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反毛言論現形記》第二章 軍事專題

江湖一漁翁 · 2011-01-16 · 來源:烏有之鄉
南方系綁架中國 收藏( 評論() 字體: / /

CHM與PDF格式壓縮包下載鏈接:

http://www.163disk.com/fileview_212517.html

反毛言論現形記

    第一章 私人問題專題

    第二章 軍事專題

    第三章 建國后政策專題

    第四章 外交專題

    第五章 社會狀況專題

    第六章 建國成就歸屬專題

    第七章 制度比較專題

    第八章 大躍進專題

    第九章 所謂“整人”專題

    第十章 文革專題

第二章 軍事專題 

 

反毛言論一:毛澤東領導紅軍在抗日時期游而不擊,趁機壯大自己的力量,國民黨軍隊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駁: 

(一)共產黨軍隊是抗戰中的中流砥柱: 

1、共產黨軍隊抗戰成績: 

共產黨軍隊裝備低劣,國民黨軍隊各種條件優厚,且99.5%以上的外援都給了國民黨方面,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作戰,共產黨軍隊在敵后進行游擊,當然合乎情理。況且,1966年國民黨國防部史政局《領袖軍事上的豐功偉業》里也記載:“抗戰開始以后,領袖(蔣介石)認定中國當時的軍備,決不容許拿硬拼力戰的方法,去抵抗協由現代化陸海空軍的敵人。......要堅持敵后游擊,來爭取‘積小勝成大勝'。”不硬拼不是蔣介石的“旨意”么?難道輪到共產黨軍隊就另當別論嗎? 

  除了早期的淞滬, 武漢等少數戰役外,尤其是1939年進入戰略相持以后, 大多數“會戰”兵力規模(日軍)并不比敵后反掃蕩作戰大①。共產黨軍隊對日作戰不僅不是"游而不擊",而且是惡戰②。敵后戰場抗擊侵華日軍的比例一直高于正面戰場,且抗擊著偽軍③。 

  自1944年春,敵后八路軍、新四軍就展開局部反攻,到1945年更是積極大反攻,解放眾多地方與人口④。 

  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我敵后戰場共殲(斃傷俘)日軍52萬-55萬余人,再加上消滅的偽軍,共150多萬,而國共兵力比例是 200:5 (初期), 460:120 (后期),這個成果是“游而不擊”能得來的嗎? 

   

2、日軍評價: 

  1941年1月20日,東條英機在參眾兩院做關于1940年代總結報告時說:“昭和15年重慶敵軍抗戰之特色為作戰非常消極,迄今未進行主力反攻,只有共產黨軍于去年8月在華北進行大規模反攻;與之比較,蔣介石嫡系及旁系軍隊始終采取守勢。” 

  1943年,北平偽《新民報》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載偽中華社訊:“共產黨軍......正規軍二十萬,配之以六十萬之農民游擊隊,與組織突破二百萬之農民自衛團。......吾人對解決大東亞戰爭之關鍵之中國事跡之終局,乃在解決共產黨軍,此當再加確認者也。” 

  1944年,敵西部《朝日新聞》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電:  

  “《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 

  敵大半為共產黨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共產黨軍的作戰占七成五,交戰的二百萬敵兵力中,半數以上都是共產黨軍,我方收容的十萬九千具敵遺尸中,共產黨軍約占半數,而七萬四千的俘虜中,共產黨軍所占的比率,則只有三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共產黨軍交戰意識的昂揚......” 

   

(二) 國民黨軍的作為: 

1、 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 

  國民黨軍殺敵人數不足45萬⑤,投敵人數卻相當驚人,黨政要員62人,高級將領67人,軍隊50萬人,其中國民黨副總裁及中委以上者20人,占全部汪偽軍62%⑥。如此相比,還敢說國民黨是抗戰中流砥柱嗎? 

2、直至1941年12月美國對日宣戰后,蔣介石政府才對日宣戰: 

3、積極剿共: 

   在共產黨軍隊艱苦抗戰的時候,國民黨卻背后捅刀子,皖南事變不用再說,博山慘案、平江慘案、確山慘案......一直做著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然而,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重慶居然還給偽軍發餉以支持他們剿共⑦,乃至國民黨軍配合日軍攻擊共軍⑧。 

4、逼老百姓幫日軍打國民黨軍: 

  1944年日本發動“一號作戰”,國民黨軍幾十萬人打不過日軍幾萬人,潰逃時被老百姓攻擊,5萬士兵的武裝被解除⑨。 

5、因太差勁才被日軍保留不滅: 

  日本人認為日軍可以與重慶共存,卻不可與共產黨共存,消滅了重慶則抗戰的中國將落入中共手中而使局勢危險,共產黨才是心腹大患⑩。 

  曾經在八路軍根據地生活過多年的英國教授林邁可在1967年就毫不客氣地對一個前日本軍官斷言:如果八路軍有像越共得到的那樣數量充足的外援,“他們就會在一年內把你們趕出中國。”(【英】林邁可:《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歷的記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21頁) 

 

 

 

 

------------------------------------------------- 

① 日軍作戰以大隊(營)為基本單位。每個大隊戰斗兵員800余人,全部兵員1000余人,再加上支援部隊(騎,炮,工,輜)要超過1500人。日軍正面戰場作戰,規模最大的幾次(如長沙,隨棗等),投入兵力叁十個大隊左右,四、五萬人,多數戰役投入兵力只有十幾至二十個大隊,二、三萬人。而敵后戰場,日軍對共軍軍分區一級的掃蕩作戰,投入兵力至少十個加強大隊,一萬五千人以上。這樣的作戰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個大隊,五、六萬以上兵力的掃蕩作戰也有將近二十次。1941年掃蕩晉察冀動用了八十多個大隊十多萬人。數千人規模的掃蕩更是數不勝數。而且這些戰役除日軍外還要加上相當規模的偽軍。 

②1、晉察冀反“8路圍攻”。37年11月24日--12月22日。日軍20,108,26師團,中國駐屯兵團大舉圍攻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晉察冀軍區1萬5千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察冀根據地。 

2、收復晉西北7城之戰。38年2月22--38年4月1日。日軍109,26師團各一部攻共1萬多人,攻占黃河東岸晉西北7城,威脅陜甘寧。八路軍120師358,359旅和警備6團共5個團1萬多人對日軍發動進攻。日軍戰敗,八路軍攻克晉西北7座縣城,開辟了晉西北根據地。 

3、晉東南反“9路圍攻”。38年4月4日--38年4月27日。日軍20,108,16,109師團大舉圍攻八路軍晉東南根據地。八路軍晉東南軍區129師,115師344旅689團,決死1,3縱隊共2萬7千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長樂村一戰差點全殲108師團117聯隊,狼狽撤出晉東南根據地。  

4、晉察冀秋反圍攻。38年9月20日--11月7日。 日軍110,109,26師團+獨立2,3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萬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少將常岡寬治被擊斃,狼狽撤出晉察冀根據地。  

5、冀中反“5路圍攻”。38年11月12日--39年4月。 日軍110,27師團各一部+獨立8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晉中根據地。八路軍冀中軍區2萬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冀中根據地。 

6、晉南反“11路圍攻”。39年1月--39年3月。 日軍110,27師團各一部+114,10師團+獨立2,3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晉南根據地。晉南軍區3萬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南根據地。 

7、魯中夏季反圍攻。39年6月1日--7月14日。 日軍5,21,32,114,師團+獨立5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魯中根據地。魯中軍區3萬多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南根據地。 

8、太行夏季反圍攻。39年7月--8月。 日軍10,20,35,36,108,109,師團+獨立4,9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太行根據地。八路軍太行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太行根據地。 

9、北岳冬季反圍攻。39年10月25日--12月8日。 日軍110師團+獨立2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北岳根據地。八路軍北岳軍區迎戰。日軍戰敗,阿部規秀被擊斃,狼狽撤出北岳根據地。 

10、魯南春季反圍攻。40年4月14--5月5日。 日軍32,21師團+獨立6,10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魯南根據地。魯南軍區八路軍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魯南根據地。 

11、晉西北春季反圍攻。40年6月7日--7月6日。日軍26師團+獨立3,9,16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晉西北根據地。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西北根據地。  

12、百團大戰,不用多介紹了。  

13、皖東秋季反圍攻。40年9月5日--9月17日。日軍10,17師團,大舉圍攻新四軍皖東根據地。新四軍皖東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皖東根據地。 

