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這個啟示很有意義:個體經營可以激發勞動積極性,卻無法與現代大農業加速發展競爭市場;因而,可以說:一窮二白不是集體經營的錯,而是集體經濟沒有實行現代民主管理制度的必然結果。
同樣可以說,國營企業之所以沒有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不是因為職工沒有下崗企業高管沒有實行高薪制度;恰恰相反,是因為國營企業決策和管理完全封建制度化,為企業高管以權謀私用人唯親打擊職工勞動積極性的必然結果。
換言之,改革不是要出賣集體和國有企業,不是要從大小集體和國有企業倒退回個體私有經濟社會,更不是讓大小官僚瓜分和鯨吞集體和國有企業資產,而是把官僚決策和管理企業的封建制度,逐步改造成為民主管理和科學決策的現代企業制度,才有望走出勞資糾紛和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的死胡同。
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道路是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只有建立權利和義務對等的按勞分配的勞動群眾監督制約的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人類才有望走向持久和平共同富裕的道路!
從小崗村血手印到東義井村創業園的啟示http://bbs.pyxww.com/dispbbs.asp?boardid=76&Id=8093 文/30年河東,30年河西,30年改革開放又是一個輪回。當年的小崗村還在,當年的農民還在,當年奔小康“發財致富”夢想卻早已煙消云散。打開百度,搜索“小崗村”詞條:“當年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施了“大包干”。把人民公社的集體耕地變成了一家一戶的責任田。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自強不息的小崗人創造出了小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奮發圖強精神,實事求是的和諧求真精神,敢為人先的突破創新精神”。小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一躍而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然而,如果我們歷史在這里停滯,小崗村的光榮也許真的會名垂千古。但是接下來的詞條是:“客觀地說,小崗村30年來變化很大,進步明顯。“大包干”雖然激發了農民種田積極性,迅速實現了豐衣足食愿望,但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大包干”本身卻難以全面推動小崗村走上小康之路。然而,“大包干”精神永不過時,永遠是我們的財富。小崗村的富裕之路仍然需用“大包干”精神去開創,仍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創新。”
這些繞口的詞條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小崗村會走到今天這個無可奈何的地步?為什么讓國家政權、權力曾經引以為自豪的創舉,成為今天無法割舍的傷痛?為什么“實事求是”不能在這里展開?
歷史驚人的巧合似乎總是在訴說著什么。
1952年農業合作化期間,剛剛建立的新中國面臨重重困難。在河北遵化縣西鋪大隊出現了一個“三條驢腿的窮棒子合作社。”23戶貧農在大隊長兼支部書記王國藩的領導下, 用擁有一頭驢四分之三的財權, 和中農所有的另一份財權合作,建立合作社,開始了中國農村耕地集體耕作,大家互助合作的先河。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把他們譽為“整個國家的形象”。
轉眼將近30年,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血手印,與人民公社集體經濟決裂,把大塊的農田分割成自己可以做主的責任田。
又過了30年,2008年春,河南省濮陽縣五星鄉東義井村18名共產黨員帶領38戶農民入股,冒險籌集1400萬元,投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重新把土地集約化經營,建立了農民黨員創業園。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建成設施農業大棚350座,集約耕地1100畝,預計2012年春天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年產值可以達到9000萬元,純利潤4000萬元,可以安置農村勞動力1500多人。年平均畝產8萬元,平均純利潤3.6萬元,每個農民年創產值6萬元。這是目前一般責任田農作物產值的100倍。
不論從時間的節點,還是從18個農民到18個農民黨員,或者是血手印,或者是風險籌資、投資,入股,都明白無誤的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一個問題:農業需要集約化。
新中國的建立,給了5億農民一個翻身做主人的權力。它同時終結了近3000年井田制、分封制封建農業產權及生產模式,人民公社的建立,實際上終止了小農經濟基礎,為現代大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
“三條驢腿的窮棒子合作社。”靠3條驢腿可以耕作230畝土地,從而部分的解放了農民的手工勞作。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多了三條驢腿,就省了不少事。后來的農業機械化發展也不斷的證明著這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