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解讀興十四傳奇

nancb1126 · 2009-06-28 · 來源:烏有之鄉
分田到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本文根據2006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興十四傳奇》節目實錄整理而成,藍字【批注-】部分是本人的體會

興十四傳奇

在黑龍江的一個村子里,200戶人家在四年之內蓋起了136棟別墅,這真實嗎?這些別墅到底是怎么蓋起來的?   

解說:清潔工王立中每天的工作都是從這里開始的,他要在人們上班前把他的責任區打掃完畢,他清掃得不是一條城市的街道,也不是一個旅游度假村的別墅區,而是一個村子的廣場。   

這里就是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的興十四村。12月初,《新聞調查》攝制組來到這里,說是農村,但在這里幾乎看不到一點傳統農村的影子。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村莊?我們走進了一個村民的家。   

記者:你好。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你好。   

記者:我們來看看你們家 好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可以可以。   

記者:看這房子外面挺漂亮的。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可以可以。   

記者:屋里這么干凈。你們這房子我看全村都一樣啊?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格局不一樣。   

記者:這房子是你們自己蓋的還是村里建的?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村里建的 我們花錢買的。   

記者:你們買的?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對。   

記者:多少錢這房子?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我們花了十四萬三,造價是三十多萬,我們村里負擔一部分。   

記者:我們在你們家看看 行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可以可以。   

記者:挺漂亮的。   

解說:這是一棟二層別墅,總面積將近200平米,共有三個臥室,一個客廳,在一樓,還有一個車庫。   

記者:你們村里有多少人有車?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不少了現在。   

記者:是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挺多的。   

記者:你這車是什么呀?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我這是本田。   

記者:哦 還挺高檔的,生活真不錯。   

解說:小張說他家搬進別墅已有三年的時間。它是村里的司機,他的妻子在村里的賓館工作。   

記者:像你們家這一年的收入大概多少?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大概收入四萬多塊錢吧。   

記者:這在你們村子里是個什么水平?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我這是中等水平。   

記者:還不是最好的?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對 還不是最好的。   

解說:小張說,從2002年開始,村里投資三千多萬建起了136棟別墅。村里已經有80%以上的村民住了進來。   

記者:可能有一些人剛來到這個村子都會有疑問,就是這個村子真的這么好嗎?  

劉書迎(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不用疑問 一看就行了,光說不行啊,它事實就在這兒,你說我住的這個別墅趕上省部級的待遇了吧,像我們老兩口這樣一年分福利待遇有吃的,過春節水餃 魚 糖塊還有啤酒,這是分的,不用你花錢買。   

解說:和村民們交談,他們很愿意拿自己的生活和城里人做比較。   

記者:你現在去城里覺得城里人的生活跟你們有什么差別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差別好像很大,他們就是像我們縣城,他們現在不都是下崗嗎,很多下崗的。   

記者:不是你們跟他們差別很大,是他們跟你們差別很大了。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對。   

記者:現在你們出去還羨慕城里人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現在不羨慕。不羨慕。他們都羨慕我。   

記者:是嗎?   

張在臣(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羨慕我們的生活。【批注-這是否說明興十四村已經消除了城鄉差別?】   

解說:不僅僅是村民,村里的支部書記付華廷更是把和城市的比較掛在嘴邊。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這兒就比城市好,我現在已經超過城市了,住的超過城市,環境超過城市,吃的超過城市。   

解說:付華廷介紹,現在興十四村資產已經達到10個億,全村200戶人家,每家的公共積累已經達到500萬。興十四的面貌讓我們對它充滿好奇,村子地處黑龍江的西北部,距離最近的城市齊齊哈爾也要有70多公里,村邊既不通鐵路也不通高速公路,在周圍黑土地的映襯下,這個蓋滿了紅頂白墻別墅的村莊甚至顯得有些突兀,興十四究竟是靠什么走到今天的呢。   

解說:這里是興十四村的村史展覽館,每當有人來訪,總會到這里來看看。這些照片記載了興十四村建村的歷史。1956年,國家號召內地居民移民邊疆,興十四的村民就是在那個時候從山東臨沂來到黑龍江的,村里75歲的張維良是最早一批的移民。他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這個興十四村就是一個楔了一個木頭橛子,上面插個小紅旗,上頭就寫著一個興十四村。   

