成什么樣,我提前就安排好了。我往這一拍,就像轉基因糧食一樣,我全部給你污染完了。有個朋友說,將來中國可能會被全世界隔離,我看著可能性完全存在。
2、集體村莊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
剛才張老師說到八千個集體村莊,這個可能是我們一點帶面重新復興的一個火種。不久前胡錦濤去看了華西,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我本人在云南走了很多村子,能看到農村還是有領袖式的人物的,這樣的人我要把他們扶成一個一個的點,在幾年內帶出周圍的村來還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走著條路,那就沒路了。
3、應該搞精耕細作
在理論上我們要講清楚,再去這樣禍害農業,很危險?,F在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一面吵吵農業有問題,一方面又浪費得一塌糊涂。我們浪費掉的東西可能不少于15%,然后用去燒酒精的糧食占玉米的30%和美國差不多,簡直開玩笑,這就是所謂的新能源。對農民的情況又是聽之仍之,什么都不管,從拆人民公社開始就錯了。
城鎮化絕對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式,中國絕對不會像歐洲美國那樣,把絕大多數人搬到城里來。中國確實存在農產品可能供給不足的問題,我們現在的糧食進口已經達到15%了,我們在遇到國際形勢變化的時候,還得靠自己,那就絕對不能搞規?;?,搞規模化產量一定下去,在中國只有進耕細作才能達到目前的產量水平,我們現在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什么職業農民的提法全都是錯的。我們現在應該好好的支持他們,比如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證種子逐步安全,扶植農村現在還存在的這些集體,讓他們安居,讓他們在農村過得好。
不要以為農民工都會在城市里待下去,很多人是會逐漸回去的,要鼓勵農民工回去?,F在農民工確實是以老人、婦女為主,不過現在有的年輕人還是下過地的,包括我的學生,這是很寶貴的東西,不能太快的絕了。中國農業的安全性,絕對不是像國外那樣搞規模農業,而是打不爛、殺不光的這幾億農民,手里丟不掉的這手藝,只要下地什么都能干起來。要造成一個聲勢,使這個事情變成一個好事,很多人回家之后很無奈又走了,因為發現自己什么也干不成,這需要做很多工作。
農業規模只能適度,30多畝地以家庭單位為基礎種植,最好了,再多他就種不好了。中國農業曾經創造了世界最頂級的農業基礎,不要看歐美的那些農業,他們的農業生態不平衡,所以要大量的化肥農藥。一提農業現代化,都是美歐那一套;一說農村發展就是消滅農民,都去曬太陽,打麻將,這全部都是錯的。
4、轉基因對農業的戕害很嚴重
對農業形勢的估計,我覺得還是要想得嚴重一些。轉基因的污染不得了呀!因為現在中國玉米是全面的污染,水稻是部分的污染,大豆是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小麥河南已經按照雜交批準種植了,現在全世界只有美國的殖民地伊拉克批準種植轉基因小麥。前幾天我們開了轉基因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頭一次,有十三個省市,二十多個外地朋友來,鄭州一個朋友說去年秋天鄭州的醫院里兒童過敏性白血病暴發,都住到廁所里了。
六、高梁:中國的城鎮化缺乏戰略規劃,有一天中國的全部房地產可能會重現1995年的北海和海南
1、不再提城鄉統籌是嚴重的失誤
