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鬼子”入關。
2001年11月10日 晚上6點38分,世貿組織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的決定,30天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第134個成員國的身份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從此中國的產品可以暢通無阻地流向世界,世界的產品也暢通無阻地進入了中國。
市場競爭應該是公平的,世貿環境也應該是公平的,但唯一不公平的是結果。中國企業在與世界列強、產業巨頭們的“合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實力的懸殊和技藝的欠缺,給中國帶來的卻是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以及眾多中國產業毀滅性的災難。
6年多過去了,入世的過渡期早在一年前就結束了,中國的大門已完全打開。
有詳細的資料可以證實:目前中國的28個主要產業中,已經有21個被外資控股或壟斷;有90%以上中國本土品牌被外資品牌收購、雪藏或消滅;中國的絕大部分產業內的龍頭企業已被外資控制或并購,2004年外資并購中國企業268家,2005年并購中國企業266家,2006年并購交易量高達1234宗,當年外資投入對華企業的并購資金高達500億美元,占其直接在華投資總額的60%以上……他們已經和正在控制著中國的采礦業、化工業、橡膠業、感光材料業、機械裝備業、零售業、日化業、飲料業、乳制品業、金融業等等。中國的產業戰略正在受到威脅、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受到沖擊、國家的經濟安全正在一步步向最底線接近。
中國是個好客的民族,但進來的卻不一定全都是善意的客人。面對心懷叵測的“親戚”,中國企業應該重新唱響《上甘嶺》的主題曲:“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只是,我們醒悟得太晚了。這場正在中國上演的豪門盛宴,客人們一邊享受著主人提供的豐盛大餐,一邊卻在算計著主人的家產和女眷。他們嫻熟地做下一個個迷天大局,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得天衣無縫,而且環環相扣、招招見血。
當我們還在津津樂道“吸引外資”、“利用外資”的時候,那些國際基金、跨國財團、資本大鱷們已不屑于和我們玩“貓抓老鼠”的小游戲了。30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們深刻了解中國的“國情”,他們利用了我們的善良和幼稚,為我們精心設下了一個個圈套,并在我們的喝采和歡呼中變賣了我們的誠意和財產。當他們背著重重的錢袋向我們告別時,我們卻和范偉一樣儍儍地說“謝謝啊”!
中國主流媒體一直在自欺欺人(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WTO后的中國企業,你“謝謝”了嗎?
一、 六大“鬼局”
弱者做秀,強者做局。
筆者歸納了國際基金和跨國財團常用的六大招式,這些“鬼佬”們的招式隨著中國人“經驗”的積累還在不斷地提高。只是讓人痛心的是,他們的每一次做局都能取得成功,每一次出手都能滿載而回。
鬼局一:高掛
改革開放之初,外資大量涌入中國。他們利用了中國企業品牌意識的淡漠和忽視,以提供“先進的管理”、“一流的技術”、“雄厚的資金”等為由對中國本土品牌企業實施大面積入侵,由于當時中國各種政策和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無法對中國企業完全控股或絕對占有,這些跨國財團所采取的方法是:合資-高掛-冷卻-消滅。
這一手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日化行業,比如聯合利華收購上海“中華牙膏”,莊臣收購“美加凈”,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和“羽西”,強生收購“大寶”等都使用了同樣的招式。他們先以優惠的條件與中國企業合資,然后購買中國品牌的使用權或許諾進一步推廣中國的原有品牌。
當第一步目的達到后,外資企業往往對當初的許諾并置之不理,要么把本土品牌束之高閣冷藏不用,要么把中國品牌價格定位在客戶無法接受的高位,使消費者與品牌脫離,從而使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消費熱情逐漸冷卻,最終達到消滅本土品牌的目的。
鬼局二:做虧
由于處于中國行業龍頭位置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的顯著特征是產權國有,由政府部門對其直接實施管控。大部分權力機關的官員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引進外資提高自已政績,最大的軟肋是唯恐在任期間沒有政績、碌碌無為。而最能導致政績不彰的就是他所分管的產業或企業出現虧損。基于這樣的前提,使得國際金融大鱷們使出了第二招:做虧。
做虧的布局路徑是:利誘-合資-做虧-收購殘余股份-驅逐對方。
