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0周年校慶
高等學校應抓住三個東西:一是黨委領導;二是群
眾路線;三是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毛澤東
西北農學院培養的學生其所以在海峽兩岸,甚至國外享有盛譽,就在于他(她)的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和工農相結合的創業精神好三大特點。這三大特點是學校的三大優勢培養出來的。
第一,領導得力。從1932年籌建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的于右任、戴季陶、楊虎城、辛樹幟等,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精英,且第一任校長就是國民黨元老(白天打著燈籠去總統府找蔣介石)于右任先生;1935年學校就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著名的生物學家、教育家、農史學家辛樹幟(辛辛苦苦,獨樹一幟——毛澤東)先生幾次任院長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六十年代,長達20年。1949年學校解放后,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教育家、現代植物病理學家康迪同志從延安隨軍代表來學校任領導30年;解放前在秦晉搞地下工作的陳吾愚同志五六十年代任黨委書記,和辛樹幟院長、康迪副院長并肩工作十多年。不僅將學校原來 “樸素、切實、堅強”的獨特校風和“誠、樸、勇、毅”的校訓發揚光大,而且將黨的三大作風、延安精神也在學校生根、開花、結果地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新人才。
第二,有以不為名不為利(我是農民的兒子,我不能賺農民的錢)的趙洪璋院士為代表(各系都有一些)的理論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師隊伍。在建校時就規定,先建場后建系。說明學校建立時就將教學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了,這和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一致的。
第三,有得天獨厚的校內外教學基地。西北農學院就在農村,與農民住相鄰、地連界,僅校內教學基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三個農場(2000多畝地),果樹站、蔬菜站、花卉地上千畝,林場苗圃地幾百畝,豬、牛、羊、雞完全的百畝多地的畜牧場,號稱亞洲獸醫院也有幾十畝地面積,水工實驗廳,農機工廠……這是全國各農業院校非常羨慕向往的西北農學院得天獨厚的辦學資源的硬件。
下邊談談康迪院長和陳吾愚書記發展壯大學校三大優勢,培養又紅又專人才方面的二三事。因為這些已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使我永遠緬懷并激勵我不斷前進,用它來教育學生。
深入學生班聽課、座談是家常便飯
康院長、陳書記不僅每天上下班都步行在師生隊伍的行列中,和師生互打招呼,誰有什么問題和建議隨時都可反映;與此同時還經常深入學生班級、學校各部門調查研究。我上學時,康院長、陳書記就先后在我們班聽課、開座談會。
一九六二年春天的一個上午,未打準備鈴前,康院長就和同學一樣來到教室聽《家畜傳染病學》課。上課前他先和同學們交談后,便坐在教室后邊高個同學中間和同學們一樣專心致志地聽課、記筆記。
這位講課的教師是第一次登上講臺的青年教師。
他,課備的很熟,板書也很公正,就是有些膽怯。
他,很少抬頭看學生,當然就看不見后邊坐在大個同學中間的康院長。
他,半節課過后的膽怯似乎有些消除,于是乎就抬起頭來向教室后邊看了看。
康院長認真聽課的座位進入了他的視野。
這時,也就在這時,他的心跳加快了,表情緊張了,頭上冒汗了,課也講的結巴了……
下課后,他立即到康院長跟前,征求意見。
他剛一開口,院長就安慰道:“快去教員休息室喝口水,松弛一下。就像你開始那樣講,即使講不好也沒關系,最大是再講一次嘛!”