三農問題這個提法是03年十六屆三種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其中一個叫城鄉統籌,就是要考慮在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的時候,在處于農業凋敝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兩邊發展,農業和工業雙發展,農村和城市雙發展,重點是叫做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我認為當時這個提法還是很不錯的?,F在不知不覺得變成城鎮化,把幾個同等重要的問題就抽調了剩一個。這些主流經濟學家們一起鼓搗出,解決三農的問題在于消滅農民、消滅農村,這是個很糊涂很荒謬的提法。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個什么關系。對于后發型的工業國家,工業的發展是龍頭,沒有工業的發展,城市是發展不起來的,這已經被我們前四十年的經驗證實了。但從08、09年是個決定性的轉折
2、自主工業化是中國經濟的出路
我認為關于城鎮化可以拎出四方面的問題來看。一個是城市發展的產業支撐是什么:第二城市發展必然要拿地,地怎么拿?第三,非農就業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農民工問題。第四,農業、農村下面怎么生存?繞來繞去,就是這四個問題。
首先講城市發展的支撐問題,剛才提到08、09年,是因為在這之前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高速發展,龍頭是外需,工業品出口帶動了大量非農經濟的增長,帶動了城市膨脹,這實際上可以部分實現良性循環——城市拿了錢變成稅收,拿來去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改之后開發商又能在地上蓋房子,房子還可以賣,賣了之后回籠,這樣大體形成一個正循環。但城市擴張期間,需要大量的基礎投資,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債務膨脹,至少到08年還算是正循環的。08年全球金融危機,外需中斷了,一下子把外需型的工業打入低谷,工業品的出廠價降了一半,于是乎中央亂了方寸。進而有了量化寬松,有了4萬億中央投資,實際下去有10萬億。本來這些錢是要拉動經濟發展,首先是產業發展的。但當這個工業是面向全世界得時候,明明白白知道這個產能是過剩,他怎么敢向工業上投,最后只好往房地產上投。所以我的判斷,在中國這樣的國情下,工業的擴張已經到頭了。從09年之后,只要一開研討會,今年的經濟怎么走了,最后的焦點卻只有一條房地產。工業不提了,因為他們也知道工業不行了,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到了什么程度,彩電一億臺,手機十億臺,電腦十億臺,鋼鐵消費占全球45%,水泥消費占全球50%,煤炭消費占全球的47%,高耗能為什么會造成高耗能,大部分都用在建筑上了,房地產、公路、港口、機場,無非是這些東西。他們并不是覺得這些東西太多了,他們要繼續消費,他們形成了一種慣性,這多的產能最后往哪里走,于是乎自熱而然的下一步繼續搞城鎮化。問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的是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包括兩塊,一塊是把我們加工企業為主的工業產能向兩端延伸,一端是科技品牌,一頭是社會營銷,這兩頭現在都被外國控制;第二塊,我們的加工是組裝型的加工,組裝技術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模塊、控制,關鍵領域的原材料。我們現在那么多東西,80%的芯片要進口。我們的航空、航海工業,發動機要靠外國專利,高鐵的軸承、電機、控制系統都要進口,我們現在年產兩千萬臺汽車,汽車的發動機主要是進口的。這些東西我們早就應該在十年前在講發展方式的時候及早安排,那個時候搞個一個叫自主創新是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環節,鼓搗一下就沒了。我注意到一條,2001年我們的政府代表團跑到美國,最后達成一條,不再把自主采購作為支持國內自主創新的政策。這導致我們的產業政策還是老樣子,還剩下一條就是增加附加值,想擴張還是平面擴張,你看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后勁就提不上來了。
