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命運就在于關鍵的幾步不能走錯,南斯拉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南斯拉夫在鐵托時代結束后迅速迎來民主化浪潮,在接受西方政治話語后,各共和國推出一個比一個更為激進的政治改革方案,這直接導致南斯拉夫的分裂。而西方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獲得獨立。其后,南斯拉夫境內的戰爭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場接一場發生,最終導致了20多萬人喪生、無數人致殘、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創下了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最大的人間悲劇。
6個共和國各自為政
1986年7月,我以英文譯員的身份隨總理訪問南斯拉夫。當時南斯拉夫的人均住房面積已達18平方米,平均每8人就有一輛轎車,市場看上去很繁榮。但繁榮的背后已經隱藏了危機,如通貨膨脹、政治權力過分下放等。當時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幾乎只剩下了外交和國防的權限。鐵托1980年5月4日去世后,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實行了國家元首集體輪流的做法,結果無法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6個共和國各自為政。
鐵托生前的經濟政策也有嚴重失誤,他總想對各個共和國一碗水端平,沒有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高效的國內市場。塞爾維亞一位學者后來對我說,鐵托的做法就是如果塞爾維亞要建一個鋼鐵廠,那么其他幾個共和國也要建一個,結果在南斯拉夫境內建了一大批經濟效益低下的“政治工廠”。
南斯拉夫解體首先由經濟危機引發,持續的通貨膨脹,最高時曾達到2400%,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各種罷工事件不斷。1988年開始,米庫利奇政府已有點風雨飄搖。接替米庫利奇的是馬爾科維奇,他對南斯拉夫的問題把握得比較到位,他曾說過,南斯拉夫過去政策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把市場與資本主義等同起來,沒有進行更為徹底的市場改革。二是整個南斯拉夫的經濟變成了“契約”經濟,不是那種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形成的“契約”,而是根據一些政治原則,通過行政手段達成“自治協議”。工人和管理階層之間、共和國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企業之間都有各種協議。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一大片,甚至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運作。
在西方推動的“民主化”浪潮沖擊下,南斯拉夫整個知識界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話語,而這種話語的核心是一個天真的夢:只要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南斯拉夫面臨的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一種激進的革命氣氛迅速形成,南共聯盟的地方黨部也先后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話語,紛紛推出了一個比一個更為激進的政治改革方案。斯洛文尼亞共盟于1989年3月首先提出了“結束一黨制,實行多黨制”,之后整個政治局勢演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聯邦政府和南共聯盟的中央機構被完全架空。實際上,這不是一黨制與多黨制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在南斯拉夫特定的國情下,推動西方希望的政治變革一定會導致國家的解體和戰爭,但一般民眾,甚至多數知識分子,當時都沒有看到這一點。
“內戰”全面爆發
1990年7月,南聯邦通過了《政治結社法》,正式實行多黨制,一個人口只比上海多一些的南斯拉夫一下子出現了200多個政黨,而贏得最多選票的都是高舉民粹主義大旗的政黨,他們的口號是“斯洛皮尼亞屬于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屬于克羅地亞人”、“科索沃屬于科索沃人”,口號越激烈、越極端,越能贏得選票。1991年,從斯洛文尼亞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共和共宣布獨立,脫離聯邦,南斯拉夫“內戰”隨即全面爆發。
第一個承認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獨立的是德國。盡管多數歐共體成員還有疑慮,他們的疑慮不是因為他們贊成維持南斯拉夫的統一,而是認為從歐盟有關法律文件來看,宣布獨立的克羅地亞在人權問題上,還沒有能力保障當地少數民族(塞族)的權利,造成了20多萬塞族人遷徙塞爾維亞的難民潮。但德國以歐盟應統一對外為由,游說歐共體成員承認這兩個國家的獨立。
