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電力體制改革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關鍵在于缺少電力體制改革政策辯論的機會、環境和氛圍。著名的匈牙利經濟學家在談到中國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時說:“這個主意看起來很不錯,建立一個高層智囊團來制訂深化改革的戰略。最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戰略,同時配合自下而上的改革行動,就很值得鼓勵!不要擔心偏離之前的狀況。要解放思想,發揮主動性。要設計全新的制度,要勇于開展實驗,甚至不要怕犯錯誤。開展小范圍的廣泛討論,中國需要打造一個鼓勵政策辯論的環境。高層應從基層的經驗和討論中學習經驗教訓,不要攻擊任何非常規的實驗——它們或許是錯誤的,但也可能是正確的。”我想如果能夠多討論、多爭論、多辯論,一定能縮小意見分歧,甚至取得共識。
國有經濟控制電力工業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我國國有經濟已經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國家只保留對極少數非由國家來支配不可的領域的控制;像電力工業,是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的準公共產品,由國有經濟來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這是黨和政府若干重要文件決定的。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確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等方面。”到1999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國民經濟戰略調整的《決定》,明確提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為社會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產業。”這是《共產黨宣言》提出國有經濟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國有經濟的明確定位。2006年12 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的文件指出:國有資本要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重要領域和關鍵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及支柱和高新技術中的重要骨干企業。”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要是前幾個決定確定了國有經濟的明確定位,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明確了國有經濟的重要作用,我國改革開放能夠這么順利、改革開放能夠高速度地發展經濟,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公有制為主體是中國模式核心內容。
在改革開放30多年里,始終存在著電力工業要不要搞私有制的爭論,電力企業雖然沒有搞私有化,但是始終模仿英美的電力企業私有化的改革模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后,又有人想通過混合所有制經濟使電力企業走向私有化。實際上中國的國有電力企業,早已走向了混合所有制經濟,差不多每一個中央發電集團都擁有一個或兩個上市公司,由于這些上市公司都是國有經濟絕對控股的公司,因此電力企業并沒有演變為私有化企業。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有。我們電力企業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我們不應該模仿英美在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私有化電力改革模式;我們可以借鑒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在英國、法國、德國以及西歐諸國的國有化電力企業的經驗。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政企不分,按計劃經濟辦法來經營電力企業,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政企分開,按照市場經濟辦法來經營電力企業。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是不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電力企業與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美英自由化、私有化電力企業更不相同。我國當前的電力改革是要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力企業,改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力企業,決不能用英美私有化的電力改革模式。
中國電力改革為何選擇英國模式
中國在2000年前后研究進一步的電力體制改革,這段時間正是美英電力改革多事之秋。2000年美國加州電力改革引發了電力危機,2001年英國運行了十年的競爭上網單一購買的電力改革模式遭到否定的時候,中國2002年發布的電力改革5號文,采用了英國剛剛拋棄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改革方案。
英美兩國遵循新自由主義理論推行的電力體制改革模式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機制。為了開展競爭,實行發電、輸電、配電分開,并在發電領域引入競爭上網、單一購買模式。美國加州在發電領域競爭上網、單一購買的競爭機制后,2000年夏季由于電力短缺,電價暴漲,引發了電力危機。英國電力改革十年后,進行調查總結,發現在發電領域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機制存在嚴重缺點,如電力庫是強制成員制,電力庫在定價過程中缺少用戶和需求側的參與,電力庫的價格制定缺乏有效競爭,上網價格被人為操縱等問題。而且認為這些問題不是小修小改所能奏效的。所以英國政府決定拋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模式,從2001年初起采用新電力交易制度。
