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這個結晶牛胰島素,是咱們中國唯一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結果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咱們發來邀請函,讓咱們往上報,你有幾個人能夠獲獎啊,應該有幾個啊,報幾個啊。單項獎,至多三個,我們報了二百多人,我們把研究所掃地的,做飯的,刷廁所的全報上去了。我們是社會主義,我們只有集體主義,沒有個人主義,沒有工人給你掃地,做飯,刷廁所,你臭知識分子你結晶什么牛啊你,結晶耗子去吧,就報上去了。那報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準嗎?瑞典國王跟掃地的刷廁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對吧!那咱這事就吹了。”
( 出自袁騰飛文革視頻文字全文鏈接: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63831 )
事實:當時我國是“以鈕經義同志一人名義,代表我國參加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工作的全體人員申請諾貝爾獎金”根本沒有什么“我們報了二百多人,我們把研究所掃地的,做飯的,刷廁所的全報上去了”。
據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辦公室副主任、生物學部副主任的薛攀皋研究員,在2005年9月16日的《科學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關于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成果的歷史真相》(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5-9/2005919101814.htm)的文章,以親身經歷澄清了這一問題,其中明確說到:
“1978年9月,楊振寧向鄧小平提出他準備提名人工合成胰島素的中國科學家為諾貝爾獎候選人。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王應睞收到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B·烏爾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來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薦197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在得到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方毅、副書記李昌的同意后,錢三強便開始運作,向楊振寧發去電報和信函。1978年11月3日,國家科委黨組與中科院黨組舉行聯席會議。會議認為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學家,可以作為候選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
“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錢三強組織并主持召開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工作總結評選會議。與會的有3個單位參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30人,以及通過協商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委員17人,他們是童第周(主任委員)、周培源、于光遠、嚴濟茲、華羅庚、錢三強、楊石先、黃家駟、貝時璋、張龍翔、王應睞、汪猷、馮德培、梁植權、柳大綱、邢其毅、過興先。評選委員會的任務是對會議最后推出的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
“會議初步選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績突出者:鈕經義(生物化學研究所)、鄒承魯(原生物化學研究所,1970年調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愛雪(北京大學化學系,女)和汪猷(有機化學研究所)。
“會議認為,如以4人申請難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較多,而且聯邦德國、美國在胰島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較好成績,有可能此獎將由兩國或三國科學家共同獲得。據此,我國以一名代表申請為宜。北京大學和有機化學研究所認為,如出一名代表,理應由生物化學研究所選出。生物化學研究所則推薦鈕經義為代表,認為他自始至終參加B鏈合成,成績突出,也有一定學術水平。最后,評選委員會表示贊同。”
事實:中國沒有因人工合成胰島素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中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沒有創新的方法,而諾貝爾獎要求則必須是完全創新的成果。據當時參與這一課題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組組長張滂教授,幾年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就這個問題專門作了說明 (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90210713.html ):
新京報:現在,對于人工合成胰島素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有許多種猜測,因為1958年,英國化學家桑格就因測定了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您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張滂:中國沒有因人工合成胰島素獲得諾貝爾獎,不過也沒有其他國家因為合成胰島素而獲獎。因為諾貝爾獎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完全創新的成果。1958年,英國化學家桑格獲獎的原因是他的發現完全是新的,前無古人。但為什么胰島素這么一個復雜的東西合成了沒有獲諾貝爾獎,因為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沒有創新的方法,所以就無緣諾貝爾獎了。中國想得也得不到。需要完全創新的成果才行。因為每個國家的研究方法都是應用多肽合成的方法,沒有創新。獲得諾貝爾獎的必須是完全創新的成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