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網站:轉基因權威關注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
打開后全部是宣傳轉基因的片面信息,幾乎全部是轉基因利益集團為了推廣轉基因而散播的謠言。絕大部分早被正義網民揭露,但是農業部和方舟子一樣,對于那些擊中要害的揭露,他們從不回應,繼續宣傳這些謠言。似乎謠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
比如:
農業部加強農業轉基因科普宣傳工作
2011-02-21 來源: 農業部網站
農業部向農業系統發出通知,要求加強開展農業轉基因科普宣傳活動。特別是要宣傳貫徹國家轉基因技術發展戰略和政策方針,普及轉基因知識,引導輿論,提高公眾認知水平,切實加強科普宣傳工作,為農業轉基因技術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推進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旨在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約束、保障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拓展農業功能、增強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跟進。
農業部要求,要切實做好農業轉基因技術宣傳普及工作。深化日常科普宣傳工作,要加強宣傳轉基因生物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常識,宣傳轉基因生物應用后取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宣傳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技術支撐、安全監管成效。要制定輿情應急預案,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在第一時間主動應對。要利用現有的檢測機構、科普基地等,通過舉辦公眾開放日、舉辦專家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和建立科普網站等形式,開展長期的科普宣傳活動。
農業部同時要求,要切實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強化對安全評價試驗環節、品種審定試驗環節、經營銷售環節和對研發單位的監管,切實履行好本地區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責任,有序規范地開展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試驗、生產、經營和加工活動。
(本文來源:農業部網站 )
農業部網站還有個《事件真相》專欄,其中談到1 Pusztai事件 2 斑蝶事件 等等。看看內容,基本上和方舟子、林敏等和ISAAA(背后是洛克菲基金會和中情局)等人的言論完全一致。可以肯定,農業部網站已經成了專門傳播轉基因謠言網站,可以肯定,這些傳播謠言的工作基本上是林敏、黃大舫等轉基因專家來完成的。
田義網友曾揭露:林敏之流為什么敢于拍著胸脯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看看 林敏 先生的真情告白:【《糧食危機》……這本書充滿著謊言和冷戰思維……今天的世界已經走出了冷戰的時代,你不能站在二十年、三十年前來討論,來對國際跨國公司和中國的合作或者和他們競爭也好,站在那樣一個思維來認識這個問題,如果競爭,中國更需要發展,并不是中國現在被一個孟山都控制,它現在在印度、在南美,孟山都產品占據了整個市場,盡管印度和阿根廷他們的種植面積比中國要多得多,它排在我們前面,但是這些國家用得都是國際跨國公司,特別是孟山都公司的產品,我們政府、科學家特別清晰,就是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轉基因技術,才不會被別人控制……科學家包括做這些研究的,不能放下身段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進行交流,反而使得偽科學,讓一些糧食危機的言論大行其道。】(人民網:林敏:《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全文實錄))
原來質疑轉基因的都是冷戰思維,“反冷戰思維”的旗號下,一切對轉基因不利的事實都是謊言。林敏們、方舟子們的陰謀是,通過給對手扣上“冷戰思維”、“左派”的帽子,來抹殺對手那些不可爭辯的事實、真相及邏輯!阿根廷農業可以被完全操縱,阿根廷農民可以淪為新時代的孟山都農奴;印度20萬農民自殺也在所不惜,因為官僚們認為“中國更需要發展”,更需要GDP。
重新整理完這些思考,筆者不得不承認“我錯了”,林敏的“自問自答”是在搞科普嗎?不是,人家只是“放下身段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去消除“一些糧食危機的言論”制造的“偽科學”,為孟山都到中國來競爭鳴鑼開道。人家堅信,“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人家也的確是一家人:
【生物技術研究所積極拓寬國際合作渠道……先后與……洛克菲勒基金會、歐盟、瑞典國際科學基金、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關系。”(農科院生計所:國際合作)
2007年1月29日 ,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ISAAA) 主席Clive James博士專題報告會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舉行。報告會由黃大昉研究員主持,范云六院士、林敏所長、中科院農村政策研究中心黃季焜主任以及在京農業科研機構、有關管理部門及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和研究生共150余人參加了會議。(農科院生計所:ISAAA主席Clive James博士專題報告會)
2008年2月26日 ,林敏所長會見了Clive James博士一行,對其來所交流表示歡迎。(農科院生計所:Clive James博士專題報告會在我所舉行)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于(2009年) 7月9日 在北京召開了以“生物技術應用前景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研討座談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林敏 教授以及孟山都公司的科學家哈維·格里克博士和孟山都中國區總裁麥克凡分別在座談會上作了主題報告。(農科院生計所:轉基因技術進入戰略機遇期)
Clive博士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0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的報告中曾預測,“與第一輪轉基因作物種植浪潮相接軌的新一輪種植高峰即將到來”,他的這一預言在2009年11月底得以實現……Clive博士指出這三種作物對中國具有以下巨大的潛在收益(ISAAA主席高度評價中國批準轉基因水稻)】
美韓軍演這兩天正在火熱地進行之中,林敏搞這個“自問自答”時,美軍早已敲定軍演事宜。冷戰結束二三十年了,華盛頓號航母還是逼近了中國近海。你要搞中美親善,一同發財,人家卻早已磨刀霍霍。反對“冷戰思維”的林敏不知是真糊涂呢,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呢?
有意思的是,最近 科學與發展網絡 談到農業部新啟動260萬元資金去宣傳方舟子、賈士榮、林敏等轉基因專家制造的謠言。
見 http://seed.aweb.com.cn/2011/0208/093431150.shtml 文章2:中國啟動轉基因作物科學傳播專項基金
2011年02月08日 科學與發展網絡
面對公眾反對轉基因技術的聲音,中國政府啟動了轉基因(GM)作物專項基金。目前,科學家和科學傳播者已開始進行轉基因技術方面的科學傳播。
去年下半年,農業部啟動了260萬元人民幣(約合40萬美元),一些轉基因作物科學的傳播工作正在進行中。
在中國總理溫家寶等國家高層的支持下,2009年底農業部為兩種水稻和玉米轉基因品系頒發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但隨之而來的公眾的反對轉基因農作物的呼聲著實令政府和轉基因專家感到驚訝。2010年3月,中國多位學者聯名簽寫了一份公開請愿書,要求農業部撤回安全證書。另外,最近的一次交流活動更揭示了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懼。
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轉基因研究工作,期望該技術能為養活其日益增長的人口尋找出路。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表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應當依靠大科學技術,依靠生物技術和基因改造技術。”
政府在2008年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的重大專項,在15年內將投入將近300億元人民幣(約合46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同時這筆經費中的多大比例用于科學傳播也在討論當中。
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當中,接近1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50萬美元)將可用在轉基因風險評估,其中的一部分將轉向傳播方面。
“轉基因公共傳播對于轉基因作物的推動是很有必要的,我希望這方面的預算可以(比現在的資金)高一點,”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表示,他是農業部轉基因安全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作為科學家,我們有責任與公眾進行交流,”林敏表示。
“我們已經開始與公眾進行交流。通過開展相關講座、撰寫科普文章和出版相關書籍等方法回答公眾關心的問題。希望國家能更多地支持這項工作。”
自水稻的安全證書頒發以來,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的帶頭人、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每天都收到來自個人和民間組織的來信,請他不要推進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
“我理解他們,”張啟發表示。他還補充道,這些郵件不是針對他個人的,但是能說明人們對轉基因食物的誤解。
“但我不認為轉基因食品相對傳統食品有任何額外的風險,”他說,“甚至它會更加安全,因為抗害蟲的稻米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沒人敢說轉基因水稻和玉米是絕對安全的,但是我們不能說它們是絕對有危險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表示。他去年在抗議請愿書上簽字。
但他補充道:“如果我們在推廣轉基因稻米后發現它是對人們健康有害的,那將為時晚矣。”
方舟子、賈士榮、林敏等人背景復雜,要么是沒有轉基因的基本常識,要么是故意胡說八道制造謠言。農業部拿著這些人的論文,花中國勞動人民的血汗錢去做轉基因科普,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看看網友之前對農業部專家的揭露。農業部網站這個轉基因權威關注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 的褲子已經被剝下來了。這里附上民心網友《農業部及有關專家的回應沒有常識》、田義網友《林敏“自問自答”轉基因的事實與真相》等文章已經基本上揭露了農業部轉基因網站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及農業部拿人民260萬血汗搞的轉基因科普的本質就是去撒謊,實際上就是去拿人民血汗錢去大力傳播轉基因謠言,讓中國的糧食被孟山都等美國資本控制,使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控制在美國資本手中。
文章1:農業部及有關專家的回應沒有常識
民心
目錄
1 質疑3月2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2 質疑3月15日《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
3 轉基因安全證書是否合法
4 質疑轉BT大米的安全性實驗是不科學的
5 張啟發院士避而不談轉基因食品的“非預期效應”
6 質疑黃大昉的“轉基因水稻我們不是第一個干的,無須臨床試驗”
7 轉基因“自主知識產權”背后的“材料轉移協議”陷阱
8 轉基因科研人員黃大昉的學風--為什么“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
9 玉米不是美國人的主糧
10 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美國的增長并未帶來農藥用量的減少
說明:【】內的內容為農業部及有關專家的言論。
1 質疑3月2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農業部的答記者問部分內容較冗長,這里僅摘扼要)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日期:2010-03-02 16:27 作者: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http://www.gov.cn/fwxx/kp/2010-03/03/content_1546141.htm
http://www.agri.gov.cn/xxlb/t20100302_1439210.htm
本網訊 近期,記者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專題采訪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1>問:我國為什么要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
答: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運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高產、優質、多抗、高效的新品種,能夠降低農藥、肥料投入,對緩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產品品質、拓展農業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資源約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和應用。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著眼于未來國際競爭和產業分工的重大發展戰略,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目前的轉基因技術并不能直接增加產量,所謂轉基因水稻能夠增產,是間接達到的,其依據是Bt轉基因可以減少害蟲危害,“Bt水稻有潛力使產量增加8%”。(見2010年3月8日《文匯報》“中國轉基因水稻走近餐桌”)
據《科學》網站報道,農業遺傳工程的支持者和批評者通常會在一件事情上達成一致——不論就好處還是壞處來說,轉基因技術都是強大的。4月14日,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打破這種一致,宣稱遺傳工程是無效的,至少其無法增加農作物產量。UCS科學家Doug Gurian-Sherman搜尋了相關的科學文獻,比較了傳統的和轉基因的玉米和大豆系。他發現幾乎在所有案例中,轉基因作物并沒有增加產量。唯一的例外是抗蟲轉基因玉米——Bt-玉米,只有當其周邊的傳統玉米遭受歐洲玉米螟侵襲時,它的產量會得到增加。他表示,過去10年來農作物產量得到大幅提升,但幾乎所有的增產都要歸功于傳統的作物育種或其它的農業實踐。(來自科學網:《研究稱轉基因作物無法增加產量》)
蔣高明指出,根據農作物種植的科學法則,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種、密、保、管、工”八個方面,轉基因僅在“種”上做文章,其他要素則以生態和人為因素為主。可見,轉基因僅占糧食構成要素的1/8,而非“唯一可行技術”。過去30年來,我國耕地退化程度已遠超過去幾百年,恢復地力需要大量有機肥還田,精耕細作。而轉基因是在大農藥、大化肥、專用除草劑的基礎上做“種”的文章,會讓人越來越懶,地越種越瘦,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農作物種植惡性循環。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過去的300多公斤/畝,提高到700多公斤/畝,現在逼近900公斤/畝,那才是真增產。轉基因水稻只是對蟲害有所控制而已,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相比并不增產,且連續種植幾代后畝產量就會越來越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覆蓋了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7%,即6000萬公頃;雜交水稻平均產量為7.2噸/公頃,比常規水稻單產高出1.4噸/公頃。我們放棄推廣非常成熟的雜交水稻的優勢,而轉向風險重重的轉基因水稻,實非明智之舉。”(來源:《瞭望新聞周刊:轉基因水稻安全性引發爭論》-“蔣高明:轉基因的增產幅度‘可以忽略不計’”)
轉基因技術并非增產的必要路徑,在轉基因風險未明的情況下,沒必要貿然推廣轉基因主糧作物。只要執行正確的農業路線,目前我國并不存在糧食短缺問題。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撰文指出,“未來的數十年,中國人口峰值不會超過15.5億,但中國通過農業技術進步、土地整理、土地改良、裝備農業等措施,再增加3億人的糧食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按照16億人、人均800斤算,8億畝‘噸糧田’就足夠中國人吃飯了。”(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李昌平:未來的糧食危機并非因為糧食不夠吃”)
【<2>問:國際上轉基因技術產業的發展態勢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轉基因農作物商業化應用以來,發達國家紛紛把轉基因技術作為搶占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跟進,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產業快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
二是品種培育呈現代際特征……
三是產業化應用規模迅速擴大。全球已有25個國家批準了24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以抗除草劑和抗蟲兩類基因,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為代表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速度明顯加快,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09年的1.34億公頃,14年間增長了79倍。
四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收益高達440億美元,累計減少殺蟲劑使用35.9萬噸。2008年,全球共有55個國家批準了24種轉基因作物進入市場銷售,市場價值達到75億美元。
五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正在加快轉基因小麥的研究和安全評價進程。印度轉基因抗蟲棉種植規模已超過我國。巴西由于種植轉基因大豆,大豆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歐盟已有6個國家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美國批準了6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種植,伊朗批準了1個。加拿大和墨西哥批準了轉抗除草劑基因水稻的進口申請,允許其食用。】
農業部所引用的這些數據大部分來自ISAAA的報告,(見農民日報網絡版2月25日《ISAAA報告表明:全球生物技術作物發展“提速”》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5/200902250050.htm以及www.isaaa.org的《2009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而ISAAA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等跨國公司代理人扶植的支持轉基因的機構:洛克菲勒基金會是ISAAA的三大贊助商之一,并且是主要控制者。ISAAA是轉基因作物不遺余力的推廣者和鼓吹者,每年ISAAA還要與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發表“生物技術商業化及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態勢”年度報告,以權威形象鼓吹轉基因作物發展的重大成就,而且“為各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4.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之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
ISAAA明顯傾向于轉基因,其數據未免失實之處,并不存在一個全球轉基因產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非轉基因農田,只有9.16%農田種植轉基因作物;全球3/4以上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個國家;全球192個國家里,167個國家是“非轉基因”國家;全球99.5%的農民不種植或拒絕種植轉基因作物;2009年,歐盟國家的轉基因種植面積比2008年減少12%,多數歐洲國家立法成為“非轉基因”國家。(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1.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的態度》-歐盟部分-《歐洲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種植或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
【<3>問: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哪些法規?