新電力交易制度的目標,首先是要高效地進行電力供需的平衡,保持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向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與此同時,要求通過有效競爭,特別是需求側參與競爭,求得較低的電價。新交易制度以發電商、售電商、交易商和用戶之間雙邊合同為基礎加平衡機制來完成。又過了十年,英國當局發現新電力交易制度影響了發電商建設新電源的積極性,備用容量不斷減少,如將服役期滿電廠淘汰出局后,可能出現缺電。競爭機制還影響電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電源的發展,難以完成低碳減排任務。此外,改革導致英國本土企業失去了電力市場的主導地位,德國、法國的電力企業成為英國電力市場的主力軍,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一般都認為競爭上網可以提高發電企業的效率,從而可以降低電價,實際上英國在電力改革前把電價提高了25%,并采取了降低燃料價格和稅收措施,結果電價只有短暫時間的下降,到2010年工業電價比1990年上升70%,生活電價比1990年上升56%,英國1978~2011年的工業電價和生活電價變化情況如下表。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IEA)歷年統計。)
英國的電力改革比較特殊,電力改革是從英格蘭和威爾士開始的,改革前發電和輸電由國有的中央發電局擁有,12家供電企業由地方擁有。改革后發電與輸電分開,成立國家電網公司、3個發電公司、12家供電公司,改革到現在出現了一體化并購趨勢,應了麥肯錫公司說的“分久必合”,重新走向垂直一體化經營。蘇格蘭原為獨立的垂直一體化公司,一度曾參與英格蘭威爾士的電力改革。現在英格蘭威爾士成立了6家同時擁有發配售(或發售、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集團公司,占據發電市場65%、售電市場的87%。另外蘇格蘭仍為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的蘇格蘭電力公司。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的電力實行全國統一調度,調度機構隸屬英國國家電網公司。
對于中國電力改革是否要學習英美的電力體制改革模式,當時的意見是不一致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條道路。一是中國特色的電力改革之路。英國電力改革權威格拉漢˙托馬斯認為:中國要解決裝機容量不足,政府把發展水電、核電作為長期戰略,優先目標不是自由的電力市場,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從長遠看應實行管制和由國家控制。二是要搞清問題癥結所在,再選擇電力改革模式。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認為:中國應當采用適合自身特點的體制,中國沒有像英國那樣成熟的緩慢增長的經濟,沒有過剩的發電能力,沒有過多的營業間接成本,沒有依賴高成本的燃料來源。中國電力行業提出的需求和目標與上世紀80年代英國是不一樣的,不必照搬英國的模式。中國應當繼續搞清問題癥結所在,然后再考慮是否在國內實行這種體制。三是走發電企業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機制。世界銀行1993~1994年幫助中國研究電力體制改革,一直主張采用競價上網、單一購買機制。美國加州電力危機和英國否定競爭上網、單一購買機制后,在2000年10月在中國召開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國際研討會” 上,東亞地區能源發展局局長鷲見良彥作為世界銀行代表在開幕式上發言講:“改革必須繼續下去,特別要跨越單一購買機制”,1993年和1994年世界銀行聘請的電力專家沙莉˙亨特也提出跨越單一購買機制。但是在2001年4月25日在中國召開的《中國電力行業監管國際研討會》上,世行代表和亞行代表在大會發言時,都繼續主張中國電力改革采用單一購買機制。在會議休息時,我找到世界銀行代表問,美國加州實施單一購買,發生了電力危機,英國也認為單一購買不能再用,為什么還要中國采用?世界銀行代表說:單一購買確實有許多毛病,但中國電力急于改革,又不具備搞英國的新電力交易制度的條件,現在只能采用單一購買,并創造條件,盡快實行批發競爭。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5號文,在三條道路中選擇了英國電力體制改革中已拋棄的老模式。英國拋棄競價上網、單一購買13年之后,再提競價上網毫無意義。
國有電力企業之間能否開展競爭
在中國許多人談電力改革就是要搞競爭,發電企業要競爭上網,用戶要競爭購電,甚至要求電網也搞競爭。發電企業搞競爭上網能解決什么問題?又解決不了什么問題?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哪個更重要?用戶選擇供電單位,包括大用戶直購電有那么重要嗎?輸電、配電全球公認是自然壟斷產業,自然壟斷產業也應當搞競爭嗎?至于電力企業的競爭有一個大問題,經濟學家都認為國有企業之間無法搞競爭,因為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屬于一個大老板國家所有,等于自己和自己競爭,即使有競爭也是人為競爭。英美的電力體制改革為了引入競爭,采取了自由化、私有化,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分開,是相互配套的,就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不能搞競爭。
原能源部長黃毅誠始終認為我國電力根本沒有條件實行競爭上網。他最近撰文說:“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主要目的是電廠能競爭上網,為了能公平競價才把電廠和電網分開。目前,我國電力根本沒有條件競價上網,為此還在東北和華北電網進行了試點,當時有人說他們這是‘假戲真唱’。十多年過去了,電力競價上網不了了之。”當時電力央企都歸電力工業部管,有一段時間歸國家電力公司管,另外還有地方的發電公司,屬中央國有和地方國有,搞競價上網,被稱為“假戲真唱”,2002年后廠網分開了,但是電網公司、發電公司由電力工業部管改為國資委管,這是“假戲真唱”,但是2002年之后已過去十二年,為什么連“假戲真唱”也沒有唱起來,究竟是什么原因?