14、太行秋季反圍攻。40年10月6日--11月14日。 日軍36師團+獨立4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太行根據地。八路軍太行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太行根據地。 

15、晉西北冬季反圍攻。40年12月14日--41年1月24日。 日軍26,37,41師團+獨立3,9,16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晉西北根據地。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西北根據地。 

16、魯西春季反圍攻。41年1月11日--2月10日。日軍32,21師團,大舉圍攻八路軍魯西根據地。八路軍魯西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魯西根據地。  

17、冀東夏季反圍攻。41年5月--7月。 日軍27師團+獨立15混成旅團,大舉圍攻八路軍冀東根據地。八路軍冀東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冀東根據地。  

18、晉察冀秋季粉碎日軍“百萬大戰”。41年8月14日--10月16日。日軍為報復百團大戰,出動21,23,26,110師團+36,41師團各一部+獨立2,3,8,15混成旅團+獨立4,9混成旅團各一部,大舉圍攻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8萬多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晉察冀根據地。 

19、太岳秋季反圍攻。41年9月20日--10月18日。日軍36,41師團各一部+獨立16混成旅團+獨立4,9混成旅團各一部,大舉圍攻八路軍太岳根據地。八路軍太岳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北岳根據地。 

20、太行冬季反圍攻。41年10月31日--11月22日。 日軍36師團+獨立4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太行根據地。八路軍太行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太行根據地。 

21、沂蒙山冬季反“鐵壁合圍”。41年11月4--12月28日。日軍17,21,32,33師團+獨立5,6,10混成旅,大舉圍攻八路軍沂蒙山根據地。八路軍魯中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沂蒙山根據地。 

22、太岳春季反圍攻。42年2月3日--2月25日。 日軍41師團+36師團一部,大舉圍攻八路軍太岳根據地。八路軍太岳軍區迎戰。日軍戰敗,狼狽撤出北岳根據地。 

③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這5年中,還一直抗擊著全部偽軍。1943年抗擊侵華日軍的58%,偽軍的90%;1944年抗擊侵華日軍的64%,偽軍的95%;1945年則抗擊侵華日軍的69%,偽軍的95%。 

④自1944年春,敵后之八路軍、新四軍展開局部反攻。共進行大小戰斗11000余次,攻克日偽據點2580余處,縣城20余座。殲滅日偽軍20萬人(其中晉冀魯豫軍區殲敵72900余人,晉察冀軍區殲敵45200余人,新四軍〔不含第五師李先念部〕殲敵53198人),解放人口1700萬余人。  

  戰略反攻階段:在1945年春夏季攻勢中,八路軍組織了強大的野戰兵團,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結合,共進行戰役、戰斗5500余次,攻克日偽據點3512處,解放縣城54座,殲滅日偽軍113000余人。  

  1945年戰略大反攻:八路軍和新四軍共斃傷俘(包括投誠和反正)日偽軍35萬余人,收復張家口、邯鄲、邢臺、煙臺、威海、淮陰、山海關、焦作、長治等中小城市250余座,解放2000萬人口。 

⑤日本原生省1964年調查統計,侵華日軍死亡43.56萬人,美國統計為死亡44.7萬人(詳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中國戰爭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下冊,916頁注釋2)。這是日本自己的和美國統計的,兩個數字相差不大,所以還是比較可信的。也就是說,侵華日軍死亡(包括被國民黨軍打死,被共產黨軍打死,病死等等,總數)人數為45萬以下,即國民黨軍殺敵人數不足45萬。 

⑥據《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三節記錄:“叛逃的將軍1941年有12個,1942年有15個,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萬軍隊跟隨這些叛逃的將軍離去,而日本人則利用這些偽軍去保衛其占領的地區,以對抗共產黨游擊隊。” 

⑦降將們親口告訴日酋岡村寧次:“我們不是叛國投敵的人,共產黨才是中國的叛逆,我們是想和日軍一起消滅他們的。我們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慶的軍餉。如果貴軍要與中央軍作戰,我們不能協助。這點望能諒解。”([日]稻葉正夫編寫,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翻譯:《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岡村寧次回憶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327頁) 

⑧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下冊第一章第一節中記載41師團在1942年2月掃蕩沁河地區決死一縱隊時提到“在此次作戰中,山西軍第六十一軍(軍長梁培黃)以其主力,作為我方友軍參加戰斗。” 

⑨“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國司令官抱怨說:‘鄉民偷偷地穿越戰線,把豬、牛肉、大米和酒送給敵人。鄉民情愿讓敵人統治,卻不想在自己政府下當自由民。'”(《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 

“1942-1943年冬天發生了全面的饑荒,許多人吃樹皮、草根和牲畜的飼料。據報道有吃人肉的。大約有兩三百萬人死于這場災難;另外有300萬人逃難到省外。隨后,有幾十萬河南農民被趕到一起,讓他們用馬車和手推車把糧食運送到征糧中心,為軍馬找尋飼草,修筑公路,和開挖一條300英里長的巨型反坦克壕溝--最后證明這是完全無用的。將近100萬人被征募去加高沿黃河的堤壩。對于這樣的勞動,農民得不到工錢,他們常常甚至不得不自備飯食。1944年春,他們深沉的忿懣變得表面化了。當中國士兵在日本的一號作戰面前撤退時,農民們兇猛地攻擊他們。他們用農具、匕首和土炮武裝起來,解除了5萬名本國士兵的武裝,殺了一些--有時甚至把他們活埋了。”(《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 

  “從政治上看,一號作戰對國民黨人也是一場災難,因為不論是在重慶還是在戰場上,不稱職和腐敗(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戰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幾達半年之久。沒有比一號戰役開始階段這場災難更令人觸目驚心的了,當時正遇上了1944年春季河南的大饑荒。無論重慶政府,還是河南軍政當局,對這場饑荒都毫無準備,盡管災情的發展已能明顯地看出。當饑荒襲來之時,當局遠沒有提供任何救濟,橫征暴斂一如既往。投機活動極為普遍。當中國軍隊面對一號作戰逃跑之時,長期受壓的農民奪取他們的槍支并向他們射擊,然后歡迎日軍。”(《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十四節) 

  “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萬軍隊對中國這個鬧饑荒的省(河南)發起了進攻......而當地的農民用草耙就把5萬中國軍隊解除了武裝。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時間,擊潰了30萬中國軍隊,控制了到漢口的鐵路。”(【美】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傳》第十八章“戰爭結束”) 

⑩“華北方面軍則認為......日本與重慶之間暫時處于戰爭狀態,卻有能夠共存的性質。但是,日本與共產黨勢力之間則是不容許共存的。”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冊第二章《1942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肅正工作》第一節《大本營對華處理方案》下小標題《對華積極作戰的研究》)而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在1942年5月的一番分析和思考也許說得令某些人更加驚訝:“攻占重慶后,抗戰的中國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險,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估計,攻占重慶就只不過是極端危險的投機......”(出處同上) 

  “起先,日本人很少去分辨各種各樣的中國武裝。日本人只試圖掃蕩或擊潰他們,不管他們性質如何。然而日本人不久認識到,這樣的掃蕩只會使中共更加容易擴展。到1939年下半年,日本人變得比較有辨別力了。當日本人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及其地方武裝時,中國的非共產黨武裝袖手旁觀。日本人對非共產黨人也提出了更為肯定的要求。據日軍統計,在1939年年中到 1940年年末之間的18個月中,僅華北一地約有70000人從正規程度不一的國民黨軍陸續投奔日軍。日本人也與幾位地方司令官達成非正式的'諒解',他們的總兵力約30萬人。當然,這就是中共猛烈抨擊的‘曲線救國論'。”(《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二章第十一節“日本的強化治安”) 