這種手法在中國的各個行業和地區都普遍存在,比如,在安徽省連續三次上演的“聯合利華收購芳草牙膏”、“ABB收購合肥變壓器廠”、“西門子收購揚子電器”等,外資所使用的策略幾乎如出一轍。首先許以重諾并給主管部門和企業描繪出合資后的美好藍圖,順利合資后卻讓合資企業連年虧損,直至虧損到令中方無法承受的程度,只好出讓自已僅存的股權。最后外商全部買斷中方資產將“合資”公司變成“外商獨資”,中方人員也被掃地出門。
鬼局三:迂回
在涉及到國家能源安全或戰略性產業的行業并購和控制過程中,由于受到國家法令的限制,國際財團無法直接進入,他們便選擇了第三招:迂回。
迂回的設局方法是:在股票二級市場購買股權,或兼并一定數量的二、三流企業以形成對目標企業的控制和包抄。
比如,在中國鋼鐵產業領域內歐洲鋼鐵巨頭控股中國包鋼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手法。由于中國2005年頒發的《鋼鐵產業政策》,使得阿塞洛-米塔爾集團收購包鋼49%的計劃成為泡影,他們于是迅速調整戰略,利用A股流通的機會在股票二級市場實施對包鋼股權的收購。
而處于鋼鐵產業下游的鋼管制造業卻無法幸免于難,比如美國的凱雷基金在2007年順利收購江都鋼管49%的股權,從而占據了鋼鐵行業的下游企業就是一例。
鬼局四:內鬼
幾乎在所有外資收購中資企業的交易案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內外勾結”的跡象和痕跡。這些資本大鱷們深諳 “從敵人內部”瓦解對手的精妙之法,甚至將其變成他們的戰略指導思想在中國加以運用和發揮。比如美國凱雷基金的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而他們在中國得到的成功經驗就是“取決于和政府關系的搭建”。
2005年,凱雷以4.1億獲得中國人壽24.9%股權的“超級獲利”案中是否使用這一手法,至今仍為人所詬病;
今年年初,中農、中化集團和加拿大PCS公司合謀抬高國內鉀肥售價也有此因。
而高盛基金并購“雙匯”案更是疑點重重,首先是雙匯拍賣公告中排他性的苛刻條款已經為高盛順利收購掃平了障礙,其次參與雙匯收購的海宇投資16個發起人中有11個是雙匯集團內部的管理人員。種種跡象表明,是雙匯自已協助“人販子”把自已給賣掉了。
鬼局五:設局
“請君入甕”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現在美國人正“師我之長技以制我”。2003年,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無故設限,制造了中美經貿的緊張局勢。隨后,美國人“好心”地邀請中國官員及農產品采購團訪美,以謀求“改進中美經貿關系”的途經。就在中方代表團訪美期間,美國農業部不斷地向中方發布美國大豆欠收的虛假信息,并伙同大豆期貨交易所將大豆期貨價抬高到4300元噸。中國代表團回國后一個月,美國的大豆期貨價重又回到3100元噸。這一局,讓中國多付了近15億美元的采購額,而參與此次采購的中國企業當年總虧損達80億元以上。
“商場如戰場”,“兵者,詭道也”。美國人給中國大豆采購團所設的騙局,讓我們充分認清了西方商業一直推崇的所謂“誠信”的商業價值觀的虛偽和險惡。
實際上,“請君入甕”之后,對中方代表加以利誘、施以詭計,再為刀俎的連環布局,在西方的商業字典里已被使用了幾百年。
鬼局六:逼宮
中國民族大學的 張宏良 教授在他的一篇名為《藏獨騷亂:超越1840年最大的買單》博客中,分析了西方國家正在上演的新一輪算計中國的陰險布局。只是這一局他們的胃口太大了,遠遠超出了上述各項的總和,甚至已涉及到中國的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
臺灣3·22公投、藏獨爆亂、圣火受阻,一連串針對中國的惡性事件接連發生,所有劍峰直指一個目標,它們在給中國政府傳遞一個信號:如果中國想要一個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安定環境,就必須犧牲中國的部分利益。
這個“部分利益”就是:取消中國銀行對外資銀行控股的設限,進而控制中國經濟。
美國銀行投資中國建行30億美元,2年后已經從中國賺回了320個億;平安增發事件也讓中國股民損失了1600多億。如果這次中國被迫同意取消外資對中國銀行控股比例限制的話,就意味著中國將失去對整個國家經濟的控制。也就是說,中國“將徹底喪失國家經濟主權,變成完全的殖民經濟”。( 張宏良 教授語)
這一招的路徑是:
支持臺灣公投-策劃拉薩暴亂-制造奧運危機-形成協迫壓力-逼迫政府放開外資控制中國銀行的限制-控制中國經濟-逼宮中國政府。
二、 “打鬼”有招
“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公在改革開放之初對我們“走出去”的鼓勵和允許我們犯錯識的前提。30年過去了,我們應該總結出一套真正屬于我們自已的“過河”方法了。
“招商引資”是當年“借船出海”的政策,但絕不是可以保證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和保證中國永遠強大的唯一致勝法寶。今天,當“利用外資”已轉變成“被外資利用”的時候,我們應該清醒了: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已。
面對列強接二連三的侵占和掠奪,我們應該檢討和反省什么?
