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的證據說明基洛夫不是斯大林謀害,相反正是被季諾維也夫等人謀害
作者:杜車別 提交日期:2004-4-9 14:09:00
基洛夫是斯大林謀害的嗎?
斯大林是暴君,白癡,惡棍,殺人犯,迫害狂,“手上沾滿了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和普通公民鮮血的人”,為他來辯護,大約要被許多反極權斗士所不齒。幸好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還是來辯護幾句。
關于基洛夫案件,所看到的中國人寫的這方面文章已經夠多了。大約百分之九十九一口咬定斯大林謀害了基洛夫,剩下的百分之一也是不痛不癢地說些千古疑案的廢話。
說空話當然是沒有用的!要明了基洛夫究竟是否如眾人所說被斯大林謀害,只需要從殺人動機和具體的史實分析一下
對于基洛夫案件一共有三種主要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基洛夫是被斯大林謀害的,而斯大林又嫁禍于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第二種說法認為基洛夫案件純粹是私人仇殺,同政治沒有多大關系。第三中說法就是基洛夫的確是被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陰謀殺害的,斯大林并沒有冤枉他們
在這三種說法中,首先可以排除第二種說法,因為根據赫魯曉夫所說的“人們有理由懷疑,殺害基洛夫的兇手尼古拉耶夫得到了負責警衛基洛夫的人當中的某個人的協助。在暗殺前的一個半月,尼古拉耶夫因為行動可疑而被逮捕,但是他被釋放了,甚至沒有對他進行搜查。1934年12月2日,負責保衛基洛夫的一位契卡人員被帶去審問,途中死于汽車‘事故’,而同乘一輛車的其他人,無一傷亡。……..”在蘇共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又重復了一些意思大致相同的話。
[當然我這里完全有必要強調一下,赫魯曉夫所說沒有半點是他新揭露的事實,他所說完全恰恰是來源于三次莫斯科審判中用來控訴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和雅格達的材料,沒有加半點新的東西,只不過他把這些事實做了不同的解釋
撇開上面的題外話]
很顯然,如果認為基洛夫案件純系私人仇殺,如果認為在當時的蘇聯政府里沒有一些具有相當地位和權力的人參與暗殺基洛夫,那么就沒有辦法回答赫魯曉夫提出的質疑,沒有辦法理解和解釋在基洛夫被害的前后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不尋常的事了。
那么就只剩下兩種可能,至于哪一種可能更為可信,我們就從殺人的動機和事實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先來談關于動機的問題
按照第一種說法,是斯大林謀害基洛夫的。我們應該先來分析一下斯大林有沒有害死基洛夫的動機的,但是光排除這個動機還不夠,因為我們是知道那些以反斯大林為能事的家伙的邏輯的,他們還會提出一種可能,那就是斯大林單純為了陷害季諾維也夫與加米涅夫而殺害基洛夫,所以對于這種可能性,我們也必須加以分析,并排除
在談到基洛夫案件的書籍里,口徑幾乎是出奇的一致。他們都是把基洛夫描繪成一個敢于獨立思考,敢于和斯大林當面對撞,在人民中有著崇高的威信地位,總而言之是一個能對斯大林政治地位形成威脅挑戰的人物。然后這些書里就列舉出一件兩件基洛夫和斯大林爭吵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從沒有嚴肅的史料價值的對斯大林詆毀攻擊的人寫的書中抄來的,卻被當成仿佛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來敘述。最聳人聽聞的當然就是在1934年的十七大上,基洛夫得票如何多,而斯大林得了一百多張反對票的事件,這同樣被某些人當作是鐵的事實來敘述。
這里我們可以看見一種出色的邏輯。先是把斯大林設定成一個權欲熏心,一心只想著維護個人的地位的心胸狹隘妒賢忌能的人,然后根據一些東拼西湊真假難辯的故事,強烈暗示讀者,斯大林是暗殺基洛夫的指使者。這樣一種極其惡劣的敘述歷史的方法甚至居然出現在某些自命為嚴肅的歷史學家的筆下,真是令人瞠目結舌。仿佛他們早就已經認定斯大林就是暗害基洛夫的兇手,他們所要做的僅僅是如何拼湊事實,來對斯大林暗害基洛夫這個事件進行解釋。
為了更有力的駁斥這些人謬論,更有力的揭露這些人是如何恬不知恥地捏造歷史的。我們就姑且順著他們的心意,認定斯大林是一個心胸狹隘,心理陰暗,成天盤算著如何維護個人權力地位的小人好了。但即便如此,要使斯大林具備除掉基洛夫的動機,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基洛夫的才能要比斯大林高;第二,基洛夫在人民中的威信要比斯大林高.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點,看看基洛夫的才能是不是比斯大林高?
