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4年六大工作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保障糧食安全,而建立海外糧食基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國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近日,我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租賃土地種植的水稻,最近通過吉林琿春口岸首次運送回國。
這批水稻共計3萬噸,是經吉林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正式下達配額指標。一般貿易進口的水稻關稅是65%,而有了配額,關稅只有1%。
本次回運的水稻,在俄方整個生產過程中,吉林省出入境檢疫檢驗局實施了全程監管,回運到我國境內的水稻,就近在檢疫檢驗部門備案的加工企業進行加工后,投放市場,
這批水稻的米質與東北大米差別不大,按照中俄雙方簽署的協議,生產的水稻既可以在俄羅斯市場銷售,也可運回國內。根據吉林海外農業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吉海農集團)副總經理于晶介紹,在俄羅斯的種地成本便宜,至少比國內節省三分之一的成本,而且更加方便機械化作業。
中國在俄羅斯投資租賃土地發展糧食生產,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增加了當地稅收,是一件互惠雙贏的好事情。
2012年,依據中俄雙邊農業合作框架協議相關條款,中國吉林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羅里區農業產業示范園項目經過3年的前期工作,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已經啟動,吉林省海外農業投資集團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羅里區投資建設4個現代化示范農場,為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發展海外糧食生產,我國不是頭一個,據了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都在海外發展糧食生產,而且時間比我國要早。
2007年以來,全球產生糧食危機并出現到海外租地種糧的熱潮,主要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人口增加了1%到2%,但農業產量卻沒有太大的發展;其次,由于許多國家的鄉村地區正在向城市轉變,大量可耕種的土地正在消失;最后,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國家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已經被取消。
吉林黑龍江建境外糧食生產基地
吉林省農委消息,截至2012年,吉林省企業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菲律賓、贊比亞、斯洛伐克等國家已投資建設8個示范農場,以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為主,示范面積已達2.33萬公頃,比2011年增加1萬公頃。總投資額突破5億元人民幣。
2006年,吉林省政府專門成立了由18個部門組成的吉林省海外農業開發協調小組,開展海外農業合作。隨后吉林先后組建以吉糧集團、吉林省海外農業投資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從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的企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按照重點開發周邊,穩步拓展非洲,積極發展歐美的工作思路,吉林省先后與菲律賓、緬甸、泰國、俄羅斯、朝鮮、哈薩克斯坦、贊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合作。
吉林省還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吉林農業大學與吉林省海外農業投資集團聯合建設中國援助贊比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實施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拓展合作空間。為國家實施對外援助由單一援助型向援助合作開發型轉變創新模式。
吉海農集團計劃在贊比亞開發土地十萬公頃,用于農業種植、食用菌培植及畜禽養殖。
黑龍江省也積極發展境外農業投資合作,擴大對俄羅斯勞務輸出,建立境外糧食生產基地,年創造勞務收入超過10億元。
隨著國家出臺《黑龍江與內蒙古東部沿邊開發開放規劃》,黑龍江省對俄的農業開發合作獲得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目前,黑龍江省在俄羅斯境內種植的土地相當于本省3至4個中等縣(市)的耕地面積,為該省增加了數量充足的土地后備資源。
與此同時,在俄羅斯的黑龍江企業把在境外生產的優質大豆、玉米等糧食運回國內銷售,滿足了國內糧食加工企業需求。在俄羅斯境外農業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帶動了黑龍江省對俄勞務輸出。
日韓海外爭相圈地保障糧食安全
日本和韓國也試圖通過海外“圈地”促進本國糧食安全。日本目前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3倍的海外農田,韓國3/4的糧食依賴進口。而如今柬埔寨的大片農田也將成為沙特、科威特以及卡塔爾等海灣國家的糧食基地。
日本在美洲的土地開發很早就為人所關注。早在1899年,一家由日本官方資助的公司向秘魯派出了農場工人,這是日本有組織地在拉美海外“圈地”的開始。韓國也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走上了海外墾田之路。
2008年,日本三井物產在巴西投資了100億日元種植玉米和棉花,以滿足日本市場的旺盛需求。除了巴西外,日本現在與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印尼、新西蘭、美國等國的農場都簽訂了玉米等飼料作物種植協議。
日本之所以大張旗鼓地發展“海外農業”,就是為了向其國內市場穩定地提供農產品。近期,日本媒體上經常出現的一個數字是39%,這是現在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按日本官方統計,日本60%以上的糧食依靠海外市場供應,其中,18.3%來自中國,22.2%依靠美國。
2008年4月,韓國總統李明博在赴美訪問途中,就“建立海外糧食基地”問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韓國是世界第五大糧食進口國,該國75%的糧食都依賴進口。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也走上了海外墾田之路。
當年4月,韓國獲得了海外墾田的巨大成果——以無償援助的方式在蒙古國獲得了27萬公頃的土地。韓國大宇物流公司在同一年還獲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政府授權,取得130萬公頃可耕地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
2008年,根據柬埔寨政府的一份聲明,由于世界糧食價格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平均增長了一倍,幾個海灣國家正在與柬埔寨商談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租地合同。如果合同能夠簽訂,這些國家將在柬埔寨種植水稻和玉米并運回國內,這將比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購買糧食要節省數百萬美元。
海灣國家每年有80%的糧食都依賴進口,用于進口糧食的資金正在不斷增加。據阿拉伯農業發展組織統計,海灣國家2006年的糧食進口花費為160億美元,但2008年就增加到了200億美元。從事糧食問題研究的學者拉烏夫在迪拜表示,所有海灣國家正受到全球糧食危機的困擾。
拉烏夫指出,沙特農民曾經花費15年時間在沙漠里試驗種植玉米,結果以失敗告終,海灣國家要想實現國內糧食大規模增產已經不太可能。
在拉烏夫等人看來,在國外購買或租借土地成為解決海灣地區糧食危機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對于海灣國家來說,由于受現有技術條件限制,僅靠國內能力已經不可能保證糧食生產,因為他們缺少水資源和可耕種土地。”拉烏夫說,“因此,前往國外購買或租借土地成了最好的選擇。”
觀察者網綜合央視網、鳳凰網、吉海農集團官方網站等報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