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習近平:向農民將軍甘祖昌夫人致敬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徐京躍、隋笑飛)9月26日下午3時,北京京西賓館會議樓前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講話結束時,習近平把目光轉向坐在第一排左邊的一位老人。
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說,我剛才看到這位老前輩,她就是我們的老將軍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她今年90多歲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陣陣的感動。
習近平對在場的300多位與會者介紹,甘祖昌是我們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江西籍的老紅軍。新中國成立后,他當了將軍,但是他堅持回家當農民。我當小學生時就有這篇課文,內容就是將軍當農民,我們深受影響。至今半個世紀過去,看到龔老現在仍然弘揚著這種精神,今天看到她又當選全國道德模范,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弘揚這種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再次向龔老前輩表示致敬。
這時,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從一篇通訊看真正共產黨人的楷模——紀念甘祖昌同志
文鋒按: “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偉大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里概括得清清楚楚。偉大導師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強調說 “無產階級專政是新階級對更強大的敵人,對資產階級進行的最奮勇和最無情的戰爭,資產階級的反抗因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個國家內)而兇猛十倍。它的強大不僅在于國際資本的力量,不僅在于它的各種國際聯系牢固有力,而且還在于習慣的力量,小生產的力量。因為,可惜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小生產,而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由于這一切原因,無產階級專政是必要的,不進行長期的、頑強的、拼命的、殊死的戰爭,不進行需要堅持不懈、紀律嚴明、堅韌不拔和意志統一的戰爭,便不能戰勝資產階級。。”建國以后,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則一直號召:“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為此他領導我們進行了極為艱辛的探索和奮斗,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績,也留下了可貴的經驗與教訓。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下,一代代共產主義戰士頑強戰斗、不斷涌現,他們堅持繼續革命,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敬愛的周總理曾說過,他的“養生之道”就是緬懷那些為革命而犧牲了自己一切的先烈,每當想起他們的時候,就充滿了力量,鼓舞自己繼承先烈遺志革命到底。今天,本人推薦1975年4月18日《人民日報》的介紹老紅軍甘祖昌同志事跡的通訊全文,與大家共勉,希望我們真正做到“紅旗一代一代傳下去”!
人民日報:萬里征途不歇腳——記紅軍老戰士共產黨員甘祖昌
1975年4月18日
黎明來臨,朝霞滿天,翠綠群山呈笑顏。在通向田間的路上,一位年近七十的老戰士,身穿粗布衣,肩扛鋤頭,腳登草鞋,腰間別著一桿旱煙袋,同男女社員一起迎著旭日,踏著露水,說說笑笑地走著。這位老戰士,就是十八年前回鄉務農的老紅軍甘祖昌。當年,他不當部長當農民,曾在全國傳為佳話。如今,十八年過去了,他仍然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分,朝氣蓬勃地戰斗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貢獻力量。當地群眾看到他這樣大年紀,還保持這樣好精神,都贊揚說:甘祖昌真是萬里征途不歇腳,不愧為繼續革命的先鋒戰士!
“我是回來種田的,不是來當官做老爺”
甘祖昌一九二七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受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鍛煉,全國解放后任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后勤部長。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頭部三次負重傷,嚴重的腦震蕩后遺癥使他不能堅持領導工作,領導和同志們都建議他到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去長期休養。但是,他牢記毛主席關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的教導,認為共產黨員決不能享清福,而必須繼續堅持戰斗,毅然向組織要求道:我雖然不適應在領導崗位上工作了,但我還有一雙手,我要回到家鄉去當個新農民,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九五七年,經過黨組織的批準,甘祖昌帶著全家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公社沿背大隊,踏上了新的征程。
甘祖昌一到家鄉,就向黨支部報到,說:“我到農村落戶來了,和同志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第二天,他到商店買了幾只大糞筐,第三天清早就打著赤腳,穿著黑布衫,背著大糞筐在濕漉漉的田埂上拾糞。從那以后,十八年如一日,除了生病、外出開會以外,他幾乎天天和社員一起,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社員們關心地說:“老部長,過去你為革命吃了那么多苦,現在身體又不好,就不要和我們一樣干了,指點指點就行啦。”甘祖昌笑著說:“我是回來種田的,不是來當官做老爺,怎能不勞動?”