斯大林的才能究竟如何?這可以引用一些和斯大林打過交道,并且沒有任何必要來拍斯大林馬屁的人的話來說明
丘吉爾是如何談論斯大林的?“在1959年12月21日,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了這么一段簡短的演說(《大英百科全書》的譯文):“斯大林是一個精力非凡,百折不撓,在談判中堅定強硬而無情的人。連我這樣一個在英國議會中成長起來的人都無法與他對抗。斯大林首先具有很強的幽默感和諷刺本領,善于確切地領會思想。斯大林身上的這種能力是如此之強,以至他成了各個時代的國家和各族人民領導人中的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斯大林給我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擁有深刻明哲的邏輯思維能力,從不慌亂。他善于在困難時刻從絕望的局面中找到出路,從不屈服。”
從這些話我們可以看出斯大林具有極強的理解力,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極強的幽默感和諷刺本領。
那么斯大林的記憶力又怎么樣呢?
羅曼羅蘭在他的《莫斯科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 夏伯銘譯 1995年12月第一版第96頁)里提到“我問高爾基,蘇聯的政治活動家是否對文學感興趣。他答到:是的。……在讀得很多的領導人中,他特別提到李可夫和斯大林。……斯大林有驚人的記憶力。讀完一頁,他能幾乎沒有差錯地將它背出來”。
應該說這樣的記憶力是很驚人的,驚人到連大作家高爾基和羅曼羅蘭都自嘆不如的地步,否則高爾基用不著特地告訴羅曼羅蘭,羅曼羅蘭也用不著特地把這一點記下來。
在費.丘耶夫著的《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談話》(費.丘耶夫著,新華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319頁)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說,他沒有遇到過比斯大林記憶力更強的人’”,莫洛托夫對此回答說“他的記憶力是絕無僅有的”。
如果注意到,莫洛托夫曾經同列寧密切接觸過,那么也就可以說斯大林的記憶力比列寧還要強。
英國三軍參謀長布魯克認為,斯大林具有杰出的軍事頭腦,說他每次發言都是以他那敏銳而又準確的洞察力來弄清局勢的含義“這方面,他比羅斯福和丘吉爾突出”
美國駐莫斯科的軍事代表團團長迪安將軍說“誰也不會看不到此人的偉大之處,與這種本質上的偉大結合在一起的,還有一種魅力,有時還有一種通情達理的熱情……”(見解力夫著的《縱橫捭闔斯大林》,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340頁)。在蘇聯遭受過迫害的美國作家斯特朗則“把斯大林看作她遇到過的最善于主持會議的人。他能夠以達到天才程度的速度把各種不同的意見引向和諧,并且在許多不同的意見中指出正確的道路,從而喚醒和鼓舞要求行動的愿望。”(同上書第85頁)
在《同斯大林的談話》(南斯拉夫 米洛凡.吉拉斯著,趙洵 林英譯 45頁)“有一點對我來說,并不突然,即斯大林的幽默感,那種頗為粗魯而充滿自信,含蓄而深刻的幽默感。他對別人的談話的反映迅速果斷,絲毫也不猶豫”
(書末幾頁)“斯大林具有非凡敏銳的思維能力,而且他的思想形成之后是堅定不移的。我記得,在他在場的情況下,不可能給他提出什么暗示,如果有人提出來,他馬上就會發現”
美國駐蘇聯大使的哈里曼是怎么談斯大林的呢?哈里曼在〈特使--與丘吉爾、斯大林周旋記〉(這本書大約實在六十年代寫的吧)中說:“我很難把他親身對我表示的禮貌關心,同他可怕的冷酷無情之間內的矛盾調和起來。有的人沒有親身認識他,只看到他是一個暴君。我同時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能夠至少在戰爭年頭表現出來的高超才智,那種不可思議的掌握細節的能力,他的機靈和在人情方面機靈的敏感。我發現他比羅斯福知道的事情多,比丘吉爾更為現實,在某些方面他是最有效能的戰爭領導者。”
從上面的這些材料可以看出,斯大林確實是具有相當高的才能。那么基洛夫的才能又究竟如何呢?有些人言之鑿鑿地說,基洛夫的才能比斯大林高,而且高到了引起斯大林的嫉妒的地步,那總應該有點象樣的證據吧。不過有一個方法倒是可以用來進行客觀的判斷的。基洛夫死時也已經有四十八歲了,既然他有如此非凡的才能,那么生前一定留下了許多非凡的著作。把這些著作同斯大林在四十八歲以前寫的著作對比一下,或者就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
關于才能的問題,我們暫且說到這里。接下來就看一下威信的問題。基洛夫在人民中的威信究竟如何呢?在中國人所寫的一本斯大林傳記里這樣寫道“基洛夫的影響不斷增加,在全黨和廣大人民心目中的威望越來越高,黨的十七大后達到了頂點。人們把他看成是斯大林以外的另一個領袖”。
而事實如何呢?基洛夫不過是列寧格勒州委的第一書記,他的影響再大也只能局限于列寧格勒州。這其實是只要動腦筋想想就可以明白的了。為了說明問題。我們還可以引用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話。西蒙諾夫和赫魯曉夫一起痛罵過斯大林的殘暴,因此他的證詞應該是不會特意偏向斯大林的。
