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吳起稱財政足以承擔免費教育 3年投入超8億
面對社會現實,應該做的就兩件事:一是改善民生;二是調整人事。
神木、吳起等地經驗說明,回歸毛時代的免費教育、醫療、住房是完全可能、可行的,是得到老百姓支持的,但是也是得到少部分新生資本家極力反對的。
當前民生之所以無法改善,是由于改革受新自由主義誤導,受資本家階級代言人指揮,大搞教育、醫療、住房的私有化、市場化、產業化,使本屬社會福利的事業成為資本家階級牟利的工具。繼續讓南方報系、炎黃春秋等資改派、新自由主義派主導中國改革,民生無法改善。
陜西神木的免費醫療曾引全國關注,距神木412公里的陜西吳起縣,再一次觸動國人神經:3年來,這個縣一直推行“全民免費教育”,從幼兒園到45歲以下青年。
教育和醫療兩大難題,在這里,被一紙通告“免費”二字化解。
吳起是如何做到教育免費的?這里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吳起全民免費教育能否被借鑒?
調查顯示,這個曾經的貧困縣,目前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有錢,而“全民免費教育”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耗錢。
□本報記者楊萬國 陜西吳起報道
朱久偉的辦公室不足10平方米,一張單人床緊挨辦公桌。沙發不夠,人來了就坐在床上。
這名年輕的財政官員掌握著陜西吳起縣的錢袋子,他是縣財政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長。
與朱久偉的辦公室形成對比的,是吳起的學校。
吳起高級中學是縣城最氣派的建筑群。教學樓氣勢宏偉,教師公寓是花園式的,學生公寓全部配有獨立衛生間。
在吳起縣,近30所中小學中,每個教室都裝備了單價2萬多元的“白板”,數十萬元裝備起來的地圖室,數百萬元購置的校車。投資1.5億的體育場,依托校園建成。
7月1日,朱久偉說三年來吳起財政投入教育超8億。
在這個面積3791平方公里的廣袤縣域,擁有13萬人口,接近26000名學生(包括幼兒園兒童)。許多人的命運在這三年正悄然改變。
王生玲,被改變的人生軌跡
17歲的王生玲讀高二了。曾同樣成績優異的姐姐當年在壓力下輟學,如今已嫁人
如果不是高中免費,王生玲的人生軌跡將和姐姐一樣:輟學,干幾年農活,嫁人,生子。
這是陜北腹地,這是很多女孩曾經的共同命運。
王生玲現在是吳起高中高二(一)班學生。在全年級1400多學生中,成績名列前十。
17歲的王生玲是吳起縣五谷城鄉人,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2006年母親因病去世。這年,姐姐讀初三,王生玲初一,兩個弟弟小學。
那年離中考3個月時,姐姐突然回了家,說不讀了。
像電影里的故事,本來成績優秀的姐姐輟學干農活,她告訴弟妹三人:“暫時不急了,你們幾個好好念”。
家里種了20多畝地,一年收入7000多元。
吳起高中校長張俊殷計算過,一個高中生一年需要學雜費3500多元。
王生玲的父親王兵川說,如果不是高中免費,他只供得起一個半孩子讀書。
2007年快中考時,王生玲偶然聽老師說,高中不用交錢了。
她有點不敢相信,回家時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姐姐。姐姐愣了一會兒。
王生玲說,她后來發現姐姐偷偷哭了,但姐姐已退學一年多。今年初,姐姐嫁人了。
2007年8月,一分錢沒交便在高中報完名了,王生玲才確信:真的免費了。
高中兩年,王生玲沒從家里拿一分錢,除縣政府每年補貼每個學生720元生活費,她還獲得3500多元的獎學金。
王兵川說,他壓力小了很多,他現在籌備錢準備女兒上大學用。
王生玲只知道,她的命運改變來自縣里的“馮書記”。她沒見過馮書記,只在開教育表彰大會時,遠遠看到過那位戴眼鏡的叔叔。
馮振東,“免費餡餅”越做越大
“免費教育”也給縣委書記帶來政績和榮譽,這也鼓勵著他和吳起縣更大力度投資教育
44歲的馮振東,是吳起全民免費教育的“推手”。2007年6月他調任吳起縣委書記。
吳起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曾經縣窮民窮,教育欠賬很多。2003年,隨著能源價格飛漲,盛產石油的吳起,經濟開始騰飛。一個數據是,2002年吳起地方財政收入8800多萬,2009年16億。2009年吳起排在西部百強縣第十九位。
“財力好轉的情況下,該把什么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是新官上任的馮振東思考的問題。
“吳起的資源總有一天枯竭。到那時,吳起人靠什么生存?靠什么發家致富?教育!”馮振東把目光鎖定在教育。
雖然財政收入暴增,但吳起農民的收入并無同比提升。“吳起有錢人只是少數,大部分并不是外面想象的那么有錢。”吳起高中校長張俊殷說。