記者:那個時候這片是個什么樣子?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一片荒原 來的時候非常荒涼的,風又大,那時候也沒有樹也沒有村莊,住的那個草架子搭窩棚的,睡覺起來耳朵眼里都是沙。   

解說:原本希望到東北過上好日子的移民不僅要捱過一個個風沙嚴寒的日夜,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記者:那時候吃什么呀?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吃什么,吃代食品。   

記者:什么意思?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代食品就是不是糧食。   

記者:不是糧食是什么呢?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就是曲米菜,再一個吃草籽。   

記者:這草籽這東西能吃嗎?那沒有糧食怎么辦?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所以興十四村的人干不動都得了浮腫病。   

解說:在那種情況下,很多移民又踏上了返鄉的路。興十四村的400多移民最后只剩下不足100人。窮日子讓興十四人飽嘗了歧視的眼光,如今的副村長王振玲給我們講起他上學時的情形。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我中學時代是在雙河農場度過的,包括我的同學和個別老師對我們非常歧視,老鄉村就是老鄉村的吧,但是他不這么說,他說我們是蛤蟆屯的,山東棒子。   

記者:這都是什么意思?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山東棒子我們是山東人,這我也可以理解,但是這個蛤蟆屯我到現在也沒理解透,連隊里的同學都帶著蔥花餅 饅頭和花卷什么的,我們就帶著一個大煎餅,里面包點咸菜疙瘩,想放棵蔥都不敢,因為產生口氣,同學之間更得罵你,我這人那時候我也要強,我就不當著同學的面吃這個大煎餅,我都到走廊里走著到房后 房頭,趕緊地把它塞到嘴里,所以那時候就有這種想法,我們興十四村啥時候能趕上他們。   

解說:1972年,25歲的付華廷當選了村書記。【批注-這即是說興十四村發展的轉折點是在1972年,也就是中國現代庸俗經濟學家和自由派最痛恨“十年動亂”經濟停滯瀕臨崩潰的時期,有趣啊,有趣,只是對習慣造假扯謊的中國庸俗經濟學家來講可不有趣,甚至是很可怕。】王振玲當時只有12歲,但付華廷上任時給大家的承諾讓她記憶深刻。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他說鄉親們,現在選我當村書記了,就是一把手了,說我要向你們許個愿,不久的將來咱們也早上吃面條,中午吃饅頭,晚上吃米飯。   

記者:這對于你來講那意味著什么?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對我來講當時我就饞得流口水。   

記者:那時候吃過面條米飯嗎?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沒有,那個白米飯根本就沒見過。   

記者:那當時你對他說這話相信嗎?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當時我 怎么說呢,我就盼,我也沒有相信不相信,在那兒盼我就瞅著他,瞅著他就把他看作是面條 米飯 饅頭,真的,有的時候瞅著他在大街上,禮拜天蹦蹦達達玩的時候看他忙忙活活的,瞅著他就想起了面條米飯和饅頭。   

解說:要吃上饅頭面條,就要開墾更多的荒地,打出更多的糧食,但面對一望無際的荒原,人拉馬犁的力量顯得太過單薄。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要想多開荒就必須得是機械化,得有拖拉機,那時候拖拉機人家國家重要物資,不賣給老百姓,付華廷他就想辦法。   

記者:你怎么能拿到這個拖拉機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一看咱買拖拉機買不著,這不眼紅嗎 看人家有,開地想吃飽肚子有錢花,我說咱自己裝一臺【批注-窮則思變,勢在人為,過去“越窮越革命”的說法也許有點極端,但在興十四村發展史上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   

記者:那你會這個技術嗎?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技術倒沒問題,技術找個老駕駛員,對著目錄能裝出來,查查目錄一個拖拉機零部件是1130多件,我說我去買零部件,買完以后咱就回來自己裝。   

