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上漲發出明確信號
時寒冰
2008年底,筆者在《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一書中,用了整整一個章節,斷定“全球性通貨膨脹即將到來”,提出了“資源為王”的概念。資源類的投資品,在中國這輪股市和期市上漲中的表現,已經有目共睹。
通貨膨脹的到來是必然的,它絕不會因為某些人的“澄清”或者“聲明”而消失。
由于全球在應對次貸危機的過程中,濫發鈔票、過度投放信貸,必然導致貨幣的貶值,而貨幣貶值是通貨膨脹的一個最明確信號。
但是,人們對未來通貨膨脹會不會到來,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疑問。
其實,貨幣貶值的信號早已發出。當世界各國通過濫發貨幣來拯救危機時,隱患就已經種下。在中國,首先表現為房價的上漲。房價上漲從幾個方面埋下通脹隱患:
第一,在房價上漲而糧價下跌的過程中,房價與糧價的價差越來越大,在內在力量作用下,二者之間要實現比價復歸。第二,房價上漲的根源在于地價上漲,地價上漲在直接帶動房價上漲的同時,在土地上種植的農產品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第三,房價上漲越快,地方政府出讓土地以增加財政收入的動力變得越強烈,耕地面積越少。
這正是每當房價快速上漲以后,糧價就會有一個突然的報復性上漲的原因。
經濟規律是不可逆轉的。但在我國,房價上漲對通脹的巨大推動作用被掩蓋了:其一,居住類價格在我國CPI權重中的占比只有13.6%,遠低于食品類價格占比,也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居住類價格在CPI權重中的占比。其二,計入CPI的主要是房租而非房價,盡管我國不少地方的房價,在經過暴漲后已經超過2007年的水平,但房屋租金卻是在下降的。
糧食、肉類價格的上漲將揭開皇帝的新裝。
據農業部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截至8月份第2周,豬肉價格已經連續9周回升,累計漲幅為15.8%。同時,據農業部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8月份第2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1.31元/公斤,比第1周上漲3.9%,連續10周回升,累計漲幅23.1%。
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甲型H1N1流感的影響,誤傷了豬,導致很多養豬戶損失慘重。5月6日,豬糧比價關系下降到了5.9:1,生豬養殖出現全面虧損。這會影響到生豬的供應。
糧食價格的上漲也是必然的。中國的糧價遠遠低于國外的糧價。在2008年初,國際糧價比國內糧價竟然高出3倍以上。這種狀況延續至今。以大米為例,目前,國外1斤大米折合6元人民幣,而國內大米的價格每斤只有1.50元左右。價差巨大。由此,引發了日益嚴重的糧食走私。今年6月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糧食走私案,犯罪嫌疑人被控采取偽報品名的方式走私糧食共8600噸(法庭稱相當于50萬人一個月的口糧),偷逃應繳稅款1700多萬元人民幣。
可以想見,只要國內外巨大的價差不消除,糧食走私狂潮就難以偃旗息鼓。
正因為糧食、肉類價格上漲的種種必然性,在股市進行了提前反映。最近幾個交易日,農業板塊表現強勁,尤其大江股份(雞肉)、中糧屯河(番茄醬+糖)、南寧糖業(糖)等,反彈明顯。而國際糖價屢創歷史新高,又將產生新的引領作用。這些信號表明,通貨膨脹正在快速到來。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先后經歷四次通貨膨脹,分別發生于1984、1987、1994年和2007年。四次通貨膨脹都是糧食價格上漲發出明確確認信號的。鑒于食品類在我國CPI權重中的占比,CPI止跌回升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除此,從2009年以來的股市表現來看,農業板塊的整體表現整體是比較弱的,借助通貨膨脹預期的推動力,農業板塊出現補漲行情是順理成章的。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筆者從今年8月初開始,在講座中詳細分析農業板塊,特別看好農業板塊的表現,并明確推薦這一板塊。
對于決策者而言,要提前預防通貨膨脹,減少信貸投放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同時,也應該采取措施,壓低房價,擠壓房地產暴利和泡沫,否則,通貨膨脹隱患就不可能得到消除。
政府的價值取向與股市大趨勢
時寒冰
政府需要一個怎樣的股市?要了解這一點,就應該清楚中國所處的大環境:出口下降、內需不足、投資缺錢。激活經濟的唯一途徑是拉動內需。那么,股市對消費有影響嗎?