所以,我們要充分理解他們搞城鎮化的來源是活不下去了。我們可以預料,大量的把農民趕進城來,他買不起房,新開發區、新商業區變成一個個鬼城,農民工只能跑到遠處去,就變成了拉美和印度的貧民窟,整個鐵皮房,這還得了呀!而如果到了這一步,一旦外部需求進一步萎縮的話,有一天中國的全部房地產可能會重現1995年的北海和海南。不是沒有需求而是買不起,而富人買樓的目的最終是要賣房子的,一旦信心跨了,就想股市一樣瘋狂賣掉。這是第一個問題,城鎮化的產業基礎到底何在還沒有真正搞清楚,缺乏長遠的戰略思想。
3、合理的用地需求應當妥善解決
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必然要占地,而耕地是人的命根子。直到十八大之前還天天喊著,十八億畝紅線不能突破,07年我看過一個內部講話,說十八億畝之上,我們政府管的地還剩380萬畝,結果到了08年4萬億下去要刺激內需蓋房子用地?,F在早已突破了十八億畝紅線,不敢說了。更重要的是,本來各個城市都有他合理的城市擴張、工業擴張的用地需求,但當時有個十八億畝紅線的問題,怎么辦呢?我親眼看到在成都,當時的書記李春城搞了個三集中,強行讓農民向聚居區集中,工業向開發區集中,他是要把農村的建設用地騰出來。他這么一搞忽然發現,這里面的利潤空間非常大。我在那里呆了一個月,他們的發改主任給我說,比如說我拿耕地是兩萬一畝,我倒出去就是200萬一畝。我這兒有個數據,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是1.5萬億,10年是2.7萬億,這些真金白銀就成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我海南有個朋友在那邊當副縣長,很邊遠的一個縣也要搞土地財政,我說你搞這個干什么用,他變不回來錢。去年我在吉林走了一圈,一路走一路從農村看,我們這兒搞三集中,都一樣,我就納悶了你們的錢是從那兒來的。不還得去借錢嗎?這些欠的錢還不了就變成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M2(廣義貨幣)成了GDP的1.8倍,這是不可持續的,到時候大家一起倒霉。去年我們的廣義貨幣是98萬億,去年我們的GDP是51萬億,在考慮到貨幣的虛擬化、經濟的加速,現在的貨幣和毛澤東時代的貨幣概念可不一樣了。
4、以村為單位引資合作可能是個辦法
關于農村的基層治理和將來經濟保農業的問題。現在看來農業到了一個危機的狀態,二代農民不愿意回家了,將來誰來種地。危機中也有可以考慮的一些措施,純粹的資本下鄉去帶農戶,必然是把農戶變成新的雇傭工人。一些城中村,靠吃地租也能活得很好,遠的地方沒有這個條件也有些為人民服務的辦法。地級市里面、縣里面搞產業發展基金,他們設點,到一個村根據情況,設計出發展規劃,多種經營,以村為單位大家把地集中起來,地是股權,不得向外轉讓,內部可以轉讓,搞成集體經濟。吉林市有個大荒地村,這個村一馬平川的黑土地,這個村搞了一個很堅強的黨支部,黨支部在區委黨支部的具體指導下,把集體經濟搞起來。首先讓大家土地資源入股之后,全部平掉,這一平地多出來20% ,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又搞了專業隊,走品牌化路子,又引進好的公司做稻米加工直接賣出去,不用倒手了,大家分。所以,我認為當你自己沒有足夠自資金,以村為單位引進外來好的東西,好的公司來大家合作,比農民去當打工仔好!這可能是個出路,但我與他們區委書記聊,他就說我搞了農業十幾年,在農村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事情很難辦成。
七、劉海波:反思城市化運動
1、中國的發展正在弄成沒有后代的模式