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見證》一書中說“我那時不清楚基洛夫在黨內的實際地位,只知道他是政治局委員。在我看來,他不能同加里寧、伏羅希洛夫或莫洛托夫的名字排列在一起。但在他被殺害后,基洛夫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正如其他人一樣,突然變成一種時代的界限……”“想象不到后來還會對基洛夫之死對斯大林提出指控,后來我同其他許多人親耳聽到了這種指控,說這種嫌疑是幾乎不容置疑的。雖然據所知,后來一直沒人能提出證據”
基洛夫被害時,西蒙諾夫還是一個少年,應該說他的感受代表了當時一般群眾的感受,可見當時在人民的心目中,基洛夫的威望影響不要說同斯大林相提并論,就是同莫洛托夫他們相比,也還差了一截。可笑的是,有些人為了往斯大林身上潑臟水,為了證明斯大林具備殺害基洛夫的動機,硬是可以不顧歷史事實,胡說八道,把基洛夫拔高再拔高,把他說的英明偉大卓越無比,就差把他說成是列寧的化身了。更為可笑的是,所有這些荒謬離奇的說法居然都被當成鐵的事實,所有相關文章都是抄來抄去,竟無一人提出質疑。
為了繼續戳穿這些人的謊言,我們還有必要引用一下莫洛托夫的話,看看在當時的蘇聯高層干部中,對基洛夫是一個什么樣的看法
(370-371)莫洛托夫說“你去看看大會的速記稿,誰的威望更高,是基洛夫還是斯大林,你去看看,基洛夫的文章和講話匯編,那里是怎么說的?‘很難想象出斯大林這樣的巨人形象’,我根據記憶背誦了一句,這就是基洛夫說的話。這哪里有領導者的政治性格呢?”
“1917年你在任何機關里也找不到基洛夫,這點具有很大意義。他在省報里……就連想任命基洛夫的事也是瞎說!這說明這些人的視野。是些小人,連基洛夫也嘲笑過他們!”
莫洛托夫還講,讓那些人說說看“從政治領導者的角度看,……基洛夫有哪些獨創的、與斯大林不同的東西或者提出過其他什么新東西,根本沒有!”
“如果你們說基洛夫更好,你們知道基洛夫些什么,他做了些什么?關于斯大林,眾所周知,他有著作,文章,我們知道他在哪里工作過。可基洛夫呢?他基本上沒有在中央工作過。”
從莫洛托夫的話里可以看出,有蘇共十七大的大會速記稿,還有基洛夫的文章和講話匯編的,可惜那些口口聲聲咬定基洛夫的威望如何高,如何對斯大林的政治地位造成威脅的所謂歷史學家,卻連這些研究歷史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材料,都不肯整理公布出來。照理說要研究基洛夫事件,那把基洛夫的文章匯編翻譯整理出版,是最起碼的要求。他們并非是不能做,而實在是不肯做。如果說他們不具備研究歷史的常識,那肯定是說不通,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仇恨扭曲了他們的靈魂,使得他們有意識的捏造歪曲歷史。他們大約也知道那些最基本的歷史材料的公布,只能使得他們的謊言不攻自破。
當然談到這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蘇聯共產黨十七大上的投票選舉問題。還是引用那本書上的話“根據米高揚后來證實(他是聽斯涅戈夫,沙圖諾夫斯卡婭以及原計票委員會成員安德列阿相等許多老布爾什維克說的),卡岡諾維奇焦急不安地向斯大林報告了始料未及的投票結果:在1225名代表中,只有三人投票反對基洛夫,270人即人數的1/4投票反對斯大林,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據米高揚說,當即作出決定留3張反對斯大林的票……,其余的反對票全部銷毀。“
這的確是很不錯,這本書的作者是聽米高揚說(當然實際上,他也是從其他書上抄來的),而米高揚又是聽別人說,一個嚴肅的歷史事實,一下子,就來了兩次聽說。好吧,既然有些人那么喜歡聽說,那總不能偏聽偏信,只聽一面之辭吧!我們來看看莫洛托夫又是怎么說的。“費.丘耶夫問:‘我有一個關于黨的第17次代表大會的問題。斯大林在選舉中得到的選票比基洛夫少,是真的嗎?”“不是。……人們沒說他少得多少票嗎?我不記得我對你們講過沒有?我清楚記得,與此事沒有直接關系,但要把事情搞清楚。我甚至說不清是在哪次代表大會上,但我記得在閉幕會議上宣布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只有一個人沒有反對票--皮亞特尼茨基得到一致同意。為什么?因為他在共產國際工作,他在那里誰的事都不妨礙。他是共產國際的書記。他沒有一張反對票。而其他所有人都有一些反對票。斯大林可能和我一樣有兩三張反對票。”“斯大林每次都有一兩張反對票。在任何年代都是這樣。總是有反對者”
莫洛托夫這段話說得很清楚:斯大林做了很多事,得罪了許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的確會有一些反對票,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得罪的人才會一張反對票也沒有。至于說270個人投了反對斯大林的票,那恐怕多半是米高揚的造謠了。
從以上這些事實,可以看出,說基洛夫的威望變的比斯大林高,威脅了斯大林的政治地位,導致斯大林產生暗殺基洛夫的動機,也純粹是無稽之談。
