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心路
范湘濤 范賢超
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以后,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制約,我國經濟技術落后,也沒有管理現代化經濟的經驗,在計劃管理、金融財政等方面,基本上是照搬前蘇聯的。但是,斯大林逝世以后,前蘇聯也發生了一系列事情,使毛澤東覺察到了蘇聯經濟建設經驗也存在一些問題,即使有些成功的經驗,也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在這種情況下,他根據我國的實際和已經積累起來的經驗,對我國經濟建設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既要受到國內、國際客觀形勢的影響,也有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制約,更有毛澤東個人文化性格的積淀,認真梳理毛澤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心路,這對我國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球籍危機的挑戰
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上,談到要加速社會主義建設、趕超資本主義強國時強調:“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塊大地方,資源那么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么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這,不是毛澤東的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嚴峻的客觀現實,為毛澤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客觀依據和時代緊迫感。
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接過來的舊中國是破爛不堪的爛攤子。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至1949年,使用機器的工業產值,大約只占工農業生產總值的17%左右,而農業及其副業、個體手工業和工場重工業的產值占了工農業生產的83%左右。在僅有的工業中,重工業不到30%,輕工業占全部工業的70%以上。在重工業內部,也是門類殘缺不全、互不協調、多數是采礦業,或生產初級原料的工廠,除一些修理和裝配的工廠外,沒有自己獨立的機器制造業。由于工業落后,舊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工具基本上還是幾千年相傳下來的手工工具,有些農村地區甚至還停留在杵臼時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現代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極其缺乏;科學、文化、醫療衛生事業也極不發達。解放后,毛澤東以極大的熱情致力于我國的經濟建設,經過“一五’計劃,工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工程巨大,加之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封鎖,軍事上挑起的朝鮮戰爭,又給我們的建設事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經濟發展狀況與世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相比,差距越來越大,與中國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相比,很不相稱?,F實的生產力水平仍然還很落后,不僅沒有形成自己的工業生產體系,而且,絕大部分還停留在手工操作為主的、半機械化生產的水平上。國防工業也很薄弱,沒有具備生產現代常規武器的能力。廣大農村則仍然是以牲畜和手工進行耕種,有些偏僻的山村,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時代。
與此相聯系,我國的文化科學技術也很落后。據1957年的統計,當時全國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僅44.7萬人,中學生僅708.l萬人,小學生僅6428萬人,農村人口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全國科技人員不足5萬人,其中專門的科學研究工作者不到500人,專門的科研機構只有30多個??茖W技術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竟落后半個世紀。這種狀況,顯然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毛澤東在1958年1月28日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我們的國家是又窮又白,窮者一無所有,白者一張白紙,一談起來,我們國家這么多人口,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四千多年歷史,但現在的生產與我們的地位完全不相稱,鋼鐵生產還不如一個比利時。它有七百多萬噸鋼,我們只有五百二十多萬噸。他還指出,過去我們有本領,會打仗,會搞土改,現在僅僅有這樣的本領就不夠了,要學新本領,要真正懂得業務,懂得科學技術,不然就不可能領導好。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我們的管理干部嚴重缺乏,這與大規模的建設,很不適應。
當時,人民的生活仍然處于貧困狀態。1957年,農村人均收入僅70元,相當一部分農民仍然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窩窩頭便是他們的口糧。這對毛澤東的心靈,是一個巨大的震撼。他,深深根植于中國農村的鄉土之中,深切了解處在三座大山壓迫下的農民的痛苦生活。他走南闖北,含辛茹苦,受盡磨難,其目的,就是要改變人民的這種境況,為人民謀幸福。但是,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民,仍然處于這種缺吃少穿的境地,一種巨大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撞擊著他的心靈。他決心迎接“球籍危機” 的挑戰!