我們應該檢討過去十年的城市化運動。按照常住人口指標衡量,過去十年是城市化空前快速的十年。但這十年又是內需不斷萎縮,貧富差距快速擴大的十年,所以今后要提出城鎮化,沒有科學發展和內需擴大,是不能讓人相信的。中國特色問題的地方在于中國的城市化人口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區,農民工流動到了珠三角和長三角,80%的流動人口到這個地方去了。在中國作為專業勞動者,比如制造業的技術工人在城市安家是非常困難的,不是說在北京上海安家困難,而是說在東莞在無錫安家困難。這就造成了大規模蟻族、蝸居、城中村居住這種現象。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已經高度發達的城市地區也有一個怪現象,這主要是東亞地區,就是絕后。人口出生率低不到0.8,而美國反而是2.1。中國的發展不能說弄成沒有后代的模式。即使你進了城市,城市的中產階級壓抑是很大的。
2、中國城市化類似明末
中國的這個城市化運動類似于明末白銀流入而導致的城市化運動,現在中國是美元流入引致的一個城市化。同時我們這個產業戰略是按照比較優勢戰略而不是趕超戰略來進行的,所以在沿海出現了出口代工模式,說這個就叫工業化,這既是城市化。明末有個特殊的外在原因,在美洲發現了白銀,西班牙、葡萄牙奴役印第安人,把白銀開采出來運到中國換取中國絲綢、瓷器、茶葉、面布這些商品,所以在整個中國的東南地區就形成了那個時候的城市化運動。那個時候的城市化,規模也是挺大的,也出現了空心化的現象。這導致中國,由一個缺銀國家變成了銀本位的國家,有數據說有一半的白銀都流到中國來了。再由張居正的政策,歷史評價是非常高的,一個是攤丁入畝,一個是一條鞭法,是說只有白銀是唯一合法的納稅物。本身白銀人民群眾會對他有迷信,因為白銀在較少的情況下不信寶鈔信銀,但白銀真正厲害是政府導致的,另外他又是某些關鍵產品,比如糧食、食鹽,現在是石油。90年代后他們也沒有懂這個道理,認為人民幣發行要有美元儲備,到了今天十年外匯儲備巨額累積的過程中,實際就產生了沿海的代工工業化,這種地理優勢導致出口導向工業集中在沿海,央行投放的人民幣基礎貨幣為沿海地區獲得,他變成了企業的利潤,政府稅收與員工工資,因為集聚效應有導致了沿海地區土地相對于其他地區土地的級差現象出現,所以沿海地區及其他資產高估價,銀行貸款又是基于土地抵押來貸款,沿海又有了信貸優勢。打工仔拿到工資寄到老家,老家消費了之后進入內地銀行,銀行的錢又跑到沿海去了。你這才能明白,所謂瘋狂吸納內地勞動力,依靠制造業出口紅利造成的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城市是怎么回事。在中國,內部比較優勢是珠三角、長三角,這個地方叫魚米之鄉,還有東北的黑土地但不叫魚米之鄉,那這兩個地方的地面已經全部硬化了,他們都變成水泥地了。
3、中國形成了一個東南買辦財團
自明末傳統以來,中國形成了一個東南買辦財團。東南買辦財團,就是所謂出物換錢,吸納內地人民的血汗。所以共產黨只能興起于北方,崛起于西北內陸,中國的自由主義與東南買辦傳統高度地結合起來了。這種資本主義的自由主義,根本和美國的哈密爾頓式的,德國的俾斯麥式的,包括屠殺印第安人的西班牙的強盜資本主義是迥然不同的。不賣國不能富裕,賣國就是他們的靈魂。所以抨擊蔣介石他們這些東南買辦財團,不是馬克思主義所能概括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愛國主義傳統,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到今天也是這樣。因為他們只有輸入美元才能搶奪內地財富,這是他們發財致富的一個門徑。
4、土地財政禍國殃民
內地城市,像偏遠地方他們也要搞土地財政,他們是搞不成的。比如說我在上海搞,我可以給那些征地農民合理的補償,讓他滿意的補償,但是我可以高價賣出去,然后我收獲。內地,你河南一個縣城誰來買你的房。難道北京上海的要到你那里去買房,然后把你的房價炒成幾萬?!但內地也有種搞法,他是惡性循環,比如吧鄉鎮中學移到開發區去,然后蓋上房。把打工者的收入吸收進來。中國人對房子有個夢,他即使不住也要買,成為面子消費,就像以前的誥命夫人,是一品還是二品,在沿海他可能住的是地下室,但在縣城或鎮上他還有一套商品房。在內陸,實際行也有空心城、空心鎮的現象。