答: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4>問:請介紹一下農業部審批發放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轉抗蟲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有關情況。
答:1999年和2004年,農業部相繼首次受理了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評價申請,分別經過11年和6年的嚴格評價過程,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這部分內容將在本文第3部分《轉基因安全證書是否合法》中作系統的闡述回應。安全評價的問題在本文第2部分回應。
【<5>問: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發放是否等同于允許商業化生產?
答: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并不等同于允許商業化生產。……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獲得安全證書后,還要根據國家品種審定法規的規定,首先進行嚴格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達到標準的才可獲得品種審定證書;之后,相關種子企業還要通過嚴格審核才可獲得轉基因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方可進行種子生產經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轉基因糧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種審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種審定,有關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必須在嚴格可控的條件下進行。
農業部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本著對廣大人民群眾高度負責任的態度,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強對品種審定、生產、加工、經營等環節的監管,確保產品有標識、能溯源、可控制,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保障轉基因生物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農業部既然許諾安全證書發放后,要進行嚴格可控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具體如何控制監管,違反了怎么辦?至今未看到明確的法律條文。2005年,已經出現了轉基因水稻非法流入市場的惡性事件,相關部門只對非法銷售轉基因稻種的商店進行了處理,為何沒有進一步追查轉基因稻種的來源?如此“嚴格”監管,人民如何能放心?(參見下節“大面積播種是否屬實”)
既然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為何至今不公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名單?(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9. 神秘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
【<6>問:有人稱“農業部批準進口轉基因糧食種子并在國內大面積播種”,這一消息是否屬實?
答:近日網上關于“農業部批準進口轉基因糧食種子并在國內大面積播種”的消息不實,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既然“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那么,農業部如何解釋2005年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出的事件?在2004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國雜志Newsweek的一篇采訪張啟發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張啟發說,在進行著中國最大的轉基因水稻田間試驗的武漢,‘一家種子公司獲得了轉基因水稻的種子,并已經開始向當地的農民銷售。’張啟發還說,有超過100 公頃轉基因水稻正在被種植。”……綠色和平組織根據這個線索,在2005年春季到湖北調查,其結果就是……估計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 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今年的種植面積至少為20000-25000 畝,如果不加阻止的話,可產轉基因大米10000-12500 噸。”
“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于2001 年2 月成立,由張啟發院士出任首席執行官。……有跡象表明該公司參與了制售轉基因抗蟲水稻種子。”根據大量的直接和間接證據,現在誰都明白,湖北農民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種子只能來自華中農大的實驗田;華中農大的種子公司、張啟發的種子公司都直接參與了這些非法種子的制作、銷售;張啟發本人對此是清楚的,并且還曾向外國記者炫耀。
湖北省農業廳最終在2005年8月發表聲明,宣布對三家種子公司進行處罰,并徹底鏟除田間的轉基因水稻。2006年1月,該廳又向全省發布通知,禁止銷售未經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作物種子。
但張啟發卻毫發未傷。(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10. 轉基因安全監管存在重大漏洞》之“4、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出,違法者毫發無傷”)
2 質疑3月15日《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
(農業部的答記者問部分內容較冗長,這里僅摘扼要)
【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
日期:2010-03-15 09:36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http://www.agri.gov.cn/xxlb/t20100315_1446277.htm
<1>問、什么是轉基因技術?
答:基因是具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斷,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基因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通過控制蛋白質表達,決定生物的特征特性,并在繁衍過程中代代相傳。
轉基因技術就是將高產、抗逆、抗病蟲、提高營養品質等已知功能性狀的基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轉入到目標生物體中,使受體生物在原有遺傳特性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獲得新的品種,生產新的產品。轉基因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例如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異花授粉和天然雜交等。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具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傳統育種技術一般只能在同一物種內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可打破不同物種間天然雜交的屏障,擴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圍;二是傳統的雜交育種技術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不可能準確地操作和選擇具體基因,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基因具有明確功能,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
由于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的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因此,將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緊密結合,能培育多抗、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大大提高品種改良效率,并可降低農藥、肥料投入,在緩解資源約束、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拓展農業功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目前尚沒有直接提高產量的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減少農藥用量的說法也不準確。以美國為例,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美國逐漸增加的背景下,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總的農藥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3. 轉基因種子優勢之疑》之“2.轉基因植物真的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嗎?”)
“轉基因現象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例如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異花授粉和天然雜交”的說法不正確,轉基因不是雜交,這個說法忽略了轉基因技術在安全方面潛在的巨大風險。
先來看雜交。雜交指基因型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的交配。遺傳學中經典的也是常用的實驗方法。通過不同的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而取得某些雙親基因重新組合的個體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把通過生殖細胞相互融合而達到這一目的過程稱為雜交;而把由體細胞相互融合達到這一結果的過程稱為體細胞雜交。雜交產生的后代稱為雜種。不同種屬之間,或是地理上遠緣的種內亞種之間個體的交配稱為遠緣雜交,所得個體稱為遠緣雜種。相反地,親緣關系極近的個體間雜交稱為近親交配,或稱近交,包括兄妹近交、半兄妹等等近交(如近親結婚)。近交可以用來建立純系。同一個體或同一無性繁殖系的個體間交配稱為自交。除自交之外的一切交配,不論親體雙方的基因型有無差異都屬于異交。注意,雜交說的是不同個體之間,屬間,種內,難以擴大到不同界之間。
再來看轉基因。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Transgene technology)。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遺傳轉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基因槍法;另一類方法不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目前比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基因槍法原理,利用火藥爆炸或高壓氣體加速(這一加速設備被稱為基因槍),將包裹了帶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彈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組織和細胞中,然后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植株,選出其中轉基因陽性植株即為轉基因植株。與農桿菌轉化相比,基因槍法轉化的一個主要優點是不受受體植物范圍的限制。而且其載體質粒的構建也相對簡單,因此也是目前轉基因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這里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人為操作痕跡,且轉基因已經擴大到不同的物種,不同界門綱目科之間的物種。
雜交中人類在不同物種之間應用最遠的例子可能是騾子,它是馬和驢交配產下的后代,分為驢騾和馬騾。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好,但有時能生育。
但轉基因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比如西紅柿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凍,科學家將生活在低溫環境下的一種深海魚的基因,移植到西紅柿細胞內,就培育成了耐凍的轉基因西紅柿。美國文特利亞物技術公司開發一種抗痢疾的藥物,是將人類基因通過轉基因手段引入水稻中。在生物技術專家眼里,把人類基因引入水稻,從生物技術上來說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并非是什么新鮮事。
因此,轉基因是武器化的生物雜交,是將自然界發生的零概率事件變成大概率事件;而雜交還是基本尊重了自然界的生物遺傳規律,是比較保守的育種手段,不會發生跨界(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生物界)之間。
兩者有一定的聯系。從遺傳的角度來說,都是在分子生物學上把兩條單鏈DNA或RNA的堿基配對。但雜交是自然發生的,多發生在近緣種之間,野生稻與水稻都是稻屬Oryza植物,如即使不同屬驢和馬結合產生騾,也是發生在同一科物種之間,是動物與動物之間自然交配的,是人類掌握的親緣關系較遠的雜交例子之一;轉基因是強迫發生的,人類掌握了這個工具,想讓哪個物種和哪個物種結合都能夠做到。因此,兩者的區別是非常顯然的,不能混為一談。
(來源:新浪網,蔣高明:《轉基因不是雜交,兩者不能混淆》)
【<2>問、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情況如何?
答:自1996年首例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應用以來,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快速發展。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轉基因技術作為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和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跟進,并呈現以下發展態勢……
參見本文第1部分第<2>段問答的回應。
<3>問、我國在發展轉基因技術與應用方面有何政策措施?
答: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突破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與應用。經多年努力,我國在重要基因發掘、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著眼于未來國際競爭和產業分工的重大戰略,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目前,農業部正會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10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遵照中央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加快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
參見本文第1部分第<1>段問答的回應。
【<4>問、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狀況如何?
答: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重要保障。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本文第3部分《轉基因安全證書是否合法》中作系統的闡述回應。
【<5>問、我國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怎么標識?
答: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國對轉基因產品實行目錄標識制度,列入標識目錄的轉基因產品需要標識。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調和油均已標識。今后,農業部將借鑒國外標識管理經驗,結合國內農產品生產、銷售特點,進一步完善轉基因產品標識管理制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標注制度形同虛設,以下是記者的一段報道:
記者走訪各超市的過程,雖然沒有發現轉基因大米,但卻意外地發現許多被綠色和平組織列入名單的轉基因食品。
2002年我國《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轉基因食品要標注"轉基因××食品"或"以轉基因××食品為原料"。但這一制度形同虛設,大多數生產廠家并沒有執行。
如去年11月被省工商局公布的首個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卡樂B龍蝦味粟一燒",在中山的各大超市都有賣。離省公布的結果已過去幾個月,記者查看了"卡樂B"系列零食,多以玉米粉為原料。至今為止,它的產品仍沒有標注是否屬"轉基因"。
而市民最常用的大豆油,雖普遍執行了標注制度,但卻"隱藏"在說明的不起眼角落。而一些豆奶、醬油行業,使用轉基因大豆為原材料,已是鐵定的事實。按國家公布的數據,我國每年進口大量的大豆,其中一部分已進入食品行業。記者在金龍魚的大豆油、色拉油、調和油等,在一片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夾雜著: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等。消費者要很留意,才能發現。而達利集團旗下的"好吃點"高纖粗糧餅和高纖煎麩餅系列食品包裝配料一欄上,就標注著"由轉基因大豆加工制成"。
(來源:中山網《轉基因食品“潛伏”餐桌》)
【<6>問、請介紹一下轉基因水稻有關情況?
答: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是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的高抗鱗翅目害蟲轉基因水稻品系。外源基因是由我國科學家人工改造合成的蘇云金芽胞桿菌(簡稱Bt)殺蟲蛋白融合基因cry1Ab/cry1Ac,受體品種是水稻三系恢復系“明恢63”。“華恢1號”與“珍汕97A”所配的雜交組合為“Bt汕優63”。
轉基因水稻對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鱗翅目害蟲的抗蟲效果穩定在80%以上,具有節省投入成本,減少勞動強度和中毒風險,大幅減少農藥用量,減少環境污染,維持稻田生物種群動態平衡等優勢。
食用安全性分析和檢測結果表明: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與非轉基因對照水稻同樣安全。轉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種高度專一的殺蟲蛋白,可與鱗翅目害蟲腸道上皮細胞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害蟲腸麻痹,造成害蟲死亡。只有鱗翅目害蟲的腸道上含有這種蛋白的結合位點,而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該蛋白的結合位點,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Bt蛋白作為生物殺蟲劑已安全使用70多年;與已知致敏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無相似性,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動物喂養、遺傳毒性、三代繁殖、慢性毒性以及急性毒性試驗表明,轉基因水稻對試驗動物未見不良影響。營養檢測分析表明,兩種轉基因水稻的營養成分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變化,與普通水稻具有同等的營養價值。
環境安全性分析和檢測結果表明: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在國內生產種植對生態環境是安全的。轉基因水稻與非轉基因對照水稻相比,在生存競爭能力、雜草性和入侵性方面未發現變化;在基因漂移對生態環境影響方面,沒有發現Bt蛋白基因漂移對農田生態和自然環境安全有不良影響;在對非靶標生物和生物多樣性影響方面,沒有發現轉基因水稻對非靶標害蟲、稻田天敵、經濟昆蟲,以及節肢動物的種群結構與多樣性產生不良影響。由于屬內種間以及種內亞種和品種間的基因漂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轉基因水稻品種和非轉基因水稻品種的基因漂移,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影響是一樣的。】
轉基因水稻產生的Bt殺蟲蛋白盡管可以殺死一部分害蟲,但同時破壞了原來的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產生此生蟲害,減少殺蟲劑用量僅僅是一種理論預判,我國的抗蟲棉花已經出現了盲蝽侵害棉田的案例。(參見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7 張啟發的BT轉基因水稻對人體是否有毒?》之“1.轉基因種子的優勢之疑”)
關于“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該蛋白的結合位點,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說法也不正確。“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霉素和磺胺藥等的吸附,等等。而且,現在沒有發現受體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么呢?誰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9. 神秘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之“4.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為Bt毒蛋白提供了水解環境”)
“動物喂養、遺傳毒性、三代繁殖、慢性毒性以及急性毒性試驗表明,轉基因水稻對試驗動物未見不良影”的說法見本文第4部分“質疑轉BT大米的安全性實驗是不科學的”。
此外,環境安全性分析并未公布詳細的檢測結果。即使是轉基因技術相當成熟的美國,也出現了轉基因污染事件。(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8. 轉基因作物的經濟代價》之“4.美國轉基因水稻污染事件”及“6.ISIS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
我國在轉基因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不足的。據《商務周刊》報道,“轉基因安全研究和管理遠遠落后于技術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用于轉基因安全研究方面的資金嚴重不足。2004年用于安全方面的資金投入,僅相當于當年16.47億元轉基因生物研究總投入的1.5%。而美國杜邦公司一個轉基因油菜項目,用于安全評估方面的資金占到項目總投入的40%。由于資金和意識的問題,有關轉基因安全監管的機構設置和能力建設都很薄弱。國家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國范圍的安全監督及所有轉基因作物的審批等工作,但是其成員只有一位副主任和兩位工作人員,而地方上的相關工作多由農業廳的科教處之類的機構兼管。“最多只有半個人在管。”薛達元說。(來源:2005年9月20日 商務周刊 http://news.sohu.com/20050920/n227008110.shtml)
在這種背景之下,農業部轉基因官員的“安全性”承諾沒有任何說服力。
【<7>問:請介紹一下轉基因玉米有關情況?