“1941年底治安地區為10%,準治安地區為40%,未治安地區為50%”(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冊第五章第三節),導致1941年華北日軍出現糧食接濟不上的窘境,“如果不把滿蒙、華中、南方的援助算在內,即使調用現有庫存糧食,并且嚴格執行配給及調整消費,米到1941年底,小麥到第二年青黃不接時,估計就要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同上書,下冊第一章第二節)。1942年至1943年,日軍的殘酷掃蕩將八路軍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但是1943年秋天開始,華北的“治安”又開始“惡化”了。到1944年秋,中共軍勢力復振,“在方面軍占領的三個特別市,四百個縣當中,治安良好的除三個特別市以外,只有七個縣(占總數的1.4%)。有一三九個縣(31.5%),差不多未部署兵力,不得不聽任中共活動。還有相當于66.9%的二百九十五個縣(包括華北政務委員會直轄行政區的四個縣),屬于中間地區。在該地區彼我勢力浮動很大,行政力量大多不能充分貫徹執行。其中大部是以縣城為中心,只將兵力分駐幾個鄉村,民心多傾向共產覺。” 

而日軍對中共游擊軍的掃蕩結果如何?日軍對1942年4 月至1944年2月的剿共作戰這樣總結:“治安肅正作戰,因情報不確實,對中共地區的實際情況完全不能掌握,從而使討伐徒勞無功,幾乎是毫無成效的,幾十次當中,可能僥倖碰到一次。各部隊為了取得成果,東奔西跑,迄無寧日。”(同上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 

 

 

反毛言論二:抗日時期國民黨多位高級將領犧牲,共產黨僅僅犧牲了左權一位高級將領: 

   

駁: 

  這一說法實為徹頭徹尾的謊言。在抗戰中,總體來看,國民黨方面的總兵力約600萬,陸軍、空軍齊備;共產黨方面的兵力約60萬,無空軍。國民黨有完整的軍銜體系,中共沒有正規的軍銜。共產黨方面陣亡的將領合計197位①,國民黨陣亡的將領合計100位。比較國共雙方10比1的軍隊實力,共產黨付出的陣亡將領比率,要高出國民黨20倍以上。 

  還有人拿“國民黨軍死亡人數比共軍多”來作為夸耀國民黨的資本,就更可笑了。其一,死了那么多人,仍然沒有守住國土和保護得了國民,能以死得多證明成績大嗎?其二,國民黨軍隊無能而導致死傷甚眾(譬如南京保衛戰),不思自愧自省,反而自夸,豈不是等同于拿冤死的士兵的血染紅自己的頂戴? 

   

   

------------------------------------------------  

①抗戰期間陣亡的共產黨武裝將領(197名)   

  A.八路軍:114名   

  1.王平陸(1902-1938),冀東抗日聯軍1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冀熱邊區特委書記,1937年12月30日在熱河省青河沿戰斗中負重傷,1938年1月1日犧牲;   

  2.陳錦秀(1912-1938),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團長,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縣溫塘鎮作戰犧牲;   

  3.理琦(1908-1938),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委員會主席,1938年2月13日在山東省牟平縣雷神廟作戰犧牲;   

  4.劉禮年(1909-1938),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政委,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寧武縣石湖河作戰犧牲;   

  5.陸省三(1915-1938)八路軍魯東游擊第7支隊政委兼魯東地區工委書記,1938年4月在山東省昌邑縣瓦城村被敵殺害;   

  6.葉成煥(1913-1938),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團長,1938年4月16日在山西省武鄉縣長樂村戰斗中犧牲;   

  7.王育民(1914-1938),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津浦支隊政委,1938年5月11日在河北省南宮縣被敵殺害;   

  8.劉連科(1917-1938),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1938年8月在河北省薊縣潮白河戰斗中犧牲;   

  9.秦進樂1909-1938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參謀長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遼縣作戰犧牲;   

  10.陳宇環(1896-1938),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1938年9月與河北省薊縣作戰犧牲;   

  11.張襄國(1911-1938),路軍晉察冀軍區易縣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戰斗中犧牲;   

  12.洪麟閣(1902-1938),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兼第1路總指揮,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薊縣作戰犧牲;  

  13.韓明柱(1913-1938),八路軍魯東游擊第8支隊副司令員,1938年10月8日在山東省長山縣西蒙家莊戰斗中犧牲;   

  14.金道松(1911-1938),八路軍后方留守兵團關中軍分區副司令員,1938年11月21日在日軍空襲延安時犧牲;   

  15.楊靖遠(1902-1938),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司令員,1938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鹽山縣犧牲; 

  16.宣俠父(1898-1938),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議,1938年于陜西西安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17.那恕(1915-1938),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1支隊政治委員,1938年于河北省淶水縣作戰犧牲;   

  18.楊萬林(1911-1938),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1師參謀長,1938年于河北省高陽縣新橋村戰斗中犧牲;   

  19.溫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軍政治部主任兼總秘書長,1938年12月26日 在敵機空襲中犧牲; 

  20.黃政(1908-1938),八路軍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4支隊副支隊長,1938年在綏遠省陶林縣章旦溝戰斗中犧牲;   

  21.李劍卜(1914-1939),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獨立2支隊參謀長,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縣新鎮被敵殺害;   

  22.鄧永耀(1913-1939),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日 在河北省武邑縣徐沙村戰斗中犧牲;   

  23.陳生慶(1912-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司令員, 193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束鹿縣東焦戰斗中犧牲;   

  24.鮑輝(1904-1939),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0日在山東省博山縣遇害;   

  25.高唏(1913-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政治委員,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縣東焦戰斗中犧牲;   

  26.蔣洪高(1909-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九龍支隊支隊長,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縣長莊戰斗中犧牲; 

  27.蘇蘇(1914-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第1支隊參謀長,1939年6月與河北省遷安縣大峪戰斗中犧牲;   

  28.馬耀南(1902-1939),八路軍山東縱隊3支隊司令員,1939年7月22日 在山東省垣臺縣牛王莊戰斗中犧牲;   

  29.黃勝斌(1912-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獲鹿縣作戰犧牲;  

  30.魏大光(1911-1939),八路軍120師獨立2旅旅長,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縣大寧口村乘船時與日軍汽艇遭遇,在激戰中犧牲;   

  31.郭征(1919-1939),八路軍120師獨立1旅參謀長,1939年9月28日 在河北省靈壽縣陳莊戰斗中犧牲;   

  32.王銘森(?-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1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15日在山西省應縣馬牙寺作戰犧牲;   

  33.胡一新(1913-1939),八路軍雁北6支隊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作戰負傷后犧牲; 

  34.余化臣(1908-1939),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1939年于河北省豐潤縣城關作戰犧牲;   

  35.段世曾(1904-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2師師長,1939年于河北省高陽縣新橋戰斗中犧牲;   

  36.董少白(1912-1939),八路軍山東縱隊12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犧牲于山東省費縣;   

  37.楊鐵成(1914-1939),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犧牲于河北省霸縣;   

  38.牟光義(1901-1939),八路軍魯東游擊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12月12日 在山東省掖縣河南村與掃蕩的日軍遭遇,被捕后犧牲;   

  39.曹志尚(1902-1940),八路軍魯西軍區汶鄆鉅嘉游擊支隊副支隊長,1950年2月于山東省嘉祥縣響水口戰斗中犧牲;   

  40.閻祖皋(1914-1940),冀熱察挺進軍冀東軍分區第2支隊參謀長, 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縣南營作戰犧牲;   

  41.姜林(1918-1940),冀熱察挺進軍冀東軍分區第2支隊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9日 于河北省遵化縣南營作戰犧牲;   

  42.彭德大(1914-1940),八路軍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12日 在綏遠省武川縣后垴包戰斗中犧牲;   

  43.冷赤齋(1915-1940),八路軍冀南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陽河西地區遇害;   

  44.馬玉堂(1910-1940)八路軍渤海軍區司令員1940年赴任途中過平漢鐵路封鎖線時與日軍遭遇,不幸犧牲;   

  45.聞允志(1900-1940),八路軍第2縱隊1旅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1分區政委,1940年春于山東省冠縣渡衛河時與日軍巡邏艇遭遇犧牲;   

  46.李榮(1901-1940),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縣臨名關戰斗中犧牲;   

  47.董天知(1910-1940),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政委,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縣王家莊戰斗中犧牲;   

  48.徐秋(1898-1940),八路軍魯西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1940年于山東省鄆城縣作戰犧牲;   

  49.王溥(1910-1940),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司令員,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陽縣張家峪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50.郝玉明(1910-1940),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陽縣張家峪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51.馬振華(1907-1940),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寧津縣篩泉作戰犧牲;  

  52.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8分區太原支隊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縣作戰犧牲;   

  53.蘇精誠(1912-1941),八路軍129師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鄉縣韓壁戰斗中犧牲;   

