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者陳朝文按:這是年近八旬的喘涼氣人老同志發表在主人公論壇上的一篇文章。他把文革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論證得有理有據,清清楚楚,受益匪淺,我就轉載給大家共享,供研究、評論、討論文化大革命參考。文革是世界社會主義事業中一件沒有過的大事,左派應該逐步形成基本統一的評價。
原題:文化大革命失敗了嗎?
第一次文化大革命,失敗了嗎?
喘涼氣人
文化大革命失敗了嗎?有不少網友(最近見到的其中一位是艾躍進)認為:失敗了。
眾所周知,這里所指的文化大革命,是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一場在我國首次進行的文化大革命。
那次文化大革命,起始和結束于何時,持續多長時間,意見不一。一般認為是起始于1966年,持續約十年,但有的人認為只有三年。本文的重點不在于此,故而暫且說十年吧。
對于那場文革,有的人認為失敗了;有的人認為成功了。本文認為成功了(或勝利了,此處,“成功”、“勝利”同義)。
對于一場(或一項、一種、一個)社會活動而言,何謂失敗、何謂成功?憑什么說它是失敗、憑什么說它是成功?
一般說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沒有完成預定任務,就叫做失敗。達到預期目的,完成預定任務,就叫做成功。
國際共運的巴黎公社奪取國家政權,失敗;俄國十月革命奪取國家政權,成功;中國解放戰爭,奪取國家政權,成功。
巴黎公社的那些布朗基主義信仰者和蒲魯東分子舉行暴力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結果只是奪得72天短暫的首都政權。舊政權的武裝逃到凡爾賽,重新集結,反攻巴黎(有德軍配合)。公社失敗,沒有完成奪取全國政權的任務。(從嚴格的意義講,甚至連首都也沒有完全奪得。因為凡爾賽就緊挨在巴黎西南15公里處,屬于巴黎的衛星城;歷史上,曾是法蘭西王朝的行政中心,成為事實上的法國首都;即使在現代,法國政府也經常在那里舉辦外事活動。公社革命者,沒有攻下凡爾賽,就等于沒有完全占領巴黎。)對于公社的失敗,馬克思有一句被革命者廣為傳頌的評語:“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這些原則將一再表現出來。”
十月革命,奪得了首都政權之后,接著是三年的內戰(有外軍干涉),終于贏得全國政權,達到目的。成功。
中國解放戰爭,嚴格地說,尚未完成任務,還有藏南、臺灣、東海和南海諸島沒解放。但畢竟已在世界上行使了對自己國家的主權。基本成功。
井岡山根據地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成功;第四次反圍剿,慣性成功;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判斷反圍剿是勝、是敗的判據是什么?如果做到了:①打破圍剿;②殲滅敵軍一部分,抓到俘虜和繳獲物資,增強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③鞏固或擴大了根據地,就是大勝。如果打破了圍剿,增強了力量,沒有擴大根據地;是為中勝。如果只打破圍剿,沒有壯大力量,沒有擴大根據地;是為小勝。如果打破了圍剿,但自己的力量削弱了,根據地萎縮了,是為小敗。如果不能打破圍剿,力量損失嚴重,根據地丟掉了;是為大敗。如果不能打破圍剿,力量損失大部分,根據地喪失;是為慘敗。如果有生力量全部耗光(全軍覆沒),是為完敗。
根據這樣的判據,我們說,毛澤東領導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成功了。第四次反圍剿,盡管毛澤東不在軍事領導地位,但毛澤東軍事路線的影響仍在,反圍剿仍然成功(可稱之為“慣性推動的成功”)。每一次反圍剿的成功,都為下次反圍剿積蓄了力量,都向著奪取國家政權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前四次反圍剿的成功,紅軍武裝由2萬人一步一步發展至10萬人。第五次反圍剿,由錯誤路線領導,大敗。退出江西蘇區后,踏上長征路的只有8萬6千人;退卻中又犯了逃跑主義錯誤,連吃敗仗,到了湘江以西,損失過半,只剩3萬余人,是為慘敗。眼看前四次反圍剿所積淀下來的勝利果實就要耗光,完敗的末路已清晰可見。遵義會議,毛澤東受命于危難,挽狂瀾于既倒……