答: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的自交系,外源基因是由我國科學家自行克隆植酸酶基因,受體品種是“Hi-Ⅱ”玉米自交系。
植酸酶可以減輕植酸的抗營養作用,將植物中大量存在的植酸分解為肌醇和可被動物利用的磷,從而提高動物對磷的利用效率,減少高磷糞便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
食用安全性分析和檢測結果表明,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玉米同樣安全。植酸酶在玉米、小麥、水稻、大豆等植物中廣泛存在,在食品工業中廣泛應用,人類或動物有長期安全食用或飼用的歷史;與已知致敏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無相似性,與過敏人群血清無交叉反應,不會導致過敏;動物毒理學試驗未見不良影響。
環境安全性分析與檢測結果顯示,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在國內種植對生態環境是安全的。該轉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玉米相比,在生存競爭能力、雜草性和入侵性方面未發現變化;在基因漂移對生態環境影響方面,沒有發現植酸酶基因漂移對農田生態和自然環境有不良影響;中國沒有玉米野生近緣種,因此不存在植酸酶基因向野生種漂移的風險。】
轉基因玉米的安全監管手段和強度與轉基因水稻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8>問、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評價過程與后續管理情況是怎樣的?
答:1999年和2004年,農業部先后受理了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評價申請,分別經過11年和6年的嚴格評價,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在整個安全評價過程中切實做到:一是評價指標全面規范……二是評價過程科學嚴謹……三是評價結論真實準確……四是決策過程慎之又慎……五是產業應用尚需時間……】
我國的轉基因安全監管存在巨大漏洞,這將在本文第3部分詳細說明。
【<9>問、我國有沒有批準進口轉基因糧食種子在國內種植?
答:截至目前,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參見本文第1部分第<6>問的回應。
3 轉基因安全證書是否合法
【農業部官員在3月2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中稱:“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在3月15日《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中稱:“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重要保障。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堅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執法保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那么,農業部與去年年底頒布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是否真的是依法而行呢?本文試從我國現有法律體系出發,結合轉基因安全證書頒布程序進行分析,并參照目前國外的轉基因安全監管體系,指出我國目前在轉基因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頒證的機構是否主體適格?
安全證書由全稱為“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部門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三條: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根據本條的規定,轉基因主糧作為農作物種子,農業部作為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轉基因主糧種子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
若轉基因主糧僅僅作為種子,農業部的行政許可則意味著已經獲得了通行證。然而,種子的種植、收獲后的初級農產品則涉及到環境問題及國家全體公民生命健康重大公共利益問題,其不再僅僅只是個種子的問題。
當轉基因種子種植獲得初級農產品后,初級農產品將流入市場,該初級農場品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作了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第二十三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主糧安全許可證僅僅代表的農業部從農業生產環節角度對轉基因種子實施的行政許可。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是安全的并不代表從食品衛生角度對人體是健康的。
二、程序是否具有正當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六條: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時,發現行政許可事項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聽取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根據該款的規定,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發放無疑直接關系到諸多利害關系人,特別是關系到整個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農業部作為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并未履行必要的告知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六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
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發放明顯屬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然而農業部卻把它排除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之外,認為并不需要聽證。農業部由于未履行法定正當程序頒發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該安全證書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
三、頒證的依據論證是否充分?
對于安全證書的頒發過程,農業部只提供了一份簡短的書面回復。根據這份回復,證書發放是“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的多年安全評價,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結果”做出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對轉基因種子的安全許可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十四條:轉基因植物品種的選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進行安全性評價,并采取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八條: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設備、設施、產品、物品的檢驗、檢測、檢疫,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實施的外,應當逐步由符合法定條件的專業技術組織實施。專業技術組織及其有關人員對所實施的檢驗、檢測、檢疫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轉基因植物品種的安全性評價專業人員承擔著主要作用,并且專業人員對安全評價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在頒證過程起重要作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公眾卻始終無法查到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的成員身份。在公眾對轉基因主糧的安全性強烈質疑時,該委員會無一例外的保持沉默。在缺乏公眾監督、專家身份神秘的情況下,一方面公眾的知情權不能實現,專家的評價結論客觀性不能保證;另一方面,由于專家身份神秘,在鑒定結論出現法律問題時,追究專家責任成為不可能。
(來源:資源網 作者:胡乙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衛生部才是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責任部門。
衛生部發布的《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辦法》第一章第二條第四款規定:“因采用新工藝生產導致原有成分或者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原料”即“轉基因”生物、食品納入“新資源食品”管理,凡“生產、經營、使用”都要向衛生部審領安全許可證書。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函》(下簡稱《農業部的函》)中,農業部組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掛靠在農業部科技質標司下設立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公室,所成立的農業部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下簡稱安委會),稱為“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是不宜的,只能冠以“農業部”之名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組織、管理、監督工作。
農業轉基因生物最后的安全風險評估和生產安全證書的發放,這個權力依法歸衛生部承擔“安全綜合協調職責”的“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
《農業部的函》中,在說到“安委會的職責”時說:“安委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咨詢機構”。現在,由該“技術咨詢機構”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最后的安全風險評價和“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批準發放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缺乏法律授權。
附:農業部科技教育司 2009年2月20日發布并生效的農辦科函[2009]5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函》(摘錄)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KJJYS/200908/t20090811_27531.html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函
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我部組建的第二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委會)任期已滿。為做好換屆工作,請你部門協助推薦下一屆委員會委員。有關事宜函告如下:
一、安委會的職責
安委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咨詢機構,主要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開展評價,并提出咨詢意見。
……
有關“轉基因”問題,只有部門規章。比如,1993年,當時的國家科委曾頒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7月10日農業部發布過第7號令《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在此基礎上,國務院于2001年5月23日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原《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也就作廢了。按照《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農業部設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工作。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由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組成,每屆任期三年。總體說來,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轉基因法,有關轉基因的規定,散落在各個地方,比較混亂。而且據本文前面第2部分引述《商務周刊》報道,“轉基因安全研究和管理遠遠落后于技術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用于轉基因安全研究方面的資金嚴重不足。
美國對轉基因作物具有健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與環境檢測的管理機構以及嚴格的安全標準。在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實際工作過程中,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過程都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經過環境保護局(EPA)、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農業部下屬的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局(USDA-APHIS)三個部門中一個或多個進行審查,只是審查過程中,三個部門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如轉基因抗蟲特性和抗除草劑特性的食品作物必須由APHIS、EPS和FDA同時審查;轉基因油料作物必須經由FDA和APHIS審查;轉基因園藝作物由APHIS單獨審查。(來源:北京農業信息網)
這種FDA+ EPA+ USDA的管理模式,確保美國轉基因食品監管的嚴格性;而日本則有文部科學省、通產省、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4個部門進行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管理。
而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證書僅是由農業部組建并主持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單一機構批準,由于農業部本身就是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推廣機構,轉基因的推廣關系到農業部的政績和相關部門利益。于是,就出現了農業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這種監管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4 質疑轉BT大米的安全性實驗是不科學的
【3月4日,農業部網站上發表了署名楊曉光、黃昆侖的文章《轉基因抗蟲水稻與非轉基因水稻具有同樣的食用安全性》,(http://www.agri.gov.cn/xxlb/t20100304_1440943.htm)主要觀點摘錄如下:
轉基因抗蟲水稻……與非轉基因……微量營養成分,以及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等抗營養因子方面,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表明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稻米與普通非轉基因稻米具有等效的營養價值。
為確保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作為主糧的安全性,在以上國際通行毒理學檢測內容的基礎上,分別增加了遺傳毒性試驗、三代繁殖試驗、慢性毒性試驗等,檢測結果表明,對試驗動物未見不良影響。
人類認識Bt蛋白來源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已有百年歷史,使用Bt制劑作為生物殺蟲劑的安全使用記錄已有70多年,大規模種植和應用轉Bt基因作物也已超過10年。其間沒有蘇云金芽胞桿菌及其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報告,也沒有與生產含有蘇云金芽胞桿菌產品有關的職業性過敏反應記錄。】
我國農業專家應該先科普免疫學知識
原文地址: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145923164.html
……我為什么認為轉BT基因大米具有潛在的危險性?接下來就從免疫學的方面來說說:
1)BT蛋白種類非常的多,還沒有任何一個安全性實驗涉及了所有的BT蛋白基因,而長期以來,人們說的百年安全,其實是一個雜燴,不知道哪種安全,哪種不安全;也從來沒有人認真做過每一種的安全性實驗;
2)BT蛋白安全性用小鼠實驗與人體試驗,從免疫學的角度講是完全不同的,僅有參考價值;武漢沒有公布使用的小鼠品系,是在一種小鼠中沒有毒性,還是多個品系都沒有毒性;因為不同品系動物反應是不同的;還有即使小鼠都安全,但是由于小鼠很少見到典型的遲發型變態反應,也不象其它動物那樣有規律。能誘發速發型變態反應,其全身性過敏反應的特點是循環不暢,循環性虛脫,常在幾小時甚至10到20 分鐘死亡。這與人的超敏反應是不同的。
3)據農業部專家稱,批準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均為修飾過的BT蛋白,所以其引起免疫應答的性質與未修飾的BT蛋白具有差異性,因此所有的關于未修飾的BT蛋白的過敏試驗,都對這兩種轉基因大米沒有任何意義。
4)據農業部及其聘請的CDC專家稱,人類認識Bt蛋白來源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已有百年歷史,使用Bt制劑作為生物殺蟲劑的安全使用記錄已有70多年,大規模種植和應用轉Bt基因作物也已超過10年。其間沒有蘇云金芽胞桿菌及其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報告,也沒有與生產含有蘇云金芽胞桿菌產品有關的職業性過敏反應記錄。然而,盡管我國對此從來不予重視,沒有研究,國際上早就有因為BT轉基因食品過敏的報道,“2000年底,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由轉基因玉米StarLink引起的一系列安全性事件對國際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Cry9c是微生物蛋白質,此基因被加入StarLink玉米使之抗蟲。Cry9c是Bt蛋白之一。1998年Aventis公司申請美國環保局(EPA)將StarLink用于食品,由于EPA未對它的致敏性作定論,于是僅批準它作動物飼料或工業用。 9月美國消費者組織在tacoshells中檢出了Cry9c后,引起了恐慌。EPA召集了專家組研究StarLink玉米的致敏性,他們認為整體致敏的可能性“低”。有44名美國人自稱食入StarLink玉米污染的食品后有發癢、惡心和過敏癥狀,專家認為其中14人的癥狀有可能與轉基因玉米有關。”(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1年第3期)。同時,荷蘭也報道了,農業人員因接觸了BT農藥導致了IgE升高,出現潛在過敏反應的報道( Doekes G, Larsen P, Sigsgaard T, Baelum J. IgE sensitization to bacterial and fungal biopesticides in a cohort of Danish greenhouse workers: the BIOGART study. Am J Ind Med. 2004 Oct;46(4):404-7.)。可是,號稱權威的轉BT安全專家,卻沒有提供試驗動物進食BT食品后的IgE指標。
我們已經不是靠銀針試毒和靠人試毒的時代了,一切要講科學,如此設計不完善的安全性試驗,是無法說服人的。至少是不能從免疫學的角度說服一個免疫學的研究者的。難道我質疑轉BT大米的安全性是沒有理由的嗎?
(來源:搜狐網 作者:王月丹)
5 張啟發院士避而不談轉基因食品的“非預期效應”
【最近,領銜我國轉基因水稻研究的張啟發院士就近期社會對“華農轉基因水稻安全認證受質疑”事件做出回應,聲稱“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同時列舉了一系列旨在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證據。譬如:“轉基因農作物在全球大面積種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群超過數十億之眾,至今還沒有關于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證據。”另外,張院士還用“小鼠灌胃實驗”對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做出科學保證。】
筆者完全相信,作為一名院士,張院士對轉基因水稻安全性研究的數據是真實的,其說明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從我能夠了解到的有關張院士的言論來看,他在解釋或說明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時始終回避了一個重要概念——轉基因食品的“非預期效應”。
轉基因食品的“非預期效應”不是我的獨家發明,而是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學術領域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張院士不可能不知道。因此,張院士在回應轉基因水稻安全性時避而不談“非預期效應”,恐怕不能解釋為一時健忘,而更容易讓人懷疑是在有意回避。
所謂轉基因食品的“非預期效應”至少包括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轉基因受體生物在接受外源基因后,由于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生物體內發生一系列代謝、發育、遺傳上不可測度、不可預期的變化,從而導致人的生命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不可預期的嚴重后果;二是在生物進化層面上,由于新蛋白和新物質的產生,對人的系統發育或進化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嚴重后果。
張院士列舉的有關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據”——無論是“小鼠灌胃實驗”還是“轉基因農作物在全球大面積種植已有14年之久”,事實上這種試驗只不過是一個針對小鼠的“急性毒性試驗”,或針對人的現時健康影響的短期觀察,無法替代“非預期效應”。在筆者看來,從系統發育或進化層面考慮的“非預期效應”的觀察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長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轉基因水稻安全評價等級的確定和“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純屬無稽之談。
在談到轉基因糧食安全問題時,張院士還有一句話對普通民眾極具欺騙性,即“轉基因技術本身能夠進行精確的分析和評估,能夠有效地規避風險。”
“轉基因技術本身能夠進行精確的分析和評估”嗎?從我掌握的專業知識來看,所謂“轉基因技術本身能夠進行精確的分析和評估”僅僅局限于可以對所轉外源基因進行測序,可以知道受體生物究竟接受了什么樣的DNA序列,以及接受了幾個考貝。除此之外,恐怕就一無所知了。
本人曾經聽過一場從事轉基因研究博士的一個學術報告。該博士在報告中表示,經過測定分析,一個基因的三個拷貝同時被轉入擬南芥,按照經典孟德爾遺傳方式進行推測,該擬南芥應該可以很快獲得性狀穩定的純合體,但該博士的報告顯示,轉基因擬南芥經過六代分離后仍然無法獲得穩定的純合體,請問張院士如何對這一現象進行精確分析和評估?
