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凝聚共識】毛澤東的精神遺產及其長期價值——紀念偉大哲學王誕辰120周年
一、生前身后,毛澤東都遭遇過哲學王的孤獨
對于哲學王的孤獨,柏拉圖曾用“洞穴觀影”做過比喻:
世間絕大部分的人,可以視作是關在洞穴里的囚徒,他們只能朝一個方向看,因為他們是被鎖鏈鎖著的;他們的背后燃燒著一堆火,他們的面前是一座墻,他們所看見的只有他們自己及身后東西的影子,這些都是由火光投射到墻上來的。他們不可避免地把這些影子看成是實在的,而對于造成這些影子的東西卻毫無認識。某一天,有一個擁有無比智慧的人,逃出了洞穴,來到太陽底下,他第一次看到了事物的實相,才察覺到他以前一直被影象所欺騙。這個人,就是注定要當哲學王的人。哲學王感到自己有責任再回洞穴,回到他從前的囚犯同伴那里去,把真理教給他們,指示給他們走出來的道路。但是,因為哲學王突然地離開陽光走進地穴,他的眼睛,因黑暗而變得什么也看不到。而在別人看起來,他仿佛比逃出洞穴以前還要愚蠢。而在囚徒們看來,走出洞穴無異于走入地獄,而他們早已習慣于洞穴里的生活。由于哲學王堅持要把他們帶離洞穴,這給囚徒們帶來極度的不安,囚徒們甚至可能要殺死本打算解放他們的這個人。
作為哲學王,毛澤東曾多次體驗到孤獨。比較著名的一次,是在1931至1935年。毛澤東當時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紅軍因此一敗再敗,直到再次請出毛澤東領導全軍,中共才擺脫了困境,并很快迎來全國性的勝利。當時在中共的主流意見中,蘇聯的軍事經驗才是真理,而毛澤東的主張則是“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他們其實是陷在柏拉圖所說的洞穴里,將幻影視作真實。當哲學王毛澤東告訴他們世界的實相時,哲學王遭到了譏諷。直到在遭受巨大挫折以后,他們才重新迎回了哲學王。
中國的《周易》中曾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道德經》中也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其中的道理,和柏拉圖的相關論述有內在的一致性:人們理解道、理解真理、理解哲學王,有時候需要時間。
在當代中國,對于毛澤東前半生哲學王般的豐功偉績,絕大部分中國人乃至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十分堅定地肯定和共識。然而對于毛澤東的晚年,尤其是對于文革,卻的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哲學王最大的特點是,他不僅能夠比同時代的人多看五十年乃至上百年,更重要的是他所完成的功業,能夠澤被無數代的后人。如《道德經》所說,“反者,道之動也”,哲學王的很多理論及實踐,在囚徒們看來自然是反常的。囚徒們可以殺死哲學王,但是他們要獲得新生,就不得不逃出洞穴,就不得不仍然繼續沿著哲學王指引的路線前進。
二、毛澤東在世時,總想在有生之年把新中國最艱難的事情做完
無論是核武器,還是類似紅旗渠那樣的農田水利,還是類似成昆鐵路那樣的基礎建設,毛澤東時代完成的,總是一連串在正常社會里無法完成的奇跡。
毛澤東在世時,總是想把新中國最困難、最艱險的事情盡快做完,把容易做的事情留給后人。毛澤東去世時,不僅僅留下了以兩彈一星、核潛艇、大飛機等為代表的先進而強大的國防工業,還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比較先進的工農業體系。例如關于農業問題,以“打土豪、分田地”起家的毛澤東當然知道,對于當時的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的思想狀況來說,采用“分田到戶”的方式最簡單、最輕松、最容易,也能夠在當時一段時間內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然而,毛澤東為何要費盡心機、費盡心力搞人民公社、搞農業合作化?看看今天的三農問題,看看今天農村的貧富分化和黑社會泛濫,看看今天農業基礎設施的老化及農業機械化、農業育種、農村教育、農村醫療、農技推廣等方面的退化,看看農田的大量被侵占和拋荒,看看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們才發覺,毛澤東當年所考慮的正是農業的長遠問題、根本問題和長治久安問題。今日的中國,仍然不得不繼續回頭去繼承好毛澤東的農業合作化遺產。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在毛澤東時代的三十年里,由于中國面臨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軍事威脅,中國大部分國家資源被投入到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相當大的分量被投入到大小三線建設,因此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遠遠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年那么大。然而,正如中共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p>
實際上,沒有毛澤東時代提供的物質基礎,也就沒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以農業為例,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業的持續增長的原因,不僅僅是分田到戶,更重要的,是以紅旗渠和大寨為代表的大規模地水利建設和農田整治工程、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育種科技的研發和推廣,再有就是大規?;噬a線的引進和自主研發。這些決定性的農業奠基工程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得以完成,而在八十年代大顯神威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里,中國另一顯著的變化,就是在基礎設施大規模推進的基礎上,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然而,中國之所以擁有完全自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毛澤東時代,因為無論是鋼鐵工業、水泥工業、石油工業、電子工業、鐵路工業、裝備工業還是重型機械工業,在毛澤東去世時,中國都已經完全掌握相關的核心技術并基本上處于世界前列。非洲六七十年代新獨立的國家如坦桑尼亞、贊比亞、馬里等很多國家的基礎設施,便是由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直到今天仍然在發揮巨大作用,這僅僅是當年大規模對非援助中的一個代表性案例。今日改革開放的中國,能夠沖破西方阻力,順利獲得來自非洲的關鍵性的資源和能源,其實主要得益于毛澤東當年的謀劃。
