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經濟學家:人民幣急劇升值的后果
證券市場周刊
想象一下,全球最大的商品中心受到巨大自然災害的影響,在一夜之間出口能力損失了一半,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請原諒我用了這么一個荒唐的比喻,但是我認為如果強迫人民幣突然完成匯率重估,其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破壞,實在不亞于一場類似的大災難
在過去幾年里,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召開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和聽證會,無休無止地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如果早在1998年,或者是2002年,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人民幣升值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只要中國的貿易順差沒有減少,美國決策者和商業精英對于人民幣升值的熱情就不會降溫。我相信,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會聽到更多關于人民幣升值的爭論。既然這個話題這么有吸引力,我也想對讀者談談我的觀點。
首先,我必須指出,關于人民幣升值的通常看法是不正確的,無論是引用的數據,還是使用的邏輯,都是站不住腳的。特別要指出的是,太多來自美國議員們的消息讓我們錯誤的認識越陷越深。
其次,或許有人不相信,但是實際上是毫無疑問的,有了堅挺的貨幣,中國的經濟會進入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
為什么我敢這么說呢?因為在我看來,人民幣升值即將引發全球經濟地震。這說來話長,我現在最迫切想做的,是告訴讀者人民幣升值的真實影響。
關于人民幣升值的三個誤區
以下就是幾點關于人民幣匯率的錯誤認識:首先,中國為了其經濟利益,有意識地操縱匯率;第二,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出口的增長速度,美國將從中受益;第三,人民幣匯率重估,將為美國的制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好了,讓我來一條一條具體解釋吧。
沒有操縱匯率這回事
首先,我認為,中國政府并沒有操縱匯率。每位讀者都有必要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決定采用固定匯率制,將會產生什么影響。
中國的中央銀行--人民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決定采用固定匯率制(其實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很多國家都會這么干,就是把本幣匯率盯住某國貨幣,讓金融匯率浮動在一定的水平上)。其對于中國的直接后果就是,無論是因為貿易順差還是因為境外直接投資,人民銀行都會以固定的匯率買進這些外匯。而當市場上的美元出現短缺時,人民銀行就會賣出它的外匯儲備,這樣也能起到減少人民幣流動性的作用。
問題在于,過去幾年里中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讓人民銀行成了徹徹底底的買家。外匯儲備也因此以平均每月300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至2007年3月,外匯儲備的總量就達到了1.2萬億美元的驚人水平。
人民銀行采用固定匯率的做法由來已久,只是因為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境外人士才開始批評人民銀行有意低估匯率。
我想那些指責人民銀行操縱匯率的人應該知道兩點:首先,當人民銀行在1997年開始采納固定匯率制的時候,美元曾經處于升值之中,但是人民銀行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人民幣升值。恰恰相反,人民銀行最初想做的是避免人民幣貶值。在接受固定匯率制的1995年,受到經濟泡沫破碎的影響,中國政府受到內外債務的困擾,而經濟增長速度也降低到歷史低點,因此當時人民銀行盯住美元,是希望能夠穩定人民幣匯率。
再來看當時的國際環境,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當時眾多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將成為多米諾骨牌的下一個犧牲品,毫無疑問將會貶值。大量短期資本基于這樣的考慮,紛紛開始逃離中國。而在那個艱難的時刻,中國政府決定讓人民幣盯住美元,采用固定匯率制的意圖,實際上可以說是對于國際社會的承諾,而非是要低估本幣。
中國政府實際上也對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感到非常尷尬。2004年中期,中國出現貿易逆差的時候,盡管中國也在實行固定匯率制,但是國際社會都沒有感覺到中國在刻意低估貨幣。直到2005年初,中國的貿易順差開始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增長時,海外觀察家才開始熱評這一經濟現象。
