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關于《色 "戒》現象的采訪
1、您看過電影《色 "戒》了嗎?對它有一個什么樣的總評價?
2、從鄭蘋如歷史真實的原型故事、到張愛玲的小說《色 "戒》、再到李安導演的電影《色 "戒》,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您是否都清楚?當前,中國媒體普遍關注電影《色 "戒》并且主要是一片叫好聲,這儼然成了今日中國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3、關于電影《色 "戒》,中國的主流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批評的聲音,但網上的聲音卻截然相反,批評的聲音很大,您如何看待這種狀況?
4、必須承認很多人對《色戒》是相當推崇的,尤其是在精英階層中間,為什么會這樣?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5、您對原著者張愛玲及其作品有何評價?您是否了解張愛玲的作品從小說到電影從港臺到大陸逐步熱起的歷史過程?您如何看待中國大陸近年來長盛不衰的張愛玲熱?
6、您對我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有何評價與建議?按照我國現行電影審查的法律制度,如果審查部門介入此事,禁止電影《色 "戒》公映,您認為是否屬于“權力濫用”?有人認為現在允許電影《色 "戒》公映屬于審查部門“失職”甚至“權力濫用”,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7、有人說這是純粹的藝術,無關政治,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8、有人說這部電影歌頌的是愛情和人性,無關政治和愛國等,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9、有人喜歡拿這部電影和前蘇聯的《第四十一個》做比較,您認為這兩部電影有何異同?
10、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您認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我認為問題7、8、10是緊密相聯的問題。并且問題10的主流價值觀是基本問題,闡述、理解它之后,就易于闡述、理解問題7、8。所以我先談談我對問題10的看法。
10、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您認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價值觀 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等的準則。價值觀是種思想意識,它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價值觀這種思想意識,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受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包括其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所以,不同的階級,因為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不同,他們行為取向常常不同,對社會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也常常不同。一句話,不同的階級,階級思想意識不同,階級價值觀也不同。
至于 “您認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 這個問題,我認為現時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即主流思想意識),不是應該是什么。或者說,由不得你、我或其他某個人認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而是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到底是什么的問題,即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到底是哪個階級的價值觀。
精英們虛偽地談多元價值觀,但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經濟、政治上的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一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意識,即是社會主流思想意識。而統治階級的價值觀也必定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即統治階級必定要將他們的行為取向及對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成為社會對行為及事物的主流評價、態度,以圖使其他階級聽命于他們的行為取向及對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以鞏固他們的經濟和政治統治地位。所以剝削社會的統治階級不會按被統治的勞動大眾要求,使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應該是什么,而是將他們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強加于社會,強加于勞動大眾,并將這種價值觀宣揚為全社會的共有價值觀。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思想價值觀的灌輸,影響勞動大眾的思想意識,使盡可能多的勞動者不能具有自己的階級意識、階級價值觀,以使盡可能多的勞動者繼續被資產階級愚弄。所以,精英們談論多元價值觀是極其虛偽的。
