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繼續在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地發展,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十分喜人。各種國企高層紛紛表示要堅決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私人企業主老板們也已經成立了各種資本、基金,做好了接盤的準備。一個愿改,一個愿接,郎情妾意,如膠似漆,民資和國資的關系發展到了新階段。
比如中石化銷售板塊,現在基本上可以算是已經確定要混改了。按照媒體報道,是30%的股權。將要進入的資本經過兩輪篩選,目前已經基本確定,包括騰訊、工行、中國人壽等,不過國資只有工行、國壽和華夏基金,其它的都是國內外大資本。
中石化是大集團,旗下業務板塊眾多,但是為什么單單拿出了銷售板塊呢?想都不用想了,直接告訴大家答案,因為這塊最賺錢。
按照90年代改革時形成的框架,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各有分工,國內的油田開采,都歸中石油,中石化不能開采,但可以進口國外原油煉油,而煉油板塊要賺錢很難,投資大,見效慢,只有銷售板塊中石化由于有規模優勢——也就是媒體說的壟斷,所以還比較能賺錢。
賺錢的先賣,這就是傳說中的“靚女先嫁”,經歷過90年代的人,大概對這個概念會比較熟悉。
娘大不由爺,既然三中全會都已經說了,混合所有制是必須的,我們再糾纏于該不該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就顯得太不聽中央的話太反對改革開放了,太不與時俱進。我們重點說說,怎么賣的問題。
定價可以有很多辦法,主流的是幾個。第一個,按照注冊資本金,增資擴股。第二個,先請一個第三方,做一個資產評估,看這個企業值多少錢,然后按照評估再來定價。第三個,資產評估之后,減去負債,用剩下的凈資產作為定價的標準。當然,在這三種辦法之外,還有許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大致都是這個路數。
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安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實就是第一種玩法。一開始曝光,媒體大罵這么改根本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混蛋所有制改革。但過了差不多一星期,媒體就明白過來了,忽悠了這么多年國企改革,終于開始了,不能剛一開頭就給罵回去,那不是自己抽自己呢嗎?所以趕緊改口說,賣是該賣,但是賣的辦法不對,不夠公開啊啥的。
為啥該賣呢?媒體就開始算賬了。按照媒體的算法,別看國安集團一年有800多億元的銷售額,但資產也就100多億,而且負債還很重,盈利能力很差。這還不賣,更待何時,難道等著它自己化成水被蒸發完嗎?
1990年代那會兒,國企改革其實主流的是第三種辦法,所以當時媒體上天天說,某某企業改革前如何資不抵債,生產經營困難重重,只好走向改革的道路。怎么改呢?當然是私有化掉。定價的辦法也簡單,反正都已經資不抵債了,就只能收一點賣破爛的錢,有些地方干脆白送。當然,自從搞了私有化改革,立竿見影就好了,吃嘛嘛香,做啥啥賺,是謂之一改靈。
私有化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其實那倒未必。要真有那功效,人類還要板藍根和各種邪教干什么,直接就用私有化得了。
所謂資產評估,是個技術活兒,說起來好像挺高深的。但操作起來,也沒那么高深。無非是把各種資產都估個價,看值多少錢,然后一加總,價格就出來了。為了保證評估的客觀公正,大家還都用中立第三方,比如全世界最流行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總科學了吧?
但事兒都是人做的,只要是人做的事兒,就不可能完全理性中立客觀。就資產評估這個事兒來說,就有很多辦法。90年代的時候,很多國企改制,土地不算資產,即使算,估價也很低。所以有些私人老板一進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拆了工廠賣地,搞房地產,立刻扭虧為盈。
還有,一個本來值一塊錢的東西,會計師事務所說,就值五毛錢,反正國企管理方早已經拿了私人老板的錢,想著趕緊賣了,也不會說什么,早都脫了褲子準備大干一場的私人老板就更心滿意足了。
所以說,資產評估這個事情,你信它,他就是真的,你不信,其實也就是那么回事。你想讓你想賣的東西賣多少錢,這主要取決于你,你讓它便宜它就便宜,你讓它貴它就貴。
所以,90年代的國企改革改完之后,很多下崗的老工人怎么也想不通,為什么那么大的廠,才那么點錢就被賣給私人老板了,自己辛辛苦苦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怎么最后突然就成了國家的包袱了。
有些甚至都不是私人老板,而是原來的國家干部,企業的主要領導,以企業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然后再回過頭來用貸款收購國企。在當年,這叫管理者收購,也就是傳說中的MBO。這個過程里有多少貓膩,那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終于到2004年,有個光屁股小孩冒著殺頭的風險說出了這個人盡皆知的真相,這就是一場國退民進的資本盛宴,上面也覺得吃相太難看,叫停拉倒。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石化銷售板塊其實也不是不能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問題的關鍵在于怎么定價、以什么標準來確定哪些投資者可以進入這樣的操作性細節上。而這部分往往是廣大圍觀群眾并不關心的,等到圍觀群眾明白過來的時候,人家已經都靴子落地鐵板釘釘了,早都已經結束了,你就是天天在網上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一萬遍,也沒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