江西蘇區這段歷史說明了:前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所積蓄并壯大起來的力量,固然有助于下一次反圍剿繼續取得勝利,但不能保證必定勝利,搞不好仍然會失敗。
除了井岡山根據地毛澤東幾次反圍剿打得很漂亮之外,其他根據地的徐向前、賀龍、劉志丹等的反圍剿也打得很不錯。
南昌起義,失敗。起義時,擁有兩萬多人武裝,推翻了一個省會級的地方城市的舊政權,但沒有建立新政權。五天后,退出南昌,到廣東打了一些敗仗,收拾殘局,收容殘兵敗將,只剩寥寥的800人,到湘南吸收一些農軍,合起來有兩千多人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的隊伍會師,一塊兒組建成工農紅軍第四軍,約一萬多人。
廣州起義與南昌起義一樣,也是失敗了。
如果是對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而言,借用馬克思的評語來評論:“起義失敗,原則永存。”是合適的。但是,我們有的同志,借用馬克思的這個評語來評價第一次文化大革命,說:“文革失敗了,原則永存”。這就不對了,因為第一次文革沒有失敗,而是勝利。本文重點,就是要從道理上,講清這個問題。
除了上述社會階級斗爭領域的例子外,讓我們在科技領域也舉個例子。萊特兄弟制造并駕駛飛機,成功。
在萊特兄弟的年代,社會上滑翔機已成功。但滑翔機沒有自主動力,受制于風力、風向,不能自主飛行。萊特兄弟想突破這個限制,要研制有自主動力、能自主飛行的飛行器。經過多年試制、試飛的頑強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難,終于在1903年12月17日那一天,試飛了四次,當天最后的第四次飛行記錄是,在空中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9.7米。這個記錄,已足以讓人們承認,人類首次駕機飛行成功。在這次成功的基礎上,萊特兄弟繼續改進,過了兩年,于1905年10月5日,駕機飛行了39.5分鐘,距離達到38.6公里,是更大的成功。
現在,回到文革本題上來。
第一次文革,失敗了?本文認為這種觀點不對。
認為第一次文革失敗的人,大都只是簡單地說一句:“失敗了”,并沒有提出什么明確的判斷失敗的判據。但從他們文章的上下文,以及他們的語氣來看,可以大致地估到,他們的想法可能是這樣的:文革的目的嘛,不就是要防修、反修、反復辟嗎,現在都已經被袖珍主義登臺復辟了,咳,文革失敗了。
這種想法所表露的觀點,是不對的。是歪曲,是誤解。
如果那些人是存心歪曲,沒有必要跟他們爭辯。如果他們是理論上的誤解、糊涂或思考上的粗心、疏忽。那是應該跟他們認真討論的。
正確的觀點應如何表述呢?
先看毛主席——創建和實踐文革理論的毛主席,是怎樣表述的。
“現在的文化大革命,僅僅是第一次,以后還必然要進行多次。”
“革命的誰勝誰負,要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才能解決。如果弄得不好,資本主義復辟將是隨時可能的。全體黨員,全國人民,不要以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無事了。千萬注意,決不可喪失警惕。”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
讓我們把毛主席的這些表述歸結為幾個要點:
1.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文革,是第一次文革。
2.在以后幾十年長期的社會主義時期,文革還要進行多次。(這里所謂“多次”,當然不會是無限次,我想,也不會多到幾百次、幾十次。)
3.完整的文革全過程,是由多次文革組成的。
4.僅一次文革,只是完成反復辟總任務中的一個階段。或者說:只是走了一步,并未走完全程。
5.要進行多次文革,才能完成反復辟的總任務。
用這幾點要點所表述的觀點,來看第一次文革。那么,認定文革成功(勝利)了,這樣的判斷就是正確的。認定文革失敗了,這樣的判斷就是錯誤的。
為什么說,認定第一次文革失敗了,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呢?
