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新華社“首席記者”的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始終把新聞作為指導革命運動、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他指出:“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報紙是指導工作教育群眾的武器。”他的革命生涯始終與新聞實踐緊密相聯,并從來沒有脫離這個原則。
1919年毛澤東參加了蔡元培先生創立的中國第一個新聞學會——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是最早的會員之一。同年,他先后主編《湘江評論》、《新湖南》周刊、《新聞學學會會員通信集》,創辦“平民通訊社”。1923年4月,和李達創辦《新時代》月刊。1925年12月創辦《政治周報》。此后,他在《向導》、《共產黨人》、《中國工人》、《八路軍軍政雜志》、《解放日報》等報刊雜志和新華通訊社發表了大量新聞作品和有關新聞工作的論述,用以宣傳革命主張。僅《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一書中收錄的他在各個時期發表的有關新聞工作的論著、講話、談話、批語、按語等就有71篇,作品有30篇,改稿24篇。書中同時附印的20幅毛澤東新聞作品手跡,是首次公布的珍藏文獻。由新華社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合編的《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新華社撰寫的新聞作品》一書,集結有97篇新聞作品,其中58篇是毛澤東撰寫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收入的其為新華社撰寫的政治性評論就有《蔣介石在挑動內戰》、《評蔣介石發言人談話》、《蔣介石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將革命進行到底》等16篇。
這些作品,既是中國新聞史上具有經典意義的傳世之作,又是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進行革命的動員和號召,指導革命斗爭,教育人民群眾,批駁敵人謬論的真實生動的歷史記錄,也是抒發其政治家豐富思想內涵、獨特人格情懷的生動寫照。
1949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年。針對蔣介石政府企圖垂死掙扎的“和平談判”陰謀,毛澤東通過新華社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提出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與目標,成為1949年“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毛澤東向國內外鄭重宣告:“已經有了充分經驗的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的中國共產黨,一定會象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發表了所謂的求和聲明。對此,毛澤東又為新華社寫下系列評論《評戰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動派為什么還要空喊“全面和平”?》、《國民黨反動派由“呼吁和平”變為呼吁戰爭》、《評國民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幾種答案》、《南京政府向何處去?》等文章,徹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利用“和平談判”來保存反革命實力的陰謀詭計。
1949年8月5日,美國援蔣內戰的政策失敗后,美國國務院發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針對白皮書中的一些要害處,毛澤東在8月14日到9月16日這一個月的時間里,為新華社撰寫了《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歷史觀的徹底破產》等4篇評論文章,深刻揭露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批評了國內一部分人對美國帝國主義的幻想,并對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的原因作了理論上的說明。
在《丟掉幻想,準備斗爭》一文中,毛澤東號召:“先進的人們,共產黨人,各民主黨派,覺悟了的工人,青年學生,進步的知識分子,有責任去團結人民中國內部的中間階層、中間派、各階層中的落后分子、一切還在動搖猶豫的人們(這些人們還要長期動搖著,堅定了又動搖,一遇困難就要動搖的),用善意去幫助他們,批評他們的動搖性,教育他們,爭取他們站到人民大眾方面來,不讓帝國主義把他們拉過去,叫他們丟掉幻想,準備斗爭。”“爭取了他們,帝國主義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遜的一套就無計可施了。”“中國是處在大革命中,全中國熱氣騰騰,有良好的條件去爭取和團結一切對人民革命事業尚無深仇大恨,但有錯誤思想的人。先進的人們應當利用白皮書,向一切這樣的人進行說服工作。”評論同時抒發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不再忍受外國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壓迫的豪情壯志,真正起到了傳播喜訊、鼓舞士氣、教育讀者、打擊敵人的重要作用。
毛澤東注重新聞報道的指導性,還表現在對敵斗爭的策略上。
1948年10月下旬,正當全國各戰場捷報頻傳的時候,敵人得悉華北野戰軍主力集中在張家口一線作戰,保定到石家莊一線兵力薄弱的情報后,妄圖通過偷襲石家莊威脅中共中央機關以刺激已經渙散的軍心。
得到情報,毛澤東于10月25、27、29、31日,每隔一天就為新華社寫1篇新聞稿,導演了一出“空城計”。特別是消息《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和述評《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各用了數百字,就把敵人垂死掙扎偷襲石家莊的真實企圖、具體部署和后顧之憂,說得一清二楚。文章的最后一段寫道:“這里發生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要不要北平?現在北平是這樣的空虛,只有一個青年軍二零八師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綏東段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兵了。總之,整個蔣介石的北方戰線,整個傅作義系統,大概只有幾個月就要完蛋,他們卻還在那里做石家莊的夢!”文章寫到這里嘎然而止。
稿件播出后,傅作義十分震驚:偷襲意圖敗露,且新華社的新聞又點到了他“老窩”空虛的要害。他不得不將正在奔襲途中的大軍撤回。毛澤東的新聞作品成為調動敵人的有力武器,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軍黃維兵團被我軍包圍在宿縣西南的狹小地帶。為分化瓦解敵軍,動員他們放下武器,掉轉槍口和人民解放軍一道打到南京去,陜北新華廣播電臺連續播出5篇向該兵團勸降的廣播講話。其中,毛澤東分別以人民解放軍總部和劉伯承、陳毅兩將軍的名義,起草了《人民解放軍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劉伯承陳毅兩將軍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于1948年11月27日以陜北新華社廣播電臺的名義播出。其余3篇也是經毛澤東審改后播出的。這些廣播講話向黃維兵團分析了蔣介石獨裁政府風雨飄搖、大勢已去的失敗命運,交代了我軍的寬大政策,分化瓦解了敵軍的斗志,為淮海戰役殲滅敵軍55萬,全部解放華東地區,加速解放戰爭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分析戰局、總結經驗也是毛澤東新聞指導性的重要體現。這類作品以《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北平問題和平解決的基本原因》為代表。其他作品也或多或少涉及到戰局。有的新聞通訊既涉及到戰局,又涉及到總結經驗,如《吉安的占領》、《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通過分析戰局,總結經驗,把勝利的喜訊及時傳播出去,使讀者看到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全國勝利很快就要到來的大好形勢,大長人民的志氣,狠滅敵人的威風。1946年9月27日,毛澤東在給陸定一的信中說:“每遇一次勝利,即寫一篇社論鼓勵之,證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寫一短文解釋之,說只要殲敵,將來可以恢復。”由此可見,毛澤東新聞實踐的指導性品格。
“利用已經產生并正在繼續產生的民族革命典型”,“向前線后方國內國外廣為傳播”,“經過報紙把一個部門的經驗傳播出去,就可推動其他部門工作的改造”,是毛澤東新聞指導性的重要方面。1936年毛澤東為在國內外進行擴大紅軍影響的宣傳,募集抗日經費,與楊尚昆共同為出版《長征記》一書征稿;1939年為表揚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涌現出來的英雄及其行為,與王稼祥等給各政治機關發出《收集和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民族英雄事跡》的電報;1941年為《魯中才長征記》一文寫作按語,表揚作者高克林用簡潔文字反映實際情況的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文風;1953年在閱讀了《貫徹婚姻法運動情況簡報》后,給國家監察部副部長劉景范寫下《重視典型報道》的批語……這些都是毛澤東新聞指導性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