由此看來,院士的言論也未必全是真理。從張院士的言論看,我絕對不愿意相信張院士在其言論背后隱藏了什么別的目的,而寧愿相信其在科學研究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還原論”者。
(來源:烏有之鄉網 作者:易里 從事植物遺傳學教學、科研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員)
6 質疑黃大昉的“轉基因水稻我們不是第一個干的,無須臨床試驗”
【黃大昉在3月8日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稱:“轉基因水稻我們不是第一個干的,無須臨床試驗”,詳見http://env.people.com.cn/GB/11099434.html
作為轉基因評審專家之一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教授,在接受專訪時回應稱,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將不會暫緩,預計3至5年內有望上市。
黃大昉認為轉基因無須臨床試驗,他的理由是“美國對轉基因小麥的安全性早在六七年前就已批準過了。他們還從母乳中提取基因,研發提高免疫力的轉基因水稻,并且已經種植好多年,面積逐步擴大。所以說,我們并不是第一個干的。”】
雖然“美國對轉基因小麥的安全性早在六七年前就已批準過了”,然而,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關于“美國政府周五批轉孟山都公司出品的轉基因小麥”的報道是這樣的:
路透社華盛頓7月23日消息:周五美國監管部門批準孟山都公司出品的轉基因小麥用于人類和牲畜消費,但近期內這種轉基因小麥還不會馬上商業化上市。
今年(2004年)五月份,孟山都公司暫停推出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小麥的計劃,原因在于世界各地反對轉基因小麥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上月,除了保留遞送給FDA的申請之外,孟山都公司撤回了送給其他監管機構的申請資料。
世界各地的種植戶,環境主義者、消費者以及國外小麥的買主都對轉基因小麥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表示關注,此外,由于轉基因小麥可能造成雜草耐受性增加,加上市場擔心大公司對小麥這種關鍵作物的控制增加,因此也對轉基因小麥心存疑慮。
(http://www.agri.gov.cn/gjdt/t20040730_227158.htm)
“美國西部資源組織委員會WORC報告”稱,“26個國家的233個消費者和農民團體在2010年2月9日拒絕接受轉基因小麥”,因為民眾的抵制,導致美國轉基因小麥的商業化一直無法推進。
(http://www.newswire.ca/en/releases/archive/February2010/09/c8060.html)
美國農業部網站介紹:“美國食品加工企業都唯恐消費者的反對含有轉基因成分(GM)的小麥,因此沒有轉基因小麥在美國種植。”
(www.ers.usda.gov/briefing/wheat/background.htm)
美國的轉基因水稻種植多年,這也是事實,但美國的主糧是小麥而不是水稻。雖然大豆、玉米等在美國已獲得大規模種植,但是大豆、玉米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美國人的食品中的輔助食品。這些植物的轉基因產品在美國食品中,即使是真的含有“轉基因成分”,在比重上也可以說是“極為少量”的。(參見本文第9部分《玉米不是美國人的主糧》)
轉基因主糧商業化——中國的確是第一個!
7 轉基因“自主知識產權”背后的“材料轉移協議”陷阱
【《農科院生技所:轉基因玉米專利被媒體以訛傳訛》
http://news.sohu.com/20100319/n270953071.shtml)
連日來,《經濟觀察報》發表的,由記者降蘊彰撰寫的題為《轉基因玉米“羅生門”》的文章被新浪網等各大網站和媒體轉載,其間標題被改成《轉基因玉米惹爭議專家稱99%專利被國外控制》。這一標題誤導了民眾認為99%轉基因玉米專利被國外控制,但文中實際引用觀點為“轉基因種子99%專利被國外控制”,而不是專指玉米。
《財經》:釋疑轉基因(2010年第7期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29日)
3月份,一篇關于轉基因玉米的報道被網絡媒體渲染為:轉基因玉米惹爭議,專家稱99%專利被國外控制。經核實,此事件是網絡曲解了紙媒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一直參與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的陳茹梅博士告訴《財經》記者,這樣的網絡行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誤導了民眾。
陳茹梅說,從生物育種的技術鏈條講,中國擁有轉基因植酸酶飼用玉米的自主知識產權,既有植酸酶基因的專利,又有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專利,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是這兩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
……
轉基因水稻的專利問題受到的指責更甚。此前,綠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網絡組織在研究報告《誰是中國轉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曾指責,中國正研發的8個轉基因水稻品系涉及多項國外專利,而華中農大研發的Bt轉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項國外專利。
但轉基因水稻項目參與者林擁軍的回應很堅定:“我們研制的抗蟲轉基因品系若在中國種植推廣,不侵犯任何外國公司或個人的專利。” 一般說來,專利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林擁軍介紹說,沒有在中國申報的專利不可能在中國獲得專利權屬,且即使在中國申報并授權,若過期也就沒有了專利申請的權利。各國專利保護的有效期一般在一二十年,“轉基因的基礎技術大多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及更早以前產生,現在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目前最主要的專利權是在發現目標基因方面。”方舟子說。】
《經濟觀察報》的報道原文是“李登海通過登海種業公司總經理李曉霞轉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國率先放開轉基因種子商品化,將引起很多不可預計的后果。我國大型作物轉基因研究基礎很薄弱,擁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
原文并沒有歧義,各網站轉載也并未篡改原文。而且“99%的大型作物轉基因專利被國外控制”的確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以此為題目說明轉載的網站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棉花、大豆、水稻等這些大型作物都涵蓋在這99%之下,問題是相當嚴重的。
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生計所”)沒有直接否認李登海指出的“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的問題,只拿出了上的兩條玉米轉基因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作為回應。轉基因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項轉基因產品在整個生物育種的技術鏈上牽涉多項專利,兩條的專利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5 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專利陷阱》)。
轉基因水稻的研究流程是按照孟山都規定的流程,孟山都與華中農業大學早有合作,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孟山都公司方面披露,2009年下半年在華中農業大學設立了100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鼓勵該校學生從事生物科技研究,同時與華中農業大學結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新基因的探索上合作。” 盡管2009年7月9日,孟山都公司大中華區總裁Mike Frank接受采訪時宣稱“孟山都不會向中國農民收取轉基因種子專利費。”(http://www.patent.com.cn/info/2009/0713/198.html)但同樣的方式,孟山都卻欺騙了阿根廷農民。恩道爾在《糧食危機》中披露,上世紀90年代阿根廷開始種植轉基因大豆,后來發展到阿根廷99%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完全控制了該國的大豆生產,孟山都公司的主要控制途徑是與阿根廷的種子公司簽訂專利使用權轉讓協議,并要求支付使用費。(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2 阿根廷: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實驗品》)當華中農業大學的轉基因水稻完全商業化之后,進而擠垮中國的雜交水稻之后,孟山都完全可能通過材料轉移協議索取高額費用。
另外,李銀在廣東衛視的電視節目中指出,“孟山都跟湖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包括先正達、拜耳、杜邦,他們都紛紛跟中國的科研機構合作,這個過程就有陷阱在產生,為什么,它的試驗的品種、植株是孟山都他們提供的,比如第一代轉PEPC基因的水稻,是美國大學研究出來的,第二代的轉基因水稻Xa21,這個型號是美國的實驗室出來的,它們都會受到一個叫做《材料轉移協議》的保護,這個協議看起來好像不是專利申請的那種保護,但是你要知道,中國的研究機構跟他們簽這個協議的時候是必須要簽的,這表示什么呢?這個科研材料在科研的時候可以無償使用,一旦商業化,它必須再跟孟山都等提供植株的公司再談判,談判的過程中要保證提供方的經濟利益。這就是掩埋的陷阱在里面。”(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5 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專利陷阱》)
8 轉基因科研人員黃大昉的學風--為什么“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
【關于轉基因水稻的問題,或者說關于轉基因糧食的問題,有專家在論證其必要性的時候指出,由于國家規劃到2020年糧食要增產10%,然而:“過去的那10年,我們整個糧食增產才2.5%,今后10年要達到10%,這是非常非常艱巨的。靠什么呢?剛才我提到了常規育種,常規育種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是單靠常規育種不行,一定要和新技術結合,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參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研究員,2009年12月在人民網的訪談)。】換句話說,因為常規育種能力有限-----過去十年糧食僅增產2.5%------所以必須推廣轉基因糧食,才能完成2020年糧食增產10%的目標。
黃大昉研究員的論證,可以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成為了支持轉基因主糧的一條重要理由:常規技術的增產是有限的,必須要靠轉基因這種高技術。
首先,我不大明白黃大昉研究員的“過去10年、2.5%”是怎么計算的?我分別計算了2000--2009,1999--2008,1998--2007,1997--2006、1996--2005這五個10年段的糧食增長,分別是14.85%、3.99%、-2.1%,0.67%和-4.1%。哪一個跟“2.5%”都不沾邊。看來黃大昉研究員需要再精細些對待數據。
一旦要說糧食增產、減產,無非就是兩個因素的制約:面積、單產。產量=面積*單產。既然過去10年糧食增產有限,要么是種植面積增長不多,要么是單產增長不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1999-2008年10年間,我國糧食總產量增加3.99%。增長幅度確實不高,雖然不是2.5%。 稻谷和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10年間,稻谷總產量減少3.4%;小麥總產量減少1.3%。10年間,我國耕地面積下降5.8%,凈減少超過1億畝。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5.6%,凈減少9000多萬畝;稻谷播種面積減少6.6%,凈減少3000多萬畝;小麥播種面積減少18.2%,凈減少7000多萬畝。10年間:糧食單產增長10.18%;稻谷單產增加7.85%。;小麥單產增加20.63%。
我們能很輕松的得出幾個結論:無論是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還是稻谷、小麥播種面積,2008年跟1999年比,都在減少,減少幅度都在5%以上,小麥的播種面積減少達到兩位數;無論是糧食單產,還是稻谷、小麥單產,2008年跟1999年比,都在增加,其中糧食單產增長10%以上;看總產量-----糧食作物總產量略有增加(3.99%),稻谷、小麥總產量均略有減少。(說明糧食作物里面的玉米、馬鈴薯等增長較多)另外,仔細對比數據,可以看出2003年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轉折點。以此為界,無論是面積、單產還是總產,前五年(1999-2003)一般的都呈下降趨勢,到2003年降到最低點;后五年(2004-2008)則呈現上升趨勢,2008年的單產、總產均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1999--2003,糧食產量下降15.3%;2004--2008,糧食產量提高12.62%。兩下一拉平,所以“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
可見,“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跟常規育種的劣勢沒關系。
(來源:烏有之鄉網 作者:nirendao)
9 玉米不是美國人的主糧
【方舟子在深圳衛視的“22度觀察:轉基因食品,是天使還是魔鬼?”節目中聲稱“轉基因主糧美國人早就在種植,玉米、水稻、小麥是三大主糧,美國食品70%含有轉基因成分,玉米是美國人主糧,美國人大量地吃轉基因玉米”。在他的博客文章《轉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中他又進一步表達他的觀點:
全世界的玉米有近一半產自美國。玉米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不僅總產量在所有作物中排第一(2009年總產量3.34億噸),總產值也是第一(2009年總產值486.6億美元)。
這么高的產量當然不可能都做食品,大部分玉米被用來做成飼料、酒精等,剩下的才供人食用:主食有用玉米粉做的各種面食以及早餐吃的玉米碎片,蔬菜有煮玉米粒、玉米棒,零食有爆米花、玉米片,烹飪用玉米油,還有更多的玉米被提煉成淀粉、油、糖漿、甜味劑加到成百上千種飲料、食品中,把這些都加起來,美國人飲食中對玉米的人均消費量超過了小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i48v.html】
3月29日的《財經》雜志再次轉述了方舟子的這種觀點,那么,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農業部頒布的2008-2009美國玉米消費布局(這里包括非轉基因):
( 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1 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的美國部分)
玉米“2009年總產量3.34億噸”的確是很大的量,但我們對照一下玉米使用分布,45.9%用于飼料,24.7%用于乙醇燃料,18.9%出口,10.5%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業,這幾項總和剛好是100%。也就是說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業的玉米占玉米總產量的10.5%。10.5%的食用玉米(含食品加工業)中,使用轉基因原料的不到15%。而且在這個10.5%里面,高果糖漿、淀粉、酒精都是作為食物輔料使用,在食品中的含量極少。而且酒精中一般不會含有有爭議的Bt毒蛋白,淀粉是也是玉米蛋白質分離后得到的,高果糖漿則是由玉米淀粉制成。唯一可能食用的含蛋白質成分的僅是食用甜玉米,占玉米總產量的1.8%。
從比例上來說,玉米在美國人的食品中更多是以食品添加劑或者輔料的身份出現,跟美國人的主糧完全搭不上邊。方舟子以玉米的絕對產量來斷定玉米是美國人的主糧,是別有用心的歪曲。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美國目前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占85%,也就是說目前尚有15%的非轉基因玉米。(見美國農業部網站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 corn varieties by State and United States, 2000-2009)據旅美學者徐開彬介紹,美國的超市里食品包裝上很多會注明有機食品或非轉基因食品。在美國,關于“有機食品”有明確的定義:美國有機食品的生產標準是:(1)在有機生產中禁止使用轉基因物質、輻射和下水道淤泥;(2)在有機家畜飼養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3)在有機家畜飼養中必須使用100%的有機飼料……(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1 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的美國部分)
可見,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存在巨大爭議的情況下,美國民眾完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食用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而且民眾有非常強烈的意愿選擇非轉基因食品。而且美國尚保留著15%的非轉基因玉米,足以供應美國民眾1.8%的食用甜玉米需求。
玉米在美國可以算作重要的食品工業原料和輔助食品,但僅根據玉米的產量把玉米說成美國人主糧是不成立的,在美國只有極少數土著族裔是以玉米為主糧的。而美國目前尚保留著足夠量的非轉基因玉米,足以供應這些人的玉米食用需求。
10 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美國的增長并未帶來農藥用量的減少
【在3月2日的《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農業部官員引用ISAAA(轉基因的重要推廣機構)的數據稱:
(轉基因)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收益高達440億美元,累計減少殺蟲劑使用35.9萬噸。
方舟子指責直言了網友引用的數據“2008年轉基因和天然作物的農藥用量,轉基因玉米每英畝2.27磅,天然玉米每英畝2.02磅;轉基因大豆每畝1.65磅,天然大豆每英畝0.49磅;轉基因棉花每英畝2.72磅,天然棉花每畝2.07磅。” 這個數據不是美國農業部發布的,而是美國一個反對生物技術、宣揚有機食品的民間組織“有機食品中心”(Organic Food Center)在2009年11月發布的。……把原文的“除草劑施用”改成“農藥施用”。方舟子另外引用了英國咨詢公司PG Economics針對該報告發表了一篇反駁“PG Economics在2009年10月發布的報告認為,1996~2007年年間,種植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分別減少除草劑的使用4.6%、6.0%和15.1%。”(見方舟子博客《“轉基因作物增加農藥使用”的謠言可休矣》)】
方舟子指責“有機食品中心”(Organic Food Center)是一個“反對生物技術、宣揚有機食品的民間組織”,那么,我們瀏覽PG Economics的官方網站www.pgeconomics.co.uk,順著方舟子的邏輯,也可顯而易見,PG Economics是一個大力支持轉基因,處處為轉基因辯護的民間組織,他們大量引用了ISAAA的數據。(ISAAA的背景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4 跨國公司及中國科學家利益集團》之“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
那么這個“轉基因使1996年至2007年全球累計減少殺蟲劑35.9萬噸”究竟是個什么概念呢?ISAAA的數據究竟是否可靠呢?農藥包含殺蟲劑和除草劑,農業部官員引用的數據因何不提除草的用量變化呢?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從2006年這方面的統計數據。
下表是近幾年美國八大主要作物種植面積:
美國八大主要作物種植面積 (單位:百萬英畝)
作物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玉米 |
78.327 |
93.527 |
85.982 |
86.482 |
88.798 |
高粱 |
6.522 |
7.712 |
8.284 |
6.633 |
6.360 |
燕麥 |
4.166 |
3.763 |
3.247 |
3.404 |
3.364 |
大麥 |
3.452 |
4.018 |
4.246 |
3.567 |
3.273 |
小麥 |
57.344 |
60.460 |
63.193 |
59.133 |
53.827 |
稻米 |
2.838 |
2.761 |
2.995 |
3.135 |
3.411 |
大豆 |
75.522 |
64.741 |
75.718 |
77.451 |
78.098 |
棉花 |
15.274 |
10.827 |
9.471 |
9.149 |
10.505 |
合計 |
243.445 |
247.809 |
253.136 |
248.954 |
247.636 |
(來源:路透中文網《〔美國農業〕USDA更新2010年美國主要作物種植面積預估》2010年 2月 19日)
從表中可以看出,美國主要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多的是玉米、大豆、小麥和棉花,其中小麥是美國人的主糧,美國的農戶、消費團體堅決抵制轉基因小麥的商業化推廣,因此,雖然2004年FDA給孟山都頒布小麥安全證書,因為受到本土民眾嚴厲抵制,以及歐盟和日本等國(美國小麥主要的出口地區,美國有大約50%的小麥用于出口)強烈抗議美國將推廣轉基因小麥,孟山都被迫種植轉基因小麥的推廣。(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1 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的美國部分)
下表是美國的玉米、棉花、大豆等各品種作物中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所占的百分比。
作物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玉米 |
61 |
73 |
80 |
85 |
棉花 |
83 |
87 |
86 |
88 |
大豆 |
89 |
91 |
92 |
91 |
(來源:美國農業部網站)
其中,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以及跨國利益集團的推動,美國在2007~2008年大力推廣生物燃料,因此轉基因玉米的種植比例在這兩年有一個飛快的增長。總體上看,美國的三大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棉花這幾年轉基因的種植面積都在逐年增加,而且一般都在80%~90%以上。
下圖是美國農業種植中肥料、燃油、電力和農藥等資金投入。可見,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美國逐漸增加的背景下,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農藥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下圖黃色區塊為農藥投入)
(來源:美國農業部網站www.usda.gov)
(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 《3 轉基因種子優勢之疑》之“2.轉基因植物真的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嗎?”)