因為他們把第一次文革的任務(或目的)搞錯了。他們把第一次文革的任務界定為反復辟的全程任務。那就是說,只需第一次文革就行了,就夠了。搞完那一次,就不用再搞第二次了,就不會再有復辟的危險了。如果搞完第一次文革后,又產生新的兩條道路的斗爭,又冒出新的復辟危險,又有人要搞資本主義,那第一次文革就失敗了。
如果按照“文革(指第一次文革)失敗論者”的觀點,上面引述的毛主席繼續革命理論有些地方就要作如下根本性的修正:
“現在的文化大革命,僅搞一次,以后無需再次進行。”
“革命的誰勝誰負,只要在這一次文革很短的歷史時期內就可解決。以后不管弄得如何,資本主義復辟將是不可能的。全體黨員,全國人民,一定要認識到有一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無事了。千萬放心,決不可再有任何擔心。”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只需進行一次短暫的文革,往后就不存在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了,不存在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了,不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了。要認識這種斗爭的短期性和簡單性。”
簡而言之,搞完一次文革之后,不會有復辟了;如有復辟,文革失敗。
經過這樣修正之后的這個“東西”,還是毛澤東思想嗎?還是繼續革命理論嗎?還是文化大革命嗎?
毛澤東上述論述的語言是如此之清晰,告訴我們:即使進行了三四次文革,弄不好,復辟仍有可能。我們的同志,你看不懂?你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
可見“文革失敗論者”的邏輯是一種武斷的錯誤邏輯:把一個“自造”的目的,強加在毛澤東文革頭上,把本來是多次文革的目的強加在第一次文革頭上,然后說第一次文革沒有達到他們那個自造的、強加上來的目的,就說文革失敗了。這種“自造”和“強加”,如果是故意為之,那就是捏造、偽造,是存心歪曲、污蔑,我們不屑與之爭辯對錯。如果是“誤造”,那就是思想認識上的誤解、糊涂、粗心、疏忽,那是應該與之認真討論、弄清是非對錯的。
先做個類比:如果把這種錯誤邏輯也套用在毛澤東領導的幾次反圍剿上,那么,也可以推斷出反圍剿失敗了。反圍剿的目的嘛,不就是要消滅蔣軍嗎,后來蔣軍又來圍剿了,根據地丟了,毛澤東的幾次反圍剿都失敗了。(或者,也可這樣類比:反圍剿嘛,進行一兩次,三四次就行了,以后不會有圍剿了。如果又有蔣軍第五次來圍剿,前四次圍剿算是失敗。)
當然,我們的同志,沒有把這種錯誤邏輯套用在毛澤東反圍剿上。我們的同志,在思想認識上,清楚地知道:第一次反圍剿的任務不是消滅蔣軍的全部幾百萬,而只是殲滅蔣軍的一部分。所以,殲滅了張輝瓚軍隊的九千人,“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從而打破圍剿,發展了自己;就可以判定第一次反圍剿勝利了。(對第二、三、四次反圍剿的判斷,同此理。)
但我們的同志,對待第一次文革,在思想認識上就沒有那么清楚了,而是糊涂了、犯錯了。
我們要把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糾正過來。正確的思想認識應該是:第一次文革的任務不是完成反復辟的全部,不是走完反復辟的全程,而是完成反復辟總任務的一部分,走過反復辟全過程的一個階段。只要完成部分任務,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就可以判斷第一次文革勝利了。
在某一次文革中,如果做到了擊退走資派復辟,打倒當時主要的走資派,壯大了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擴大了社會主義陣地,就是大勝。如果只擊退復辟,沒有壯大自己的階級力量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是為小勝。如果不能擊退復辟,無產階級力量削弱,革命事業萎縮,是為失敗。
據此,可以說,第一次文革是大勝。請看第一次文革的實際歷史:
大勝之一,打破了走資路線的圍堵。文革前,包括文藝、文教、宣傳、醫療等在內的許多領域和地盤的領導權,不完全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毛澤東在會上發言受阻,毛澤東要發表文章遭拒。經過文革,走資派和走資路線被打得人仰馬翻,領導權奪回來了。
大勝之二,收拾了兩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從基層、中層到高層都吸收了像陳永貴那樣的新鮮血液。
大勝之三,鞏固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社會主義制度。諸如:為民眾服務的醫療制度,與勞動結合的教育制度,三結合、一元化領導的政治制度,等等。而最大的一項制度建設是1975年1月公布的“七五憲法”。
艾躍進929講座說文革沒有制度建設,你這個艾呀,是不是疏忽了呀!請問你,什么才是制度呀?