1. 靠行政手段調節電價,對競爭上網的上網電價波動不適應。我國電力工業的上網電價、銷售電價都由政府物價部門控制;廠網分開、引入競爭機制,發電廠上網電價由競爭上網決定,輸配電價仍由政府確定。大家希望電力改革能降低電價,所以引入競爭機制后上網電價下降比較好辦,當上網電價升高就比較困難。不搞競價上網之后,由政府物價部門制訂發電廠上網的標桿電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制定輸配電電價,輸配電電價一直以銷售電價減上網電價確定。這就是說電價制度不改革,就不具備開展競價上網。這就是說要搞競價上網就要有電價改革的決心,允許電價波動的思想準備;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英國在電力改革前就把電價提高了25%,并采取降稅及允許利用低成本燃料的許諾,避免改革初期電價上升。中國在競價上網試點時,不具備這些條件。
2. 以節能調度替代經濟調度,等于取消了競價上網。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5號文是國家發改委主持起草的,當時5號文規定:實施廠網分開,實行競價上網、實行新的電價制度。所謂競爭上網、單一購買是一種復雜的交易制度。簡而言之,每一發電機組必須每天10時以前公布其第二天是否上市交易,同時公布每半小時擬發電的價格。然后由電網公司按報價由低到高的順序通知相關機組發電,所調用的報價最高機組決定了系統的邊際價格,該半小時內所有其他機組都按這一價格賣電。此外還有一套附加的價格機制,以及差價合約。這就是說競價上網、單一購買完全按照電價高低決定買誰的電,與發電廠能源消耗多還是少,是低碳、無碳能源發電還是高碳能源發電無關。對于競價上網、單一購買存在的不利于電力安全,不利于低碳電力發展等問題,中國的認識要比英國早10年左右,中國在5號文發布不久,就提出節能調度,有力地促進了低碳電力和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無碳電力的發展。英國直到2011年7月出臺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白皮書(2011)》才開始醞釀以促進低碳電力發展為核心的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
3. 即使要搞競爭上網,能參加競爭的電廠也不多。中國很多電廠不能參加競價上網。首先非化石能源電廠,都是發電成本高需要國家補貼、國家給予保護的電源,如水電、包括抽水蓄能電廠,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和垃圾發電廠,還有燃氣、燃油電廠,熱電聯產和冷熱電聯產發電廠,這樣七折八扣下來,真正能參加競爭上網的電廠只有燃煤電廠(還要扣除燃煤熱電廠和冷熱電聯產電廠),這樣能參加競爭的電廠不過50%左右,再考慮競爭上網的電廠實行三部制電價(容量電價,電量電價和輔助服務電價),容量電價由政府制定不參加競爭,競爭的因素越來越少,而且隨著國家支持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越來越大,天然氣用于發電的比重不斷增加,燃煤電廠的比重還會縮減。搞這樣的競價上網,不如去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電力市場化改革。
中國幸虧沒有搞競價上網,不然后果難料;中國幸虧沒有搞競價上網,否則像英國那樣出現嚴重缺電局面,低碳、無碳電源發展受阻。要學習英國電力改革的經驗應當全面學習英國20多年改革的經歷和經驗教訓,特別應當讀一讀英國《電力市場化改革自傳書(2011)》和2013年發布的《電力體制改革實施草案》,你就會知道我們是不是還應當堅持廠網分開、競價上網。
在討論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時,大家只看到它的好處,卻沒想到存在的問題。英國電力改革實踐告訴我們,在競價上網時,上網電價被人為操縱,電價居高不下,天然氣交易市場和電力市場之間產生不協調;在新的電力交易制度下,發電商認為回報不定,不敢投資發電,造成電源短缺,還有低碳、無碳電源發展受阻。此外還有三大問題:(1)電力規劃發生困難。廠網分開后,成立為數眾多的電網公司和發電公司,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計劃,國家很難編制統一的全國電力規劃,《電力工業“十五”規劃》是在2002年廠網分開以前編制完成的,當時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家計劃規劃2005年發電量 17300億千瓦時,裝機容量3.7億千瓦,實際大大超過,調整規劃沒有公布,實際2005年發電量達24975億千瓦時,超計劃44.4%,裝機容量達 51718萬千瓦,超計劃40%;《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沒有公布,《電力發展“十二五”規劃》已過去三年多,至今也沒有公布,突出說明廠網分開以后,規劃工作薄弱,規劃工作難度大,但又要讓規劃電力發展和電力生產,這些年一直說電力規劃里有的項目可以上馬,電力規劃里沒有的項目就不準建設。