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為何暴漲暴跌?政府該做什么?
李昌平
在奧運會前,豬肉價格暴漲,政府急了,拿了很多錢補貼生豬生產。筆者曾經在南方周末上發文《豬肉價格如何宏觀調控》,反對政府出手補貼生豬生產。筆者曾在2007年下半年預測奧運會后豬肉價格開始走低,至少跌去30%。2008年,筆者在基層工作的一個朋友在電話中報料:“老李,我一個朋友走南風運,養豬30頭,政府為了鼓勵他多養豬,給了他180萬的補貼”。朋友在電話中非常肯定的說:豬價至少跌去一半。事實正如筆者基層工作的朋友所料,從2008年底開始,豬肉價格逐步走低,到現在一棵白菜和一斤豬肉等值了。如此暴漲暴跌,完全超出了我既往的經驗。
今年年初的時候,筆者寫文章說,《財政部長要關心母豬了》,并呼吁“政府要準備儲備豬肉了”。但是,豬肉暴漲時,政府調控是積極的;豬肉暴跌時,政府調控總是磨磨蹭蹭的。這是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控漲不控跌!
據筆者多年觀察,政府其實并不懂農產品價格彈性系數的意義,更不懂農產品價格的變化規律,宏觀調控往往做事與愿違的事情。
生豬的價格彈性系數小于0.2,0.2=1/5,即:假如供給和需求的變量之差增1%,價格將下降5%;增10%,價格下降50%。反之亦然。豬肉價格對供需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很多鮮活的農產品都是這樣的。
當豬肉價格暴漲時,一般情況下,政府最好不要作為。因為豬肉價格暴漲時,養豬是有利可圖的,生豬生產在價格的引導下會自然恢復正常;如果此時政府出手補貼,無論是補貼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會導致生豬生產非正常增長,注定數月后肉價會暴跌。在豬肉價格暴漲時,如果政府實在要有所作為的話,頂多可以在恢復母豬基地建設、生豬防疫和品種技術改良上做些事;如果政府手上有豬肉儲備,可在節假日時放出少量的儲備肉。
當肉價暴跌時,一般是兩種情況所致,一是需求銳減,往往是豬傳染病和與豬相關的傳染病流行所致;二是供給銳增,往往是政府補貼刺激生產后的結果。這個時候,政府所要做的是兩件事情,一是消除消費者的恐慌,努力使消費恢復正常;二是適當儲備豬肉或增加豬肉出口。
補貼養豬大戶、獎勵工廠化養豬、獎勵養豬大縣、壟斷性生豬屠宰、像儲備糧食一樣儲備豬肉等等政策,都是不科學的、沒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和豬肉的價格彈性系數一樣,很多大宗鮮活農產品的價格彈性系數都在0.3以下,因此,很少的過剩或短缺(10%),都可能導致很大的價格波動(50%)。政府部門手上有權力,要是不懂這個道理,往往好心辦壞事,加劇農產品價格波動。例如:當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時候,大陸政府同意臺灣香蕉等水果進入大陸市場銷售,海南、廣州等地的農民出售香蕉的價格立刻暴跌到0.3元/斤。再如,從1985年以來,大宗農產品供需基本平衡,“增產減收”成為常態,政府應該通過提高農民組織化“控量、增質”,以幫助農民“增價、增收”,可政府老是“引導”農民調整結構、擴大生產(增產),農民在農業領域的收入持續下降,全國各地砍了桃樹種李樹、砍了李樹種梨樹……折騰一直沒有停止過,越調產量越高,越調越沒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農民收入越調越低,甚至經常出現農民將政府主導種植的農產品堆滿鄉鎮政府機關的群體性事件。每每出現這樣的事情,政府官員和專家們總是怪農民不懂市場。不是分散的數億小農不懂市場,是農業進入“增產減少”階段后,需要有“技術(增質)密集+資金密集+品牌密集+組織密集”的政策,不應該長期堅持“調整結構+增加產量”的農業政策。再如,很多地方經常出現蘋果、梨子、橘子等農產品賣2毛錢1斤的事情,政府常常采取的辦法是獎勵銷售大戶,這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因為總量沒有減少、需求沒有增加,價格是不會有明顯上升的。正確的做法是:要么政府拿錢,補貼出口和加工,在短期內減少供給;要么政府適當補貼,引導農民將次品銷毀,但這要有較高的組織化水平作保證。再如,我們每年都增加糧食補貼,美其名曰是“增加種糧農民收入”,其實“種糧補貼”和“生豬補貼”一樣,是不可能增加農民收入的,因為越增加種糧補貼,糧食總量越多,糧食相對價格越低,種糧農民收入就越低。給種糧農民優質良種補貼才可能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再如,歐美國家農業非常發達,但在世貿談判中,總是因為歐美國家不愿意放棄農產品高補貼政策而不歡而散。因為歐美國家給本國農業企業即使是很少的出口補貼,也可以在短期內導致他國(目標國家)市場的某一產品的供應量大幅增長,可以使他國(特別是落后農業國)的眾多生產者(動不動就是數百萬人或數千萬人或數億人)因為價格暴跌而蒙受巨大損失;反之,如果占有他國某種農產品市場一定份額之后,突然減少其供應,也可以導致他國市場該種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暴漲,使眾多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者)蒙受損失。這種以很少代價導致別國某種農產品市場價格暴漲暴跌,并趁機控制他國該農產品產業鏈和市場份額的“市場競爭游戲”,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化時代經常做的。如發達國家控制我國的大豆產業、永久占有我國豆制品市場份額和定價權,就是這樣“自由競爭”得逞的。大宗農產品武器化將是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某些經濟學家主張13億人的中國依靠國際市場解決糧食短缺,可能是將糧食等農產品等同于一般工業品了,對農產品的特殊性和風險估計不足。如果有一天中國政府接受了這些經濟學家的主張,20%的糧食依靠國際市場,那對中國政府就沒有安穩日子過了。
在我國,豆制品價格暴漲暴跌常態化了,豬肉價格暴漲暴跌也快常態化了,如果再來幾個類似的暴漲暴跌常態化,中國經濟和社會是會出麻煩的。政府充分認識農產品的特性,科學制定農業發展政策和慎重實施農產品市場宏觀調控政策,對13億多中國人很重要!很重要!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
通訊地址:北京朝外北街藍籌名座E-2-802室(1000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