大勝之四,提高了群眾的思想水平。興無滅資的社會主義覺悟,一心為公的世界觀,團結互助的精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普及到廣大群眾,深深植入人心。
大勝之五,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發展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大勝之六,進入了大民主的境界。文化大革命的民主,是無產階級民主,也叫做人民民主,簡稱大民主。
這場大民主,是文革中最耀眼奪目,最光彩照人的一項大勝利。
這場大民主,特征之一是:普遍參與。
廣大人民群眾,從機關、團體到居民家庭,從城市、工廠到邊遠農村,從老人、成人到學校青少年學生。人人關心國家大事,個個談論反修防修。
這場大民主,特征之二是:阻止了暴力鎮壓。
治罪了一個趙永夫,再沒有軍隊的開槍,打癱了公檢法,免除了警察的鎮壓。
這場大民主,特征之三是:制止了武斗。
文化大革命期間,最大的武斗頭子,是誰?是溜凳!在文革開頭的50多天里,由溜凳及其派出的工作組,把斗爭矛頭指向下層群眾,用掛牌,坐飛機,戴高帽的體罰手段,把學生、教員、教授、中小學校長、作家等人員,打成“反革命”。毛主席從武漢返北京,發出“我的一張大字報:炮打司令部”,指出他們“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產階級專政,……何其毒也!”當時的情景,真是一聲驚天炸雷,地動山搖。接著,毛主席在北京開了幾個會,幾個月的時間,把武斗頭子溜凳從領導文革的位置上拿下來,撤掉各處的工作組,解放了被打成“反革命”的群眾。制止了武斗。
文化大革命期間,最殘暴的武斗組織,是哪個?是“西糾”、“聯動”。其組織成員多是紈绔子弟。他們依仗“血統論”護身,大搞打砸搶,打死人,保走資派。后來被中央文革小組定性為反革命組織,予以取締,制止了武斗。近來有個陳小魯,跳出來,鼓噪什么“道歉”。陳小魯何許人也?“西糾”頭頭也。這些“西糾”、“聯動”分子,本來是推行溜凳武斗路線的小混混,憑靠著抖動一塊紅布做了個“斗牛士”,就自封成文革的紅衛兵,以此來破壞文革,由此而被文革取締,開除出隊。現在又想再次裝扮成文革的紅衛兵,來演戲:我陳小魯搞武斗,干的是文革呀,就此,我陳小魯向受害者道歉。顯然,陳小魯的伎倆,是顛倒黑白,是反誣。既然如此,就要記下這筆賬,弄清是非:陳小魯搞武斗,所干的不是文革,而是反文革;他所遵循的路線不是毛主席的文革路線,而是溜凳的武斗路線;他不是紅衛兵,而是混進紅衛兵隊伍中的反革命組織的頭面人物;他現在必須做的,不是他表演的什么“道歉”,而是要向文革認錯,向被斗群眾認罪。
文化大革命期間,最拙劣的武斗活動,是什么?是地方官僚走資派搞的打“死老虎”。他們按照溜凳矛頭向下的模式,轉移斗爭大方向,砸文物,毀古跡;抓一些和尚尼姑巫婆來游街,拿一些過去歷史上有過失但已處理了的人員來批斗;此外,最厲害的還搞什么“刮臺風”,把已處于群眾監管下的地富反壞右拿來進行肉體消滅,要像刮臺風那樣一掃而光。但這種以打“死老虎”來保“活老虎”的拙劣伎倆很快被戳穿,制止。
文化大革命期間,牽連最廣的武斗人員是哪些?是各地官僚走資派在背后挑動的群眾斗群眾,暗里搗鼓紅衛兵兩派武斗。在此關頭,解放軍出動制止武斗,徒手的解放軍戰士排成一列,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紅衛兵用語錄編排成的罵句,罵出了笑。我笑了,笑你學毛著學得不夠水平;你也笑了,咱們一起學毛著吧。紅衛兵的嫩拳打在解放軍的身上,打出了愛。打出了紅衛兵對解放軍的敬愛,打出了解放軍對紅衛兵的疼愛。紅衛兵兩派,沒有根本厲害沖突,通過學習和自我批評,認清走資派背后的挑動、搗鬼,走向革命大聯合。
文化大革命期間,其他的武斗成分還有哪些?不可否認,文革中的武斗成分是復雜的。部分出身不好的青年子弟,其階級意識尚未改造好而伺機報復;群眾中的落后分子,因個人主義的思想行為曾經受到過批評,未能改正而心懷不滿,等等。這些人,在文革初期,參進紅衛兵隊伍,造起反來,表現得特別亢奮,不分青紅皂白沖擊黨的好干部,甚至是特意沖擊黨的好干部。這些人,會自發自愿地,順應著走資派的挑動,大搞武斗。當然,與此同時,隨著運動的發展,這些人,也會逐步暴露,被大浪淘沙而淘汰掉。
這場大民主,特征之四是:要文斗。
正是免除了暴力鎮壓,又制止了武斗。走資派手中的暴力工具喪失了,企圖營造武斗的各種手段也都一一被識破了,打掉了,文革才得以進入本真狀態:文斗。