“我不知道您今天來聽課”,這位教師有些抱歉地說。
“如果事先通知你我今天聽課,恐怕你昨天晚上連覺也睡不好”。
幾句簡短而體貼入微的普通話語,多么親切,多么入耳中聽,多么關懷,多么鼓勵……
康院長辦公室,最顯眼的裝飾就是墻上掛的那張信插式“壁毯”——和教務科墻上相同的、比雙人床還大的全校的課表——康院長深入教學一線抓教學質量的“作戰圖”。這張作戰圖上,將全校各專業年級、班所上課程(教室)、實習(校內外基地名稱)、實驗(實驗室名稱)、教師姓名等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學期學校開多少課程,有多少老教師、青年教師上課、指導實習、實驗,康院長都了如指掌。他就是靠這張作戰圖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生產實踐和科研能力都心中有數,從不依賴開會時匯報。為了積累資料研究問題,還印制了“聽課記錄卡”(內容包括:課程名稱、專業年級、聽課內容摘錄、意見和建議等)。到20世紀80年代,教務處的檔案柜中還保存有“聽課記錄卡”。教務處的同志以康院長為楷模,也每周抽出一定時間去課堂聽課。通過聽課發現了不少新問題,也總結出不少經驗。這就是領導帶頭身體力行,強將無弱兵——身先士卒的必然結果。
一九六一年春節過后開學第一周的星期三下午,我們班在四號教學樓西邊平房2號教室召開寒假回鄉見聞座談會。座談會剛開始,就聽見叩門聲。隨開門而進來的是笑容滿面的院黨委書記陳吾愚同志。同學們也都滿面春風地站起來給書記打招呼歡迎、讓座。陳書記就近坐在同學們中間。由于書記的到來,同學們發言有些拘束,但更重要的是想先聽書記講講。因而正準備發言的同學,也都暫停了。班長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便對書記說:“陳書記,我們今天下午座談寒假回鄉見聞,請您先給大家提示提示。”
“我今天來參加你們班的座談會,主要是想聽聽你們過年回家耳聞目睹的一些真實情況”,書記緊接著班長的話說,“我們國家現正處在暫時性經濟困難時期,國家窮,群眾生活苦。黨和人民一起在勒緊褲腰帶度難關……你們回家聽到群眾贊揚我們黨的話可以講,對我們黨有意見,甚至罵我們黨的話也可以講……從罵的情緒中,也可能會道出一些真實情況來!”
書記這么一講,會場就沸騰起來了,同學們個個爭先恐后發言……
時間很快就到五點半了。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大家的發言就到這兒”,班長說話了,“現在請陳書記給大家再講講!”
“你們今天的座談會開得很好!”書記講評了。接著他簡要地分析了暫時性經濟困難的原因和黨中央、毛主席克服困難的決心和辦法后說:“我今天讓你們聽到啥說啥,但有些話不能不講場合,隨便亂講。你們可抽空給家里、親戚、朋友寫信宣傳我們黨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讓大家齊心協力和黨一起度過難關。”
陳書記的話多么樸實、中肯、實事求是,不僅消除了同學們對暫時性經濟困難的一些顧慮,而且也增強了大家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每當他向全院師生做報告時,對所舉事例的分析,總是讓人心服口服,體現出一位革命領導干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水平和求真務實的作風。
康院長、陳書記經常深入教學、生產、科研第一線,到學生班級、宿舍、課堂、實驗室、食堂了解情況、和師生一起參加夏收和秋收勞動中,既沒有陪同人員和拍照,校報和廣播也不報道。如果有,那就成了校報和廣播的“專欄”了。對他們來說,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像家常便飯一樣的隨時下去和職工、學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才能把學校辦好。這就是毛主席教導的“調查就象‘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象‘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據學校、系有關領導談,康院長、陳書記召開的會議其所以時間短就能解決問題,就在于會前他做過調查后心中有數。正如習近平講的是真正深入群眾、聯系群眾,還是做秀,群眾一眼就能看清。
當即立斷是書記、院長的過硬作風
一九六四年冬一段時間的西北農學院的空氣確實有些緊張。因為先在男廁所,后又在女廁所接連發生幾起內容相同的“反標”。一天晚上,學校保衛科召集各系、部、室主要負責人會議研究破案事宜。陳書記這幾天恰好在西安參加省委召開的有關會議而不在學校。會上,有人提出,把出現幾次“反標”時每位教職工的活動情況,讓自己寫一個簡單材料,以掌握案發時在校職工的情況。也有人反對這樣做。最后大家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就先按第一種意見試一下。
第二天,各單位都讓職工寫自己的情況。這一下全校亂陣了,人心慌慌,都害怕把自己和“反標”粘上了。由于最早發現的那起“反標”是用彩色鉛筆寫的,有一位學生輔導員要弄清“反標”是用什么顏色寫的,曾借過學生干部的十二色彩色鉛筆。這位學生干部知道“反標”的有關情況后,被嚇的一夜沒有睡覺,第二天考試時神魂顛倒。
這個辦法試到第二天晚上約六時半左右,陳書記從省上回來了。他從楊陵——當時叫武功車站下車后,一口氣跑到學校保衛科。我當時被臨時借到保衛科,從食堂買了兩個饅頭邊吃邊值班。盡管是冬天,陳書記一進門卸下帽子卻是滿頭大汗,頭上直冒氣,并上氣不接下氣地一開口便問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另一位被借來的同志,這時從食堂吃完飯也來值班室了。我倆把近幾天的情況向書記做了很簡要的如實匯報。他緊接著問:“你倆看這樣搞行嗎?” “這樣搞人心慌慌,都怕把自己……”,我倆把心里話告訴給書記。“你倆說得對!”還沒等我倆把話說完,書記就插話表態了,“這樣搞人心慌慌,個個自衛,誰還有心情去抓反革命分子,這只能給壞人破壞造成可乘之機!你們立即告訴保衛科科長,讓他通知前天晚上參加會議的人,今晚七時半都來會議室開會!”