我們再退一步說,不管基洛夫實際的才能和威望如何,要使斯大林的真到有暗殺基洛夫的動機,那至少也應該他毫無自信到這樣的一個地步,認為自己的才能遠遠不如基洛夫,只要基洛夫振臂一呼,便會應者云集,自己就得下臺滾蛋,所以除了使用暗殺之外,就別無它法了。就這樣斯大林沒用暗殺手段對付托洛茨基(注:托洛茨基死于1940年,而那時他在蘇聯國內已經被缺席判了死刑,并且他死后,蘇聯報紙也直言不諱的表示高興,并沒有諱飾什么),對付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對付托姆斯基,李可夫,對付布哈林。卻偏偏用暗殺手段對付基洛夫這樣一個堅定不移支持他的人。斯大林有力量有信心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做公開光明正大的政治斗爭,并擊敗他們,卻偏偏沒有信心同基洛夫作一下對抗,連試一下都不敢,大約基洛夫的能力實在太強了,比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的總和還要大,還要強,以至于斯大林就這樣自輕自賤,不敢以卵擊石,就索性把他給暗殺了事。那些硬是要往斯大林身上潑臟水的人,恐怕他們自己也不相信這種神話的吧!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說斯大林因為疾賢妒能,而暗殺基洛夫是何等地荒謬可笑,不近情理。
那么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基洛夫同斯大林之間存在一些意見分歧,惹惱了斯大林,以至于斯大林要暗殺基洛夫呢?這事實也是說不通的。布哈林等人和斯大林也有意見分歧,但斯大林都是通過公開的辯論,公開的政治斗爭來擊敗他們的,顯然對斯大林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意見分歧就暗殺某個人。更何況從事實上講,基洛夫根本就是斯大林的政策的堅定不移的支持者,甚至把基洛夫說成是斯大林的親信都是不過分的。
但有些人為了達到往斯大林身上潑臟水的目的,卻可以歪曲起碼的歷史,用相當拙劣的手法編造羅織一些東西來制造假象,把事情說成好象基洛夫和斯大林是有激烈矛盾的一樣。
我們還是來看一下那本斯大林傳記中的話“基洛夫對當時中央的總路線是擁護的,但他具有獨立思考精神,并不無原則的追隨斯大林”“基洛夫為人直率,具有相當的獨立自主精神和剛毅性格以及其他較好的政治素質。”
接下來就列舉了基洛夫和斯大林在一些瑣碎事情上的意見分歧和爭論,當然里面沒有引用一句基洛夫的原話,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里抄來的這些事情,是由他們添油加醋捏造出來的呢?還是真有其事。
但就算那些事情是真的,又怎么樣呢?只不過是更好的說明斯大林的民主作風而已,只有這樣他的部下才會和他發生爭論。有些人仿佛以為斯大林身邊都是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頭腦的機器人,但實際上,日丹諾夫,莫洛托夫,朱可夫,甚至法捷耶夫都和斯大林發生過激烈的爭論,而且也正因為是這樣,斯大林和他們的關系才比別人更加親密。
而且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談話》一書中,莫洛托夫說“你去看看基洛夫的文章和講話匯編,那里怎么說的?‘很難想出象斯大林這樣的巨人形象’我根據記憶背誦了一句,這是基洛夫說的,這哪里有領導者的政治性格呢”。還有“但是象基洛夫那樣片面地談斯大林,我認為是不對的:‘倘若沒有斯大林,我們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就是對列寧也不能這么說”。
這樣看來基洛夫說過“很難想出象斯大林這樣的巨人形象”,還說過“倘若沒有斯大林,我們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要查明,莫洛托夫是否在撒謊,基洛夫是否說過這些歌頌斯大林的話,那應該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只要去查基洛夫的文章和講話匯編就可以了。如果基洛夫的文章和講話匯編被赫魯曉夫他們銷毀了,那么蘇聯二三十年代的報紙上肯定也會有基洛夫的講話和文章的,只要去查一下就明白了。如果基洛夫真的說過這些話,那么再說是斯大林因為嫉妒基洛夫而暗殺他的話,恐怕就實在太令人難以理解了。
當然還存在有一種可能性,斯大林之所以暗殺基洛夫,純粹是為了尋找一個陷害季諾維也夫夫和加米涅夫的借口,這種動機是不是可能存在呢?我經過分析,同樣可以說明這種講話是相當荒謬的。
熟悉蘇聯歷史的人都知道,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斯大林在政治斗爭中擊敗以后,在群眾中的威信已經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們甚至到了不得不與他們過去的政敵托洛茨基謀求合作,這本身就說明他們的狼狽。光是他們歷史上的污點,以及列寧曾經給他們工賊的稱號,就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資本能靠光明正大的手段東山再起對斯大林的政治地位形成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有什么必要去犧牲一個自己最忠實最得力的助手來故意陷害早已威信掃地被普通群眾所唾棄的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呢?斯大林就算再糊涂也不會不知道這樣做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和價值。季加兩人在能和斯大林平起平坐的時候都尚且不是斯大林的對手,更何況在他們下臺之后呢。斯大林唯一要提防的也僅僅是這兩個人狗急跳墻地采用陰謀手段和恐怖手段。