股市對消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次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股市從14000多點一路下跌,公眾的消費也一路下滑。等到股市今年3月份在6400多點的位置企穩上揚,美國公眾的消費信心也逐漸恢復。
中國亦如此。2007年10月后,股市一路下跌,消費也一路下滑,如何拉動內需成為政府最頭疼的問題。等到股市從1600多點的位置起來,消費也跟著起來了。
股市與消費的聯系,何以如此緊密?
股票與現金一樣,都是財富的存在形式,并且,股票的快速變現能力決定著,它隨時可以轉換成現金。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兩者的關系了。對消費有真正影響力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供給,還包括內生出來的貨幣,即股市上漲對購買力而言,相當于內生出一部分貨幣,對股票的持有人而言,相當于個人財富的增長,個人購買力自然也隨之提高。
個人財富的增加,必然會刺激消費。因此,在美國股市上漲到14000多點時,美國的消費動能非常強。這是因為,在美國人的財富構成中,股票等證券類資產占比較大,股市對消費的影響更直接。也正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政府在應對次貸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首先就是激活股市,把股市從泥潭中拉出來。
因此,2月12日,我在《中國股市已經踏上狂熱軌道》一文中寫道:未來的股市走勢,將超過很多人的預期。瘋狂的單邊市可能持續交替上演。有關部門炒概念,使得股市在“故事會”中走出令世界瞠目結舌的行情。
事實上,在中國經濟受次貸危機影響,陷于被動狀態中時,各種利好消息不斷出臺,在今年7月29日以前,很少看到股市有像樣的調整,稍微一調整,馬上就會有政策出臺,中國股市走出了一波強勢上揚行情。那么,最近的股市下跌,又代表著怎樣的玄機呢?
這與決策者對通脹的擔憂有關。
股市影響消費,當然也與通貨膨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中國尤其如此。由于股市會內生出一部分購買力,這些購買力一旦形成消費,就會推高物價,從而加大通貨膨脹壓力。正是由于這一點,每當通貨膨脹壓力出現時,中國政府就會調控股市,因此,通脹較嚴重之時,中國股市是沒有牛市的。A股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一方面,這次的通貨膨脹隱患實際上與股市并沒有多大關系,而是天量信貸資金持續注入的結果。另一方面,盡管股市較之1600多點已經翻倍,但對于大多數深套的人而言,這一反彈尚不足以幫助他們解套。第三個方面,股市的這波上漲吸收了多余的流動性,緩解了供求關系,有利于物價穩定。如果沒有股市的吸納作用,資金快速流進商品市場,必然推動物價上漲。
很顯然,這波股市的上漲,與過去的牛市相比,對通脹的影響力是非常弱的。真正帶來通貨膨脹隱患的,是天量信貸資金,正因為這一點,央行開始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7月份的信貸投放大幅度減少——全國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559億元,與6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53萬億元的規模相比,降幅高達77%。
對于一個資金推動型的牛市而言,信貸投放的收緊,不僅直接減少了股市資金的供應,更重要的是,它給人們帶來了一個預期或者一個暗示,即股市的持續反彈開始遇阻。群體性思維或選擇,必然影響股市的走勢,加之前期眾多獲利盤欲變現,于是,快速的出逃行為集中出現。A股出現了一波近乎“5·30”事件的暴跌。
但是,應該認識到,對于政府而言,它非常需要一個保持穩定或相對堅挺的牛市。
首先,這是融資的需要。這輪調整始于今年7月29日,當天,中國建筑上市,通過A股籌資人民幣500多億元,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交易。新股發行不僅規模大,而且,量也非常密集。如果股市邁入熊市,剛剛重啟的融資可能被迫終止,這顯然不符合政府的利益取向。
其次,如果股市走熊,消費必然受到抑制,而決策層最頭痛的內需拉動問題,也可能雪上加霜。宏觀經濟數據中,7月份工業生產和投資數據明顯低于此前機構的預期,特別是出口跌幅再次加大,實體經濟要實現復蘇,內需的作用顯而易見。因此,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依然脆弱的今天,股市的走向不僅關系到廣大投資者利益,對政府而言,更是事關經濟復蘇的大局。
在目前階段,股市出現調整甚至快速的調整是正常的,但股市持續暴跌并走熊與政府的利益取向顯然是相背離的。如果承認政府在股市中的作用,那么,作為一個經濟體,政府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如何影響股市,是不難想象的。當然,在泡沫已經累積的情況下,政府也傾向于先通過“國家隊”的高位變現擠壓部分泡沫,然后低位接回,如此一箭雙雕之舉,立牌坊又增加收益,這必然會加劇股市的波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