會上,保衛科科長匯報了這幾天的工作情況后,陳書記當即立斷地說:“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全院立即停止!”他把剛才在保衛科給我倆說的話又重復了一遍后繼續說,“用這種辦法即使把反革命分子抓住了,方法也是錯誤的。當然這不能怪大家,因為我最近不在家,黨委沒有及時開會研究、部署,責任在黨委。”
以后,陳書記多次在全院教職工大會上提過此事,他自己主動承擔了責任。其實陳書記在西安開會時,有位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他也參加了保衛科的那次會議。但作為黨委會班長的陳吾愚同志,不僅沒有推卸責任,還主動地承擔了責任,真令人可敬可佩的高風亮節呀!
一九六五年春,為了改革畢業實習的方法,畜牧獸醫系將兩個專業畢業班同學和專業課教師編成兩個畜牧獸醫工作隊,分赴陜北老區和關中鳳翔縣,通過解決畜牧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來代替學生的畢業實習,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獨立工作能力。
麥收前,康院長和系主任、總支書記等系領導來鳳翔看望工作隊的師生。院長用那輛小吉普車把各個點上的師生都接到彪角公社獸醫院來開會。正好四年級一個組的學生就在這個點實習。
會前四年級學生征求我的意見,由于教學計劃的變動將實習推后兩周,系上未通知寶雞實習點,人家就接收了其它學校的實習。他們這一組在寶雞沒法實習才中途來風翔,想把這個情況告訴院長。但特別擔心的是,當著系領導的面,在會上該不該講,敢不敢講?我經過考慮后,同意他們向院長匯報,但“必須實事求是,如實反映,絕不能夸大”。
會上,康院長聽了工作隊師生的匯報,并看了簡報,再加上他剛到這兒后獸醫院職工和前來給牲口看病的社員贊揚工作隊師生不怕臟不怕累,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地為牲畜看病和同學用自己的糧票給牲畜看病的社員買飯吃、把自己的被子讓給管住院病畜的社員蓋的情況;生產隊牲畜有病,只要社員來找,不管是深夜夢鄉,師生就立即出行……康院長聽了非常高興。
這時四年級同學卻急了,眼看著會就要開完了,他們的情況,院長還不知道。
“康院長,我們的教學實習還有些問題”,四年級同學實在憋不住了,就非常委屈地把他們在寶雞實習無人指導、沒法實習,當“走投無路”時才來鳳翔的前因后果向院長訴說了一遍。
有的同學還說,“我們這一組還算幸運,老師讓來到鳳翔實習,其它組還不如我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在繼續說:
“我們實習搞不好,學不到真本事,將來拿啥為人民服務,這是給學校丟臉”;
“我們和五年級畢業班相比,好像是后娘養的”。
這一下康院長的雙眉緊皺了,會場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了。
“你們是咋搞的,教學實習無人指導還行?”院長在問系主任,且聲音有些嚴厲。
“我們系臨床課(獸醫專業課)教師少,跟工作隊一來,指導教學實習就更少了。”系主任沒有正面回答院長的問話,只強調了客觀原因。
“臨床課教師少,搞一個工作隊就行了,為啥還要搞兩個,好大喜功”!?