電力工業怎樣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2)不好協調。廠網分開、競價上網之后,發電廠的上網電價由競價市場決定,輸電配電電價由政府定價;發電廠的上網電價由市場供求關系升降,輸配電價卻是固定的,兩者難以配合協調。廠網分開后,電源與電網建設不同步,不協調;風電發展與電網發展不同步、不協調。(3)調峰困難。廠網分開之后,電力系統的各個部門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再加上我國的電價基本上按電量計價,不管優質電還是劣質電都是一個價格,所有的電廠都要爭取多發電,特別是當前以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為主,需要調峰容量的配合,但是所有各類電廠要爭取多發電都不愿意承擔調峰任務。火力發電實行“以大代小”,把可以承擔調峰的中小電廠都關掉,代之以單機容量60萬千瓦、10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當這些電廠滿發時,煤耗可以有很大降低,但當他們擔負調峰任務時,煤耗就升到亞臨界的水平,且嚴重影響機組壽命。就核電而言,其只能承擔基本負荷,年利用小時數7000~8000小時,但既安全又經濟。水電站不能棄水,風電不能棄風,火電比重要逐漸減少,以致消亡,那么未來靠誰來調峰呢?看來核電調峰,水電站棄水調峰、風電棄風調峰、光電棄光調峰在所難免,不管哪一種電源承擔調峰都會有損失,而且運行難度大,從整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出發,總要選擇損失最小的電源來承擔,而且電力系統應當給予補償。我們往往只看到和尚吃饅頭,沒看到和尚受戒,如我們看到德國、西班牙電力系統能承受高比例的風電,卻沒有看到他們具有30%~40%的調峰容量,必要時還可以與別國交換發電量。我們應當制定鼓勵承擔調峰任務的政策。
市場行為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競爭,現在人們對于電力行業的競爭只關注已建成的電廠之間的競爭,這是一種誤區。因為已建成的各類電廠,其成本變動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電力設備的特性又不便于轉產改行,所以競爭的收效是有限的。電力工業的競爭主要在于新建工程的競爭、替代品之間的競爭(現在提出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就是替代品之間的競爭)、與國外同行的競爭。
輸配分開好還是輸配合一好
自從英美提出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之后,就開始討論發電、輸電、配電分開問題。發、輸、配分開與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模式有關,廠網分開可以采用英國電力改革中競爭上網、單一購買模式;發輸配分開之后,可以采用英國的新電力交易制度。2002年電力改革時,美國加州和英國電力改革實踐已否定了競價上網;可當時是準備搞廠網分開,所以限于條件只能搞競價上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希望我國能抓緊輸配分開,盡早過渡到新電力交易制度。這就是說中國在廠網分開之后,能否盡快脫離存在風險的競價上網的關鍵在于能否盡快完成“輸配分開”。
對“輸配分開”當時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輸配分開,配售不分;有的主張輸配不分,配售分開(即發電、輸配電、售電分開),稱為放開兩頭(即放開發電、售電)、管住中間(輸電和配電)。5號文還是主張輸配分開的,5號文規定:“十五”期間,電網企業可暫不進行輸配分開的重組,但要逐步對配電業務實行內部財務獨立核算。又說:“完成上述改革以后,在做好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實行輸配分開,在售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為規避競爭上網,單一購買的風險,在輸配分開前,開展大用戶直購試點。
盡管5號文的電力改革重點不在輸配分開上,只是強調做好試點工作,但有的專家把輸配分開提高到政治斗爭的高度來強調,他們說:“這是一場要不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不要打破電力行業高度壟斷,要不要市場公平競爭的尖銳斗爭。為了維護中央的決策權威,維護國家政策暢通,維護各級資產所有者的根本權益,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當前改革的關鍵所在是實行‘輸配分開’。”他們把輸配分開說得神乎其神,其實中國的輸配曾經分開過,由于中國的輸配電首先是公用事業,首先要盡社會責任,特別是農村的配電企業要么是高電價,要么是虧損企業,國家被迫實行輸配合一,從中國的現實出發,中國的電力改革究竟應該“輸配分開”還是“輸配合一”?