中西部官員是值得高度同情的,他們都是因為財政困境所造成的。他們要提供本轄區居民的公共服務,教育、養老等服務,而兒童和老人消費最多,處在中間勞動力在沿海打工,在沿海交稅,而教育好的人才又出去給別人干活去了。以前中國有個留學政策,你在本國上了大學到外國去要收一筆錢,因為我們培養了你。本地政府培養教育出高素質的人才到沿海去了,老了再回來。盡管內陸官員比較瘋狂,也比較殘酷,但是值得高度同情的人群。
為什么我們的中等勞動者不能獲得中等居住。那是因為90年代設計的土地政策,是一個高度鼓勵土地實利的政策,進收地租的政策。土地升值的利潤其實就是開發商的利潤來源,開發商暴利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08、09年這么好的情況下,政府只得了土地增值收益的一半。這是個最惡劣的收稅模式,就是保稅人模式,從香港學來的,英國在印度殖民地也搞過。我征稅,實際上是有保稅人的,就是開發商。
所以如果說釋放城鎮化帶來的內需潛力,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如果不是從根本上打擊土地實利,那么現在所謂的安居房工程我認為就是癡人說夢。這個東西,他誤解了新加波的租屋和安居房工程的根本區別。新加坡搞的是城市人民公社,只有本國公民可以享受祖屋,這相當于一個村子里面給你分了個宅基地。他是一個城市國家很小,還有外來勞工50萬,那就住在集體宿舍里,需要的時候招之即來,不需要的時候要揮之即去,承擔本國公民不愿意做的臟亂差工作,這樣保證了內部和諧。李家父子是有些手腕和招數的,有些還是比較社會主義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他也像南街村,但中國不能這樣搞,中國這樣的話每個城市就成為壁壘了。如果北京搞安居房他肯定要限戶口的,如果不限戶口,我來北京工作為什么不給我,實際上北京的戶籍居民的住房問題不是很嚴重。(廢除戶籍制度是非常高明的毒藥,明明是錯的,大家還有擁護)
5、解決中國城市化的問題要有三把刷子
我認為這個需要多個手法來共同解決。首先要恢復國有單位的供房制度,單位鼓勵建設小區,這個房子給你單位的成員,給予配偶雙方去世之后為止的居住權。這有很多好處,一個是生活社區化,而且實際上住起來要比現在的小區好。現在居委會與物業的斗爭,是個永遠搞不清楚的問題,因為他沒有一個主體,原來單位主體供暖、保衛反而是節約的不生事的。這是一個集體的辦法。還有一個是稅收的辦法。最根本的辦法是差價稅,買賣之間的收益基本上要拿走,至少征收75%;還要有持有稅,要是所在比較好的地段占有大面積住房的話,還要交稅。還有一條就是從根本上取消對土地的抵押貸款??梢越o銀行規定,以土地抵押進行的貸款,債務人求償時法院不予支持,就是說這個抵押無效。這從根本上打擊了地價炒作,土地的價格是互相炒作起來的,他是貸款制造地價,地價制造貸款,互相制造螺旋式上升。最后土地本身具備了金融品的性質,它成為第二貨幣了,它已經變成白銀了,成了賭博籌碼。但銀行可以臺賬管理放貸,也可以基于未來收益狀況給他房貸,因為這樣不會有系統性的風險,而土地抵押貸款有系統性的風險,最后一完全都完蛋了。
最后是農村這一塊,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有條件的地方要搞集體化,要搞成南街村、華西村。如果沒有條件搞的,也要堅持集體土地制度,地權為集體所有。這個制度共產黨是嚴重低估了自己土地革命的意義,他不是到“打土豪,分田地”為止的,到了變成集體化之后才是真正完成了土地革命,這是歷朝歷代,儒家主流的夢想,唯有這樣才能改變攢錢買地,導致的需求萎縮,高地價等現象。集體土地制度,保證了地租在成員之間的均分,在經營上可以分農戶進行經營。集體要管土地的整理,因為他要追求一個最大的地租額,所以他有這個動力進行水利的完善以及土地的平整,而農戶來租地是要交租金的,收來的租金要在村舍成員之間要分配。我認為中國只能是適度規模的經營農戶,而不是什么農場式的,更不可能是資本下鄉這種體制。