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雇傭關系、勞動力資本化和就業通論(中)

清湖漁夫 · 2014-12-1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雇傭關系與勞動定價

  因為勞動力的資本化,對人的勞動或者活動也就開始了評價過程。在整個主導的市場體系中,這種評價活動的工具也就是貨幣,從而資本對人的活動的評價意志得以在貨幣數量上得以具體體現,這就是人的活動在市場中的被定價過程。在市場體系中,并不是人的所有活動都會被定價,比如工人下班后回家的步行活動,家庭主婦從住家附近去市場購物,在企業內部工作的工人在工作休息之時打電話和老朋友商定晚間聚餐的地點…等等。在市場體系中,人的活動能否被定價,其界限在于人的勞動能力是否在達成資本循環的目的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而且企業對勞動的評價或者定價的部分僅限于雇傭關系所界定的范圍。

  作為對人的勞動定價的結果——工資和薪酬的產生,首先內在于整個雇傭關系的內涵中,而又僅僅是這種人與人的關系的一個方面。從每一份勞動合同的簽訂直至企業與勞動者的雇傭關系的解除,對企業而言不僅包括勞動時間,而且包括以特定技能為基礎的為一定的生產目的而規定的勞動內容、對這些勞動的評價方法等等,而對于勞動者個人而言,不僅包括工資或者薪酬,還包括休假的時間、危險工作環境下的津貼、工傷和失業保險、根據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產生的獎金和福利。這些因素都是在具體的資本循環環境中發生變化。其次,勞動者與企業簽訂工資合同只是雇傭關系的形成或者初步確立,而完整的雇傭關系還包括勞動者和企業雙方為了執行這些合同或者協議所進行的“交貨”與“付款”過程中的一系列相向行動,直到活動停止和合約的解除。再次,發生在某個勞動者與某個企業之間的雇傭關系區別于其他維度的其他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雇傭關系。這是因為這兩個主體的特殊性,比如勞動者的技能及其發揮的程度差別、企業提供的勞動工具和勞動環境的不同及其專業性質、雙方相互獲取信息的結果的片面性或者有限性、企業對勞動者的績效評價依不同的評價者的固有觀念和標準的不同而不同…在某個企業與他的眾多雇傭勞動者之間,存在的是一組雇傭關系簇,不僅不同的崗位的勞動者之間相互區別,而且即使是同一個工種,因為勞動過程的差異及其績效評價差異也會彼此不同。一般而言,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雇傭關系維度。

  而且隨著交貨過程和付款過程的特殊性,相應的雇傭關系所涵括的內容因為雙方行為的不同而不同。兩個不同的勞動者之間獲得的工資依他們交易關系內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交易對象或者標的。對工資或者薪酬進行比較,更多地可能來自于勞動者對自身生存條件和勞動結果的關注,而且需要得到其他勞動者的信息,并且試圖在后續的雙方的互動博弈中或者新的找工作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處境。就企業對雇傭的勞動者的工作進行評價和支付貨幣而言,企業面臨著對勞動者行為的信息缺乏的限制;如果在勞動者進入某個企業之前,企業通過一些信息傳遞途徑對勞動者有著企業認為足夠的了解,那么企業對整個合同的擬定以及對這個勞動者的勞動定價,在談判時或許能當場作出決定;如果企業認為勞動者提供的信息不夠,那么就有可能采取試用的辦法,經過一個觀察期之后根據觀察所得的信息才跟勞動者簽訂合同。無論是前者或者后者,工資和薪酬都依賴于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特定的雇傭關系維度的形成。這也可能是所謂“工資價格離散理論”的現實基礎。

  在人們既有的工資和薪酬觀念中,人們常常認為勞動力商品與貨幣的交換關系是一種物與物的比例關系,還將勞動時間作為所謂價值的基礎,也就是勞動時間的價值。這中謬誤的產生,一方面在于人們在考察過程中僅僅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且還刻意地隱去了這種交換活動的主體——人!在雇傭關系內涵與外延的界定中,雇傭關系首先是勞動者與企業這個貫徹資本占有者私人意志的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從而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易關系,而不是勞動力商品與貨幣的交換關系,因為商品和貨幣都只是他們交易的對象或者客體。實際上社會評價或者價值形成離開了人的主體性以及人的活動為了人的生存的意義,價值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雇傭關系的形成與調整的成本與代價