11 人體消化系統為Bt毒蛋白提供了水解環境
【支持轉基因的“專業人士”撰文稱“Bt殺蟲蛋白在中腸道堿性環境下水解成具有殺蟲活性的毒性多肽分子,與腸道受體蛋白結合后形成穿孔。目前發現,只有鱗翅目害蟲的腸壁細胞上含有這種蛋白質的結合位點,而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該蛋白質的結合位點,且人的腸道微酸性環境,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次,三聚氰胺在體內不進行代謝,大部分以原型形式迅速從尿中排出體外;而Bt殺蟲蛋白在人體內完全被代謝成氨基酸,是人體的一種營養成分。因此,不能把Bt殺蟲蛋白與三聚氰胺等同,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前者是一個人體能利用的蛋白質,后者是人體不能代謝的毒物。”(來自:中華網《北大博士王月丹不遺余力抹黑轉基因水稻: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作者:不是鐘馗也打鬼)】
事實上,人體的消化系統如胰液pH值是8.2,膽汁pH值是7.4,小腸液pH值是7.6,大腸液pH值是8.2,所以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完全可以滿足BT溶解和發揮生物學作用的需要。還有就是,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霉素和磺胺藥等的吸附,等等。而且,現在沒有發現受體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么呢?誰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參見“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2.0版)”《9. 神秘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之“4.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為Bt毒蛋白提供了水解環境”)
文章2:林敏“自問自答”轉基因的事實與真相
田義
中國政府網刊登了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所長林敏的五條假記者名義的“自問自答”。
http://www.gov.cn/gzdt/2010-07/20/content_1659288.htm
林敏如果有自信能夠解決民眾的質疑,最好邀請筆者這樣的人去提問。林敏的這五條自問自答,不過是在繼續用謊言編制轉基因神話。
【記者:質疑轉基因作物生物安全性的一些論據是否站得住腳?
林敏: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激烈的安全爭論,1998年起發生了“英國普斯塔事件”、“美洲斑蝶死亡”、“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中國抗蟲棉破壞生態”等事件。這些事件最終被各國政府和權威研究機構一一否定。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的主管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科學數據均已表明,轉基因玉米與傳統非轉基因玉米具有實質等同性,未發現額外的安全問題,以科學事實否定了其不實傳言。國際上數十個國家,長達10余年的安全食用歷史,進一步證明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林敏舉了5個例子:“英國普斯塔事件”、“美洲斑蝶死亡”、“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中國抗蟲棉破壞生態”,其中詳細“否定”了“英國普斯塔(普茲泰)事件”和“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國內對于這兩個事件的否定性描述都出自方舟子之口,對于普茲泰事件的真相筆者在《方舟子的六大招式與十大謊言》一文中已有詳細說明:
林敏在否定普茲泰事件時同樣引用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觀點【英國皇家學會針對普斯塔的報告,專門組織專家進行了認真評估,最后的結論是,實驗結果不能證明轉基因土豆對大鼠有這樣的一些危害。】事實上,英國皇家學會的表態正是科學淪為政治仆人的結果。
【很久以后普茲泰才終于把發生的一系列不同尋常的事件拼成一幅完整的圖像。
普茲泰在羅威特研究所的幾個已經退休(因此不怕丟掉飯碗)的同事私下告訴普茲泰,詹姆斯所長曾經兩次接到布萊爾首相親自打來的電話。布萊爾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一定要讓普茲泰閉嘴。
詹姆斯害怕失去國家的財政支持及發生其他更糟糕的事情,決定讓他以前的同事作為犧牲品。然而,這個關系鏈條并沒有到布萊爾就停止了。普茲泰還聽說布萊爾最初是接到了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打來的一個警告電話。
布萊爾的親密朋友和政治上的引路人克林頓讓他確信,轉基因商業化農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巨大的正在增長的價值可觀的產業,布萊爾可以依托這個產業使英國的制藥及生物技術巨頭處于領先地位。不僅如此,布萊爾積極推廣轉基因生物,其目的是為他1997年名為“重塑不列顛”的競選活動獲得成功鋪路。英國人都知道,克林頓一開始就讓布萊爾相信轉基因植物將是通向新的農業工業化革命的必由之路。
克林頓政府當時正斥資數十億美元推廣轉基因作物,將它作為引領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技術。克林頓的一位白宮高級官員當時聲稱,他們的目標是使20世紀90年代成為“對農業生物技術產品進行成功商業化的十年”。90年代后期,生物技術轉基因公司的股票在華爾街股市上扶搖直上。克林頓絕不會允許蘇格蘭的某個科學家破壞他的計劃。顯然,克林頓的好朋友布萊爾也不允許。
普茲泰之所以能得到最后一片拼圖,還要感謝他以前的同事羅伯特·奧斯科夫教授提供的信息,他是一位在羅威特研究所工作了33年的著名營養學家,也是在那個時候離開羅威特研究所的。他告訴普茲泰,一位羅威特研究所資深的同事告訴他,要求解雇普茲泰的第一個電話是孟山都打來的。(Robert Orskov, quoted in Andrew Rowell,“The Sinister Sacking of the World’s Leading GM Expert-and the Trail that Leads to Tony Blair and the White House”,The Daily Mail,7 July 2003)
孟山都把“普茲泰這個麻煩”告訴了克林頓,后者轉身就告訴了布萊爾。布萊爾接著又告訴了羅威特研究所的所長菲利普·詹姆斯。24小時后,阿帕德·普茲泰博士就被掃地出門了,還不許他談論他的研究和與他以前的同事交往。】(恩道爾:《糧食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皇家學會出面指責“普茲泰的研究在設計、執行和分析方面漏洞百出,因此無法從中得出任何結論”也就不奇怪了。
(詳見附1 普茲泰事件真相)
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德高望重的普茲泰的研究結果真的那么不堪一擊,漏洞百出,何以在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用林敏自己的話來講,“它引發了一場持久的全球性的而且到現在依然沒有平息還愈演愈烈的轉基因生物安全之爭”。
【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激烈的安全爭論。……。2009年的所謂轉基因玉米品種對大鼠的腎臟、肝臟的實驗,指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三種轉基因玉米品種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的報告。為什么說是所謂的事件?一是因為他們并不是做了實驗,而只是把孟山都公司3個轉基因玉米90天大鼠喂養數據進行統計學重新分析;二是他們的工作受一些極端環境保護組織的資助,他發表的動機和結果的可信性也受到質疑。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小組對這個工作也作了分析,最后在2009年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個決議,這個決議就說他們論文提供的數據不能支持作者關于轉基因玉米對大鼠腎臟、肝臟造成傷害的結論。】根據直言了網友的揭露,林敏對于 “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的描述,則基本是照抄某位網友的說法:【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激烈的安全爭論。……。另外一個所謂的轉基因安全事件是2009年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生物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三種轉基因玉米品種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的報告。為什么說是所謂的轉基因安全事件?一是因為他們并不是做了實驗,而只是把孟山都公司3個轉基因玉米90天大鼠喂養數據進行統計學重新分析;二是他們在致謝中明確其研究受綠色和平組織的資助,因此,該研究動機和結果可信性受到公眾質疑。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小組在2009年針對該工作形成了一個決議: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團隊提供的數據不能支持作者關于轉基因玉米對大鼠腎臟、肝臟造成傷害。】(不是鐘馗也打鬼:美國在全面反思轉基因技術嗎?)
對比一下,真是驚人的一致——現在方舟子忙著打唐駿學歷造假,南方周末忙著編織汪暉抄襲,網友挖出朱學勤抄襲鐵證……打擊學術不端的風潮乍然而起,學界人人自危,這個農科院生計所所長林敏居然敢往槍口上撞——林敏的話從文字內容到觀點基本上是在抄襲“不是鐘馗也打鬼”的內容。“不是鐘馗也打鬼”在天涯論壇上的文章在直言了發出揭露文章之后就被刪除了,這是網頁快照。
筆者在網上找到了歐洲食品安全局報告的原文(http://www.efsa.europa.eu/en/events/event/gmo100127-m.pdf),轉基因生物科學小組的會議召開于2010年1月27日 ~28日。可見,林敏連整個事件的真實時間都沒有搞清楚,只是照抄別人的內容,弄出什么“最后在2009年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個決議”。
看一下原文實際上可以知道,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科學小組的所謂的決議,只是指責法國科學家的提供數據也無法支持他們的結論,并未有任何實質性的分析,而且這個會議并不是針對這一個問題的。如果僅是聽取林敏等人對這么一個片段的描述,很可能會被欺騙,我們有必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直以來,孟山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公開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數據,但這次孟山都被裁定必須公布其實驗數據。“在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French Research Ministry)的支持下,法國科學家對孟山都就轉基因玉米所做的安全性實驗重新進行了論證,正是憑借這些安全性實驗得出的數據,孟山都的轉基因玉米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批轉。開展重新論證的法國科學家發現孟山都公司的安全性實驗在實驗方法上有嚴重缺陷。盡管如此,按照孟山都的實驗方法,得出的數據顯示,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喂養的小鼠肝、腎功能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孟山都則極力隱藏這些結果。”(參見:第一財經日報:《對話威廉•恩道爾:中國不需要轉基因技術解決吃飯問題》)
法國科學家的這份分析報告于 2009年7月23日 提交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于 2009年12月10日 正式發布。(http://www.biolsci.org/v05p0706.htm)這個實驗的確是孟山都做的,幾名法國科學家只是對孟山都實驗數據與結論進行驗證,很快便發現了孟山都的破綻,而這也正是孟山都一直以來以技術保密為借口拒絕公開實驗數據的原因。因此,林敏也鸚鵡學舌般地指責法國科學家“并不是做了實驗”,顯然說明他本人對這個事件根本就不了解。
歐洲食品安全局的這個結論是不是真的具有權威性呢?從此機構對孟山都的一貫表態就可以看出來:
【歐盟食品安全局為孟山都轉基因玉米發放許可:歐盟食品安全局說,專家小組認為孟山度公司提供的信息足以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轉基因雜交玉米在加工使用當中對人畜無害,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就其安全和營養特征而言,轉基因雜交玉米與傳統的玉米沒有什么分別。(僅憑孟山都提供的數據信息就敢“足以得出結論”,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科學家何曾自己做過實驗?)