一、 產業政策方面
國家宏觀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眾多微觀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作為支撐,但我們從
眾多的并購案例中發現,國家產業政策的嚴重滯后和缺乏,給國際基金和金融大鱷們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一方面打著善意的旗號,一方面緊鑼密鼓地繼續著“生米煮成熟飯”的步伐,當我們還在按部就班地研討爭執時,“鬼子”們已“悄悄地進村”并迅速完成了戰略布局。屆時,我們要么眼睜睜地看著“肥水外流”,要么需要化費昂貴的資金從他們的手中重新買回本來就是我們的財產和利益。
二、輿論導向方面
從中國改革開放之時起,我們所有的宣傳媒介和輿論媒體幾乎從未改變過對“外資”
的好感和羨慕之情。凡是引進的外資都是最好的,凡是合資的項目都是成功的。這里既包含了地方政府的虛榮,也包含著某些利益團體的私利;既有對資本逐利本質的無知,也有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冷漠。
然而,資本畢竟不是福利。它唯一的功能除了追逐利益還是追逐利益,在零和游戲的規則中,“互利共贏”變得更象是一句口號。只有充分理解并認識資本的本質特征,才能有助于我們更加清醒地了解對手,更加理智地做出判斷和選擇。而這一點正是媒體和輿論的責任。
三、 產業整合方面
“與狼共舞”玩的不是心跳,玩的也不是刺激。能與狼共舞并全身而退,靠的是實力、
能力和智慧。在我國眾多的產業中,給對手留下缺口的正是我們的每一個產業內零散的企業,不僅無法進行統一的資源整合,反而內斗不體、相互拆臺,彼此間永無休止地消耗著同類的體力和資本,最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如我們的采礦業,我們的鋼鐵行業等都是如此。
產業資源的高度整合,需要從國家產業經濟的高度出發,運用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要求地方政府放棄地方保護,統一戰線。唯有如此,中國的產業才有競爭力,中國產業才有“與狼共舞”的實力,中國經濟也才有抵御外資入侵的能力和保證。
四、 地方政府方面
部分地方政府對國際商貿和經濟管理工作專業知識的欠缺,以及對國際資本運
作模式的無知,是加速國際資本侵占國家資源和產業經濟的促進劑。近年來部分地方政府就相繼出臺了諸多吸引外資的 “割肉型”政策。地方政府的“優惠”和無原則的鼓勵,使當地諸多尚未成年的“婧女”企業,一個個嫁給了始亂終棄的負心 郎 君,最后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可悲結局。
所以,地方政府官員的專業知識的培養以及有所作為的執政能力,是當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產業戰略實施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五、 企業當自強
無論是迫于國外資本的圍攻堵截,還是國內企業主動的投懷送抱,都或多或少地反
映出中國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部分企業家的“阿斗心態”,他們習慣于養尊處優的安逸生活,不敢面對競爭的風險,當國外資本向他搖起橄欖枝時便奮不顧身地“賣身投靠”了。
其次是“家奴心態”。有些身居國企要職的經營者,視國有資產為一塊肥肉,在與國際資本接觸后,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只要滿足了一已私利,便立馬充當起外資老板的“買辦”,游說政府將大量的國有資產拱手讓人,然后背著主子去悄悄地數錢。
第三是“宋江心態”。他們象水泊粱山上的山大王一樣,雖然已取得一定的行業地位,但對企業的未來滿懷悲觀,于是伺機投奔、尋求“招安”。當國際資本頒下“圣旨”后,“宋江”們便不顧兄弟們的死活,立刻掉轉槍口圍攻“方蠟”。
無論企業經營者出于何種心態,只能說明WTO后的中國企業還要很多的功課沒有完成,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很多的工作沒有落實。
而擺在我們面前最迫切的,首先是要重建信心、保持動力,并迅速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唯有如此,中國的企業才能在強手如林的WTO環境下擺脫困境,中國經濟才能與列強抗衡并成為未來的強者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