  解決生存問題的迫切性的急緩,首先會影響他的行為方式;如果儲蓄或者支撐他繼續尋找工作的其他經濟來源所剩無幾,他就會傾向性地立即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情況相反,它就會繼續尋找下去,從而有可能將幾個潛在的雇用他的企業進行多方面比較,俊鳥擇木而棲;現實的生存狀況的分析和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找到工作的估計,成為他尋找工作和與潛在企業商談的行為方式的誘因。其次,這種解決生存問題的迫切性的急緩情形還會遭遇來自于潛在的同行的沖擊,他在某個潛在崗位上的職業角色是否有很多的可替代者;畢竟雇用關系的形成要他和潛在的企業兩廂情愿,而在潛在企業能夠得到多個應聘者的有關意愿和信息的情況下,企業同樣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進行挑選。當然很多勞動者會面臨多次的工作崗位調整,這些崗位可能來自于企業內部,也有可能來自于其他的企業;人往高處走是勞動者擇業原則;雇傭關系的重定同樣意味著新的談判,從而獲得更好的工作條件、環境與待遇。就企業而言,企業同樣面臨自身的資本生存問題,企業活動或者資本循環的繼續是由人的來進行的。每一個崗位的設置,按照企業的成本原則,不僅要考慮對實現資本循環順暢和周轉的必要性,比如企業生產和組織體系的必要;而且還要考慮其經濟上的合理性,對實現企業利潤多少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企業就會尋找新的更好的員工并且在多個應聘者之間挑選,或者為了穩定自己的某些崗位上的員工而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環境或者待遇;或者在找到更理想的員工的情況下對他認為不能勝任其崗位的員工解除雇傭關系。企業在內部進行這些調整的時候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至少能夠維持必要的資本循環的進行,或者調整之后預計會提高企業的利潤,并且因此也愿意付出調整的代價,這些代價包括崗位空缺的等待、新員工的尋找、新員工的培訓、新員工與老員工的關系磨合、企業內部可能面臨的組織調整、對離職或者退休員工補償等等。就企業和勞動者雙方而言,他們的雇傭關系的形成與調整都是具有成本或者代價的。

  集體性談判與交易

  和普通商品市場中存在多個交易主體以及多維交織的交易關系組合一樣,在勞動力與貨幣的交易活動中,同樣存在多個交易主體和雇傭關系的多維性與交織性。在單個的企業中,企業與勞動者的雇傭關系的而形成,呈現一對多的特點,也就是多個勞動者與企業這個主體進行勞動力與貨幣的交易,從而在企業按照生產的物質特性和技術特點形成的崗位上勞動力被組合到資本的預付之中。在企業的資本循環的特定環境下,企業內眾多的勞動者與企業之間形成的雇傭關系簇表現出壟斷的特征,呈現出一種輻射型的關系維度結構;這種壟斷的雇傭關系簇結構使得這個企業在面對任何單個的被雇傭勞動者時具有主導地位,從而在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對企業有利;要么勞動者創造同樣的勞動成果而企業只需支付更少的貨幣,或者企業在支付更多的貨幣的同時,勞動者所取得的勞動成果給企業所帶來的利潤的增長大大超過貨幣或者待遇的增長。

  在雇傭關系上的不利地位,同樣會迫使勞動者開始聯合,進而形成他們的組織,這種組織最常見的是工會。在一個企業內部工會的產生,會推動者圍繞著這個企業的雇傭關系的改變。相對于以前的企業雇傭關系結構,首先是關系主體的變化,比如工會就作為一個賣方的壟斷者出現,開始代表他的會員們與企業博弈,其次是企業內部勞動力商品的交貨過程與貨幣支付過程發生變化;在約定和勞動合同的確立上,相應的條款和內容發生變化,工會這個會員群體或者組織的意志更多地被體現;在信息傳遞上,信息傳遞的途徑和新的交涉機制建立起來;在績效評價過程中,企業的所有者的意志和評價標準不再是貨幣支付的全部依據而要將工會的集體意志納入。再次是博弈方式發生變化,雙方因為利益和意志的沖突,會達到企業這個資本個體存續的極限;工會組織的罷工和企業所有者威脅關閉企業解雇所用工人,都是威脅對方生存的重要武器。