即使你去租地也要有規模上限,就是要有一個所謂的小農經濟,一是要保證農業最大生產率,單產最高,只有這樣一種農戶經營模式才能單產最高,在較少耕地的情況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糧食安全,主要的是主糧的糧食安全。如果你是一個能源進口國,而且對外依賴能源較大的話,這個農業就是比較生態化,朝鮮就是這樣,他的農業不是現代的化石農業。當能源進口斷絕的時候,你的糧食就生產不出來了。主糧生產上必須要做到自給自足的,這是在和全球博弈當中的一個重要籌碼。歷代圍城、戰亂,只有糧食的價格才是可以無限漲上去的,糧食是真正可以卡住人的地方,其他東西沒有這種效果的。其實集體經濟組織他都不是單純搞農業,都是農工商,而且農業在其中的比例畢竟比較低了。這個時候其實可以搞一個農協模式了,就是把農業產業鏈的利潤包容進來,從采購開始,到中間的科技為農業服務,金融包括加工到最后的銷售,這個產業利潤在農協成員中分配,使農戶的受益和城市打工相比較,積累相當。我不贊成徹底的補貼,補貼有很大的弊病。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組織建設很關鍵,要建立農協就要充分利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資源。這個以前曾慶紅也說過,中國共產黨具有組織上的優勢,最善于組織農民,所以應該黨委下鄉幫助農民致富,重慶就是這么干的。黨的組織下鄉,你甚至可以組織一個黨的農工委,給予一定的事業編制,組織有志青年下鄉,幫助農民組織起來,這也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最后在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后,安居樂業的農戶數量依然是個很大的數字,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決定了他們一定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支持力量。而農戶子弟也是軍隊的最優兵員,保持數量較大的專營農戶是關乎國家根本的大事。因為我們是個大國,我們軍隊可能需要200萬常備兵,而從農戶中基本上就能征收150萬了。
八、張宏良:城鎮化引入外資是自取滅亡
1、中國原有的農業生產方式被堵死了
我同意剛才大家的看法。特別是這三位農業專家??梢哉f,中國現在的城鎮化是必然的,從80年代的農村私有化,到90年代城市的工業私有化,他這兩場私有化,已經把中國原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給堵死了。還沒來得及我們去探索,中國的改革就走到了這一步了,所以我說這是中國第三次農業運動,第一次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動農民起來了,第二次是改革開放,解決了吃飯問題,避免了中共落入蘇共和東歐的命運,他們的改革是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對共產黨失去了信心被推翻了,實際上是毛主席打好的基礎;第三次就是這次城鎮化。城鎮化搞得好民族會起飛,搞不好可能要大災難。農民丟失土地出現災難,那可不是小問題。廣東的各個城市現在連成一片了,廣東完全是粗放式的,廣東的城鎮化是不成功的?,F在人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網上現在一片反對,都反對。但擋不住了,從產業、金融、財政各個方面講,都出現了危機,這個趨勢擋不住了?,F在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已經接近3億了,中國的產業布局是為了滿足歐美的需求而搭建起來的,現在這個需求根本開動不起來,過剩產能沒法消化了,高端產業又沒有,所以面臨著這些農民要返回農村去,城市不需要他們了,同時城市的高房價也安置不了他們。這三億流民本身就是被土地擠壓出來的剩余勞動力,他們都是生力軍,這個人口數相當大,必須得安排他。所以他選中了城鎮化,這是從產業角度來講。
2、土地財政到了歷史的盡頭
