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民意圍城
2011年01月12日 商務周刊
□ 文 方立鋒
方立鋒,是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
2010年,中國的糧食生產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7年增產,糧食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與此同時,中國部分農產品如大蒜、蔬菜、綠豆、玉米、棉花等價格上漲,觸動了民眾敏感的神經。而在過去的一年里,無論是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還是普通網民百姓,也都通過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體,討論著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吃飯問題——轉基因水稻。
從2008年國務院通過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到2009年轉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證書的頒布,再到2010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中國正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進程。雖然中國自1980年代就開展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但是直到2004年底《南方周末》頭版的《13億人主糧背后的利益懸疑》一文才將轉基因水稻帶入公眾的視野。
作為14億中國人的主糧,爭議自然首先從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開始。自轉基因食品問世以來,關于長期和大量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對世人及其后代造成影響的爭論從未停歇,也至今沒有定論。尤其是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今天,公眾出于本能的對轉基因食品報以警惕甚至害怕都在情理之中。因此基于預先防范的原則,暫停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并防止進入食物鏈,才是科學的態度。
其次,公眾開始表達知情權和參與權的訴求。雖然中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的評價和管理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轉基因水稻審批過程不夠透明,相關信息公開不足,缺乏與公眾交流的通暢渠道??梢灶A見,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機制不建立,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得不到有效保障,公眾對于轉基因水稻的恐懼、爭議和抵制仍將繼續。
第三,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和利益的擔憂。2010年中國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達歷史最高的150萬噸,消息一出立即引來各方的關注和擔憂。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一年5000萬噸的進口轉基因大豆涌入國內,致使中國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逐漸淪陷,不僅嚴重威脅了4000萬豆農的切身利益,同時造成主產區的大豆加工生產陷于癱瘓。種植面積、總產量、農民積極性和自給率不斷下降,是當前中國大豆生產的真實寫照,直接威脅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公眾的擔憂,正是出于轉基因大豆的悲劇是否同樣在玉米、水稻上發生。
中國公眾對于轉基因水稻的討論日益白熱化的同時,上百萬歐洲人簽名反對歐盟在對轉基因生物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做出進一步研究之前培育轉基因生物。歷年來,歐洲民眾反對轉基因的呼聲從未間斷,但是如此大的規模尚屬首次。即便是在美國,關于轉基因甜菜、三文魚的商業化爭論也從未停歇。
回顧一年來對轉基因水稻的爭論,從最初的恐慌到現在的逐漸回歸理性,一方面由于公眾對轉基因的認知度有了較大提高,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開始嘗試與公眾進行溝通。但是在轉基因爭論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中國是否需要轉基因,轉基因是否適合中國國情,中國的農業發展需走怎樣的道路。
中國已提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農業發展“轉型”將成為重中之重。中國的農業生產將長期面對人口增長和資源減少的兩大壓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不污染環境、不危害健康、不犧牲后代利益,才是現代農業的出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