1. 英國一會兒輸配分開,一會兒輸配合一,我們究竟應該學什么?英國英格蘭、威爾士在20世紀90年代前是發電、輸電合一,與配電分開;電力體制改革時廠網分開,變成發電、輸電、配電分開;現在是6家同時擁有發配售(或發售、發輸配售)垂直一體化集團公司。英國蘇格蘭原來是發輸配售一體化公司,后來參與英格蘭 ˙威爾士的電力改革,最后又回到發輸配垂直一體化。這就是說2002年時,學英國電力改革應當輸配分開,而現在要學英國電力改革應該輸配合一。英國的經驗告訴我們,輸配是不可分開的,1994年3月我們去澳大利亞考察電力改革,據說英聯邦國家都像英國那樣,發電與輸電合一,配電分開,我們去悉尼配電公司考察,悉尼配電公司已獨立50周年了。根據改革模式的需要發電、輸電、配電可以分開,也可以根據新的改革模式的需要重新成立垂直一體化的電力公司。另外,俄羅斯2008年電力改革完成了發、輸、配、售、調度、交易各環節完全獨立,分拆才5年多時間,計劃將跨區域的配電集與輸電網公司合并組建集輸電和配電一體化的國有電網公司,目的是為了促進電網發展,提高運營效率,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俄羅斯的實踐也證明,輸配合一比輸配分開要好得多。
2. 我國農村配電還達不到市場化要求,輸配分開還有困難。我國主張輸配分開的專家主張:“一是對輸配電業務進行獨立核算,獨立定價,同時開放負責用戶直接購電……二是明確地方政府的守土之責,既然難以放棄電力電量平衡的行政計劃權力,自應承擔起電力供應保障責任主體的義務與責任。”這確實是市場經濟國家采用的電力市場經濟的經營辦法。但是市場經濟做法需要具備一定條件,世界銀行在加州電力危機后專門告誡發展中國家的領導,電力市場化改革要具備幾個方面的起始點,一是零售電價要比成本高;二是發電容量要能滿足用電需要;三是全部地區都用上電,(沒有無電戶); 四是監管機構的承諾兌現要有良好記錄,監管職責明確。當時我國許多農村不具備,如售電成本高,電價低,缺電,一些農村用電水平極低,還有無電戶,監管機構薄弱,剛剛建立起來,還缺乏經驗。
3. 中國走向輸配合一,實行兩改一同價是電力改革的創舉。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經歷了多次電力的分分合合,而且是發電、輸電、配電整個電力工業的分分合合,最近一次大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局之年,大合是1975年開始的,直到1985年才基本完成上收任務,形成以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以部為主,按大區電監局分片管理的電力工業管理新體制。到1985年上,全國還有廣東、內蒙古、西藏三個省區的電力工業仍實行以地方為主管理。至于輸配之間,中國有一部分自供自管配電企業,約600個,以地方自建小水電,小火電供電(有的也從省級電網購買部分電量對用戶供電),這部分配電供業長期輸配分開,且行政管理歸水利部系統;行政管理歸電力部門的大約有1800個,原來絕大部分屬電力部門輸配合一管理,后來為了集資辦電,全部70%左右的縣城電網,實行輸配分開,配電企業由獨立核算的地方電力企業管理,這部分配電企業有1040個縣從省級電力公司購電賣給電力用戶,稱為躉售縣;另外城區和30%縣城,共760 個電網,由國家電力公司和大區電力公司、省級電力公司直管直供,實行省級電力公司統一核算,這部分屬于輸配不分。這就是說到20世紀末,大中城市基本上采取輸配不分,管理電網都比較好,電價低;而農村電網大多是輸配分開,存在問題較多,主要是:“農村電力體制不能適應農村電力發展需要;落后的農村電網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管理事權不明,責任不清,農村電力市場混亂;農電職工隊伍龐大,人員過多;農村電價奇高,農民不堪重負。”政府曾多次整頓農電,控制農村電價上漲,但收效甚微,最后不得不要求國家電力公司,把所有的配電企業管起來,能上收的全部上收,不能上收的由國家電力公司代管,并逐步改造為控股公司。國務院決定實施“兩改一同價”,即改造農村電網,改革農電管理體制,實現城鄉同價,要求從1998年起,3年內完成,實現城鄉電網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價格。中國的輸配合一、“兩改一同價”取得了成功,使得中國城鄉電網迅速實現了現代化,支持了中國經濟的超速發展。中國農村電網的“兩改一同價”是世界電力發展史中的一大創舉,是世界電力發展史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中國、英國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但是三個國家的實踐都已證明,輸配合一優于輸配分開,中國不應該走輸配分開的改革辦法。