“家里如果有一個大學生,有一個高中生,就會十分困難,甚至返貧。”馮振東說,縣里經過調研后,2007年秋季開始施行“免費高中”。
分管收學費的吳起高中副校長閆志俊說,天上掉下“免費餡餅”時,他頓時輕松了許多。往年,學生哭鼻子請求暫緩交費的情況不見了。
按吳起教育局統計,三年來,吳起財政為高(職)中免費教育投入3531萬元。
張俊殷介紹,免費后吳起高中優質生源大量回流。2006年,吳起中考前100名只8個留在吳起讀書,其余都跑到延安和西安讀書。免費后,前100名有60多名留在吳起。
2007年吳起縣還面向全國招聘高中優秀教師,以9萬至15萬年薪招聘了20人。
吳起的高考升學率大幅提高。二本上線學生從123人增加到今年的287人。
馮振東給免費教育取了一個口號:“人民滿意教育工程”。這個“工程”開始在陜西出名。
2007年11月,馮振東被教育部等部門評為“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個人”。
7月1日,馮振東讓人搬來這兩年獲得的獎牌和獎狀,展示給記者看。他不否認這是他追求的政績觀。
2009年10月21日,陜西省“縣級黨政領導優先發展教育現場會”在吳起召開,陜西省副省長朱靜芝告訴各縣區的一把手們,“優先發展教育,就是最大的政績觀”。
2009年11月,吳起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馮振東被邀參會做主題發言,“我坐在前排,是最小的官。”
當馮振東攜教育部頒發的獎牌回到吳起時,心中又醞釀著“免費幼兒園”的計劃。
今年春天起,吳起5300多名兒童享受學前免費教育:全縣28所幼兒園,不分公、私,所有孩子免書本費;每個孩子縣里每年補助800元給幼兒園,作為運轉經費和生活費補助;每名幼兒老師每月增加200元津貼。
吳起最大的私立幼兒園園長劉惠青說,免費教育大大緩解了幼兒園的成本壓力。
馮振東的“人民滿意教育工程”還包括教育硬件上大力投入。2007年9月,吳起投入3.5億,對全縣24所中心小學進行改擴建。標準甚至高于教育部一類標準,所有中小學配備了公寓、餐廳、創作室等。
吳起還拿出數百萬元為中小學配備豪華中巴車,接送師生上下學。據了解,縣里為此壓縮了縣政府配車,開大會時,縣里向學校借車用。
李金龍,干部送農民上學
去年11月,組織部干部李金龍一路陪著19名年輕人到山東一所技校。在吳起,45歲以下的農民可以享受免費技能培訓
7月2日,李金龍接到一個電話,一名學員暑假回老家,打電話向他問好。
作為縣委組織部干部,李金龍現在被人稱“李老師”。他覺得“挺有成就感”。
去年11月,李金龍陪著19名年輕人,乘汽車,換火車,一路護送到山東濟南的藍翔技校。19人都是吳起初中或高中沒讀完的青年農民。
劉長瑞是其中一名。劉長瑞高二時輟學,后在吳起縣城一個汽修廠打雜。去年,他聽說縣里“人人技能辦”可以免費送年輕人去技校讀書。就報了名。
劉長瑞說,到技校后,他們選的是8個月的汽車維修全科班,學費9980元。縣里把錢打給了學校。
但技校的老師建議讀兩年2.4萬的高級汽車技工班。劉長瑞給“李老師”打電話,李金龍給領導匯報后,又給這些年輕人人均追加1.5萬學費。
劉長瑞享受的“人人技能工程”,是吳起“人民滿意教育工程”中的一項:45歲以下的青年,都可以享受免費技能培訓。
馮振東說,這是對15年的免費學校教育的延伸。他介紹,吳起的一項調研顯示,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農民收入,是小學文化程度農民的4.3倍;有技術外出勞動力是無技術外出者收入的1.86倍。“文化程度的高低、有無技能,是決定農民收入高低的一個最關鍵因素。”
2007年,吳起縣成立了“人人技能辦公室”。“全國獨一無二。”馮振東說。
吳起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志虎介紹,為了讓吳起農民學到真本領,“人人技能辦”和山東藍翔技校、渭南莆田學院等全國20所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培訓協議。吳起45歲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只要報名,就由縣里全額支付學費,送到這些學校學習。
記者在“人人技能辦”學員檔案中看到,培訓項目包括計算機應用、汽車維修等,也有吊機駕駛、美容美發、廚師等短期培訓,甚至包括足療。
李志虎介紹,“人人技能辦”成立三年來,已培訓吳起縣青年農民12830人。其中,學費最高的是3.5萬元的海員培訓,目前已有數名學員畢業上崗。
7月3日,劉長瑞告訴記者,“同學都很羨慕我們可以免費讀書”。他說,他在技校學得很扎實,明年11月畢業后,打算回家辦一個汽車修理店。
朱久偉,“切餅人”的經濟賬
作為財政局副局長,朱久偉認為吳起的財政完全可以保證免費教育堅持下去
吳起高中副校長閆志俊有點擔心吳起的免費教育“步子邁得有點大了”。
他的疑問是,吳起除了石油,沒別的工業,“石油能開采幾年?十年二十年后,沒有油了,財政沒錢了,還免不免?到時收費,還能收得起來嗎?”