歐盟食品安全局發布對孟山都和先正達轉基因玉米使用申請的科學意見: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就先正達公司開發的抗蟲玉米品種在食品及飼料中的使用申請發布科學意見,認為該轉基因玉米對人類、動植物及環境均不會帶來安全風險。……歐盟食品安全局還對孟山都公司開發的轉基因玉米雜交品種發表了科學意見, 同樣認為該品種玉米的使用是安全的。
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轉基因玉米安全:新華網布魯塞爾6月30日(2009年)電 歐洲食品安全局30日說,該機構科學家研究認為,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品種是安全的,對健康和環境不會造成危害。這一表態意味著歐盟委員會可能據此批準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繼續種植。】
歐洲食品安全局科學家倒行逆施的行為早已引起歐洲民眾和歐盟成員國的強烈不滿。“一些堅決反對轉基因作物的環保組織認為,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科學家都應該‘被解雇’。”
法拒絕歐洲食品安全局關于轉基因玉米的結論:新華網巴黎 7月3日 (2009年)電(記者李學梅)法國農業部與可持續發展部3日發表聯合聲明,拒絕接受歐洲食品安全局近日公布的關于轉基因玉米的結論。歐盟各國環境部長在去年年底一致通過一項決定,要求修訂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標準,并在2010年拿出新方案。
林敏說什么“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的主管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科學數據均已表明,轉基因玉米與傳統非轉基因玉米具有實質等同性”不過是在替孟山都做宣傳。美國發布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具有實質等同性”,正是因為有孟山都對美國政府的收買:【從里根總統開始,至少四位美國總統在任內都不遺余力地支持轉基因農業。為何如此?不是認識問題,而是權勢集團的利益需求。以孟山都公司為代表的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通過大量聘請政府官員擔任公司高管職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與政府結成了緊密聯系。這使得政府與孟山都、杜邦等農業綜合企業互相唱和,以私人企業利益替代公眾利益,把鼓勵發展不受管制的轉基因農作物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1992年,老布什總統……在一項總統行政命令中,總統裁定所有的轉基因植物和食品與同品種的傳統植物(如傳統玉米、大豆、水稻或者棉花)“實質上相同”(substantially equivalent)……(孟山都)在民主黨候選人和共和黨候選人之間腳踩兩只船,同時擔當他們的主要贊助者……孟山都在把公司的關鍵人物安插進政府的相應部門方面有特別的技巧。小布什的農業部長安•維妮曼在2001年進入政府部門,在此之前她是卡爾京公司的董事長;卡爾京公司是孟山都下屬的一家生物技術子公司。前國防部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任孟山都下屬西爾列公司的CEO,該公司生產天冬苯丙二肽酯——一種基于轉基因的人工增甜劑,這種物質可能致癌。拉姆斯菲爾德還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吉里德科技公司做過董事長,該公司擁有達菲——一種據稱能治療禽流感的藥物。】(詳見附2 孟山都與美國政府相互勾結)而歐洲食品安全局居然也能夠裁定出“實質等同性”,其雇傭的科學家所作所為很難與孟山都脫離干系。
林敏指責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他們的工作受一些極端環境保護組織的資助,他發表的動機和結果的可信性也受到質疑”。轉基因安全與否全憑事實說話,這條質疑不能推翻人家的結論,但卻也是合情合理。那么,中國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大多數有留美背景,背身從事轉基因的研究及相關產業,有些(例如張啟發)更是直接受到孟山都和洛克菲勒基金會這樣的推廣轉基因的跨國利益集團的資助,他們在中國大力推廣又抱著什么“動機”,他們給出的轉基因安全的結論又有沒有“可信性”呢?你林敏的背景資料在網上很難找到詳細內容,能否公布一下,你林敏有沒有留美背景,有沒有跟跨國生物技術公司、研究所合作的經歷呢?
至于“美洲斑蝶死亡”、“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中國抗蟲棉破壞生態”更是鐵定的事實,林敏竟然敢信口雌黃地說這些事件“被各國政府和權威研究機構一一否定”。國內對“美洲斑蝶死亡”事件的否定來自賈士榮2004年在新語絲發表的《國際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爭論——幾個事件的剖析》一文,其實是賈士榮對《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的《Corn pollen deposition on milkweeds in and near cornfields》的研究論文的誤讀。
【 2004年12月17日 ,新語絲新到資料中的頭條是一個叫做賈士榮的人寫的文章,題為《國際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爭論——幾個事件的剖析》。文中寫道:
“1999年5月,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文章,聲稱轉基因抗蟲玉米的花粉飄到一種名叫‘馬利筋’的雜草上,用馬利筋葉片飼喂美國大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事實上,這一實驗結果在科學上沒有說服力。因為試驗是在實驗室完成的,且沒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數據。現在這個事件也有了科學的結論: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擴散不遠,在玉米地以外 5米 ,每一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個玉米花粉。……”
那么,這位賈科學家所說的“科學的結論”又是來自何處呢?奇怪的是,盡管他把那個“在科學上沒有說服力”的文章來源交代的明明白白,他并沒有說出他那“科學的結論”來自哪里。好在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小小的鼠標可以代我們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原來,《美國科學院院刊》在 2001年10月9日 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Corn pollen deposition on milkweeds in and near cornfields》。根據作者,他們作這項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獲得有代表性的自然發生的花粉密度資料”,以便為那個大斑蝶試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The purpose was to obtain a representative pictur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ollen densities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for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of monarch larvae feeding on milkweed leaves with Bt corn pollen.)。(PNAS 98,11919-11924。鏈接:http://www.pnas.org/cgi/content/full/98/21/11919)。因此,這篇文章肯定就是賈科學家的知識來源。
根據這篇論文提供的數據,花粉的密度在玉米田中最高,平均每平方厘米171個花粉粒。離玉米田越遠,密度越低:在 0米 處,這個數字是63; 1米 處是35; 2米 處14;4 -5米 處是8。(見該文表2) 。筆者反復閱讀這篇文章,想要找出賈科學家所說的那個“在玉米地以外 5米 ,每一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個玉米花粉”的出處,但就是找不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細讀那個“Table 2”,我才恍然大悟。這個表的標題是“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ollen density levels on milkweed leaves inside a cornfield an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ornfield edge”,所以表中給的主要數據是頻度,在“4 -5米 ”這一欄,第一個數據是“0.996”,意即在4 -5米 處采集的樣本中, 99.6%花粉密度在0-100之間。顯然,這個賈科學家沒有讀懂這個表格,把這個“0.996”理解為花粉的密度,并且把“0.996”四舍五入,從而得出了“每一平方厘米馬利筋葉片上只找到一個玉米花粉”這樣的“科學的結論”。至於所謂的“玉米的花粉非常重”,很可能是他把人家在摘要中所說的“Pollen density was highest (average 170.6 grains per cm2) inside the cornfield and was progressively lower from the field edge outward, falling to 14.2 grains per cm2 at 2 m ”的前四個單詞(Pollen density was highest)讀成了一個句子,“直譯”成“玉米的花粉非常重”。而實際上,這個density是指“密度”(單位面積中的花粉數量),并不是指重量。】
(詳細內容參見《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決裂的前前后后》)
賈士榮的誤讀后來被方舟子抄襲引用,而今,傳到林敏這里,就變成了“權威機構”對“斑蝶死亡”事件的否定。
“加拿大超級雜草事件”不僅僅是發生在加拿大,美國實際上也正在遭受超級雜草的侵害,紐約時報、A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這些官方媒體都有相關報道,國內主流媒體也都進行了轉載,例如:ABC電視新聞:殺不死的超級雜草,《紐約時報》:美國濫用除草劑 導致抗藥性新雜草肆虐農田,ISIS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中國抗蟲棉破壞生態”的相關報道更是屢見于報端,就在林敏搞這個自問自答之前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南方都市報還有相關報道:《轉基因棉花:化解棉鈴蟲危機,卻令盲蝽蟓成災》,這則報道亦被各大媒體轉載,筆者絕不相信林敏沒看到這些報道。面對鐵一般的事實,林敏竟然還敢公然撒謊。
林敏說“國際上數十個國家,長達10余年的安全食用歷史,進一步證明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個結論來自何處,即使是在美國,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美國人大量地食用轉基因玉米。
【記者:歐美等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發展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態度?
林敏:全球轉基因作物規模化應用已逾14年,種植面積、作物種類、加工食物種類和食用人群逐年擴大……2009年,25個國家種植了1.34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比2008年增長了7%。美國仍然是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種植面積為6400萬公頃。抗蟲和除草劑轉基因玉米占據了美國玉米種植面積85%,抗蟲轉基因棉花占據了美國棉花種植面積90%。 美國人的膳食結構與中國人不盡相同,其主食中不僅有水稻,還有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等。除轉基因小麥產業化滯后外,玉米、水稻、馬鈴薯均有轉基因品種被美國政府批準種植和食用……
2009年10月,歐洲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小組按照轉基因植物及相關食品和飼料風險評估指導辦法及復合性狀轉基因植物風險評估指導辦法提出的原則,對轉基因抗蟲和除草劑作物給予了一個權威性的科學意見:在對人類和動物健康環境影響方面,轉基因與非轉基因一樣安全。2010年3月,歐盟委員會宣布,批準使用3種轉基因玉米生產食品和飼料,同時決定可以種植轉基因土豆Amflora用于生產工業用淀粉和畜牧飼料。】
關于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的說法,林敏如黃大昉等人一樣,不過是頻繁地引用ISAAA的數據,而他們對于全球的總體數據卻視而不見: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非轉基因農田;全球3/4以上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個國家;全球192個國家里,167個國家沒有種植轉基因作物。通過完整的視角,我們就可以得出真實的結論——轉基因種植并非主流。
另外,林敏在這里含糊地說“美國人的膳食結構與中國人不盡相同,其主食中不僅有水稻,還有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等”,說明他對美國人的主食根本不了解。美國人70%的食品結構來自肉蛋禽類,這些均沒有轉基因成分;美國的玉米大部分用于生物燃料和動物飼料;美國的水稻絕大部分用于出口;美國的小麥有一半自己食用——這正是美國的小麥轉基因商業化遲遲不能推進的根本原因?
歐洲食品安全局那個被孟山都收買的機構的結論成了林敏的救命稻草,事實上,那只是一個獨立機構,歐盟多數國家對此并不買賬,【法國農業部與可持續發展部發表聯合聲明,拒絕接受歐洲食品安全局近日公布的關于轉基因玉米的結論。歐盟各國環境部長在去年年底一致通過一項決定,要求修訂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標準,并在2010年拿出新方案。】(參見新華網:法拒絕歐洲食品安全局關于轉基因玉米的結論)這樣的機構出具意見能具有什么權威性呢?恐怕只能作為向孟山都接收捐贈的憑條,以及林敏這樣的轉基因推手們忽悠本國國民的工具。
林敏引用歐盟批準轉基因土豆Amflora種植的報道,卻對信息進行了選擇性的屏蔽。歐盟對批準的種植條件有嚴格的限定——主要用于造紙,與歐洲人的餐桌是絕緣的。即便如此,歐盟的這個行為遭到了成員國的強烈抗議和抵制,盡管歐盟委員會對“Amflora”轉基因土豆“開了綠燈”,歐盟成員國仍然有權決定是否在本國國內種植這種土豆。(參見:歐盟批準種植轉基因土豆 成員國強烈抗議)與中國的農業部不顧民眾反對強制發放轉基因主糧商業化安全證書相比,歐洲的做法顯然值得中國政府反思。
【記者:你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安全爭論?
林敏: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出口國,以及轉基因技術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通常會采取較為積極、開放的管理策略,以促進技術應用和出口;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進口國,以及技術發展較為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則往往會采取較為嚴緊的管理策略,并以此作為技術性貿易措施,以維護其產業、貿易利益。】
歐盟并不是單純的農業進口國,同樣有大量的糧食出口。以激烈抵制轉基因的法國為例,1999年谷物進口貿易總額是44630萬美元,出口總額是470772萬美元。(數據來源:世界主要國家糧食概況(法國))顯然,法國的谷物出口是進口額的十倍,如果是出于貿易政策考慮,法國顯然更應該種植轉基因,而事實情況是法國對轉基因的抵制最強烈。要說種業生物技術水平,歐洲顯然遠遠超過中國、印度,十大種業巨頭歐洲占了5個,瑞士的先正達,法國的利馬格蘭,德國的KWS AG公司,荷蘭的埃德瓦塔,德法合資的Aventis。而且中國的種業公司主要資金用于貿易,很少有自主研發。面對我國種業淪陷的局面,身為中國農科院生計所的林敏,有什么資格指責歐洲抵制轉基因是因為技術落后于美國呢?
【記者:我國如何保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林敏:我國是世界上較早制定和實施了轉基因生物管理法規的國家之一,現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面對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名單不敢公布于眾,轉基因大米頻繁非法流出,轉基因兒童食品充斥市場的殘酷局面,還在無恥地胡扯什么“現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銜接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依法實施安全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實在不值一駁。
【記者:轉基因食品是否“絕對安全”或“零風險”?
林敏:要知道,風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便是人們經常食用的傳統食品,以及不少藥品,也不能說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絕對沒有風險,絕對安全。……理性的態度和正確的作法是:對于經過嚴格試驗和長期實踐證明是安全的轉基因作物應當及時推廣應用,讓它促進農業發展,為人類造福。】
傳統食品經過了人類成千上萬年的實踐檢驗,對于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藥品的正式推廣之前必須經過臨床試驗。轉基因經歷過哪些“嚴格試驗和長期實踐證明”呢?恐怕也只是轉基因推手們的一面之辭。袁隆平尚且說轉基因需要經過兩代人的實驗才能證明安全;張啟發的轉基因水稻經歷過幾天的臨床試驗呢?是不是“嚴格試驗和長期實踐證明”,必須要經得起民眾的檢驗,而不是轉基因推手們自己說了算,連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都不敢公布,還有什么資格說 “嚴格”、“長期”呢?