三十年河西認為輸配分開好,三十年河東認為輸配合一好,從中國的現實出發,輸配分開的弊病太大,1998年才搞輸配合一、“兩改一同價”,2002年實行學習英國的電力改革時,自然不能馬上搞輸配分開。時至今日,英國已否定輸配分開,正在走向輸配合一,我們將更不應該走輸配分開的改革模式。
怎么看待大用戶直購
繼2000年美國加州由于競價上網發生電力危機和2001年英國否定競價上網模式改行新的電力交易制度后,由于我國輸配尚未分開,無條件采用新的電力交易制度,5號文規定實施廠網分開,實行競價上網,實施新的電價機制,開展發電企業向大用戶直接供電的試點工作,希望能借此減輕競價上網帶來的風險。競價上網與大用戶直購相結合的模式是中國在學習英國電力改革模式中的一種創造。但根據英國推行新電力交易制度弊大利小不宜采用。
1. 大用戶直購是英國新電力交易制度的簡化版,英國經過十多年的運營,發現新電力交易制度有許多根本性的缺點,已予以否定,因此我國的大用戶直購也應予以否定。所謂新電力交易制度是以發電商、售電商、交易商和用戶之間的雙邊合作為基礎,所進行的大用戶、中用戶和小用戶直購為標志的一種電力改革模式,英國已做到發電、輸電、配電分開,大用戶可以直接與發電廠交易,中小用戶可以通過配電或售電公司代表中小用戶與發電廠交易;我國沒有實行輸配分開,沒有人能代表中小用戶與發電廠交易,因此只能做大用戶直購,所以大用戶直購是英國新電力交易制度的簡化版,特別是只做大用戶直購,不能同時做中用戶和小用戶直購會傷害電力市場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大用戶直購可能變成對大用戶的優惠,英國已經否定了,我們也應當否定,即使英國不否定,由于我國不能存在不公平、不公正,也應當否定。
2. 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大用戶直購的條件。5號文第二十二條規定:“在條件具備的地區,開展發電企業向較高電壓等級或較大用電量的用戶和配電網直接供電的試點工作,直接供電量的價格由發電企業與用電企業協商確定,并執行國家規定的輸配電價。” 所以我們要搞大用戶直購,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大用戶直購的必備條件?但從5號文第六條來看,是否可以理解大用戶直購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實施廠網分開,重組發電和電網企業;二是實行競價上網,建立電力市場運行規則和政府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實行新的電價機制;三是制定發電排放的環保折價標準,形成激勵清潔電源發展的新機制。從這三條來看,只有第一條具備了,后面兩條都不具備,不具備第二條,平衡機制和輔助服務機制都建立不起來,不能保證大用戶購電的電力平衡、電力質量和電力安全。沒有新的電價機制,價格很難確定。不具備第三條,大家都爭相購買便宜的煤電,價格高、供電不穩定的水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無人問津,大用戶不用靠中小用戶消納會發生困難,會阻礙清潔電源的發展。
3. 沒有適應用戶直購電的電價機制,實施大用戶直購等于給大用戶提供優惠電價。我國目前電網企業售電價格偏低,交叉補貼嚴重,電能質量參差不齊,大用戶直購,等于讓大用戶挑選電價最低、電能質量好的電廠簽訂購電合同,大用戶挑剩的電廠用于給中小用戶送電。另外,大用戶直接購電,必須要與大電網直接售電比較,大用戶直接購電電價只有低于電網直接售電價,大用戶才樂于接受;如果大用戶購電價高于電網售價,大用戶肯定不干。5號文講大用戶直接購電價,只講發電上網加輸配電價,沒有涉及交叉補貼和稅金。交叉補貼有兩類:一類表現為電價加價,即政府基金,如國務院批準的三峽建設基金、大型水利工程基金、水庫維護基金、農網建設基金、新能源發展基金,教育附加等等;另一類屬于暗補的交叉補貼,如為間歇性、隨機性新能源發電高價上網的補貼,為水電、風電等不穩定電源的調峰、調頻、備用、儲能等開支,為新能源電源搞特高壓、超高壓長距離輸電,為無電戶通電,為援助邊疆地區修建電廠和電網工程。這種隱性的交叉補貼很難反映到大用戶直購電價中去。如果大用戶不承擔交叉補貼,農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原來就不承擔交叉補貼的,那么交叉補貼資金就沒有來源。