從財政角度講,土地財政基本上城市土地基本上到頭了,房價雖然還在漲,但中國的房價再往上漲會接近一個極限,現在雖然高但集合三代人的財富還能買得起,而再上漲就會達到社會的極限承受能力,如果老百姓都買不起了,他就要造反了。顯然這條路也不行了。后來2010年國務院下了個狠手就是搞地方債務,由土地財政變成債務財政,當時發了很多文章,認為容許地方發債,僅次于地方組建軍隊,但是當時沒擋住,按照政府自己講的是20萬億,郎咸平講至少地方債務40萬億,我傾向于郎咸平的說法。政府的債務是通過政府財政和金融公司基金搭建的債務平臺,以債券形式發的債務如果再加上還有隱形債務更厲害了,再加上國有企業大概有30萬億債務,中央政府還有10萬億債務,這么龐大的債務你還都還不上了。所以這一次地方要求免除四萬億的債務利息,溫說我不敢做這個主,說經濟工作會議的時候,這個吵得很厲害。財政走到頭了,他也得需要一個新東西,他們看中了共和國的最后一塊肥肉,從最初炒資源,炒土地,房地產。
3、農民看不到危險所在
從金融角度看,因為昨天溫家寶一句話讓我查了一下貨幣量。咱們79年整個廣義貨幣量2000多億,到89年的時候大概1.2萬億,溫家寶上任的時候是18萬億,那么現在差一點就是98萬億。這么巨大的貨幣量,他需要有個地方沉淀,如果都引向消費市場,老百姓又要造反了。而他們也發現了,土地是現在最好的沉淀貨幣的渠道,我在順義和昌平調查的時候,我搞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農民利用十二五規劃中國務院出臺的鼓勵大棚的政策,大鵬國家給平補貼幾萬塊錢,每畝土地上不超過5%可以建管庫房,他就算把房地產開發了。讓后十五萬或二十五萬賣給市民,都在買。這樣農民也高興,市民也高興,他不是賣產權而是轉包,最多30年。巨額貨幣沉淀下去了,二十萬買過來,還要再投入材料至少十萬建設起來,在買種子,大棚里面還可以蓋陽光房沒人管。土地流轉,現在農民為什么贊成呢?現在農民成地主了,而且通過農業種植還能有一筆錢,當地的一些服務設施還有一筆錢。三份收入,我發現好多農民都高興,沒有一個不高興?,F在農民最希望的就是我把土地賣了,能夠得到更多的錢,這成為農民的要求了。弄不好的話,我們這些人在農民嚴重成了反動派,你妨礙我發財呀。我講的這是近郊農民。
4、土地不能落入外資手里
搞合作化是個出路,但搞合作化取決于干部。像南街、華西都是取決于個人,像這么好的干部都是偶然的。最擔心的一幕還沒有出現,就是外資進來,現在外資像虎狼一樣在草叢中爬著,他不管,他讓你折騰,你搞合作化也是股份式的,將來他可以收購你股權,控股你,你容許自由買賣他更方便。你只要土地流轉起來,只要一商品化,你的土地都給拿走?,F在國家只能是強制立法,你比如說土地性質不能改變,土地不能抵押,抵押無效,更重要的一點是土地不能落入外資手里。非共和國公民,可耕種不可購買。
現在我們能夠做到的其實不是很多,我們確實沒有力量。實際上為什么沒有力量呢,中國這場改革決定了反對者,從他執政者的角度來講他得考慮可操作性,而這個可操作性他得有政績。本來中國這場改革,這屆政府本來應該補漏,應該糾偏,但有人不是,有人還要巨大的政績,除了城鎮化,瞄準農村土地之外他沒有別的出路。而且現在中國這么大的產業,完全可支撐中國十年不增加產業規模都可以,光調結構就行了。本來我們龐大的經濟,可以給我們時間喘息糾偏,整頓提高,但他還想要更大的成就。因此這個過程很難擋住,我們從別的方面呼吁很難起效果,我們要接受上次阻擋國企私有化改革的經驗,很有效果,佐利克的東西我們基本上給他弄黃了,從十八大到習近平的一系列講話再也不提國企改革了。我們能取得成功,在于我們提出國企不能落入外資手中,這是老百姓的血汗?,F在我們只能提出,土地不能落入外資手里,別的我們真的很難能擋住。現在土地流轉也擋不住了,因為他是農民的要求。因為他的游戲規則是這樣定的,你必須廢除他的游戲規則,否則你跳不出來,而現在這個游戲規則又不可能廢除,只能是先立法,先剎車。現在網上就城鎮化問題都在反對,我們要起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大家反對都比較情緒化,憑借老百姓的本能他就感覺到這是一場掠奪,他是金融資本、工業資本聯手對農業的掠奪。