二、公平分配的孜孜追求
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在中國大地上開展轟轟烈烈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除了迎接“球籍危機” 的挑戰之外,他還希望另辟溪徑,尋找一條人們收入均等,防止兩極分化,向共產主義按需分配躍進的理想道路。
縱觀毛澤東的經濟發展理論和制訂國民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可以發現貫徹其中的一條紅線,就是社會產品的公平分配問題。
公平分配,這是人類文明史以來,就一直在尋求解決方式的恒常課題??茖W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引起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時期。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業迅速發展,社會財富極大地增加。但與此相伴隨的卻是貧富懸殊的擴大和工人生活的絕對貧困化。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家對財富的永無止境的追逐,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境況愈加貧困化。要改變貧富分化的不平等狀況,只有徹底破除舊的社會經濟制度,把一切資本集中到社會手中,以消除不平等分配的經濟根源。在社會占有一切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社會,能夠進入分配領域的只能是最終消費資料,能夠參與分配的只能是社會成員提供的屬于自己的勞動量。因此,分配的差異只表現在勞動量的差異上。但是,馬克思基于對共產主義的理想追求,他并沒有到此止步。他認為這種勞動量上的差異,仍然是資產階級法權的表現。因此,他進一步強調,以勞動量參與分配也還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在事實上卻是不平等的。因為還存在勞動者個人秉賦的差異、人口供養的不同。真正的平等分配方式是按需分配,依據社會成員各自的特別需要而獲得足夠的其需要的消費資料,勞動已不再是謀生的手段,不再是分配的尺度,僅僅是勞動者全面發展的一種享受活動。在這里,馬克思的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推論,正確地揭示了人類歷史進程發展的一般規律。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他不可能具體揭示平均分配與經濟增長的內在動態關系,這就給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選擇,留下了一個艱辛的難題。
在中國,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問題,同樣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儒家以民為本、均富養民的原則深深扎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在封建社會,由于生產力極端不發達,自然經濟束縛著人們的生產方式,雖然財富供給大大高于原始社會,但是仍然相當匾乏,養民只有靠平均財富才能實現。平均分配觀念一直根植于中國百姓的心中。
毛澤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深諳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當他在解決經濟增長與公平分配動態關系的難題時,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平等原則對中國傳統的平均觀念進行了綜合的剖析,提出了一個公平分配優先、均平求富的經濟發展方針。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曾“夢想新社會生活”。認為“勞動者欲求完全之平均分配,非在社會制度改革之后,不能得到”。據此,他主張創造以求完全人格獨立的新家庭,由若干新家庭匯合而創造一種新社會。在這個新社會里,從公共幼兒園到公共學校,從公共銀行到公共工廠,從公共消費社到自治會,樣樣齊全,應有盡有。這里,盡管是一種空想,卻充分體現了毛澤東中分配的關注。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著重于變革農村的封建所有制,消滅和打擊農村的土地富有者,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小農生產方式,以解放農民,滿足農民均等擁有土地的要求。在革命隊伍中,主張實行革命的民主主義,采取供給制的分配方式,在經濟上官兵一律平等。
在40年代,他設計了新中國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發展模式。平均地權使占中國人口 80%的農民獲得相等的土地份額,這既為實現公平分配作了實質性大變革,又為中國工業化掃清了障礙。節制資本,就是在城市限制資本擴張,適當提高工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勞資兩顧”。既承認已有的貧富差距,又抑制資本的擴張。這兩項政策,對公平分配與經濟增長進行了獨特的思考。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根據形勢發展的新變化,進行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一個最突出的結果,就是使任何人都不能孤立于他人而獨占集體或社會的生產資料,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獲取生產收入的分配方式就此消失了。在農村,早先對生產資料的人均分配,使小農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而這次則使小農交出土地,歸集體所有。在城市,公私合營和手工業合作社,使生產資料大部分集中到國家手里,少量的歸集體所有。這樣,就為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公平分配原則的實施創造了社會條件。農村的合作化運動,打擊了富裕農民,扶持了貧苦農民,鏟除了收入分配重新出現的不平等現象,激發了廣大農民的勞動熱情。在城市的和平贖買中,消除了城市收入不平等現象,使城市人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公平感。同時,由于政府控制了社會所有資產,就能依據政府意圖發展工業生產。因此,在“一五”計劃期間,中國經濟發展較快,國民收入總額增長53%,全國職工的平均實際工資增長了42.8%,農民收入增長近27.9%。顯而易見,毛澤東的分配公平化改革,在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第一階段產生了經濟、政治效應,不僅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強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的速度,而且為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毛澤東并沒有以此為滿足。他認為,在工商業的公私合營企業中,資本家還拿定息,還存在著剝削。就所有制這一點來說,這類企業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有一部分也還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也就是說,從分配上看,還沒有建立起完全的社會主義公平分配原則,社會還存在著造成不平等的經濟根源,應該進一步地改革利益結構,消除不平等因素,以使經濟收入分配更加均等化。這就需要尋找一條既能保證收入均等,又能極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超常規的趕超式經濟發展戰略。于是,從1958年起,毛澤東從分配與增長兩個方面進行了異乎尋常的大膽試驗。在分配上,通過建立人民公社,取消工分制,吃公共食堂,向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躍進,以使分配趨于平均化,消除因天賦或家庭人口多少等方面造成的收入差異。在財富增長方面,轟轟烈烈地開展“大躍進”運動。在工業生產方面,以鋼為綱,9000萬人齊上山,大煉鋼鐵。在農業生產上,以深耕密植為特征,爭放畝產3.6萬斤的大衛星。這樣,分配公平與財富增長、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達到了毛澤東設想的“和諧統一”,分配與增長的兩難問題在中國人民的革命歷史進程中“解決了”,在“一窮二白” 的國度里,描繪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不難看出,以快為靈魂的“三面紅旗”,正是毛澤東借以最佳實現孜孜追求的公平分配目標的大膽實驗。但是,這個實驗由于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悲劇的形式失敗了。