所以單純為了制造陷害季加兩人的理由而暗殺基洛夫的動機也是不存在的。
反過來,我們看看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是否存在暗殺基洛夫的動機,我們通過對一些歷史事實的分析,可以證明他們的這種動機是完全存在的。。一個是有積怨,另一個是為了打擊斯大林,逐步削弱支持斯大林的勢力。
關于基洛夫和季加兩人的積怨,我們可以在蘇聯蓋.達.納加耶夫著<基洛夫傳>找到一些歷史事實。
列寧格勒本來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活動的據點.在蘇共十四大上,斯大林作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規定了實現工業化的總路線.。而列寧格勒的代表則預先結成反對派,推舉季諾維也夫作自己的報告人。在十四大開會期間,特別是基洛夫作了回擊反對派的發言后,中央提出調他到列寧格勒去工作的問題。
基洛夫在一月初到了列寧格勒以后,到一家又一家的工廠去做抨擊季諾維也夫分子的發言,爭取群眾對中央路線的支持。我這里引用一段他的發言“你們列寧格勒的工人階級是俄國工人階級的驕傲。你們不能支持革命的叛徒,必須知道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正如你們所記得的,把黨的重大機密--革命起義開始的日期,泄露給臨時政府,他們如今干著叛黨的勾當。----我以中央委員會的名義號召你們,同志們,譴責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對派,擁護黨的國家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方針的總路線。”
但爭取群眾的過程極其艱苦,這從基洛夫寫給奧爾忠尼則的一封信可見一斑;“…一切都得通過戰斗來奪得。”可這是怎樣的戰斗呵!昨天去了趟‘三角’,一個一千二百人的集體。出現了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搏斗,甚而發展到了拳打腳踢的地步!會議耗去了大量的時間,弄得人頭暈腦脹…”。在深夜,基洛夫同斯大林通了電話,斯大林僅說以下幾句話:“我贊成你們的做法,繼續在個工廠演說。反對派的問題由中央來抓…….”。第二天傍晚,斯大林打來電報“中央批準由基洛夫(第一書記),卡馬洛夫和巴達耶夫組成列寧格勒委員會書記處。其后,基洛夫又作了大量極其艱苦的工作,到一家又一家工廠,一個又一個黨的集體去說服群眾,最終徹底擊敗了季諾維也夫分子。1926年2月9日,在道利達宮召開全省黨的第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他所做的擁護中央路線的報告,受到大會熱烈歡迎。而且以后由于艱苦扎實的工作,平易近人的作風,使得他在列寧格勒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越來越高,使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再無翻身之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把基洛夫看成是眼中釘肉中刺,是極其自然的。所以他們完全具備殺害基洛夫的動機。
另一方面,季諾維也夫等鼓動人去刺殺基洛夫并非完全發泄個人私怨。在他們看來,采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打倒斯大林的政權,使他們自己東山再起,已經幾乎是不可能。再這種情況下他們要達到目的就必須采取另外的方法。直接策劃刺殺斯大林,風險太高,不容易成功。并且即使成功了,但如斯大林的得力支持者和擁護者還在,并且掌握實權的話,那么他們這些人仍然會因為他們的罪行受到懲罰。所以他們覺得合理的做法是先采用隱蔽的手段,把斯大林的支持者追隨者一個個剪除掉,等到只剩下斯大林一個孤家寡人的時候,他們再發動政變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在他們的陰謀中,首先把矛頭對準的是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局長明仁斯基。他們收買了醫生采用錯誤的治療手段害死了明仁斯基之后,就使他們的隱蔽的同黨亞戈達填補了明仁斯基的空缺職務。這位他們下步的行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于是基洛夫,高爾基等人又相繼成了他們的獵物。對于他們要達到推翻斯大林的目的來說,他們暗殺基洛夫的動機可以說是完全存在并且非常明顯的。
當然以上是從動機的角度進行分析,但光有動機還是不行,我們還必須分析事實!。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所做的秘密報告中說“人們有理由懷疑,殺害基洛夫的兇手尼古拉耶夫得到了負責警衛基洛夫的人當中的某個人的協助。在暗殺前的一個半月,尼古拉耶夫因為行動可疑而被逮捕,但是他被釋放了,甚至沒有對他進行搜查。1934年12月2日,負責保衛基洛夫的一位契卡人員被帶去審問,途中死于汽車‘事故’,而同乘一兩車的其他人無一傷亡。……”。在蘇共二十二大上,赫魯曉夫又重復了一些意思大致相同的話。
由這些話得出的結論是,基洛夫案件不可能只是兇手一個人的行為,幕后一定有一些掌握實權的人在策劃。那么這些人是誰呢?