一名市民也表示了擔心:“馮書記將來走了,錢也折騰完了,該怎么辦?”
掌管分切吳起“財政大餅”的朱久偉,對此有謹慎的盤算。
朱久偉認為,吳起的全民免費教育并不需要多少錢,吳起的地方財政“完全有能力承擔”。
吳起每年的免費教育投入主要是:高中1555萬;職教中心(職中)169萬;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刨去省市承擔,縣財政承擔1315萬;幼兒園507萬。再加上“人人技能工程”預算1000萬。吳起“全民免費教育”支出是4500多萬。
他介紹,近三年來吳起在教育硬件設施投資6.5億,目前硬件設施基本完備。今后除教師工資外,就是每年預算5000萬的“人民滿意教育工程”。
朱久偉說,吳起并未擠壓其他民生項目用來獨撐免費教育。這幾年,吳起在醫療衛生等領域也投資巨大。
他以2009年吳起財政支出舉例。當年,吳起地方財政16億,延安市上收4個億。留給吳起的可支配財力約12億。
其中教育投入2.8億,占地方財政支出23.7%。而公開報道顯示,過去三年,教育投入占國家財政支出不足15%。
對于吳起,剩下的財政支出包括三農3.6億,衛生1.4億,交通道路1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2.5億。
朱久偉認為石油產業會帶動吳起其他產業的發展。2009年吳起16個億財政收入中,石油貢獻87%,交通運輸、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占10%,農產品加工約占3%。
朱久偉介紹,吳起通過石油限采、發展第三產業、開發旅游業等逐步豐富經濟結構。他認為吳起的財政完全可以保證免費教育長期堅持下去。
“吳起人”,“均富”的紅色傳承
作為革命老區,紅色傳承讓這里的官員更樂于嘗試“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
每天下午7點,遍布吳起縣城的高音喇叭開始傳出音樂聲,高亢的女聲隨著音樂激揚:“這里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落腳點……”
在閆志俊的印象里,這樣的樂聲很多年了。
在這座陜北腹地小縣,“紅軍”、“革命”、“毛主席”,依然是地方官員津津樂道的話題。
6月30日,吳起的頭條新聞是毛澤東、周恩來等26座偉人銅像揭幕。銅像6月26日抵達時,吳起萬人空巷。一名官員為這些銅像抵達吳起,沿途收費站一路綠燈免費放行而深感驕傲。
6月30日,記者在勝利山上看到,許多群眾觀看揭幕,有人眼噙淚水。當地媒體形容,“3萬多人沿街排開……感人場景仿佛又回到75年前。”
閆志俊介紹,紅軍1935年長征結束后抵達吳起,開始搞土改,之后未曾反復。他認為,吳起因此更具紅色傳承。
在閆志俊看來,作為革命老區,吳起人和這里的官員更樂于嘗試“全民免費”,“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以此博取口碑和政績。
事實上,不僅吳起,整個陜北老區,包括其鄰縣志丹、同在陜北的府谷、神木,都在免費教育、醫療上搞得風生水起。
馮振東承認“傳統”及自身經歷對他的影響。他兄弟六人,父母是農民,28年前他依靠國家的“免費教育”讀完大學。
馮振東說,今年秋季,全縣的幼兒園將進一步免除全部費用。吳起將實現完全的15年免費教育。
朱久偉有信心“免費教育需要多少,財政就劃撥多少”。
李金龍則有點擔心“人人技能工程”每年1000萬的預算“花不完”。他說,吳起人一些觀念還比較落后,年輕人在家門口有點錢賺,就不愿去上學費2.4萬的汽修班。下一步,他將加大宣傳力度。
高二學生王生玲則在憧憬中。她說想考中國石油大學,將來畢業回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教育上花再多錢都浪費不了”
對話
免費學校能讓更多孩子上學
新京報:你2007年調到吳起當書記,高中免費教育隨后推行。這在當時很少見。一些人認為這與你個人的風格和經歷有關?