為了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甘祖昌象當年打仗一樣地豁出命來干。沿背大隊是個山窮土瘦的地方,全大隊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冷漿田,產量低。甘祖昌帶領社員群眾詳細地察看了六十多畝冷漿田,開了二十多次調查會,找到了改造這種田的途徑。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他們在數九寒天便展開了改造冷漿田的戰斗。他每天第一個來到田頭,帶領社員跳進結著一層薄冰的冷漿田打木樁,筑籬笆,撈稀泥,開溝排水。他們連續奮戰五個冬春,把全大隊的冷漿田全部改造成了大寨田,畝產量提高兩倍以上。縣里在沿背大隊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全縣掀起了改造冷漿田的熱潮。
坊樓公社有條沿江河,兩岸卻有不少“望天丘”,年年遭旱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甘祖昌又爬山越嶺,親自去勘測、調查,提出了攔河筑陂的計劃,并且在公社黨委領導下同社員群眾一道投入施工戰斗。工地附近沒有公路,水泥、鋼筋等物資不能用車子運進去。甘祖昌組織幾十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成立突擊隊,并鼓勵他們說:“過去我們開發南泥灣,耕田沒有牛用人拉;現在,汽車開不進來,我們還有雙肩嘛!”他喊了聲“跟我來!”就領著大家扛的扛,挑的挑,沿著崎嶇的山路,把物資從七里外的地方運進了工地。炸藥不夠,甘祖昌就帶領大家拆舊墻,熬土硝;土箕壞了自己修;鋼釬壞了自己打。多少個清冷的早晨,他第一個來到工地;多少個北風呼嘯的夜晚,他和社員一起挑燈夜戰。五個月后,一座蓄水量五百五十萬立方米的江山陂建成了,四十三里的水渠也同時完工了,五千多畝土地得到灌溉,“望天丘”變成了旱澇保收田。
甘祖昌患有好幾種病,黨組織和社員群眾非常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一再勸他好好養病,注意休息,他總是樂呵呵地說:“沒關系,這點病算得了什么?我們不能為了活命丟了革命!”只要能起床,他一天也閑不住;工作起來,常常連藥也忘了吃。
一九七○年冬,甘祖昌患了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肺氣腫也復發了。當時,他家鄰近的屋場大隊正準備修建龍潭水庫,有人提出一個不切合實際的方案。甘祖昌知道后,就帶病來到屋場大隊,和干部社員一起翻山越嶺,勘測地形。大家見他又咳又累,頭上直冒汗珠,多次要他回去休息,他怎么也不依。他把汗水一擦,繼續前進。經過頑強的努力,他們終于把那個地方的地形、地質等情況搞得一清二楚,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結果比原設計少修一條三、四里長的渠道,十多戶人家也不需搬遷了。在興建水庫的過程中,他還是三天兩頭來到工地。后來,他病倒了,只好住進醫院治療。但他人在醫院,心卻在工地上。醫生要他至少住三個月,他只住了三十五天,就帶了些藥回家投入了修建龍潭水庫的戰斗。
在堅持農村的社會主義道路,同階級敵人和錯誤路線的斗爭中,甘祖昌更是挺身而出,無所畏懼。
一九六二年,劉少奇刮起一股“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風。這時,有人送給甘祖昌一份所謂“百戶調查”的材料,企圖證明自留地收入“高于”集體收入,為單干制造輿論,并且告訴他:這個材料是有來頭的。晚上,甘祖昌戴著老花鏡學習《共產黨宣言》。“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偉大導師的教導使甘祖昌心明眼亮。他想:中國革命幾十年,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實現這個偉大理想。現在有人竟然宣揚單干的優越性,這不是想重新恢復私有制,要倒退到資本主義社會去嗎?他認定這是一股妖風,必須堅決斗爭。第二天一早,他打著赤腳,背著挎包、米袋到群眾中進行社會調查,了解農村人民公社前后變化情況和兩條道路斗爭現狀。他花了半個月時間,走訪了十個大隊,最后,整理了坊樓公社兩個大隊兩條道路、兩種結果的情況對比的材料:富沖大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糧食連年增產,由原來缺糧、缺錢、缺牛的窮隊,變成了年年超額完成征購任務,隊有積累,戶有余糧的先進隊;而和富沖大隊田靠田、村挨村的方陂大隊,由于把集體的田分給私人種席草,任意擴大自留地,資本主義思想泛濫,糧食連年減產,一年吃回銷糧六萬多斤。甘祖昌帶著材料,向蓮花縣委匯報了調查經過,用正反兩方面事例說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道理。縣委根據他的建議通過了一項決議,在農村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開展兩條道路斗爭,鞏固和發展人民公社集體經濟。