1938年,第三次莫斯科審判得出的結論是原任內務人民委員的亞戈達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勾結在一起,制造了暗殺基洛夫的事件。
而赫魯曉夫得出的結論是亞戈達受斯大林的指示,一手策劃了這起事件,從而把基洛夫致于死地。
在這兩種說法中,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都認為,亞戈達在這個事件中起了一個關鍵的作用。的確一系列鐵的事實都表明亞戈達同刺殺基洛夫案件密不可分。
分歧僅在于一個認為,亞戈達是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勾結在一起的,另一個則認為亞戈達是受斯大林的指示。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所說的那些關于基洛夫案件的事實,恰恰都是第三次莫斯科審判時用來指控亞戈達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勾結起來謀害了基洛夫的事實證據,都是莫斯科審判中的公開材料。然而我們看赫魯曉夫在那些報告里的語氣,倒好象是他在斯大林死后新揭發出來的材料,他的語氣好象是在告訴別人,這些事實在斯大林活著的時候是被掩蓋起來的,他上臺之后才被揭發出來的。這確實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然而這對于那些根本沒有閱讀過第三次莫斯科審判的材料的人來說,確實是可以造成一種很強烈的錯覺。在這里毫無疑問,赫魯曉夫是有意識地采用了一種欺騙性的誘導手法,這充分說明赫魯曉夫這個人卑劣和骯臟,但是他的這種搗鬼手法也確實奏效了。在許多年之后,凡是提及基洛夫案件的書籍,文章都幾乎是毫無例外的引用了赫魯曉夫說的那些事情,而且也都毫無例外絲毫不提這些事情都是在第三次莫斯科審判中用來控訴罪犯的公開的事實證據。這樣對于那些只通過閱讀這種書籍,文章來了解歷史的人來說,他們也就想當然的認為斯大林是隱瞞了這些事情,而赫魯曉夫把這些事情揭發出來,說明斯大林心里有鬼,說明斯大林多半就是策劃暗害基洛夫的元兇。可是真正的事實卻恰恰是截然相反。
如果赫魯曉夫是真心實意地認為第三次莫斯科審判的結論是靠不住,真心實意的認為斯大林可能才是真正策劃了刺殺基洛夫的元兇,那么他就應該提出一些事實,這些事實應該是當年的莫斯科審判所沒有提到的,也是當年莫斯科審判的結論所無法解釋的。而并不是象他現在所做的那樣,幾乎原樣不動的把當年審判材料中提到的事實重說一遍,而且是用一種新發現的秘聞的口氣來說。當然他這種欺騙人的手段雖然在一時間迷惑了許多人,但歸根結底暴露了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鬼話,只不過仇恨心理使得的他心理變態和扭曲,非要往斯大林身上潑臟水才能舒服和滿意罷了。
為了使我們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我們接下來對基洛夫案件中的一些事實做進一步的細致的分析。
如果真的如赫魯曉夫所說;是斯大林策劃了暗殺基洛夫的行動。那么我們就可以至少提出如下五點疑問:
第一:在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被害后,蘇聯政府發布的第一個公告稱,殺害基洛夫的兇手,是一個從芬蘭、立陶宛和波蘭竄入蘇聯的白衛恐怖分子。但是在事發后的第16天,比利時報刊上透露消息說,基洛夫一案可能是黨內托季反對派所為,這時蘇聯才把注意力轉到季諾維也夫與加米涅夫和這個案子的關系上面來。
設想一下。如果真是斯大林策劃了刺殺基洛夫的事件,他有什么必要在事發后不到一個月就給出兩種自相矛盾的說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難道斯大林做事情就這樣毫無成算,變來變去。如果他真的想嫁禍于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那當然就應該是事先想好和準備好的,而不是事后才想到的。這樣又何必在一開始急不可耐地牽扯到白衛恐怖分子,然后又突然變卦。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么做,不但絲毫沒有好處,反而是節外生枝,讓普通人民摸不著頭腦。