想想這一切是多么有趣: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人民幣盯住美元,是為了避免貶值對經濟造成的影響。而就在不到10年之后,同樣的經濟政策卻被批評為是在“有意低估匯率”。因此,我認為中國政府并沒有有意操縱匯率。
短期內最受損的不是中國出口商,而是美國消費者
其次,即使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出口部門在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嚴重影響,最后倒霉的還是美國人。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人民幣升值將會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從而減少中國的出口。但是我認為,中國出口部門有能力轉移提高的成本,最后買單的還是美國等進口國家的消費者。
對于那些密切關注中國的學者,過去幾年內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經濟現象。在過去幾年里,人民幣開始逐漸升值,2005年大約是2%,2006年則上升為4%,今年大約是6%。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農民工工資,在這10年里也出現了同步上漲。最初可能只有3%到5%的增幅,但是最近這種增長勢頭越來越強勁。
匯率上升是一柄雙刃劍,在推動資產價格重估的同時,它和勞動力價格上升的共同作用力,將會對中國的商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表現在玩具、服裝、家具和家電上。但是從銷售額和銷售毛利來看,直到目前中國的出口部門還沒有承受到太大壓力。
或許讀者有些奇怪,為什么中國出口部門還可以保持利潤水平呢?因為中國的出口部門通過提高價格,把成本轉嫁到了進口商和最終的消費者身上。
從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日本和歐洲掌握到的數據來看,中國出口產品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從1995年到2003年,中國出口部門的競爭實力是逐漸增強的,在此期間中國商品的價格每年下降3%-4%。但是從2004年開始,情況發生了大逆轉,出口商品平均價格每年上升3%到4%。如果只把目光放在電子產品身上,那么數據會更加驚人。根據統計資料,從2004年以來,以美元計算的中國的電子產品價格,平均每年上升6%到10%。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出口商品重新降價幾乎已經不太可能,而且自從2007年初,價格進入了急速上升階段。
實際上價格上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為什么迄今為止,中國的出口部門并沒有受到損害呢?似乎讓人難以置信。在我看來,這實在是因為中國的出口部門過于龐大。
我曾經參觀過中國生產出口產品的小企業,在長期的殘酷競爭中,很多中小企業已經習慣了艱難度日。雖然國內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從整個中國出口部門來看,它的競爭實力非常強大,控制了美國玩具和鞋帽進口的70%到80%,服裝進口的40%,以及電子產品進口的35%。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出口部門掌握了在境外的定價權力,能夠轉嫁它的生產成本。
從長期來看,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會侵蝕一部分中國商品的市場份額,但是這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才能實現,中國統治出口市場的局面還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如果強迫人民幣加速升值,以中國出口部門目前的實力來看,成本毫無疑問地要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去,從而更加快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美國制造業就業和中國出口競爭力無甚關聯
第三點,即使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行業萎靡不振(這也不太可能),也無助于美國解決就業問題。
從2004年上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國的平均月度貿易順差增加了200億美元。這是驚人的數字。但是我們不妨再看看,這增加的200億究竟有多少來自于美國,其實只有60億。也就是說,中國瘋狂增長的外匯順差,主要來自于美國以外的地區。這或許可以讓很多美國人平靜不少。
我還要說,中國出口部門實在有些冤枉,當了其他周邊國家的替罪羊。
來看一組數據,從1990年到現在,美國對中國的逆差從微不足道,發展到占GDP總量的2%。但是有趣的是,美國對除中國外的亞洲國家的逆差卻在縮小。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研究這個問題,發現原來是因為,美國開始從中國采購很多原本從其他亞洲國家進口的產品。也就是說,美國人穿的鞋子,原本可能產自韓國,現在產自中國。既然都要進口,何必要指責中國呢?再來看美國貿易逆差擴大的真正原因,從數據上看,美國貿易逆差擴大的最主要對象是歐佩克、歐洲、加拿大和墨西哥。
接著這個邏輯往下說,中國實際上并沒有對美國國內的制造業造成太大威脅,它只是在競爭中戰勝了其他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取得了原本屬于它們的出口份額。如果真的要抱怨中國人搶飯碗的話,也輪不到美國人。