當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在德國和西方的支持下獲得獨立后,南斯拉夫境內的戰爭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場接一場發生,最終導致了20多萬人喪生,無數人致殘,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創下了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最大的人間悲劇。
鄧小平早在1982年就擲地有聲地說過:“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
“鐵托是我們最懷念的人”
20年后,我又踏上了舊地重游的征途。我入住的飯店的老板,一說起20年前的事,就說:“我知道,那是我父親時候的事。”他從里屋拿出了三本厚厚的貴賓簽名冊,幫我找到了當年美國總統老布什和鐵托的簽字。指著鐵托的筆跡,他感嘆:“老頭子來這里吃過好幾次飯,他是我們最懷念的人。老頭子死了以后,我們的國家就每況愈下。”他說:“從整個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那是我們最好的日子。”他不無遺憾地說:“鐵托是政治家。一人一票選不出鐵托,卻選出了米洛舍維奇,最后國家都垮在這些政客的手里了。”
我的一位克羅地亞朋友說,在前南斯拉夫所有的共和國,包括最早獨立的斯洛文尼亞,聲望最高的政治家依然是鐵托。我問:“你們懷念鐵托,主要懷念他什么?”他說:“懷念那個時候的和平和懶散,懷念那個時候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帶薪休假。鐵托那個時候,除了上街游行會有麻煩,其他你什么都可以做。”他夫人補充說:“還有鐵托的個人魅力,現在的領導人無人可比,他是一個非常有自尊和個性的共產黨領袖,他抽雪茄,住別墅,戴瑞士名表。”
在科索沃首府普利什蒂納,我和科索沃電視臺的總經理一起散步到市中心,看到了穆斯林的清真寺、東正教和天主教的教堂,他說,你看,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平相處。不遠處還有一個紀念碑,由三根高高的柱子組成。他告訴我:“這是紀念鐵托生前最后一次訪問科索沃而矗立的,象征了阿族、塞族和其他民族的團結,當時,科索沃省是南斯拉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睦相處的模范省。”我認識不少塞族人,也認識不少阿族人,這兩個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待人熱情洋溢,和他們交朋友很容易。如果有個能夠主持公道的好政府,這兩個民族完全可以和睦相處,但是在民粹主義政客的煽動下,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模范之省很快就變成了民族仇恨與廝殺之地。
與塞爾維亞人討論這個問題,他們都強調外部勢力的干預導致了危機。塞爾維亞一位學者對我說:“科索沃當時的所謂的‘解放軍’,殺害了很多塞族人,在1998年以前,美國自己還把這個組織列為恐怖主義組織,但為了肢解南斯拉夫,美國改變了政策,向這個組織提供大量物質支持和人員培訓。國際政治中有多少正義?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利益。”說這話時,他的語氣很肯定。現在科索沃在西方一些主要國家的支持下已經正式宣布了獨立,但塞爾維亞、俄羅斯和世界上多數國家尚不承認,這也意味著這場南斯拉夫分裂引發的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
(《環球視野》摘自《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鏈接:前南內戰親歷者披露殘酷“圍城生活” (關 誠)
據美國《求生技巧》雜志報道,在慘烈的前南內戰中,無數平民死于城市圍困戰。近期,一位名叫謝爾科的波斯尼亞人回憶了他在城市圍困戰中的經歷。謝爾科和家人于1992年在一座被敵軍包圍的小城內過了一年近乎原始社會的生活:沒電、沒水、沒燃料、沒有任何商品、沒有衛生用品、沒有醫療、沒有政府機構或警察。“那時黃金、鉆石和銀行卡如同廢品,一名婦女可以為了獲得一聽肉罐頭任人擺布數小時。”以下是《求生技巧》雜志編輯薩羅夫對謝爾科進行的專訪。
薩羅夫(下簡稱薩):請簡單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
謝爾科(下簡稱謝):好的,這幾乎是20年前的事了,但對我來說這就像發生在昨天,我記得那期間所有的事。從1992年至1995年,波斯尼亞就是一座人間地獄。我所居住的城市原本有5至6萬居民。內戰爆發后,我們的城市就被敵人包圍了,我們出不去。整整一年時間里(1992年至1993年)我和家人沒有電、燃料、自來水以及其他物資。城市里也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法律機構或政府機構。
雖然城里沒有軍隊或警察,但有一些平民自發組成自衛小組。實際上,任何有槍的人都在為了他的居所和家庭而奮戰。被圍困前,很多市民包括我已經事先做了準備,有些人有手槍,個別人有AK-47步槍,但多數市民家里的食物只夠吃幾天。
被圍困兩個月后,城市里的秩序就消失了:警察一個不剩,醫院里幾乎沒有醫生護士,匪徒們開始為非作歹。我們一家是幸運的,那時我有一個大家庭(男女老少加起來共有15名家庭成員),我們住在一棟大房子里,手里有6支手槍、3支AK-47步槍,所以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活下來了。我記得美國空軍那時每10天會空投一次食品,救助被圍市民。雖然我要感謝美國空軍,但他們空投的食物實在太少了。另外有些家庭在自家小花園內種植蔬菜,可大部分家庭都沒有條件這么做。
3個月后,關于有人餓死或凍死的流言開始在市內傳播開來。那時我們已經沒有燃料了,于是我們從被遺棄的房屋上拆下木門窗用于點燃取暖,我家里所有的家具也這樣燒掉了。還有許多人病死(大部分是因為飲用了不干凈的水,包括我家里的兩個人就是這么死的)。我們只能喝雨水,我自己吃過鴿子,也吃過老鼠。總之,什么能吃就吃什么。
薩:那時候美元有用嗎?