十幾年來,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甘祖昌和貧下中農一道,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艱苦奮戰,頂住了劉少奇、林彪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破壞干擾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妖風,促使坊樓公社不斷前進。全公社先后建起了江山陂、快省陂、峙壟陂、馬家坳水庫、龍潭水庫等水利工程,旱澇保收面積由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不毛之地的紅壤崗長出了綠油油的莊稼,低產的冷漿田變成了糧棉高產的豐收坂。全公社還興建了十二個小型水電站,隊隊都用上了電燈,農副產品加工也都用上了電力,整個公社呈現一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景象。一談起這些變化,社員們都稱贊甘祖昌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頂梁柱”。
“要挑老紅軍的擔子,不能擺老干部的架子”
甘祖昌南征北戰幾十年,從不居功自傲。他常說:“要挑老紅軍的擔子,不能擺老干部的架子。”他回鄉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同他兩個弟弟家擠在一棟房子里住。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規定多次要撥款給他蓋房子,他都謝絕了。村里的人說:“按照國家規定,給你蓋房子是應該的嘛!”甘祖昌說:“國家規定可以給我蓋房子,這是黨的關懷。但是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特殊照顧。現在國家搞建設,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家暫時能夠住下就行。”后來,家里人口增加了,老房子實在擠不下,甘祖昌就帶領全家老小,利用農閑時間自己動手打磚做瓦,蓋起了一棟普通民房。省民政部門的一位負責同志到他家,見窗戶沒有裝玻璃,提出要給他買玻璃裝上,甘祖昌說:“窗戶上裝玻璃,在城市是大眾化,在我們農村,那就是‘小眾化’了!”直到現在,他家的窗戶還和當地社員的一樣,是用塑料薄膜蒙的。
甘祖昌經常告誡自己:一個老干部,如果因為自己資格老,過去職位高,連身體也高貴起來,只講養身,不講革命,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天長日久,就會導致政治上的蛻化變質。回鄉十八年來,他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他吃的、穿的、住的都和普通社員一樣,連抽煙也是用自己做的旱煙袋,抽的是自己種的煙葉。一年夏天,他出差到江西省東鄉縣。縣委領導同志前來看望他,找遍了飯店的套間、單間、雙人間,都沒有找到,最后在一個普通的大房間里找到了他,看到他和幾個旅客住在一起。今年三月中旬,他到北京開人大常委會議,穿的還是在新疆穿過的那身打了幾處補釘的舊棉襖,帶的還是那只旱煙袋。
甘祖昌回鄉后,國家仍然給予他在部隊時的工資待遇。他沒有把這些錢看作是私有財產,花一分錢都要掂一掂分量。他說:“工資是國家給的,是勞動人民給的,我們只有把它用到革命事業上去的責任,沒有絲毫揮霍浪費的權利。”他家有副帳鉤壞了,他愛人說:“買副新的吧,只要幾角錢。”甘祖昌說:“只要幾角錢?幾角錢可以買好幾斤化肥,多打十幾斤糧食。”他找了根鐵絲,自己做了一副。甘祖昌有條毛線褲,是抗日戰爭時一位烈士生前送給他的,當時已經很舊了。甘祖昌穿著這條褲子,在南泥灣開過荒,在晉西北打過蔣匪幫,在新疆辦過工廠。回鄉以后,這條褲子又伴隨他十幾年,已爛得無法再用毛線補織,他就用布塊縫上去,繼續穿。甘祖昌自己這樣節儉,可是,對支援發展集體經濟,幫助社員解決生活困難,卻十分慷慨。