馬克思、恩格斯寫道:“在每一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它同時也就是該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擁有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就擁有精神生產資料,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要聽命于這個階級。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實際上無非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思想上的表現。” (轉引自康斯坦丁諾夫《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1957、398)娜•克魯普斯卡婭在《論無產階級文化》中也說,“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文化史,就可以看到,自從社會分成階級以來,統治階級總是在整個社會制度上打下自己的烙印。它創造社會生活的形式,它的統治不僅建立在武力上,而且建立在思想影響上。”因此,我國的主流價值觀不會因為我們認為“應該是什么”,就會是什么。我國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決定屬于上層建筑的思想意識意態,也將決定屬于思想意識意態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我國統治階級——資產階級的利益,己決定了我國的主流價值觀的階級屬性。
那么資產階級是通過什么媒介將他們的思想變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思想”,變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呢?娜•克魯普斯卡婭在《論無產階級文化》說,“統治階級有千百種途徑可以把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文化強加給群眾。這種世界觀是通過整個國家生活制度、通過出版物、學校等等途徑灌輸給群眾的。”其中一重要途徑是通過傳播媒介。1983年,美國著名傳播媒介的評論家,曾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新聞獎的巴格迪坎,出版了名為《傳播媒介的壟斷》書。西方盛行的“傳播媒介”一詞,除包括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工具外,還包括圖書、唱片、錄音錄相帶、以及制造出類似《色戒》這種影片的電影業等等。《傳播媒介的壟斷》揭露了美國壟斷資產階級是美國傳播媒介的各大企業的老板,因而他們控制著美國傳播媒介的各行各業。美國傳播媒介各大企業的老板和在各傳播媒介上作廣告的廣告戶,都屬于資產階級,他們會用其階級成員控制或買單付款的美國傳播媒介,向人民灌輸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
“一般傳播媒介——主要的報紙、雜志和廣播電臺一直是大公司德性可信賴的鼓吹者。報紙的各部分都奉獻于對工商界人士一味的頌揚,不僅在廣告中盡是公司出錢刊載的自我吹噓,而且被假定為不帶偏見的‘新聞’的內容也是如此。日報的多數商業欄很少對公司采用同對其它對象一樣行之有效與批評性評斷的標準……就編輯工作來講,大公司的事業幾乎變成了新聞傳播媒介的事業。每年最通常被查禁的一些新聞都是涉及到大公司的報道,這些報道刊載在較次要的出版物上,而重要的傳播媒介都不予報道。如果沒有美國新聞機構的主體長期鼓吹的話,不可能發生大公司的看法摻進全國性觀念的現象。” (《傳播媒介的壟斷》新華出版社1986.60、61)
《傳播媒介的壟斷》所講的大公司、公司、工商界人士,實際是資產階級的表現形式,所以文中所講的公司、工商界人士,我們可以把他們解讀為資產階級。“如果沒有美國新聞機構的主體長期鼓吹的話,不可能發生大公司的看法摻進全國性觀念的現象”,實際表明美國壟斷資產階級通過其階級成員控制或買單付款(以廣告等形式買單付款)的美國傳播媒介(包括音像制品和電影等),再加上他們操控下出臺的資本主義法律(他們極力說資本主義法律不只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是維護全體人民的利益,所以全體人民都應遵受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律,并以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律作為對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標準)、資產階級御用文人編制的教材……等等“千百種途徑”,使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成為“全國性觀念”,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