這句話問得系主任“卡殼”了,會場鴉雀無聲了,反映情況同學的圓臉一下子變長了。
片刻沉默后,“是這樣,對四年級的教學實習,你們想想辦法可采取些補救措施嘛!”院長微笑著給系主任在遞話、出主意了。
系主任便緊接院長的話茬,“我們立即研究補救辦法,先把工作隊的臨床課教師抽上幾位去四年級各個實習點巡回指導。”
“這不就對了嗎!”院長終于笑出聲了。
會后,我立即寫了一份請示報告。談了獸醫專業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存在的問題,并請示學校:在寶雞到渭南之間大家畜比較集中的地區,讓學校自己建或與地方合建一兩所獸醫院,以解決學生的實習和青年教師的實踐問題,并面交康院長。他高興地說:“待我看后再說”。
康院長很快就批示同意了這個請示報告。我校和興平縣合辦的獸醫院就是這樣產生的。
這就是陳書記、康院長對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不是看你的資歷和職位的高低,而是看是否正確。正確的就是小助教、學生的建議、批評也能接受、采納;有問題,就是系主任也得當面批評。這也是陳書記在校十多年、康院長自1949年5月27日從延安隨軍代表來西北農學院接管學校后任領導30年來的一貫作風。讓黨的三大作風、群眾路線和延安精神在西北農學院開花結果,發揚光大。
秋毫無犯地抓好教學基地建設
前邊已經提到西北農學院就在農村,與農民地連界、住相鄰,有全國各農業院校非常羨慕的得天獨厚的辦學硬件的農場、果園、蔬菜站、花卉、林場苗圃、畜牧場、獸醫院、種馬場、水工實驗廳、農機工廠……學生在校內基地實習、實踐比在實驗室做實驗還方便,節日假期和自己家一樣,隨時可去,和場院的職工生活、工作在一起,并虛心向他們請教。康院長和陳書記對校內基地秋毫無犯地將其辦成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的基地,教師要將這三副擔子一肩挑。趙洪璋院士劃時代的碧螞一號、豐產三號、矮豐三號等小麥新品種,獸醫系好多科研項目、西農奶山羊、關中黑豬、關中輓馬等都是在這些教學基地選育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獸醫專業四、五年級學生經過在獸醫院的實習鍛煉后,在校外的獸醫院、畜牧場(獸醫室)實習就能頂班。可見校內基地對學生和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及教師科研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在校外教學基地的建設上,康院長也非常重視,這樣可使學生接觸實踐的面更廣,以彌補校內教學基地的不足。例如,獸醫系的西安市獸醫院、西安草灘農場、西安市一、二奶牛場、寶雞市獸醫院、渭南市獸醫院、灞橋獸醫院、永壽縣獸醫院、鳳翔縣獸醫院、涇陽縣獸醫院等。當時獸醫專業每屆只招生1~2個班(30~60名),每個實習點只有幾個學生。這樣就能讓學生有充足的動手能力而不是參觀實習。當年西農獸醫系畢業的學生,絕不會出現有的報考研究生考試試卷合格,但復試時連體溫表都不會用的嚴重脫離實踐的大笑話。盡管學校當時也幾次提出規劃,甚至要辦成季米里亞切夫式的農學院,將學校大門開在現在西農路立交橋北邊,但對校內教學基地是秋毫無犯。陳書記也經常講:“辦好學校除有一支德才兼備、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師隊伍外,還要把教學實驗農場、實驗室和圖書館像‘寺堂’一樣辦好”。可見書記對辦好校內教學基地的決心和行動。這些,現在多半已經成了歷史的輝煌和自豪。因為獸醫院和畜牧場的場地已被賣掉了,校內基地與學生數量已經不是正相關的發展,而是在破壞中非常顯著的反相關了,硬件已經越來越軟而在不斷地消失中。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康院長隨植保系師生去城固縣橘園公社實習。在那里跟師生一起和社員參加勞動,吃、住在社員家,同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地打成一片。后來生產隊要換隊長,社員推舉的人不愿當。康院長不僅每晚做這位新任隊長的思想工作,當學生的實習結束了,考慮到這個校外教學基地的重要,他未能跟師生一起返校,要繼續留下做工作,這位新隊長終于挑起了隊長的擔子,康院長才返校。這位隊長非常感慨地說,再不當這個隊長,就對不起康老師了!康院長還住進學生宿舍做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工作。當今,這對某些領導來說大概是不可思議的。
勤儉辦校,嚴于律已,堅持真理