  54.張鐸(1915-1941),八路軍山東縱隊5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在山東省平度縣馬各莊戰斗中犧牲;   

  55.賈源(?-1941),八路軍冀中軍區任河大支隊政委,1941年2月16日 于任(任丘)河(河間)大(大城)地區作戰犧牲;   

  56.朱寶琛(1910-1941),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游擊支隊參謀長,1941年2月與山西省靈丘縣南山戰斗中犧牲;   

  57.杜希齡(1906-1941),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1941年3月于山東省濮縣被害;   

  58.晏顯升(?-1941),八路軍120師兼晉西北軍區洪趙游擊縱隊司令員, 1941年5月29日于山西省汾陽縣向陽鎮戰斗中犧牲;   

  59.楊忠,原名歐陽吉善(1909-1941),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4日在反掃蕩作戰中在山東省惠民縣涂駭河畔負重傷后犧牲;   

  60.劉海濤(1907-1941),八路軍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濱海軍區9支隊司令員,1941年11月與山東省蒙陰縣作戰犧牲;   

  61.劉濤(1911-1941),八路軍山東縱隊蒙山支隊政委,1941年12月4日 于山東省沂蒙山地區作戰犧牲;   

  62.戴克信(1918-1941),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巨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2月于山東省巨野縣作戰犧牲;   

  63.王立人(1910-1941),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1941年12月與山東省沂蒙山區作戰犧牲  

  64.曹有民(1912-1941),八路軍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1941年犧牲于河北省望都縣;   

  65.劉子超(1905-1941),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長,1941年12月11日 于山東省沂水縣作戰犧牲;   

  66.張寶龍(?-1941),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4支隊支隊長,1941年于綏遠省大青山地區作戰犧牲;   

  67.熊德成(1907-1941),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區參謀長,1941年在反掃蕩戰斗中犧牲。;   

  68.郭國言(1913-1942),八路軍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鄉縣太有鎮阻擊掃蕩之敵時犧牲;   

  69.范子俠(1908-1942),八路軍129師新10旅旅長兼太行軍區6分區司令員,在百團大戰曾經三次負傷。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縣柴關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   

  70.包森(1916-1942),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1942年1月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戰斗中以七個連的兵力殲滅日偽軍千余,1942年2月27日在河北省遵化縣野瓠山戰斗中犧牲;   

  71.劉德明(1911-1942),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1942年2月17日在山西省交城縣指揮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72.楊成德(?-1942),八路軍冀魯邊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2年2月在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73.陸升勛(1907-1942),八路軍山東縱隊1支隊副司令員,1942年春在山東省萊陽縣作戰犧牲;   

  74.劉誠光(1915-1942),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3日在河北省遵化縣甲山被優勢之敵包圍,戰之彈盡糧絕后跳崖犧牲;   

  75.劉詩松(1911-1942),八路軍129師新7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11日于河北省南宮縣鄭家堤作戰犧牲;   

  76.郭六順(1912-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委1942年4月17日于河北省交城縣陳莊作戰犧牲; 

  77.楊宏明(1910-1942),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司令員,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縣香城固作戰犧牲;   

  78.孫益民(1913-1942),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縣香城固作戰犧牲;   

  79.陳元龍(1912-1942),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山東省丘縣作戰犧牲;   

  80.左權(1906-1942),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1.孫開楚(1909-1942),八路軍后勤部軍工部政委,1942年5月25日 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2.彭光(1914-1942),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兼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鄉縣作戰犧牲;   

  83.謝瀚文(1908-1942),八路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東南部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4.肖偉成(1906-1942),八路軍太行軍區供給部副部長,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長子縣社村作戰犧牲;   

  85.常德善(1911-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司令員,1942年6月8日 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肅寧縣薛村;   

  86.王遠因(1917-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政委,1942年6月8日 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肅寧縣薛村;   

  87.袁心純(1913-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9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6月9日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定縣;   

  88.王炳三(1915-1942),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魯邊區作戰犧牲;   

  89.石景芳(1912-1942),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1分區軍區司令員,1942年6月在山東省南皮縣作戰犧牲;   

  90.杜子孚(1910-1942),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委, 1942年6月19日與部隊在山東省東光縣大單家村被日偽軍包圍,組織突圍時犧牲;   

  91.張友清(1905-1942),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敵殺害;   

  92.熊德臣(1907-1942),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區參謀長,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縣作戰犧牲;   

  93.魏金山(1911-1942),八路軍冀魯豫軍區8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9于27日于山東省梁山縣大小安山戰斗中犧牲;   

  94.孔慶同(1913-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司令員,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間縣作戰犧牲;   

  95.汪洋(1912-1942),八路軍魯中軍區政委,1942年10月17日于山東省萊蕪縣吉山戰斗中犧牲;   

  96.王泊生(1915-1942),八路軍冀南軍區6分區副政委,1942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南居家莊作戰犧牲;   

  97.賴國清(1918-1942),八路軍魯南軍區3分區政委,1942年11月犧牲于魯南地區;   

  98.于寄吾(1905-1942),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政委,1942年12月在山東省萊陽縣明山戰斗中犧牲;  

  99.于一心(1910-1942),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參謀長,1942年12月在山東省萊陽縣明山戰斗中犧牲; 

  100.王至發(1901-1942),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在山東省單縣西玉樓作戰犧牲;   

  101.王東福(1916-1942),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委,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滄石路作戰犧牲;   

  102.唐克威,原名徐德乾(1913-1943),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政委兼水東獨立團政委、中共水東地委書記。 1943年1月27日 ,部隊在長營村突遭日軍20余輛汽車的包圍。他在突圍失利的情況下焚毀文件自戕殉國;   

  103.徐尚武,原名徐榮耀(1912-1943),八路軍冀魯邊軍區2分區司令員。1943年1月在山東省臨邑縣王家樓村與日軍遭遇,作戰中犧牲;   

  104.李永安(?-1943),八路軍山東軍區渤海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3年2月3日日軍對3分區所在地大洼進行合圍掃蕩,李永安在組織部隊突圍時中彈犧牲;   

  105.李忠,原名鄭樹筠(1913-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1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冀南區二地委書記。 1943年3月15日 在河北省隆平縣(今百堯縣)白家塞村與日軍遭遇,他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持戰斗至彈藥將盡自戕殉國;   

  106.易良品(1912-1943),八路軍、新7旅旅長冀南軍區6分區司令員。 1943年3月25日 在河北省棗強縣西高莊與日軍遭遇,重傷后不治犧牲;   

  107.趙義京(1912-1943),歷任冀南軍區5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大江關村遭到日偽軍兩千余人的包圍襲擊。趙親自指揮部隊掩護與會干部突圍,并用繳獲的日軍戰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斗中身中數彈犧牲;   

  108.陳耀元(1909-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5分區副司令員。1943年8月30日,在前述的大江關村戰斗中與司令員趙義京一道組織突圍戰斗,并在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   

  109.蕭永智(1916-1943),八路軍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軍區7分區政治委員。1943年9月23日,在山東省臨清縣陳官營村與下鄉掃蕩的日軍遭遇,戰斗中中彈犧牲;   

  110.袁鴻化,陜西省高陵縣人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23日在山東省臨清縣陳官營村戰斗中犧牲;   

  111.楊承德(1908-1943),八路軍冀魯邊軍區1分區司令員兼16團團長、3分區司令員。1943年3月在河北省慶云縣組織反日軍掃蕩作戰中中彈犧牲;   

  112.夏祖盛(1907-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6分區副司令員,政治委員。當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大馬村戰斗中犧牲;   

  113.朱程(1909-1943),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分區司令員。以后1分區改為5分區,又與6分區合并為4分區,朱始終擔任司令員。1943年9月28日所部在山東省曹縣王廠村被日軍包圍,他在與日軍肉搏中壯烈犧牲; 

  114.符竹庭(1912-1943),八路軍115師343旅補充團政委、教2旅政委、山東軍區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委書記。1943年11月帶領警衛員檢查下屬部隊工作時與日軍援兵遭遇,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   

  B.新四軍(41名)   

  1.田英新,四軍都昌留守處主任,1938年4月7日被當地國民黨襲殺;   

  2.王榮春,歷任新四軍2支隊3團1營政治教導員,支隊政治部統戰科科長,1939年1月6日 當涂博望對日作戰中陣亡;   