在美國傳播媒介以廣告形式付款之后,做廣告的廣告戶(即資產階級),不僅有前述的“在廣告中盡是公司出錢刊載的自我吹噓”這種公開、明顯的思想灌輸,它們還要求它們買單付款(以廣告等形式買單付款)的美國傳播媒介,以“隱晦方式反映出”它們的“具體思想”,“使得這些具體思想,不是在廣告,而是在報紙、雜志、無線電廣播、電視上公然以‘獨立’的新聞報道、社論或娛樂節目表現出來。讀者、聽眾和觀眾并不知道這些思想內容是廣告戶灌輸進去的。他們不應當知道。他們應該認為這些思想是專業記者和作家們獨立的工作成果,而與任何商業廣告無關。因為如果他們知道了這些思想反映了作廣告的企業的意圖,它們就會喪失對群眾的影響。……在美國的新聞報道和廣播節目里,不準批評當代企業制度的戒律是心照不宣的,其徹底程度,猶如在蘇聯禁止批評共產主義一般。”(《傳播媒介的壟斷》166、167)美國資產階級就是這樣,通過各種方法使他們的價值觀,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
美國資產階級使他們的價值觀,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各種方法,在各資本主義國家都不同程度在使用。我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使我國也產生了為這經濟基礎服務的上層建筑。大量官員被資產階級腐蝕拉攏,大量官員在資本主義改革中獲取大量利益,全國都籠罩在向國際接軌(實質是將我們國家向國際資本主義接軌,向國際資本主義靠攏)的喧叫中。利益和輿論導向,使這些官員把持的國家機構、國家機構控制下的作為上層建筑的主流媒體,極力維護現存的、使廣大勞動者被資產階級(即老板)剝削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極力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的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官員們、主流媒體都齊聲以各種形式宣講我國的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給我國經濟、人民帶來的“好處”。
我國主流媒體齊聲贊頌我國的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的“好處”,也猶如“在美國的新聞報道和廣播節目里,不準批評當代企業制度(“當代企業制度”是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的一種美化性稱謂——筆者注)”一樣,我國主流媒體也不批評我國的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然我國主流媒體也會報道一下黑窯工、礦難、欠薪、大量辭退十年以上工齡職工、壓低工人工資、大量工人長時間強制加班……,但主流媒體最多責備個別資產階級成員(即個別老板)心黑、官員監督不到位或工人不會維權等。主流媒體極力掩飾所有這些工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件,都是我國的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必然結果。主流媒體不會去揭示這所有事件,都是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工人們受剝削、受欺壓的表現。因此,通過物權法等法律、精英及官員們講話和主流媒體的表現等,我們就知道,資產階級的行為取向及對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成為社會對行為及事物的主流評價、態度。
7、有人說這是純粹的藝術,無關政治,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
藝術屬于社會意識部分,他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即法律理論和合法、非法的觀念)、道德、宗教、哲學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藝術不過是有關人員以自己的藝術觀點,以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社會,反映社會。因為人的藝術觀點也是思想意識,而人是生活在階級社會,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藝術創編人員的藝術觀點這一思想意識,受著個人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社會政治、階級利益、階級斗爭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所以它反映著某一階級的思想意識。在剝削社會中,它或者反映剝削階級的主流價值觀,或者反映被剝削的勞動大眾價值觀。不受社會上不同階級價值觀影響,不反映任何階級價值觀的純粹的藝術是沒有的。
資產階級藝術家、藝術理論家們用唯心主義來欺騙人民,硬說藝術家們是獨立、自由創編,以此來說藝術這一社會意識形態,可以不依賴社會和政治而存在,可以獨立、自由創編出不依賴社會和政治的純粹的藝術。也就是說,他們宣稱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適用于藝術這一社會意識形態。例如,一篇批判《色戒》的文章說,“精英和準精英階層比較推崇為藝術而藝術,因為他們把政治看作是外在的、具有強迫性的、工具性的、暫時的東西,而藝術是關乎內在的、自發的、真理的、永恒的東西”。也就是說,精英們宣稱,藝術只是出自他們心靈“內在的、自發的……東西”,是與外在的社會、社會政治無關的獨立產品。