解說:那一年,付華廷帶著鄉親們剪羊毛湊齊的八千塊錢,跑遍了周圍的農技站,硬是把1000多件拖拉機零件背了回來。【批注-拿錢購買拖拉機零件然后組裝成拖拉機,標準的市場行為,不知道中國的庸俗經濟學家如何解釋,在他們筆下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看來真正僵化的不是計劃經濟體制,而是庸俗經濟學家的頭腦。】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輕的玩意兒我就背回來了,大的玩意兒弄個牛車馬車就拉回來,再小一點兒的有自行車馱回來,一個多月就把這個件全買回來了,四五個人一個多月就裝成了,裝出來了。   

記者:還真裝出來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裝完了以后一打火,噌家伙著了 呼呼的著。   

記者:那你當時裝了這個拖拉機沒人管你呀?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裝的時候不知道,裝完了有人管了,聽說縣農技科來個副科長來四個人要收拾我。   

記者:怎么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第一 說你犯國法了,這是計劃經濟,你怎么隨便裝呢,得處分我;第二 得沒收,沒收入國庫,這時候把我嚇壞了,這個官我不怕他,這是鄉親們的血汗錢,我就連哭帶嚎的,我害怕這個錢沒了,我說你怎么處分我都行,只要不沒收就行,我這么一說這幾個人心也軟了,這些人第二天就回去了,回去開黨委會,第三天來了,來總結經驗來了,說付華廷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自己動手搞配套,我成經驗了還。【批注-一個頭腦靈活的村支部書記加上幾個開明的領導,似乎這只是個偶然事件。但購買拖拉機零件的錢不是靠興十四村全體村民勞動所得集體湊出來的嗎?如果農技站沒有全套拖拉機零件出售,化零為整組裝拖拉機就是想得到也做不到。偶然中存在著必然,集體經濟制度和國家工業的發展提供的物質基礎,才是組裝拖拉機成功的根本原因。而中國庸俗經濟學家對集體經濟的發展,只能搬出“能人經濟”來進行解釋,所有的庸俗經濟學家都是唯心的,他們的所謂經濟學毫無科學性可言。】   

記者:這就變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變了,政策往這么變也行,往那么變也行,這么變了。   

解說:原本要受處分的付華廷第一次當上了典型,他又帶領村民改裝農機具,興十四在70年代就實現了機械化耕作。如今,當年那臺富有傳奇色彩的拖拉機放在村子的村史展覽館里,成為興十四人撫今追昔的物件。   

記者:你現在還常來看看這個拖拉機嗎?   

周普然(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長):經常看,這是興十四的 老付第一個干,也是最大的一個事兒了,沒有拖拉機也可以說沒有興十四今天的發展,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   

記者:現在看來這個東西對你來說?   

周普然(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長):欣賞的事了。   

記者:欣賞的事。   

周普然(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長):很重要。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打下家業了汗馬功勞,這是老祖宗可以說,過年過節都來看看,都有靈氣這個,一天就開200多畝地,比勞動力能頂500個勞動力【批注-使用現代農業機械使勞動效率有了飛躍性發展,真正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就是咱興十四村的元老了,第一元老,有它才干到今天。   

解說:有了拖拉機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興十四的墾荒面積由過去的四五百畝一下子擴大到兩千多畝,村民在當年就吃上了饅頭面條。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一人50斤小麥。然后是60斤,逐年增加。   

記者:你們村有大米白面了,那個時候其它村呢?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其它村沒有,他們只是吃玉米,什么大餅子 大煎餅的。   

解說:當年來到齊齊哈爾的山東移民,共組成了16個村子,從興一一直排到興十六,率先實現機械化的興十四不僅走在了移民村的前面。而且很快聞名黑龍江省,1980年,他們還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到了1983年,興十四又作了一件讓全國矚目的大事,村集體給每戶農民發了一臺彩電,興十四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彩電村。   

記者:你怎么就想到非得要給老百姓都要買一臺彩電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是因為爭口氣,很多人來說這農村買不起彩電,頂多看黑白的了不得了。   

記者:在你心里是不是還憋著為農民爭口氣啊?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對呀,彩電村我當時就這么想的,別看不起農村人,叫他向往農村 向往農民,一提農民,光榮好。【用集體收入所得給全體村民買彩電可看做興十四村為消除城鄉差別所做的具體行動】   

解說:十二月東北早已是天寒地凍,走出興十四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北方農村的形象,我們也到當初和興十四一同來到齊齊哈爾地區的移民村作了走訪,雖然這些村子和興十四只有幾里之遙,但面貌上和興十四相比卻有著不小的差距,有的人家甚至還住著六七十年代蓋的草房子。   