  3.蕭國生,歷任新四軍1支隊1團政治處宣教股長,2團政治處主任,1939年3月7日反日軍掃蕩作戰中率一個連掩護主力突圍時陣亡;   

  4.胡發堅,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江抗第三路副司令員,1939年3月收繳大刀會土匪武裝時陣亡;   

  5.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進坂上鎮西王村追擊日軍時中彈陣亡;   

  6.黃道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書記,1939年5月前往新四軍軍部商討工作途中患病,遭注射毒針身亡;   

  7.涂正坤,新四軍上校參儀,駐平江留守處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27集團軍突襲新四軍平江通訊處,遭殺害;   

  8.羅梓銘,八路軍總部少校副官,新四軍平江留守處中校主任,中共湘贛特委書記,平江慘案遭國民黨捕殺;   

  9.吳(火昆),歷任新四軍3支隊6團副團長,江抗副總指揮兼第二路司令員,1939年9月8日對日作戰回師時遭忠義救國軍突襲陣亡;   

  10.時雨,江抗總指揮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長,1939年9月在無錫梅村對日作戰中陣亡;   

  11.文明地,歷任新四軍4支隊7團3營政治教導員,9團政治處主任,5支隊教導大隊政治教導員,5支隊8團政治處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縣石壩圩伏擊日軍時陣亡;   

  12.曹云露,新四軍游擊2縱隊政治委員,第21集團軍游擊5大隊3中隊政治教導員,夏家山慘案突圍后1939年10月遭黃岡自衛隊所殺;   

  13.王恩九,新四軍駐確山竹溝留守處交際科科長,竹溝慘案中前往確山縣政府說理時遭捕殺;   

  14.劉震英,歷任新四軍1支隊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新六團政治處主任,1939年12月27日反掃蕩作戰中與日偽夜戰中陣亡;   

  15.丁宇宸,21集團軍獨立游擊第五大隊副大隊長,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隊參謀長,1940年2月反頑作戰中陣亡;   

  16.陳文甫,宿西獨立游擊大隊副大隊長,宿縣獨立團副團長兼1營營長,新四軍6支隊3總隊8團副團長,1940年3月17日反掃蕩作戰中,為掩護友鄰國民黨軍南渡澮河,率該團一營與日軍血戰竟日,不幸陣亡,同時陣亡的還有副營長張凡錫;   

  17.魯雨亭,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保安處秘書處長,永城縣縣長,1938年率游擊隊投奔新四軍,任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總隊長,1940年4月1日反掃蕩作戰中陣亡;   

  18.桂逢洲,歷任新四軍3支隊5團參謀長,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兼3大隊隊長,新編第九團團長,1940年4月21日無為照明山反頑作戰中陣亡;   

  19.田豐,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40年3月22日與國民黨地方保安部隊交涉釋放被扣人員時被扣留,4月被活埋;   

  20.曾昭銘,新四軍3支隊5團副團長,新四軍教導總隊上干隊黨支部書記,新四軍3支隊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3月22日護送張云逸家屬等人前往江北指揮部途中遭國民黨地方保安部隊扣押殺害;   

  21.楊木貴,歷任新四軍3支隊5團軍需,支隊軍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反掃蕩作戰中率支隊軍需處突圍時陣亡;   

  22.李宗南,新四軍豫鄂游擊支隊作戰參謀,豫鄂挺進縱隊作戰科長,1940年5月25日反頑作戰中陣亡;  

  23.仇兆柱,安徽人民自衛軍第一路第三直屬大隊政治指導員,安徽第六行政區抗日劇團副團長,靈壁縣特務中隊指導員,靈壁縣政治工作隊隊長,調入新四軍后任靈北獨立團政治處主任,1940年6月對日作戰中,組織搶救傷員時遭當地土頑襲殺;   

  24.劉樹藩,歷任新四軍5支隊組織干事,總支書記,巡視員,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長,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8團政治委員,1940年6月24日反頑作戰中陣亡;   

  25.楊業珍,新四軍鄂東獨立團政治處主任,陂安南縣大隊政委,1940年6月與頑軍作戰中陣亡;   

  26.官楚印,新四軍游擊6大隊代理政治委員,8大隊大隊長,獨立團團長,1940年7月黃陂王家河與日軍作戰時陣亡;   

  27.陳昭禮,新四軍軍長葉挺秘書,新四軍駐武漢辦事處主任,第70軍上校參議兼戰時干訓班主任,1940年8月13日遭軍統特務殺害;   

  28.蘇震新,四軍豫鄂縱隊《挺進報》編輯,襄西獨立團政治委員,赴任途中遭國民黨武裝襲殺;   

  29.顧士多,新四軍4支隊9團團長,4支隊7團副團長,江北游擊縱隊2團副團長,1940年8月無為石澗埠反掃蕩作戰中陣亡;   

  30.徐緒奎,新四軍1支隊2團政治處組織股長,江抗第三路參謀長,挺進縱隊2團團長,蘇北指揮部9團團長,1940年9月6日反頑作戰中陣亡;   

  31.徐世奎,新四軍4支隊8團留守處政治部主任,4支隊7團政治委員,1940年9月,日軍15、17師團各一部附偽軍一部共1.7萬人掃蕩津浦路東根據地,率7團回師路東打擊掃蕩日軍,11日在盱(目臺)龍王山與日偽激戰中陣亡;   

  32.王友德,八路軍總部野戰醫院院長,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三團隊政治處主任,1940年9月在京山坪壩保衛戰中率部與千余日軍激戰陣亡;   

  33.高昆新,四軍4支隊7團副營長,9團參謀長,1940年,國民黨138師,游擊10縱及駐定遠,滁縣日軍對新四軍津浦路西根據地實施夾擊,10月28日 在全椒復興集戰斗中陣亡;   

  34.廖毅新,四軍豫鄂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豫鄂挺進縱隊第一團隊政治處主任,1940年10月病故;   

  35.鄒志輝,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五團隊大隊長,應城縣大隊大隊長, 1940年11月5日 攻打黃家灘日偽據點時陣亡;   

  36.王豐慶,新四軍1支隊2團3營政治教導員,1支隊政治部民運科科長,新編第六團副團長兼政治處主任,獨立1團團長,1940年11月10日掩護蘇皖區委書記鄧仲銘經過武進縣吊橋鎮時遭到日軍千余人攻擊,掩護突圍時陣亡;   

  37.李復,新四軍2支隊獨立2團副團長,1940年11月10日接應鄧仲銘時在吊橋鎮遭千余日軍合擊,戰斗中陣亡;   

  38.漆承宏,新四軍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獨立2團副參謀長1940年11月反掃蕩作戰中陣亡;   

  39.周大燦,新四軍游擊支隊1團3營營長,八路軍4縱隊5旅13團副團長,6旅17團副團長,1940年12月12日遭叛變之團長劉子仁扣押,突圍時陣亡;   

  40.糜云輝,新四軍游擊支隊1總隊1大隊政治委員,1總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八路軍4縱隊6旅17團政治處主任,1940年12月12日被叛變之17團團長劉子仁,18團團長吳信容、豫皖邊保安司令耿蘊齋扣押,突圍時陣亡;   

  41.焦勇新,四軍挺進縱隊2支隊大隊長,4團參謀長,4團2營營長,1940年11月29日曹甸反頑作戰中陣亡;   

  C.東北抗聯(42名)   

  1.李學忠,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軍一部在撫松縣東崗大堿場密營與敵人發生戰斗,李學忠在戰斗中犧牲;   

  2.史忠恒,第二軍第五師師長1936年10月史忠恒率部在圖佳鐵路老松嶺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3.夏云杰,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率部隊在湯原西北活動時,遭伏擊,身受重傷,犧牲;   

  4.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率軍部及第四師一部在今靖宇縣小湯河活動時,遭敵襲擊,壯烈犧牲; 

  5.曹國安,第一軍第二師師長 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長白縣七道溝附近與偽靖安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6.宋鐵巖,第一軍政治部主任 1937年2月11日第一軍第一師建立在本溪縣和尚帽子的密營遭日偽軍包圍,突圍中,宋鐵巖壯烈犧牲;   

  7.陳榮久,第七軍軍長 1937年3月5日 率部在小南河與日偽軍激戰中英勇犧牲;   

  8.周樹東,第二軍第四師政委 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圖縣大沙河附近與安圖縣偽治安隊交戰,英勇犧牲;   