美國人總是抱怨制造業就業人數從1990年的16%下降到了現在的10%。如果想看數據,我再來提供一個數字,早在195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曾經高達32%,但是之后沒有受到中國的威脅,份額也在自然下降。因此,制造業就業的下降這和中國完全無關,這是產業升級的自然結果。
急劇升值損傷全球經濟
既然如上所說,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出口短期內沒有太大影響,美國也無法從中獲得太大的好處,這個熱門的話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雙方為什么要對這個問題爭執不休呢?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就開始上升,從中可以看出中美雙方對于人民幣升值是沒有異議的。實際上,雙方爭執的焦點就是時間,也就是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速度。
我想來打個比方。想象一下,全球最大的商品中心受到巨大自然災害的影響,在一夜之間出口能力損失了一半,那么將會造成怎樣的經濟影響呢?首先是全球船運部門急劇萎縮,進口國因為無法獲得廉價產品而必須采購價格更加高昂的商品;其次,出口國因為國內正常生產秩序遭到了破壞,也蒙受了重大損失。
請原諒我用了這么一個荒唐的比喻。但是我認為如果強迫人民幣突然完成匯率重估,其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破壞,實在不亞于一場大災難。
盡管我認為匯率上升對于中國出口部門不會造成過于激烈的影響,但是如果在很短的時間里,人民幣匯率突然出現了急速上升,那么進口商還是會選擇尋找成本更為低廉的市場。尋找新市場和建立新渠道所花費的代價,可能是現在無法想象的。而隨著中國適應匯率政策后,其重新搶占市場的行為將再次影響全球貿易格局。因此,我認為強迫人民幣重估匯率是對全球經濟的損害。
在這個比喻中,中國會受到多大損失呢?我想說,匯率急速上升的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將不亞于一場重大自然災害。在這些年里,中國沒有試圖通過低估匯率來獲得經濟利益,但是我必須指出,中國還是通過商品出口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如果匯率發生突然重估,中國的外匯儲備將會受到重大影響。
我想說的是,在短期內重估人民幣的匯率,對于解決外匯儲備的增量沒有什么太大影響,但是對于外匯儲備的存量卻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其數字在幾年前完全無法想象。如果人民幣突然出現了10%,或者更高的升值,那么其中的損失肯定是中國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中國政府肯定希望人民幣升值能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樣,這對于全球經濟也是一件好事。
重估有助冷卻過熱投資
如果人民幣匯率重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于中國最現實的作用,就是它能夠對經濟起到調整作用,從而解決中國目前最大的經濟問題--過度投資。從各種數據都能夠看出,中國的制造業部門正在以非常瘋狂的速度進行擴張。如果對于產品的消費跟不上生產增長的速度,突然出現供求不平衡的局面,那將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在竭盡全力解決這個問題。在過去三年里,為了解決生產能力過剩,中國已經叫停和關閉了不少重工業項目。在最近這段時間里,中國政府減少了出口退稅,同時也加強了治理污染的力度。但是對于巨量的投資,以及不斷擴張的生產能力,僅僅靠行政干預的作用并不大。
對于控制投資,匯率重估應該是最厲害的殺手锏。正如我之前所說,升值后的人民幣對于那些已經掌握了市場份額的企業來說,也許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是企業將會意識到,為增加的產能尋找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困難。前景預期的看低將會讓企業更加謹慎地增加投資。因此,從長期說,匯率重估將幫助中國改善目前投資過熱的局面。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也就是說,漸進路線是中國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其次,上升的人民幣匯率會降低中國的采購成本。在過去幾年里,貿易順差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進口的減少,在重工業產品以及機械設備方面的進口減少尤為明顯。但是從各方面來看,中國必將在未來幾年內,重新恢復在重工業產品的進口。這時候匯率上升的人民幣對于中國就會有很大的幫助了。中國可以借助重估后的匯率,以更小的代價來改造國內的生產能力,這方面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非常良性的影響。
(作者為瑞銀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本刊記者齊忠恒/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