記者:在這周邊好像興十四顯得很突出,它怎么能到今天?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小農經濟八百年也發展不起來,你非得打破打碎了壇壇罐罐,砸的稀碎稀碎的,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做大做強,只有發展產業農民才能有實惠【批注-真正的實踐出真知,受學習條件的限制,基層黨員干部的理論知識不多,但他們從實踐中所領悟出來的,比教條主義更接近馬克思主義真理】。   

解說:付華廷介紹,興十四的今天,是靠發展工業掙來的錢,而興十四的工廠是在70年代末就建立起來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機械化以后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力在田間就解放出來了,解放出來人干什么,上哪兒去呀,想辦法賺小錢吧。   

記者:那時候村子里,其它的村子里會有辦企業這一說嗎?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一個都沒有。   

記者:那你怎么會想到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是被逼出來的,人沒有地方去了,機械化雖然好,倒出來人沒有地方去,干啥呢。   

解說:興十四的第一家工廠是罐頭廠,但當時,辦工廠的提議并沒有得到村民的一致贊同。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說再有一個月咱能生產罐頭,大伙都撇嘴,那是工人的事,那是咱老農民能整出罐頭來,整出罐頭也是馬尿臊味,說馬尿臊味,我說你別管啥味兒,咱能整出來就行,結果在齊齊哈爾請一個工程師來幫我忙,幫了一個多月,做完以后,我說罐頭生產出來了,一戶分兩瓶,大伙一吃,說不是馬尿臊味,挺甜的,和那個城市賣的沒兩個味兒,挺好面糊的,一個罐頭能掙兩毛錢,初見成效了。   

記者:這下子沒想到。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沒想到。   

記者:老農民也能生產罐頭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說工人能干的咱們也能干,城市能干的咱也整出罐頭來了。【批注-把農業實行機械化產生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工業生產上,農民轉變成了工人,興十四村的工業化過程是那么的自然,沒有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中的“羊吃人”,血腥殘爆的原始積累。在集體經濟下實現工業化,農民階級自我轉化成現代工業無產階級,這是中國農業無產階級的偉大壯舉。】   

解說:就這樣,興十四又先后辦起了酒廠、油坊等村辦企業,在70年代末,依靠企業,村里每年就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給村民發彩電就是當時辦工廠賺的錢。之后,興十四企業不斷壯大,如今,興十四村依托原有的村辦企業成立的富華集團擁有企業30多家,資產已經達到了10多億元【批注-近三十年的時間從每年10萬元的收入起步,到10多億的資產積累,不靠投機取巧,靠實打實的生產創造財富,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都望塵莫及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遠遠勝過私有制經濟。】。   

記者:感覺興十四的發展很順利,是這樣嗎?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一點兒不順利。   

記者:好像您想要得到什么的時候就能得到什么。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想得到的時候很艱難。   

解說:老付告訴我們,當初為了建甜蜜素廠,他曾經有過蓋149個公章的經歷【批注-官僚主義才是公有制經濟發展最大的敵人】。而只上過小學三年級的他在辦工廠過程中聘請人才更是費盡心力。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每建一個工廠都得請能人,我是不會啊。   

解說:1994年籌建檸檬酸廠,但到哪里能找到發酵用的菌種卻成了建廠的最大障礙。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說中國有這個菌種的,就是上海                                       生物發酵研究所叫朱亨正教授,有這個菌種,說這個老頭兒可犟了,上你那兒去你整不出來的,我說試試看吧。   

解說:為了請來專家,付華廷親自從東北趕到了上海。   

這老頭兒拿出全國地圖來,戴老花鏡 在比劃看,看了10來分鐘沒找到興十四村,說這是一個什么地方,這是國外啊,他說你這村我不能去,不通鐵路不通高速公路,地圖都找不著,能不能把我凍死,怎么說也不行,第二天他上班 我上班,他下班 我下班,跟他家去了,就他老兩口子,這60多歲了,比我大10多歲,長輩人也行,我在家 我說朱工,你要能幫我這個忙,給我菌種 幫我設計,我拿你當爹伺候,你是我親爹。   