第二,斯大林趕到列寧格勒后,當他要提審案件中一個關鍵人物鮑利索夫時,這個鮑利索夫偏偏在送區審問的路上發生車禍死掉了。當然赫魯曉夫說這是斯大林殺人滅口。的確這里面肯定是有人在殺人滅口,但這個人不可能是斯大林。當時對案件調查和審問的權力都在斯大林和亞戈達手上,并沒有一個獨立于斯大林的調查方。如果斯大林要殺人滅口,他完全可以用更為隱蔽和從容的方式來進行。甚至他可以根本不提審鮑利索夫,直接把他消無聲息的處理掉,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匆忙急促顯眼地來殺人滅口。從實際發生的情況來看,那個要殺人滅口的人好象沒有料到斯大林能這么快趕到列寧格勒,并提審鮑利索夫,而他又特別害怕鮑利索夫被審問,所以在時間極為緊迫的情況下,臨時決定在送審的路上把鮑利索夫殺掉。
第三,尤其令人奇怪的是,在1935年1月進行的對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第一次審判。法庭在判決書中宣布說:“在審訊中,沒有發現任何事實,足以證明在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同志被害事件中,‘莫斯科中心’成員直接煽動了這一滔天罪行。”讓我們設想一下,斯大林和亞戈達精心策劃了刺殺基洛夫的時間,精心策劃好了利用這個事件陷害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然而到最后,他們居然真的老老實實去審訊,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現任何事實足以證明”季加等人有罪。斯大林當真是有毛病不成,如果本來就是他謀害了基洛夫,他本來就是要嫁禍于季加等人,他還這樣老實的審判干什么?他還容許這樣的審判結論通過干什么?而且在基洛夫剛死,正當人們對這一罪行群情激憤的時候,他不乘熱打鐵,羅織罪名,把季加等人置于死地,去偏偏要等到一年半之后,在1936年8月重新進行的審判再去判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死刑。這從邏輯和事理上,根本就是講不通的。
第四,最為關鍵的是,亞戈達為什么在1937年初被逮捕呢?如果說亞戈達是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制造了基洛夫案件,那么就應該說亞戈達是斯大林得力的親信和助手,逮捕他有什么必要?有人說這是斯大林在滅口,可笑的是,世界上有這種滅口法嗎?從亞戈達在1937年初被逮捕,到他1938年3月在有各國記者和外交使節在場的莫斯科公開審判上露面,整整一年時間。斯大林如果是這樣來滅口的話,那只能說他是天下第一大蠢包。
在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和日丹諾夫從索契致電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電報說“我們認為絕對有必要立即任命葉若夫為內務人民委員。亞戈達在揭露托-季總部案件中顯然不可能勝任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國家政治保衛局在這一案件中耽誤了四年。”
的確,我們如果看一下事實的話,就會發現亞戈達好象一直在竭力維護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他主持的調查審判中,一開始稱基洛夫案件是白衛恐怖分子所為,后來迫于壓力,不得不對季加等人進行調查,又得出1935年1月那個奇怪的法庭判決,到了1936年8月23日,第二次審判要進行判決時,審判庭成員離開法庭,進入會議室,亞戈達也跑了進去,在里面,他們整整呆了七個小時,才又出現在審判席中,判決了被告的死刑。(可見在會議室里,進行極為激烈的爭議)
在1936年9月10日,由亞戈達負責的檢察院又發表通報,說偵察結果沒有材料證明應向李可夫等人追究法律責任,因此本案宣布停止所有審查。
如果認為亞戈達是受斯大林指示的,那么這一系列的事實就相當令人費解。為什么他要這樣竭力維護反對派呢?
