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解讀改善民生的分歧之商榷
江蘇省社科院 沈立人
學習十七大文件,亮點屢見,其中扣人心弦的,莫如改善民生,關系廣大群眾利益。而在宣講和議論中,則有不盡一改的解讀。除了有人提出,不少出自所謂“新左派”的壓力,實施后可能不利于富裕階層并將影響業(yè)主積極性最終也會損及弱者,此說者可暫置勿顧外,還有若干分歧,值得稍加商榷:
一是關于貧富差距,成為較普遍的憂慮。這里,姑不論是否已經(jīng)超越人民所能承受之重,慎言兩極分化,可能引起對改革成敗之爭,僅就其前因、后果和嚴峻程度,就有大不同的觀點。原因,有人肯定為市場經(jīng)濟之必然,競爭導致優(yōu)勝劣汰,今后還將持續(xù)擴大;有人歸故于所有制度變動和結構失衡,并引薩穆爾蓀所言,決定于財富。還有人提出,基尼系數(shù)大了不足懼,城鄉(xiāng)和東西部分開計算,便正常了。對此有人建議申請諾貝爾獎,遭受嘲笑。
二是關于上述問題的對策,十七大文件要扭轉擴大的趨勢。有人強調,不講縮小,僅是扭轉,就是容許擴大,防止過大而已。有人則理解,扭轉是逆向,即反對擴大趨勢,應當是一個拐點,不能再擴大而該走向縮小了。
三是關于收入分配,涉及內含甚廣。首先是效率與公平的選擇,兩年來有共識;兩者不是矛盾、互為成本,而是有機統(tǒng)一;效率離不開公平,公平競爭才能激發(fā)努力;因此,公平才能保證效率,求得協(xié)調。但是當前還有人作另解,主張效率是第一位,僅在導致不公后有必要突出公平,今后仍當視形勢演變而作不同的傾斜。
四是關于按勞分配為主體,有人認為只是一種說法,其實是按各種生產(chǎn)要素進行分配;并認為當前情況下,勞動力過剩,資本、技術和管理稀缺,所以對后者傾斜有理。我們認為,按勞為主是由于體腦勞動者包括工人、農(nóng)民和知識分人占人口多數(shù),成為主體,在分配份額中也應占最大比重。當前出現(xiàn)資本侵蝕工資,使工資收入的絕對水平增長過慢,相對比重不斷下降,是不合理的。還有人認為利潤皆是資本創(chuàng)造,與勞動力無關,也是偏差。十七大主張?zhí)岣邉趧訄蟪暝趪袷杖敕峙渲械谋戎兀鄶?shù)未得應有重視,講解只是一語帶過,不予展開。
五是關于富裕的途徑,很多人側重于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其實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是一回事,而在講解中常割裂開來。甚至有人揚言,勞動不能致富,即使勤奮,也只能保持溫飽進而過上小康生活。說得嚴格一點,這是公開與黨的宗旨唱反調了。
總之,對改善民生,有些干部和學者,不管是否自覺,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較深。如果不限于講話,并且在實踐上也這樣,擔心會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漸行漸遠,又無益于改善民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