記者:就這么說?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對 我趴地下,咣咣的那水泥地我給他磕三個響頭,那是真使勁的磕出響來,磕完以后,他老伴兒把我拉起來,我掉眼淚,他家的阿姨也掉眼淚了。   

記者:為什么要這么費勁來做這個事情?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為了就干成這事,父老鄉親希望都寄托你身上了,就想賺大錢,面子值多少錢呢,當時我身價也不低了,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委員的身價,那趴地下叫爹磕頭,干成事這是主要的。【批注-公有制經濟體領導人是公有制生產關系的人格化,他們一大使命就是促進公有制經濟的擴大生產,因此他們才會不計較個人榮辱,這是資本家所無法做到的】   

解說:最終,老專家還是被付華廷打動,隨他來到了這個偏遠的農村,在大城市也要十個月建成的檸檬酸廠,在興十四只用了半年時間【批注-公有制的優越性,在公有制下任何奇跡都可能發生】。   

解說: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都已成為過去,如今,農民嘗到了發展的甜頭。12月的東北早已進入了農閑時節,就在很多農民在家里躲避寒冬時,興十四的村民卻走進了他們自己的工廠。今年,富華集團投資一個億資金建設的生物制藥廠已經投產,從哈爾濱聘請來的技術人員這樣描述企業的未來。   

袁君武(黑龍江省富華生物制藥廠車間主任):投產達銷了之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10億元,藥廠我個人認為會成為興十四村,包括富華集團會成為它的一個支柱產業。   

解說:藥品企業將成為興十四村的新的增長點,但其更多的產業依托的還是是農產品。這些食品添加劑都是從玉米中提煉出來的,糧食的價格相當低廉,但經過深加工之后,附加值大大提高,我們到達興十四的時候,村里的檸檬酸和甜蜜素廠都在改造。這兩個曾經給興十四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老廠將依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創造更大的效益。而到明年,興十四一個占地5萬畝的富華生態科技園區還將投入建設。   

記者:也有人可能會說,那農民都發展產業了,農田都沒有了,將來國家的安全怎么辦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農田不能沒有,說我們現在立足農業,圍著農業辦工業,圍著加工辦企業。   

記者:到今天興十四的耕地面積一分沒有減少。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一分沒減少,我們是2%的人種地,98%的人在二三產業。   

解說:調查中我們得知,興十四村共有土地16000畝,在大部分農民走進工廠之后,由村集體統一把這些土地承包給了18戶農民,劉書迎就是承包戶戶之一,他承包了村里1800畝地【批注-興十四村也搞家庭承包制,但興十四村的家庭承包跟單干的小農經濟不同。在農業生產機械化,集體經濟工業化的基礎上,興十四村的承包戶已經不是用農田給自己生產生活資料了,而是在給集體工廠生產工業原料,興十四村的農民已經不是傳統小農了,而是現代農業工人。興十四村的承包制是集體經濟工業化生產下進行社會分工的產物,形式上的家庭承包只是歷史慣性使然。對于小農經濟借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復活,必須要深入調查研究改革開放前農村的實際生產制度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簡單的歸咎于某些政治人物所為,只會陷入歷史唯心主義】。   

記者:這一片都是你的地?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這片都是。   

記者:這1800畝地每年的收成能有多少?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每年收成要是純的,純的也就是70多萬。   

記者:70多萬?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刨去雇工,人工費錢【批注-中國庸俗經濟學家攻擊集體所有制企業有雇工,對雇工進行剝削,然而真要把集體企業的職工工資福利和“血汗工廠”職工工資進行比較,誰在搞剝削那是一目了然。剩余價值規律揭示了勞動創造的價值高于勞動力的價值,那是否不把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全部交給勞動者支配就是剝削呢?這種想法顯然是小生產者平均主義的幻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規律的扭曲,實行這樣的分配制度,擴大再生產將如何實現,生產無法發展,社會又如何進步?對于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雇工,只要支付給工人的報酬足以保障勞動力再生產,就不應視為剝削。同樣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在歷史上為了加速工業化發展而采取的措施,也不能簡單的當做國家對工人農民的剝削。】,也還撇個二三十萬吧。   