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情懷
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還有他那永不滿足現狀超越局限的個人主觀因素。如前所說,毛澤東早年由于變革現實的強烈愿望,他在探索宇宙的大源,尋求救國救民的濟世靈丹的時候,積淀了主動尚變的文化心理。1958年1月31日,他在草擬工作方法60條時說:我們的革命和打仗一樣,在打了一個勝仗之后,馬上要提出新的任務,這樣就可以使干部和群眾經常保持飽滿的革命熱情,減少驕傲的情緒,想驕傲也沒有驕傲的時間。新任務壓來了,大家心思都用在如何完成新任務的問題上面去了。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在他的實踐中,就是趁熱打鐵,不斷革命,他要求革命一個接著一個,中間不要停頓,突破現實時空的局限,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以對民族的責任感,向未知世界進軍,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因此,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設計了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奮斗目標??谷諔馉巹倓傔M行了8個月,毛澤東便從中日雙方的矛盾分析入手,確定了抗日戰爭過程中的退卻、相持、反攻三個階段;解放戰爭伊始,面對美式裝備的400萬強敵,斷言5年打敗蔣介石;解放后,根據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毛澤東計劃10年到15年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如此等等。所有這些構想,實際進程比他預想的要快得多。這些成功的經驗,更激起了他“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超越情懷。于是,他對未來的奮斗目標,愿望越來越強烈,信心越來越堅定,激情越來越高昂,步伐越來越急迫,時間越來越緊促。
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之后,特別是1957年通過反右斗爭等方式,完成了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的社會主義革命之后,毛澤東認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要求人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革地球的命。應該肯定,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跨越戰略,不是毛澤東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一貫思想的繼續發展。毛澤東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最緊迫的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是一個帶有世界意義的普遍規律。列寧在蘇維埃政權剛剛成立時就大聲疾呼:“在任何社會主義革命中,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任務解決以后,隨著剝奪剝奪者及鎮壓他們反抗的任務大體上和基本上解決,必須要把創造高于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生產率提到首要地位。但是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才能創造高于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是按照歷史的常規亦步亦趨的追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打破歷史的常規,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這一直是毛澤東思考探索的主題。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提出了“打破常規” 的跨越式發展戰略:“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步地爬行。我們要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960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指出,對于生產力處于落后狀況,工業基礎差的國家來說,速度問題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原來的工業越落后,速度問題也越尖銳,不但國與國之間比較起來是這樣,就是一個國家內部,這個地區和那個地區比較起來也是這樣”。因此,為了解決速度問題,就必須打破常規,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按照毛澤東的設想,在10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首先是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我國社會生產力大體上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次是把我國建設成一個人民共同富裕的強大的現代化國家,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
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本來意蘊,就是從一個臺階跨越到較高臺階,鞏固穩定以后,再向更高的臺階跨越,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統一過程,用毛澤東的哲學語言說,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是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有進有退,主要是進,但不是直線前進,而是波浪式前進。
當然,毛澤東跨越式發展戰略,作為一種探索,既有成功經驗,也有象“大躍進”那樣的失誤,但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對我們今天落實科學發展觀,都是珍貴的歷史借鑒。
(《環球視野》摘自2008年第1期《廣東社會科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