第五點,在1938年3月2日進行的第三次莫斯科公開審判,亞戈達也在內。這一點在法庭旁聽的作家愛倫堡等人都是親眼看到的。那么就奇怪了,如果是斯大林指示亞戈達暗殺了基洛夫,那么他就不怕亞戈達在法庭上把一切內幕都披露出來嗎?而且在那次審判中,亞戈達是被判了死刑,狗急了都會跳墻,被判了死刑的人,還有什么顧忌,有什么不敢說的?如果真是斯大林謀害了基洛夫,那么無論有什么樣的理由,斯大林都不應該冒這個險。斯大林既然能讓亞戈達這樣的人物接受公開審判,那就說明他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綜上五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根本不可能是斯大林指示亞戈達謀害了基洛夫。
相反,如果認為是亞戈達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勾結起來來謀害了基洛夫,那么所有,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先是季、加等人物色到刺客,慫恿他去刺殺基洛夫,亞戈達利用他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予以協助,使得刺殺能順利完成,并且按照他們的如意算盤,等到刺殺成功后,亞戈達主持的案件調查把責任推卸到白衛恐怖分子身上。本來他們的如意算盤確實打得很好,他們當然也想過斯大林會極其重視這個案件,但是他們就是沒有想到,在案件發生后,斯大林會不顧個人安危,在僅僅接到了基洛夫被殺的消息后的兩個小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趕到了列寧格勒。弄得他們措手不及。于是亞戈達緊急決定在把知情人鮑利索夫送去給斯大林審問的路上,殺人滅口。這樣一來斯大林當然就起了很大的疑心。但是由于亞戈達的特殊職位所具有的便利,以及事前的精心準備,使得他和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在消滅和掩蓋他們策劃這一刺殺行動的證據方面,做的確實很到家。所以斯大林暫時也只能接受了亞戈達言之鑿鑿的所謂白衛恐怖分子制造了這起刺殺的說法。但是紙包不住火,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由于某種不為我們所知道的原因,在案發16天后,在比利時的報紙上透露了一些消息(可能是托季聯盟的國外成員走漏了風聲的結果),斯大林看到這個消息后,結合自己看到的一些疑點,重新要求把審查的矛頭指向季加等人,這時候,亞戈達迫于壓力不得不在1934年12月16日,逮捕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二人,進行審訊。
在邁克爾.塞耶斯和艾伯特.卡恩所著的《反蘇大陰謀》一書中說(估計他們是從蘇聯的莫斯科審判的公開材料中轉來這些事實的)“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捕時,蘇聯秘密警察的四名特工人員把他們帶到內務人民委員部。(這四名特工是內務人民委員部政治處處長莫爾恰諾夫,行動處處長鮑克爾,行動處副處長沃洛維奇,內務人民委員部委員助理布拉諾夫)”“逮捕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時,內務人民委員部這四名特工人員的行動極其異乎尋常。他們不僅沒有在這些嫌疑犯住宅里搜查罪證,而且實際上讓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銷毀了許多罪證,……這幾個人是由亞戈達特別挑選出來去執行逮捕任務的”
就這樣由于亞戈達的作用,他們能夠有充分的機會把罪證消滅得一干二凈。到了1935年一月進行的審判就得出了結論:沒有任何事實證明在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基洛夫案件中起作用。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就此逃過一劫。但是如前所述,他們在許多地方已經露出了破綻,引起了斯大林的懷疑。到了1936年,斯大林已經不再信任亞戈達,逐漸剝奪了他的實權。于是在1936年8月對季加等人進行了第二次審判,這時的亞戈達雖然想故伎重演,但已經無濟于事。到1936年9月,斯大林已經徹底得悉了亞戈達等人的陰謀,于是當即發電報給卡岡諾維其,莫洛托夫,解除亞戈達的職務,并于1937年將其逮捕,事實的真相就是如此。
最后還有必要提供一些參加過莫斯科審判的西方國家的人員的印象。美國駐莫斯科大使約瑟夫.戴維斯,1937年3月11日寫的日記“另一位外交官,**公使,昨天向我發表了很能說明問題的意見。在談到這次審判時,他講了下面一段話,被告們無疑都有罪;我們所有旁聽過這次審判的人實際上都同意這一意見,但是從報紙的報道來看,外部世界似乎認為審判是預先布置的騙局,雖然他知道事實并非如此,但外部世界可能還是這樣認為。”
約翰.根室在《歐洲內幕》中記載“外國廣泛流行一種看法,所有被告們都講一樣的話,他們的樣子可憐而又卑順,他們的表情象屠宰作坊里的綿羊--這種印象是并不完全正確的。他們同檢查官頑強的爭辯,大體他們只承認他們不得不承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四大革命導師傳--斯大林》,紅旗出版社
[2]《莫斯科三次公開審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康春林編著
[3]《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談話》,新華出版社,費.丘耶夫著,1992年十月第一版
[4]《莫斯科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羅曼羅蘭著,夏伯銘譯,1995年12月第一版
[5]《縱橫捭闔斯大林》,世界知識出版社,解力夫著的,1994年9月第一版
[6]《同斯大林的談話》,南斯拉夫 米洛凡.吉拉斯著,趙洵 林英譯
[7]《特使--與丘吉爾、斯大林周旋記》,美國 W.艾夫里爾.哈里曼 伊利.艾貝爾合著
[8]《我們這一代人的見證--關于斯大林的思考》,蘇聯康.米.西蒙諾夫著
[9]《基洛夫傳》蘇聯 蓋.達.納加耶夫著
[10]《反蘇大陰謀》 美國 邁克爾.塞耶斯和艾伯特.卡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