記者:你這個收入不錯呀。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種地還行,老百姓只要有地他就富。   

解說:老劉告訴我們,每年的土地的豐收,得益于村里對農業的投入。因為興十四的土質并不肥沃,大部分土地10幾公分以下就是鵝卵石,為了保證糧食的豐產,村里早在70年代就 修建了水利設施。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我們這個地方離了水它不豐收,有水才豐收,所以我們對水利重視,在全縣我們是第一家,認識最早的。   

記者:實行這個噴灌以后比噴灌以前收成差多少?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收成得差三分之二吧。   

記者:差這么多呀?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這么多 差三分之二。   

解說:而對于農業設施的投入就來自村辦的企業。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6我幾年來往農業的投入三千多萬元,要沒有產業化來的錢,工業不反哺農業,上哪兒弄三千多萬,產業化做大做強了,掙著錢了來反哺農業 反哺農民。   

記者:在你這一個村子就實現了反哺。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反哺了【批注-不等不靠,憑自己的勞動實現工業化,并自己反哺農業,可敬的中國農業無產階級】。   

解說:除了農業、工業外,讓興十四人最驕傲的村邊的一片松樹林,這片林子是付華廷1972年上任后開始栽種的,每年興十四的村民都要栽種五百畝,如今,林子的面積已經達到了13000多畝。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95年專家評估是三個億,每天增值10萬元,睡一宿覺一閉眼 一睜眼漲10萬塊錢,天天漲錢。   

記者:人家都來北大荒開荒來了,你干嘛種樹?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栽樹以后,沒有因為風沙毀過地,還形成小氣候了,下雨我這地方比別的地方多兩場雨,這個云彩在上面搖晃搖晃搖晃就落在咱這塊兒了,刮風繞道下雨戴帽。   

解說:如今,這片當初為了防風固沙栽種的林子已經成為興十四的生態銀行,第一批栽種的松樹已經生長了30多年,很多樹木已經成才。   

記者:你對這片林子有什么打算?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這片林子將來以后這是子孫后代的小銀行,一年造500畝,一年間伐500畝,50年輪一茬 50年輪一茬,良性循環了。【批注-現在又要對集體林權進行改革,80年代曾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引入林業,結果出現嚴重的濫砍濫伐現象,很多實例證明只有在集體經濟公有制下,林業才能真正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新的集體林權改革是林業公有制的自我完善,還是會被引入私有化歧途?未來是有無限可能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解說:來到興十四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00多棟別墅,但我們發現在別墅的旁邊還有不少的磚瓦房,我們走進了一家。   

記者:我們在村里看了看那邊有好多別墅,你們家怎么?   

村民:我們家有別墅。   

記者:你們家也有啊。   

村民:我媽在這兒有病,我在這兒伺候她呢,要不俺們都上別墅。   

記者:是嗎。   

村民:孩子都在那邊,一般都是歲數大的,都不愿意睡床,在那邊住不習慣,就上這邊住。   

解說:村民告訴我們,2002年村里統一蓋了別墅,而這磚瓦房也是由村里在1979年統一蓋的,當年,他們村是黑龍江第一個實現房屋磚瓦化的村莊。為什么在幾十年前興十四就會想到統一規劃村莊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記得那年黑龍江電視臺來兩個記者采訪,說興十四村是挺富的,太埋汰,這啥也不能照,人畜都在一塊兒,背著機器走了,對我感觸挺大。   

記者:當時周邊的村子是不是也這樣?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都這樣,現在周邊的村還那樣。   

記者:當時你就是想把這些都分開。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想分開,1979年開始 把土房草房全推倒了。   

解說:早在79年,興十四就開始了第一次規劃村莊的建設,而住房的改造還只是第一步,改變村民的面貌也讓干部們煞費心思。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一開始我們就組織一支非常龐大的一支隊伍,10多個人,就是挨家挨戶檢查衛生,我們檢查衛生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他的碗架子,里面的碟子碗 筷怎么放的,包括他衣柜里的衣服怎么放的,是疊著的呢 還是堆著呢,還是掛的著。   

記者:這都管啊?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都管。   

記者:那村民能理解你們這種做法嗎?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一開始不理解,給我們起了非常不雅觀的外號給我們這支隊伍。   