  9.李福林,第三軍哈東游擊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與敵作戰中犧牲;   

  10.郝貴林,第三軍第四師師長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龍山一帶活動時,遭到日偽軍的攻擊,激戰中壯烈犧牲;   

  11.張甲洲(張進思),原巴彥游擊隊長 1937年8月28日在抗聯獨立師接應下,由富錦赴獨立師營地途中遭敵襲擊,不幸犧牲;   

  12.王仁齋,第一軍第三師師長1937年10月率部于清原大揚堡附近遭敵人襲擊,壯烈犧牲;   

  13.金根,第八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1937年12月3日在樺川縣七星砬子被叛徒殺害;   

  14.馬德山,第六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4月率部在蘿北與敵激戰中犧牲;   

  15.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樺川縣李貴屯犧牲;   

  16.張相武,第四軍第一師師長 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經富錦縣國強街基附近遭敵包圍,壯烈犧牲;   

  17.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 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縣通天溝遭叛徒殺害;   

  18.常有均,第三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1938年10月4日率遠征部隊到達海倫后,在通北一撮毛活動時被叛徒殺害;   

  19.吳景才,第三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縣老道廟與敵作戰中負重傷,不久犧牲;   

  20.李延平,第四軍軍長 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縣一面坡西南方錯草頂子宿營時,被叛徒殺害;   

  21.徐光海,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 1938年11月23日在寶清縣張家窯與敵作戰中犧牲;   

  22.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犧牲;   

  23.雷炎,龍南指揮部第四支隊長 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倫與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24.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 1939年4月23日與五軍主力部隊在突圍中于穆棱泉眼河伏擊前來追擊的日偽軍,戰斗中壯烈犧牲;   

  25.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 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隊攻克安圖縣敵軍重要據點大沙河的戰斗中壯烈犧牲;   

  26.李文彬,第二路軍五軍三師師長 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寶清遭敵襲擊犧牲;   

  27.馮治綱,第三路軍龍北指揮部指揮 1940年2月4日率部隊在內蒙阿榮旗任家窩堡與日軍戰斗中犧牲;  

  28.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 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  

  29.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 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縣龍泉鎮西甕村圈不幸被叛徒殺害;   

  30.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 1940年5月21日率部隊在大饒河縣大岱河伏擊偽軍的戰斗中犧牲;  

  31.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 1940年7月20日日偽軍偷襲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駐地德都縣朝陽山,在抗敵戰斗中犧牲;   

  32.張蘭生,中共北滿省委委員 1940年7月20日與趙敬夫在同一次戰斗中犧牲;   

  33.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 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軍第三支隊在阿榮鎮雞冠山與敵遭遇,戰斗中,高禹民犧牲;   

  34.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 1940年1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南湖頭小灣灣溝被日軍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   

  35.汪雅臣,第十軍軍長 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縣石頭亮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   

  36.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 1941年1月29日與汪雅臣在同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   

  37.韓仁和,中共南滿省委委員、第一路軍參謀兼警衛旅政委1941年2月8日 在寧安縣鏡泊湖上灣溝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   

  38.魏拯民,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第一路軍副司令 1941年3月8日在樺甸縣牡丹嶺突圍時壯烈犧牲;   

  39.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 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達瓦旗郭泥屯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   

  40.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 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隊在襲擊鶴崗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遭混入隊內的特務槍擊,受傷被俘后英勇犧牲;   

  41.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 1942年8月3日到巴彥、木蘭、東興一帶檢查工作后,在返回總指揮部途中于青峰嶺被敵包圍,壯烈犧牲;   

  42.陶凈非,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52年8月陶凈非率小部隊執行任務時犧牲; 

 

 

反毛言論三:毛澤東批評林彪發動平型關之戰,反對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說是為蔣介石服務: 

 

駁: 

(一)平型關之戰: 

  1937年9月21日,作為主帥的毛澤東充分考慮了前線將領林彪等人一再堅持的意見,發電給彭德懷,表示可同意林彪將一個旅(不是整個一一五師)暫時集中打仗,但同時指出:“如許久還無機可尋時,仍以適時把中心轉向群眾工作為宜。” 

  平型關捷報傳來,在延安的毛澤東也十分高興,立即致電前方慶賀這一勝利。平型關大捷促使毛澤東思考,以新的經驗完善和補充了他關于八路軍作戰方針的思想。9月29日,即平型關大捷的第二天,毛澤東在致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的電報中,對八路軍作戰方針作了新的表述:“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戰。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毛澤東在講演中再次肯定了平型關大捷:“平型關的意義正是一場最好的政治動員。”同時,毛澤東又指出“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 

  可見,平型關之戰是經過毛主席同意的,戰后也表揚慶賀,而所謂批評,是批評戰略戰術上的不足,林彪后來也承認在平型關之戰中吃了虧。 

 

(二)百團大戰: 

發動百團大戰前,彭德懷確實請示了軍委,但當時是王稼詳收到的電報,以為只是一份命令備案(因電報的開頭是“聶賀關劉鄧并報軍委”),因此根本沒上報毛主席,而且毛主席當時在養病,根本沒看見這份電報,更談不上回復(《中共黨史研究》1993年第五期)。當時求戰呼聲頗高,故后來高層才回復同意(在回復前彭德懷便已經開打百團大戰)。但毛主席認為此戰會過度暴露本方實力,導致受兩方防備,得不償失,故認為應減小規模,起到同平型關大捷作用即可! 

結果,百團大戰規模超出預期,不僅招致后來日軍“百萬報復”導致根據地軍民極大困境,而且引起蔣介石恐慌,就此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達成默契,進入僵持階段,讓日軍放手打壓共產黨軍隊。在百團大戰后的華北座談會上,彭德懷就遭到許多人批評,朱德、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人當時都批評了他。 

  彭德懷后來在總結此役時曾說:我在百團大戰問題上是有錯誤的,首先是對日軍向我進攻的方向估計不對;其次,由于這次戰爭過于暴露自己的力量,震動了敵人,使敵人加強了對華北尤其是抗日根據地的進攻,人民遭受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再次,其本人也有些蠻干地指揮,破襲時間約1個月,沒有爭取時間休整部隊,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的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使第129師傷亡多了一些。 

 

※總結: 

  平型關之戰與百團大戰,毛主席在戰后或開戰取得成績后都予以贊許,而批判則是針對其不貫徹以游擊戰為主體的戰略思想,總想搞運動戰、集中作戰,造成不必要損失。而百團大戰,暴露力量,確實是讓蔣介石恐慌,進而大力反共,給全國抗日局勢與共產黨自己都帶來惡果。 

   

   

反毛言論四:內戰是共產黨挑起的: 

 

駁: 

  尚在重慶談判期間,1945年9月初,蔣介石命令綏遠的傅作義部進攻察哈爾解放區,賀龍、聶榮臻指揮部隊自衛將其擊退;9月下旬,閻錫山奉蔣介石之令,以3.8萬兵力進攻解放區的上黨地區,劉鄧指揮反攻,殲滅3.5萬余人。 

《雙十協定》簽訂之后第三天--10月13日,蔣介石即發出密令大舉進攻解放區。僅11月至12月,進攻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即達120萬人,內戰遍及11個省。10月18日,蔣介石命杜聿明由秦皇島登陸,當即向共產黨軍隊發動進攻。1946年5月下旬,蔣介石親臨沈陽、長春督戰,國民黨軍大舉向東向北進攻。 

  1946年1月至5月,蔣介石調動了40多個軍130余萬人,向各解放區發動大小進攻達3675次,強占解放區村鎮達2077個,縣城26座。先后使用兵力達258萬余人。 

  蔣介石說:“一切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時間到了,成熟的蘋果自然會墜入我們的懷抱。” 1946年10月18日在南京召開的秘密軍事會議上,蔣介石狂妄地宣稱“五個月之內打垮中共”①。 

 

------------------------------------------------ ①全面內戰爆發時,國民黨軍的總兵力為430萬。其中包括正規軍陸軍86個軍(師)、248個師(旅)約200萬人,特種兵36萬人,空軍16萬人,海軍3萬人,后方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所屬部隊以及其他軍事機關和院校共約101萬人。以上正規軍總共約356萬人。非正規軍74萬人。此時,中國共產黨軍隊沒有海、空軍,只有陸軍,其總兵力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約61萬人,轄有縱隊及相當于縱隊的師共22個,旅及相當于旅的師共94個。地方部隊及后方機關約66萬人。對比國共兩黨總兵力,不難看出,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具有絕對優勢。 