林敏造謠已經不是頭一回,2010中國科協學術報告會上林敏就胡扯什么“轉基因技術古已有之”這樣荒謬的言論。轉基因鼓吹手們不遺余力地一遍遍地重復著他們的謊言,他們深以為“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然而,縱然重復一萬遍,謊言終究還是謊言,改變不了被揭穿的命運。 7月17日 一群網友聚集在IS語音聊天室,學習探討轉基因安全問題,竟然驚動了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要借用誣告的卑鄙手段,封閉別人的聊天室,可見轉基因推手們心虛到了什么程度,這重復了N遍的謊言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的不堪一擊。
張啟發的卑鄙行為只是他的個人行為;林敏的言論則是發表在農業部的網站上。農業部鼓吹轉基因的謊言早已不是頭一回,一個政府網站如此連篇累牘地造謠撒謊,敗壞的又是誰的誠信?“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教訓難道忘了嗎?人民不會甘當小白鼠,強制推廣轉基因主糧者,必將自掘墳墓。
2010.7.24
附1: 普茲泰事件真相
節選自筆者的《方舟子的六大招式與十大謊言》
【普茲太在電視上宣布他的實驗結論的時候,他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全部實驗。按照科學界的慣例,他應該在完成實驗之后,寫成論文,經過同行審稿通過,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然后才向大眾媒體宣布他的發現。普茲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領導見他違背學術規范,向公眾提前公布未成熟的實驗結果,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覺得他敗壞了研究所的名聲,決定給他處以停職的處罰,后來又強迫他退休。普茲太當時已經68歲,本來也該退休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強迫他退休,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因為他發表了不同的學術觀點而受到迫害。普茲太從此被反對轉基因的人士當成了敢于反抗黑暗的科學界的英雄人物。第二年,普茲太把論文提交著名的醫學刊物《柳葉刀》發表。多數審稿人都對之提出批評,認為該論文的質量沒有達到發表要求。《柳葉刀》編輯部解釋之所以決定發表這篇論文,是因為它已引起了公眾關注,干脆公開出來讓大家看個究竟,并不意味著認同其結果。但是后來那些反對轉基因的人反而說,《柳葉刀》做為權威的醫學刊物都發表了這篇論文,可見它是沒有問題的。】(《經濟觀察報》:方舟子:科學大爭論——轉基因作物安全嗎?)
“他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全部實驗”,“普茲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領導見他違背學術規范”,“普茲太當時已經68歲,本來也該退休了”,“《柳葉刀》編輯部解釋之所以決定發表這篇論文,是因為它已引起了公眾關注,干脆公開出來讓大家看個究竟,并不意味著認同其結果”……不得不佩服方舟子的想象能力和文學功底,可以把故事講的如此生動,讓人不得不以為方舟子見證了整個事件的過程,連普茲泰的領導和《柳葉刀》的編輯的內心活動都了如指掌。
“普茲太所在的研究所的領導見他違背學術規范……”方舟子在2005年國內媒體報道普茲泰的小白鼠實驗時,便用這套說法為轉基因危害事件辯護。2010年方舟子在《經濟觀察報》上發表新的辯護文章,竟然抄襲起自己在2005年的“論文”,對于有被常識的內容絲毫懶得做任何修正。恩道爾在《糧食危機》(2008年)一書中引用了相關的報道及對有關當事人的采訪,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事實上在普茲泰公布實驗結果的第一時間,研究所的領導是高度贊揚普茲泰的,而非什么“見他違背學術規范”。
【普茲泰的老板 詹姆斯 教授的第一反應是對普茲泰的表現給予高度贊賞。按照詹姆斯的決定,研究所甚至發布了基于普茲泰發現的新聞通稿,強調“一系列嚴謹認真的研究都印證了普茲泰博士的擔憂”。(引自Alan Ryan et al,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the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 pp.140~141。)
在48小時內,這位68歲的研究員接到通知說他的合同不會續簽了。他 和他的 夫人——一位也是為羅威特研究所工作了13年的很有威望的研究員——一起卷鋪蓋走人了。而且,普茲泰被告知不得向媒體透露任何關于他的研究的信息,否則會連養老金也保不住。他的研究論文都被沒收并束之高閣,研究所不許他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員交流,否則將訴諸法律。這支研究團隊也隨之解散了,他的電子郵箱和電話號碼都被更換了……
普茲泰的同事們開始詆毀他的科學聲譽。羅威特研究所在召開了幾場自相矛盾的新聞發布會后,終于把口徑統一在普茲泰只是把食用轉基因馬鈴薯的小白鼠和食用了有毒馬鈴薯的普通小白鼠“搞混了”。如此常識性的錯誤對于一位像普茲泰這樣資深并擁有公認才干的科學家來說簡直是聞所未聞……
為了回擊這些詆毀攻擊,1999年2月,來自13個國家的30位頂尖科學家聯名寫了一份公開信支持普茲泰。這封信后來發表在英國的《衛報》上,引發了圍繞轉基因農作物安全和普茲泰發現的新一輪論戰。】
研究所的態度之所以發生180度大轉彎,正是因為“科學淪為政治的仆人”:
【很久以后普茲泰才終于把發生的一系列不同尋常的事件拼成一幅完整的圖像。
普茲泰在羅威特研究所的幾個已經退休(因此不怕丟掉飯碗)的同事私下告訴普茲泰,詹姆斯所長曾經兩次接到布萊爾首相親自打來的電話。布萊爾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一定要讓普茲泰閉嘴。
詹姆斯害怕失去國家的財政支持及發生其他更糟糕的事情,決定讓他以前的同事作為犧牲品。然而,這個關系鏈條并沒有到布萊爾就停止了。普茲泰還聽說布萊爾最初是接到了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打來的一個警告電話。
)
克林頓政府當時正斥資數十億美元推廣轉基因作物,將它作為引領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技術。克林頓的一位白宮高級官員當時聲稱,他們的目標是使20世紀90年代成為“對農業生物技術產品進行成功商業化的十年”。90年代后期,生物技術轉基因公司的股票在華爾街股市上扶搖直上。克林頓絕不會允許蘇格蘭的某個科學家破壞他的計劃。顯然,克林頓的好朋友布萊爾也不允許。
普茲泰之所以能得到最后一片拼圖,還要感謝他以前的同事羅伯特·奧斯科夫教授提供的信息,他是一位在羅威特研究所工作了33年的著名營養學家,也是在那個時候離開羅威特研究所的。他告訴普茲泰,一位羅威特研究所資深的同事告訴他,要求解雇普茲泰的第一個電話是孟山都打來的。(Robert Orskov, quoted in Andrew Rowell,“The Sinister Sacking of the World’s Leading GM Expert-and the Trail that Leads to Tony Blair and the White House”,The Daily Mail,7 July 2003)
孟山都把“普茲泰這個麻煩”告訴了克林頓,后者轉身就告訴了布萊爾。布萊爾接著又告訴了羅威特研究所的所長菲利普·詹姆斯。24小時后,阿帕德·普茲泰博士就被掃地出門了,還不許他談論他的研究和與他以前的同事交往。】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皇家學會出面指責“普茲泰的研究在設計、執行和分析方面漏洞百出,因此無法從中得出任何結論”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說方舟子對普茲泰事件的真實過程不了解,聽信了英國“王家學會”(方舟子2005年文章的譯法,一般譯為“皇家學會”,不過這樣與眾不同,彰顯了方斗士很有學問)的一面之辭還有情可原的話,那么,“《柳葉刀》編輯部解釋之所以決定發表這篇論文,是因為它已引起了公眾關注,干脆公開出來讓大家看個究竟”則完全是方舟子的一派胡言。英國著名的醫學雜志《柳葉刀》(The Lancet)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
忌憚于《柳葉刀》崇高的聲望,方舟子就編造出“多數審稿人都對之提出批評,認為該論文的質量沒有達到發表要求”這樣荒謬的說法。2006年,《柳葉刀》被指責2005年第10期刊登的《非甾體抗炎藥及口腔癌的風險:巢狀性的案例控制研究》一文,引用的數據存在偽造情況。其實,對于這樣一個敢于直言的刊物,收到主流媒體攻擊圍剿毫不奇怪。但如果這個事件早一年發生,恐怕方舟子早就跳起來說“《柳葉刀》根本不是什么權威刊物,它以前就有偽造論文的先例”。根據恩道爾的介紹,【這家期刊因為它的科學獨立性和誠信而為人稱頌,論文在刊登之前,需要得到由6人組成的評審小組中至少4人的同意。《柳葉刀》的主編理查德· 霍頓 博士后來說,他接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位高層人物打來的“威脅”電話,告訴他如果他打算發表普茲泰的文章,他的飯碗就可能保不住了。】
附2:孟山都與美國政府相互勾結
在世界農業生產領域,美國政府發動了推廣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基因革命”。盡管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轉基因產品可能給人類健康帶來損害,但從里根總統開始,至少四位美國總統在任內都不遺余力地支持轉基因農業。為何如此?不是認識問題,而是權勢集團的利益需求。以孟山都公司為代表的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通過大量聘請政府官員擔任公司高管職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與政府結成了緊密聯系。這使得政府與孟山都、杜邦等農業綜合企業互相唱和,以私人企業利益替代公眾利益,把鼓勵發展不受管制的轉基因農作物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
1992年,老布什總統……在一項總統行政命令中,總統裁定所有的轉基因植物和食品與同品種的傳統植物(如傳統玉米、大豆、水稻或者棉花)“實質上相同”(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實質上相同”這個說法是整個轉基因革命的關鍵。它意味著轉基因農作物可以看作與傳統農作物沒有兩樣。這一理論的依據僅僅是轉基因玉米(以及大豆、水稻)與傳統玉米(以及大豆、水稻)的外觀和味道都很相似,至于它們的化學結構和營養價值,也因此與天然植物“實質上相同”。
由于老布什政府的“實質上相同”的裁定,轉基因品種就不需要任何特別的管制措施了。
第一種大批量進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是含有rBGH這種人工生長激素的牛奶,這項轉基因技術是孟山都公司的專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發現這種轉基因牛奶會影響人的健康的關鍵證據之前堅決支持“實質上相同”的原則,對外宣稱這種牛奶對人類來說是 安全的。
1991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設置了負責政策的副局長職位,專門負責監督轉基因食品政策的實施。首任副局長是邁克爾•R•泰勒。泰勒在就任該職務前……曾在一些行政訴訟案件中作為孟山都和其他生物技術公司的代理律師打贏官司。……泰勒幫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方針政策,……他的決定是不在轉基因食品上貼特別標簽。……在泰勒的指導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風險評估數據(例如牛的畸形胎兒數據,甚至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出現的征兆數據)將作為“商業秘密信息”而不向公眾公布。
孟山都的律師邁克爾•R•泰勒曾經在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轉基因食品的政策。作為一種合理的回報,孟山都在泰勒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離任后,任命這位勤勤懇懇的公務員為孟山都公共政策副總裁,這正應了一句話:“我們照顧老朋友。”
到1994年,經歷了一段合適的時間之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rBGH牛奶在市場上公開銷售。當然,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規定,這種牛奶沒有打上轉基因的標簽,因此消費者也不會因為自己或者孩子喝了含有致癌物質或者其他危害身體的物質的牛奶而產生“不必要”的擔憂。消費者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件事。當孟山都的Posilac牌rBGH激素在實驗室中導致小白鼠患上白血病和腫瘤的時候,美國政府修改了《純凈食品和藥品法》,準許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致癌的產品不貼任何警告標簽就可以在市場上銷售,讓人們食用。事實就那么簡單。
盡管孟山都聲稱其生產的rBGH是美國歷史上經過最為充分檢驗的藥品之一,但是他們從未針對rBGH對人類健康狀況長期的影響做過長效檢驗。科學界普遍認同的作為長效檢驗的最短檢驗時間為兩年。而rBGH只用了90天時間檢驗了30只小白鼠。對小白鼠的短期檢驗研究報告遞交給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是從未公開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拒絕任何外界人士查看這份研究報告的原始數據,理由是報告的公開發表會對孟山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由于孟山都同樣拒絕公開這份90天的研究報告,所以科學 界從未仔細研究過這份至關重要的有關癌癥和rBGH研究的報告。
它(孟山都)在民主黨候選人和共和黨候選人之間腳踩兩只船,同時擔當他們的主要贊助者。在圍繞是否要給孟山都公司的rBGH牛奶貼標簽的爭議中,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乳制品分會的12個成員都曾得到孟山都公司的慷慨 競選資助。在孟山都競選資助中他們獲得了711萬美元。當然這并不能證明它影響到了委員會的決策,但是很明顯這筆資助在這場爭論中不會傷害到孟山都。委員會封殺了為轉基因產品貼標簽的立法提案。
孟山都在把公司的關鍵人物安插進政府的相應部門方面有特別的技巧。小布什的農業部長安•維妮曼在2001年進入政府部門,在此之前她是卡爾京公司的董事長;卡爾京公司是孟山都下屬的一家生物技術子公司。前國防部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任孟山都下屬西爾列公司的CEO,該公司生產天冬苯丙二肽酯——一種基于轉基因的人工增甜劑,這種物質可能致癌。拉姆斯菲爾德還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吉里德科技公司做過董事長,該公司擁有達菲——一種據稱能治療禽流感的藥物。
(來源:恩道爾《糧食危機》)
“實質上相同”是FDA和美國政府制造的謊言。1985年,FDA獸醫藥品中心審閱了孟山都提交的牲畜實驗研究數據。主管數據審定的獸醫學博士理查德•巴勒斯在一次采訪中,透露FDA的官員“隱藏和操縱數據”,指出rBGH牛奶對乳腺炎,哺乳動物的腺體炎癥還有生殖方面的影響,理查德•巴勒斯被迫辭職。1990年,“預防癌癥聯合會”主席“塞繆爾•愛普斯坦”教授根據FDA被盜檔案(過去6年來孟山都提交給FDA的獸醫記錄),通過參照組對比,發現接受激素注射的動物,其生理確實發生異常顯著的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乳草》雜志上,這使得孟山都和FDA怒火中燒。律師“史蒂芬•德魯克”所在的NGO組織得到超過4萬4千份FDA存檔的文件,證明1992年以來FDA一直在欺騙世界,并且還在繼續欺騙。這些解密文件顯示即便是FDA內部的科學家們也對FDA的政策草案(“實質上相同”)存在許多批評,例如FDA微生物研究會專家“路易•賓普”博士寫道,“對于種植中不可預料的結果,在傳統培植法和基因技術培植法之間有著嚴重的差異性”,“路易•賓普”博士又在他的備忘錄中添加道“基因技術的某些方面可能更加危險”。“琳達•卡爾”在備忘錄中寫道,“基因技術培植與與傳統技術培植是不同的工藝。內部技術專家認為它們導致的風險千差萬別。”而FDA管理層早就收到過明確的危險信號,在米國銷售的第一個基因食品添加劑,便造成過重大疫情(“左旋色氨酸”事故),死了37人,另有1000多人成為殘疾。
(來源:法國紀錄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附3:林敏所長會見(ISAAA)主席Clive James
http://bri.caas.net.cn/bsgk/07.aspx?id=48
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2008年2月26日,由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主辦的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ISAAA) 主席Clive James博士專題報告會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舉行。林敏所長會見了Clive James博士一行,對其來所交流表示歡迎。報告會由黃大昉研究員主持,在京農業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和研究生共140余人參加了會議。
在題為“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Biotech Crops,1996 to 2007”的報告中,Clive James博士全面介紹了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生產的最新進展。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比2006年增加了12%,達到1.143億公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民數量從2006年的1030萬增至1200萬。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增加到23個。其中,美國仍保持領先地位,但發展中國家勢頭強勁。