謝:任何貨幣在當時都是廢紙一張,連黃金或鉆石也沒用。但幸存者之間還是有交易發生的,黑市也是存在的,比如為了一罐牛肉玉米罐頭,一名婦女會任人擺布幾小時(這聽上去很令人悲哀,但這是事實)。我還記得,大部分這樣做的婦女都是絕望的母親,她們這么做是為了孩子,母親是偉大的。
當時真正有價值的是蠟燭、火柴、抗生素、電池、武器彈藥,當然還有食物,我們為了這些,會像動物一般爭斗。在那種情況下,許多事都改變了,大部分人變成了野獸(當然是惡獸)。在城里,“數量決定力量”。如果你單槍匹馬在一所房子里生活,不論你的武器裝備有多好,你也逃脫不了最終被一群人殺掉的命運。
薩:你在城市內如何安全地行走?
謝:當時整座城市和我們的街區都面目全非了。我住的街區(由15-20棟房子組成)組織了巡邏隊(每天晚上由5名武裝男子組成)嚴防歹徒或敵人。我只在一條街上與其他人進行物物交換,這條街距離我家大約5英里,也就是8公里。這條街上有人組織進行交換,但去那里非常危險,只有晚上才能去(白天這就是一條狙擊手之路)。而且,你在那里被搶劫的概率比交換到東西的概率還高。所以我在那里只交易過兩次。請相信,我是實在沒別的辦法了才去那里的。
另外,城里幾乎沒有車輛,因為大部分街道塞滿了廢棄車輛、損壞的房屋碎片,而且汽油非常寶貴。如果我需要到別的地方去,幾乎總是夜間行動,并且從不單獨行動,但也不會很多人一起去(大概2-3人而已),出去時永遠帶著武器,迅速行動,并且永遠走在陰影里,走在廢墟中,極少暴露在街道上。
事實上,我從不去郊區或植被茂密的農場。郊區只有敵人的軍隊,我們是被敵軍包圍著的。即使在城里,你也不知道誰是你的敵人。
薩:遭圍困期間,你有什么能倚靠的特殊技能?
謝:掌握特殊技能的人在被圍城市內活下去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我在戰前就是一名有執照的男護士,救護知識能讓我獲取一些物資--一些受傷、生病的人會用食物換取我對他們的照料或治療。如果你擅長修理東西,哪怕是鞋,活下去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我的一個鄰居就懂得如何配制燈油(用于點燃油燈),這在當時是極為重要的物資,所以他在圍城期間幾乎沒怎么挨過餓。不過他從未當面向我展示他是如何配制燈油的,我推測他的原料源于少量的柴油和他家后院內種植的樹,或許他懂得如何提取樹木的分泌物。
薩:遭圍困時有人幫助你嗎?
謝:親人們就是我最值得信賴和倚靠的后盾。我和家人們住在一起,幾個叔叔甚至祖母都會幫我。此外,同一街區內還住著幾個朋友,有時我們也會互相幫忙,但對我幫助最大的無疑是親人。我們對家族以外的人員永遠保持警惕,哪怕是我的朋友,我也同樣會防著他。
薩:城里那些死了的人怎么處理?
謝:據我所知,絕大多數遇難者最后都被埋葬了,而不是火化。有些死者被埋在自家后院的小花園里,也有很多遇難者被埋葬在城市的公園里。
薩:那時鹽很珍貴?
