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GDP與誰比,比什么
劉川2006-11-28日
2006年,預計廣東全省的GDP達2.6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接近或超過3000美元(2005年已達2882美元)。有不少省內人士早些日子就已歡呼,廣東省超過香港和新加坡了,近日又歡呼:廣東快要超過臺灣了。
11月15日,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鐘陽勝在“深化地方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論壇”上表示,廣東省今年經濟總量預計可突破2.6萬億元,同比增長可達14%以上,全省繼趕超香港特區和新加坡之后,有望在2008年趕上臺灣省。 原來歡呼聲來自官方,當然可信度超強。他推測說,廣東與臺灣地區只相差近800億美元。言下之意:濕濕碎啦,一年增加300億美元,兩年時間就與臺灣省齊齊望了。
政府有信心,百姓就留心。廣東省有7900萬戶籍人口,2200常住外來人口,香港只是一個單純的城市經濟,人口700萬,超過香港不算什么,不超過才要汗顏;新加坡更是袖珍小國,280萬人口,與它比肩,只顯得小國的強大與我們的貧窮;臺灣省有2300萬人口,不到廣東的1/3,超過它也不算過人之業,不足以傲岸環視。
目前,廣東省的高增長,是環境污染、原材料重耗武裝起來的,更不足以傲岸視人。在萬噸能源與GDP產出之比中,能源消耗日本最低,是我們的1/14,德國是我們的1/11,就連高能耗的美國,也只有我們的1/4。而廣東的省情是:能源儲量極度匱乏,人均擁有常規能源儲量不足30噸標準煤,不到全國人均儲量的1/20,90%以上能源需求要靠從外省購進或從國外進口解決;但在能源消費上,1980年至2004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翻了3倍多,比全國同期高出4倍以上,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大省。更可怕的是,我們年均能源綜合消費量均高于同期GDP增速。也就是說,廣東省過往二十五年的經濟發展,與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最根本的不同,它們的增長是以降低能耗為基礎的,而我們的增長是以增加能耗為代價的。這樣的GDP增長,與以邊際資源成本遞減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理論,是背道而馳的。
所幸的是,全中國都注意到資源、能耗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2006年開始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以促進各地區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廣東省政府的回應更為積極,在今年 “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硬指標: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降低13%,其中在本年度內就要降低3%,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并與大型企業簽定了節能“軍令狀”。
張德江書記今年4月初在茂名地區調研時說,要堅決克服片面的發展觀,決不能把發展僅僅理解為經濟發展,更不能僅僅理解為GDP數量的增長,以GDP論成敗論英雄,高則喜低則憂。一定要充分認識片面發展觀尤其是“唯GDP論”在指導思想上和實踐中的危害。GDP當前依然是衡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簡單地否定GDP并不可取。但如果光講數量、片面追求GDP速度而不重質量、效益,發展就沒有后勁;如果靠拼資源、拼消耗求發展,就會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這樣的發展后果是嚴重的。當經濟發展快與好發生矛盾時,寧可相對慢一點,也要發展得好一點。
既然政府已經意識到GDP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它的背后應該是一條符合邊際資源成本遞減的經濟發展規律與增長模式,那么,在今后的經濟增長比較中,請更多地關注對比國與地區GDP的內涵,包括深層的資源利用價值與效用,關注在資源能耗背后的生態與環境,讓GDP的數據變得更立體、更多樣、更豐富、更有說服力。
總之,一言以敝之,政府不僅應該關注與誰比,更應關注比什么。,因為我們在人口上沒有優勢,近億人口的大省與別人比,簡單比一個數字,比得過都不算贏。如果廣東GDP的背后,是單位能耗小于香港、新加坡、臺灣,那才真叫有得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