巴格迪坎在《傳播媒介的壟斷》中揭露說,資產階級的“具體思想……在報紙、雜志、無線電廣播、電視上公然以‘獨立’的新聞報道、社論或娛樂節目表現出來。讀者、聽眾和觀眾并不知道這些思想內容是廣告戶灌輸進去的。他們不應當知道。他們應該認為這些思想是專業記者和作家們獨立的工作成果,而與任何商業廣告無關。因為如果他們知道了這些思想反映了作廣告的企業的意圖,它們就會喪失對群眾的影響。”資產階級藝術家們叫著他們是獨立、自由創編的無關政治的純粹的藝術,其實他們獨立、自由創編的藝術,如資本主義國家“‘獨立’的新聞報道、社論或娛樂節目”一樣,不過是同樣虛偽的假相,他們實際同樣是在表現資產階級的思想和意圖。
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一文中,揭露了資產階級藝術理論家關于可以獨立、自由創編出不依賴社會和政治的純粹的藝術的觀點的虛偽性,列寧寫道,“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者先生們,我們應當告訴你們說:你們那些關于絕對自由的神話不過是一種偽善而已。在以金線勢力作基礎的社會中,在勞動群眾作乞丐而一小撮富人作寄生蟲的社會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實在的‘自由’。作家先生,你離得開你的資產階級出版家而自由嗎?你離得開那要求你作春宮畫、描寫賣淫來‘補充’‘神圣’舞臺藝術的資產階級觀眾而自由嗎?……生活在社會中卻要離開社會而自由,這是不可能的。資產階級的作家、藝術家和演員的自由,不過是戴著假面具的(或者戴著偽善的假面具的)對于錢袋的依賴、對于收買的依賴、對于豢養的依賴。”
《傳播媒介的壟斷》的揭露,列寧對資產階級藝術理論家關于可以獨立、自由創編出不依賴社會和政治的純粹的藝術的觀點的虛偽性的揭露,都證明了我在講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時,引述的馬克思、恩格斯的一段話:“在每一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它同時也就是該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統治階級的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既然己表現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上,剝削階級的經濟統治力,就會扭曲社會對美(藝術是從美學角度反映現實)、平等、正義等的評判。莎士比亞作品就曾反映過金錢“的精神力量”,反映過金錢對美等評判的扭曲,他寫道:
“黃金這東西,只要一點兒
就可以把一切黑的變成白的,
一切丑的變為美的,一切罪過
變成正義,一切卑賤變為高貴,
把膽小鬼變成豪邁的勇士,
把年邁的老人變成活潑的少年!
是的,這全身閃光的奴才……
使人們跪拜在長期癩病患者面前,……
……把求婚者送給
滿臉皺紋的老寡婦,在那使人
見了就嘔吐的滿是膿瘡的人身上
灑上香水,插上鮮花,恢復美好的青春,
本來誰都要帶著厭惡的神情
把他從醫院四壁內遠遠送走!……
……你,我們的顯赫的神,
把完全異樣的家伙撮合在一起,
命令他們互相結吻……!”
莎士比亞不象那些故作高雅,說自己可以不依賴社會和政治而存在,可以獨立、自由創編出不依賴社會和政治的純粹的藝術家,莎士比亞反映社會,反映 “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它同時也就是該社會的居于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的現實,他揭露私有制的丑惡(金錢下的丑惡即私有制的丑惡,因為一個社會的貨幣表現這個社會的所有制。馬克思和恩格斯就講,“貨幣,即所有制的這個最一般的形式”)。現在,資產階級的金錢,“我們的顯赫的神,把完全異樣的家伙撮合在一起,命令他們互相結吻”的狀況依然在繼續。例如,經濟方面,我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在資產階級的金錢命令下,也把剝削這種與正義“完全異樣的”罪惡說成是正義;把資產階級這種丑惡的剝削者,描述成對社會有最大貢獻的美者。藝術方面,李安的《色戒》也在資產階級的金錢命令下,把漢奸、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描述為“帥呆酷斃、風光無限的正面英雄形象”, “而愛國學生和抗日力量卻被表現的無能、無力、弱智、粗暴,是幼稚可笑的,是21世紀當代中國找不到工作被社會拋棄的低能兒形象。”。另外,《色戒》中,“背叛國家和民族,貪戀性愛和漢奸,是人性回歸的典范,是英雄的女性解放的光輝形象。”(以上摘自崔士忠的《色戒:原來漢奸不可戰勝?》
當然可能有人說,我可以制作不表現社會大環境的藝術作品,我只制作表現個人世界的藝術作品。(類似觀點是“有人說這部電影歌頌的是愛情和人性,無關政治和愛國等”)但是,不管藝術家自覺還是不自覺,所謂脫離社會紛爭,不受社會影響,獨自專注表現男女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個人奮斗的流行歌曲、影視作品之類的藝術,客觀上也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意圖。這些作品不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和丑惡,卻執行著資產階級將勞動大眾的關注點,從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造成勞動大眾的眾多社會災難移開的任務。資產階級企圖以此吸引更多勞動者專注沉迷于個人瑣事或欲望,從而削去勞動者同剝削壓迫他們的資產階級斗爭的意志,并最終放棄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使資產階級能更輕易地剝削壓迫勞動大眾。因此,這種所謂脫離社會紛爭,不受社會影響,獨自專注表現個人的藝術作品,其實是資產階級需要的、用于麻醉勞動大眾的鴉片、麻醉劑。