謝:是的,但酒、咖啡和香煙同樣珍貴。我家的地窖里就儲藏了不少酒,被圍困期間,我和家人常用酒來換取食物。那些戰前儲存有酒、咖啡、香煙、電池或蠟燭等物資的家庭,都可以用這些物資換取食物。
薩:請更詳細地講述一下當時你是如何做飯的,你不怕周圍有人聞到香味后來搶食物嗎?
謝:當時城里煤氣和電力供應早已被切斷,所以我沒法用煤氣灶或電爐做飯。于是我用物資換回一個老舊的、能燒木材的小爐子。平時我就在自家后院里用這個舊爐子做飯,后院是用磚墻封閉起來的,外圍還有許多樹木,所以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見院內的情況。
我最主要的食物是一種加了當地香草的煎餅,這種食物制作起來不需要加很多油,而且易燒熟,不會消耗很多木材。當然,我也會竭盡所能去交換其他食物,如吃起來更香的大米和海產品等。不過,我確實遭遇過糧食短缺的危機,這時我就被迫去打獵,如打野鴿子,但這很少發生。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一技之長以及足夠多的槍、彈藥等物資,并且能有人數足夠多的親人團結在一起,就能渡過大部分難關。
至于你所說的飯菜的香氣,請你自己想象一下:當時整座城市斷電、斷水,排污系統早已停止運作,廢墟內遍布已開始腐爛、來不及埋葬的死尸,街道上各種垃圾堆積如山,當時整座城市都彌漫著惡臭,能把人熏暈,因此難民通常無法通過氣味來判斷哪里有食物。當時的情況可不是拍電影,整座城市已淪為一座丑陋、骯臟和發臭的人間地獄。
薩:城內獲取武器難不難?你一般用什么交換武器和彈藥?
謝:內戰爆發后,城內不少家庭就開始藏槍支和彈藥,我就同時擁有一把格洛克以及一把“金牛座”手槍。所以在遭圍困后,城內槍械和彈藥數量是不少的。不過陷入圍困初期,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槍或彈藥交換出去,因為那時全城一片混亂,人人自危,大家都想用槍來保命。后來隨著食品等物資日益短缺,槍或彈藥充足的人才開始用它們來交換其他物資。我曾用一塊汽車蓄電池從一個人手上換得一把步槍,這個家伙需要電力驅動通訊設備。
薩:那些中彈或受傷的人能得到醫療救護嗎?
謝:大部分傷者受的傷都是槍傷,如果得到及時搶救,他們的存活率在30%左右,但不幸的是,.城里的醫院早就停止運作,所以大部分傷者最后都死去了。哪怕有一個人在城內被割傷或劃傷,一旦傷口感染,那他也很可能死去。而那些留在城內的少量專業醫護人員則利用自己的技能獲取食品。那時藥物極其珍貴,我當時就有幾瓶抗生素,但我只肯給家人使用。
其實很多遇難者是幼兒,他們抵抗力弱,連嚴重腹瀉也可能奪走他們的小生命。還有很多成年人染上了嚴重的皮膚病,很多亂吃東西的人也死去了。由于極度缺藥,很多人病了就亂吃“草藥”(多是從當地公園里采摘的野草),運氣好的人活了下來,而那些運氣不好的人則一命嗚呼。
薩:很抱歉,接下來我想問一個很隱私的問題,但我真的很好奇:你和家人還清洗身體嗎?
謝:沒關系。保持一定程度的衛生很重要,比如說我和家人會把糞便用鐵鏟埋進土里。此外我們還會搜集雨水,我們會用經過加熱的雨水洗澡。我們也會去附近的小河挑水,但我們很少這么做,因為那里太危險。另外我可以坦白地說:我和家人幾乎不用廁紙(因為早就用光了),即使有,我也不會用,而是用它們換取其他物資。
薩:假設3個月過后,你如今居住的城市也將陷入重圍,在這3個月內你會準備些什么?
謝:我會盡可能多地囤積食物、武器彈藥、燃料和藥品等,然后加固自己的住宅。當然我會選擇和一大群家庭成員居住在一起,每個人平均至少配4支不同類型的槍械,平均每個人至少要有2000發子彈。不過如果真有3個月可以準備,那我寧可選擇出城或逃亡至海外!
薩:感謝你回答我的問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5期,摘自2012年10月25日—11月6日《上海譯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