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駛向美國的奇招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杰夫•代爾(Geoff Dyer)
兩年前,當奇瑞(Chery)宣布計劃與汽車交易商夢幻汽車(Visionary Vehicles)合作,向美國市場出口汽車時,曾引起一場轟動。夢幻汽車由馬爾科姆•布瑞科林(Malcolm Bricklin)經營,他曾幫助Yugo汽車和斯巴魯(Subaru)打入美國市場。
雖然奇瑞保持著低調姿態,但布瑞科林卻對奇瑞贊不絕口。去年,他在上海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他們將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車公司。”這種大膽的言論,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廉價的中國汽車將淹沒美國市場。
然而,喧囂過后,奇瑞如今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進軍歐美市場的道路。上周,當歐美市場都在享受假期的平靜之時,奇瑞卻與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將首次把中國產小型轎車帶入美國。這宗交易表明,雖然奇瑞依然放眼海外市場,但它在進軍美國市場方面還是采取了較為緩慢的方式。
此項決定突顯出,最近數月,中國汽車企業在出口方面采取了更為謹慎的策略。盡管長豐(Changfeng)將參加于本月舉行的底特律車展(Detroit Motor Show),但上海汽車(Shanghai Auto)和吉利(Geely)等公司,都推遲了它們預計進入歐美市場的時間。
奇瑞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的交易,反映了這種新的現狀。高管們意識到,他們尚缺乏經驗,無法制造出令苛刻的美國消費者滿意的汽車,同時,他們也沒有發起品牌攻勢所需的營銷技能。
奇瑞與布瑞科林的關系已經降溫,同時,通過與克萊斯勒的合作,這家中國公司正以一種更為間接的路線,進入美國市場。該公司制造的微型汽車將于2008年開始運抵美國,但它們將會以克萊斯勒的道奇(Dodge)品牌上市銷售。
“奇瑞正采取一種更為安全的路線進軍美國市場,”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駐北京的汽車業分析師李春波表示,“它的生產技術顯然具有競爭力,但在營銷和服務方面卻不是那么經驗豐富。”
分析師們表示,通過與戴姆勒克萊斯勒結盟,奇瑞將能很快了解美國的質量標準和產品開發事宜。
行業咨詢公司JD Power最近發布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多么重要。奇瑞的QQ車型與通用汽車(GM)的樂馳(Spark)如此相似,以至于通用汽車曾試圖對奇瑞采取法律行動。然而,雖然巧妙的營銷和低廉的價格使得QQ在中國的銷量超過了樂馳,但在質量排名方面,QQ卻要靠后很多。
對于奇瑞而言,危險在于,合作關系可能會扼殺它的雄心壯志。有報告建議,如果微型汽車的合作獲得成功,那么這家合資公司就可以生產其它較大的車型,而這可能會限制奇瑞自主研發產品的市場空間。
然而,很少有觀察人士懷疑奇瑞的雄心壯志。亞洲汽車資源公司(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總裁邁克•鄧恩(Michael Dunne)表示:“每次我到他們那里去,都看到他們為汽車工程的某個方面增添了新的設施,這表明,他們的確想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車。”
“他們對廉價的低端產品不感興趣。”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更寬泛的問題是:這筆交易是否將開創一個更廣泛的流行趨勢。受國內汽車市場迅速發展的鼓舞,中國汽車制造企業正在成為一股頗具競爭力的力量。這可能成為汽車生產從美歐轉移到中國的開端嗎——就像電子和紡織業的發展道路一樣?
大多數分析師和咨詢顧問認為,此筆交易可能是一次性的。首先,與奇瑞建立合資公司,填補了克萊斯勒一個特殊的缺口——在微型汽車類別中的欠缺。事實上,克萊斯勒的美國競爭對手早已與亞洲汽車制造商建立了聯系,從而獲得了小型汽車開發平臺——福特(Ford)通過馬自達(Mazda)、通用汽車通過韓國大宇(Daewoo)獲得了這種平臺。
許多跨國公司在本土市場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如果停產,代價會很高昂,而且會遭遇很大的政治阻力——如果它們想把生產業務轉向中國,則更是如此。盡管中國的零部件生產商基礎不斷擴大,但仍有缺口,例如,用于車身的大部分鋼鐵仍依賴進口。
只有一家外資公司將中國用作出口基地。一年前,日本本田汽車(Honda)開始從中國廣東向歐洲出口Jazz兩廂轎車。但該公司必須為這些汽車進口約40%的零部件。中國在許多行業都具有制造優勢,但在汽車行業尚不明顯。
譯者/梁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