西北農學院的師生在陜西的高校其所以能以樸素、誠實、吃苦、能干而著稱,就在于康院長、陳書記用黨的大三大作風、延安精神來辦新型的社會主義農業大學的寫照。無論是貫徹黨的大政方針,還是個人生活、子女的教育,書記、院長絕不做秀,隨波逐流地趕潮流,不在自己的辦公、住宿條件和儀表上“創先進”。從他們的衣著、言談舉止,你絕認不出他是學校的書記和院長。那些年沒有聽說過學校給領導辦公室搞裝修。學校只有一輛舊吉普車,但它不是書記、院長的專車而是學校的“公共”車,歸學校辦公室管。即使幾個學生實習回校,因行李多在車站給學校辦公室打電話,只要車有空也能接;就是書記、院長在火車站下車,車無空也得步行回校。前邊提到的陳書記冬天滿頭大汗從車站跑到保衛科就是例證。康院長對學校新建的“圖書館”三個字鍍金花了一千元,教職工批評是浪費,他不知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做過多少次檢討和自我批評。然而當今兩幢學生宿舍樓失火事故被燒,就一拆了之,未見那一位領導承擔責任,也許還是政績。陳書記在交大當校長時,新建的好房子讓有貢獻的專家教授住,他臨終還住在五十年代的舊樓里。這在如今,大概是官場上的“傻瓜”。
陳書記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還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管”他的“造反派”,使其心服口服;1967年8月,《紅旗》雜志刊登了胡謅的“揪軍內一小攝”的毒草文章。陳書記看到這篇文章后義憤填膺,完全不顧當時所處的困境,拿著這份《紅旗》雜志去找紅衛兵司令部。一到紅衛兵司令部,造反派頭頭就吼起來:“陳吾愚!你來干什么?”他義正言辭地說:“這篇‘揪軍內一小攝’的文章是株大毒草……”。不等他把話說完,造反派頭頭就火冒三丈……陳書記不愧是經過舊社會搞地下工作久經考驗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毫不畏懼地說:“信不信由你,走著瞧!”。說罷,憤然走出紅衛兵司令部。不出所料,不幾天就收到《紅旗》雜志社全部收回該期雜志的通知,同時補發了載有毛主席“還我長城”的新《紅旗》雜志。在這里,我看到了陳書記銳敏的政治洞察力,看到了他堅定的政治立場,看到了他無私無畏的政治品質。難怪斥責過他的紅衛兵頭頭私下議論時心服口服地說:“陳吾愚真有兩下子,生姜還是老的辣”。
如果能像當年康院長為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而住進其宿舍、跟班聽課抓教學質量、在實習點做生產隊長的思想工作,像陳書記到學生班開座談會、做造反派頭頭的思想工作、在關鍵時刻當機立斷,對出現的問題和群眾的批評,都勇于承擔責任,打鐵先需自身硬的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而不是回避、埋怨群眾的監督、意見和建議,那學校里的打架斗毆被打死、跳樓自殺、道德敗壞、弄虛作假、貪污、驚人的浪費……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就能從源頭得到預防和控制而少發或不發,校內教學基地就不會被破壞。
在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講,西北農學院的師生員工,沒有一個人不認識康院長和陳書記的。除了前邊講的他們上下班都步行在師生員工的行列中外,每年都要向全校師生員工作幾次報告;平時抽時間深入到學校的各個部門、角落,就連炊事班、后勤拉垃圾的勤雜工也不例外。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
我當學生和畢業后當教師的相當長時間,一進三號教學樓大門,一眼就能看到醒目標語牌上的“高等學校應抓住三個東西:一是黨委領導;二是群眾路線;三是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這就是陳書記、康院長身體力行,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讓西北農學院三大優勢、學生三大特點發揚光大的三大法寶。
有位詩人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們敬愛的、和師生員工心連心的好院長康迪同志、好書記陳吾愚同志就是這樣的人。他的根深深地扎在群眾之中,經常照鏡子,五官自端正;適時洗洗澡,健康能防病。他們的權威是在創建社會主義新西北農學院的長期實踐中,辛勤耕耘的結果,是用自己的心血寫出來的。因而,他們永遠活著,永遠、永遠地活在西農人暨楊陵人的心里。
2014年4月20日,迎來西北農林專科學校/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0周年校慶,特寫此文紀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