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撰寫的部分著作
毛澤東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在七大主席臺上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不懈探索。毛澤東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從投身中國革命偉大事業起,便致力于探索和實踐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正確途徑,在理論和實踐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一
毛澤東把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使命。他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他在理論創新和指導實踐創新兩方面對此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第一,他身體力行,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在極其艱苦復雜的環境中進行馬克思主義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成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開始產生于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時期,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逐步形成發展并達到成熟。其中特別要指出是毛澤東和黨中央在陜北的十三年。毛澤東和中央紅軍自1935年10月到達吳起鎮,直到1948年3月離開延安,東渡黃河,這十三年間,是毛澤東思想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毛澤東選集》四卷可以說有兩卷半是在陜北寫成的。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命題的前后,毛澤東以極大的精力和毅力,集中解決黨當時頭等重大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以及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1935年12月,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著重解決反對關門主義,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1936年12月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著重解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內軍事路線的分歧,并作出科學的總結。1937 年7月的《實踐論》、8月的《矛盾論》著重解決黨內教條主義錯誤,闡明黨的辯證唯物論歷史唯物論指導的思想路線。1938年10月的《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以及六屆六中全會的結論講話,著重糾正王明、張國燾錯誤的組織路線,闡明黨的正確組織路線以及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問題。1939年到1940 年1月,毛澤東先后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科學著作,正確揭示中國基本國情,科學總結黨的革命實踐的經驗教訓,全面闡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系列基本問題。對這些論著,毛澤東在1962年1月《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曾說:“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的規律。”
第二,他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為指導制定解決革命和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使之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毛澤東善于以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用以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發展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并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所接受和掌握,成為共同的行動指南。例如,面對日本侵略者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的民族危亡關頭,毛澤東在1935年冬認為要正確處理當時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提出把建立和發展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路線作為現階段的政治路線。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毛澤東陸續發表一系列論著例如《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等,構建了黨領導抗日戰爭的正確理論。與此相適應,又先后制定同國民黨合作的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方針等等。正是在這些正確的思想、方針和策略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不僅逐步擴大敵后戰場,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同時聯合一切抗日力量,維護抗日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八年抗戰中,黨和人民的抗日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根據地發展到19塊,擁有9000多萬人口,人民的軍隊達到上百萬人,有正規軍、游擊隊和民兵,能夠進行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各種類型的戰例。我們的黨發展成為全國范圍的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大黨,擁有121萬黨員。經過整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團結統一,并且形成了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這一切,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下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也為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而且孕育并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歷史和現實都昭示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條萬古長青的理論發展新道路,需要長期堅持,毫不動搖。
第一,這條新道路的正確性,已經為黨90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所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事實所證明。在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大革命失敗,土地革命的興起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這樣大起大落、驚心動魄的曲折歷程。歷史生動地證明黨只有正確分析革命形勢,把握基本國情,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希望。從遵義會議開始,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我們相繼取得抗日戰爭、全國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國家統一、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使命,這些無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新中國的成立,使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積極探索,艱苦創業,勇往直前,在舊中國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起鞏固的人民民主政權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制度,全面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從貧困邁向全面小康,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這一切,都是黨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也是黨不斷解放思想,糾正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必然結果。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仍然是我們黨一如既往的重要思想原則,也是我們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的根本保證。
第二,這條新道路的正確性,在于它是在深刻認識國情、黨情并與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相結合的基礎上實現的。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做到三點:一是對中國國情和中國共產黨黨情作出科學判斷;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完整準確把握;三是善于做到上述兩者相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實事求是”。毛澤東在這些方面作出了極為杰出的貢獻。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中國革命的勝利要靠中國的同志了解中國的情況。他對中國國情科學判斷的主要貢獻有:一、毛澤東多次闡明,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是一個由數個帝國主義支配的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前途和轉變。毛澤東特別強調:“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二、毛澤東科學地揭示了中國基本國情的重要特征:“中國的工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全國范圍來說,在抗日戰爭以前,大約是現代性的工業占百分之十左右,農業和手工業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這是帝國主義制度和封建制度壓迫中國的結果,這是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性質在經濟上的表現,這也是中國革命時期內和在革命勝利以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切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從這一點出發,產生了我黨一系列的戰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問題。”這是黨制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總政策和發展道路的基本出發點,也是黨制定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路線、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了這一科學論斷的正確性。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完整準確的把握,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1938年10月毛澤東曾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作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他在《整頓黨的作風》報告中提出更為具體的要求:“能夠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解釋歷史中和革命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能夠在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種種問題上給予科學的解釋,給予理論的說明。我們要的是這樣的理論家。”毛澤東身體力行做到了這些要求,他深信“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他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中國革命、建設一系列重大而艱難的問題,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第三,這條新道路的正確性,是由于在思想方法論上它既同形形色色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有著根本的區別,又同任何以形式主義、實用主義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態度是水火不相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思想方法論上體現出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最根本的是要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個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分析,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陳雪薇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