  而在資本私人占有的前提下和既有市場體系中,企業資本循環的繼續,不僅能夠給資本(企業)、而且給勞動者帶來市場生存。相對于企業與單個的雇傭勞動者而言,企業解雇現有的工會成員、重新尋找所有重要崗位的所有員工所面臨的成本或者代價將會是無比的高昂,而且對企業組織體系即使另起爐灶,在產業鏈上的已形成的相對低成本優勢也就不再;企業設立的目的本身是為了有利可圖,如果處于無利可圖的狀態,企業資本循環會實際停止,迫使企業關閉、退出相應的產業領域而在市場體系外處于游離狀態。對于勞動者而言,工會的產生同樣是需要費用的,比較常見的是工會的會費;如果產生罷工,工會會員們還會在罷工期間失去全部或者部分收入。雇傭勞動者參加工會并且付出代價,同樣是有底線或者企圖的,希望他們實際獲得的交易結果相對于單獨與企業形成的雇傭關系有所增加,至少不會下降。一般而言,因工會組織的形成而產生的集體談判和交易是以雇傭關系的存續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上進行雙方的利益調整,雙方更多的是交涉和協商,在相互妥協中尋找交易的新聯結點,這種調整的最終結果因時因地而變化。工會的最后武器是罷工,而企業占有者的最后武器是關廠;無休止的罷工和企業所有者關閉企業的手段,都走向了問題的反面——與各自的生存目的沖突,毀滅企業或者勞動者雙方的生存。

  當然集體談判與交易也不會限于單個的工會與企業之間,也有一個工會組織與多個企業進行集體談判和交易的情形,比如行業工會的存在。當然這些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同樣會發生變化,一個或者多個賣方壟斷同盟的形成,必然會推動新的買方壟斷同盟的形成,從而將利益沖突與博弈發展到更寬廣更復雜的社會層面,卷入更多的社會組織與人群并對他們產生影響;他們在相同的利益立場上協調一致,并且依據組織成本與代價、博弈后的利益分配而確定與市場對手的沖突的行為方式,新產生的行為模式的運行結果又為其他組織和人群提供經驗示范與失敗教訓。在這里社會政治過程仍然服務于生存利益的產生與分配,從而產生社會局部的行為規則,直至全社會性的一系列相關法律的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工會組織在一些工業化國家得到了廣泛發展,從而開始改變勞動力商品市場的買賣關系的內涵與外延。在西方的觀念中,因為西方學者忽視人的主體性,從單純過程和客體的角度來觀察,常常將政治過程與經濟過程割裂開來并且對立。而集體談判和交易本身首先是一種社會組織過程,也就必然地成為社會政治過程的一部分;而這種集體談判和交易畢竟是以人為主體的,由此又構成雇傭關系——這種人與人的經濟社會關系形成和終結的方式或者模式。

  圍繞勞動力商品本身的資本循環

  因為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人們的勞動力也就越來越專門化。在勞動力形成越來越專門化的情況下,人的勞動能力或者勞動技能的培養與生成,也逐漸被納入資本的社會生產過程;指向或者圍繞著適應于資本循環的人的勞動技能的培養和養成也就是作為資本生產和循環構成的人的要素的生產;通過特定的文化教育、訓練與維護過程,勞動能力這種商品被生產出來。這方面比較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學教育、職業培訓學校教育的商業化和資本化。在這些學校中,資本同樣對學校的建設進行投資,資本預付表現在建設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購置教學設備、雇用老師。學校把學生當成“產品”進行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按特定技能的形成設定專業類型,傾向性地進行各種必備知識的灌輸以及思維和實習訓練;畢業的學生成為學校這個加工廠的標準化“產品”,不達到標準的不予畢業或者回爐重造;資本回流則來源于學生的學雜費、企業委托培養學生的費用、政府的補助、社會上各種助學贊助的收取。當然教育產業的資本化不限于大學、職業培訓學校這兩種類型,只要是有利可圖,資本循環的機制同樣被植入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醫院也是為了維護勞動能力正常狀態的社會組織,不僅為勞動者的個體生存服務,也為勞動能力的維護發揮作用。醫療機構部分作用發揮在勞動者的精神與生理的健康上,從而維護勞動能力自然載體。醫療機構同樣被產業化和資本化,資本預付表現在醫院門診和住院樓宇、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工資和其他雜費,資本回流則是病人們繳交的各種診療費用。

  人的勞動能力商品的生產,還被延伸到企業內部。企業會支付費用進行上崗前的培訓,甚至在上崗后的職業訓練還和企業的生產過程融合在一起。從人的整個職業生涯來看,職業訓練和學習過程幾乎貫穿職業生涯的全部。這種勞動能力的培訓和養成過程在企業內部來觀察,常常被歸于企業管理過程;而從人的角度來觀察則是一種文化過程;這也是 “企業文化”理論的依據。這種企業內部的雇傭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的質的提高,本身構成企業資本循環的預付部分。