Clive James博士領導的ISAAA是一個非盈利機構,旨在向發展中國家的貧困農民輸送新的農業技術,通過提高作物產量和增加農民收入來扶助貧困,創造安全的生態環境和實現可持續農業的發展。ISAAA每年定期發布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的權威統計數字,更為各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附4: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之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簡稱ISAAA)創始人和現任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對農業部批準兩種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聲稱:“中國政府批準轉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 洛克菲勒基金會是ISAAA的三大贊助商之一,并且是主要控制者。ISAAA是轉基因作物不遺余力的推廣者和鼓吹者,每年ISAAA還要與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發表“生物技術商業化及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態勢”年度報告,以權威形象鼓吹轉基因作物發展的重大成就,而且“為各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農業部在 3月2日 的答記者問中,不知名官員也曾引用ISAAA組織的數據為支持轉基因商業化提供依據。
洛克菲勒基金會并不是唯一支持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的機構。孟山都、先正達旗下的諾華、安萬特農作物科學公司下屬的艾格福公司和美國國際開發署都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給予了經濟支持。他們的目標是在工業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農業綜合生物科技巨頭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為了建立這種全球伙伴關系,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設立了關于組織培養、診斷學或基因工程的技術轉移項目。(恩道爾:《糧食危機》)
另一個佐證是ISAAA董事會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發表在ISAAA簡報(No. 34 – 2005)的文章《2005年生物技術商業化及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態勢》,“ISAAA衷心感謝Bussolera Branca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為支持本文的籌備工作以及向發展中國家免費發放本文所給予的資助”。
(http://bc.zo.ntu.edu.tw/upload/3241.pdf)
在農業部給轉基因水稻、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之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主席Clive James博士曾表示,中國政府批準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將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我國批準轉基因水稻玉米種植 安全問題成隱憂 (《中國經濟時報》 2010/02/04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194219 )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背后是美國中央情報局
在題為《誰承擔后果——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文化冷戰》(Petras, James: “The Ford Foundation and CIA”, December 15, 2001.)的著作中,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托納•桑德斯(Frances Stoner Saunders)揭露,為了發動文化冷戰,美國中情局向各類美國慈善機構投入巨款。根據美國國會的評估,在享有盛譽的美國基金會所提供的700項補助中,有50%來自中情局。中情局與美國著名基金會的合作使其能夠掩飾顛覆性的活動。為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中情局以慈善機構作為掩護,在東道國的大學、工會、青年社團和出版社等組織發起大量的文化活動。
除了福特基金會和卡耐基基金會之外,另一個杰出的慈善機構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因其在印度資助發起綠色革命而聞名于世。綠色革命以擴大全球糧食供應為幌子,顯然推進了美國,尤其是洛克菲勒集團石化企業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
綠色革命的現代化技術需要大量使用水、化肥、拖拉機、灌溉、現代化農場裝備和能源。它便于美國農業綜合企業滲透進入發展中國家,為美國工業、石油和化學產品打開市場,而這正是洛克菲勒商業帝國的領域。
不幸的是,新的農業技術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印度農民的災難,因為它以三種僅有的雜交種子取代了小麥、玉米和黍等傳統作物,導致糧食供應進入一種危險的平衡。而且,高產量的種子易遭蟲害,導致30-100%的損失。其它有害影響包括土壤侵蝕、高投入和水資源短缺。更為重要的是,綠色革命給農民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直接導致農村人口貧窮程度的提高。結果,在過去的十年,20萬印度農民自殺身亡,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減輕高成本的綠色革命所帶來的債務負擔。[1、2]
盡管綠色革命在亞洲遭到了失敗,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是與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合作,發起“非洲綠色革命聯盟”。洛克菲勒基金會聲稱,綠色革命已經繞開了非洲,它將支持“推動改良政策,建立合作關系,以達到技術和制度變革的需求,從而實現綠色革命”的活動。[3]然而,在一位埃塞俄比亞學者看來,“歸類于‘綠色革命’名義下的技術性變革已經在埃塞俄比亞和非洲其他地區實施多年,它完全無法解決饑餓、營養不良或貧困。”[4]事實上,非洲人民自己也對“非洲綠色革命聯盟”的倡議表示不滿,批評它帶來了環境和社會成本,還可能破壞“非洲農民土生土長的種子培育文化”。[4]
雖然蓋茨先生承認他對農業不甚了解,“對于理解化肥、抽水灌溉、植物育種等事物已經畫了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5]但他相信,技術是非洲的解決之道。這可以從2008年聯合國氣候與糧食峰會上得到證實,在峰會上,蓋茨先生就糧食問題,與戈登·布朗、小布什和美國跨國公司堅決站在一起。而美國跨國公司是化工技術和轉基因種子的開發商。實際上,“比爾·蓋茨及其基金會希望向非洲出售更多的化學肥料,從而利用向非洲供應糧食牟利。”[7]遺憾的是,向貧困的非洲農民推銷化肥,將使他們陷入更沉重的債務負擔。此外,非洲農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西方補貼的農產品,它和轉基因食品一起在非洲市場泛濫。結果,非洲農民喪失了其市場占有率、收益和耕作的熱情,他們的生活陷入可怕的貧困。[6]
事實上,為了團結美國政府和海外的跨國公司,蓋茨先生及其基金會與其它美國慈善組織并無二致,他們樂意成為美國政府的工具或增設機構。最不祥的和最驚奇的是,鑒于美國基金會過去在全世界的行為記錄,中國竟然允許它們在中國開展活動,甚至給予它們與中國的組織交往的權利,而這些中國組織能夠對中國決策者產生影響。這種做法在美國是不可思議的,美國不允許任何中國機構有機會對華盛頓造成任何影響,也不允許他們有從華盛頓獲取特權信息的機會。在美國人的眼里,這是一種叛國行為。
注釋:
1.Shiva, Vandana: “The Green Revolution in the Punjab”, The Ecologist, March-April 1991.
2.OlyBlog: “Vandana Shiva Visit Olympica”.
3.Rockefeller Foundation: “Our Strategy”.
4.Food First.org: “The Second Green Revolution for Africa and the world. Social Forum Response”, January 30, 2007.
5.Bill & Milinda Gates Foundation: “2009 Annual Letter from Bill Gates: Agriculture”.
6.Parson, Adam W.: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e”, stwr.org, September 6, 2008.
7.Null, Garry: “Globalization and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December 30. 2008.
(作者:馬耀邦,來源:《美國慈善組織與美國中情局》)
附5:“轉基因更加安全”是顛倒黑白的彌天大謊
早在十年前,全球828位科學家(其中181位美國科學家,115位英國科學家)就曾致信世界各國政府,呼吁立即暫停向環境釋放一切轉基因作物及產品。目前已有越來越多國外轉基因食物喂養動物試驗,甚至人類志愿者的轉基因食物試驗結果披露出來。
1998年秋,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普茲泰教授(Pusztai)就在電視上公開宣稱,他的實驗證明,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實驗鼠腎臟、胸腺和脾臟生長異常或萎縮或生長不當,腦部萎縮,多個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壞,免疫系統變弱。
1997-1998年,英國等實驗分析發現轉基因食品導致某些動物健康異常和種植區域出現異常。英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顯示,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現了肝臟癌癥早期癥狀、睪丸發育不全、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部分萎縮等異常現象。
1998年,歐盟國家通過法律,把轉基因農產品作業嚴格限制在實驗室環境或封閉區域之內。
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用涂有轉Bt基因玉米花粉的葉片喂養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
2004年先正達研發的轉基因Bt-176玉米爆發丑聞,德國黑森州北部農民從1997年開始試種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補充飼料,2000年當農民開始提高該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踢球植物學研究所海爾比克教授發現,Bt-176中的用來毒殺歐洲玉米螟的Bt毒素,無法分解,最終毒死了奶牛。
2005年5月22日,英國《獨立報》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的一份報告,以轉基因食品喂養的老鼠出現器官變異和血液成份改變的現象。
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一項持續4個星期的實驗表明,被喂食了轉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產生了炎癥,小白鼠發生過敏反應,并對其他過敏原更加敏感,并據此叫停了歷時10年、耗資300萬美元的轉基因項目。
2006年,俄羅斯科學院高級神經活動和神經生理研究所科學家伊琳娜·艾爾馬科娃博士研究發現,食用轉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頭三個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轉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奧地利政府的資助下,澤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孟都山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劑)和轉基因玉米MON810(Bt抗蟲)的雜交品種”進行了實驗。在經過長達20周的觀察之后,發現轉基因產品影響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學家發表了一個長期實驗的研究果。他們用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喂養雌性小鼠長達24個月,結果發現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臟出現異常。(Manuela Malatesta et al. A long- term study on female mice fed on a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ffects on liver ageing. Histochem Cell Biol,2008, 130:967-977。)
(以上來源:綠色和平組織)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經過長期周密跟蹤觀察,發現有兩種轉基因玉米種植導致傷害蝴蝶生存,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威脅程度已經超出可接受水平。為此,歐盟已經做出了初步決定、禁止該轉基因玉米的種子銷售使用。
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
2008年,美國科學家也證實了長時間喂食轉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同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上。
2009年12月,法國科學家發表了新的研究結果並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二種轉基因玉米(NK603,可耐受廣譜除草劑--農達;MON810,含有一種BT基因,可被轉譯成Cry1Ab毒蛋白)以及美國Covance Laboratories公司出產(但代表孟山都)的一種轉基因玉米(MON863,含有另一種BT基因,可被轉譯成Cry3Bb1毒蛋白)主要對大鼠的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這些副作用是性別依賴的、也時常是劑量依賴的;其他副作用也見于大鼠的心臟、腎上腺、脾和造血系統。(Joël Spiroux de Vendômois, François Roullier, Dominique Cellier and Gilles-Eric Séralini.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Int J Biol Sci 2009;5:706-726)
(以上來源: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2005年俄羅斯葉爾馬科娃博士所做轉基因大豆喂食懷孕母鼠實驗證明,轉基因食物嚴重摧殘動物生殖能力。俄羅斯科學家又于2010年4月16日公布了新的獨立研究成果,進一步證明倉鼠食用轉基因大豆三代就會絕種。
美國人杰弗里史密斯(Jeffrey M. Smith)在2009年7月的文章《醫生警告避開轉基因食品》中披露了大量轉基因食物危害人畜的事實,比如 “當雄性老鼠喂食轉基因大豆后,其睪丸實際上改變了顏色:從粉紅色的正常色轉至深藍色。老鼠喂食轉基因大豆就已經改變了年輕的精子。甚至是用轉基因食物喂養的母鼠體內的胚胎的基因(DNA)亦有重大的改變。”
在印度安得拉邦一個小村莊,2008年1月3日,水牛首次吃了含有Bt棉花的植物后,所有13只水牛第二天便生病了,跟著3天內全部死亡。 Bt玉米也牽涉在德國母牛的死亡,和菲律賓的馬,水牛,和雞的死亡中。
全球大量揭露轉基因危害動物與人類健康惡果研究報告公之于眾,不勝枚舉。僅英國土壤協會的研究報告就引用了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等國研究者的48篇參考文獻,包括受美國、歐盟、英國等國政府部門委托研究項目的論文、非政府環保組織研究項目的論文,也包括孟山都等轉基因農作物公司自己進行的研究項目論文。
在轉基因生物的中心地帶,經遺傳改造而具有耐受除草劑和抗蟲性兩類顯著特性的主要農作物,正在被超級雜草和次生害蟲破壞。
美國廣播公司電視新聞報道,這種超級雜草是由于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而被創造出來的。除草劑已經對這種雜草無能為力,美國多個州的農田已經布滿雜草。
除了超級雜草,轉基因農田里還出現了超級蟲。由于轉基因作物并不針對次生害蟲,這使得一些次生蟲漸漸成為作物的主要害蟲。而除蟲劑讓這些害蟲有了抗藥性,變成超級蟲,農民雖然投入更多的藥物治理蟲害,卻仍無濟于事。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用16年的實踐事實和統計數據明確說明,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給農業經濟帶來無法糾正彌補的副作用。
中國種了轉基因棉花,開始幾年的確起到了防治棉鈴蟲的作用。但是,數年后,轉基因棉花種植過程中問題不斷涌現,特別是2009年江蘇省的棉花種植受病蟲害影響損失嚴重,部分地區甚至減產絕收。另據中國農業部發布的消息,2009年中國棉花的生產出現下滑,面積和產量減幅均超過10%。
附:
( http://www.wyzxsx.com/ebook/zongshu20.doc )
(請在下載標題處點擊右鍵,選擇另存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