執行著資產階級將勞動大眾的關注視線,從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造成勞動大眾的眾多社會災難移開的任務,不僅只在藝術領域。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朱學勤關手歷史教科書的講話、《大國崛起》也承擔著同樣的任務。《大國崛起》對西方大國近幾百年階級剝削壓迫、階級矛盾、階級斗爭采取回避和掩蓋態度,根本不談。朱學勤更是公開反對魯迅關于私有制社會“吃人”的表述,對私有制社會黑暗的揭露。朱說:“我首先就不贊成魯迅對中國歷史的這種講法,魯迅的這種歷史觀就是過去農民起義歷史觀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類社會發展經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個階段,作為社會意識的歷史觀、歷史教科書都應反映(表現)這五個階段。而朱學勤說使歷史教科書“放棄了五個社會發展階段”。即朱學勤通過拋棄人類發展史中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個階段,來抹殺后四個社會的階級本質。這樣,就不必逐一介紹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而這些社會中,誰是剝削階級,誰是被剝削階級,他們之間的經濟關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政治關系(統治和被統治關系)等就可避而不談。
因此,不僅是表現男女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性欲、個人奮斗的流行歌曲、影視作品之類的藝術,執行著將勞動大眾的視線,從造成勞動大眾的眾多社會災難的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移開的任務。歷史方面朱學勤關手歷史教科書的講話、《大國崛起》,經濟問題方面主流經濟學家的諸多講話,社會政治方面高尚全、俞可平等脫離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大談公平正義、社會和諧、以人為本等的講話,都執行著將勞動大眾的視線,從造成勞動大眾的眾多社會災難的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移開的任務。可以這樣說,我國各個領域的所謂社會精英,從不同方面參與了將勞動大眾的視線,從造成勞動大眾的眾多社會災難的資本主義人剝削人的生產關系移開的、全方位欺騙和麻醉勞動大眾的活動。這些情況說明,所謂脫離政治,脫離階級意識影響,搞純藝術、純社會科學的說法是極其虛偽的。
對于問題3(關于電影《色•戒》,中國的主流媒體上幾乎看不到批評的聲音,但網上的聲音卻截然相反,批評的聲音很大,您如何看待這種狀況?)和問題4(必須承認很多人對《色戒》是相當推崇的,尤其是在精英階層中間,為什么會這樣?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我就不多講了。我在回答問題10時就寫道,資產階級的價值觀,“通過物權法等法律、精英及官員們講話和主流媒體的表現”等,成為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精英及主流媒體極力提倡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充當資本的代言人。精英極力宣揚的“與國際接軌”,實質是將我們國家與國際資本主義接軌,向國際資本主義靠攏。“與國際接軌”,其中就要以國際資本的價值觀作為我國的價值觀。即以國際資本對社會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作為我國應有的對社會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所以,他們對資本投資、控制的影視公司,按資本意圖制作,并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電影《色•戒》,采取推崇或默許的態度是不足為怪的。精英早就以“與國際接軌”,以國際資本的價值觀看待我國歷史,修改以前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作出的評價。有篇文章寫得好,“對《色戒》的這種反應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最近一些年來社會上一些精英掀起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時代的重新評價,或“翻案”的一個延續(比如,“曾國藩熱”)。就《色戒》這部電影來看,它連接了近年來出現的對舊上海所具有的買辦的、殖民主義的現代性的懷舊、欣賞、把玩和獵奇。”《色戒》事件不過是精英與國際資本的價值觀接軌,以國際資本對社會行為及事物的評價、態度作為標準,全面改變我國經濟、政治制度和對歷史事件、人物評價的“改天換地”大運動的一個小動作。
葉勁松
12、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