  隨著勞動力的商品化,改造雇傭關系鏈的資本投機活動同樣產生。這種資本循環內置于雇傭關系的交易關系體系中,一方面向勞動者群體,另一方面向企業,從而赤裸裸地將人作為生意的對象;這種生意可謂歷史悠久,可以溯源到“地理大發現”后的幾百年的奴隸貿易在當今也不乏販賣婦女與嬰兒以牟利的例子,不過也不乏另外一些更“文明”的方式。我們先來看看職業介紹機構的例子。這種企業形式的主要功能在于為勞動者找工作進行服務。在勞動者和潛在雇傭企業的相互尋找過程中,他們充當信息傳遞的角色,從而節省勞動者尋找和獲得信息的活動、企業發布招聘廣告和等待新的合適員工的帶來的費用,從而將雙方的聯系途徑和渠道程式化、固定化和縮短雙方的相互等待時間。這種企業的資本預付主要用于機構選址的房屋租賃、適當的場所設施設備和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而其資本回流則是向求職者收取職業介紹費用。我們再來看看勞務外包公司的例子。這種企業的產生來自于一些企業或者社會組織招募定期使用的工作人員,并且為了自己的目的制定勞務人員使用的種類、技能水平和數量。這種企業有可能為某些機構或者社會組織專門提供某個方面的工作人員并且長期服務,也有可能為某一批公司提供勞務人員,比如城市里的清潔公司、保安公司和海外的安保公司。這種公司的資本預付在于企業的辦公場所租賃和設備購置、日常雜費、維持公司日常運作的人員的工資,資本回流則在于將勞務輸送給需要使用勞務人員的企業和機構并且收取勞務外包費用。

  資本對勞動的投機的社會性體系

  在初始產品交換關系中,個體的生產者將他們生產的產品,除了自用的部分之外,用于向其他生產者交換另外一些種類的產品,用于自己消費。就用于交換的產品而言,人們在這部分產品上的勞動是為他人生產,而自己消費則依賴于他人。隨著市場交易關系體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類被卷入市場中來,從而構成在某個區域內所有的人們共同參與和共同勞動的生存體系或者系統。在資本私有的前提下,隨著資本循環體系的建立和市場體系的擴展、社會生產分工的逐漸深入和細化,資本循環過程一方面不斷擠垮個別的小生產者,剝奪他們所擁有勞動工具和生產條件從而在整個社會中推動勞動者與他們的勞動工具、條件和勞動對象的分離,這些勞動工具、條件和勞動對象等等物質基礎逐漸歸于資本占有者群體,他們在整個人口中的比例越來越小;另一方面,資本循環范圍的擴展和相應的交織聯接的交易關系體系網絡逐漸豐富,也推動了社會生產分工的細化和勞動技能的日益專門化;社會分工體系越來越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內部以商品交易關系為紐帶的復雜的生產協作體系。從初始的自然資源開始,一直到最終能夠為人們所消費的產品生產出來,人類的勞動產品從基本的礦產采掘和動植物采集、經過一些列中間產品,然后才成為適宜于人所用的最終消費產品。這些產品是在不同的企業中完成的,加入生產這一系列產品的企業構成通過它們之間的商品交易關系構成產業鏈或生產鏈,形成以滿足人類某一方面需要的產品的不同的產業門類或者種類。而從人類最終消費的不同種類的消費品的角度來觀察,這些不同種類的消費品的各自產業鏈又彼此交織,構成人類的生產體系。在企業內部,不同的勞動者處于企業生產過程的不同位置和環節,它們之間彼此進行勞動協作,同時構成一個生產性的社會組織或者聯合勞動組織;而人類的生產體系,則是由處于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通過市場的交易關系體系合成的,社會生產體系也就是納入這個體系中所有人共同參與的聯合勞動體系。