當然,毛澤東時代的一大特點,就是一直在竭力縮小四大差別,其中包括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腦體勞動的差別,以及地區區域差別。毛澤東時代,總是把東部發達城市的資源(如人力、物力乃至大學等科研教育機構)分割出來,投入農村,投入西部,投入邊疆。因此在毛澤東生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膨脹速度很慢,然而在中西部,在邊疆,在三線,,甚至在荒漠(如克拉瑪依),一大批中小城市反而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極大了縮減了區域差別。在毛澤東生前,他已經把城市里相當多的醫療資源分割出來投入了農村,按照毛的“五七”構想,未來城市里的教育、交通、住房等現代化的物質服務,也將逐步投入農村,從根本上消除四大差別。
毛澤東還提出以蘇為鑒,建立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年代所有有積極意義的政策,毛澤東當年都想到過。正如1980年6月27日鄧小平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所說的:【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澤東同志的那些正確的東西嘛,就是準確地、完整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嘛?;军c還是那些。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繉嶋H上,借鑒和繼承毛時代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戰略,對糾正今天新自由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式改革開放的弊端大有裨益。
例如開放問題,毛時代首先是對社會主義陣營及第三世界的開放,蘇聯援建中國156項特大項目及中國對非洲的大規模援助,都是人類歷史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合作的典范。而中國有史以來歷次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蘇聯援建這一次規模最大、效果最好。進入七十年代,中美關系改善,西方國家放松對中國的封鎖后,中國早在1972年就開始從西方引進了價值達4億美元的4套化纖新技術成套設備2套化肥設備以及部分關鍵設備和材料。1973年又開始施行規模更大的“四三方案”:三五年內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價值達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等。后來在“四三方案”基礎上,進一步將進口規模擴大到51億美元,中國在此基礎上興建了26個特大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的有:武鋼一米七軋機、北京石油化工總廠、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一期工程、遼陽石油化纖廠、黑龍江石油化工總廠等。
毛時代對外開放的特點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主要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注意對引進技術的學習、消化、吸收,進而獨創、創新出自己獨立自主的技術。而現在,由于資產階級自由化及新自由主義的干擾、誤導、破壞,中國的對外開放則是中國向西方壟斷財團讓出了自己的市場、土地、資源、勞動力,讓西方壟斷財團的資本和商品進來,沖垮了自己的民族產業,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但外資卻并沒有給中國真正的核心技術。
至于國內經濟改革問題,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毛澤東在12月7日與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的談話就提出:【可以開投資公司,還本付息??梢愿銍鵂I,也可以搞私營??梢韵麥缌速Y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當然要看條件,只要有原料,有銷路,就可以搞。現在國營、合營企業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如果有原料,國家投資又有困難,社會有需要,私人可以開廠。】這和改革開放后提出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私營經濟為有益補充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后來毛澤東這一設想沒有實行下去,因為隨著蘇聯赫魯曉夫主義弊端的日益展現,毛澤東發現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也不穩固,他逐漸認定黨內存在一個官僚特權階級,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資本主義和私營經濟,很可能是自掘墳墓。
雖然后來毛澤東堅持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但中國的計劃經濟與蘇聯的差異是很大的。進入七十年代后,蘇聯的計劃經濟之弊端進一步顯露出來,其主要問題就是蘇聯中央計劃官員的官僚主義嚴重,影響了計劃經濟本應有的效率。而毛澤東,則創造了一種同時發揮中央、地方及基層人民群眾積極性、參與性的計劃經濟體系。1974年1月,美國歷史學界泰斗、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何炳棣在赴中國調查了解后,曾對各國經濟體制發表過這樣一番評價:【西方和日本等資本主義社會中,種種小規模獨立經營者雖仍存在,大多數人民都是大小企業和各種機關的雇員,雇員當然不是主人,理論上,只有在一切生產工具都屬于人民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才能作主人。但在蘇聯及東歐,生產計劃之擬定與執行自上層層而下,一般人民在基層單位中是處于被動的。惟有在新中國,人民在基層單位中充分表現出主人的地位。以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而論,最基層的單位是生產隊。在生產隊中,每個成員都參加草擬全隊的預算和生產計劃,計算工分,攤派收入,決定公積金和再提交的合理分配。負責人和成員之間關系平等、直接、親切。通過負責人,生產隊對生產大隊以及更大的公社的生產及分配都能參加商討?!?/p>
