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為什么窮?如何改變這個窮?
——給習總書記的一封信(15)
尊敬的習近平總書記:您好。您和李克強總理等幾個中央領導都是下鄉知青,后來回到城市,對毛澤東時代的社會是了解的。現在六七十歲的人都是在毛澤東時代成長起來的,據我了解,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毛澤東時代的生活資料太貧乏了,以致要用票證來分配生活資料。除此而外毛澤東時代是安全的,工作有保障、醫療有保障、上學有保障、住房有保障。這個看法不知你們同意不同意?
為什么毛澤東時代生活資料缺乏呢?人們說,這是毛澤東不懂經濟造成的,這是毛澤東統的太死造成的,有的說這是毛澤東不遵守經濟規律造成的,有的甚至還說這是毛澤東時代的“左”的錯誤造成的。等等,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在我看來這些理由是以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用錢賺錢的標準衡量得出的結論。因為毛澤東時代生產的是產品,不是商品,特別是生產資料不是商品而是產品,除了農副產品和工業日用品作為商品來交換外,生產資料并不通過市場交換而是通過調撥交換。產品生產和商品生產是本質上不同的生產方式,產品生產的特征是集體集中的生產,而商品生產是獨立個體分散的生產。因此,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生產采用人民公社的組織,工業生產采用的是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和產品生產方式是適應的。而與商品生產的方式則是不適應的,人們說的上述理由,就是這種不適應性的結論。所以,對毛澤東時代的評論,要以產品生產方式為根據,不要以商品生產方式為根據。根據不同,結論就自然不同。
毛澤東時代為什么生活資料缺乏呢?毫無疑問是因為勞動生產力不發展,那時農業處于老式農具老牛作為動力也就是手工生產階段,工業生產則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這種生產方式自然而然地就不可能生產出滿足當時中國人民需要的生活資料,所以就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貧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中國正處于發展工業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不管誰當政,都要把農業的積累和工業的積累主要用在發展工業上,生活資料的生產自然就延后了。毛澤東知道這個情況,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就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目標是符合常理的。可以說,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國的工業基礎已經建立起來了,以這個基礎為出發點周總理就提出到二十世紀末就能夠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完全有保證的。
由此可見,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缺乏生活資料這是正常的現象,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上述的判斷不是從勞動生產力不發展這個基礎上做判斷,而是從不符合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用錢賺錢的活動的基礎上做判斷,自然就是牛頭不對馬嘴。如果承認毛澤東時代的產品生產是由于勞動生產力不發展造成中國人民的貧窮,那么結論就應該是發展勞動生產力,發展農業勞動生產力的方法,就是農業實現機械化,發展工業生產力的方法就是,就是工業采用機器生產采用自動化生產。我堅信,只要一切農業都采用機械化生產,一切工業都采用機器或者自動化生產,那么全國人民的生活資料,就一定能滿足全國人民的需要,而且還能富富有余。就一定會形成美國“食品技術”那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
尊敬的習總書記,我為什么要特別強調立即把全國的一切資本,一切生產資料,一切勞動都集中到國家的手中,實現毛澤東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就是為了徹底改變中國人民的貧窮狀態。這樣做不僅是十三億人的主觀要求,更重要的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四個現代化一旦實現,您所提出的中國夢就實現了。
由于經濟學家們,極力鼓吹市場經濟中的用錢賺錢的活動,否定毛澤東時代的產品生產,污蔑毛澤東不懂經濟,給毛澤東加上了很多無須有的罪名。借以證明市場經濟是中國發展的唯一出路,真真的是謬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就給年輕的一代一個誤解:毛澤東時代的產品生產是錯誤的,改革開放的商品生產才是正確的。現在到了解除年輕一代這個誤解的時候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都是產品生產,現在為什么要商品生產,背叛歷史。不可思議。
此致敬禮。
勞動者2014年3月2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