鄰近的屋場大隊興修一個水庫,資金不夠,打算要國家貸款。甘祖昌知道后,便對屋場大隊干部說:“不要向國家伸手,還是自力更生吧!”他主動拿出六百元工資支援他們。屋場大隊干部社員深受感動,立即發動群眾自籌資金,克服困難,建起了水庫。為了幫助集體興修水利、購買化肥、添置農業機械、解決社員生活困難,十幾年來,甘祖昌捐出的錢占了他工資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人問甘祖昌:你有官不當,有福不享,有錢不花,到底圖個啥?甘祖昌爽朗地回答:“我們干革命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財,不是推翻一個剝削階級再培植一個新的特權階層。我們干革命是為了消滅私有制,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只能給后代留下革命傳家寶,不能留下安樂窩”
甘祖昌的大兒子錦榮,子女比較多。他看到社會上有的老人為子女造房子、置家具,很羨慕,便提出要父親給他蓋一棟新房。這件事,引起了甘祖昌的深思:我們老一輩人到底應該給后代留下什么?是留下一個安樂窩要他們去經營,還是留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讓他們去發揚光大?晚上,他把幾個孩子都找來,同他們一起學習《共產黨宣言》。他指著“廢除繼承權”的論述,對他們說:“留下一筆物質財富,讓后代過不勞而食的寄生生活,那是地主資產階級的繼承觀。我們無產階級只能給后代留下革命的傳家寶,不能留下安樂窩。”他嚴肅地批評了大兒子,又給每個孩子發了勞動手冊和生產工具,并和孩子一起,訂了一條“家規”: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人人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會主義道路,同階級敵人和錯誤路線的斗甘祖昌的二女兒仁榮,是一九七二年回鄉務農的知識青年。甘祖昌手把手地教她插秧、割禾等各種農活,經常檢查她的勞動工分手冊,不斷對她進行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的教育。前年夏天,仁榮參加了隊里的“雙搶”突擊隊。一天,別人還沒收工,她卻提前回到了家里。甘祖昌問她為什么提前回來,仁榮回答說:“這個農活,又緊張又艱苦,我干不了,我要繼續上高中。”
甘祖昌見仁榮思想出了岔子,晚上,就給她講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的一件事:一九二七年,甘祖昌參加革命后,和共產黨員劉春元一起戰斗。一天,他們在一起暢談革命理想,劉春元說:“等革命勝利了,我們一定要讓家鄉變個樣,山上長花果,山下變糧倉。”幾天后,劉春元在一次戰斗中負了重傷,倒在血泊中還斷斷續續地說:“要……革命……到底呀!”講完這件往事,甘祖昌激動地說:“今天,這‘革命到底’的擔子就落在我們肩上。我們一定要象當年紅軍那樣,‘下斗爭的決心,有耐戰的勇氣’把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土地,建設得更加美好。”爸爸的教育,激勵著女兒前進。第二天,仁榮又出現在“雙搶”突擊隊的行列。
現在,甘祖昌有三個子女在農村當普通社員。甘祖昌對他們不僅自己言傳身教,還請村里老貧農給他們上階級教育課,用村史、家史、革命斗爭史和新舊社會對比,教育他們積極參加三大革命運動,把青春獻給農村,做一個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新型農民。
甘祖昌嚴格要求子女,要有老紅軍后代的革命責任感,不能有老干部子女的優越感。他堅決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反對濫用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也決不通過熟人關系“走后門”。一九七二年的一天,在蓮花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念書的大女兒平榮,回到家里對甘祖昌說:“爸爸,我要去參軍!”甘祖昌一聽高興地問:“選上啦?”平榮低著頭,半晌才說:“爸爸,你給新疆軍區寫個信吧,我想到那里去當兵……”原來,平榮聽說蓮花縣不征女兵,新疆征女兵,心想,爸爸原來是新疆軍區后勤部長,只要他寫個條子準沒問題。甘祖昌一聽這個情況,就嚴肅地對她說:“你想參軍保衛祖國,愿望是好的,但要服從國家的需要。新疆有新疆的征兵計劃,干部子女更應模范地遵守國家規定,不能鬧特殊,這個后門不能開。”平榮覺得有道理,就接受了爸爸的意見。