  不僅在數量上具絕對優勢,國民黨軍裝備也大大超過中共軍隊。以國民黨主力整編第11師和中共部隊裝備最強的東北第1縱隊(兵力相當于國民黨軍整編師)相比較:整編第11師有各種槍11520支(挺),其中沖鋒槍2370支;各種火炮440門,其中105毫米口徑榴彈炮8門、火箭炮(筒)120門;汽車360輛。第1縱隊有各種槍13991支(挺),其中沖鋒槍92支;各種炮46門,其中口徑最大的是75毫米山炮,只有12門。兩者槍支數量大體相當,但自動火器擁有量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的數量,前者是后者的倍,且口徑大、射程遠。 

 

 

 

反毛言論五:毛澤東不該發動抗美援朝之戰,導致很多志愿軍戰士無辜死亡,結果現在朝鮮獨裁統治,還有核問題: 

 

駁: 

(一)為什么發動抗美援朝之戰: 

  別人在問抗美援朝是否會影響中國和平建設,毛主席說如果朝鮮被占,我國東北直接面臨威脅,要進行和平建設也困難,并指出美帝要在朝鮮、臺灣、越南三處插上三把尖刀①。 

  而有人說"美國不會打到中國來"的言論更是荒謬,美國參戰,“聯合國軍”總司令就已經發出“鴨綠江不是分開中朝兩國的天然界線”的叫囂。在美軍進入到朝鮮戰場后,白宮曾一度聲稱"美軍將停止于三八線",但事實美軍越過了三八線;后來又說是美軍"應在距離蘇聯與中國邊境稍遠一些的地方即行停止",結果悍然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城鄉。 

  而且,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便侵入臺灣海峽,留給中國的選擇只是出國在陸地上打還是在國內海上打。試想中國如果不抗美援朝,會是怎樣的下場? 

  對于抗美援朝的意義,毛主席總結了四點: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于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② 

  眾多志愿軍戰士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幾十年和平建設的安全環境,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若要算帳,這筆帳當算到美帝國主義頭上,怎么反而給毛主席破污水? 

   

(二)現在的朝鮮問題: 

  真實的朝鮮是怎樣的?須看親自去朝鮮了解現狀的人的發言: 

  朝鮮人民享有四大福利:一是免費教育;二是免費醫療;三是免費分配住房;四是實行養老退休制度③。 

  至于說到核問題,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都有核武器,可別個國家要搞核武器就不準了,是何道理?對朝鮮,中國本應該大力支持,相反卻與美國一唱一和,朝鮮不搭理中國,又能怪誰? 

  看看美國支持過的獨裁政權:韓國的李承晚、樸正熙兩代獨裁統治;菲律賓的馬科斯;越南的吳庭艷;印尼的蘇哈托;西班牙的佛朗哥;智利的皮諾切特;伊拉克的薩達姆;還有中國的蔣介石;還有,沙特阿拉伯。這些全是美國明知獨裁還一手扶植的,這該怎么說? 

 

   

 

------------------------------------------------- 

①1950年10月27日上午,毛主席再次召見王季范和周世釗。周世釗稍稍考慮后陳述了他的看法:“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全國得到解放,這是建設新國家的大好機會。全國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設,志愿軍抗美援朝是不是會影響和平建設呢?”毛主席說:“不錯,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百條干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即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以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可是黨內有很多人不同意。” 

② 選自《毛澤東軍事文集》第6卷。 

③朝鮮實行全民11年制義務教育。朝鮮的學制與中國不同,其中學前教育1年,小學4年,中學6年,總共11年。 

  從1953年起,朝鮮實行免費醫療。朝鮮人說,他們看病不花錢,所以不知道手術費是多少錢,藥費是多少錢,因為這些都是免費的。他們住院、鑲牙全免費,甚至連住院伙食補助和往返路費都可以向單位報銷。 

  免費醫療的直接結果是延長了朝鮮人的壽命,朝鮮目前的平均壽命是男73歲,女77歲。 

  朝鮮不允許有私人住宅,住房全由政府、單位提供,分5個級別。1級住房是一般老百姓住房,2級住房是一般干部住房,3級住房是科、處級干部住房,4級住房是局長級干部、大學教授住房,特級住房是副部長以上高級官員住房。 

  城市居民只要結婚,都可以分到一套8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住房。農村的房屋也由國家統一修建。 

  他們分配到的房子不是毛坯房,而是由國家統一裝修好的全裝修房,甚至連家庭用具也有。朝鮮不收房費,連電、水、煤氣、冬天的暖氣,都是統一供應。一般一戶人家每月的水電暖氣費加在一起也就是兩朝元,不過是象征性的收費而已。 

  朝鮮所有的成年人都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女55歲、男60歲退休,退休后領取退休金。退休金按每個人貢獻和工齡確定,優秀勞動者的退休金達原來工資的100%,低的也達到40%以上。 

  朝鮮還實行特殊的政策,那就是鼓勵、獎勵多生子女。這是因為在朝鮮戰爭中,大批朝鮮人在戰爭中死去。特別是男人,在戰斗中死亡更多。為了迅速增加人口,朝鮮實行鼓勵生育政策。 

  在朝鮮,生了第三個孩子,國家可以增配一套住房,以資鼓勵,并以國家的名義給男孩贈送銀妝刀,給女孩贈送金戒指。5個孩子的母親,授予“英雄母親”稱號。查出懷三胞胎的,可以用飛機接到平壤生育;四胞胎的,由國家派人照料孩子,母親享受共和國英雄的待遇。在朝鮮南浦市,一位四胞胎的母親便居住在國家獎勵的一幢別墅里,還有配備的專門人員給予照料。(引自《中華文摘》) 

   

 

反毛言論六: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抵抗不住,才向美國求和,停戰是迫不得已: 

 

駁: 

   首先提出停戰談判的是美國,時間是在我軍取得第二次戰役的勝利,使得美國遭受“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之后的1950年末(二次戰役1950.12.24結束)。美方提出了"先停火,后談判"的要求,而我方未予理睬,并一鼓作氣取得了三次戰役的勝利(1951.1.8結束),之后,根據戰局發展和朝、蘇方態度,拒絕了美方的“先停火,后談判”的建議。 

  1951年3月下旬(第四次戰役期間),美政府要求“聯合國軍”總司令向對方統帥發出談判建議;5月16日(第五次戰役期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以談判結束戰爭的決定,目的是從無法打贏的亞洲戰爭中脫身,以適應其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略;6月上、中旬(第五次戰役結束之際),美官員通過聯合國秘書長、中立國使節、蘇駐美大使、蘇駐聯合國代表等渠道,多次提出了停戰談判的要求。 

  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攻勢結束后,中央軍委會議討論下步方案,多數人主張宜停在三八線附近,邊打邊談,爭取和平解決,恢復戰前狀態。會議最后決定了"邊打邊談"方針。 

6月3日,金日成到北京,雙方協商達成適當時機可與美方談判的一致意見。 

6月中旬,中央軍委為志愿軍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平達到結束戰爭”的戰略方針。 

當6月上、中旬美官員為停戰談判四出活動時,中、朝、蘇已達成談判共識,商定以蘇聯以非交戰國身份提出和談建議。 

1951年6月22日,蘇聯代表在聯大演講中提出了和談建議。6月30日,美政府指示“聯合國軍”總司令發表聲明,建議在元山港一丹麥醫療船上談判(元山港在我方控制下,該船卻屬于"聯合國軍")。我方則堅持在我方控制下的開城談判。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開始。 

 

 

反毛言論七: 抗美援朝戰爭如果沒有蘇聯援助,志愿軍根本不是美軍對手: 

 

駁: 

(一)從志愿軍1950.10.25打響第一槍到1951.1.8結束第三次戰役,在這沒有得到蘇聯武器裝備或軍事支援的約兩個半月期間的情況來看:入朝的第一批志愿軍部隊為四野13兵團的38、39、40、42軍和作為戰略預備隊的50、66軍。這些部隊所持武器被稱作"萬國牌",它們出自十幾個國家。為了解決彈藥補給和維修困難,大多以師甚至團為單位統一武器類型,其中比較整齊的有38軍(主要使用日式武器)、40軍(主要使用繳獲蔣軍的美式武器)。 

