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轉基因農產品推廣--寧保守,勿激進
牛建宏
·
2010-03-30
·
來源:烏有之鄉
人民政協網
轉基因農產品推廣:寧保守,勿激進 |
|
|
2010-03-30 |
|
牛建宏
"轉基因食品究竟有沒有危害,現在還沒定論,還是不選購的好,萬一有事,就后悔莫及了。"3月26日,正在北京一家超市選購食用油的張先生對記者說。 張先生最后選擇了一瓶標示"非轉基因"的食用油,在他看來,超市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加工的。 "轉基因是啥東西?"旁邊一位也在挑選食用油的大媽好奇地問。"超市既然已經賣了,應該也沒啥問題吧。"她說。 "目前很多食用油和豆制品都是轉基因食品,但轉基因究竟對人體好不好,還不能定論。"張先生說。 但依據張先生的觀點:少用為好。他甚至還引用了網絡上盛傳的一句"雷語":既然蟲子都不能吃的東西,人能吃嗎? 1月3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特別提到"要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而在去年年底,由華中農業大學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獲得安全許可,這也是我國頒發的首張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 在最近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與房價、物價、醫改等熱門話題一樣,轉基因水稻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轉基因產品--尤其是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在中國似乎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同時,有關轉基因產品的質疑聲也接連不斷。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此前曾表示,中國批準轉基因作物將導致中國糧食主權淪失。因此,該組織緊急提請中國政府須立即凍結所有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審批。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當前轉基因技術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轉基因水稻技術的商業運作,也可能會增加一些不確定性。因此,國家在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方面,寧可保守,不能激進。 緣何質疑聲不斷? 盡管有研究者稱"轉基因大米不僅吃起來安全,對生態環境也是安全的"。但仍難解人們的擔憂:安全證書的審批程序如何?實驗室只能證明短期安全,長期食用到底對人體有無害處?甚至還有一些網絡論壇發起了"反轉基因主糧"的簽名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王執禮就是這樣的"質疑者"。他用"悄然"一詞來形容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 因為這一過程確實十分隱秘:一家國外通訊社最早發現這個消息時,它被擺放在一家"幾乎很少更新"的專業網站上,混雜在"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中,連經常登錄的相關人員都沒能及時發現。 "轉基因稻谷的發源地美國尚未發布安全證書,而我國卻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面積轉基因谷類種植的國家,'有關專家'為什么能有那么多的理由來證明'轉基因不存在任何風險呢'?"王執禮說。 在王執禮看來,部分轉基因食品目前安全不等于將來也安全;現有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不等于今后的轉基因也安全。 王執禮介紹,事實上轉基因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圍內從來沒有消弭過,去年12月,法國生物技術最高委員會認定,種植轉基因玉米"弊大于利",這一表態使得法國解除轉基因玉米的種植禁令沒有時間表。 在王執禮看來,13億人的餐桌安全,不該是幾個"隱身專家"關起門來研究就能隨意決定的,尤其是,在事件發生后,某些專家和科研機構的發言人,以人民群眾不懂得科學為理由,提出因為是新科技不需要對公眾公開。 "這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學術論爭,而是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背景的民族利益和學術良知之爭,這勢必給我國這個以水稻為主食的國家人民健康安全帶來巨大的風險和隱患。"王執禮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番茄、棉花、大豆等轉基因作物已經在我國大面積推廣,并且一度在防治病蟲害等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對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幾乎所有國家都采取了謹慎態度。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特別是食品是否安全,大家都很關心。我認為對于轉基因技術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很多種轉基因。"在3月5日的全國兩會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育種權威袁隆平說。 在袁隆平看來,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在推廣時我們要持慎重態度。他表示愿意吃轉基因抗病蟲的大米,并號召志愿者特別是年輕人參與試驗,為科學獻身。 記者了解到,在全國兩會期間,致公黨中央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認知》的提案。 在提案里,致公黨中央指出,許多認為安全的藥物可能數年后才顯示出隱患,如上世紀70年代的"滴滴涕",至今仍在影響我們的健康,而轉基因食物從1993年出現到現在僅10余年,并未經過長期的安全性試驗,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致公黨中央認為,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爭執聲音一直未曾停止,但又因其產品較少引起急性中毒等惡性事件,社會對其安全性的關注度始終不高,且消費者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對其安全性還未真正知曉,甚至無意識地成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試驗品。 加強對轉基因產品監管力度 "國家在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方面,寧可保守,不能激進。"王執禮說。 王執禮建議,建立轉基因食品進入制度嚴格審查制度和準入制度和市場制度。"