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自焚
6月29日下午東京新宿電車站南口的那團火焰,或將成為日本人難以忘懷的一幕。一名約莫五六十歲的男性老者,西裝革履,正襟危坐,卻又聲嘶力竭。他用擴音器高聲抗議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而后引火自焚。有目擊者對朝日電視臺稱,在自焚前的最后一刻,老者似反復呢喃日本著名和平主義詩人與謝野晶子的反戰詩《你不要死去》。
這起“新宿事件”在日本社交網絡上引發激烈反響,關于“戰爭”、“和平”的談論一時間滿溢。不少人相信,老者試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喚醒日本人對戰爭痛苦的記憶。然而,對于這團悲壯燃起又最終隕滅的火焰,戰后一向自詡客觀中立的日本媒體,卻選擇性集體失聲:日本共同社僅在網絡版發了簡訊;朝日電視臺短暫播報40秒,次日出版的報紙也難覓詳情;日本廣播協會(NHK)當天則對此沒有報道。
這與日媒在國內報道上事無巨細的一貫作風大相徑庭。尤其令人在意的是NHK的淡漠。作為日本最大公共電視臺,NHK是日本民眾心中最權威、最值得信賴的傳播機構。然而,自焚抗議事件發生后,在連續播發千葉縣省道肇事逃逸事件、千葉縣恢復供電等眾多社會新聞之后,NHK沒有任何關于自焚抗議事件的報道。
“NHK為什么不報道?”“平常各種自殺案件都報,為什么偏偏不報這個?”許多日本人從日媒對這次新宿自焚事件的反應中嗅到了“報道被綁架”的味道。有評論人士指出,在關于集體自衛權的報道中,NHK透露出的,跟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時發布戰況的“大本營發表”別無二致。
在頻頻質問的背后,是日本媒體的生態環境悄然發生的變化。應當說,在形式上,戰后日本的言論自由、報道自由已由憲法條文明確加以保證。因經歷過“言論統制”和由此招致的黑暗歷史的苦痛,日本媒體整體上對政府干預言論的活動有著很強的警覺和抵制意識,對監督政府依然具有使命感。這是人們此前對日本媒體“謹慎樂觀”的一面。
然而,安倍二度入主永田町之后,便采取了具有鮮明“安倍特色”的媒體策略。這種媒體界的“安倍化”較為明顯地體現在NHK的改變上。
不少對日本社會深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已經意識到日本媒體近來發生的變化,政治評論家本澤二郎是其中之一。
本澤退休前多年從事記者一職,曾與記者談論日本媒體現狀。他認為,現在的日本媒體已經被安倍政權綁架。他6月25日在博客中寫道:由安倍任命籾井勝人為會長的NHK如今“無比活躍”。“細細觀察如今的NHK便可知道,所有政治報道都在籾井監視下進行。如此一來,安倍把籾井安排在NHK的理由不言而喻。在關于集體自衛權的報道中,NHK透露出的,跟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時發布戰況的“大本營發表”別無二致。NHK已經放棄它作為公共傳播機構的監視、限制國家權力的角色。它的政治和外交報道已經不值得信賴。”
在被安倍人事任命重塑的NHK里,高層右翼言論頻出。今年年初,籾井勝人在就任NHK會長的新聞發布會上宣稱,“參拜靖國神社是安倍首相基于信念所為”,“慰安婦問題哪個國家都有”,“政府說右,(NHK)就不能說左”;由安倍安插進NHK經營委員會的右翼作家百田尚樹則在公開演講時否認存在“南京大屠殺”。這些開歷史倒車的右翼言論在戰后日本媒體發展史上可謂具有“顛覆性”,引發日本國內外的批評。
此外,日本媒體的運作機制也為“安倍化”提供了便利。日本有著西方國家罕見的記者俱樂部制度,使記者和政府部門的關系非常緊密,也容易使日本媒體受到政府影響。而媒體在大環境下的集團化發展,更從體制上闡釋了當日本政府要對媒體施加影響時,為什么媒體很容易出現一邊倒或者失聲的情況。
“讓人們流血而死,讓人們死如禽獸。還說什么,這就是榮譽。啊,弟弟呀,你不要在戰爭中死去。”1904年,在日俄戰爭期間,女詩人與謝野晶子曾發出了這樣的反戰呼聲。110年后的今天,面對一個劇烈右轉的日本,“希望和平不要死去”,將成為有識之士的集體呼聲和共同行動。(綜合自文匯報、新聞晨報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