記者:叫什么呢?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叫女土匪,我顯然就是土匪頭子了。   

記者:農民千百年就這么生活下來了,為什么我們村非得要這么要求呢?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新農村就得有個新農村的樣子,生活在塵土飛揚的那種環境當中一是對身體不利,也不符合現在時代的發展。   

記者:你覺得現在改變農民的生活習慣 生活面貌很重要嗎?比致富更重要嗎?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得說它倆相輔相成吧,光有錢 你不會生活,土財主 沒啥意思。【批注-物質文明不會自動產生精神文明,但文明精神文明要以物質文明為基礎,有了深厚的物質基礎,發展精深文明就不是做不到問題,而是肯不肯去做的問題】   

解說:如今的興十四村,再也不用村里的干部去檢查和督促,到處都是干凈整潔。走在村里,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良好的環境,還能感受到興十四人的友善和平和。今天的興十四人,不僅住房改善,收入提高,村里的各項事業也得到了大發展,兒童入學免費,老人享受退休補貼,村民全部實現合作醫療。幾十年來,興十四村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得到了不少的榮譽,在村委會的會議室里,掛滿了各種獎狀以及各級領導來村里考察的照片。   

記者:有人說付華廷是不是就利用這種關系然后發展到今天?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也不是這樣的,我跟你說實話,他幫你忙 你得干事,你要敗家子,貪污盜竊 吃喝嫖賭抽,敗家子,這領導不會支持你的。   

記者:有人可能說付華廷是不是給一些領導送了錢 送了禮。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凡是領導都比我覺悟高,別說送禮,我也沒錢送禮,凡是支持我的沒沾我一分錢的光,頂多來吃頓大煎餅不要錢,都看我可憐,看我干事,所以他支持我就等于支持農民群眾。【批注-中國庸俗經濟學家自由派對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歪曲,污蔑是卑鄙的,但注定是徒勞的】   

記者:付華廷真的能代表興十四的群眾嗎?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不說百分之百代表吧,代表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記者:這么自信?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不是自信,是做到那塊兒了。   

解說:調查中,我們得知,自1972年當選以來,付華廷一直干到今天,這屆支部是在2003年選舉產生的,在村支部我們見到了選舉的選票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我們是50名黨員,因公事外出的是7名,在家的是43名。   

記者:就是在這43名黨員當中選?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對 對 對。   

記者:有不一樣嗎?我怎么看著好像每一個的幾乎委員上有差異 是吧?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對對,委員上會有差異,總支書記和副書記上沒有差異。  

記者:百分之百的當選。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百分之百。   

解說:這次選舉共有43名黨員參加,付華廷獲得了42票,其他支委也是高票當選。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付書記他自己沒投自己,43人他得票42。   

記者:你們當時這個選舉有人在現場監督嗎?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有 有我們鄉鎮的黨委,有一個組織委員。   

記者:這些選票都是有效的。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對。   

記者:這三十多年來基本上?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基本上都是我們這幫人當選。   

解說:如今,在興十四,無論是村支部還是村委會的選舉,從不設候選人,只發一張白紙,但每次現任班子都是高票當選。   

記者:這些干部怎么取得群眾的這些信任?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一是不偏親向友,他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個是方便讓給老百姓。【批注-大公無私的精神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對于把自私當做人的天性的庸俗經濟學家和自由派是永遠無法理解的。】   

記者:這些都確實嗎?   

劉書迎(黑江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村民):確實,你當領導的弄得亂七八糟根本也干不到今天這個程度。   

記者:現在這個村子這么富裕有沒有可能干部拿的錢比你們要更多,然后他們占了更多的利益?   

村民:沒有,像我們付書記,他的工資一半都捐給小學了。   

記者:你聽誰說的?   

村民:這是事實,我們村民都知道。   

解說:村民的說法是否確實呢?我們到村財務作了求證。   

記者:比如說如果職工來領工資了,他想知道村里干部領多少,他能看到嗎?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能看著,能看著【批注-跟四年一投票相比,這才是真正的民主】。   

記者:都能看到,這邊的就是付書記的。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對,這邊是付書記的,交村里1600。   

解說:會計張維良還告訴我們,付華廷從沒在村里多拿錢,在早年間,因為在外跑項目,經常自己倒貼差旅費,每到年終分配時他根本拿不到錢。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人家都領一把錢他領一把白條子回家。   

記者:他領了多少年白條啊?   