甘祖昌的三女兒公榮在小學念書時,曾經穿過一雙帶洞的舊鞋子上學,有的同學笑話她太寒酸,她臉刷地一下子紅了。她想,可不是,我們家還穿這樣的鞋,又不是沒有錢買。一放學回家,她就把舊鞋脫掉,扔到墻根下了。甘祖昌把這雙鞋揀了起來,一針一線地補好,然后交給公榮,說:“你丟掉的不是一雙鞋子,而是丟掉了勞動人民艱苦樸素的作風。鞋子破個洞,補一下還可以穿。思想上出了漏洞,資產階級灰塵就會鉆進來,可要警惕呵!”公榮懂得了爸爸的意思,就高高興興地把這雙打了補釘的鞋穿上。甘祖昌還手把手教她補鞋襪,縫衣服,讓孩子從小懂得艱苦樸素的重要。
堅持萬里征途不歇腳的偉大力量,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甘祖昌就注意學習革命理論。回鄉以后,不管工作多忙、困難多大,他一直堅持刻苦攻讀。幾年來,他讀完了四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和列寧、斯大林的部分著作,兩次通讀了《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他學以致用,努力改造世界觀,不斷提高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覺悟。在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熱潮中,甘祖昌結合回顧自己的戰斗歷程,反復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又向自己提出了一個新課題:要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不但要艱苦奮斗,為建設社會主義大廈添磚蓋瓦,更要自覺地帶領群眾一鍬一鍬地鏟除滋生修正主義的土壤,一步一步地造成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甘祖昌說:“人到七十不算老,革命斗志不能衰。干革命不能船靠碼頭車到站,一定要萬里征途不歇鐵腳板!”
附:
甘祖昌同志簡況:
甘祖昌同志(1905—1986)。江西省蓮花縣人(今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坊樓鄉橋頭村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蓮花縣獨立團軍需處處長,湘鄂川黔兵工廠總務科副科長,紅六軍團工人連副連長,補充團政治處主任,紅六軍團供給部材料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供給部軍需科科長,三五九旅供給部副部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供給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三五九旅供給部部長,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后勤部部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后勤部部長,第一兵團后勤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新疆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兼供給處處長,兼財務處處長,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7年,甘祖昌同志回家鄉蓮花縣洋橋鄉務農。解甲歸田后,甘祖昌同志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家鄉的建設,回鄉29年來,甘祖昌同志和鄉親們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庫、25公里長的渠道、4座水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長期的實踐和刻苦學習,使他積累了一定的農林水利建設經驗,被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聘為特約研究員。
1986年3月28日在家鄉江西省蓮花縣病逝,終年81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