稍后,在第二次戰役之前入朝的部隊為三野9兵團20、26、27軍。該部炮兵因準備換裝蘇式武器而大部留在國內,每師僅攜十余門日制75山炮,在寒衣無備的情況下,冒零下30度嚴寒倉促入朝。 

就是這樣一支裝備簡陋的部隊,在兩個半月中,連續進行了三次戰役,從鴨綠江邊打到三七線,長驅千里,殲敵7萬,占領漢城。 

 

(二)在這三次戰役中,英勇頑強的我志愿軍創造了許多輝煌戰績,擇其重點簡述如下: 

 

第一次戰役: 

云山戰斗,我軍第一次與美軍交手,即消滅美軍1800余,繳獲坦克28輛,火炮190門。 

 

第二次戰役: 

三所里一帶的戰斗,殲滅美2師、美25師各一部,俘虜美軍3000余人,創朝鮮戰爭俘獲美軍最多的紀錄。 

新興里戰斗,全殲美7師32團和31團一個營,創朝鮮戰爭殲美軍整團的唯一紀錄。 

重創美陸戰一師,使之傷亡11727人,這是該師成立以來所受最沉重打擊。 

美軍10天敗退300公里以上,美8軍司令沃克在敗退途中翻車喪命。此次敗退被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為“美軍歷史上路線最長的退卻”。 

 

第三次戰役: 

我軍利用與敵軍犬牙交錯,敵機無法識別的機會,大膽進行白天追擊,消滅南朝鮮軍主力。 

我軍兩天一夜的勇猛穿插追擊,使一線南朝鮮軍全線潰敗,漢城地區十萬“聯合國軍”被從右翼深遠包圍,美軍方不顧南朝鮮反對,下令放棄漢城。 

英軍第29旅在漢城以北擔任掩護任務,被我軍殲滅一個坦克營加兩個步兵連。我軍以手雷、爆破筒等殲滅坦克31輛,創下步兵武器打坦克的范例。 

第三次戰役于1951年1月8日勝利結束。蘇聯從戰場形勢判斷美國不會擴大戰爭,于1951年1月10日起,出動兩個空軍師掩護清川江以北的我軍運輸線(清川江以南400公里仍無掩護)。 

  蘇式武器是運動戰后期四五次戰役才開始陸續裝備部隊,蘇聯空軍只掩護清川江以北部分交通線,且大規模參戰是在五一年夏季以后,而此時戰場大格局已經奠定。 

 

 

 

反毛言論八: 抗美援朝無端犧牲了中國老百姓的巨大利益,對中國發展造成巨大損失: 

 

駁: 

  既然是戰爭,當然會犧牲本國的利益,但又要看到不得不打的環境,以及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益處(參看本章第一節)。 

  在1949年,國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即高達60%。1951年,是我國承受朝鮮戰爭最大壓力的一年,這一年我國的軍費支出占到財政總支出的48%,其中1/3直接用于朝鮮戰爭。這個比例除了說明了戰爭消耗之大外,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們并沒有因為朝鮮戰爭而放棄國內軍事需要,因為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軍費是用于國內的。當時,我軍一直在東南沿海保持著一百萬以上的軍隊,使得盡管美國一再催促蔣介石進犯大陸以分流其在朝鮮戰場的軍事壓力,蔣只表示愿派兵到朝鮮,對于大陸方向卻只敢作一點小動作以應付差使。只是在朝鮮停戰簽字前夕,與李承晚害著同一個病的蔣介石慌了手腳,匆忙派遣萬余兵力進犯我東山島,結果以失敗告終。 

1952年,我國軍費開支總額未減,但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下降到33%。這一年,軍費總額為57億元,而用于經濟建設的費用達到76億元--這是近代以來我國用于經濟建設開支第一次大于軍費開支。 

  這些的數字表明,我國不僅沒有被朝鮮戰爭拖垮,而且從這1952年起經濟形勢開始逐步好轉。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的經濟依然快速發展,而且獲得了每年15%的增長率,國民經濟恢復①,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將軍費降到了國家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下,同時還完成了清匪反霸,消滅百萬國民黨殘余部隊,進軍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統一的壯舉。抗美援朝與建設新中國雙管齊下,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①年份------------------49年----52年 

人口(百萬)----------541.6---574.8 

社會總產值(億元)----518------951 

工農業生產總值(億元--466------827  

農業生產總值(億元)--326------484  

工業生產總值(億元)--140------343  

輕工業生產總值(億元--103------221  

重工業生產總值(億元--37-------122  

國民收入(億元)------358 -----589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億元--140------277  

 

工業產品: -----------49年----52年 

煤(百萬噸)----------32-------66  

石油(百萬噸)--------0.12----0.44  

電(億度)------------43-------73  

鋼(百萬噸)----------0.15-----1.35  

生鐵(百萬噸)--------0.25-----1.93  

木材(百萬立方米)----5.57-----11.2  

水泥(百萬噸)--------0.66-----2.86  

硫酸(千噸)----------40-------190  

純堿(千噸)----------88-------192  

燒堿(千噸)----------15 ------79  

化肥(千噸------------6--------39  

農藥(千噸)----------0--------2  

塑料(千噸)----------0--------2  

化學纖維(千噸)------0--------0  

發電設備(千千瓦)----0--------6  

機床(千臺)----------1.3-----13.7  

火車頭(臺)----------0--------20  

汽車(萬輛)----------0--------0  

載重汽車(萬輛)------0--------0  

拖拉機(萬輛)--------0--------0  

 

日用工業產品:--------49年----52年 

棉布(億米)----------18.9----38.5  

糖(百萬噸)----------0.2------0.45  

紙(百萬噸)----------0.11-----0.37  

收音機(千臺)--------4--------17  

照相機(千臺)--------0--------0  

自行車(千輛)--------14-------80  

家用電冰箱(千臺)----0--------0  

電視機(千臺)--------0--------0  

錄音機(千臺)--------0--------0  

縫紉機(千臺)--------2--------66  

 

農業產品:-----------49年----52年 

糧食(百萬噸)-------113.2----163.9  

棉花(千噸)---------445------1304  

油料(千噸-----------2564-----4193  

黃紅麻(千噸)-------37-------306  

茶葉(千噸)---------41-------83  

甘蔗(千噸)---------2642-----7116  

甜菜(千噸)---------191------479  

豬、牛、羊肉(千頭---2132-----3385  

年底畜生存欄(百萬頭)  

豬-------------------53.61----89.77  

羊-------------------42.77----61.78  

牛-------------------43.936---56.6  

馬-------------------48.75----61.3 

 

 

 

反毛言論九: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不該勝利了卻反倒撤回到戰爭前的實際控制線: 

 

駁: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 

(一) 達旺戰場: 

  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里,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打垮了達維爾準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準將。戰后,中國軍隊撤至俘虜達維爾準將的地方。 

(二) 亞東戰場: 

  亞東當時距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約110公里,是中國印度錫金三國交界的地方,歷史上一直歸西藏管轄。1890年時錫金還是西藏的屬地,后由于滿清政府的無能,錫金脫離西藏,后來英屬印度又強占了亞東。 

  中印邊界反擊戰時,印度軍隊在這一地段并未挑起事端,但駐有兵力設防,中國軍隊突然間用一個師的兵力發動進攻。戰后,亞東成為中國的縣,邊界又回到了當時錫金脫離西藏時的地方。 

(三) 西線戰場: 

  西線中國軍隊反擊時,印軍在獅泉河(現西藏阿里地區的首府),駐有一個連的兵力,整個地區是一個營的兵力,在斑公湖地區駐有一個半連的兵力。戰后中國軍隊是撤軍了,但也沒退到戰前的實際控制線。現在離獅泉河最近的邊防站,坐兩天汽車再走兩天路才能到達;離斑公湖最近的邊防站,也有120公里以上。 

   

中印邊界反擊戰時,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一段話,"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小學課本里寫著哪,連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里就成了930萬平方公里,憑空少了30萬平方公里,你們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來在中印邊界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所以現在中國多次提出以現有控制線為基礎進行邊界談判,而印度始終不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9. 美國又燒起來了!為什么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
  10. “搞建設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軌道?應該縮短。”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