這個問題非常可怕,因為農業和工業不一樣,你沒法回頭。工業跨了咱可以過原始人的生活,而農業土地出了問題,你回頭都回不了了。這里有三種情況,一是認識問題,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后果,第二是他想到了,不顧后果了,為了創造政績,第三是他就是要這種后果。我們假定是第二種情況,他不要后果了,我們要告訴老百姓后果很嚴重,從而發動群眾阻擋這個東西。而且我們也相信,經過這些年的折騰,越來越多的體制內的干部、官員、學者都開始關心未來和下一步的發展了。我們如果做得好,會有一些成績的,就像國企改革一樣我們擋一擋,至少一些很明顯的后果能夠避免,千萬不能落入外資手中,這是第一條。如果外資在城市控制了中國的工業以后再去控制農業,那就可怕了。咱們是用資源去換美元,讓后用美元買那些核心的智慧產品,本來中華民族最聰明了,智慧是中國人天下第一,而我們卻在買智慧產品,即使我們沒買那么多美國國債,我們也是虧了。智慧產品不是資源,而且對方還阻礙你的創新。
5、自己壟斷自己國家的種子、農藥要理直氣壯
再就是關于農民工的消化問題我們確實要有一個積極的政策方案,包括農村當地脫離農業但還沒有脫離農村的那還有幾億人,這些人的出路問題我們怎么安置,我們要有一個正面的東西,有我們系統的東西。
還有最后一點,關于農業自身的問題,我們現在農業生產資料農藥、化肥、種子都被外資控制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解決。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都舉辦了。上次在國資委開會的時候,我就說過,國資委你們怎么不搞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比如中國農藥集團、中國化肥集團,就像中國鋁業,你來控制,你來壟斷。咱們壟斷是肉爛在鍋里,現在基本都是讓外資壟斷了。你比如中央拿出500億元來補貼農民,實際上農民一轉手又給了外資了。國資委就是不敢說,我就壟斷了怎么了?現在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不敢理直氣壯,你美國能跑到我的國家來壟斷,我自己就不能壟斷。
6、戶籍制度成為討伐共產黨的工具
廢除戶籍制度,是要使富人占領城市。這個東西搞下去,肯定出問題,出問題之后他們肯定說是一黨專政造成的,要共產黨下臺。勞教制度的廢除他們現在已經答應了,本來勞教制度和收容制度是毛主席留下的很好的東西,都是照顧窮人的,勞動改造那些未成年的或者輕微犯罪的,特別好的東西,那幫法律黨為了自己的吃飯,他們就抓住一點說當官的如何如何,我說那個制度沒問題。就像一個人,五臟六腑有問題,心臟有問題我就要摘掉?!他們現在在聯手攻戶籍制度,戶籍制度一攻下來,共產黨的統治基礎就沒了,他們打著人權的旗號。
咱們關于城鎮化問題,這是算第一次,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在深入討論。請幾位老師寫一些文章發出來,形成一種聲勢;然后在形成一種系統的意見和政策建議。
范景剛最后總結說,目前要警惕以城鎮化為突破口變相搞私有化。現在一些人提出經濟主體經營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涉及到了土地制度的問題,是土地私有化的變相說法。以前一些人試圖搞土地私有化,但是沒有撼動。這次又以城鎮化的形式乘機搞私有化。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戶籍制度的改革,都是作為綜合配套來準備的。18大以后,習近平同志給中國帶來了新的面貌,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城鎮化道路關系到中國夢的興亡,處理的好,則中國夢能實現,處理的不好,則中國夢難以實現。關于城鎮化建設問題,我們還需要在深入討論,形成一種系統的意見和政策建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