張維良(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會計):反正有好幾年白條。   

解說:贏得群眾信任的班子一干就是幾十年,除了支部書記付華廷在任30多年外,在興十四的領導班子當中,最短任期的干部也已干了20多年。【批注-對自由派來講,這分明是專制,民主一定要輪流坐莊,選舉怎么能沒有反對派?自由派永遠無法理解,只要站在人民的利益一邊,人民自然會把選票投給代表自己利益的人。用私有制的眼光來看公有制,自然覺得千奇百怪。】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們這個班子是越干越有勁,越干越有奔頭,這個路越走越寬。   

記者:興十四是一個富起來的村子,中國還有那么多貧窮的農村,你覺得它們貧窮的根源在哪兒呢?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關鍵是這個班子,團隊得干事 想事,一心為公,第二個 得有長遠建設,不能當年紅現點利,干兩年要政績 要形象就完了,把農民坑了,啥也別要,就要老百姓的實惠,我認為就能干好。   

記者:那也許有人說興十四發展到今天可能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我這兒沒有特殊性,就是一條 認準了,認準這條路就得干到底,我自己編的口號,使圓勁 拼命干。   

記者:什么叫圓勁啊?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就是喝奶的勁都使出來,渾身的力都使出來了,這是使圓勁。   

解說:但使圓勁干了一輩子的付華廷如今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多年積勞成疾患上的糖尿病已經出現并發癥,現在的他每天要靠注射胰島素和服用大量藥品過日子。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早餐前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再加上兩次中藥,喝兩次中藥。   

記者:這是你每天都需要吃的藥嗎?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每天都吃 每天的,19種 19種藥,再打兩次胰島素。   

記者:這主要是治糖尿病?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糖尿病的合并癥,合并癥合并眼睛了,這眼底大面積出血,四期了,腎尿蛋白兩個加號,腎病五期了,不吃藥不行了。   

記者:現在是能治療還是只能維持?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維持了 治不了了。   

記者:這就意味著以后生活當中就離不開這些了。   

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這輩子一直吃到死,什么時候死了,什么時候算不用吃藥了【批注-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向真正的共產黨員付華廷致敬!】。   

解說:但即使如此,并不妨礙他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工作,村里的干部也習慣了在睡夢中被他叫醒。   

王振玲(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副村長):他這種敬業精神都是非常出名的,都知道他苦干實干,我們也習慣了,所以我們工作對自己要求上勁 上勁 再上勁,就像過去那小鬧表似的,上到頂點。   

解說:從去年開始,黑龍江省的基層干部培訓班就在興十四設立了培訓基地,我們在興十四期間,來自雞西地區的鄉村干部正在培訓。休息的間隙,幾位干部向我們談了他們的體會。   

雞西地區鄉村干部:光聽說過咱們黑龍江第一村有這么個興十四村,眼見為實吧,通過這次來確實給我們感觸很深,因為我是最基層的一個農村的黨支部書記,通過我這個村的情況到這兒一看,簡直是沒法比,搞得確實好。   

記者:這種差距的來源是什么呢?   

雞西地區鄉村干部:就是咱們付華廷書記的創業精神 開拓精神使我的感觸很深。   

雞西地區鄉村干部: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首先要抓住怎么樣讓農民致富,付華廷一生就做好了一件事,帶領農民過上好日子,我認為我們今后的工作,不管在我們哪個村 哪個地面也要實實在在把這一件事做好,帶領農民致富。   

記者:像這樣的話我們說了很多很多年,也可能每屆班子都在說,為什么在很多其它的地方,好像做得并不夠好。   

雞西地區鄉村干部:這就是啥呢,就是干部要有連續性,工作更要有連續性,尤其正確的藍圖和規劃,一定要有恒心,加大力氣保持它的連續性,這樣就會把新農村建設在中國各處都開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2.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5.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6. 星話大白|越南
  7. 《鄧選》學習 (十)
  8. 對菲律賓斗爭的關鍵是,讓它的挑釁得不償失
  9.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10.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這是一股妖風
  7.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