我記得摩根士丹利的董事、總經理在討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時曾提出過一個疑問——零售客戶真正需要供電選擇嗎?世界上有電一百三四十年中,直到20世紀90年代英國才提出電力客戶的選擇權問題,英國電力改革最初十年搞競價上網,用電客戶沒有選擇權,直到本世紀初,實行新電力交易制度,才出現大用戶、中用戶、小用戶的選擇權,但只維持了十幾年就廢止了,電力客戶選擇發電廠的時間是短暫的,缺乏生命力。電力客戶選擇發電廠究竟是選擇什么?是電能質量?是電能可靠性?還是電價?其實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并不決定于電廠,應該是決定于電力系統(俗稱電網)。發電廠不能保證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所以電力客戶向發電廠直購電只選擇了一個電價。如其用大用戶直購來選擇電價,不如使電價市場化,電價可選擇更為有利。
結語及相關政策建議
1.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最大的問題是迷信英國的電力體制改革模式。我國電力改革出國訪問最多的地方是英國,像朝圣一樣涌向英國,使得英國不勝其煩,為了應付中國的訪問,搞一個 PPT,中國訪問團去了給放一下PPT,十分鐘走人。如果你要繼續提問,他就說:鞋是否適合,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我們希望中國創造新的改革模式,我們去你們那里學習。我們應當有這種自信心,我們能夠創造適合中國的電力改革模式。
2. 我國電力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鞏固行政壟斷,打破自然壟斷。廠網分開、輸配分開、大用戶直購、調度分開,目的都是要打破自然壟斷,對于政府審批項目、政府制定價格、政府制訂電力計劃(名義是規劃,實際是計劃)卻原封不動。應當顛倒過來,打破行政壟斷,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3. 要進一步明確電力改革的目標。英美在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電力改革目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電價;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氣候變化問題逐漸升溫,并成為影響能源戰略和政策的重要因素,黨中央制定了“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目標,提出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我們的電力改革改革目標應當是能源轉型、節能減排、向能源污染宣戰。我國長期實行低電價,對于低電價的危害是很清楚的,計劃經濟年代實行低電價,造成長期嚴重缺電,這次電力體制改革后雖然扭轉了長期缺電局面,但電力企業已處于高負債階段,提高終端能源和電力消費價格,對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費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4. 要正視廠網分開后出現的問題。我國廠網分開后,各發電公司以做大為己任,競相攀比規模,發展裝機容量大增,一舉解決了多年積累下來的缺電問題,但也使得所有電力企業由過去既無內債又無外債變成高負債的企業。另一方面各個電力企業都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忽視電源結構,忽視調峰、調頻和備用的需要,調峰能力嚴重不足,電源結構畸形,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是我對中國電力改革學習英國模式的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對于有些不熟悉的問題,如核算中心、調度中心與電網公司分離,因為不了解情況,沒有談及,對于上面探討的幾個問題,僅僅是提出來討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