  資本的占有者持有它的貨幣,到達資本循環的起點,購買勞動工具、生產條件與雇傭勞動者,才能開始作為社會生產過程一部分或者某個環節的勞動過程。在這些不同的部分或者環節中運動的資本,我們稱之為產業資本。產業資本范疇的核心在于資本與勞動者形成的雇傭關系,從而私有的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勞動條件等等人類生產與消費的物質基礎才能與勞動者相結合,開始勞動生產,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產業資本的社會個體形態就是企業;處于產業鏈某個節點上的企業,在向產業鏈上游的一批企業購進商品(比如物資流通企業)或者作為商品的一批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設備、原料和租賃的廠房)的同時,也開始雇傭勞動者,進行資本循環過程中的第一次交易,完成自己的資本預付;然后將自己的產品作為中間產品賣給產業鏈下游的企業,作為下游企業生產的必要要素,進行資本循環過程中的第二次交易并且收回更多的貨幣,從而完成自己的資本循環;在產業鏈上各個企業的資本循環前后相連,一個企業資本循環的結束也是下一個企業資本循環的繼起。

  從初始的自然資源采集(礦產和動植物)開始,一直到最終消費品的形成和銷售完成,產品的時間遞延、空間不斷轉移和它們自然屬性和狀態發生變化,都是經過處于產業鏈上不同企業中的勞動者的勞動進行的,一個產品從自然資源狀態轉變為適宜于人使用的產品并且到達他們的使用者或者消費者手中,都是產業鏈上的所有勞動者共同勞動和協作的結果;它是勞動的產物,而不是別的什么的產物。就以勞動成果或者勞動產品作為自己的生存來源的大多數人類而言,如果要生產勞動產品,就必須與私人占有的勞動工具、條件和勞動對象相結合,否者就無法加入社會生產過程。在社會生產領域,資本在不同的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通過雇傭關系將勞動者吸收進來進行勞動,并且在占有他們的勞動成果或者產品的同時向勞動者支付工資或者薪酬。這是資本對勞動進行投機的起點,工資或者薪酬成為資本買進勞動的價格。而在社會消費領域,通過不同產業鏈中無數企業的所有勞動者共同生產出來、被資本占有和循環的產物的最終消費品,又被資本回過頭來再賣予這些生產他們的勞動者。消費品的賣出價格總額遠遠超過勞動者在各自企業中被支付的工資總額,這個最終消費品的市場價格總和的背后的交易關系的所有維度,構成資本對勞動投機的終點。

  消費品的賣出價格總額遠遠超過勞動者在各自企業中被支付的工資總額的差額,也就是社會總利潤。利潤的產生不是一個主觀價值估算體系的結果,也不是一個客觀價值體系分割的結果,而是一個以人為主體的雇傭關系和資本循環所依賴的交易關系體系運行的結果。在市場體系中,產品或者商品是由勞動者的勞動所生產的,但是對勞動產品的評價確實由資本在交易關系的形成過程中進行的,這是一個資本(企業)之間相互聯結的社會評價過程或者體系,或者稱市場的社會價值體系。貨幣在它的社會關系屬性上作為價值尺度,而在它的自然屬性上作為交換手段或者流通手段。市場體系既是勞動產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流轉體系,也是勞動產品在不同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體系。在以企業為交易主體、以市場交易關系聯結起來的產業鏈中,處于每一個節點上的企業既向勞動者支付工資或者薪酬,又與產業鏈下游的企業交易并且獲取利潤。利潤和工資經過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的步步累積,經過交易關系體系的分配分解與合成,最終匯總到最終消費品之中;在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他們在生產與消費的層面上通過資本對勞動的投機過程進行社會博弈,從而構成社會總工資和社會總利潤的分配結果。而在不同的企業之間,它們又圍繞著整個社會生產或者整個產業資本循環過程中所產生的利潤,在這些企業(資本個體)之間具體分配,通過交易關系的形成相互博弈。

  因為資本主導了整個市場體系,所以整個社會生產與消費過程也就體現為資本對勞動的投機過程,這是一種社會性的分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勞動者獲得工資,資本占有者獲得利潤,從而各自獲得他們的生存來源。但是從社會產品分配的后果上看,因為在產業資本循環領域資本獲得利潤,而在金融資本循環領域又引起主導資本對中小資本絞殺過程,社會產品的絕大部分也就向社會人群中的極少數人集中,這些人因為他們的生理限制,即使是窮奢極侈,也無法在最終消費領域消費掉歸于社會總利潤部分所有的產品,而獲得更多利潤的貪婪反而使社會資本加快資本積累的進程,從而將社會生產擴展到極限;因此資本主導的社會生產過程與社會消費過程也就出現天然不平衡的狀態,生產過剩或者私人占有的勞動產品過剩也就成為常態。(待續)

  參考閱讀:雇傭關系、勞動力資本化和就業通論(上)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