馮振東:1997年,我就是延長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然后到延川縣、寶塔區、吳起縣擔任黨政正職,這期間我一直都很重視教育。
我生在農村,我知道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學,可以節食縮衣、任勞任怨。
我在吳起提出,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更多的老百姓,而公共財政用在教育上普惠性更廣。建設一個高檔賓館,窮人不可能來住;建設公辦免費學校,更多的孩子就能來上學。
新京報:教育投入大、見效慢,很多地方領導寧愿搞開發區、建大樓。干一屆就調走了,這個政績可能就不是你的了。
馮振東:作為一個領導,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績觀。不是錢賺得越多,就越有價值,不是官做得越大,就越有價值。
如果辦事為了讓領導高興,為了讓上級提拔,就不會得到老百姓贊同。因此,掌握公共資源的領導,必須解決好為誰執政、怎樣執好政的問題,真正做到在公共資源的使用上,讓大多數老百姓受益。
新京報:吳起為什么把公共資源優先分配到教育,而不是別的方面,例如醫療?
馮振東:公共財政的蛋糕就那么大,這主要是如何分配的問題。不管你把公共資源分配到哪個地方,只要所做的事情普惠性更強,就可以優先考慮。
即使有人反對也不敢說,擔心被百姓罵
新京報:因為吳起免費教育,國內有輿論開始批評那些比吳起更有錢的縣。有沒有擔心冒出風頭,而受到壓力?
馮振東:陜北這邊有句話,“我穿我的紅繡鞋,管去他人怎么說”。只要對老百姓有利,我們想清楚了,就不怕別人說。
新京報:當年,這是一個重大決策。有經過專家評估或者人大審議嗎?
馮振東: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注重調研。先做調研,然后讓職能部門拿出意見,交由常委會研究該怎么辦,最終形成共識。常委會之前,我和縣長會與人大、政協提前溝通。所有預算都是經過人大批準,由縣政府執行。
新京報:常委會上有爭論嗎?常委會幾次通過的?
馮振東:沒有大的爭論。一次就通過了。
新京報: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嗎?
馮振東:我們認為,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錢,都浪費不了,都是值得的。我想,即使有人想反對也不敢說。不是因為我書記的權力,而是擔心老百姓罵。
把石油資源轉移到人力資源
新京報:石油畢竟有限。有一天吳起的石油沒了,免費教育還能不能執行下去?
馮振東:吳起石油維持50年沒問題。再過30年,年齡大的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即使吳起沒油開采了,年齡小的可以到其他地方創業。日本沒有資源照樣發展得很好。假如吳起人人有技能,人人成為企業家,完全可以走出“油主沉浮”的命運。
新京報:陜北的神木、府谷等地方,都是靠資源發家,目前都在搞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作為地方當政者,選擇高福利,是否是平衡貧富差距或穩定社會的手段?
馮振東:教育和醫療與其他項目功能不同,這不是發救濟款。教育的功能是讓孩子上得起學、上好學、提供一個發展的條件。優先發展教育,是把現在的石油資源轉移到今后的人力資源上。
新京報:5000萬元,對于你們縣財政意味著什么?有壓力嗎?有多大的持續性?
馮振東:我們培養出來的是人才,你要相信財富是不斷增長的。現在我們靠石油,將來我們靠人才。有人才在這里搞發展,現在財政收入12個億,也許以后是30個億、50個億。所以,5000萬元是沒有壓力的。
民心會讓“免費”延續下去
新京報:地方的很多政策往往隨著領導變化而改變,有人擔心你離開吳起后,這個政策還會不會持續下去。
馮振東:我搞的不是形象工程。如果99%的老百姓都支持(免費教育),讓你當書記你敢做違背民心的事嗎?老百姓不允許你改變,你就改變不了。
新京報:從情理上講確實如此。不過,如何從制度上保證其延續性?有沒有從人大層面對其制度化?
馮振東:我們的政策出臺,縣委都有文件,是不會隨便就能改變的。
新京報:你認為吳起免費教育在全國推廣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們有哪些經驗和心得?
馮振東:我們搞免費教育,是提供享受均等教育的機會,不因貧困輸在起跑線上。
各地經濟實力不同,能免費到什么程度也不同。但重要的是,必須有這個理念。推行這種理念,我認為要跟官員、執政者的績效考核掛起鉤來。在資源的配置上,特別是在土地資源的配置上,要優先教育。
如果像北京、杭州這些地方,孩子出生之前三年就要考慮幼兒園在哪里上, “丁克族”嚇得不敢生孩子,怎么能叫“以人為本”、“宜居城市”?
吳起縣免費教育一年支出
吳起一年免費教育支出4546萬元。
其中幼兒園到高中階段3546萬元。包括,高中1555萬(4237名學生,人均3670元);職教中心(職中)169萬(891名學生,人均1898元);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縣財政承擔1315萬元(共15642名學生,初中和小學人均1110元和694元);幼兒園507萬(5321名孩子,人均953元)。
此外,“人人技能工程”預算1000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