雖然當時中國的工農業經濟體系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毛澤東的設想也沒有完全落到實處,但是讓勞動者、讓人民群眾參與經濟計劃、經濟管理和國家政治管理,的確是毛澤東晚年一直持之以恒的追求。例如1959至1960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就曾針對蘇聯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題,了解為國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總之,人民必須自己管理上層建筑,不管理上層建筑是不行的?!?/p>
何炳棣在1974年1月還介紹過當時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約翰遜教授、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前輩經濟學家魯濱遜夫人等人對新中國經濟體制的看法:【我的一九七一年冬返美之后,在芝加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曾對新中國的印象作一演講。講后第一個發言人是前任社會科學院院長約翰孫教授(D. Gale Johnson),一位著名的農業經濟學家,并對蘇聯及東歐經濟很有研究。他說新中國經濟政策的成功,有二主因:一,定價制度合理,適合國情。二,計劃執行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消費品的品質為消費者所歡迎,因此暢銷,國家得到合理巨額的利潤。這是與我所講大體相符的。他進一步幽默地把蘇聯和東歐的經濟政策叫做“空架子”的政策。意思是,蘇聯等國的計劃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有一鴻溝,前者一般都是“官僚”不管人民實際的需要和好尚。偶而消費品質地較好較合用時,人民搶購一空。但大部消費品都不合用,所以賣不掉,遲早也非從架子上取下不可。總之,架子上多半是空的。我回想三幾年前,蘇聯百貨公司里確有若干百萬雙皮鞋很少人買的真事笑話。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前輩經濟學家魯濱孫夫人(Mrs. Joan Robinson),曾幾度訪華,也強調指出過中國經濟制度的主要優點之一,是消費者有權參加生產計劃的討論與擬定?!?/p>
這些來自旁觀者和真正權威經濟學家的評價,和改革初期中共元老們對毛時代經濟的評價,是完全一致的。當然,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經濟學界被新自由主義反共勢力把持后,出于瓦解社會主義政權的目的,他們對毛時代經濟的評價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總而言之,毛澤東留下的中國,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平等的均衡化發展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強大國防及自主工農業核心技術的中國。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革開放才能進行了三十年,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市場經濟才能夠搞了二十多年(從92年算起)。假如1976年毛澤東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基尼系數很高的兩極分化的中國,如同七十年代末的印度一樣,中國在后三十年里可能遭遇的是內部嚴重的階級斗爭和武裝沖突,高速發展三十年是不可能的。中國和印度在同一時期建國,建國時印度的工農業基礎遠遠優于中國,但是六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把印度遠遠落在后面。印度一直搞的,就是私有制為主的市場經濟。印度之所以被中國落在后面,根本原因是缺乏毛澤東,缺乏毛時代的三十年。
毛澤東就是這樣一位哲學王,他所做的事,往往要等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上百年,甚至要等人們付出慘重代價后,才能夠被大部分人所理解。毛澤東去世后,在中美關系十分和諧的八十年代,我們曾埋怨毛澤東于建國初就打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曾埋怨毛澤東搞紅旗渠等農田水利,我們曾埋怨毛澤東搞了太多重工業,我們曾埋怨毛澤東讓我們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星核潛艇及大飛機(改革年代核潛艇項目一度下馬,大飛機項目完全被人為終止),我們曾埋怨毛澤東搞大小三線建設,我們甚至搞過多年的軍隊經商。然而直到美國炸我使館撞我飛機,隨后又加緊對我C型包圍試圖肢解中國,而現在中國內部已經兩極分化矛盾叢生的時候,我們才明白,還是毛澤東站得高,看得遠。
正如198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習仲勛參觀韶山后根據自身經歷寫的題詞所說的:【毛澤東思想是億萬人民革命意愿和實踐的結晶,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
對于毛時代的功過得失,習仲勛等元老最了解,其評價也相對客觀。如1984年5月4日習仲勛在五四運動六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的:【建國三十五年來,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現行的一些具體體制和辦法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還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了它自身的任何弊端和缺陷都是完全可以通過改革的方式加以解決的?!?/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