此后,當機關、單位進行“斗、批、改”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呢,再不會有人唬弄溜凳那一套武斗把式了;被批斗的官們,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沒有了架子,哼不出官腔,恭聽下級和群眾的發言。一句話,那時的氣氛,不是過去的“三娘教子”,而是變成了“子教三娘”。(曾經是,一個非親媽訓教頑兒,教成狀元;倒過來,廣大群眾批評領導,批出好干部。)
官們被批斗的結果,大部分同群眾又在新的基礎上結合了起來;小部分是靠邊站。所謂“靠邊站”,就是“說話沒人聽,做事沒人幫”,他們沒有權了;但他們并沒有被撤職,也沒有扣薪金;他們仍然被稱為某某長或某某書記,仍然照領薪金。他們回到家里可以擺弄他們自己的“逗、劈、改”(“逗”是在家里逗小孩,“劈”是在院子里劈木柴,“改”是下廚房炒菜改善生活)。
正是有了這一段本真的文革,就教育了群眾,解放了干部,團結了兩個95%。
這場大民主的上述幾個特征,反映了它的一個本質:多數人民主,對少數人專政。社會的多數人,就是勞動群眾;少數人,就是剝削者。當多數人得到并建立起自己民主的權力和制度之后,對少數人專政,是用不著太多的暴力的;而少數人掌控著民主,對多數人專政,就必定需要龐大的暴力機器和警察來維系。
人類幾千年文明史曾經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以百千計的國家,其顯著的標志就是龐大的暴力機器;而當代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標志就不那么顯著了。列寧將之稱為半國家,即部分消亡的國家。到了文化大革命那些年代,警察被由工人兼職的工糾(工人糾察隊)隊員取代。工糾履行任務的時候,不用警棍、頭盔、盾牌,沒有手槍,不穿警服,只有一個袖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刑事犯極少。法庭冷清,門可羅雀。人民群眾內部,雖然有矛盾,但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發生問題,只需居委會的大媽,支部的老書記,調解一下就解決了。社會上開展“互幫互學”活動。親戚朋友,鄰居熟人,同志同事,都做到團結互助。男子女子打打鬧鬧不逾距,生人熟人互相交往不避諱。軍民一致,干群一致、黨群一致。社會處于極佳狀態。絕不是后來某些人說的什么浩劫狀態,崩潰狀態。不過,也可以這樣說,是走資派的浩劫狀態,是走資派的崩潰狀態。
接著,革命造反派大聯合,各省、自治區先后成立革委會,黨的九大、十大,四屆人大。“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這是文革后期慶祝勝利,總結勝利,鞏固勝利,發展勝利,繼續革命的一種明白昭示。
回顧上述第一次文革時期大勝之一至之六的實際史實,說明已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的,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由此足以肯定地判斷第一次文革是成功的(勝利的)。
毛澤東,一個歷史人物,在有生之年,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把第一次文革的功業做到這個份上,我們后輩,夫復何求!夫復何言!!夫復何思!!!
第一次文革勝利結束,不等于文革全程總任務的完成并結束。往后還會進行多次,并且,可能會出現曲折。
第一次文革勝利所留下的資源,固然有助于往后的革命繼續取得勝利,但不能保證必定勝利,搞不好仍然會失敗。毛主席逝世后,“花花”心術不正、“四人”水平不足,以及各種復雜因素,導致社會主義革命慘敗。
但是,第一次文革勝利后的慣性力量是如此強大,使走資派搞復辟不敢遵循黨的正常程序,只好搞證變,從而埋下它自身合法性的隱患;使走資派“抓四”時說抓的理由是“四人”要復辟資本主義、要反對文化大革命;使走資派干叛徒勾當時說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使走資派把準備復辟的資本主義說成是特色社會主義;使走資派實行資本主義政策時說是社會主義自身完善;使走資派華麗變身當個新生資本家時說是民營企業家。一句話,當了妓女說自己是小姐。嘿嘿!
