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保結余7644億元,其中統籌基金累計結存4947億元,個人賬戶積累結存2697億元
●專家稱因個人賬戶僅為個人所有,其他人不能動用,可現支現用的結余為4947億元
陳春鳴/畫
本月初,一個數據刺激了人們的神經:在看病貴遲遲得不到解決、醫保報銷比例仍不高的今天,全國醫保竟然結余了7644億元。
7644億元是什么概念?對于廣州這樣一個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來講,2001年實行醫保以來,到去年為職工醫保支出519億元。也就是說,7644億元可以滿足14個像廣州這樣的大都市支付職工醫保11年。
很多人不解,醫保基金本來就是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巨額醫保基金“睡大覺”很不合理。該如何化解“結余畸高”,提高參保人的醫保待遇?
如此巨額結余太不可思議?
結余7644億元,出自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之口。
在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十六次年會上,雷海潮透露,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結余7644億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結余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1年的結余率最高達到35%。
“醫保資金結余率如此高是不正常的,資金沒有用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雷海潮表示,醫療保障制度需要轉變理念,減少結余,提高報銷比例,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水平,減輕參保人員的個人負擔;此外,應該提高基金統籌管理層級,做大風險池。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廣泛熱議,多數民眾認為,現在看病報銷比例仍不高,結余這么多錢不可思議。
在廣州工作的鄧女士,以前單位沒參加醫保,直接拿發票到單位報銷80%。后來,單位幫她辦理了醫療保險,每月從自己賬戶上扣除200多元,單位再繳納一部分,在廣州定點醫院看門診,每月能報銷300元,住院能報75%左右。
鄧女士沒留意單位醫改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今年她患了丹毒,去廣東省中醫院看病,由于沒有辦定點,無法享受醫保減免。第二次看病辦了定點,700多元的藥費,醫保方面只報銷了120多元,還自負600多元。
為治療丹毒,鄧女士前后用一個半月時間,去醫院6次,花費了5000多元,但醫保只報銷了400多元,因為一個月內,醫保最多報銷額度是300元。
“現在醫保報銷額度太低了!”鄧女士感慨:現在看門診,一個月最多報銷才300元,遇到大病、連續性看病,醫保簡直是杯水車薪。而且醫保對用藥范圍規定很狹隘,很多藥都不能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得知全國醫保結余資金竟然有7644億元,鄧女士更不解了,她認為醫保制度首先應該保障參保人的利益,“我們交的錢不用掉,那結存在哪里干什么?”
按相關規定不算“結余過多”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這7644億元的數據,出自于今年5月國家人社部公布的《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數據顯示,全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6939億元,支出554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3%和25.1%。年末城鎮基本醫療統籌基金累計結存4947億元(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60億元),個人賬戶積累2697億元。
城鎮基本醫療統籌基金結存額、個人賬戶累計額共7644億元。
對這7644億元,很多專家認為,這筆錢根本說明不了什么問題,由于醫保并沒有實現全國統籌,7644億元只是一個統計數據而已。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認為,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個人賬戶積累結存的2697億元,是個人賬戶的錢,為個人所有,其他人不能動用。所以社保基金結存的錢應該是統籌基金累計結存的4947億元,這部分錢是政府層面進行統籌運用的,是一個統籌層面所有人共有。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險系主任、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嚴格意義上說,醫保基金結余的是4947億元。統籌賬戶基金采取的現支現用,這一部分基金的結余應該適中。而個人賬戶是公民隨時取用的,參保人若沒有生病,個人賬戶就是積累狀態。
羊城晚報記者查詢得知,人社部2009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在統籌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原則上應控制在6-9個月平均支付水平;累計結余超過15個月平均支付水平的,為結余過多狀態,累計結余低于3個月平均支付水平的,為結余不足狀態。
據此計算,2012年年末,全國城鎮基本醫保基金支出5544億元,月平均支付462億。統籌基金累計結存4947億元,相當于10.7個月平均支付水平,稍微超過9個月的規定,不算“結余過多”。
小范圍統籌致結余規模較大
醫保統籌資金結余4947億元,是否意味著基金抗風險能力提高了?其實也不一定。
鄭梓楨透露,現在除了4個直轄市,全國其他地方的醫保都沒有實現省級統籌,有些地方還是縣級統籌,“碎片化”十分明顯。由于統籌層次太低,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就很差,“把各地數字加到一起,掩蓋了一些地方結余少甚至沒結余的窘境。”
這也讓很多專家看到了全國統籌的必要性。華南農業大學勞動和社保系主任張開云認為,現在一些地方醫保支付壓力大,不得不預留風險金來應對,各地的風險金加在一起,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規模。“其實,假如醫保進行全國統籌,盤子做大了,基金抗風險能力增強,就不需要這么多風險金了。”
同樣參加了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年會的醫改專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說,目前醫保模式是地方小范圍統籌,造成醫保基金結余規模較大。實際運行來看,統籌層次高的地區,醫保基金運行效率也是比較高的,更有助于“錢花對地方”。因此,要令醫保基金實現高效運行,真正用之于民,就應提高基金統籌層次。
事實上,很多地方也存在醫保資金支付壓力。
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陳敏介紹,目前廣東醫療保險基金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參保人員繳交的一次性過渡性基本醫療保險金,每年按比例計提使用,而按近兩年的計繳金額和參保人數計算,現行規定的10年過渡金僅夠退休人員3年使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人均壽命的延長,退休人員數量將不斷增加,醫保過渡金積累將不斷下降,基金的支付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陳敏透露,廣州醫保基金盡管有結余,但支付壓力仍很大,必須延長醫保最低繳費年限,增加基金規模了。
廣州市人社局:
要提高報銷比例較難
或降低企業繳費費率
有人提出,醫保基金結余資金多了,能否降低患者自付費比例,甚至逐步實現免費醫療?
對此,廣州市人社局有關人士表示,醫保是一種社會醫療保險,能使用醫保基金的,只能是參保人。其他人看不起病,應該尋求民政幫助或社會救助。現在醫保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民眾對醫保提高待遇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過,目前看來,要提高參保人報銷比例估計很難。
國家人社部早有規定,對于醫保基金結余過多、當期收不抵支的問題,各統籌地區都須妥善解決。如統籌地區因職工工資水平增長等因素,統籌基金收入增幅明顯高于支出增幅,連續2年處于結余過多狀態,可階段性降低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比例,或適當提高參保人員醫療保險待遇水平。統籌基金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統籌地區,應通過改進結算方式、加強支出管理等途徑,控制費用支出增長。
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陳敏表示,若結余足夠多,會考慮降低企業繳費費率。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醫保基金規模已經很大,應該加強審計,對社會公布相關數據,滿足參保人的知情權。比如,廣州醫保基金至去年已結余329億元,扣除支付風險準備金102億元及其他35億元后,當期可用結余基金192億元。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應該提高參保人門診待遇水平,是需要認真考量的,否則會影響參保人參保積極性,也不利于解決百姓“看病貴”難題。
鄭梓楨表示,巨額資金“沉睡”,不是醫保基金設計的初衷,“在基金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提高參保人待遇水平才是根本目的。”(羊城晚報記者 尹安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