建議由國務院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牽頭,匯集各方面的人才組成專家評審團,其中應包括農業專家、醫學專家、法律專家、環境學專家、食品專家等多學科人才,對轉基因稻谷的種植重新進行系統科學的嚴謹的論證,尤其是要經過大樣本的醫學實驗,進行非常嚴格的評估。"王執禮說。 在王執禮看來,凡大面積推廣轉基因谷類種植決策前,應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集體審議,審議通過者,其準入證書應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小組下專家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并頒發,獲準生產走向市場時,要注明為轉基因食品,并告知使用時不良因素目前尚不明確,提醒消費者理性選擇。 致公黨中央建議,要重新高度重視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緊跟科技發展趨勢,及時對現有法規作出修改、補充和調整,使之在轉基因技術及對外貿易上處于主動地位。 致公黨中央還建議,我國也應推行相應的強制性標簽管理方式。每一種轉基因食品在上市時都應同時附上一份詳細的資料,標注包括該食品的構成、標記基因、特點及可能的危險性等方面的內容。 記者了解到,中國農業部網站3月15日發布"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問答",該問答說,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綜合評價認為,轉基因水稻和玉米與非轉基因對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樣的安全性。不過其產業應用尚需時間,因為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并不等同于允許商業化生產。 據農業部有關人士透露,截至目前,經安委會評審,農業部已先后批準了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棉花外,其余進口作物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農業部至今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
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應慎行
http://www.rmzxb.com.cn/jjsh/cjzx/t20100330_311425.htm
鄭風田
自去年11月底農業部門頒發轉基因水稻、玉米生物安全證書之后,有關轉基因爭議就持續不斷,而今年1月31日公布的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引爆國內對轉基因空前的爭論,這次兩會上轉基因也是最熱的話題之一,既有數名委員聯名提案要求禁止轉基因主糧生產,也有委員提出轉基因商業化擋不住,3-4年就要上餐桌。針對目前的種種質疑,3月10日農業部召開記者會,對轉基因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說明,承諾不會太快進行商業化。 為什么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應該慎行? 轉基因安全性還存在很大爭議,尚無共識,目前全球已推廣的轉基因品種基本上也不涉及人的口糧。目前全球尚無任何一國敢把主食的轉基因進行商業化種植,包括轉基因技術最發達的美國。歐洲最近批準的轉基因土豆、玉米等都是用作飼料。印度也剛剛因為國內的抗議聲太大而停止了轉基因茄子的商業化。而目前已商業化的轉基因大豆油中實際上也是不含轉基因成分的,因為轉基因部分在豆膚里。所以如果我國貿然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進行首個轉基因水稻品種商業化種植,承擔的社會壓力太大。目前網上有不少網民發聲說"不愿意做小白鼠"。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每年我國要消費1.7億噸大米,涉及到太多人。有位網友講得好,核技術很好,但如果你往人堆里扔核彈,公眾就不干了。轉基因技術我們不反對,但你如果非要向十三億人碗里扔轉基因,那就等于扔核彈了,這是公眾反對的主要原因。 目前轉基因作物的增產潛力遠沒有宣傳的大。以這次批準的"Bt水稻"為例,據說產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約8%,這個增產效果其實很有限。目前影響我國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太高而收購價格太低。稻農們一年忙乎下來,除去成本一畝地能夠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就不錯了,勞作一年的收入還不比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所以原來可以種三季稻的,就選擇種植一到兩季。目前我國水稻不是產量不夠,而是供需基本平衡。如果國家真的缺少大米了,農民們如果能夠真正地可以從種植水稻中獲得好的收益,南方的一季改為兩季三季所帶來的生產潛力還遠未挖掘出來。與這些價格收益帶來的潛力相比,目前轉基因水稻所帶來的10%以下的增產潛力可以忽略不計。 我國目前缺乏獨立于農業部門之外的第三方轉基因品種審定以及安全試驗機構,僅有的一兩年觀察試驗對于健康來講時間太短。有些科學家甚至在電視臺作秀說我吃了轉基因大米并沒有毒死,這樣的表演其實也是誤導。因為食品類的作用影響是慢慢積累的,沒有一二十年的長期對照觀察試驗,僅在小白鼠身上做一兩年試驗就斷定轉基因有害無害是不負責任的,也是非科學的。 目前我國的轉基因品種審批的閘門基本上掌控在一批有利益相關者的手里,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名單一直不敢公之于眾,據說三分之二是轉基因科學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請專利或申請通過者,環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員非常少,這是更讓人擔心的問題。中立者太少或者暗箱作業,對目前這些轉基因品種所宣稱的好處讓人發生質疑,誰來保護消費者而不是純粹研究者或者生產者的利益是一個大問題。綠色和平質疑"為何不公開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專家名單"、"環境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是否參與討論"等是有道理的。 印度政府近日否決了轉基因茄子在印度的商業化種植,印度政府宣布否決轉基因茄子種植的是環保部長而不是農業部長,這點也很值得玩味。其實原因很簡單,不是印度沒有農業部,而是農業部門一般管農業生產,他們的主要關注點應該是增加產量,而環保部門可以作為一個相對中立者對農作物產量的增產技術進行全面的環境評估,會更多地考慮轉基因作物對人類的健康、環境及多樣性的影響。目前我國轉基因作物從品種審定到推廣批準基本上都被轉基因研究者所把持,缺乏獨立的無攸關利益的最后把門者,這種機制缺失應引起我國決策部門的警惕。我國未來的轉基因品種審批權應該從農業部門轉移到環保部門或者衛生部門去,以更多地考慮消費者的利益。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