第一次文革勝利的余威就這樣把中國以凳子起始的走資派逼成了這么一幅尷尬模樣,為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提供了最辛辣的調料,為革命宣傳提供了最妙的反面教材,為國外評論家提供了最過癮的資訊,為打假愛好者提供了最高檔的贗品,為歷史學家提供了最好笑的史料,為諷刺文學提供了最生動的角色,最后是輪到在假面具制作廠家那里都感到自愧弗如。
一個幽靈,文革的幽靈,在中國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滅絕性圍剿,假黨、瘟神、秦曉、胡德、茅廁,都一起動作起來干了三十多年,至今仍然是到處有“文革余孽”。從這一事實可以得出結論,文革勝利遺下的果實之碩大、堅韌,實在難以消蝕。
艾躍進929講座,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文革失敗的判據,可是,卻細致地提出了文革失敗的原因。艾列舉了三個客觀原因和三個主觀原因,共六個原因:①反動的力量強大,②毛主席自然生命有限,③史無前例、無歷史經驗借鑒,④選錯了四個培養對象,⑤沒有建立制度。⑥文革力量不成熟。
其中的原因①反動力量強大、原因③史無前例、無歷史經驗借鑒,是不能用來作為某個社會運動遭致失敗的“必定”原因的。固然,大勝小、強勝弱、以及缺經驗借鑒而初戰失利,在歷史上相當普遍。它們失敗了,這幾點緣由可能就是原因。但是,小勝大、弱勝強、以及缺經驗借鑒而首戰獲勝,在歷史上也不乏其例。它們勝利了,這幾點說事就可能反襯其勝利更加輝煌。回到文革本身上來,正是如此,把這兩點端過來點綴一下文革,不就反而顯得文革的勝利更加輝煌了嗎。
原因②毛主席自然生命有限。艾把“毛主席自然生命有限”作為第一次文革失敗的原因,是概念錯失。第一次文革從發動到結束之時段,都在毛主席有生之年之內。換言之,毛主席在世時,第一次文革已結束。如果把這次文革定性為勝利,那么,這個勝利,是毛主席在世時的勝利;如果把這次文革定性為失敗,那么,這個失敗,是毛主席在世時的失敗。換言之,無論第一次文革是勝是敗,都在毛主席在世之時,都可以在毛主席在世之時作出判定。事實是:毛主席在世之時,第一次文革是勝利地結束了。文革后期的黨的十大或四屆人大……都可以考慮將之作為文革結束的標志性事件。
原因④選錯了四個培養對象。艾在敘述這個原因時,擺列出文革中的“四個”、“凳子”、“花花”等人。艾只用簡單的一句話說選“四個”,選錯了,沒有說怎樣錯,為什么錯。但是卻詳細地反復強調說選凳子,選對了,并加以解釋怎樣對,為什么對,說明當時客觀情況如何如何,當時歷史條件如何如何,等等。艾如此“貶四抬凳”,真令人覺得有點蹊蹺。
原因⑤沒有建立制度。艾在此罔顧事實。
原因⑥文革力量不成熟。艾在此處列舉了許多文革不成熟的種種缺點錯誤。但問題是我們不能把這些用來作為某個社會運動遭受失敗的“必定”原因。固然,某個失敗的社會事件,有其導致失敗的缺點錯誤。但是,任何一個成功的社會事件,也都有其缺點錯誤。換言之,不管你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你都是有缺點錯誤的。回到文革上來,文革在七分成績之外,還有三分錯誤,盡管如此,仍然不能否定文革是成功的。
作個類比:人們對萊特兄弟的飛機盡可提出百條千條缺陷和不足,說它粗糙、丑陋、笨重,說它不夠流線型,說它沒有用噴氣式,說它沒有用鋁合金、鈦合金、工程塑料,等等。但是,只需兩個數字,飛行了59秒、260米,即可無愧評定萊特兄弟是人類的首飛成功。同理,人們對文革盡可提出千條萬條缺點錯誤。但只需有了上述大勝之一至之六,即可認定第一次文革達到了預期目的、評定第一次文革獲得了偉大成功。
本文不是對艾躍進929講座作全面評論。艾躍進的這個講座,篇幅很長,內容廣泛深刻,總的說來,講得很好,對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文化大革命、還毛澤東以清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只不過是對其中的一個小部分提出不同意見而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